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531969U - 具有防滑结构的水鞋 - Google Patents
具有防滑结构的水鞋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531969U CN207531969U CN201590001366.9U CN201590001366U CN207531969U CN 207531969 U CN207531969 U CN 207531969U CN 201590001366 U CN201590001366 U CN 201590001366U CN 207531969 U CN207531969 U CN 20753196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skid structure
- vamp
- water shoes
- so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5/00—Footwear for sporting purposes
- A43B5/08—Bathing shoes ; Aquatic sports sho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3/00—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 A43B13/02—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A43B13/12—Soles with several layers of different materials
- A43B13/122—Soles with several layers of different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sole or external layer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3/00—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 A43B13/14—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ve form
- A43B13/18—Resilient soles
- A43B13/181—Resiliency achieved by the structure of the sole
- A43B13/184—Resiliency achieved by the structure of the sole the structure protruding from the outsole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3/00—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 A43B13/14—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ve form
- A43B13/22—Soles made slip-preventing or wear-resisting, e.g. by impregnation or spreading a wear-resisting layer
- A43B13/223—Profiled sol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3/00—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 A43B13/14—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ve form
- A43B13/22—Soles made slip-preventing or wear-resisting, e.g. by impregnation or spreading a wear-resisting layer
- A43B13/223—Profiled soles
- A43B13/226—Profiled soles the profile being made in the foot facing surfac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Footwear And Its Accessory,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穿着感优异的鞋子,该鞋子具有防滑结构以在水分较多的场所中提高舒适感和安全性,尤其是下述水鞋,包括:鞋面,配置成从上侧覆盖脚背;鞋内底部,与上述鞋面的下侧相连接;以及鞋底部,以粘合的方式与上述鞋内底部及鞋面相结合,且支撑于鞋底部表面,上述鞋底部具有防滑结构,其排列有多个吸附部,上述吸附部包括在外周侧紧贴于底面并被压缩而提供吸附力的杯体部和在上述杯体部的中心侧向下方突出的突起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子,具体地涉及穿着感优异的水鞋,其具有在水分较多的场所中能够提高舒适感和安全性的防滑结构。
背景技术
鞋子可以缓冲步行时产生的冲击,可以保护步行者的脚部免受来自外部的伤害,大部分人会穿用鞋子。
通常而言,这种鞋子以与脚部的形状相对应的方式在鞋下侧形成鞋内底部,以及以覆盖脚部的方式在鞋上侧形成的鞋面。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于时尚和健康的关注度提升,推出了各种类型、形状或材质的鞋子。作为鞋子的代表性材质,可使用皮、纤维和合成树脂等。
皮鞋可以较好地保持形状,因此,即便经常穿用,其形状也不会发生大变化,但皮鞋穿着不方便,而且在步行的过程中会频繁导致脚后跟或脚趾部位的损伤,透气性方面也存在缺点。
由相对软质的材质构成的纤维和合成树脂材质构成的平底鞋或运动鞋,虽然穿着感舒适,但经常穿用时会发生变形,存在耐久性差的问题。
为了改进如上所述的各种鞋子所具有的缺点,做出了各种尝试,但目前还很难推出可同时满足便利性、耐久性、舒适感的鞋子。
一方面,近年来推出了厚度薄且柔软性高的材质构成的鞋子,以在游泳池或海边等场所方便使用。
但是,这种鞋子的重点在于防水性,当水分进入鞋子的内部时,不仅妨碍穿着感,而且由于经常在水分较多的场所使用,因此,难免发生因打滑导致的安全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够易于排出汗与水,又能够提升在水分较多的地面上步行时的安全性的具有防滑结构的水鞋。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水鞋,上述水鞋包括:
鞋面,配置成从上侧覆盖脚背;鞋内底部,与上述鞋面的下侧相连接;以及鞋底部,与上述鞋内底部及鞋面相结合,且支撑于鞋底部表面,上述鞋底部具有防滑结构,其排列有多个吸附部,上述吸附部包括在外周侧紧贴于底面并被压缩而提供吸附力的杯体部和在上述杯体部的中心侧向下方突出的突起部。进而,在水分较多的场所中的活动安全性与便利性得到提高。
上述吸附部的杯体部的外周相比于突起部的下端部配置于下侧。
上述吸附部能够在与底面的接触过程中,与杯体部的外周相接触的同时被压缩从而提供吸附力,能够在脚部的荷重移动的过程中,随着压力的增加,突起部与底面相接触的同时解除吸附力。
上述鞋底部可具有连接部及开口部,其中上述连接部使吸附部的上侧相互之间相连接;上述开口部在连接部之间向上下方向贯通形成。进而,排水性得到提高。
上述鞋底部可具有镶嵌部,形成为平板形态,以横跨前后方向,并且两侧延伸有多个枝部,上述镶嵌部的底面可与吸附部的下端的高度相对应。
上述鞋底部可具有构成吸附部的排列的边缘的侧壁部,在与上述镶嵌部相邻的连接部之间可形成有开口部,与侧壁部相邻的连接部之间可形成有填充部。进而,可兼具排水性与稳固性。
并且,在上述鞋底部能够以一个吸附部为中心并以等间距的方式由六个连接部连接六个吸附部而构成六角形态的底部单元。进而,可提供均匀的吸附力。
上述鞋面与鞋内底部相互之间以边角相向的状态并以单件缝纫方式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可包括耙部,向上述鞋底部的前方侧延伸形成,在水中能够推开水流。
有益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鞋子,由轻质材料构成,并且具有可简化生产工艺的结构,因此,既可以提高生产率,还可以配合脚部形状和动作。
并且,本实用新型的鞋子利用吸附力,以防止在水分较多的场所使用时会发生的打滑现象,进而可以提升安全性,而且具有在脚的步行过程中随着压力的变化而吸附力可能被解除的结构,使得使用便利性极大化。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防滑结构的水鞋的立体图。
图2为表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防滑结构的水鞋中鞋面与鞋底部的结合状态的仰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防滑结构的水鞋的正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具有防滑结构的水鞋的仰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具有防滑结构的水鞋的仰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具有防滑结构的水鞋的仰视图。
图7为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防滑结构的水鞋的开放部侧的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防滑结构的水鞋的鞋垫部的实施例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示出了具有本实用新型的防滑结构的水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水鞋是表示具有柔软性而与脚部的紧贴性优秀,并且具有后述的防滑结构和排水结构的贴脚型鞋子,以便在水多的小溪、游泳池、海边等地使用。即,本实用新型的水鞋概念是考虑到在水分较多的场所中的使用性而定义的,可兼具上表面防水性、底部排水性及底面吸附性,通过使用表示水的“水(Aqua)”术语,以功能性的含义定义了水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概念的具有防滑结构的水鞋,基本上包括:鞋底部,配置于底部,具有吸附结构,以防止在地面打滑;鞋面,配置成从覆盖上述鞋底部的上侧;鞋内底部(insole),以缝纫的方式与上述鞋面相结合,且在底面侧以粘合的方式与鞋底部的上表面相结合。
鞋底部根据鞋子的类型可呈各种形态和大小,当适用本实用新型的概念时,并不限定于后述的说明及附图。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中,以双脚相向的方式站立的状态为基准,将相向的一侧定义为内侧/向内,将与其相反一侧定义为外侧/向外。
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防滑结构的水鞋的用途并不一定受限于上述举例。
图1为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具有防滑结构的水鞋的立体图,图2为仰视图。
本实用新型从上侧开始大致包括鞋面100、鞋内底部200 及鞋底部300。
鞋底部300以向上侧支撑脚底部且向下侧与底面相接触的方式配置,这种鞋底部300可包括天然橡胶或合成树脂材质,以提高摩擦力,但不受此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概念中,关于构成整体鞋子的材质提出了相比于现有的鞋子具有轻量化特点的概念,上述鞋底部300可选自能够进行注塑的合成树脂材质、热塑性弹性材料(TPE)、天然橡胶材质和合成橡胶材质。
优选地,上述鞋底部300支撑整体结构,并且相比于其他部位,具有高耐久性,因此,上述鞋底部300的厚度大于上述鞋面100与鞋内底部200的厚度。
这种鞋底部300大致可分为支撑地面的底部和包围鞋面 100的下侧的侧面的侧壁部位,为了实现轻量鞋的加固性,可在侧壁部位形成上下隆起及凹陷的形状。
本实用新型的鞋底部300具有底部吸附结构,以提升在水分较多或光滑地面上的活动性和安全性,这种吸附结构可以是一种真空吸附杯体结构。有关优选实施例将在图4以下的说明中提及。
鞋面100整体上呈包覆脚背及脚面的形态,上侧具有可使脚部进出的开放部(未标记)。优选地,这种鞋面100的材料使用伸缩性优秀的轻质材料,以满足本实用新型的轻量鞋的概念,但考虑到伸缩性,可使用氯丁橡胶(Neoprene)材料或涤纶 (Polyspan)材质。
借助这种鞋面100的伸缩性,与脚背及脚面的紧贴性得到提高,在步行期间,随着脚部的变形,鞋面100自然地随之柔软变形,因此,具有可与脚部的整体感提高的优点。
上述鞋面100不经过大致地立即与鞋底部300相结合的工艺,而是首先与鞋内底部200相结合,在图2中,示出了鞋面与鞋内底部的结合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的概念中,鞋面100与鞋内底部200以缝纫的方式相结合,以提升轻量性与结合的稳固性,鞋底部300 的顶面与鞋内底部200的底面同时相粘合,同时鞋底部300的侧壁部位的内面与鞋面100的下侧外面也一并以粘合方式形成结合。
参照图2,进一步具体观察,鞋面100的下端侧沿着鞋内底部200的外周缘而以缝纫的方式相结合。
在以往的袜套生产过程中,通常的做法如下,即,在以使鞋面的内面朝向外侧的方式外翻的状态下,使相当于鞋内底部的底部翻转,在鞋面的下端侧外周面与底部的底面的外周侧面接触的状态下进行缝纫,以缝纫面不外露的方式再次外翻鞋面后使用。
根据这种现有技术的鞋面与底部的结合方式,虽然外侧的收尾加工没有大问题,但在内面被缝上的边角部位突出,穿着感存在问题,而且还会根据情况出现对脚底或脚面造成身体伤害的情况。并且,还具有生产工艺也很复杂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中,考虑到这种问题,提出了鞋面100与鞋内底部200以单件工艺(OnePiece Pattern)缝纫的结合方式。即,以使鞋面100的下侧端部的边角与鞋内底部200的外周边角相邻的方式配置鞋面100和鞋内底部200,将平面上相邻的部位使用缝纫线以上下方向的之字形方式相连接,以一次缝纫工艺完成鞋面100与鞋内底部200的结合。此时,相比于现有的方式,不仅制作工艺得到简化,而且在穿用时,连接部位不存在可能影响脚部的落差或突出部位,进而穿着感得到提升。
上述鞋面100与鞋内底部200被缝的连接部位定义为连接部210,如下所述,上述连接部210粘合于鞋底部300的内周侧而不外露。
一方面,由于上述鞋内底部200直接接触脚底,因此,可以选择使用具有优秀的穿着感的材质。优选地,考虑到汗或水分的吸湿或排水性,上述鞋内底部200可由形成有多个空隙或贯通孔的材质构成,为此,优选地,采用具有筛网形态的合成纤维材质,但不受此限定。考虑到脚底的触感和排水或吸湿性能,上述筛网形态可采用多种形式。如下所述,这种筛网形态与鞋底部300的开口部330以及补充具有的鞋垫部的连通部一起提供排水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鞋底部300和鞋面100以及鞋内底部 200以粘合方式相结合,并且由于采用轻质材料,应考虑借助鞋底部300的整体支撑性能的提升。
为此,上述鞋底部300包括底部和侧壁部位,侧壁部位构成上下方向的隆起或凹陷形状。
如图1所示,鞋底部300的侧壁部位可包括在前脚跟部位向上侧突出的部位和在后脚跟部位向上侧突出的部位。
如上所述的鞋底部300的隆起部和凹陷部,在轻量鞋中,既能够保持形态,又能够轻松地实现随着身体的自然变化而产生的相应变形,进而具有可提升穿着感和耐久性的优点。
并且,考虑到上述耐久性,在本实用新型中,鞋面100中前方鞋面(未标出参考编号)和后方鞋面120能够进一步相结合。
考虑到鞋面100由伸缩性优秀的材质构成,上述前方鞋面和后方鞋面120起到在相对受力更多的部位,既能够一定程度上抑制伸缩性,又能够提高对外部冲击的抵抗性的作用,因此,优选地,前方鞋面和后方鞋面相比于鞋面100由更具硬性的材质构成。例如,当上述鞋面100由氯丁橡胶材质构成时,前方鞋面及后方鞋面120可由布、皮、合成纤维等材质构成。
上述前方鞋面在配置有第三脚趾骨的部位具有向前方侧折弯的弯曲部,且前方鞋面的后方侧线条可形成为太极形状的中央弧线的起伏形态。此时,大母脚趾的宽度显著大于其他脚趾的宽度,因此,弯曲部以向外侧偏斜的形态配置。
上述后方鞋面120使穿脱鞋子时后方侧的变形最小化,重量集中于脚后跟时起到加固作用,前方鞋面起到防止步行时前脚跟抬起的现象和强化对外部冲击的抵抗性。
一方面,上述后方鞋面120大致能够形成为从鞋底部300 到鞋面100的开口部侧朝向上下方向延伸的形态,在后方鞋面 120的上端侧可配置有进一步向上侧突出的延伸部130。
上述延伸部130可用手把持,可提高穿脱鞋子时的便利性。
这种延伸部130与后方鞋面120一体化形成,如前方鞋面,以缝纫的方式与鞋面100的上表面相结合,但是并不排除粘合方式或热熔方式等各种其他结合方式。
后方鞋面120如前方鞋面,用于支撑由软性材质构成的鞋面100的后方侧,考虑到耐久性,优选地,以在下端侧左右方向的宽度最大的方式形成。
如上所述,后方鞋面120在上端侧结合有延伸部130,具有可把持的结构,为了能够与鞋面100相结合,可采用向前后方贯通的方式形成有后方缝纫部。
这种前方鞋面与后方鞋面120在鞋面100与鞋内底部200 相结合之前以预先缝纫的方式相结合,当借助连接部210相结合时,前方鞋面与后方鞋面可同时缝纫,尤其,可采用单件缝纫方式相结合。
一方面,在上述鞋面100的开口部可进一步配置有包覆鞋面的上端侧的环部,图7中所示的环部140,以防止在用于脚部进出的开口部侧因反复使用导致的损伤。
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的轻量鞋的剖面,具体地表示在前方侧的配置有第二隆起部的一侧沿着左右方向切割的形态。
如上所述,当鞋面100与鞋内底部200以相互之间边角相邻的状态并借助如单件工艺等缝纫方式的连接部210而相连接时,在鞋内底部200的底面与鞋面100的下侧外周涂敷有接合部400,上述接合部400能够是如黏合剂等材质。当然,上述接合部400可涂敷于鞋底部300的上侧,或者可同时涂敷于鞋面100以及鞋底部300的鞋内底部200。
由此,借助接合部400,鞋内底部200与鞋底部300相结合,鞋面100与鞋底部300相结合,并且在鞋内底部200和鞋面100之间的连接部210中的连接状态可进一步得到强化。
在此情况下,在上述隆起部的内表面形成有接合部400,鞋底部300在各个隆起部中完成与鞋面100的结合。
在上述鞋内底部200的上侧可补充地配置有鞋垫部500,以提升缓冲性能与感触,这种鞋垫部500与脚的底面直接接触,可提供排水性能。相关内容将在下面进行说明。
补充地,上述鞋面100可与加固部(未图示)相结合,上述加固部与上述鞋面100的外面侧相结合,对于反复的变形,可适当地支撑脚部结构。
这种加固部能够起到预定的框架的作用,以此来在外面形成预定的纹路,上述加固部可采用合成树脂材质预先形成,以缝纫方式或粘合方式或熔接方式配置于鞋面100的外面。
这种加固部以作为预定的凹凸面能够配置于鞋面100,考虑到增加外观性和加固性能,优选地,以发泡印染方式形成。
此时,上述发泡印染可由聚氨酯泡沫(Poly Urethane Foam) 材质构成,在鞋面100与鞋内底部200相结合之前的工艺中,可预先形成于鞋面100。
例如,在构成鞋面100的纤维的表面形成印染处理面,在此覆盖模具的状态下,注入印染材料,由此形成上述加固部。此时,当注入发泡油墨时,可形成立体形状,可通过挤压,以均匀的厚度或所需形状的厚度形成。
由此,所形成的加固部可向上下方向和向前后方向配置在鞋子上,上下方向形成的区间作为上下加固区间来支撑上下方向的拉伸,在通过向前后方弯折而具有预定的前后方厚度的前后加固区间,支撑前后方向的拉伸。
在本实用新型中,上述鞋面100由伸缩性高的材质形成,因此,具有优秀的紧贴性与一体感,但存在不适合高强度运动的问题,因此,通过加固部可进一步提高活动性。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具有防滑结构的水鞋的仰视图。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利性,以仰视图为基准进行图示,而如图1所示,以穿在脚上之后鞋底部300与地面相接触的状态为基准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由于在游泳池等水分较多的环境中活动,为了安全性和活动性,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水鞋应具有预定的摩擦结构,可借助真空吸附来形成这种摩擦力。
因此,鞋底部300可在底部具有多个吸附部310。上述吸附部310是呈向下侧凹陷的形态的杯体,用于执行真空吸附的功能。
当身体的荷重施加于脚底时,吸附部310向外周侧延伸,并向下方被压缩,进而排出内部的空气,由此,在吸附部310的内部,借助负压来提供吸附力,进而可附着于底面。这种吸附力可借助配置于底面的水膜而进一步得到强化。
但是,在保持吸附力的情况下,将对步行产生不便,为此,上述吸附部310可补充地具有用于解除吸附力的结构。相关内容将在下面进行说明。
上述吸附部310形成为圆形,在底面的图示状态下,相互之间可借助连接部320来相连接,在上述连接部320之间可形成有用于排出内部的鞋内底部200及鞋垫部的水分的开口部330。
上述吸附部310与连接部320的排列具有可选性,考虑到提供均匀的吸附力和适应各种类型和形态的鞋子,与一个吸附部310相邻的吸附部310能够以正六边形的形态排列。
即,在一个吸附部310中,连接部320以等间距的方式向六个外周方向以放射状形成,连接部320分别与另一个吸附部310相结合,这种以包覆一个吸附部的方式配置的各吸附部之间也借助连接部320来相连接,以分别构成正六边形的一个边。
根据这种概念,在一个吸附部310中,延伸有放射状的六个连接部320,在此排列有六个吸附部,并形成一个底部单元 302。各个吸附部310以此方式分别形成底部单元302,相邻的底部单元302在底部的面积中构成交叉部位。
上述连接部320的形态具有可选性,但是,优选地,越接近吸附部310,上述连接部320的宽度越大。
并且,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在三个连接部320 中间形成的开口部330可大致形成为三角形态。
侧壁部301能够以包覆鞋底部300的底面的外周的形态延伸形成于底部,可在底面上形成外侧的框架。此时,底部单元302的排列与侧壁部301相连接,这种形态整体上以一体化的注塑物形成。
以下,将进一步详细说明上述吸附部的结构。
接触底面的部位主要是吸附部310,为此,相比于连接部 320,吸附部310进一步向下方突出。
对此,连接部320以与吸附部310的上侧相连接的形态配置,吸附部310包括向下侧凹陷的杯体部311。如上所述,上述杯体部311在内部的空间与底面之间形成真空压来提供吸附力。
但是,在步行时,应考虑到解除吸附力才能够消除压力引起的行走不适。为此,提出了用于解除吸附力的补充构成,这种用于解除吸附力的构成可以是从杯体部311的中心侧向下方突出形成的突起部312。
优选地,相比于上述突起部312,杯体部311的外周侧进一步向下侧延伸形成,根据这种形态,当鞋底部300的预定的部位在步行过程中开始接触底面时,一开始在杯体部311的外周侧紧贴底面,随着施加压力而被压缩变形,内部的空气被排出,向杯体部311的底部与底面之间提供吸附力。在施加有更大压力的过程中,配置于杯体部311的中心侧的突起部312向下方移动并与底面相接触,残留在杯体部311的内部的空气被压缩并推动底面,进而可以解除吸附力。
考虑到在鞋子的底部最初接触水分较多的底面而形成水膜发生打滑的情况,这种结构在鞋子与底面持续接触并施加压力的过程中使得在鞋子与底面相接触以及提供最初压力时借助杯体部311来产生吸附力,使得突起部312在荷重向鞋底与底面的接触部位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向下方移动,进而自然地解除吸附力。
上述连接部320可以柔软地变形和扭曲,通过使吸附部 310之间相连来保持形态的同时,还通过保持吸附部310本身的形态,柔软地改变底部的形态,使得产生均匀的吸附力。
上述开口部330可作为在接触过程中可含有某种程度的水分的临时储藏空间,以避免在鞋接触底面以及产生吸附力的过程中底面与杯体部311之间形成过度的水膜。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具有防滑结构的水鞋的仰视图。
如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整体上排列有底部单元302,在形成一个底部单元302的连接部320之间分别形成有开口部330的情况下,可整体上增加柔软性,但是会存在刚性或支撑力不足的问题。
考虑到这种问题,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提出加固结构,即,进一步配置镶嵌部350,提升支撑力。
这种镶嵌部350大致以横跨底部的前后方向的方式配置,预定的枝部向两侧延伸形成。在这种镶嵌部350之间可排列有上述的吸附部310。
优选地,上述镶嵌部350整体上呈平板形态,底面的高度与吸附部310的杯体部311的边缘相对应。由此,当提供朝向下方的压力时,镶嵌部350被压缩,可由吸附部310顺利地提供吸附力。
上述镶嵌部350可在局部形成有一个或多个槽部351和向上侧凹陷的环形态的坎部352。这种槽部351和坎部352提供可临时储藏水分的空间,使呈平板形态的镶嵌部350的水膜现象最小化。
并且,优选地,在与步行时最初与地面相接触后形成最大压力的脚后跟部位相对应的镶嵌部350中可进一步形成具有多个突起的摩擦部370。
一方面,在本实施例中,能够选择性地排列有使连接部320 之间开放的开口部330和用于填充上述连接部320之间的填充部340,上述填充部340通过进一步稳固连接部320之间的连接关系,进而更好地保持鞋底部的整体形状。
这种开口部330和填充部340的排列具有可选性,但是,优选地,在与镶嵌部350相邻的部位排列有开口部330,以促进水排出并使水膜现象最小化,在与侧壁部301相邻的部位排列有填充部340以确保刚性。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具有防滑结构的水鞋的仰视图。
关于吸附部310与镶嵌部350,将省略重复说明。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涉及水鞋,在游泳池或海边等可玩水的场所中,上述水鞋的应用性极大化。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中,鞋底部300以进一步具有可推动前方侧的水流的耙部360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以提高玩水时的效用性。
上述耙部360呈朝鞋底部300的前方突出的形态,如图所示,以确保当使用者穿上鞋子游泳时可推开水流的前方的预定面积。
为了提升推开水流的功能,优选地,上述耙部360形成为向上侧弯折的形态。
并且,耙部360还可以进一步配置有一个或多个加固肋 361,以在某种程度上防止耙部360的变形,这种加固肋361的上下方向的厚度可形成为大于耙部360的剩余部位的厚度。
优选地,这种耙部360与鞋底部300整体以一体化注塑结构形成。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防滑结构的水鞋的开放部的俯视图。
如上所述,鞋面100与鞋内底部200借助单件缝纫方式消除了段差,相互之间在连接部320中相连接,在鞋面100的上端侧形成有环部140,上述环部140用于脚部插入和脱离于开放部的过程中耐久性和触感得到提升。
上述环部140能够以缝纫的方式与鞋面100相结合。
并且,考虑到排水性,上述鞋内底部200可由筛网形态、形成有多个空隙的材质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内部的水分可从上述鞋底部300的开口部330排出,但为了提升缓冲性能或穿着感,可在上侧补充地配置鞋垫部。
图8是表示上述鞋垫部的优选实施例的仰视图。
上述鞋垫部能够以可拆卸于鞋内底部200的上侧的方式配置,可具有能够与上述鞋底部300的开口部330相连通的多个连通部510。这种连通部510的形状、大小及排列具有可选性。
但是,优选地,进一步具有连通槽520,上述连通槽520在连通部510与连通部510之间穿过,以提高在底部的排水性,而这种连通槽能够以预定的底纹形成。
在鞋垫部500的中心侧可向下方突出形成有用于提供与鞋内底部200的摩擦力的摩擦突起530。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防滑结构的水鞋,鞋面、鞋内底部及鞋底部由轻质材料构成,并具有可使生产工艺简化的结构,因此,具有既可以提高生产率,又可以提供在脚部形状与动作方面最优化的鞋子的优点。
并且,本实用新型的水鞋通过利用吸附力,以防止在水分较多的场所使用时会发生的打滑现象,进而可以提升安全性,而且具有在脚的步行过程中随着压力的变化而可解除吸附力的结构,使得使用便利性极大化。
如上所述,基于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上述实施例及附图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不应限于这些实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记载的内容来解释。
Claims (19)
1.一种具有防滑结构的水鞋,其中,包括:
鞋面,配置成从上侧覆盖脚背;
鞋内底部,与上述鞋面的下侧相连接;以及
鞋底部,与上述鞋内底部及鞋面相结合,且支撑于鞋底部表面,
上述鞋底部具有多个防滑结构,上述防滑结构排列有多个吸附部,上述吸附部包括在外周侧紧贴于底面并被压缩而提供吸附力的杯体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滑结构的水鞋,其中,上述吸附部还包括在上述杯体部的中心侧向下方突出的突起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防滑结构的水鞋,其中,上述吸附部的上述杯体部的外周相比于上述突起部的下端部配置于下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防滑结构的水鞋,其中,上述吸附部在与上述底面的接触过程中,在上述杯体部的外周与上述底面相接触的同时被压缩从而提供吸附力,在脚部的荷重移动的过程中,随着压力的增加,上述突起部与上述底面相接触的同时解除吸附力。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滑结构的水鞋,其中,上述鞋底部具有连接部及开口部,其中上述连接部使上述吸附部的上侧相互之间相连接;上述开口部在上述连接部之间向上下方向贯通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滑结构的水鞋,其中,上述鞋底部包括向上下方向贯通上述吸附部外侧的一个或多个开口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滑结构的水鞋,其中,上述鞋底部包括将上述吸附部的顶部彼此联接的连接部。
8.根据权利要求5或7所述的具有防滑结构的水鞋,其中,越接近上述吸附部,上述连接部的宽度越大。
9.根据权利要求5或7所述的具有防滑结构的水鞋,其中,
上述鞋底部具有镶嵌部,形成为平板形态,
上述镶嵌部的底面与上述吸附部的下端的高度相对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防滑结构的水鞋,其中,上述鞋底部具有构成上述吸附部的排列的边缘的侧壁部,在与上述镶嵌部相邻的连接部之间形成有开口部,与侧壁部相邻的连接部之间形成有填充部。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防滑结构的水鞋,其中,上述镶嵌部形成有一个或多个槽部和向上侧凹陷的环形态的坎部。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防滑结构的水鞋,其中,在与步行时最初与地面相接触后形成最大压力的脚后跟部位相对应的上述镶嵌部中形成具有多个突起的摩擦部。
13.根据权利要求5或7所述的具有防滑结构的水鞋,其中,在上述鞋底部以一个吸附部为中心并以等间距的方式由六个连接部连接六个吸附部而构成六角形态的底部单元。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滑结构的水鞋,其中,上述鞋面与上述鞋内底部相互之间以边角相向的状态并以单件缝纫方式相结合。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滑结构的水鞋,其中,还包括耙部,向上述鞋底部的前方侧延伸形成,在水中能够推开水流,其中上述 耙部向上侧弯折以将水向前推开。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具有防滑结构的水鞋,其中,上述耙部配置有一个或多个加固肋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上述耙部的变形。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具有防滑结构的水鞋,其中,上述加固肋的上下方向的厚度能够大于上述耙部的剩余部位的厚度。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具有防滑结构的水鞋,其中,上述耙部与上述鞋底部整体以一体化注塑结构形成。
19.根据权利要求5或7所述的具有防滑结构的水鞋,还包括以可拆卸于上述鞋内底部的上侧的方式配置的鞋垫部,其中上述鞋垫部具有能够与上述鞋底部的开口部相连通的多个连通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150024180A KR101601673B1 (ko) | 2015-02-17 | 2015-02-17 | 미끄럼 방지 구조를 구비하는 아쿠아슈즈 |
KR10-2015-0024180 | 2015-02-17 | ||
PCT/KR2015/002301 WO2016133237A1 (en) | 2015-02-17 | 2015-03-10 | Aqua shoe having anti-slip structure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531969U true CN207531969U (zh) | 2018-06-26 |
Family
ID=5553921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90001366.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531969U (zh) | 2015-02-17 | 2015-03-10 | 具有防滑结构的水鞋 |
CN201510137135.7A Active CN106136447B (zh) | 2015-02-17 | 2015-03-26 | 具有防滑结构的水鞋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137135.7A Active CN106136447B (zh) | 2015-02-17 | 2015-03-26 | 具有防滑结构的水鞋 |
Country Status (12)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20180027920A1 (zh) |
EP (1) | EP3258804B1 (zh) |
JP (1) | JP6687643B2 (zh) |
KR (1) | KR101601673B1 (zh) |
CN (2) | CN207531969U (zh) |
AU (1) | AU2015383268A1 (zh) |
IL (1) | IL253744A0 (zh) |
MX (1) | MX2017010483A (zh) |
PH (1) | PH12017501485A1 (zh) |
RU (1) | RU2677403C1 (zh) |
SG (1) | SG11201706344XA (zh) |
WO (1) | WO2016133237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D861302S1 (en) * | 2011-10-24 | 2019-10-01 | Dynasty Footwear, Ltd. | Shoe bottom |
KR101607584B1 (ko) * | 2015-11-30 | 2016-03-31 | 주식회사 지티에스글로벌 | 물갈퀴를 구비하는 미끄럼방지 신발 |
US11589650B2 (en) * | 2017-08-04 | 2023-02-28 | Stefanie Miller Kwiatkowski | Slip resistant shoe |
KR101925294B1 (ko) | 2017-10-17 | 2018-12-05 | 동명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 미끄럼 방지 성능이 향상된 방열화 |
KR102109512B1 (ko) * | 2019-02-27 | 2020-05-12 | (주)서브원 | 아쿠아 슈즈 |
CN210611192U (zh) * | 2019-04-03 | 2020-05-26 | 霍尼韦尔国际公司 | 具有阻力元件的鞋类外底 |
USD899741S1 (en) * | 2019-05-14 | 2020-10-27 | Nike, Inc. | Shoe |
USD934545S1 (en) * | 2020-12-22 | 2021-11-02 | Nike, Inc. | Shoe |
USD1029469S1 (en) | 2021-03-24 | 2024-06-04 | Nike, Inc. | Shoe |
USD1056424S1 (en) * | 2024-07-25 | 2025-01-07 | Yonghua Li | Beach sho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237322A (en) * | 1964-03-04 | 1966-03-01 | Robert B Stauft | Resilient sole having self-cleaning suction cups |
JPS4945298U (zh) * | 1972-07-26 | 1974-04-20 | ||
US4118878A (en) * | 1977-09-27 | 1978-10-10 | Semon William P | Article of footwear |
JPH0444085Y2 (zh) * | 1988-06-13 | 1992-10-19 | ||
JPH0231501U (zh) * | 1988-08-23 | 1990-02-28 | ||
JP2000217601A (ja) * | 1999-01-28 | 2000-08-08 | Katsumi Yamazaki | スリップ防止機能を有する履物 |
JP3737377B2 (ja) * | 2001-03-26 | 2006-01-18 | サングリーン商事株式会社 | 釣り用ブーツのフエルト底 |
US20020184791A1 (en) * | 2001-06-12 | 2002-12-12 | Po-Chung Ko | Bathing slipper |
KR100493138B1 (ko) * | 2002-06-29 | 2005-06-07 | 임백규 | 흡착보울과 흡배기구를 갖는 미끄럼방지용 신발 |
JP3096646U (ja) * | 2003-02-26 | 2003-09-26 | 堂模 潘 | 靴の滑り防止構造 |
US7146751B2 (en) * | 2003-05-23 | 2006-12-12 | Crocs, Inc. | Footwear pieces |
US7503130B2 (en) * | 2003-12-04 | 2009-03-17 | Genesco, Inc. | Water draining shoe |
UA7767U (en) * | 2004-10-22 | 2005-07-15 | Disposable footwear for medicinal and prophylaxis establishments | |
KR200398877Y1 (ko) * | 2005-07-28 | 2005-10-17 | 인 수 오 | 물놀이용 신발 |
US20090241369A1 (en) * | 2008-03-28 | 2009-10-01 | Earl J. Votolato | Latticed elastic shoe cover with cleats |
US8109012B2 (en) * | 2008-10-09 | 2012-02-07 | Nike, Inc. | Article of footwear with drainage features |
CN202190820U (zh) * | 2010-11-22 | 2012-04-18 | 庄永良 | 排水、透气鞋底及其鞋 |
KR20120006266U (ko) * | 2011-03-02 | 2012-09-12 | (주)칸투칸 | 물빠짐과 통기성 및 안전성이 구비된 신발창 구조 |
CN202051037U (zh) * | 2011-05-11 | 2011-11-30 | 福建高力克鞋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防滑鞋 |
KR20130001401A (ko) * | 2011-06-27 | 2013-01-04 | 최광수 | 기능성 신발 |
CN202222538U (zh) * | 2011-08-25 | 2012-05-23 | 福建晋江市华泰鞋塑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触须的防滑鞋底 |
TWM462012U (zh) * | 2013-04-19 | 2013-09-21 | Heng-Xian Su | 適合水中活動的鞋 |
KR101486898B1 (ko) * | 2013-05-31 | 2015-01-29 | 김정자 | 미끄럼을 방지하는 신발용 밑창 |
CN203302447U (zh) * | 2013-06-19 | 2013-11-27 | 台州市博洋鞋业有限公司 | 防滑鞋 |
KR101453488B1 (ko) * | 2014-07-01 | 2014-10-21 | 주식회사 도리 | 미끄럼방지용 신발밑창 |
CN204048227U (zh) * | 2014-09-28 | 2014-12-31 | 代尔塔(中国)安全防护有限公司 | 防滑安全鞋 |
-
2015
- 2015-02-17 KR KR1020150024180A patent/KR101601673B1/ko active Active
- 2015-03-10 MX MX2017010483A patent/MX2017010483A/es unknown
- 2015-03-10 RU RU2017132398A patent/RU2677403C1/ru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5-03-10 EP EP15882771.7A patent/EP3258804B1/en active Active
- 2015-03-10 CN CN201590001366.9U patent/CN207531969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5-03-10 AU AU2015383268A patent/AU2015383268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5-03-10 JP JP2017561214A patent/JP6687643B2/ja active Active
- 2015-03-10 US US15/551,473 patent/US20180027920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5-03-10 SG SG11201706344XA patent/SG11201706344XA/en unknown
- 2015-03-10 WO PCT/KR2015/002301 patent/WO2016133237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5-03-26 CN CN201510137135.7A patent/CN106136447B/zh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7-31 IL IL253744A patent/IL253744A0/en unknown
- 2017-08-16 PH PH12017501485A patent/PH12017501485A1/en unknown
-
2020
- 2020-03-03 US US16/807,285 patent/US20200196702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MX2017010483A (es) | 2018-01-16 |
CN106136447B (zh) | 2018-07-06 |
EP3258804A4 (en) | 2018-10-03 |
CN106136447A (zh) | 2016-11-23 |
US20200196702A1 (en) | 2020-06-25 |
EP3258804A1 (en) | 2017-12-27 |
WO2016133237A1 (en) | 2016-08-25 |
JP6687643B2 (ja) | 2020-04-28 |
KR101601673B1 (ko) | 2016-03-10 |
US20180027920A1 (en) | 2018-02-01 |
AU2015383268A1 (en) | 2017-10-05 |
EP3258804B1 (en) | 2020-04-22 |
SG11201706344XA (en) | 2017-09-28 |
RU2677403C1 (ru) | 2019-01-16 |
IL253744A0 (en) | 2017-09-28 |
JP2018505033A (ja) | 2018-02-22 |
PH12017501485A1 (en) | 2018-02-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7531969U (zh) | 具有防滑结构的水鞋 | |
JP2003533388A (ja) | 靴の製造方法と当該方法によって製造される靴 | |
JPH01268502A (ja) | 靴 | |
US6851205B2 (en) | Shoe having a cup member connected to the bottom of a waterproof breathable lining | |
US7444766B2 (en) | Footwear with enhanced cushioning | |
CN208581882U (zh) | 设有脚蹼的防滑鞋 | |
KR101207982B1 (ko) | 구두 및 그 제조방법 | |
KR101080873B1 (ko) | 패턴 일체형 하부결합체가 구비된 신발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 |
US5850703A (en) | Cushioned insole | |
CN201070044Y (zh) | 防水鞋 | |
JP2784754B2 (ja) | 靴 | |
CN217012960U (zh) | 新型鞋垫及鞋 | |
CN218852069U (zh) | 一种适用于多款头型的鞋垫 | |
TWI873944B (zh) | 具後跟彈性的易穿透濕防水鞋 | |
JP3110636U (ja) | ハイヒール | |
CN210539158U (zh) | 一种女士凉鞋 | |
JP2564837Y2 (ja) | サンダル | |
CN211186029U (zh) | 一种室内拖鞋 | |
KR101068823B1 (ko) | 지압기능을 갖춘 신발 및 그 제조방법 | |
US20070074422A1 (en) | Shoe structure | |
JP4050678B2 (ja) | 靴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H0312244Y2 (zh) | ||
CN206866724U (zh) | 一种掌心透气型防臭鞋 | |
JPS60841B2 (ja) | 凹型中底を有するスリッパの製造法 | |
JP2001137001A (ja) | 履物、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これに用いる中底、中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6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