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7397228U - 具有手握摇杆操作的键盘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具有手握摇杆操作的键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397228U
CN207397228U CN201721162104.8U CN201721162104U CN207397228U CN 207397228 U CN207397228 U CN 207397228U CN 201721162104 U CN201721162104 U CN 201721162104U CN 207397228 U CN207397228 U CN 2073972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
casing
housing
keyboard
he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16210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德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rsair Memory Inc
Original Assignee
Corsair Memor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rsair Memory Inc filed Critical Corsair Memory Inc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3972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3972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手握摇杆操作的键盘装置包含一壳体单元、一触控操作单元、一手握操作单元,及一键盘操作单元。该壳体单元包括一第一壳体,及一设置于该第一壳体下方的第二壳体。该手握操作单元包括一设置于该第一壳体的移动操作模组、一设置于该第二壳体的第一手指按键,及一设置于该第二壳体的第二手指按键。该键盘操作单元包括多个设置于该第一壳体的键盘按键。该触控操作单元与该手握操作单元可以提供使用者操作电脑的鼠标指令。

Description

具有手握摇杆操作的键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键盘输出装置,尤其是一种具有手握摇杆操作的键盘装置。
背景技术
键盘及鼠标是目前操作电脑常用的两种输入装置,键盘是电脑的外设装置之一,由打字机键盘发展而来,通过键盘可以输入字符,也可以控制电脑的执行。鼠标可以对当前萤幕上的游标进行定位,并通过按键和滚轮装置对游标所经过位置的萤幕元素进行操作。
虽然鼠标可以发出键盘做不到的定位指令,但是对于行动电脑来说鼠标收藏不易,因此后来于笔记型电脑上发展出了触控板(Touchpad),虽然使用上不及鼠标便利,但确实可取代鼠标。
参阅图1,为中国台湾专利第M482777号,其公开一种智能型键盘100,以于一电视200与一可携式装置300之间建立双向沟通,包含一无线模组102、一插设模组104、一触控模组106、一处理模组108、一记忆体110、一扬声器112、一麦克风114、一充电基座116,及一按键部118。
该无线模组102与该电视200建立一无线连接103。该处理模组108通过该触控模组106产生操作指令,并通过该无线连接103控制该电视200的操作。
当该可携式装置300被固定在该插设模组104时,可通过该无线连接103控制该电视200显示该可携式装置300的信息。
虽然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结合触控板的键盘,可以取代鼠标的控制技术,但实际使用后,仍具有下列缺点:
一、造成手部的不适:现有技术所公开的键盘虽然已利用触控板操作电脑画面的座标,但触控板与鼠标的操作方式都必须将手心朝下,利用手臂背部的肌群进行操作,长时间使用后,将会造成手部的不适。
二、无法进行游戏的操控:许多电脑游戏必须使用摇杆装置进行细腻的操作,使用键盘或鼠标并无法进行游戏的操控,必须另外设置摇杆装置才可进行游戏操控。
三、无法细微地控制音量:传统的键盘没有控制音量的功能,笔电的键盘也必须使用组合键的方式对音量大小进行控制,且一般以组合键的音量控制无法细微地控制音量大小。
因此,如何使手臂更轻松的操作电脑,并针对摇杆游戏进行细腻的操控,更可以即时调控音量大小,是相关技术人员亟需努力的目标。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并提供一种具有手握摇杆操作的键盘装置,包含一壳体单元、一触控操作单元、一手握操作单元,及一键盘操作单元。
该壳体单元包括一第一壳体,及一设置于该第一壳体下方的第二壳体。
该手握操作单元包括一设置于该第一壳体的移动操作模组、一设置于该第二壳体的第一手指按键,及一设置于该第二壳体的第二手指按键。
该键盘操作单元包括多个设置于该第一壳体的键盘按键。
优选地,是在于上述的具有手握摇杆操作的键盘装置,还包含一辅助操作单元,包括一设置于该第一壳体的滚轮操作模组,及至少一设置于该第一壳体的辅助操作按键。
优选地,是在于上述的辅助操作单元还包括一设置于该第二壳体的电源按键。
优选地,是在于上述的具有手握摇杆操作的键盘装置,还包含一信息传输单元,包括至少一设置于该第二壳体的信息传输埠。
优选地,是在于上述的第二壳体具有一近似呈方形的底部、一自该底部的方形前侧边向上延伸的前侧部、一自该底部的方形后侧边向上延伸的后侧部、一自该底部的方形右侧边向上延伸的右侧部,及一自该底部的方形左侧边向上延伸的左侧部,该第一壳体具有一与该前侧部、该后侧部、该右侧部,及该左侧部连接的顶部。
优选地,是在于上述的第二壳体的前侧部、后侧部、右侧部,及左侧部,是以圆弧形态自该底部的侧边向上延伸。
优选地,是在于上述的移动操作模组具有一设置于该第一壳体的操作杆设置孔、一设置于该操作杆设置孔内的操作杆肩部、一设置于该操作杆肩部并由该操作杆设置孔向外突出的操作杆颈部,及一设置于该操作杆颈部的手按圆盘。
优选地,是在于上述的第二壳体的底部邻近该右侧部处形成一右手握持凹部,该第二壳体的底部邻近该左侧部处形成一左手握持凹部。
优选地,是在于上述的手握操作单元设置于该键盘操作单元右侧,该第二手指按键设置于该右手握持凹部,该第二手指按键的表面形成一手按斜面。
优选地,是在于上述的具有手握摇杆操作的键盘装置还包含触控操作单元,包括一设置于该第一壳体的触控模组,及二设置于该第一壳体的触控按键。
优选地的,本实用新型于该键盘操作单元的右侧的壳体单元上设置了该手握操作单元,其中,该移动操作模组取代鼠标发出座标移动指令,该第一手指按键取代鼠标的左按键,该第二手指按键取代鼠标的右按键,以使人的右手可以手握的方式,握住该壳体单元的右侧边,再利用右手拇指操作该移动操作模组,右手食指操作该第一手指按键,右手中指操作该第二手指按键,达到右手以手心朝右的放松姿势操作电脑。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中国台湾专利第M482777号“智慧型键盘”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前视图;
图4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后视图;
图5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右侧视图;
图6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仰视图;
图7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移动操作模组;及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中:
3 壳体单元;31 第一壳体;311 顶部;32 第二壳体;321 底部;322 前侧部;
323 后侧部;324 右侧部;325 左侧部;326 右手握持凹部;327 左手握持凹部;
4 触控操作单元;41 触控模组;42 触控按键;
5 手握操作单元;51 移动操作模组;511 操作杆设置孔;512 操作杆肩部;
513 操作杆颈部;514 手按圆盘;52 第一手指按键;53 第二手指按键;531 手按斜面;
6 键盘操作单元;61 键盘按键;
7 辅助操作单元;71 滚轮操作模组;72 辅助操作按键;73 电源按键;
8 信息传输单元;81 信息传输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及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手握摇杆操作的键盘装置,包含一壳体单元3、一触控操作单元4、一手握操作单元5、一键盘操作单元6、一辅助操作单元7,及一信息传输单元8。
该壳体单元3包括一第一壳体31,及一设置于该第一壳体31下方的第二壳体32。该第一壳体31与该第二壳体32相配合围绕界定出容置空间,容置空间可以放置该触控操作单元4、该手握操作单元5、该键盘操作单元6、该辅助操作单元7,及该信息传输单元8的控制电路,以对电脑传输控制指令。
该第二壳体32具有一近似呈方形的底部321、一自该底部321的方形前侧边向上延伸的前侧部322、一自该底部321的方形后侧边向上延伸的后侧部323、一自该底部321的方形右侧边向上延伸的右侧部324,及一自该底部321的方形左侧边向上延伸的左侧部325。
该第一壳体31具有一与该前侧部322、该后侧部323、该右侧部324,及该左侧部325顶边连接的顶部311,以使该第一壳体31与该第二壳体32相配合围绕界定出容置空间,该第一壳体31的边缘以斜面设置。
该第二壳体32的前侧部322、后侧部323、右侧部324,及左侧部325,是以圆弧形态自该底部321的方形四侧边向上延伸。该底部321设置有二防滑条,让使用者于桌面使用该键盘装置时不会产生滑动。
值得一提的是,早期键盘的侧边是以垂直设计,会造成侧边与桌面垂直密合,让使用者而不易自桌面拿取键盘。本实用新型的以圆弧形态自该底部321的侧边向上延伸的前侧部322、后侧部323、右侧部324,及左侧部325,可以提供使用者的手指碰触抬高该第二壳体32,即可自桌面将该键盘装置拿至手心,有效改善早期键盘不易自桌面拿取的问题。
其中,该第二壳体32的底部321邻近该右侧部324处形成一右手握持凹部326,该第二壳体32的底部321邻近该左侧部325处形成一左手握持凹部327,可以分别提供使用者的左、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的放置,令使用者可以以双手更方便地拿取该键盘装置。
该触控操作单元4包括一设置于该第一壳体31的触控模组41,及二设置于该第一壳体31的触控按键42。较佳地,该触控操作单元4的设置与一般笔电上所设置的触控板相同,可以对当前萤幕上的游标进行移动及定位,再利用该二触控按键42输出一般鼠标的左、右键的控制指令。
该手握操作单元5设置于该键盘操作单元6右侧的壳体单元3上,并包括一设置于该第一壳体31的移动操作模组51、一设置于该第二壳体32的第一手指按键52,及一设置于该第二壳体32的第二手指按键53。
其中,该移动操作模组51设置于该第一壳体31的右上角,可供右手拇指进行操控。该第一手指按键52设置于该前侧部322的右边,可供右手食指进行按压。该第二手指按键53设置于该右手握持凹部326中,以供右手中指进行按压。
该第一手指按键52微微凸出该第二壳体32的后侧部323的表面,可以让右手中指更容易按压该第一手指按键52。该第二手指按键53的表面形成一陷入该底部321的手按斜面531,可以提供右手握住该键盘装置的右边时,更容易以右手中指按压位于该第二壳体32的底部321的第二手指按键53。
配合参阅图7,该移动操作模组51具有一设置于该第一壳体31的操作杆设置孔511、一设置于该操作杆设置孔511内的操作杆肩部512、一设置于该操作杆肩部512并由该操作杆设置孔511向外突出的操作杆颈部513,及一设置于该操作杆颈部513顶边的手按圆盘514。
右手的拇指可以按住该手按圆盘514,来控制该操作杆颈部513的位置,以使该键盘装置对电脑输出指标移动指令,其中,该手按圆盘514的圆形边缘呈斜面形态。由于以摇杆控制发出移动指令的技术手段,已为业界所知悉,并运用于市售产品上,在此不再详加赘述。
在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移动操作模组51可以操控电脑中指标的移动位置,该第一手指按键52可以发出鼠标左键的指令,该第二手指按键53可以发出鼠标右键的指令,以使该手握操作单元5可以取代鼠标的基本指令,令使用者的右手可以以更舒服的姿势,操作电脑指标。实际实施时,该移动操作模组51可以使用轨迹球,不应以此为限。
一般鼠标与触控板的操作方式,都必须将右手悬空,手心朝下的进行指标的位置操作,在长时间使用后会造成手腕或手轴肌肉的僵硬及酸痛,例如腕隧道症候群就是其中一种症状。
而本实用新型的手握操作单元5可以让右手握住该壳体单元3的右侧,以手心朝左的自然姿势握住该键盘装置来操作电脑指标,当手部至于桌面时能使手腕及手轴的肌群放松,手臂不再悬空,改善早期操作鼠标与触控板的操作手势,防止手腕或手轴的肌群受伤。
该键盘操作单元6包括多个设置于该第一壳体31的键盘按键61。该多个键盘按键61与一般键盘按键61相同,以对电脑输出文字指令,由于键盘的技术手段已为业界所知悉,在此不再详加赘述。
该辅助操作单元7包括一设置于该第一壳体31的滚轮操作模组71、至少一设置于该第一壳体31的辅助操作按键72,及一设置于该第二壳体32的电源按键73。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中,该辅助操作单元7设置于该手握操作单元5及该键盘操作单元6的中间。
该滚轮操作模组71主要是以滚轮的操作方式对电脑输出指令,较佳地,该滚轮操作模组71可以快速操控电脑的音量。实际实施时,该滚轮操作模组71也可替代设置于鼠标上的滚轮,用以操作文书程式或浏览器的卷轴移动,不应以此为限。
其中,该滚轮操作模组71的表面呈粗糙的形态,以让使用者更顺利地滚动该滚轮操作模组71。较佳地,该滚轮操作模组71的表面呈菱形金刚石粗糙的形态,且该滚轮操作模组71的侧边形成斜面的形态。
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该辅助操作按键72设置两个,可分别可启闭该键盘装置上的LED,以及启闭该触控操作单元4及该手握操作单元5,该电源按键73可启闭该键盘装置。实际实施时,该辅助操作按键72可依据设计者的设定,不应以此为限。
该信息传输单元8包括至少一设置于该第二壳体32的信息传输埠81,以提供其它硬体装置进行插设,较佳地,该信息传输埠81为USB(Universal Serial Bus),是连线电脑系统与外部装置的一种串列埠汇流排标准,也是一种输入输出介面的技术规范,被广泛地应用于个人电脑和行动装置等讯息通讯产品,并扩充功能至摄影器材、数位电视、游戏机等其它相关领域。
该第一较佳实施例是使用无线传输的技术与电脑信息连接,当该信息传输埠81插入其它硬体装置时,该键盘装置可利用无线传输的技术,使电脑与插入的硬体装置进行连接。
除此之外,该第一较佳实施例还包括一微光辅助单元,用以提供使用者快速找到需要的控制按键,包括一环绕于该触控模组41的触控板光条、一设置于该辅助操作按键72上的辅助图案、一设置于该第一壳体31的定位光点,及多个设置于该多个键盘按键61上的按键图案。
该触控板光条是于该触控模组41与第一壳体31之间的缝隙内设置LED,以使LED的光线由该触控模组41与第一壳体31之间的缝隙对外发出,让使用者确认该触控模组41的触控范围。
该辅助图案是先在该辅助操作按键72上利用雷射刻出该辅助操作按键72的功能图案,再于功能图案中设置透光材质及LED,让于使用者确认该辅助操作按键72的功能与位置。
该定位光点是先在该多个键盘按键61之间的第一壳体31,利用雷射刻出多个孔洞,再于多个孔洞中设置透光材质及LED,让于使用者了解设置于该第一壳体31上按键的位置。较佳地,该多个定位光点分别设置于Esc按键与F1按键的中间,F4按键与F5按键的中间,F8按键与F9按键的中间。
该多个按键图案分别设置于该多个键盘按键61上,并以图案区分每一按键的功能,并于每一按键中设置LED,以使图案发光。举例来说,A按键上就会有A图案,Alt按键上就会有Alt图案,空白键就以直线的发光灯条作为表示。
参阅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手握摇杆操作的键盘装置的第二较佳实施例,该第二较佳实施例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大致相同,相同之处于此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该键盘操作单元6的左侧壳体单元3上,还设置另一手握操作单元5。
位于该壳体单元3左侧的手握操作单元5的移动操作模组51设置于该第一壳体31的左上角,可供左手拇指进行操控。位于该壳体单元3左侧的手握操作单元5的第一手指按键52设置于该前侧部322的左边,可供左手食指进行按压。位于该壳体单元3左侧的手握操作单元5的第二手指按键53设置于该左手握持凹部327中,以供左手中指进行按压。
由于该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了一手握操作单元5,可让左手,及右手以自然的姿势进行摇杆的操作,以使本实用新型的键盘装置可以取代一般的摇杆装置。
由上述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具有手握摇杆操作的键盘装置确实具有下列功效:
1、保护手部肌群
该手握操作单元5可以让右手的手心朝左,以自然的姿势拿取键盘装置并操作电脑指标,进一步使手腕及手轴的肌群放松,改善早期操作鼠标与触控板的手部姿势,防止手腕或手轴肌肉受伤,可以达到保护手部肌群的效果。
2、取代鼠标
该移动操作模组51可以操控电脑中指标的位置,该第一手指按键52可以发出鼠标左键的指令,该第二手指按键53可以发出鼠标右键的指令,以使该手握操作单元5可以取代鼠标的基本指令。
3、易于拿取
本实用新型以圆弧形态自该底部321的侧边向上延伸的前侧部322、后侧部323、右侧部324,及左侧部325,可以提供使用者的手指碰触,即可轻易地自桌面将该键盘装置拿至手心。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于该壳体单元3的右侧设置该手握操作单元5以及该触控操作单元4,可以取代鼠标的指标指令,该手握操作单元5更可以改变手部姿势,以轻松的方式操作电脑指标,避免长期悬空手臂造成肌群受伤,故确实可以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具有手握摇杆操作的键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壳体单元,包括一第一壳体,及一设置于该第一壳体下方的第二壳体;
一手握操作单元,包括一设置于该第一壳体的移动操作模组、一设置于该第二壳体的第一手指按键,及一设置于该第二壳体的第二手指按键;及
一键盘操作单元,包括多个设置于该第一壳体的键盘按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手握摇杆操作的键盘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辅助操作单元,所述辅助操作单元包括一设置于该第一壳体的滚轮操作模组,及至少一个设置于该第一壳体的辅助操作按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手握摇杆操作的键盘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辅助操作单元还包括一设置于该第二壳体的电源按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手握摇杆操作的键盘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信息传输单元,所述信息传输单元包括至少一个设置于该第二壳体的信息传输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手握摇杆操作的键盘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壳体具有一近似呈方形的底部、一自该底部的方形前侧边向上延伸的前侧部、一自该底部的方形后侧边向上延伸的后侧部、一自该底部的方形右侧边向上延伸的右侧部,及一自该底部的方形左侧边向上延伸的左侧部,该第一壳体具有一与该前侧部、该后侧部、该右侧部,及该左侧部连接的顶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手握摇杆操作的键盘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壳体的前侧部、后侧部、右侧部,及左侧部,是以圆弧形态自该底部的侧边向上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手握摇杆操作的键盘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移动操作模组具有一设置于该第一壳体的操作杆设置孔、一设置于该操作杆设置孔内的操作杆肩部、一设置于该操作杆肩部并由该操作杆设置孔向外突出的操作杆颈部,及一设置于该操作杆颈部的手按圆盘。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手握摇杆操作的键盘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壳体的底部邻近该右侧部处形成一右手握持凹部,该第二壳体的底部邻近该左侧部处形成一左手握持凹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手握摇杆操作的键盘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手握操作单元设置于该键盘操作单元右侧,该第二手指按键设置于该右手握持凹部,该第二手指按键的表面形成一手按斜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手握摇杆操作的键盘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触控操作单元,所述触控操作单元包括一设置于该第一壳体的触控模组,及二设置于该第一壳体的触控按键。
CN201721162104.8U 2017-03-20 2017-09-12 具有手握摇杆操作的键盘装置 Active CN20739722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03913U TWM548292U (zh) 2017-03-20 2017-03-20 具有手握搖桿操作之鍵盤裝置
TW106203913 2017-03-2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97228U true CN207397228U (zh) 2018-05-22

Family

ID=607645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162104.8U Active CN207397228U (zh) 2017-03-20 2017-09-12 具有手握摇杆操作的键盘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7397228U (zh)
TW (1) TWM548292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36384B (zh) * 2017-11-30 2018-09-21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輸入單元及具有該輸入單元的筆記型電腦
TWI685784B (zh) * 2017-12-15 2020-02-21 美商海盜船記憶體股份有限公司 操控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48292U (zh) 2017-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01591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JPH0778120A (ja) 手持ち演算装置及び手持ち演算装置における入力信号処理方法
CN101799729A (zh) 背面触摸屏手持终端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TWI452494B (zh) 將至少兩個觸控訊號結合於電腦系統中的方法
WO2011060670A1 (en) Handheld input device for finger touch motion inputting
CN204515747U (zh) 电容电磁双控电子签名设备
CN102096470A (zh) 基于加速度感应的虚拟空气键盘
CN207397228U (zh) 具有手握摇杆操作的键盘装置
US20080024957A1 (en) Portable apparatus with thumb control interface
Dube et al. Shapeshifter: Gesture Typing in Virtual Reality with a Force-based Digital Thimble
CN110007749A (zh) 控制输入系统
CN107436693A (zh) 操控装置
CN104049788A (zh) 触控输入装置
CN101339469A (zh) 鼠标
WO2005059734A3 (en) Input device for multiple use with a digitising tablet
CN1670659A (zh) 笔记本电脑的新结构
CN109451099A (zh) 手机人体工学输入方式
JP3205569U (ja) Windows(登録商標)タブレットパソコン
JP3211484U (ja) 触感型コントローラー
TWI510967B (zh) 觸控輸入裝置
US20140320419A1 (en) Touch input device
JP3229374U (ja) 片手五指入力無線キイボード
CN102339134A (zh) 具多点触控板功能的键盘
US20060125791A1 (en) Mouse scroll device
TW201203016A (en) Keyboard with a multi-touch pad func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