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7398060U - 气体放电管 - Google Patents

气体放电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398060U
CN207398060U CN201721239590.9U CN201721239590U CN207398060U CN 207398060 U CN207398060 U CN 207398060U CN 201721239590 U CN201721239590 U CN 201721239590U CN 207398060 U CN207398060 U CN 2073980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electrode
discharge
discharge tube
closed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23959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付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Penang Electronics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Agam Semiconduc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Agam Semiconduc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Agam Semiconduc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23959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3980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3980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3980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体放电管,包括绝缘管体,所述绝缘管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端电极,以使所述绝缘管体内部形成密闭空腔,所述绝缘管体、所述端电极以及所述密闭空腔至少一个设置有分割结构;所述分割结构用于在所述密闭空腔内存在放电气体时,对气体放电形成的电弧进行分割;所述分割结构用于在所述密闭空腔内存在气体放电时,将放电间隙分割成多个间隙的并联;所述分割结构,还用于在气体放电时,将所述密闭空腔分割为电离区与亚电离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气体放电管具有分割结构,在气体放电时,将电弧分割成若干股小电弧,通过小股电弧更容易自行遮断,从而达到续流遮断的效果。

Description

气体放电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过压保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体放电管。
背景技术
气体放电管在进行雷击或过电压保护时,承受雷击或过电压后气体放电管呈现低电阻的状态,当气体放电管所保护的设备中有工作电流时,工作电流会灌入气体放电管,使得气体放电产生持续的跟随电流,不能折断,导致烧毁,引起火灾等事故。
由于风力或太阳能发电等行业的发展,持续工作电压越来越高,对气体放电管续流折断能力越来越高,现有的气体放电管在持续255Vrms,275Vrms,通电100Arms的条件下能够有效的自行折断续流,但较难满足380Vrms,490Vrms等,通电电流100Arms条件下自行折断续流的要求。为此业界,通常采用多种方式多个放电管串联从而抬高弧光电压,提高续流的分断能力,但这些方式承包高,占用空间大,雷击时残压高,往往还需要增加降低残压的电阻或电容电路。
例如图1提供的气体放电管10,包括电极101、银铜焊料102、放电气体103、碳线104以及带碳线金属化瓷管105、其中带碳线金属化瓷管105包括金属化涂层1051,该范例提供的气体放电管在气体放电时,该结构的主要原理为多间隙串联抬高弧光电压来达到续流折断的效果,但其缺点为成本高,残压高,需要外置触发电阻或电容电路来降低雷击后的残压。
例如图2提供的气体放电管20,气体放电管20为多个气体放电管10串联,当气体放电时,弧光压高,但是需要串联多个放电管,成本高,并且残压高,需要通过外置触发电路降低残压。
例如图3提供的气体放电管30,气体放电管30包括瓷管301、柱电极302、管电极303、焊料片304、定位瓷环305、定位瓷片306以及中间管电极307,通过该实例可实现多个串联的套筒电极间隙,但是结构复杂,加工成本高并且残压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体放电管,旨在解决现有的气体放电管既能满足工频续流遮断的要求,又能解决当雷击时残压高以及气体放电管的结构复杂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体放电管,包括绝缘管体,所述绝缘管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端电极,以使所述绝缘管体内部形成密闭空腔,所述绝缘管体、所述端电极以及所述密闭空腔至少一个设置有分割结构;所述分割结构用于在所述密闭空腔内存在放电气体时,对气体放电形成的电弧进行分割,将所述密闭空腔分割为多个放电间隙7,形成所述放电间隙7的并联;
所述分割结构,还用于在气体放电时,将所述密闭空腔分割为电离区与亚电离区。
优选地,所述分割结构包括多孔结构,所述多孔结构设置在所述绝缘管体和/或所述密闭空腔上时,所述多孔结构将所述密闭空腔分割成若干放电通道。
优选地,包含若干多孔结构,所述多孔结构为导体、半导体以及绝缘体中的任一项。
优选地,所述分割结构还包括分割电极,所述分割电极为凹电极、凸电极以及凹凸电极组合中的至少一项。
优选地,所述分割电极设置在所述端电极上,所述分割电极与所述端电极的第一表面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表面为所述端电极朝向所述绝缘管体的表面。
优选地,所述密闭空腔和/或绝缘管体设置有中间电极,所述分割电极设置在所述中间电极上。
优选地,所述分割电极中内嵌有倒锥形的触发电极,所述倒锥形的顶锥与所述分割电极的凸凹面位于不同平面上。
优选地,所述放电间隙大小相等。
优选地,所述分割结构包括多孔结构和与所述端电极的第一表面电连接的分割电极,所述多孔结构设置在所述绝缘管体和/或所述密闭空腔上时,所述多孔结构将所述密闭空腔分割成若干放电通道,所述分割电极设置在所述端电极上,所述分割电极与所述端电极的第一表面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表面为所述端电极朝向所述绝缘管体的表面。
优选地,所述绝缘管体内侧设有若干触发导电带,所述触发导电带用于在气体放电时,使第一端电极的电流沿着所述触发导电带流到第二端电极。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气体放电管具有分割结构,在气体放电时,将电弧分割成若干股小电弧,通过小股电弧更容易自行遮断,从而达到续流遮断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气体放电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再一气体放电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中另一气体放电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气体放电管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气体放电管的内部电离区域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气体放电管中多孔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a为本实用新型气体放电管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b为本实用新型气体放电管中凸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8a为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气体放电管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b为本实用新型气体放电管中凸电极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9a为本实用新型具有凹电极的气体放电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9b为本实用新型气体放电管中凹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10a为本实用新型具有环电极的气体放电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0b为本实用新型气体放电管中环电极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a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具有环电极的气体放电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1b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气体放电管中环电极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a为本实用新型具有中间电极的气体放电管结构示意图;
图12b为本实用新型气体放电管内中间电极的主视图;
图12c为本实用新型气体放电管内中间电极的俯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具有中间电极的气体放电管结构示意图;
图14a为本实用新型另一气体放电管结构示意图;
图14b为本实用新型气体放电管中的绝缘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c本实用新型气体放电管中的多孔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4d本实用新型气体放电管中的凸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本实用新型另一气体放电管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所称的绝缘管体为玻璃管、瓷管或其他适于作气体放电管的材质的绝缘管体;本实用新型所称气体放电管包括二极管、三极管及多极管。
参照图4,提出本实用新型气体放电管100一实施例,所述气体放电管100包括绝缘管体3,所述绝缘管体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端电极1,以使所述绝缘管体3内部形成密闭空腔5,所述绝缘管体3、所述端电极1以及所述密闭空腔5设置有分割结构;所述分割结构用于在所述密闭空腔5内存在放电气体4时,对气体放电形成的电弧进行分割,将所述密闭空腔5分割为多个放电间隙7,形成所述放电间隙7的并联;
所述分割结构,还用于在气体放电时,将所述密闭空腔5分割为电离区与亚电离区。
在气体放电管进行放电时,所述分割结构可将所述端电极1与所述绝缘管体3形成的放电间隙7分隔成多个小间隙。
所述分割结构可设置在所述绝缘管体3、所述端电极1,以及所述密闭空腔5中至少一个,还可为其组成组合上,还可通过设置其他部件以实现相同或相似的功能,本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制。在本实施例中,以设置在绝缘管体3上为例进行说明。
所述密闭空腔5内充满放电气体4,当放电气体4放电形成电弧时,所述分割结构将所述电弧分成多个小电弧。
一般情况下,当气体放电管100端电极1两端的电压超过放电气体4的击穿电压时,就会引起间隙放电,该气体放电管100迅速的由高阻态变为低阻态,形成导通,从而保护与其关联的其他器件。在间隙放电时,所述气体放电管100进入弧光放电。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端电极1与绝缘管体3焊接后形成密闭空腔5,该密闭空腔内5的放电气体4可为氢气或惰性气体,也可为氢气和一种或多种惰性气体的混合气体,从而达到降低脉冲冲击电压的效果。
当气体放电形成电弧时,所述分割结构对气体放电形成的电弧进行分割,将所述密闭空腔5分割为多个放电间隙7,形成所述放电间隙7的并联,提高熄弧能力,所述放电间隙大小相等,在具体实现中,分割成的各个间隙趋于相等,各个间隙的差值可以在0-0.5mm之间,甚至是0-0.1mm之间,从而有利于分弧更均匀。
所述分割结构,还用于在气体放电时,将所述密闭空腔5分割为电离区与亚电离区。
如图5所示的气体放电管的内部电离区域示意图,在进行气体放电时,在密闭空腔5内形成电离区和亚电离区。
所述分割结构内的放电气体4可被电离成电子和离子,所述电子和离子与所述分割结构外的放电气体4进行复合,重新形成新的气体分子,从而更容易续流遮断。
所述绝缘管体3内侧设有若干触发带33,所述触发带33用于在气体放电时,使第一端电极的电流沿着所述触发带33流到第二端电极。
当气体放电时,电流经上端电极通过触发带33到达下端电极,当气体放电4进入弧光时,电弧被分割结构分成多个小电弧,小电弧将放电气体电离成离子和电子,小电弧旁还充满有未被电离的放电气体4,经过电离的离子和电子容易被未被电离的放电气体吸附,重新复合成气体分子,从而提高续流遮断能力。
所述分割结构包括多孔结构32,所述多孔结构32设置在所述绝缘管体3和/或所述密闭空腔5上时,所述多孔结构将所述密闭空腔5分割成若干多孔通道321。
所述绝缘管体3上设置有分割结构时,所述分割结构包括多孔结构32,所述多孔结构32的轴线可与所述端电极1的轴线平行,所述多孔结构32沿轴线方向设有若干多孔通道321,所述多孔结构32可通过绝缘框架连接绝缘管体3,所述分割结构还可设置在所述密闭空腔5内,也可通过绝缘框架设置在所述密闭空腔5内,还可通过其他相同或相似功能的部件进行连接,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多孔结构32可为连孔,孔状可为圆柱形、三角形以及蜂窝等形状,所述多孔结构32可为若干个,该多孔结构的材质可为导体、半导体以及绝缘体等可实现相同或相似功能的材质。所述多孔结构32在密闭空腔5内可错开排列。
在一般情况下,绝缘管体3位于端电极1的两端,与端电极1进行密封焊接形成密闭空腔,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放电时,弧光压低,不利于进行续流遮断。
如图6所示气体放电管中多孔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多孔结构32还可为多个,所述多孔结构32可设置在绝缘管体3内部,并且贯穿密闭空腔5。在放电气体4进行放电时,将电弧分割成多个小电弧,利用小电弧更容易自行遮断的特性,从而提高续流遮断能力。
所述多孔结构32内部可设有若干个触发带33,该触发带33可为碳线,还可为其他实现相同或相似功能的方式,本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制。在多孔结构32为半导体或绝缘体时,可在多孔结构32的内部设置至少一根带有尖端的触发带33,所述触发带33用于触发放电引弧,辅助分弧,让各个放电间隙7通道进行放电时更快更均匀。
通过该触发带33还可在放电气体4进行放电时,将电流经上端电极通过多孔结构32到达下端电极,形成气体放电,从而可进行过电压保护。
该多孔结构32将密闭空腔5分隔成多个子空腔,从而可形成多个多孔通道321,在放电气体进行放电时,可在多孔通道321充满电离的电子和离子,更有利于多孔通道321内电离的电子和离子与多孔通道321外未被电离的放电气体进行重新复合,从而形成新的放电气体4,提高续流遮断能力。
该多孔结构32的上下表面可与端电极1的两端相互平行,在放电气体4进行放电时,可将气体放电管100形成的电弧进行有效的分割,从而形成多个小电弧,利用该小电弧更容易进行续流遮断的特性,从而提高气体放电管100的续流遮断能力。
本实施例通过在气体放电管100上设置分割结构,在放电气体4进行放电时,可将气体放电管100形成的电弧进行分割,从而形成多个小电弧,利用小电弧更容易进行续流遮断的特性,从而提高气体放电管100的续流遮断能力。
参照图7a,在本实用新型气体放电管200一实施例中,所述分割结构还包括分割电极11,所述分割电极11为凹电极、凸电极以及凹凸电极组合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分割电极11设置在所述端电极1上,所述分割电极11与所述端电极1的第一表面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表面为所述端电极1朝向所述绝缘管体3的表面。
如图7b所示的气体放电管中凸电极的结构示意图,在气体放电管200的分割电极11为凸电极111时,所述凸电极111可为多个小圆柱体,均匀分布在端电极1的内表面,且凸电极111一端固定在端电极1的内表面,另一端伸入密闭空腔5内,且凸电极111的轴线可与所述端电极1的轴线相互平行,从而可将电弧进行有效的分割,所述凸电极111的凸面可处于不同的平面上。
如图8a所示的另一实施例的具有凸电极的气体放电管201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凸电极111的凸面可处于不同的平面上。
如图8b所示的另一实施例的气体放电管201中凸电极的结构示意图,在放电气体4进行放电时,该凸电极111可将气体放电管200形成的电弧进行有效的分割,从而形成多个小电弧,利用该小电弧更容易进行续流遮断,从而提高气体放电管200的续流遮断能力。
在绝缘管体3内部可设有多个触发带33,该触发带33可为碳线,还可为其他实现相同或相似功能的方式,本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制,所述触发带33用于触发放电引弧,辅助分弧,让各个放电间隙7通道进行放电时更快更均匀。
通过该触发带33可在放电气体4进行放电时,将电流经上端电极通过绝缘管体3到达下端电极,形成气体放电,从而可进行过电压保护。
当放电气体4放电时,电流经上端电极通过触发带33到达下端电极,当气体放电4进入弧光时,电弧被凸电极111分成多个小电弧,小电弧将放电气体4电离成离子和电子,在小电弧外还充满有未被电离的离子和电子,经过电离的离子和电子容易被未被电离的放电气体吸附,重新复合成气体分子,从而提高续流遮断能力。
本实施例通过在端电极1上设置分割结构,该分割结构包括多个凸电极111,在放电气体4进行放电时,可将气体放电管200形成的电弧进行分割,从而形成多个小电弧,利用该小电弧更容易进行续流遮断的特性,从而提高气体放电管200的续流遮断能力。
参照图9a所示的具有凹电极的气体放电管的结构示意图,在气体放电管202的分割电极为凹电极时,所述凹电极可为多个凹孔,均匀分布在端电极1的内表面,且凹电极112一端固定在端电极1的内表面,另一端凹入端电极1的内表面内,且凹电极112的轴线可与所述端电极1的轴线相互平行,从而可将电弧进行有效的分割,所述凹电极112的凹面可处于不同的平面上。
如图9b所示的气体放电管中凹电极的结构示意图,在放电气体4进行放电时,该凹电极112可将气体放电管202形成的电弧进行有效的分割,从而形成多个小电弧,利用该小电弧更容易进行续流遮断,从而提高气体放电管202的续流遮断能力。
在绝缘管体3内部可设有多个触发带33,该触发带33可为碳线,还可为其他实现相同或相似功能的方式,本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制,所述触发带33用于触发放电引弧,辅助分弧,让各个放电间隙7通道进行放电时更快更均匀。
通过该触发带33可在放电气体4进行放电时,将电流经上端电极通过绝缘管体3到达下端电极,形成气体放电,从而可进行过电压保护。
当放电气体4放电时,电流经上端电极通过触发带33到达下端电极,当气体放电4进入弧光时,电弧被凹电极112分成多个小电弧,小电弧将放电气体4电离成离子和电子,在小电弧外还充满有未被电离的离子和电子,经过电离的离子和电子容易被未被电离的放电气体吸附,重新复合成气体分子,从而提高续流遮断能力。
本实施例通过在端电极1上设置分割结构,该分割结构包括多个凹电极112,在放电气体4进行放电时,可将气体放电管202形成的电弧进行分割,从而形成多个小电弧,利用该小电弧更容易进行续流遮断的特性,从而提高气体放电管202的续流遮断能力。
参照图10a所示的具有环电极的气体放电管的结构示意图,在气体放电管203的分割电极为环电极时,所述环电极113可为多个凸起的大小一致的小圆环,如图10b所示的气体放电管中环电极的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环电极113均匀分布在端电极1的内表面,且环电极113一端固定在端电极1的内表面,凸起的另一端伸入密闭空腔5内,且环电极113的轴线可与所述端电极1的轴线相互平行,从而可将电弧进行有效的分割,所述环电极113的凸面可处于不同的平面上。
参照图11a所示的另一实施例的具有环电极的气体放电管204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环电极114可为多个套接圆环,所述圆环可为大小一致的小圆环,如图11b所示的另一实施例气体放电管中环电极的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环电极114分布在端电极1的内表面,且环电极114一端固定在端电极1的内表面,另一端伸入密闭空腔5内,且环电极114的轴线可与所述端电极1的轴线相互平行,从而可将电弧进行有效的分割。
在放电气体4进行放电时,该环电极113可将气体放电管203形成的电弧进行有效的分割,从而形成多个小电弧,利用该小电弧更容易进行续流遮断,从而提高气体放电管203的续流遮断能力。
在绝缘管体3内部可设有多个触发带33,该触发带33可为碳线,还可为其他实现相同或相似功能的方式,本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制,所述触发带33用于触发放电引弧,辅助分弧,让各个放电间隙7通道进行放电时更快更均匀。
通过该触发带33可在放电气体4进行放电时,将电流经上端电极通过绝缘管体3到达下端电极,形成气体放电,从而可进行过电压保护。
当放电气体4放电时,电流经上端电极通过触发带33到达下端电极,当气体放电4进入弧光时,电弧被环电极113分成多个小电弧,小电弧将放电气体4电离成离子和电子,在小电弧外还充满有未被电离的离子和电子,经过电离的离子和电子容易被未被电离的放电气体吸附,重新复合成气体分子,从而提高续流遮断能力。
本实施例通过在端电极1上设置分割结构,该分割结构包括多个环电极113,在放电气体4进行放电时,可将气体放电管203形成的电弧进行分割,从而形成多个小电弧,利用该小电弧更容易进行续流遮断的特性,从而提高气体放电管203的续流遮断能力。
参照图12a所示的具有中间电极的气体放电管205结构示意图,所述密闭空腔5和/或绝缘管体3设置有中间电极6,所述分割电极11设置在所述中间电极6上,所述分割电极11为凹电极、凸电极以及凹凸电极组合中的至少一项。
在气体放电管205的分割电极为凸电极111时,如图12b所示的气体放电管205内中间电极的主视图,如图12c所示的气体放电管205内中间电极的俯视图,所述凸电极111设置在所述中间电极6上。所述凸电极111均匀分布在中间电极的表面,且凸电极111的轴线可与所述端电极1的轴线相互平行,从而可将电弧进行有效的分割,所述凸电极111通过绝缘支架固定在绝缘管体上,还可通过其他部位进行固定,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所述凸电极111的凸面可处于不同的平面上。
在放电气体4进行放电时,该凸电极111可将气体放电管205形成的电弧进行有效的分割,从而形成多个小电弧,利用该小电弧更容易进行续流遮断,从而提高气体放电管205的续流遮断能力。
在绝缘管体3内部可设有多个触发带33,该触发带33可为碳线,还可为其他实现相同或相似功能的方式,本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制,所述触发带33用于触发放电引弧,辅助分弧,让各个放电间隙7通道进行放电时更快更均匀。
通过该触发带33可在放电气体4进行放电时,将电流经上端电极通过绝缘管体3到达下端电极,形成气体放电,从而可进行过电压保护。
当放电气体4放电时,电流经上端电极通过触发带33到达下端电极,当气体放电4进入弧光时,电弧被凸电极111分成多个小电弧,小电弧将放电气体4电离成离子和电子,在小电弧外还充满有未被电离的离子和电子,经过电离的离子和电子容易被未被电离的放电气体吸附,重新复合成气体分子,从而提高续流遮断能力。
本实施例通过在端电极1上设置分割结构,该分割结构包括多个凸电极111,在放电气体4进行放电时,可将气体放电管205形成的电弧进行分割,从而形成多个小电弧,利用该小电弧更容易进行续流遮断的特性,从而提高气体放电管205的续流遮断能力。
参照图13所示的另一实施例具有中间电极的气体放电管206结构示意图,所述密闭空腔5和/或绝缘管体3设置有若干中间电极6,所述分割电极11设置在所述端电极1上,所述分割电极11为凹电极、凸电极以及凹凸电极组合中的至少一项。
在气体放电管206的分割电极为凸电极111时,所述凸电极111设置在所述端电极1上。所述凸电极111均匀分布在端电极1朝向所述绝缘管体3的表面,且凸电极111的轴线可与所述端电极1的轴线相互平行,从而可将电弧进行有效的分割,所述凸电极111通过绝缘框架固定在密闭空腔5,还可通过其他部位进行固定,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所述凸电极111的凸面可处于不同的平面上。在所述绝缘管体3设置若干边电极8。
该凸电极111可将气体放电管206形成的放电间隙7进行有效的分割,在放电气体4进行放电时,将放电气体形成的电弧进行有效的分割,从而形成多个小电弧,利用该小电弧更容易进行续流遮断,从而提高气体放电管206的续流遮断能力。
在绝缘管体3内部可设有多个触发带33,该触发带33可为碳线,还可为其他实现相同或相似功能的方式,本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制,所述触发带33用于触发放电引弧,辅助分弧,让各个放电间隙7通道进行放电时更快更均匀。
通过该触发带33可在放电气体4进行放电时,将电流经上端电极通过绝缘管体3到达下端电极,形成气体放电,从而可进行过电压保护。
当放电气体4放电时,电流经上端电极通过触发带33到达下端电极,当气体放电4进入弧光时,电弧被凸电极111分成多个小电弧,小电弧将放电气体4电离成离子和电子,在小电弧外还充满有未被电离的离子和电子,经过电离的离子和电子容易被未被电离的放电气体吸附,重新复合成气体分子,从而提高续流遮断能力。
本实施例通过在具有中间电极的气体放电管的端电极1上设置分割结构,该分割结构包括多个凸电极111,在放电气体4进行放电时,可将气体放电管206形成的电弧进行分割,从而形成多个小电弧,利用该小电弧更容易进行续流遮断的特性,从而提高气体放电管206的续流遮断能力。
参照图14a所示的气体放电管207结构示意图,所述分割结构包括多孔结构32和与所述端电极1的第一表面电连接的分割电极11,所述多孔结构32设置在所述绝缘管体3和/或所述密闭空腔5上时,所述多孔结构32将所述密闭空腔5分割成若干多孔通道321,所述分割电极设置在所述端电极1上,所述分割电极与所述端电极1的第一表面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表面为所述端电极1朝向所述绝缘管体3的表面。所述分割电极11为凹电极、凸电极以及凹凸电极组合中的至少一项。
在气体放电管207的分割电极为凸电极111时,所述凸电极111设置在所述中间电极6上。所述凸电极111均匀分布在端电极1的内表面,且凸电极111一端固定在端电极1的内表面,另一端连接所述中间电极6,且凸电极111的轴线可与所述端电极1的轴线相互平行,从而可将电弧进行有效的分割,所述凸电极111的凸面可处于不同的平面上。所述凸电极111与所述多孔结构32通过绝缘框架9固定在所述密闭空腔5。
如图14b所示的气体放电管207中的绝缘框架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凸电极111与多孔结构32通过绝缘框架9进行固定,如图14c所示的气体放电管207中的多孔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4d所示的气体放电管207中的凸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在放电气体4进行放电时,该凸电极111可将气体放电管207形成的电弧进行有效的分割,从而形成多个小电弧,利用该小电弧更容易进行续流遮断,从而提高气体放电管207的续流遮断能力。
在绝缘管体3内部可设有多个触发带33,该触发带33可为碳线,还可为其他实现相同或相似功能的方式,本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制,所述触发带33用于触发放电引弧,辅助分弧,让各个放电间隙7进行放电时更快更均匀。
通过该触发带33可在放电气体4进行放电时,将电流经上端电极通过绝缘管体3到达下端电极,形成气体放电,从而可进行过电压保护。
该多孔结构32将密闭空腔5分隔成多个子空腔,从而可形成多个放电间隙7,在放电气体进行放电时,可在放电间隙7充满电离的电子和离子,更有利于放电间隙7内电离的电子和离子与放电间隙7外未被电离的放电气体4进行重新复合,从而形成新的放电气体4,提高续流遮断能力。
本实施例通过在绝缘管体3上设置多孔结构32,在端电极1上设置凸电极111,在放电气体4进行放电时,可将气体放电管207形成的电弧进行分割,从而形成多个小电弧,利用该小电弧更容易进行续流遮断的特性,从而提高气体放电管207的续流遮断能力。
参照图15所示的气体放电管208结构示意图,所述分割电极中内嵌有倒锥形的触发电极115,所述倒锥形的顶锥与所述分割电极的凸凹面位于不同平面上。
在放电气体4进行放电时,该触发电极115可将气体放电管208形成的电弧进行有效的分割,从而形成多个小电弧,利用该小电弧更容易进行续流遮断,从而提高气体放电管208的续流遮断能力。
在绝缘管体3内部可设有多个触发带33,该触发带33可为碳线,还可为其他实现相同或相似功能的方式,本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制。
通过该触发带33可在放电气体4进行放电时,将电流经触发电极115通过绝缘管体3到达下端电极1,形成气体放电,从而可进行过电压保护。
当放电气体4放电时,电流经触发电极115通过触发带33到达下端电极1,当气体放电4进入弧光时,电弧被触发电极115分成多个小电弧,小电弧将放电气体4电离成离子和电子,在小电弧外还充满有未被电离的离子和电子,经过电离的离子和电子容易被未被电离的放电气体4吸附,重新复合成气体分子,从而提高续流遮断能力。
本实施例通过在端电极1上设置分割电极,该分割电极内嵌多个触发电极115,在放电气体4进行放电时,可将气体放电管208形成的电弧进行分割,从而形成多个小电弧,利用该小电弧更容易进行续流遮断的特性,从而提高气体放电管208的续流遮断能力。
为了使瓷管与端电极进行有效的焊接,并且工艺简单,在具体实现中,所述绝缘管体3可为金属化绝缘管体3。
为了实现绝缘管体3的金属化,将绝缘管体3与端电极1焊接处可涂有钼锰层31,从而便于绝缘管体3与端电极1进行有效焊接,在具体实现中,所述金属化绝缘管体3表面附有钼锰层31。
为了保证气体放电管100的封闭性,通过焊料连接金属化绝缘管体3与所述端电极1,在具体实现中,所述金属化绝缘管体3与所述端电极1的连接部位可用焊料焊接。
为了实现工艺简单,通过银铜焊料2焊接所述金属化绝缘管体3与所述端电极1的连接部位,从而保证封闭性的情况下,更易于操作,在具体实现中,所述焊料可为银铜焊料2。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气体放电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管体,所述绝缘管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端电极,以使所述绝缘管体内部形成密闭空腔,所述绝缘管体、所述端电极以及所述密闭空腔至少一个设置有分割结构;所述分割结构用于在所述密闭空腔内存在放电气体时,将气体放电形成的电弧进行分割,将所述密闭空腔分割为多个放电间隙,形成所述放电间隙的并联;
所述分割结构,还用于在气体放电时,将所述密闭空腔分割为电离区与亚电离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放电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割结构包括多孔结构,所述多孔结构设置在所述绝缘管体和/或所述密闭空腔上时,所述多孔结构将所述密闭空腔分割成若干放电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放电管,其特征在于,包含若干多孔结构,所述多孔结构为导体、半导体以及绝缘体中的任一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放电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割结构还包括分割电极,所述分割电极为凹电极、凸电极以及凹凸电极组合中的至少一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体放电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割电极设置在所述端电极上,所述分割电极与所述端电极的第一表面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表面为所述端电极朝向所述绝缘管体的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体放电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密闭空腔和/或绝缘管体设置有中间电极,所述分割电极设置在所述中间电极上。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气体放电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割电极中内嵌有倒锥形的触发电极,所述倒锥形的顶锥与所述分割电极的凸凹面位于不同平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气体放电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间隙大小相等。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气体放电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割结构包括多孔结构和与所述端电极的第一表面电连接的分割电极,所述多孔结构设置在所述绝缘管体和/或所述密闭空腔上时,所述多孔结构将所述密闭空腔分割成若干放电通道,所述分割电极设置在所述端电极上,所述分割电极与所述端电极的第一表面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表面为所述端电极朝向所述绝缘管体的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气体放电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管体内侧设有若干触发导电带,所述触发导电带用于在气体放电时,使第一端电极的电流沿着所述触发导电带流到第二端电极。
CN201721239590.9U 2017-09-25 2017-09-25 气体放电管 Active CN2073980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39590.9U CN207398060U (zh) 2017-09-25 2017-09-25 气体放电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39590.9U CN207398060U (zh) 2017-09-25 2017-09-25 气体放电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98060U true CN207398060U (zh) 2018-05-22

Family

ID=624051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239590.9U Active CN207398060U (zh) 2017-09-25 2017-09-25 气体放电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39806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06074A (zh) * 2017-09-25 2018-02-16 东莞市阿甘半导体有限公司 气体放电管
CN109301694A (zh) * 2018-10-19 2019-02-01 华格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一种多放电腔并联的放电管及其制造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06074A (zh) * 2017-09-25 2018-02-16 东莞市阿甘半导体有限公司 气体放电管
CN107706074B (zh) * 2017-09-25 2024-02-09 深圳市槟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气体放电管
CN109301694A (zh) * 2018-10-19 2019-02-01 华格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一种多放电腔并联的放电管及其制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164495U (zh) 一种带陡化间隙的触发真空开关触发源
CN103098322B (zh) 火花隙的触发装置
WO2020215650A1 (zh) 一种带外串联间隙避雷器及防雷系统
CN101378178B (zh) 带外接触发端子的多间隙金属陶瓷气体放电管
CN207398060U (zh) 气体放电管
CN107578864A (zh) 一种具有四侧喷射通道的曲折同步压缩灭弧防雷装置
CN107732659A (zh) 一种曲折同步压缩灭弧防雷装置
RU2474913C1 (ru) Газонаполненный разрядник и способ его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CN107706074A (zh) 气体放电管
CN100435446C (zh) 真空环境下带引发电极的过电压保护装置
CN108231300B (zh) 一种防雷绝缘子的并联间隙装置
CN100353625C (zh) 无续流金属陶瓷气体放电管
US9299527B2 (en) Gas discharge tubes for surcharge suppression
CN202759156U (zh) 一种电力线路用新型线路避雷器
CN105289845B (zh) 空气净化器及其离子风电离极
RU2489765C1 (ru)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газонаполненного разрядника
CN1918760A (zh) 火花间隙避雷器
CN107732660A (zh) 在裙边设有锯齿状灭弧路径的曲折同步压缩灭弧防雷装置
US8829775B2 (en) Planar mirco-tube discharger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CN207217200U (zh) 一种具有四侧喷射通道的曲折同步压缩灭弧防雷装置
CN106848841B (zh) 一种高压外串间隙防雷组合装置
CN201616416U (zh) 陶瓷高压放电管
CN104392878B (zh) 一种放电管及放电方法
CN207834826U (zh) Esd保护装置
CN210167634U (zh) 一种引弧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107

Address after: 518000 west side of building e, zone a, Hongf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Tangtou community, Shiy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Bencent Electronics Co., Ltd.

Address before: 523000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city of Songshan Lake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No. 8 Industrial South Road, the 1 floor of the venture building

Patentee before: Dongguan Agam Semiconductor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000 west side of 1st floor, building e, area a, Hongf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Tangtou community, Shiy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Penang Electron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west side of 1st floor, building e, area a, Hongf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Tangtou community, Shiy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Bencent Electronics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