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406396U - 一种迷宫式油气分离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迷宫式油气分离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406396U CN207406396U CN201721310641.2U CN201721310641U CN207406396U CN 207406396 U CN207406396 U CN 207406396U CN 201721310641 U CN201721310641 U CN 201721310641U CN 207406396 U CN207406396 U CN 20740639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byrinth
- cylinder body
- oil
- return opening
- air inl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921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4
- 210000003027 ear inner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74
- 239000010721 machine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2485 combus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95 fuel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34 dec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246 gaseous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687 lubricating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705 motor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729 system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Lubrication Details And Ventil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迷宫式油气分离装置,包括气缸本体和迷宫盖板,所述迷宫盖板固定设置于所述气缸本体底部,所述气缸本体与所述迷宫盖板之间形成油气分离空间,所述气缸本体上设置有进气口、出气口和回油口。本实用新型的迷宫式油气分离装置,将进气口、出气口和回油口均集成于气缸本体上,占用空间小、结构简单;且有效提高了油气分离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油气分离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迷宫式油气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经成为人们出行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汽车发动机在工作时,由于气缸壁与活塞、活塞环之间存在间隙,会导致一部分混合气体,含燃油、机油、水蒸气及其它蒸汽进入曲轴箱,造成燃油和机油的浪费。现在大部分发动机采用强制曲轴箱通风系统,利用进气歧管的负压,使一部分曲轴箱内油气通过进气歧管返回缸内燃烧,其中的机油蒸汽也不可避免地被消耗,造成发动机机油消耗高,同时还会导致气门和燃烧室严重积炭影响发动机性能。另外,由于发动机曲轴箱窜气中带有机油颗粒,机油不能完全燃烧,因而会对燃烧和排放产生负面影响。
油气分离结构是将曲轴箱窜气中携带的机油油滴进行分离,分离后的废气通过曲轴箱通风管路引入燃烧室燃烧,分离后的油滴回流到曲轴箱内,从而防止出现机油消耗过高、燃烧异常等问题。
为了有效地防止机油渗出,目前很多发动机都采用了迷宫式汽缸盖罩油气分离装置,目前油气分离结构为集成于气缸盖罩内,PCV阀侧、补气侧一级分离迷宫,迷宫主体为一系列挡板。在有限空间内,无法更简单、低成本地进一步提升现有产品的油气分离效率。传统油气粗分离结构,大多是毛毡结构、旋风式结构,或是独立结构,占用空间大,成本较高。
如专利CN201120045632.1公开了一种迷宫式双油气分离装置,该专利包括由设置于汽缸盖罩上的围合的侧壁和所述侧壁内侧设有的若干隔板共同构成的具有混合气入口和出气口的油气分离装置主体,它还包括与所述油气分离装置主体相配合的油气分离板,油气分离装置主体由与侧壁等高并固接于其侧壁的分隔板分隔为第一油气分离腔和第二油气分离腔。该专利的分离装置的迷宫通道并不是很长,存在油气分离效果差等缺点,通常为了提升油气分离效果,还有必要通过增加迷宫板的数量来进一步增加油气通道的路径。然而,迷宫板数量的增加必然导致安装时间和安装成本的增加。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且成本低廉的迷宫式油气分离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迷宫式油气分离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迷宫式油气分离装置,包括气缸本体和迷宫盖板,所述迷宫盖板固定设置于所述气缸本体底部,所述气缸本体与所述迷宫盖板之间形成油气分离空间,所述气缸本体中设置有迷宫挡板,所述气缸本体的顶部设置有出气口,所述气缸本体的底部设置有进气口和回油口,所述进气口、出气口和回油口均沿所述气缸本体的高度方向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口包括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所述迷宫挡板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气缸本体的长度方向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进气口与所述第二进气口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回油口包括第一回油口、第二回油口和第三回油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回油口、所述第二回油口和所述第三回油口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气缸本体与所述迷宫盖板通过涂胶粘接。
进一步地,所述气缸本体与所述迷宫盖板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气缸本体与所述迷宫盖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迷宫盖板上设置有若干个螺栓孔。
进一步地,所述迷宫盖板与所述气缸本体底部之间设置有密封垫。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迷宫式油气分离装置,将进气口、出气口和回油口均集成于气缸本体上,不需要将其设置于气缸盖罩内,占用空间小、结构简单;
(2)本实用新型的迷宫式油气分离装置,合理设置迷宫挡板、进气口、出气口和回油口的结构,有效提高了油气分离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迷宫式油气分离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迷宫式油气分离装置的迷宫盖板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附图标记对应为:1-气缸本体,2-迷宫盖板,3-迷宫挡板,4-进气口,41-第一进气口,42-第二进气口,5-出气口,51-第一出气口,52-第二出气口,6-回油口,61-第一回油口,62-第二回油口,63-第三回油口,7-螺栓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2。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迷宫式油气分离装置,包括气缸本体1和迷宫盖板2,所述迷宫盖板2固定设置于所述气缸本体1底部,所述气缸本体1与所述迷宫盖板2之间形成油气分离空间,所述迷宫盖板2仅是作为密封板;所述气缸本体1中设置有迷宫挡板3,所述迷宫挡板3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气缸本体1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气缸本体1中设置有迷宫挡板3,所述气缸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出气口5,所述气缸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进气口4和回油口6,所述进气口4、出气口5和回油口6均沿所述气缸本体1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进气口4包括第一进气口41和第二进气口42,所述第一进气口41与所述第二进气口42平行设置;所述回油口6包括第一回油口61、第二回油口62和第三回油口63,所述第一回油口61、所述第二回油口62和所述第三回油口63平行设置,所述第二回油口62靠近所述第一进气口41且两者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三回油口63靠近所述第二进气口42设置。所述迷宫盖板2上设置有九个螺栓孔7,所述气缸本体1与所述迷宫盖板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迷宫盖板2与所述气缸本体1底部之间设置有密封垫。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迷宫式油气分离装置的工作过程:汽车发动机曲轴箱中气体经第一进气口41和第二进气口42进入气缸本体1中,然后经过迷宫挡板3,再通过第一出气口51和第二出气口52排出,气体排出过程中,所述气缸本体1中的油滴经第一回油口61、第二回油口62和第三回油口63流出后进入主油道。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迷宫式油气分离装置,包括气缸本体1和迷宫盖板2,所述迷宫盖板2固定设置于所述气缸本体1底部,所述气缸本体1与所述迷宫盖板2之间形成油气分离空间,所述迷宫盖板2仅是作为密封板;所述气缸本体1中设置有迷宫挡板3,所述气缸本体1中设置有迷宫挡板3,所述迷宫挡板3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气缸本体1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气缸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出气口5,所述气缸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进气口4和回油口6,所述进气口4、出气口5和回油口6均沿所述气缸本体1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进气口4包括第一进气口41和第二进气口42,所述第一进气口41与所述第二进气口42平行设置;所述回油口6包括第一回油口61、第二回油口62和第三回油口63,所述第一回油口61、所述第二回油口62和所述第三回油口63平行设置,所述第二回油口62靠近所述第一进气口41且两者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三回油口63靠近所述第二进气口42设置。所述迷宫盖板2与所述气缸本体1底部之间设置有密封垫,所述气缸本体1、所述密封垫与所述迷宫盖板2之间通过涂胶粘接。
实施例3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迷宫式油气分离装置,包括气缸本体1和迷宫盖板2,所述迷宫盖板2固定设置于所述气缸本体1底部,所述气缸本体1与所述迷宫盖板2之间形成油气分离空间,所述迷宫盖板2仅是作为密封板;所述气缸本体1中设置有迷宫挡板3,所述气缸本体1中设置有迷宫挡板3,所述迷宫挡板3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气缸本体1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气缸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出气口5,所述气缸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进气口4和回油口6,所述进气口4、出气口5和回油口6均沿所述气缸本体1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进气口4包括第一进气口41和第二进气口42,所述第一进气口41与所述第二进气口42平行设置;所述回油口6包括第一回油口61、第二回油口62和第三回油口63,所述第一回油口61、所述第二回油口62和所述第三回油口63平行设置,所述第二回油口62靠近所述第一进气口41且两者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三回油口63靠近所述第二进气口42设置。所述迷宫盖板2与所述气缸本体1底部之间设置有密封垫,所述气缸本体1与所述迷宫盖板2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实施例4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迷宫式油气分离装置,包括气缸本体1和迷宫盖板2,所述迷宫盖板2固定设置于所述气缸本体1底部,所述气缸本体1与所述迷宫盖板2之间形成油气分离空间,所述迷宫盖板2仅是作为密封板;所述气缸本体1中设置有迷宫挡板3,所述气缸本体1中设置有迷宫挡板3,所述迷宫挡板3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气缸本体1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气缸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出气口5,所述气缸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进气口4和回油口6,所述进气口4、出气口5和回油口6均沿所述气缸本体1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进气口4包括第一进气口41和第二进气口42,所述第一进气口41与所述第二进气口42平行设置;所述回油口6包括第一回油口61、第二回油口62和第三回油口63,所述第一回油口61、所述第二回油口62和所述第三回油口63平行设置,所述第二回油口62与所述第一进气口41重合;所述第三回油口63与所述第二进气口42重合。所述迷宫盖板2上设置有若干个螺栓孔7,所述气缸本体1与所述迷宫盖板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迷宫盖板2与所述气缸本体1底部之间设置有密封垫。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迷宫式油气分离装置,将进气口、出气口和回油口均集成于气缸本体上,不需要将其设置于气缸盖罩内,占用空间小、结构简单;
(2)本实用新型的迷宫式油气分离装置,合理设置迷宫挡板、进气口、出气口和回油口的结构,有效提高了油气分离效率。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该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迷宫式油气分离装置,包括气缸本体(1)和迷宫盖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迷宫盖板(2)固定设置于所述气缸本体(1)底部,所述气缸本体(1)与所述迷宫盖板(2)之间形成油气分离空间,所述气缸本体(1)中设置有迷宫挡板(3),所述气缸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出气口(5),所述气缸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进气口(4)和回油口(6),所述进气口(4)、出气口(5)和回油口(6)均沿所述气缸本体(1)的高度方向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迷宫式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4)包括第一进气口(41)和第二进气口(42),所述迷宫挡板(3)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气缸本体(1)的长度方向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迷宫式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口(41)与所述第二进气口(42)平行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迷宫式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口(6)包括第一回油口(61)、第二回油口(62)和第三回油口(6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迷宫式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油口(61)、所述第二回油口(62)和所述第三回油口(63)平行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迷宫式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本体(1)与所述迷宫盖板(2)通过涂胶粘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迷宫式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本体(1)与所述迷宫盖板(2)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迷宫式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本体(1)与所述迷宫盖板(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迷宫式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迷宫盖板(2)上设置有若干个螺栓孔(7)。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一种迷宫式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迷宫盖板(2)与所述气缸本体(1)之间设置有密封垫。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310641.2U CN207406396U (zh) | 2017-09-30 | 2017-09-30 | 一种迷宫式油气分离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310641.2U CN207406396U (zh) | 2017-09-30 | 2017-09-30 | 一种迷宫式油气分离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406396U true CN207406396U (zh) | 2018-05-25 |
Family
ID=623196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310641.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406396U (zh) | 2017-09-30 | 2017-09-30 | 一种迷宫式油气分离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40639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251156A (zh) * | 2020-09-21 | 2022-03-29 | 深圳臻宇新能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油气分离器 |
-
2017
- 2017-09-30 CN CN201721310641.2U patent/CN207406396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251156A (zh) * | 2020-09-21 | 2022-03-29 | 深圳臻宇新能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油气分离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7686787U (zh) | 气缸盖罩内置油气分离系统 | |
CN107780993A (zh) | 发动机的曲轴箱呼吸系统 | |
CN105626194B (zh) | 一种汽车发动机中迷宫式油气分离装置 | |
CN205532781U (zh) | 一种可调曲轴箱压力的通风系统 | |
CN207406396U (zh) | 一种迷宫式油气分离装置 | |
CN109113833B (zh) | 一种双腔独立油气分离器 | |
CN203257558U (zh) | 一种集成曲轴箱通风系统的增压发动机气缸盖罩 | |
CN206309444U (zh) | 一种发动机曲轴箱通风系统中的油气分离总成结构 | |
CN215804772U (zh) | 一种曲轴箱通风结构、发动机及车辆 | |
CN112761754B (zh) | 一种高度集成的曲轴箱通风分离装置 | |
CN208281013U (zh) | 油气分离器 | |
CN211975107U (zh) | 一种曲轴箱油气处理机构及安装该机构的发动机 | |
CN104948262A (zh) | 一种油气分离器 | |
CN209025776U (zh) | 一种pcv通道内置的进气歧管总成 | |
CN203394611U (zh) | 内燃机曲轴箱通风装置分油器 | |
CN205714346U (zh) | 一种发动机曲轴箱迷宫式油气分离装置 | |
CN113323741B (zh) | 一种发动机曲轴箱通风结构及方法 | |
CN204961005U (zh) | 一种增压发动机曲通防结冰的管路结构 | |
CN106382142B (zh) | 一种发动机局部机油防乳化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 |
CN203906046U (zh) | 一种新型柴油机呼吸器 | |
CN201603627U (zh) | 一种具有螺旋式迷宫结构的旋风式油气分离器 | |
CN202811009U (zh) | 增压发动机油气分离器 | |
CN209704670U (zh) | 一种双腔独立油气分离器 | |
CN203879578U (zh) | 一种油气分离结构以及缸盖护罩组件 | |
CN209308849U (zh) | 一种气门室罩盖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315800 No. 1528 Hengshan Road, Xingu, Beilun District,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GEELY POWER ASSEMBL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5800 No. 1528 Hengshan Road, Xingu, Beilun District,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GEELY LUOYOU ENGINE Co.,Ltd.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525 Termination date: 202109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