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7389989U - 汽车后围板总成置物架 - Google Patents

汽车后围板总成置物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389989U
CN207389989U CN201721356468.XU CN201721356468U CN207389989U CN 207389989 U CN207389989 U CN 207389989U CN 201721356468 U CN201721356468 U CN 201721356468U CN 207389989 U CN207389989 U CN 2073899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r end
panel assembly
end panel
automobile rear
mounting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35646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超
朱勇
杨斌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yunshengd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Yun And Da Industry And Trade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Yun And Da Industry And Trade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Yun And Da Industry And Trade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35646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3899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3899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3899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汽车后围板总成置物架,包括主体框架及夹具,所述主体框架限定出容纳空间,所述汽车后围板总成竖直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夹具安装在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夹具夹在所述汽车后围板总成的两侧,使得所述汽车后围板总成稳定处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本实用新型能够杜绝对汽车后围板总成造成变形或者划伤。

Description

汽车后围板总成置物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汽车后围板总成置物架。
背景技术
汽车后围板总成是扁薄且长的零件,以前在汽车后围板总成生产完成后,通常是堆积在拖车上后,再进行运输。但是,采用堆积的方式会对汽车后围板总成造成压损,引起不必要的破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后围板总成置物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采取堆积方式对汽车后围板总成造成变形或者划伤。
为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该汽车后围板总成置物架包括:
主体框架,所述主体框架限定出容纳空间,所述汽车后围板总成竖直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及
夹具,所述夹具安装在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夹具夹在所述汽车后围板总成的两侧,使得所述汽车后围板总成稳定处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另外,上述汽车后围板总成置物架还可以包括如下的附加技术特征。
作为所述汽车后围板总成置物架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主体框架包括:
框架本体;及
夹具安装座,所述夹具安装座安装在所述框架本体上,所述夹具安装在所述夹具安装座上。
作为所述汽车后围板总成置物架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框架本体包括:
多个立柱,所述立柱竖直布置;
多个横柱,所述横柱依次连接在所述立柱之间;及
多个支撑柱,所述支撑柱连接在所述横柱之间,并与所述横柱形成安装底座,所述夹具安装座安装在所述安装底座上。
作为所述汽车后围板总成置物架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夹具安装座沿纵向布置在所述框架本体内,所述夹具安装座包括左夹具安装座及右夹具安装座,所述汽车后围板总成横跨在所述左夹具安装座及所述右夹具安装座上。
作为所述汽车后围板总成置物架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框架本体上沿竖向设有多对所述左夹具安装座及所述右夹具安装座。
作为所述汽车后围板总成置物架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左夹具安装座及所述右夹具安装座上布置有多个夹具。
作为所述汽车后围板总成置物架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夹具包括相对设置的夹具体,所述夹具体具有弹性,所述夹具体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汽车后围板总成可插入到所述间隙内,并在所述夹具体的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而将被所述夹具体夹住。
作为所述汽车后围板总成置物架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夹具体采用钢材制成。
作为所述汽车后围板总成置物架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夹具体包括直线段及连接在所述直线段端部的弯曲段。
作为所述汽车后围板总成置物架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汽车后围板总成置物架还包括用以起支撑作用的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设置在所述主体框架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依据以上实施例中的汽车后围板总成置物架,由于主体框架的存在,为汽车后围板总成提供了一个安置场所,同时由于夹具能够夹住汽车后围板总成的两侧,可使得汽车后围板总成竖直稳定的处于主体框架内,从而很好的杜绝了对汽车后围板总成造成造成变形或者划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汽车后围板总成置物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汽车后围板总成置物架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主体框架;200-夹具;110-框架本体;120-夹具安装座;130-支撑组件;140-校准组件;150-支撑底座;210-夹具体;111-立柱;112-横柱;113-支撑柱;114-安装底座;115-支撑板;121-支脚;122-支架;131-支撑杆;141-校准横杆;142-校准立杆;211-直线段;212-弯曲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后围板总成置物架。
请参考图1,该汽车后围板总成包括主体框架100及夹具200。
其中,主体框架100限定出容纳空间,汽车后围板总成竖直设置在容纳空间内。夹具200安装在容纳空间内,夹具200夹在汽车后围板总成的两侧,使得汽车后围板总成稳定处于容纳空间内。
如此,由于主体框架100的存在,为汽车后围板总成提供了一个安置场所,同时由于夹具200能够夹住汽车后围板总成的两侧,可使得汽车后围板总成竖直稳定的处于主体框架100内,从而很好的杜绝了对汽车后围板总成造成变形或者划伤。
另一方面,由于上述主体框架100与夹具200的存在,能够改善汽车后围板总成等工件的摆放方式,防止在摆放的过程中对汽车后围板总成等造成破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汽车后围板总成置物架所针对的对象不局限于汽车后围板总成。即任何具有与汽车后围板总成相同或者相类似构造的工件均适用于该汽车后围板总成置物架。
请一并参考图1-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主体框架100包括框架本体110及夹具安装座120。
其中,夹具安装座120安装在框架本体110上,夹具200安装在夹具安装座120上。
框架本体110具有置物口,以便将汽车后围板总成放入到框架本体110内。
如此,只需将汽车后围板总成通过上述置物口就可以简便快捷的放入到框架本体110内。
具体而言,框架本体110包括多个立柱111、多个横柱112及多个支撑柱113。其中,立柱111竖直布置,横柱112依次连接在立柱111之间,支撑柱113连接在横柱112之间,并与横柱112形成安装底座114,夹具安装座120安装在安装底座114上。其中,为了形成上述置物口,框架本体110的前侧或者朝向用户的一侧可以不布置横柱112,以此方便用户将汽车后围板总成放入到框架本体110内。
如此,通过立柱111、横柱112与支撑柱113的相互连接就构建出了框架本体110。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该框架本体110呈长方体结构,此时立柱111分布在长方体的四角处,横柱112依次将立柱111连接成一个整体。可以理解,横柱112处于靠近立柱111的底部位置,支撑柱113连接在横柱112之间,此时就可将夹具安装座120安装在横柱112与支撑柱113上。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支撑柱113之间还设有支撑板115,该支撑板115用以加强框架本体110的强度,提高框架本体110的承重能力。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夹具安装座120沿纵向布置在框架本体110内,夹具安装座120包括左夹具安装座及右夹具安装座,汽车后围板总成横跨在左夹具安装座及右夹具安装座上。
如此,当将夹具安装座120安装到框架本体110上后,就可以将汽车后围板总成安装到夹具安装座120上,此时夹具安装座120对汽车后围板总成起到支撑的作用,而汽车后围板总成的固定则需要依靠夹具200来实现,详见下文所述。
进一步的,夹具安装座120包括支脚121及安装在支脚121顶端的支架122,该支脚121是直接固定安装在上述由横柱112与支撑柱113构成的安装底座114上,支架122为一直杆,夹具200就是安装在该直杆上的。
当然,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设置支脚121,而将支架122直接安装在安装底座114上。
在其它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直接将夹具200安装在安装底座114上。
进一步的,为了最大可能的利用主体框架100的容纳空间,上述支架122应当沿纵向布置。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可适当的将立柱111的长度进行加长,这样会使得框架本体110的竖向尺寸增大,使得在框架本体110内沿竖向可布置多对左夹具安装座及右夹具安装座。从而使得汽车后围板总成能够分层放置在框架本体110内。例如在图1-2所示的实例中,在竖向上设有两层夹具安装座120,使得汽车后围板总成分两层放置在框架本体110内。通过进一步加长立柱111,可以设置更多层夹具安装座120,其具体构造可参见下文中对处于上层的夹具安装座120的安装的描述,在此不再阐述。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左夹具安装座及右夹具安装座上布置有多个夹具200。
具体的,设置在左夹具安装座上的夹具与设置在右夹具安装座上的夹具200数目应当对应,且位置也应当对应,这样当将汽车后围板总成横跨在左夹具安装座与右夹具安装座上后,夹具200可以夹住汽车后围板总成的两端,使得汽车后围板总成稳定的处于框架本体110上。
需要说明的是,处于上层的左夹具安装座与右夹具安装座是依靠支撑组件130来安装的。
具体的,请一并参考图1-2,支撑组件130包括一组支撑杆131,该支撑杆131固定安装在立柱111上,该支撑杆131沿横向布置。左夹具安装座与右夹具安装座的支架122安装在上述一组支撑杆131的端部。
进一步的,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处于上层的左夹具安装座或右夹具安装座应当与处于下层的左夹具安装座或右夹具安装座对应设置,这样能够充分合理的利用框架本体110的内部空间,使得汽车后围板总成能够有条不紊的放置在框架本体110上。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为了保证上述对应设置,在框架本体110的前侧或者后侧还设有校准组件140,该校准组件140包括校准横杆141及校准立杆142,该校准横杆141连接在立柱111之间,校准立杆142连接在该校准横杆141与横柱112之间,且该校准立杆142竖直布置。可以理解,上述校准立杆142至少包括两个,以与左夹具安装座及右夹具安装座对应。
此时,可将处于上层或者下层的左夹具安装座及右夹具安装座都直接连接在上述校准立杆142上,使得处于上层的左夹具安装座或右夹具安装座能够很好的与处于下层的左夹具安装座或右夹具安装座相对应。
另一方面,前述校准组件140的设定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整个主体框架100的结构强度,从而提高整个主体框架100的承重能力。
请继续一并参考图1-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夹具200包括相对设置的夹具体210,夹具体210具有弹性,夹具体210之间具有间隙,汽车后围板总成可插入到空隙内,并在夹具体210的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而被夹具体210夹住。
至此,通过一对夹具体210的作用就使得汽车后围板总成被稳定的限制在主体框架100内。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上述夹具体210采用钢材制成。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夹具体210还可以采用其它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夹具体210包括直线段211及连接在直线段211端部的弯曲段212。
如此,通过弯曲段212的作用可增加夹具体210与汽车后围板总成的接触面积,提高夹具体210对汽车后围板总成的夹持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直线段211的长度可根据实际需求而定。例如,当汽车后围板总成的竖向尺寸较大时,可适当的增加直线段211的长度。反之,当汽车围板总成的竖向尺寸较小时,可适当的减小直线段211的长度。
当然,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还可将上述夹具体210设置成片状结构,如此能进一步的提高夹具体与汽车后围板总成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夹具体210对汽车后围板总成的夹持效果。
除以上所述外,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汽车后围板总成置物架还包括用以其支撑作用的支撑底座150,支撑底座150设置在主体框架100的底部。
可以理解,该支撑底座150能够与平面(例如地面)直接接触,该支撑底座150能够分担立柱111所承担的重量,减轻立柱111的负担,使得主体框架100能够对汽车后围板总成进行长时间的支撑。
通过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的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至少具备如下的技术效果:
1、能够改善汽车后围板总成等工件的摆放方式,防止对其造成变形或者划伤;
2、结构强度高,稳定性高;
3、能够节省汽车后围板总成等工件所占据的空间,便于装载与运输。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汽车后围板总成置物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框架,所述主体框架限定出容纳空间,所述汽车后围板总成竖直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及
夹具,所述夹具安装在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夹具夹在所述汽车后围板总成的两侧,使得所述汽车后围板总成稳定处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围板总成置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框架包括:
框架本体;及
夹具安装座,所述夹具安装座安装在所述框架本体上,所述夹具安装在所述夹具安装座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后围板总成置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本体包括:
多个立柱,所述立柱竖直布置;
多个横柱,所述横柱依次连接在所述立柱之间;及
多个支撑柱,所述支撑柱连接在所述横柱之间,并与所述横柱形成安装底座,所述夹具安装座安装在所述安装底座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后围板总成置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安装座沿纵向布置在所述框架本体内,所述夹具安装座包括左夹具安装座及右夹具安装座,所述汽车后围板总成横跨在所述左夹具安装座及所述右夹具安装座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后围板总成置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本体上沿竖向设有多对所述左夹具安装座及所述右夹具安装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后围板总成置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夹具安装座及所述右夹具安装座上布置有多个夹具。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后围板总成置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包括相对设置的夹具体,所述夹具体具有弹性,所述夹具体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汽车后围板总成可插入到所述间隙内,并在所述夹具体的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而被所述夹具体夹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后围板总成置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体采用钢材制成。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后围板总成置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体包括直线段及连接在所述直线段端部的弯曲段。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围板总成置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后围板总成置物架还包括用以起支撑作用的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设置在所述主体框架的底部。
CN201721356468.XU 2017-10-18 2017-10-18 汽车后围板总成置物架 Active CN2073899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56468.XU CN207389989U (zh) 2017-10-18 2017-10-18 汽车后围板总成置物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56468.XU CN207389989U (zh) 2017-10-18 2017-10-18 汽车后围板总成置物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89989U true CN207389989U (zh) 2018-05-22

Family

ID=623292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356468.XU Active CN207389989U (zh) 2017-10-18 2017-10-18 汽车后围板总成置物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3899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10115345A1 (en) Extendable instrument cabinet
US8960624B2 (en) Medical device mounting system
CN207389989U (zh) 汽车后围板总成置物架
CN207141686U (zh) 一种可伸缩木托盘
CN205203350U (zh) 一种抗压微桁架夹层结构
CN206186088U (zh) T梁钢筋绑扎胎架
CN204528059U (zh) 用于220kV及220kV以下复合绝缘子悬挂架
CN104511037A (zh) 一种消毒柜搁物架
CN209256899U (zh) 一种钢筋存放架
KR101383149B1 (ko) 현장 조립식 실험대
CN207604706U (zh) 货物托架及组合式货架
CN110507125A (zh) 一种丝织品样品摆放架
CN207870584U (zh) 一种拼装结构的置物架
CN205577341U (zh) 限位件和地板支架
CN210532879U (zh) 一种点样针晾晒装置
CN108095388A (zh) 一种支撑卡脚及适配该支撑卡脚的立柱
CN204416120U (zh) 一种双层玻璃空气抽滤用摆放架
CN208757626U (zh) 一种可拆装双层抗压试剂架
CN210998638U (zh) 一种产品摆放架
CN207467229U (zh) 后锁板放置架
CN208228719U (zh) 一种尺寸调节式物料架
CN207389897U (zh) 一种用于夹持汽车轮罩的夹持装置
CN207389822U (zh) 侧围零件置物架
CN105747602B (zh) 一种门扇搁置架
CN208412649U (zh) 一种双层运输开幅卷布机辅助装夹机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430104 No. 8702, floor 7, block B, Huayuan Business Plaza, No. 16, Chuangye Avenue, Wuh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Wuhan yunshengda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430000 No. 7, 7 block B, Huayuan Commercial Plaza, 16 Chuang Chuang Avenue, Wuh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ubei.

Patentee before: WUHAN YUNSENDA TRADE AND INDUSTRY DEVELOPMENT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