CN207550009U - 一种儿童约束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儿童约束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550009U CN207550009U CN201721325129.5U CN201721325129U CN207550009U CN 207550009 U CN207550009 U CN 207550009U CN 201721325129 U CN201721325129 U CN 201721325129U CN 207550009 U CN207550009 U CN 20755000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at
- locking
- pedestal
- support
- turntab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儿童约束系统,包括底座和座椅,所述底座上固定有转盘支架,所述座椅的底部设有与该转盘支架相配合的转盘,所述转盘支架上设有至少三个卡爪,各卡爪间隔的抵压在转盘的边缘部位以限定转盘位置;所述转盘上设有俯仰调节架,所述座椅安装在该俯仰调节架上,所述俯仰调节架与座椅之间还设有相配合的角度锁定机构,所述俯仰调节架包括底托以及并排立置在底托上的两块支撑板;沿座椅调节俯仰角度的运动路径,两块支撑板一端设有第一导向杆,另一端上设有第二导向槽;所述座椅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导向杆相配合的第一导向槽,以及与所述第二导向槽相配合的第二导向杆;导向杆沿相应的导向槽运动以引导座椅调节俯仰角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儿童用品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儿童约束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儿童安全座椅也称儿童约束系统CRS(Child Restraint System),是一种专为不同年龄(或体重)儿童设计、安装在汽车内、能有效提高儿童乘车安全性的座椅。欧洲法规ECE R44/03对儿童安全座椅的定义是:能够固定到机动车辆上,由带有卡扣的安全带组件或柔韧性部件、调节机构、附件等组成的儿童安全防护系统。可与附加装置如可携式童床、婴儿提篮、辅助性座椅或碰撞防护物等组合而成。在汽车发生碰撞或突然减速的情况下,减缓对儿童的冲击力和限制儿童的身体移动来减少对他们的伤害,确保孩子的乘车安全。
在很多儿童安全座椅中,儿童被连接至安全座椅的主体或壳体的束带约束在安全座椅中。座椅壳体本身通常通过汽车安全带和系带连接至车辆,系带连接至壳体,并向车辆锚固点延伸,其中,系带通过锁钩连接器附连至所述车辆锚固点。
随着产品的历代更新和消费者对于产品功能的不断要求,公开号为CN204020629U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车用儿童安全座椅的旋转机构,包括一个圆盘形的旋转盘,旋转盘设置在儿童安全座椅的底盘上盖的上方,旋转盘设置在儿童安全座椅的椅身的下方。该技术方案很好的解决了儿童安全座椅旋转的问题,但是旋转后的锁定和受力问题有待提高。
公开号为CN204020629U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车用儿童安全座椅的旋转机构,包括一个圆盘形的旋转盘,旋转盘设置在儿童安全座椅的底盘上盖的上方,旋转盘设置在儿童安全座椅的椅身的下方。该技术方案很好的解决了儿童安全座椅旋转的问题,但是旋转后儿童的坐姿俯仰仍旧相对固定,不能满足用户能够随意调节的使用需求。
公开号为CN205440044U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儿童汽车座的ISOFIX连接装置及儿童汽车座,其中ISOFIX连接装置包括ISOFIX连接器,ISOFIX连接器能够滑动地设置在儿童汽车座上,ISOFIX连接装置还包括ISOFIX连接器伸出儿童汽车座时将ISOFIX连接器与儿童汽车座锁定的第一锁机构、当ISOFIX连接器与汽车座椅锁定时驱使第一锁机构解锁的连动机构。该ISOFIX连接装置在将儿童汽车座安装到汽车座椅上时, ISOFIX连接器与儿童汽车座之间的位置处于锁定状态,可避免ISOFIX连接器回缩,而且在ISOFIX连接器与汽车座椅锁定后即可使第一锁机构解锁,从而可推动儿童汽车座,使得该儿童汽车座的安装非常方便。但是该技术方案中两边的ISOFIX连接器需要独立操作,解锁动作稳定性有待提高。
公开号为CN205498677U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婴儿汽车安全座椅头枕高度调节机构,主要用于婴儿汽车安全座椅上的头枕高度调节,其结构包括座椅、头枕、限位条、调节件和档位组件等,该档位组件包括一端转动连接在头枕上,另一端设为档位端的调节座,在调节座的档位端设有档位轴,该档位轴可弹性紧贴头枕并与限位条上的多个档位齿槽构成选择配合,再在调节件下端设有驱动斜面可驱动档位轴脱离档位齿槽。该技术方案能够解决头枕调节的问题,但是锁定效果有待提高。
更重要的是,相关技术中的儿童约束系统对各个部件未进行整合和梳理,单独优化,不能为儿童提供全面的保护。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部件配合效果好,整体安全性大幅提升的儿童约束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儿童约束系统,包括底座和座椅,所述底座上固定有转盘支架,所述座椅的底部设有与该转盘支架相配合的转盘,所述转盘支架上设有至少三个卡爪,各卡爪间隔的抵压在转盘的边缘部位以限定转盘位置;
所述转盘上设有俯仰调节架,所述座椅安装在该俯仰调节架上,所述俯仰调节架与座椅之间还设有相配合的角度锁定机构,所述俯仰调节架包括底托以及并排立置在底托上的两块支撑板;沿座椅调节俯仰角度的运动路径,两块支撑板一端设有第一导向杆,另一端上设有第二导向槽;所述座椅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导向杆相配合的第一导向槽,以及与所述第二导向槽相配合的第二导向杆;导向杆沿相应的导向槽运动以引导座椅调节俯仰角度。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旋转和俯仰调节整合起来,能够在保证使用效果的前提下减少约束系统内的零部件数量,优化匹配关系,从而改善使用体验,降低生产成本。
具体的,通过导向杆和导向槽的配合能够实现座椅相对支撑板进行位移,从而实现俯仰调节。其中导向槽和导向杆为相互配合的组件,因此第一导向杆设置在座椅上并且第一导向槽设置在支撑板上能够看做是本申请中技术方案的等同替换。第二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杆位置互换同理。
导向杆和导向槽的配合的好处在于能够实现座椅调节的同时为座椅的动作提供引导和限位,从而不会因为增加的调节功能造成安全座椅的松动,减少安全隐患。
其中“限定转盘位置”所指代的是限定转盘在三维空间内的位移,而不是限制转盘的转动。通过三个卡爪能够定位转盘的旋转轴线从而实现转动安装转盘,卡爪的形式能够在保证安装强度的同时有效降低转盘的转动阻力,从而实现更轻松的操作体验。同时,卡爪易于生产,能够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
进一步的,所述转盘支架包括并排布置的两支撑件,支撑件为立置的板状,支撑件底边带有折边,该折边与底座相贴合并通过螺栓固定;所述卡爪位于所在支撑件的顶缘;同一支撑件上的两个卡爪相向设置,每个卡爪与所在支撑件的顶缘之间形成卡槽,所述转盘的边缘伸入并限位于各个卡槽内;所述支撑件的顶缘设有承托转盘底面的折耳。
该设计中板状的支撑件易于生产,能够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量,同时通过顶面的卡爪能够方便的为转盘提供相较于水平倾斜的不同斜度;通过卡槽与转盘的边缘配合能够在保证安装强度的同时,降低装配的难度,对零部件的误差要求低,因此大大降低了设计,生产的难度。单的结构能够使用在不同类型的产品上,提高了适应性。
通过折耳承托转盘能够有效减小支撑件和转盘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摩擦力。通过改变折耳的厚度,硬度等参数能够方便的保护转盘和支撑件的磨损,从而延长产品寿命,提升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上设有与转盘相作用的转动锁定机构,该所述转动锁定机构包括:
滑动安装在底座上的推拉手柄;
安装在所述推拉手柄上的锁销;
作用在推拉手柄与底座之间、驱使推拉手柄进入锁定位的弹性驱动件;
所述推拉手柄的相对两侧设有条形的导向孔,所述底座上设有分别伸入各导向孔内的导向柱。
通过锁销锁定底座和转盘的相对位置关系,从而实现转动锁定,操作简单效果好。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具有朝座椅后侧延伸的第一上翘部,以及朝座椅前侧延伸的第二上翘部;所述第一导向杆位于第一上翘部的顶部,所述第二导向槽位于第二上翘部的顶部;所述底托为一体结构,包括:
与转盘顶面相贴合固定的圆盘部;
由圆盘部边缘向上延伸且与第一上翘部配合的承托部;
位于圆盘部上贴靠在所述第二上翘部侧向的扶持部。
座椅前后是指安全座椅在正常使用状态下,婴儿面朝的为前方,背向的为后方。但是在能够旋转的安全座椅中,前后的一个相对的概念,具体是指安全座椅在汽车等载具中正常使用状态下的前后方向。因此,在本方案中支撑板的第一上翘部和第二上翘部在座椅座椅前后方向上相互远离。该设计的好处在于能够提供更为稳定的安装效果。第一上翘部和第二上翘部离座椅的重心越远,形成的等效支撑平面也就越大,相应的也就能提供更为稳固的支撑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角度锁定机构包括:
沿座椅调节俯仰角度的运动路径、排布在第二上翘部上的多个锁孔;
滑动安装在座椅上的锁销;
使锁销进入或退出锁孔的驱动手柄。
通过驱动手柄驱动锁销实现座椅和底托的锁定,也就实现了座椅和支撑板的锁定,将座椅与支撑其的支撑板进行锁定能够有效提高锁定强度,避免了意外解锁的可能。
进一步的,在所述底座内滑动安装有用于与车辆连接的安全组件,所述安全组件上安装有定位齿条,所述底座上设有与该定位齿条相配合的滑动锁定机构,所述滑动锁定机构包括:
锁定件,该锁定件具有卡入定位齿条的锁定位,以及脱离定位齿条的释锁位;
解锁手柄,滑动安装在底座上,该解锁手柄上设有驱使锁定杆在锁定位和释锁位之间切换的导向斜孔,所述锁定件的至少一部分延伸至导向斜孔内;
导向件,位于底座上用于限定锁定杆在锁定位和释锁位之间切换位置时的运动路径。
通过解锁手柄驱动锁定杆移动,导向件为锁定杆提供稳定的运动路径,因此能够实现安全组件在长度方向上的灵活调节。通过锁定杆实现安全组件的多个部件同步锁定或解锁,避免了安全组件的受力不均或者偏移,提高了安全座椅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在转盘支架上设有与所述导向件位置以及延伸方向相应的第二导向孔,所述锁定杆的端部依次穿过对应侧的第二导向孔、导向件后进一步延伸,再与对应侧的定位齿条相配合。
锁定杆先穿过导向件后与对应侧的定位齿条相配合的设计能够通过导向件隔离锁定杆的与解锁手柄作用的受力部位和与定位齿条配合的驱动部位,从而避免解锁手柄的多余运动影响与定位齿条配合,从而提高滑动锁定机构的锁定效果,提高了安全座椅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所述座椅上设有受力带和用于调节所述受力带长度的锁定机构,所述受力带设有至少一根且用于连接所述座椅和车辆上的锚定点;
所述锁定机构固定在所述座椅上,且设有供受力带穿设的受力带通道,该受力带通道具有缩小并限制受力带运动的封闭态以及相对的开放态;
其中承受负载的受力带能够驱动锁定机构将受力带通道保持在封闭态。
通过阻带部件限制受力带延伸出座椅的长度,从而在不同的使用场景和工况中灵活调节需要的受力带,方便用户进行安全座椅的安装。并且解锁结构能够方便的完成受力带的自由活动,避免了安装完成后的繁琐的拆卸步骤。例如用户需要调整车辆内座椅翻折情况时,不需要复杂的操作就能实现安全座椅的适配,大大提升了用户的操作感受。
进一步的,所述座椅的靠背上设有沿所述靠背滑动升降的头枕,在靠背和头枕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高度锁定机构,所述高度锁定机构包括:
沿头枕运动方向排布在靠背内的多个高度锁定槽;
与所述高度锁定槽相配合的锁定横销;
滑动安装在头枕上的高度调节手柄,该高度调节手柄包括贴合在头枕前侧的本体,以及位于本体底端的驱动部,该驱动部贯穿头枕并延伸进入靠背内,在驱动部上设有换向斜孔,所述锁定横销贯穿该换向斜孔,高度调节手柄在滑动状态下通过换向斜孔驱使锁定横销卡入或退出高度锁定槽。
头枕能够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高度的调节,充分考虑了儿童成长速度快的特点,提高了产品的适应性。通过高度调节手柄的运动能够驱动锁定横销卡入或退出高度锁定槽从而实现头枕的调节,结构简单,操作效果稳定。高度调节手柄的运动方向与头枕的调节方向一致,用户学习成本低,操作体验好。
进一步的,所述高度调节手柄具有使锁定横销退出高度锁定槽的上提状态;以及使锁定横销卡入高度锁定槽的下压状态,在头枕与高度调节手柄之间设有驱使高度调节手柄保持在下压状态的弹性驱动件。
通过弹性驱动件能够将高度调节手柄保持在下压状态,从而避免在安全座椅使用过程中高度锁定机构的意外解锁,提高了安全座椅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所述高度调节手柄的本体上带有一镂空区域,镂空区域的底缘设有定位座;所述头枕的前侧设有延伸至该镂空区域且位于定位座上方的顶座,所述弹性驱动件为抵压在顶座与定位座之间的压簧。
定位座设置在高度调节手柄的本体上的镂空区域,因此定位座和镂空区域也能起到导向柱和导向孔的作用,该设计中将弹性驱动件设置在顶座与定位座之间,自然的将用于引导高度调节手柄运动的结构和驱动高度调节手柄运动的机构结合起来,能够进一步提高高度调节手柄运动的稳定性;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来说,能够得到更顺畅的使用感受。
进一步的,所述头枕上设有避让孔,所述高度调节手柄的驱动部经由该避让孔进入靠背内部,所述头枕的后侧壁上设有与避让孔位置相应的外罩,且所述驱动部位于该外罩内。
高度调节手柄通过避让孔连接靠背两侧,能够灵活的实现高度锁定机构的部件布局,用户操作的部分设置在头枕附近更符合用户的操作习惯,而锁定横销等部件设置在靠背外侧跟符合安全座椅的设计要求。
进一步的,在座椅的靠背两侧分别设有侧撞保护件,所述侧撞保护件包括罩设在靠背相应侧的壳体,壳体与靠背外壁之间为空腔结构;所述壳体包括位于靠背侧向的承撞部,承撞部朝向靠背后侧的边缘向内折弯构成缓冲部,在缓冲部上设有由上至下排布的多个形变吸收孔。
通过侧撞保护件的壳体与靠背形成的空腔,能够为儿童提供有效的碰撞缓冲,从而避免伤害。形变吸收孔的设计能够提高侧撞保护件的吸能效果,避免了在严重碰撞中的保护失效。相较于其他设计形式,整体安装在座椅本体的靠背上的方案能够避免运动机构,简化安装形式,避免了可能对儿童产生二次伤害的夹缝。
进一步的,所述承撞部朝向靠背前侧的边缘为第一弧形,所述承撞部朝向靠背后侧的边缘为第二弧形,第一弧形与第二弧形合围区域为所述承撞部;所述座椅的靠背外壁设有限位台阶,所述第一弧形与所述限位台阶相抵限位;所述形变吸收孔为横置的条形孔。
通过第一弧形和第二弧形合围形成承撞部,能够有效优化承撞部的受力性能,减小了承撞部在工作时的形变,为座椅本体提供了稳定的保护。并且通过限位台阶和承撞部的配合,能够避免在碰撞过程中侧撞保护件相对于座椅本体发生位移,提高了侧撞保护件的受力性能;并且将作用力分布到整个侧撞保护件,避免了在极限情况下侧撞保护件的壳体可能出现的保护失效。
其中,条形孔的横置方向为安全座椅的正常使用时相对水平的方向。因为在安全座椅使用过程中,受力的外力方向大多来自安全座椅的前后左右,因此横置的条形孔能够最大化的吸收应力,提高安全座椅的安全性能。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三个卡爪能够定位转盘的旋转轴线从而实现转动安装转盘,卡爪的形式能够在保证安装强度的同时有效降低转盘的转动阻力,从而实现更轻松的操作体验;
(2)采用易于生产的卡爪形式,整体结构简单,能够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
(3)通过导向杆和导向槽的配合,能够实现座椅调节的同时为座椅的动作提供引导和限位,从而不会因为增加的调节功能造成安全座椅的松动,减少安全隐患;
(4)一体化的底托能够形成安装转盘以及支撑板的框架,将多个部件固定整合,从而有效优化零部件受力情况,提高零部件的寿命和稳定性;
(5)通过驱动手柄驱动锁销实现座椅和底托的锁定,也就实现了座椅和支撑板的锁定,将座椅与支撑其的支撑板进行锁定能够有效提高锁定强度,避免了意外解锁的可能;
(6)系统性整合了约束系统中多个部件的功能和布局,因此能够有效的提高安全性能,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儿童约束系统示意图;
图2为儿童约束系统剖面示意图;
图3为儿童约束系统支撑板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儿童约束系统俯仰调节架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处放大示意图;
图7为儿童约束系统安全组件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C处放大示意图;
图9为儿童约束系统背面示意图;
图10为图2中D处放大示意图;
图11为儿童约束系统安装板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E处放大示意图;
图13为儿童约束系统头枕内部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F处放大示意图;
图15为儿童约束系统头枕背部带有外罩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中H处放大示意图;
图17为图15中外罩拆除示意图;
图18为图17中G处放大示意图;
图19为儿童约束系统侧撞保护件示意图;
图20为侧撞保护件结构示意图;
图21为侧撞保护件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1所示,一种儿童约束系统,按照各个功能区块进行逐一叙述。
就旋转功能而言,儿童约束系统的底座10上固定有转盘支架21,座椅11的底部设有与该转盘支架21相配合的转盘22,转盘22为圆环形,转盘支架21上设有四个卡爪211,分别为第一卡爪2111,第二卡爪2112,第三卡爪2113以及第四卡爪2114。各卡爪211间隔的抵压在转盘22的边缘部位221以限定转盘22位置。
本实施例中,支撑件212、支撑件213与转盘22仅通过卡爪211配合,在底座10中部没有其他与转盘22配合的转轴。
具体的,卡爪211设置在并排布置的支撑件212和支撑件213上,支撑件212上设置的是第一卡爪2111,第二卡爪2112;而且第一卡爪2111,第二卡爪2112相向设置,第一卡爪2111,第二卡爪2112均与支撑件212 的顶缘之间形成卡槽,转盘22的边缘部位221伸入并限位于该卡槽内。相应的,支撑件213上设置的是第三卡爪2113和第四卡爪2114,第三卡爪2113和第四卡爪2114均与支撑件213的顶缘之间形成另一个卡槽,转盘22的边缘部位221伸入并限位于该卡槽内。两个卡槽能够有效固定转盘22,从而实现对转盘22的转动配合。支撑件212和支撑件213的顶缘设有承托转盘22底面的折耳215,在本实施例中,折耳215也设有多个。
支撑件212和支撑件213除了要稳定的安装转盘22外,还要与底座 10稳定连接。因此支撑件212和支撑件213均为立置的板状,可以选择冲压的板件,方便生产。支撑件212和支撑件213底边均带有折边214,该折边214与底座10相贴合并通过螺栓固定。
为了提高转支撑件212和支撑件213的稳定性,支撑件212和支撑件 213之间设有加强连接件216,加强连接件216处在转盘22的外围,在邻近转盘22的区域具有与转盘22轮廓相适应的弧形边缘2161。
座椅11通过支撑件212和支撑件213已经能够稳定的安装在底座10,为了防止在意外中,转盘22的随意转动,底座10上设有与转盘22相作用的转动锁定机构23,转动锁定机构23包括:
滑动安装在底座10上的推拉手柄231;
安装在推拉手柄231上的锁销232;
作用在推拉手柄231与底座10之间、驱使推拉手柄231进入锁定位的弹性驱动件(图未示);
推拉手柄231的相对两侧设有条形的导向孔2311,底座10上设有分别伸入各导向孔2311内的导向柱2312。
在本实施例中,锁销232为两根,且两根锁销232的同一侧相互连接呈U形结构,U形的底部固定安装在推拉手柄231内,锁销232设有供 U形的底部固定的直线槽。为了提高锁销232的固定效果,底座10上设有限位压块233,限位压块与底座10之间设有引导锁销232往复运动的限位通道,限位压块233相应两根锁销232设有两个且分别独立安装。
在本实施例中,转盘22上固定有俯仰调节架31,座椅11角度可调的安装在俯仰调节架31上。在俯仰调节架31上设有与锁销232配合以定位转盘22旋转角度的锁槽(图未示),锁槽为与锁销232形状对应的凹部,锁槽在俯仰调节架31靠近转盘22处设有多组,例如在圆周上等距分布的四组,用于限定座椅11常用的四个方向(正向,反向,左侧向,右侧向),相应也能设置更多的位置以提供更丰富的操作。其中根据相应法规,只有正向,反向即俯仰调节架31靠近转盘22处的前后方向上锁槽能完全锁定,其余方向上的锁槽只提供限位功能,方便用户操作。并且当锁销232没有位于俯仰调节架31靠近转盘22处的前后方向上锁槽内的情况下,设置相应的提醒机构提示用户注意相应安全隐患。
使用过程中:
当用户需要旋转座椅11时,用力驱动推拉手柄231,推拉手柄231 在导向柱2312的引导下克服弹性驱动件的弹力背向座椅11运动,同时带动锁销232背向座椅11运动从而退出锁槽,此时转盘22能够在第一卡爪 2111,第二卡爪2112,第三卡爪2113以及第四卡爪2114限定的方向上自由转动,用户将座椅11旋转到需要位置时,松开推拉手柄231,推拉手柄 231在导向柱2312的引导下利用弹性驱动件的弹力朝向座椅11运动,同时带动锁销232朝向座椅11运动从而进入锁槽,完成座椅11旋转方向上的锁定,等待再次出发。如果锁销232未能进入锁槽,相应的提醒机构提示用户注意相应安全隐患。
就俯仰调节功能而言,儿童约束系统的俯仰调节架31与座椅11之间还设有相配合的角度锁定机构32,俯仰调节架31包括底托311以及并排立置在底托311上的支撑板312和支撑板313;沿座椅11调节俯仰角度的运动路径,支撑板312和支撑板313一端设有第一导向杆331,另一端上设有第二导向槽332;座椅11上设有与第一导向杆331相配合的第一导向槽(位于座椅11背面,因此图未示),以及与第二导向槽332相配合的第二导向杆333;导向杆沿相应的导向槽运动以引导座椅11调节俯仰角度。
在导向杆和导向槽的具体设置中,第一导向杆331位整体的一根杆件,第一导向槽332为布置在第一导向杆331轴向两侧的两个;第一导向杆331 贯通支撑板312和支撑板313,第一导向杆331的两端头部位分别置入对应侧的第一导向槽,因此第一导向杆331能够沿着第一导向槽进行滑动。
同理第二导向杆333为一根,第二导向杆333的两端头分别固定在座椅11上,第二导向杆333的中部贯穿支撑板312和支撑板313的第二导向槽332。因此第二导向杆333能够沿第二导向槽332自由滑动。
第一导向杆331和第一导向槽的配合,加上第二导向杆333和第二导向槽332的配合,能够实现座椅11相对于俯仰调节架31进行俯仰调节。
为了更好的实现俯仰动作,支撑板312和支撑板313的底缘带有与底托311相贴合的折边314,在支撑板312和支撑板313之间设有叠压在各折边314上且与底托311相固定的压条315。具体的,压条315为并排布置的两根,且成弧形。
支撑板312和支撑板313分别设有与座椅11相配合的承载折边316。相应的,座椅11的底部设有与承载折边316相抵的加强凸条(位于座椅 11背面,因此图未示)。而支撑板312和支撑板313上的承载折边316相向弯折。
在本实施例中,儿童约束系统还设有底座10,底座10上转动安装有一转盘22,俯仰调节架31固定在该转盘22的顶面。转盘22位圆环形,压条315的弧形与该转盘对应,转盘22与压条315上下夹紧由底托311 保护的支撑板312和支撑板313。
具体形态上,底托311与支撑板相似,均具有朝座椅11后侧延伸的第一上翘部341,以及朝座椅11前侧延伸的第二上翘部342;第一导向杆 331位于第一上翘部341的顶部,第二导向槽位于第二上翘部342的顶部;并且底托311为一体结构,包括:
与转盘22顶面相贴合固定的圆盘部3111;
由圆盘部3111边缘向上延伸且与第一上翘部341配合的承托部3112;
位于圆盘部3111上贴靠在第二上翘部342侧向的扶持部3113。
至此,座椅11已经能够很好在底座10上进行俯仰动作和稳固安装了,为了防止座椅11相对于底座10移动,角度锁定机构32包括:
沿座椅11调节俯仰角度的运动路径、排布在第二上翘部上的多个锁孔321;
滑动安装在座椅11上的锁销322;
使锁销进入或退出锁孔的驱动手柄323。
固定在座椅11上的导向座324,驱动手柄323滑动安装在该导向座 324上,在导向座324上设有限制驱动手柄323滑动路径的限位槽3241。导向座324上设有限位孔3242,锁销322的一端贯穿限位孔3242与锁孔 321配合,另一端设有沿锁销321径向延伸的拨杆325;驱动手柄323上设有与锁销322运动路径斜交的驱动斜孔3231,拨杆325伸入该驱动斜孔3231。
在本实施例中,导向座324左右两侧都设有限位孔3242,因此带有拨杆325的锁销322设有左右两根,能分别和支撑板312和支撑板313上的锁孔321配合。
在使用过程中:
当用户需要解锁并进行俯仰调节时,用户用力将驱动手柄323背向座椅11拉出,在驱动斜孔3231的作用下,带动两根拨动杆325相互靠近,从而实现两根锁销322相互靠近并退出支撑板312和支撑板313上的锁孔 321,此时座椅11和俯仰调节架31的锁定解除,在承载折边316和加强凸条的支撑下,并且配合第一导向杆331和第一导向槽以及第二导向杆333和第二导向槽332的引导,座椅11能够相对俯仰调节架31进行俯仰调节,当用户调整到需要的角度时,松开驱动手柄323,驱动手柄323在弹性复位部件的作用下朝向座椅11运动,在驱动斜孔3231的作用下,带动两根拨动杆325相互远离,从而实现两根锁销322相互远离并进入支撑板312和支撑板313上的锁孔321,此时座椅11和俯仰调节架31的锁定,等待第二次触发。
就安全组件的调节功能而言,儿童约束系统在底座10内滑动安装有用于与车辆连接的安全组件51,安全组件51上安装有定位齿条52,底座 10上设有与该定位齿条52相配合的滑动锁定机构53,滑动锁定机构53 包括:
锁定件531,该锁定件531具有卡入定位齿条52的锁定位,以及脱离定位齿条52的释锁位;
解锁手柄532,滑动安装在底座10上,该解锁手柄532上设有驱使锁定杆在锁定位和释锁位之间切换的导向斜孔533,锁定件531的一部分延伸至导向斜孔533内;
导向件534,位于底座10上用于限定锁定杆在锁定位和释锁位之间切换位置时的运动路径。
在锁定件531的具体设置方面:锁定件531为杆状的锁定杆且贯穿导向斜孔533。锁定件531的端部穿过对应侧的导向件534后进一步延伸,再与对应侧的定位齿条52相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安全组件51为ISOFIX组件,因此安全组件51为并排布置的两套,锁定件531沿垂直于安全组件51运动方向布置在两套安全组件51之间,锁定件531的两端分别与对应侧安装组件中的定位齿条 52相配合。
在解锁手柄532的具体设置方面:解锁手柄532包括依次衔接的持握部(位于底座10的底部,因此图未示)、连接部5321和驱动部5322,导向斜孔533设置在驱动部5322上。导向斜孔533为条形孔,导向斜孔533 的延伸方向与解锁手柄532的滑动方向之间的夹角优选为45度。并且导向斜孔533为间隔布置的两个,锁定件531依次贯穿各导向斜孔533。
解锁手柄532与底座10之间设有相配合的导向机构535,解锁手柄 532的滑动方向与安全组件51的运动方向平行。具体的,导向机构535 包括设置在解锁手柄532上的条形的第一导向孔5351,以及设置在底座 10上伸入第一导向孔5351内的导向柱5352。
在本实施例中,解锁手柄532的长度较长,从底座10的中部延伸至底座10的前部,因此为了提供稳定的解锁动作,导向机构535设有多组,例如图中的导向机构5353,以及导向机构5354。
在导向件534的具体设置方面,导向件534为条形的导向槽,导向槽的延伸方向与安全组件51的运动方向垂直。
在本实施例中,底座10上固定有转盘支架21,座椅11的底部设有与该转盘支架21相配合的转盘22,转盘22上固定有俯仰调节架31,座椅 11角度可调的安装在俯仰调节架31上。在转盘支架21上设有与导向件 534位置以及延伸方向相应的第二导向孔211,锁定件531的端部依次穿过对应侧的第二导向孔211、导向件534后进一步延伸,再与对应侧的定位齿条52相配合。
在定位齿条52的具体设置方面:
定位齿条52上均匀排布有多个斜齿,斜齿的一侧齿面为与处在锁定位的锁定件531相互卡合的工作面521,另一侧齿面为安全组件51复位时推动锁定件531进入释锁位的复位面522。并且复位面522与导向斜孔533 的延伸方向平行。
在用户使用过程中:
当用户需要向内推入安全组件51时,只需要对安全组件51外露在底座10外的部分施加推理,安全组件51的运动会带动定位齿条52向内运动,从而定位齿条52的复位面522抵压锁定件531,锁定件531的会在导向件534的限位下,向上方向运动,从而实现安全组件51的缩回。
当用户需要延长安全组件51的长度时,需要对解锁手柄532的持握部施加拉力,此时解锁手柄532向底座10外侧运动,锁定件531的会在导向斜孔533的驱动以及导向件534的限位下,向上方向运动,从而脱离定位齿条52的工作面521,实现安全组件51的解锁,安全组件51能够自由调节长度。当用户调节到需要长度后,释放解锁手柄532。解锁手柄532 在复位弹性件(图未示)的作用下向底座10内侧运动,锁定件531的会在导向斜孔533的驱动以及导向件534的限位下,向下方向运动,从而啮合定位齿条52的工作面521,实现安全组件51的锁定,滑动锁定机构53 完成一次工作过程,等待再次被触发。
就受力带的调节功能而言,儿童约束系统的部件主要涉及的有用于连接座椅11和锚定点(图未示,即车辆等载具上的固定点)的受力带12以及用于调节受力带12长度的锁定机构13,锁定机构13包括:
支架131,固定在座椅11上;
阻带部件132,活动安装在支架131上用以限制受力带12运动;
解锁机构14,安装在座椅11或支架131上且与阻带部件132配合,用于驱动阻带部件132解除对受力带12的限制。
具体的锁定机构13设置如下,支架131在图1的竖直方向上的投影为U形,U形的开口用于安装阻带部件132,阻带部件132与U形的底端之间设有供受力带12穿设的通道133。阻带部件132具有一空间上的旋转轴线,在本实施例中,旋转轴线由旋转轴135形成。并且阻带部件132的外周面上具有凸向U形的底端的受力带锁紧部1321,以及相对远离U形的底端受力带释放部1322,因此受力带锁紧部1321能够减小通道133的横截面积,受力带释放部1322能够增加通道133的横截面积。相应的,受力带锁紧部1321上设有与受力带12相作用的摩擦齿(图未示)。
相对应通道133的横截面积大小,阻带部件132具有抵紧通道133内受力带12的锁紧状态以及释放通道133内受力带12的释锁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支架131与阻带部件132预制成一个整体,支架131 上还设有用于与座椅11安装的螺孔134。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架 131可以由座椅11兼做,即直接将阻带部件132安装在座椅11上,通道 133由阻带部件132和座椅11合围形成。
为了提高锁定机构13的锁定效果,锁定机构13还包括用于将阻带部件132保持在锁紧状态的第一弹性件(图未示),第一弹性件为绕制在支架131和阻带部件132之间的卷簧,卷簧可以选择绕制在旋转轴135上。阻带部件132保持在锁紧状态。
锁定机构13的位置设置在座椅11的靠背110后侧,且接近靠背110 顶部,即图1中的上方。并且解锁机构14和锁定机构13设置在同一位置。
解锁机构14具体包括:
驱动件,即滑动安装在座椅11上的按钮141,活动安装在座椅11上且用于驱动阻带部件132进入释锁状态;
第二弹性件,即套设在定位杆1411上的螺旋弹簧142,用于分离驱动件与阻带部件132以复位按钮141。
具体的,按钮141上设有定位杆1411以及触发舌1412,第二弹性件为,触发舌1412与阻带部件132相抵配合。相应的,阻带部件132设有沿自身径向外凸并与触发舌1412相配合的触发柄1323。
座椅11的靠背110顶部设有安装板111,安装板111通过展开的两翼固定在座椅11的靠背110顶部,安装板111中间部分镂空形成安装室15,锁定机构13中支架131和阻带部件132位于安装室15内,解锁机构14 位于安装室15外部且一部分延伸至安装室15内与阻带部件132相配合。安装室15的一部分顶壁151为可拆卸结构,解锁机构14安装顶壁151上。顶壁151为7字形结构,用于与座椅11合围形成安装室15。
在本实施例中,按钮141的定位杆1411滑动插设在顶壁151上的十字杆且在按钮141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相应的螺旋弹簧142也设有两个,触发舌1412为截面为长方形的长条板,设置为长条板的目的是为了增大和触发柄1323的接触面积,提高触发动作的稳定性。螺旋弹簧142绕制在十字杆上并且两端分别和按钮141和顶壁151相抵。按钮141上还设有与顶壁151想配合的限位部1413,防止按钮141被螺旋弹簧142推出顶壁 151。
安装室15背向顶壁151一侧的,即位于安装板111上的侧壁152设有与通道133位置相应、供受力带12穿设的入带口1521和出带口1522。靠背110后侧还设有罩设在安装室15外部的装饰板16,装饰板上设有与入带口1521和出带口1522位置对应的导向口161。其中入带口1521和出带口1522的入和出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例如受力带12的工作长度调长时的入带口即为受力带12的工作长度调短时出带口。
受力带12的不同部位穿过通道133,经过通道133后,受力带12的长度被锁定,即成为工作长度,未穿过通道133的长度即为待用长度,因此根据受力带12穿过通道133能够改变受力带12的工作长度。
在使用过程中;
当用户需要调节受力带12的工作长度时,用力按下按钮141,按钮 141在定位杆1411的引导下克服螺旋弹簧142的弹力,向安装室15内运动;运动过程中触发舌1412抵压触发柄1323并驱动阻带部件132围绕旋转轴135以图中逆时针方向旋转,阻带部件132克服第一弹性件的弹力旋转,此时阻带部件132的受力带锁紧部1321以图中逆时针方向远离支架131,受力带释放部1322以图中逆时针方向靠近支架131,通道133的横截面积增加,受力带12能够自由运动,用户可以方便的进行调节。
当调节完成后,用户松开按钮141。按钮141在螺旋弹簧142的弹力作用下以及定位杆1411的引导下,背向安装室15运动,触发舌1412不再向触发柄1323施加压力,阻带部件132在第一弹性件的弹力驱动下以图中顺时针方向旋转,此时阻带部件132的受力带锁紧部1321以图中顺时针方向靠近支架131,受力带释放部1322以图中顺时针方向远离支架 131,通道133的横截面积减小,受力带12被锁定。
此时如果儿童约束系统受到外力,受力带12承受载荷,因此受力带 12会出现以图中向右方向运动的趋势,因此阻带部件132的受力带锁紧部 1321会受到以图中向下方向的摩擦力,因此阻带部件132会一直保持在锁紧状态,提高童车的安全性能,直至按钮141被再一次触发。
就头枕高度的调节功能而言,儿童约束系统的头枕61沿着靠背110 滑动升降,在靠背110和头枕61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高度锁定机构62,高度锁定机构62包括:
沿头枕61运动方向排布在靠背110内的多个高度锁定槽621;
与高度锁定槽621相配合的锁定横销622;
滑动安装在头枕61上的高度调节手柄623,该高度调节手柄623包括贴合在头枕61前侧的本体6231,以及位于本体6231底端的驱动部6232,该驱动部贯穿头枕61并延伸进入靠背110内,在驱动部6232上设有换向斜孔6233,锁定横销622贯穿该换向斜孔6233,高度调节手柄623在滑动状态下通过换向斜孔6233驱使锁定横销622卡入或退出高度锁定槽621。
在高度调节手柄623的具体形态上,高度调节手柄623为长条形,高度调节手柄623的本体6231上设有沿自身运动方向延伸的导向孔6234,头枕61的前侧设有沿导向孔6234运动的导向柱611。高度调节手柄623 的本体上带有一镂空区域6235,镂空区域6235的底缘设有定位座6236;头枕61的前侧设有延伸至该镂空区域6235且位于定位座6236上方的顶座612,弹性驱动件(图未示)为抵压在顶座612与定位座6236之间的压簧。在本实施例中,定位座6236为十字凸座,压簧绕制在十字凸座上以防止位移;顶座612为与镂空区域6235形状适配的方形凸块,顶座612 为与镂空区域6235配合以补充导向孔6234和导向柱611的导向功能。
在高度调节手柄623的安装上,头枕61的前侧贴合固定有枕垫615,高度调节手柄623的本体位于头枕61和枕垫615之间。头枕61上设有避让孔613,高度调节手柄623的驱动部经由该避让孔进入靠背110内部,头枕61的后侧壁上设有与避让孔613位置相应的外罩614,且驱动部6232 位于该外罩614内。外罩614的两相对侧壁上设有限定锁定横销622卡入或退出高度锁定槽621运动路径的条孔6141,锁定横销622的两端由换向斜孔6233起分别贯穿对应侧的条孔6141,并伸入对应侧与高度锁定槽621。在本实施例中,条孔6141的延伸方向与高度调节手柄623的运动方向垂直。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条孔6141的延伸方向与高度调节手柄623的运动方向不同向。
在高度调节手柄623的操作上,高度调节手柄623的本体顶部连接有柔性拉索6237,该柔性拉索6237的另一端延伸至头枕61与枕垫615夹持区域的外部且设有拉环6238。通过提拉拉环6238,高度调节手柄623能够进入使锁定横销622退出高度锁定槽621的上提状态;释放拉环6238,通过弹性驱动件的弹力,高度调节手柄623能够进入使锁定横销622卡入高度锁定槽621的下压状态。
在高度锁定槽621的设置上,在靠背110内并排安装有两根齿条1101,用以提供高度锁定槽621,在各齿条1101的端部设有沿齿高方向凸起的限位挡块1102。
在使用过程中:
当用户需要调节头枕61高度时,只需要提拉拉环6238,拉环6238 能够通过柔性拉索6237牵拉高度调节手柄623,高度调节手柄623在顶座 612为与镂空区域6235以及导向孔6234和导向柱611形成的运动路径上向上运动;高度调节手柄623的驱动部6232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通过换向斜孔6233对锁定横销622施加推力,在条孔6141的引导下,锁定横销 622远离靠背110,从而两端脱离高度锁定槽621实现解锁,此时用户能够自由调节头枕61高度。
当调整到位后,用户释放提拉拉环6238,高度调节手柄623收到弹性驱动件的弹力,因此在顶座612为与镂空区域6235以及导向孔6234和导向柱611形成的运动路径上向下运动;高度调节手柄623的驱动部6232 在向下运动的过程中通过换向斜孔6233对锁定横销622施加拉力,在条孔6141的引导下,锁定横销622靠近靠背110,从而两端卡入高度锁定槽621实现锁定,高度锁定机构62完成一次完整的锁定与解锁,等待再次被触发。
就侧撞保护而言,儿童约束系统在座椅11的靠背110两侧分别设有侧撞保护件41,侧撞保护件41包括罩设在靠背110相应侧的壳体410,壳体410与靠背110外壁之间为空腔结构;壳体410包括位于靠背110侧向的承撞部411,承撞部411朝向靠背110后侧的边缘向内折弯构成缓冲部412,在缓冲部412上设有由上至下排布的多个形变吸收孔413。
在侧撞保护件41的壳体410具体形态方面:
承撞部411朝向靠背110前侧的边缘为第一弧形4111,承撞部411朝向靠背110后侧的边缘为第二弧形4112,第一弧形4111与第二弧形4112 合围区域为承撞部411。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弧形4112也成为了承撞部 411与缓冲部412的交界位置。第一弧形4111与第二弧形4112合围形成承撞部411,因此承撞部411在座椅11的高度方向上形成两头小中间大的形状。如图1中所示,座椅11靠背110为弧形,为贴合座椅11靠背110 的弧形,壳体410与靠背110外壁之间的空腔结构的厚度沿座椅11从前向后的方向逐渐增加。缓冲部412的宽度由上至下逐渐增加,至缓冲部412 高度方向的中部后再逐渐减小。因此承撞部411朝向座椅11的侧面能够保持相对竖直,为了提高承撞部411的受力性能,承撞部411上设有相对承撞部411所在面高低起伏的加强筋4113。
在侧撞保护件41的形变吸收孔413具体形态方面:
形变吸收孔413为横置的条形孔。横置方向为图1中的相对水平的方向,并且形变吸收孔413的内缘具有光滑的边缘。形变吸收孔413邻近承撞部411的一端越过承撞部411与缓冲部412的交界位置而延伸至承撞部 411。具体的参数上,形变吸收孔413的长度与所处位置的缓冲部412宽度的80%左右。因为缓冲部412的宽度随着座椅11的高度方向发生变化,因此形变吸收孔413的长度也随着座椅11的高度方向发生变化。形变吸收孔413的宽度优选为8mm。
在侧撞保护件41的安装细节方面:
座椅11的靠背110外壁设有限位台阶1101,承撞部411朝向靠背110 前侧的边缘与限位台阶1101相抵限位。承撞部411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套4114,并通过与该内螺纹套4114配合的螺杆固定在座椅11的靠背110 上。承撞部411的内壁与内螺纹套4114的外壁之间设有加强筋4115。每个内螺纹套4114均设有多个加强筋4115。
需要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中儿童约束系统的各功能部件并非简单的叠加,而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对儿童的安全产生本质性的提升,各功能的组合能够产生协同作用。例如旋转功能和俯仰调节功能能够大大增加座椅调节的自由度;再例如头枕高度调节会影响约束系统的整体重心,而受力带的设计能够有效克服重心升高后约束系统的保护效果。相似的协同还有很多,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很容易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组合和协同效果。因此,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儿童约束系统,包括底座和座椅,所述底座上固定有转盘支架,所述座椅的底部设有与该转盘支架相配合的转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支架上设有至少三个卡爪,各卡爪间隔的抵压在转盘的边缘部位以限定转盘位置;
所述转盘上设有俯仰调节架,所述座椅安装在该俯仰调节架上,所述俯仰调节架与座椅之间还设有相配合的角度锁定机构,所述俯仰调节架包括底托以及并排立置在底托上的两块支撑板;沿座椅调节俯仰角度的运动路径,两块支撑板一端设有第一导向杆,另一端上设有第二导向槽;所述座椅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导向杆相配合的第一导向槽,以及与所述第二导向槽相配合的第二导向杆;导向杆沿相应的导向槽运动以引导座椅调节俯仰角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支架包括并排布置的两支撑件,支撑件为立置的板状,支撑件底边带有折边,该折边与底座相贴合并通过螺栓固定;所述卡爪位于所在支撑件的顶缘;同一支撑件上的两个卡爪相向设置,每个卡爪与所在支撑件的顶缘之间形成卡槽,所述转盘的边缘伸入并限位于各个卡槽内;所述支撑件的顶缘设有承托转盘底面的折耳。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儿童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有与转盘相作用的转动锁定机构,该所述转动锁定机构包括:
滑动安装在底座上的推拉手柄;
安装在所述推拉手柄上的锁销;
作用在推拉手柄与底座之间、驱使推拉手柄进入锁定位的弹性驱动件;
所述推拉手柄的相对两侧设有条形的导向孔,所述底座上设有分别伸入各导向孔内的导向柱。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具有朝座椅后侧延伸的第一上翘部,以及朝座椅前侧延伸的第二上翘部;所述第一导向杆位于第一上翘部的顶部,所述第二导向槽位于第二上翘部的顶部;所述底托为一体结构,包括:
与转盘顶面相贴合固定的圆盘部;
由圆盘部边缘向上延伸且与第一上翘部配合的承托部;
位于圆盘部上贴靠在所述第二上翘部侧向的扶持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儿童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锁定机构包括:
沿座椅调节俯仰角度的运动路径、排布在第二上翘部上的多个锁孔;
滑动安装在座椅上的锁销;
使锁销进入或退出锁孔的驱动手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座内滑动安装有用于与车辆连接的安全组件,所述安全组件上安装有定位齿条,所述底座上设有与该定位齿条相配合的滑动锁定机构,所述滑动锁定机构包括:
锁定件,该锁定件具有卡入定位齿条的锁定位,以及脱离定位齿条的释锁位;
解锁手柄,滑动安装在底座上,该解锁手柄上设有驱使锁定杆在锁定位和释锁位之间切换的导向斜孔,所述锁定件的至少一部分延伸至导向斜孔内;
导向件,位于底座上用于限定锁定杆在锁定位和释锁位之间切换位置时的运动路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儿童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在转盘支架上设有与所述导向件位置以及延伸方向相应的第二导向孔,所述锁定杆的端部依次穿过对应侧的第二导向孔、导向件后进一步延伸,再与对应侧的定位齿条相配合。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上设有受力带和用于调节所述受力带长度的锁定机构,所述受力带设有至少一根且用于连接所述座椅和车辆上的锚定点;
所述锁定机构固定在所述座椅上,且设有供受力带穿设的受力带通道,该受力带通道具有缩小并限制受力带运动的封闭态以及相对的开放态;
其中承受负载的受力带能够驱动锁定机构将受力带通道保持在封闭态。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的靠背上设有沿所述靠背滑动升降的头枕,在靠背和头枕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高度锁定机构,所述高度锁定机构包括:
沿头枕运动方向排布在靠背内的多个高度锁定槽;
与所述高度锁定槽相配合的锁定横销;
滑动安装在头枕上的高度调节手柄,该高度调节手柄包括贴合在头枕前侧的本体,以及位于本体底端的驱动部,该驱动部贯穿头枕并延伸进入靠背内,在驱动部上设有换向斜孔,所述锁定横销贯穿该换向斜孔,高度调节手柄在滑动状态下通过换向斜孔驱使锁定横销卡入或退出高度锁定槽。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儿童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节手柄具有使锁定横销退出高度锁定槽的上提状态;以及使锁定横销卡入高度锁定槽的下压状态,在头枕与高度调节手柄之间设有驱使高度调节手柄保持在下压状态的弹性驱动件。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儿童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节手柄的本体上带有一镂空区域,镂空区域的底缘设有定位座;所述头枕的前侧设有延伸至该镂空区域且位于定位座上方的顶座,所述弹性驱动件为抵压在顶座与定位座之间的压簧。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儿童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枕上设有避让孔,所述高度调节手柄的驱动部经由该避让孔进入靠背内部,所述头枕的后侧壁上设有与避让孔位置相应的外罩,且所述驱动部位于该外罩内。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座椅的靠背两侧分别设有侧撞保护件,所述侧撞保护件包括罩设在靠背相应侧的壳体,壳体与靠背外壁之间为空腔结构;所述壳体包括位于靠背侧向的承撞部,承撞部朝向靠背后侧的边缘向内折弯构成缓冲部,在缓冲部上设有由上至下排布的多个形变吸收孔。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儿童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撞部朝向靠背前侧的边缘为第一弧形,所述承撞部朝向靠背后侧的边缘为第二弧形,第一弧形与第二弧形合围区域为所述承撞部;所述座椅的靠背外壁设有限位台阶,所述第一弧形与所述限位台阶相抵限位;所述形变吸收孔为横置的条形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325129.5U CN207550009U (zh) | 2017-10-13 | 2017-10-13 | 一种儿童约束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325129.5U CN207550009U (zh) | 2017-10-13 | 2017-10-13 | 一种儿童约束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550009U true CN207550009U (zh) | 2018-06-29 |
Family
ID=626733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325129.5U Active CN207550009U (zh) | 2017-10-13 | 2017-10-13 | 一种儿童约束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550009U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839556A (zh) * | 2017-10-13 | 2018-03-27 | 晨辉婴宝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 一种儿童约束系统 |
CN112440840A (zh) * | 2019-08-29 | 2021-03-05 | 珠海弘点科技有限公司 | 儿童安全座椅 |
CN113071390A (zh) * | 2021-05-19 | 2021-07-06 | 安徽永驰婴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椅体旋转及仰俯角调节机构及儿童安全座椅 |
TWI742916B (zh) * | 2019-11-15 | 2021-10-11 | 瑞士商寶鉅瑞士股份有限公司 | 側撞保護連動機構及安全座椅底座 |
CN115339362A (zh) * | 2021-05-14 | 2022-11-15 | 明门瑞士股份有限公司 | 防跳挡装置和具有防跳挡装置的座椅搁脚装置及儿童安全座椅 |
US11760237B2 (en) | 2020-10-13 | 2023-09-19 | Bambino Prezioso Switzerland Ag | Height adjustment mechanism for headrest and child support device |
WO2024213165A1 (zh) * | 2023-04-13 | 2024-10-17 | 珠海阳光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 儿童安全座椅 |
-
2017
- 2017-10-13 CN CN201721325129.5U patent/CN207550009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839556A (zh) * | 2017-10-13 | 2018-03-27 | 晨辉婴宝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 一种儿童约束系统 |
CN107839556B (zh) * | 2017-10-13 | 2024-07-23 | 晨辉婴宝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 一种儿童约束系统 |
CN112440840A (zh) * | 2019-08-29 | 2021-03-05 | 珠海弘点科技有限公司 | 儿童安全座椅 |
TWI742916B (zh) * | 2019-11-15 | 2021-10-11 | 瑞士商寶鉅瑞士股份有限公司 | 側撞保護連動機構及安全座椅底座 |
TWI764825B (zh) * | 2019-11-15 | 2022-05-11 | 瑞士商寶鉅瑞士股份有限公司 | 兒童安全座椅 |
US12172554B2 (en) | 2019-11-15 | 2024-12-24 | Bambino Prezioso Switzerland Ag | Side impact protection linkage mechanism and safety seat base |
US11760237B2 (en) | 2020-10-13 | 2023-09-19 | Bambino Prezioso Switzerland Ag | Height adjustment mechanism for headrest and child support device |
US12049159B2 (en) | 2020-10-13 | 2024-07-30 | Bambino Prezioso Switzerland Ag | Height adjustment mechanism for headrest and child support device |
CN115339362A (zh) * | 2021-05-14 | 2022-11-15 | 明门瑞士股份有限公司 | 防跳挡装置和具有防跳挡装置的座椅搁脚装置及儿童安全座椅 |
CN113071390A (zh) * | 2021-05-19 | 2021-07-06 | 安徽永驰婴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椅体旋转及仰俯角调节机构及儿童安全座椅 |
CN113071390B (zh) * | 2021-05-19 | 2022-07-05 | 安徽永驰婴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椅体旋转及仰俯角调节机构及儿童安全座椅 |
WO2024213165A1 (zh) * | 2023-04-13 | 2024-10-17 | 珠海阳光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 儿童安全座椅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7550009U (zh) | 一种儿童约束系统 | |
CN107839556B (zh) | 一种儿童约束系统 | |
CN104709125A (zh) | 带有侧防护和提升座垫的集成式儿童汽车座椅 | |
EP2781400B1 (en) | Child safety seat assemblies | |
CN101124104B (zh) | 婴儿载体和接纳基座 | |
CN108146305B (zh) | 儿童安全座椅的旋转机构 | |
CN104709124B (zh) | 带有侧防护的集成式儿童汽车座椅 | |
CN106585438B (zh) | 儿童安全座椅 | |
CN207790409U (zh) | 一种儿童安全座椅 | |
CN109532586A (zh) | 椅体旋转及仰俯角一体化调节机构及儿童安全座椅 | |
CN204488557U (zh) | 一种快速调向式儿童安全座椅 | |
CN209096539U (zh) | 一种汽车安全座椅 | |
CN202685994U (zh) | 一种成人儿童两用座椅 | |
CN104146520A (zh) | 一种多功能座椅 | |
CN208559105U (zh) | 儿童安全座椅及其扶手可升降的折叠结构 | |
CN211641927U (zh) | 一种座椅旋转调节及锁位机构 | |
CN205768806U (zh) | 一种车用儿童安全座椅的头枕高度调节装置 | |
CN204105374U (zh) | 一种多功能座椅 | |
CN108045279A (zh) | 儿童安全座椅及其调节方式 | |
CN207328205U (zh) | 一种可旋转扣合的儿童安全座椅 | |
CN207523495U (zh) | 一种可旋转的儿童约束系统 | |
CN207106257U (zh) | 儿童汽车安全座 | |
CN207565392U (zh) | 一种头枕可调的安全座椅 | |
CN109334524A (zh) | 多功能儿童安全座椅 | |
CN209176552U (zh) | 一种儿童安全座椅角度调节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