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538177U - 一种方形双侧虹吸式大排量地漏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方形双侧虹吸式大排量地漏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538177U CN207538177U CN201721632021.0U CN201721632021U CN207538177U CN 207538177 U CN207538177 U CN 207538177U CN 201721632021 U CN201721632021 U CN 201721632021U CN 207538177 U CN207538177 U CN 20753817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nnel
- floor drain
- shell
- drainage
- hydrocone ty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Sink And Installation For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一种方形双侧虹吸式大排量地漏,包括外壳和封盖,所述封盖盖合于所述外壳的上方以形成腔体;所述腔体内设置有虹吸组件,所述虹吸组件包括两个引流板和溢流板,两个所述引流板对称设置于所述腔体内的两侧,所述引流板呈L状,所述引流板一端与所述外壳的内壁连接,另一端朝向所述外壳内部延伸;所述溢流板包括导引部和对称设置于所述导引部两侧的分流部,所述分流部设置于所述引流板与所述外壳之间,所述导引部设置有导流台,所述虹吸组件与所述外壳之间形成多个排水通道。本实用新型地漏储水体积大,虹吸排水效果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漏,尤其是一种方形双侧虹吸式大排量地漏。
背景技术
家庭或者宾馆的浴室是人们用来洗浴的场所,洗浴时的用水量一般较大,降落至地面的水,由于下水道所处地面凹陷位置,洗浴水会自然涌向下水道入口处,由于下水道不便直接与浴室相通,所以在下水道处都需要安装地漏装置。
传统技术中,地漏中利用虹吸形式的附加抽吸力来完成干净利落的排水功能,但是地漏中的虹吸通道为环形,环形的虹吸通道减少了地漏的储水体积,使得水压降低,降低了地漏的虹吸排水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方形双侧虹吸式大排量地漏,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虹吸地漏储水体积小,使得水压降低进而降低虹吸排水效率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措施:
一种方形双侧虹吸式大排量地漏,包括外壳和封盖,所述封盖盖合于所述外壳的上方以形成腔体;所述腔体内设置有虹吸组件,所述虹吸组件包括两个引流板和溢流板,两个所述引流板对称设置于所述腔体内的两侧,所述引流板呈L状,所述引流板一端与所述外壳的内壁连接,另一端朝向所述外壳内部延伸;所述溢流板包括导引部和对称设置于所述导引部两侧的分流部,所述分流部设置于所述引流板与所述外壳之间,所述导引部设置有导流台;所述引流板与所述导流台形成第一通道,所述引流板与所述分流部形成第二通道,所述分流部与所述外壳的内壁形成第三通道,所述导引部与所述外壳内部的底面形成第四通道,所述外壳的出水口形成第五通道,所述第一通道至所述第五通道的截面积逐个递减。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的截面积比、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三通道的截面积比、所述第三通道与所述第四通道的截面积比以及所述第四通道与所述第五通道的截面积比为1.02至1.3比1。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溢流板、所述引流板以及所述外壳一体成型。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导流台呈圆台状。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导流台与所述出水口同轴设置。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分流部与所述导引部的连接处设置有导角。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进一步包括滤网,所述滤网设置于两个所述引流板之间。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出水口处设置有水封。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导流台的顶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可拆卸连接有底盖。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一种方形双侧虹吸式大排量地漏中在外壳与封盖形成的腔体两侧设置有引流板,引流板与溢流板形成虹吸组件,只在腔体的两侧设置引流板,能够增大腔体的储水容积,进而能够增大腔体内的水压,使腔体内的储水水快速形成虹吸效应,增大排量。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方形双侧虹吸式大排量地漏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附图1沿A-A线的剖视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方形双侧虹吸式大排量地漏的装配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外壳100、封盖200、虹吸组件300、引流板310、溢流板320、导引部321、分流部322、导流台330、导角323、出水口110、滤网400、底盖331、水封50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请参考图1-3,实施例中,一种方形双侧虹吸式大排量地漏,包括外壳100和封盖200,所述封盖200盖合于所述外壳100的上方以形成腔体,所述封盖200上设置有多个过滤孔(图中未标注)用于进水。所述腔体内设置有虹吸组件300,所述虹吸组件300用于使污水形成虹吸效应,加快所述地漏的排水速度。所述虹吸组件300形成的排水通道也可以防止污水倒灌或者气味回流。
实施例中,所述虹吸组件300包括两个引流板310和溢流板320。两个所述引流板310对称设置于所述腔体内的两侧,所述引流板310呈L状,所述引流板310一端与所述外壳100的内壁连接,另一端朝向所述外壳100内部延伸。所述溢流板320包括导引部321和对称设置于所述导引部321两侧的分流部322。所述导引部321水平设置于所述腔体内部,所述分流部322与所述导引部321垂直设置,所述分流部322设置于所述引流板310与所述外壳100之间。所述导引部321设置有导流台330,所述导流台330沿靠近所述引流板310的方向凸伸。
所述导流台330用于将所述腔体内部的污水导向四周,使污水快速进入所述虹吸组件300形成的排水通道,并在所述腔体内部快速形成虹吸效应,加快排水。只在所述腔体内的两侧设置所述引流板310,能够增大两个所述引流板310之间的储水体积,进而增大污水的水压,加快形成虹吸效应,增大排水量。
实施例中,所述引流板310与所述导引部321形成第一通道,所述引流板310与所述分流部322形成第二通道,所述分流部322与所述外壳100的内壁形成第三通道,所述导引部321与所述外壳100内部的底面形成第四通道,所述外壳100的出水口110形成第五通道,所述第一通道至所述第五通道的截面积逐个递减。
在实际使用中,所述第一通道至所述第五通道的截面积逐个递减可以使得在排水过程中,每一通道中的水流能够将下一通道中的空气完全排出,避免了排水通道中空气的存在而影响所述虹吸组件300的排水效果。所述虹吸组件300与所述外壳100之间分别形成五个排水通道,多个排水通道的设置,能够精确的控制排水通道的截面积,在保证排出排水通道内的空气的同时,也不会因为排水通道截面积减少过多而造成降低排水量。
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的截面积比、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三通道的截面积比、所述第三通道与所述第四通道的截面积比以及所述第四通道与所述第五通道的截面积比为1.02至1.3比1。满足上述比例,可以使所述第一通道至所述第五通道内的空气更好的排出,每一通道经过的水量足够充满下一通道并将下一通道中的空气排出,使其不影响所述虹吸组件300的排水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三通道、所述第三通道与所述第四通道以及所述第四通道与所述第五通道的截面积的比例为1.1:1。满足1.1:1的情况下,即使在设置多个排水通道的情况下,也能够保证排水通道的排水量,不会存在排水通道入口大而出口过小影响所述地漏的排水量的情况,虹吸效应加快了所述地漏的排水的水流速度的同时也保证了所述地漏的排水通道的截面积的大小,进而增大了所述地漏的排水量。
请参考图1-3,实施例中,所述溢流板320、所述引流板310以及所述外壳100一体成型。一体成型的所述溢流板320、所述引流板310以及所述外壳100能够减少繁琐的安装步骤。因为一体成型,所述引流板310与所述外壳100之间的连接处以及所述溢流板320与所述外壳100之间的连接处不存在缝隙或间隙,保证了所述第一通道至所述第五通道的密封性,使得排水通道内壁不存在泄露或透风的情况,空气不会进入排水通道内进一步保证了虹吸效应的形成,保证了所述地漏的排水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流台330呈圆台状,且与所述导引部321一体成型。圆台状的所述导流台330能够将所述腔体内的污水均匀的排向四周,污水的均匀排泄,避免所述虹吸组件300一侧水量过多另一侧水量过少的情况发生,能够更快的形成虹吸效应。所述导流台330的倾斜面也能够使所述墙体内的污水在进入所述第一通道时具有一定的加速度,加快排水和虹吸效应的形成。本实施例中,所述分流部322与所述导引部321的连接处设置有导角323。所述导角323将由所述第一通道内的污水导向所述第二通道,避免直角的存在使得污水撞击所述分流部322而反流回所述导流台330处,影响排水以及虹吸效应的形成。
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流台330与所述出水口110同轴设置。同轴设置的所述导流台330位于所述导引部321的中间位置,使得污水能够更好的分散,使污水能够均匀的进入排水通道达到快速排水,快速形成虹吸效应的目的。所述导流台330与所述出水口110的同轴设置,由于所述导流台330与所述导引部321一体成型,且所述导流台330设置于所述出水口110的上方,所以,所述导流台330够配合所述导引部321控制所述第五通道的截面积,达到控制出水量的目的。
请参考图1-3,实施例中,所述地漏进一步包括滤网400,所述滤网400设置于两个所述引流板310之间。所述滤网400用于过滤细小的杂物,防止杂物对所述地漏造成堵塞。
实施例中,所述外壳100的所述出水口110处设置有水封500。所述水封500用于防止管道内的水流倒灌和气味回流,避免了管道内的气味通过所述地漏进入室内。
实施例中,所述导流台330的顶部开设有通孔(图中未标注),所述通孔可拆卸连接有底盖331。通过所述底盖331的设置,能够方便的拿取所述水封500,方便所述水封500的清洁。可用卡扣、管塞或者螺纹等方式进行连接,本实施例中,采用螺纹的方式连接,拆卸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方形双侧虹吸式大排量地漏,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和封盖,所述封盖盖合于所述外壳的上方以形成腔体;
所述腔体内设置有虹吸组件,所述虹吸组件包括两个引流板和溢流板,两个所述引流板对称设置于所述腔体内的两侧,所述引流板呈L状,所述引流板一端与所述外壳的内壁连接,另一端朝向所述外壳内部延伸;所述溢流板包括导引部和对称设置于所述导引部两侧的分流部,所述分流部设置于所述引流板与所述外壳之间,所述导引部设置有导流台;
所述引流板与所述导引部形成第一通道,所述引流板与所述分流部形成第二通道,所述分流部与所述外壳的内壁形成第三通道,所述导引部与所述外壳内部的底面形成第四通道,所述外壳的出水口形成第五通道,所述第一通道至所述第五通道的截面积逐个递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形双侧虹吸式大排量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的截面积比、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三通道的截面积比、所述第三通道与所述第四通道的截面积比以及所述第四通道与所述第五通道的截面积比为1.02至1.3比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形双侧虹吸式大排量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板、所述引流板以及所述外壳一体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形双侧虹吸式大排量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台呈圆台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形双侧虹吸式大排量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台与所述出水口同轴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形双侧虹吸式大排量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部与所述导引部的连接处设置有导角。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形双侧虹吸式大排量地漏,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滤网,所述滤网设置于两个所述引流板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形双侧虹吸式大排量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处设置有水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形双侧虹吸式大排量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台的顶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可拆卸连接有底盖。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632021.0U CN207538177U (zh) | 2017-11-29 | 2017-11-29 | 一种方形双侧虹吸式大排量地漏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632021.0U CN207538177U (zh) | 2017-11-29 | 2017-11-29 | 一种方形双侧虹吸式大排量地漏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538177U true CN207538177U (zh) | 2018-06-26 |
Family
ID=626160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632021.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538177U (zh) | 2017-11-29 | 2017-11-29 | 一种方形双侧虹吸式大排量地漏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538177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747979A (zh) * | 2019-10-31 | 2020-02-04 | 武汉轻工大学 | 不易堵塞的水箅子 |
CN112337162A (zh) * | 2020-10-28 | 2021-02-09 | 四川大学 | 一种雨水过滤装置以及道路雨水口 |
-
2017
- 2017-11-29 CN CN201721632021.0U patent/CN207538177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747979A (zh) * | 2019-10-31 | 2020-02-04 | 武汉轻工大学 | 不易堵塞的水箅子 |
CN112337162A (zh) * | 2020-10-28 | 2021-02-09 | 四川大学 | 一种雨水过滤装置以及道路雨水口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7538177U (zh) | 一种方形双侧虹吸式大排量地漏 | |
CN201890828U (zh) | 整体式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罐 | |
CN103835444A (zh) | 雨水速排装置 | |
CN204343408U (zh) | 厨房卫浴防臭防堵排水系统 | |
CN211290704U (zh) | 一种展示柜用的接水机构及展示柜的冷凝水蒸发结构 | |
CN202576037U (zh) | 无动力储油式油水分离系统 | |
CN203034560U (zh) | 地漏滤网 | |
CN205124755U (zh) | 一种水族箱过滤装置 | |
CN106925003A (zh) | 一种取水泵站预沉曝气池的混合穿孔配水花墙及其整流方法 | |
CN104843812B (zh) | 滤芯组件和具有其的净水设备 | |
CN206815490U (zh) | 排水四通检查井 | |
CN208677054U (zh) | 储水设备及净饮水设备 | |
CN209494004U (zh) | 一种蹲便器 | |
CN201981714U (zh) | 新型虹吸式雨水斗 | |
CN209162998U (zh) | 一种侧排地漏 | |
CN109281383B (zh) | 一种大流量浮球式地漏 | |
CN220301472U (zh) | 一种自溢式排水接头 | |
CN205557799U (zh) | 一种大水封比防虹吸存水弯 | |
CN220117391U (zh) | 池塘半自动控水位排水系统 | |
CN201437610U (zh) | 一种微损耗直排地漏 | |
CN206693366U (zh) | 一种防臭地漏 | |
CN207348179U (zh) | 防倒灌水两个存水盒三根管防臭地漏 | |
CN205189447U (zh) | 拆装式泳池排水器 | |
CN216304884U (zh) | 一种雨污分流处理装置 | |
CN215715808U (zh) | 一种下水水封防臭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626 Termination date: 20181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