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7458013U - 触控薄膜、触控组件、触摸屏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触控薄膜、触控组件、触摸屏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458013U
CN207458013U CN201721286755.8U CN201721286755U CN207458013U CN 207458013 U CN207458013 U CN 207458013U CN 201721286755 U CN201721286755 U CN 201721286755U CN 207458013 U CN207458013 U CN 2074580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control
layer
conductive pattern
conduc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28675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屈克强
许建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chang OFilm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chang OFilm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chang OFilm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chang OFilm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28675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4580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4580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45801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触控薄膜、触控组件、触摸屏及电子设备。触控薄膜包括基材、触控层及遮光层,触控层设置在基材上,包括位于可视区的触控线路及位于非可视区且一端与触控线路连接的触控引线,遮光层直接形成在触控层上,遮盖触控引线,并露出可视区。也即,遮光层能遮盖住触控引线而露出触控线路,从而直接将触控薄膜划分为可视区域和非可视区域,避免了在盖板玻璃丝印油墨的步骤。在制作触摸屏时,也就减少了盖板玻璃与包含有该触控薄膜的触控组件之间的对位偏差,提高了触摸屏的生产良率。

Description

触控薄膜、触控组件、触摸屏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触控薄膜、触控组件、触摸屏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有触摸屏的装置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通常,触摸屏包括层叠设置的盖板玻璃、触控组件及显示组件,盖板玻璃的背面丝印有油墨,油墨附着在盖板玻璃的指定区域,以将盖板玻璃分为可视区域和非可视区域。在贴合盖板玻璃和触控组件时,需要将盖板玻璃的可视区域与触控组件的可操作区域进行对位,在贴合触控组件与显示组件时,需要将触控组件的可操作区域与显示组件的显示区域进行对位。因此,在贴合盖板玻璃、触控组件及显示组件时,至少需要进行两次对位,这样便会增多生产触摸屏时的贴合偏差,降低触摸屏的良率。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触摸屏良率较低的问题,提供一种良率较高的触控薄膜、触控组件、触摸屏及电子设备。
一种触控薄膜,包括:
基材;
触控层,设置在所述基材上,包括位于可视区的触控线路及位于非可视区且一端与所述触控线路连接的触控引线;以及
遮光层,直接形成在所述触控层上,遮盖所述触控引线,并露出所述可视区。
上述的触控薄膜,设置有遮光层,遮光层能遮盖住触控引线而露出触控线路,从而直接将触控薄膜划分为可视区域和非可视区域,避免了在盖板玻璃丝印油墨的步骤。在制作触摸屏时,也就减少了盖板玻璃与包含有该触控薄膜的触控组件之间的对位偏差,提高了触摸屏的生产良率。而且,在生产触控薄膜时,能在一个面积较大的基材上同时加工多个触控薄膜,最后再进行切割即可,与传统的针对单片盖板玻璃丝印油墨的方式相比,大大提高了触摸屏的生产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材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触控层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一导电层以及设于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包括第一导电图案及一端与所述第一导电图案连接的第一电极引线,所述第二导电层包括第二导电图案及一端与所述第二导电图案连接的第二电极引线,所述第一导电图案与所述第二导电图案构成所述触控线路,所述第一电极引线与所述第二电极引线构成所述触控引线,所述遮光层形成在所述第一导电层上。
上述的触控薄膜为双面单层结构,遮光层形成在第一导电层上且能同时遮盖住第一电极引线和第二电极引线,从而直接将触控薄膜划分为可视区域和非可视区域,避免了在盖板玻璃丝印油墨的步骤。在制作触摸屏时,也就减少了盖板玻璃与包含有该触控薄膜的触控组件之间的对位偏差,提高了触摸屏的生产良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材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触控线路设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触控线路包括相互绝缘的第一导电图案及第二导电图案,所述触控引线包括与所述第一导电图案电连接的第一电极引线以及与所述第二导电图案电连接的第二导电图案。
上述的触控薄膜为单面单层结构,遮光层形成在触控层上且能同时遮盖住第一电极引线和第二电极引线,从而直接将触控薄膜划分为可视区域和非可视区域,避免了在盖板玻璃丝印油墨的步骤。在制作触摸屏时,也就减少了盖板玻璃与包含有该触控薄膜的触控组件之间的对位偏差,提高了触摸屏的生产良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隔离层,所述基材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触控层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一导电层以及与所述第一导电层层叠设置的第二导电层,所述隔离层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层与所述第二导电层之间,以使所述第一导电层与所述第二导电层相互绝缘,所述第一导电层包括第一导电图案及一端与所述第一导电图案连接的第一电极引线,所述第二导电层包括第二导电图案及一端与所述第二导电图案连接的第二电极引线,所述第一导电图案与所述第二导电图案构成所述触控线路,所述第一电极引线与所述第二电极引线构成所述触控引线,所述遮光层形成在所述第二导电层上。
上述的触控薄膜为单面双层结构,遮光层形成在第二导电层上且能同时遮盖住第一电极引线和第二电极引线,从而直接将触控薄膜划分为可视区域和非可视区域,避免了在盖板玻璃丝印油墨的步骤。在制作触摸屏时,也就减少了盖板玻璃与包含有该触控薄膜的触控组件之间的对位偏差,提高了触摸屏的生产良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绝缘层,所述绝缘层覆盖在所述触控线路及所述遮光层上。绝缘层能有效隔离水汽与触控线路和触控引线,提高触控薄膜的可靠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遮光层的材料是黑色干膜或者黑色感光油墨。干膜和感光油墨可以直接贴附后通过黄光工艺进行蚀刻。
一种触控组件,包括:
包括上述的任一种触控薄膜;以及
柔性电路板,与所述触控引线绑定。
由于触控薄膜的良率以及生产效率都较高,从而包含该触控薄膜的触控组件的良率和生产效率也较高。
一种触摸屏,包括层叠设置的盖板玻璃、上述的任一种触控组件及显示屏,所述触控组件位于所述盖板玻璃与所述显示屏之间,且所述遮光层位于所述盖板玻璃与所述基材之间。
由于触控组件的良率以及生产效率都较高,从而包含该触控组件的触摸屏的良率和生产效率也较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粘接层,所述粘接层位于所述盖板玻璃与所述遮光层之间,以实现盖板玻璃与触控组件的贴合。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任一种触摸屏。
由于触摸屏的良率以及生产效率都较高,从而包含该触摸屏的电子设备的良率和生产效率也较高。
附图说明
图1为第一实施例的触控薄膜的俯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触控薄膜的剖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触控薄膜的制备方法流程图;
图4为图3所示的触控薄膜的制备方法中步骤S130的流程图。
图5为第二实施例的触控薄膜的剖视图;
图6为第三实施例的触控薄膜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触控薄膜、触控组件、触摸屏及电子设备做进一步说明。
一实施方式的触摸屏能应用于手机、平板、车载等电子设备中,触摸屏包括层叠设置的盖板玻璃、显示屏及触控组件,触控组件位于盖板玻璃与显示屏之间,其中,盖板玻璃起保护作用,显示屏用于显示文字、图形、动画、视频等各种信息。触控组件包括触控薄膜及柔性电路板,柔性电路板与触控薄膜绑定。
如图1及图2所示,触控薄膜100包括基材110、触控线路120、触控引线130及遮光层140。其中触控线路120、触控引线130构成触控层,触控线路120位于可视区,触控引线130位于非可视区。基材110可以由透明玻璃材质制成,也可以由透明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或者环状烯烃共聚物(Cyclic Olefin Polymer,COP)材质制成。
触控线路120设置在基材110上,触控线路120可以由氧化铟锡(Indium tinoxide,ITO)等透明的导电材料通过曝光-显影-蚀刻-剥膜的制程形成。
触控引线130设置在基材110上,且一端与触控线路120连接。触控引线130可以由铜等金属材料通过曝光-显影-蚀刻-剥膜的方式形成。
遮光层140直接形成在触控层上,遮盖触控引线130,并露出可视区,也即露出触控线路120。在触摸屏中,遮光层140位于盖板玻璃与基材110之间,并通过设置在遮光层140与盖板玻璃之间的粘接层实现触控组件与盖板玻璃的贴合,从而遮光层140既能遮盖住触控引线130而保证电子设备的美观性,又不会妨碍触摸屏正常的触控功能及显示功能。遮光层140可以由透光率较低的材料通过曝光-显影-蚀刻-剥膜的方式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遮光层140由预先制好的黑色干膜(黑色感光树脂),直接粘贴在触控层上后,再经过黄光工艺制得。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遮光层140还可以为感光油墨层,感光油墨通过紫外线实现固化后,再利用黄光制程加工制得遮光层140。
本实施方式的触控薄膜100上设置有遮光层140,遮光层140能遮盖住触控引线130而露出触控线路120,从而直接将触控薄膜100划分为可视区域和非可视区域,避免了在盖板玻璃丝印油墨的步骤。在制作触摸屏时,也就减少了盖板玻璃与包含有该触控薄膜100的触控组件之间的对位偏差,提高了触摸屏的生产良率。而且,在生产触控薄膜100时,能在一个面积较大的基材上同时加工多个触控薄膜100,最后再进行切割即可,与传统的针对单片盖板玻璃丝印油墨的方式相比,大大提高了触摸屏的生产效率。
触控薄膜100还包括绝缘层(图未示),绝缘层覆盖在触控线路120及遮光层140上。绝缘层能有效隔离水汽与触控线路120和触控引线130,提高触控薄膜100的可靠性。
在制备触控薄膜100时,如图3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0,提供基材110,基材110的材质可以为玻璃,也可以为PET或者COP等塑料材料。
步骤S120,在基材110上制作触控层,形成可视区的触控线路120及非可视区的触控引线130,触控引线130的一端与触控线路120连接。具体地,在基材110上镀上ITO膜层,并在ITO膜层上镀上一金属层,金属层的材质通常为铜。再通过曝光-显影-蚀刻-剥膜等制程先后制得触控引线130和触控线路120。
步骤S130,在触控层上形成遮光层140,遮光层140遮盖触控引线130,并露出可视区。具体地,如图4所示,步骤S130还包括:
步骤S132,在触控层上覆盖一层感光油墨,感光油墨可以通过压膜或是印刷的方式形成在触控层的表面。
步骤S134,利用黄光工艺加工感光油墨,去除感光油墨正对可视区的部分,感光油墨剩下的部分即为遮光层140。黄光工艺主要包括曝光-显影-蚀刻-剥膜等制程。
通过上述方法制成的触控薄膜100,减少了盖板玻璃与包含有该触控薄膜100的触控组件之间的对位偏差,提高了触摸屏的生产良率。而且,通过黄光制程加工出遮光层140,确保了加工精度,提高了触控薄膜100的生产良率。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感光油墨替换为黑色干膜。
请参考图2,对于本实施方式的触控薄膜100而言,它是双面单层结构(单层基材,基材双面形成触控电极)。请参考图5及图6,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触控薄膜也可以是单面单层结构,或者是单面双层结构。
如图2所示,触控薄膜100为双面单层结构。具体地,基材1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触控层包括设于第一表面的第一导电层以及设于第二表面的第二导电层,第一导电层包括第一导电图案122及一端与第一导电图案122连接的第一电极引线132,第二导电层包括第二导电图案124及一端与第二导电图案124连接的第二电极引线134。第一导电图案122与第二导电图案124构成位于可视区的触控线路120,第一导电图案122与第二导电图案124均可以由ITO等透明的导电材料通过曝光-显影-蚀刻-剥膜的制程形成。第一电极引线132与第二电极引线134构成位于非可视区的触控引线130。遮光层140形成在第一导电层上,既能遮盖住第一电极引线132,也能遮盖住第二电极引线134。
如图5所示,触控薄膜200为单面单层结构。具体地,触控薄膜200包括基材210、触控线路220、触控引线230及遮光层240,触控线路220与触控引线230构成触控层,且触控线路220位于可视区,触控引线230位于非可视区。基材2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触控线路220设于第一表面,触控线路220包括相互绝缘的第一导电图案及第二导电图案。触控引线230包括与第一导电图案电连接的第一电极引线及与第二导电图案电连接的第二电极引线。遮光层240形成在触控层上,遮盖第一电极引线及第二电极引线。
如图6所示,触控薄膜300为单面双层结构。具体地,触控薄膜300包括基材310、触控线路320、触控引线330、遮光层340及隔离层350,触控线路320与触控引线330构成触控层,触控线路320位于可视区,触控引线330位于非可视区。基材3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触控层包括设于第一表面的第一导电层以及与第一导电层层叠设置的第二导电层,隔离层350位于第一导电层与第二导电层之间,以使第一导电层与第二导电层相互绝缘。第一导电层包括第一导电图案322以及一端与第一导电图案322连接的第一电极引线332,第二导电层包括第二导电图案324以及一端与第二导电图案324连接的第二电极引线334。第一导电图案322与第二导电图案324构成位于可视区的触控线路320。第一电极引线332与第二电极引线334构成位于非可视区的触控引线330。
遮光层340形成在第一表面并遮盖第一电极引线332及第二电极引线334。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一种触控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单层双面的导电膜基材;
在所述基材上制作触控层,形成可视区的触控线路及非可视区的触控引线,所述触控引线的一端与所述触控线路连接;以及
在所述触控层上贴附遮光层,通过黄工蚀刻的方法使得所述遮光层遮盖所述触控引线,并露出所述可视区。
直接提供例如日东公司销售的单层双面的导电膜基材进行后续工艺使得生产效率更高。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触控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材;
触控层,设置在所述基材上,包括位于可视区的触控线路及位于非可视区且一端与所述触控线路连接的触控引线;以及
遮光层,直接形成在所述触控层上,遮盖所述触控引线,并露出所述可视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触控层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一导电层以及设于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包括第一导电图案及一端与所述第一导电图案连接的第一电极引线,所述第二导电层包括第二导电图案及一端与所述第二导电图案连接的第二电极引线,所述第一导电图案与所述第二导电图案构成所述触控线路,所述第一电极引线与所述第二电极引线构成所述触控引线,所述遮光层形成在所述第一导电层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触控线路设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触控线路包括相互绝缘的第一导电图案及第二导电图案,所述触控引线包括与所述第一导电图案电连接的第一电极引线以及与所述第二导电图案电连接的第二导电图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薄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离层,所述基材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触控层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一导电层以及与所述第一导电层层叠设置的第二导电层,所述隔离层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层与所述第二导电层之间,以使所述第一导电层与所述第二导电层相互绝缘,所述第一导电层包括第一导电图案及一端与所述第一导电图案连接的第一电极引线,所述第二导电层包括第二导电图案及一端与所述第二导电图案连接的第二电极引线,所述第一导电图案与所述第二导电图案构成所述触控线路,所述第一电极引线与所述第二电极引线构成所述触控引线,所述遮光层形成在所述第二导电层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薄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绝缘层,所述绝缘层覆盖在所述触控线路及所述遮光层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层为感光油墨层或黑色干膜层。
7.一种触控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触控薄膜;以及
柔性电路板,与所述触控引线绑定。
8.一种触摸屏,其特征在于,包括层叠设置的盖板玻璃、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组件及显示屏,所述触控组件位于所述盖板玻璃与所述显示屏之间,且所述遮光层位于所述盖板玻璃与所述基材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粘接层,所述粘接层位于所述盖板玻璃与所述遮光层之间。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触摸屏。
CN201721286755.8U 2017-09-30 2017-09-30 触控薄膜、触控组件、触摸屏及电子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4580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86755.8U CN207458013U (zh) 2017-09-30 2017-09-30 触控薄膜、触控组件、触摸屏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86755.8U CN207458013U (zh) 2017-09-30 2017-09-30 触控薄膜、触控组件、触摸屏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458013U true CN207458013U (zh) 2018-06-05

Family

ID=622501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286755.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458013U (zh) 2017-09-30 2017-09-30 触控薄膜、触控组件、触摸屏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458013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21429A (zh) * 2018-11-26 2020-06-02 南昌欧菲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模组、触控屏及其制备方法
US11269474B2 (en) 2020-04-28 2022-03-08 Beijing Zenithnano Technology Co., Ltd Touch devices
US11269466B2 (en) 2020-04-28 2022-03-08 Beijing Zenithnano Technology Co., Ltd. Touch panels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21429A (zh) * 2018-11-26 2020-06-02 南昌欧菲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模组、触控屏及其制备方法
US11269474B2 (en) 2020-04-28 2022-03-08 Beijing Zenithnano Technology Co., Ltd Touch devices
US11269466B2 (en) 2020-04-28 2022-03-08 Beijing Zenithnano Technology Co., Ltd. Touch panel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29177B (zh) 电容式触摸屏及制作方法
US9778782B2 (en) Single-layer projected capacitive touch pane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8487904B2 (en) Dual-substrate capacitive touch panel
CN104007860A (zh) 触摸板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US20120113043A1 (en) Touch panel stackup
US8947399B2 (en) Dual-substrate capacitive touch panel
US9348478B2 (en) Touch panel with multi-function single plate
CN103257748B (zh) 触控面板及制造方法
CN106126001A (zh) 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10851016B (zh) 一种触控基板及其制备方法、触控装置
US20130314347A1 (en) Touch panel and input device using same
CN202815764U (zh) 触控面板及其显示装置
CN108241456A (zh) 触控感测模组及其制作方法以及应用其的触控显示面板
CN102830873B (zh) 电容式触摸屏及其制造方法
CN104932748A (zh) 触摸屏及设有该触摸屏的终端设备
CN207458013U (zh) 触控薄膜、触控组件、触摸屏及电子设备
JP2013084270A (ja)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4679328A (zh) 触摸屏及其制作方法、及触摸显示装置
CN110764657A (zh) 触控层、触控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04028864U (zh) 触控屏
CN203299773U (zh) 一种触控模组及具有触控模组的触控面板和触控显示屏
CN103576951B (zh) 触控面板、其制造方法及其显示装置
CN109597513A (zh) 触控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以及触摸屏
CN103718142A (zh) 静电容量式触摸面板的制造方法及由此制造的触摸面板
CN204808269U (zh) 触摸屏及设有该触摸屏的终端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60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