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71054U - 一种腕力训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腕力训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371054U CN207371054U CN201720660015.XU CN201720660015U CN207371054U CN 207371054 U CN207371054 U CN 207371054U CN 201720660015 U CN201720660015 U CN 201720660015U CN 207371054 U CN207371054 U CN 20737105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andle
- torsional spring
- torque arm
- recess
- bos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腕力训练器,包括第一手柄、第二手柄和扭簧,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为长条状;扭簧的两端分别具有用于驱使扭簧的簧圈扭转变形的第一扭臂和第二扭臂;第一手柄的一端和第一扭臂固定连接,第二手柄的一端和第二扭臂固定连接;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的中轴线贯穿扭簧的簧圈,用这种结构的腕力训练器不仅相对于传统的健身器材结构更加简单,且体积小、方便携带,就算处于空间较小的室内,如:办公室、卧式等空间都能对手腕和小臂进行锻炼。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健身器械,尤其涉及一种腕力训练器。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锻炼手腕力量和灵活度,强健体魄,增强体质,尤其对于篮球、乒乓球和羽毛球以及高尔夫球爱好者,要使手腕及小臂肌肉进行内屈和外展方式的充分锻炼,又要避免拉伤肌肉,必须使用合适的健身器材并要保证受力部位的可调性。
但是,现有的腕力训练器存在以下缺陷:
现有用于锻炼腕力的健身器材结构相对复杂,且一般健身器材规模都相对庞大,不适宜在家里或者户外进行锻炼。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方便携带的腕力训练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腕力训练器,包括第一手柄、第二手柄和扭簧,所述第一手柄和所述第二手柄为长条状;所述扭簧的两端分别具有用于驱使所述扭簧的簧圈扭转变形的第一扭臂和第二扭臂;所述第一手柄的一端和所述第一扭臂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手柄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扭臂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手柄和所述第二手柄的中轴线贯穿所述扭簧的簧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手柄靠近所述扭簧的一端为第一拼接端,所述第二手柄靠近所述扭簧的一端为第二拼接端;所述第一拼接端和所述第二拼接端之间通过所述扭簧相互转动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拼接端上开有用于藏陷所述扭簧一端的第一凹口,所述第二拼接端上开有用于藏陷所述扭簧另一端的第二凹口;所述第一凹口和所述第二凹口相对设置并以可拆装的方式相互拼接形成包馅所述扭簧的藏陷部;所述第一凹口的内侧壁设有用于卡接所述第一扭臂的第一凸台,所述第二凹口的内侧壁设有用于卡接所述第二扭臂的第二凸台。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扭臂和所述第二扭臂相对所述扭簧所延伸的长度相等、方向相同,且第一扭臂和所述第二扭臂在所述扭簧轴向的投影重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口包括第一侧壁以及第一台面,所述第一台面与所述第一手柄的中轴线相互垂直,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一手柄的中轴线相互平行;所述第二凹口包括第二侧壁以及第二台面,所述第二台面与所述第二手柄的中轴线相互垂直,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二手柄的中轴线相互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台具有突出于所述第一侧壁的第一突出部;所述第二凸台具有突出于所述第二侧壁的第二突出部;所述第一凸台的一侧具有用于卡贴所述第一扭臂的第一卡紧壁,所述第一凸台的另一侧具有第一固定壁;所述第二凸台的一侧具有用于卡贴所述第二扭臂的第二卡紧壁,所述第二凸台的另一侧具有第二固定壁。
进一步地,位于所述第一卡紧壁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一侧壁固定连接的第三凸台;位于所述第二卡紧壁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二侧壁固定连接的第四凸台。
进一步地,所述腕力训练器还包括导向轴;所述第一手柄开有与所述第一手柄的中轴线同心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手柄开有与所述第二手柄的中轴线同心的第二通孔;所述导向轴活动穿接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扭簧的簧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手柄远离所述扭簧的一端为第一套接端,所述第二手柄远离所述扭簧的一端为第二套接端;所述第一套接端开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同轴设置的第三凹口,所述第二套接端开有与所述第二通孔同轴设置的第四凹口;所述导向轴的一端卡接有用于与所述第三凹口相互卡贴的第一卡箍,所述导向轴的另一端卡接有用于与所述第四凹口相互卡贴的第二卡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手柄的中轴线与所述第二手柄的中轴线同轴。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腕力训练器通过第一手柄的第二手柄之间连接有扭簧,使用者的双手分别持握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后,双手分分别沿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的中轴线周向相反扭动,从而得到对手腕以及小臂力量的锻炼,相对于传统的健身器材,结构更加简单、体积更小、方便携带,不管身在何处均可使用该腕力训练器进行锻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腕力训练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手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手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凹口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凹口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扭簧轴侧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腕力训练器安装截面示意图。
图中:10、第一手柄;20、第二手柄;30、扭簧;40、导向轴;11、第一拼接端;12、第一凹口;13、第一凸台;121、第一侧壁;122、第一台面;131、第一突出部;132、第一卡紧壁;133、第一固定壁;14、第三凸台;15、第一通孔;16、第一套接端;17、第三凹口;21、第二拼接端;22、第二凹口;23、第二凸台;221、第二侧壁;222、第二台面;231、第二突出部;232、第二卡紧壁;233、第二固定壁;24、第四凸台;25、第二通孔;26、第二套接端;27、第四凹口;31、簧圈;32、第一扭臂;33、第二扭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腕力训练器,包括第一手柄10、第二手柄20和扭簧30,第一手柄10和第二手柄20为长条状;扭簧30的两端分别具有用于驱使扭簧30的簧圈31扭转变形的第一扭臂32和第二扭臂33;第一手柄10的一端和第一扭臂32固定连接,第二手柄20的一端和第二扭臂33固定连接;第一手柄10和第二手柄20的中轴线贯穿扭簧30的簧圈31。
通过在扭簧30的两端连接第一手柄10和第二手柄20,且第一手柄10的中轴线与第二手柄20的中轴线贯穿于扭簧30的簧圈31,使第一手柄10和第二手柄20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沿各自的中轴线周向相反施加扭力才能驱使扭簧30扭转变形,从而得到锻炼腕力和小臂力量的效果,采用这种结构不仅相对于传统的健身器材结构更加简单,且体积小、方便携带,就算处于空间较小的室内,如:办公室、卧式等空间都能对手腕和小臂进行锻炼。
如图2-3所示,第一手柄10靠近扭簧30的一端为第一拼接端11,第二手柄20靠近扭簧30的一端为第二拼接端21;第一拼接端11和第二拼接端21之间通过扭簧30相互转动配合。第一拼接端11上开有用于藏陷扭簧30一端的第一凹口12,第二拼接端21上开有用于藏陷扭簧30另一端的第二凹口22;第一凹口12和第二凹口22相对设置并以可拆装的方式相互拼接形成包馅扭簧30的藏陷部;第一凹口12的内侧壁设有用于卡接第一扭臂32的第一凸台13,第二凹口22的内侧壁设有用于卡接第二扭臂33的第二凸台23。通过设置藏陷部,能有效保护扭簧30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从而降低其耐用程度,同时也能避免使用者在使用该腕力训练器的时候容易被扭簧30夹伤的情况;通过设置第一凸台13和第二凸台23对第一扭臂32和第二扭臂33进行卡紧,在使用过程中,扭簧30的簧圈31顶紧藏陷部的侧壁,通过藏陷部限制并防止扭簧30相对于第一手柄10和第二手柄20的横向位移,达到能拆装的效果。
如图6所示,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扭臂32和第二扭臂33相对扭簧30所延伸的长度相等、方向相同,且第一扭臂32和第二扭臂33在扭簧30轴向的投影重合。为了使第一突出部131和第二突出部231在第一拼接端11和第二拼接端21拼接配合后能顶紧配合,将第一扭臂32和第二扭臂33设置在同一水平直线上,在该腕力训练器安装后,配合第一手柄10和第二手柄20达到转动配合的效果。
如图2-5所示,为了使第一凹口12和第二凹口22拼接后的藏陷部结构与扭簧30结构近似,使结构更加紧凑,第一凹口12包括第一侧壁121以及第一台面122,第一台面122与第一手柄10的中轴线相互垂直,第一侧壁121与第一手柄10的中轴线相互平行;第二凹口22包括第二侧壁221以及第二台面222,第二台面222与第二手柄20的中轴线相互垂直,第二侧壁221与第二手柄20的中轴线相互平行。在本实用新型装配后,扭簧30的簧圈31会受第一扭臂32和第二扭臂33相对的扭力而扭转变形,同时簧圈31的上部和下部会收到一个相对的力使簧圈31旋转,通过藏陷部对簧圈31侧壁的顶紧,能使扭簧30在该腕力训练器使用过程中扭转更加稳定。
第一凸台13具有突出于第一侧壁121的第一突出部131;第二凸台23具有突出于第二侧壁221的第二突出部231;第一凸台13的一侧具有用于卡贴第一扭臂32的第一卡紧壁132,第一凸台13的另一侧具有第一固定壁133;第二凸台23的一侧具有用于卡贴第二扭臂33的第二卡紧壁232,第二凸台23的另一侧具有第二固定壁233。
为了使该腕力训练器在非使用状态下,避免第一手柄10和第二手柄20受扭簧30的扭力作用而发生解体,位于第一卡紧壁132的一侧设有与第一侧壁121固定连接的第三凸台14;位于第二卡紧壁232的一侧设有与第二侧壁221固定连接的第四凸台24。该腕力训练器还包括导向轴40;第一手柄10开有与第一手柄10的中轴线同心的第一通孔15,第二手柄20开有与第二手柄20的中轴线同心的第二通孔25;导向轴40活动穿接于第一通孔15、第二通孔25和扭簧30的簧圈31。
第一手柄10远离扭簧30的一端为第一套接端16,第二手柄20远离扭簧30的一端为第二套接端26;第一套接端16开有与第一通孔15同轴设置的第三凹口17,第二套接端26开有与第二通孔25同轴设置的第四凹口27;导向轴40的一端卡接有用于与第三凹口17相互卡贴的第一卡箍(图未示),导向轴40的另一端卡接有用于与第四凹口27相互卡贴的第二卡箍(图未示);以使导向轴40固定于第一手柄10和第二手柄20内。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手柄10的中轴线和第二手柄20的中轴线同轴,在使用该腕力训练器时,双手掌心和手腕都能处于同一水平上,增加使用者持握训练的舒适感以及使双手发力更加均匀。
如图1-7所示,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腕力训练器安装方式及过程:
(1)将扭簧30放置在第一凹口12内,并将第一扭臂32卡置在第一卡紧壁132与第三凸台14之间;
(2)随后将导向轴40的一端穿接在扭簧30的簧圈31以及第一通孔15内;
(3)将第二手柄20的第二凹口22朝向扭簧30,并将第二手柄20穿接在导向轴40的另一端上;
(4)将第二卡紧壁232紧贴与第二扭臂33,与此同时,在第三凸台14和第四凸台24之间预留缝隙,使第三凸台14与第四凸台24之间形成错位;
(5)将第一手柄10握紧固定,第二手柄20往扭簧30受力方向扭动,以使第四凸台24往第三凸台14方向转动;
(6)当第二固定壁233位于轴向方向与第一固定壁133重合,或者当第二突出部231从第一突出部131的一侧转动到另一侧时,将第二手柄20往第一手柄10方向推动,以使第一拼接端11与第二拼接端21相互贴合。
(7)在导向轴40的两端分别卡接卡箍,并将两端的卡箍与第三凹口17与第四凹口27卡贴固定,以防导向轴40脱离。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腕力训练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第一手柄、第二手柄和扭簧,所述第一手柄和所述第二手柄为长条状;所述扭簧的两端分别具有用于驱使所述扭簧的簧圈扭转变形的第一扭臂和第二扭臂;所述第一手柄的一端和所述第一扭臂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手柄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扭臂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手柄和所述第二手柄的中轴线贯穿所述扭簧的簧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腕力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手柄靠近所述扭簧的一端为第一拼接端,所述第二手柄靠近所述扭簧的一端为第二拼接端;所述第一拼接端和所述第二拼接端之间通过所述扭簧相互转动配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腕力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拼接端上开有用于藏陷所述扭簧一端的第一凹口,所述第二拼接端上开有用于藏陷所述扭簧另一端的第二凹口;所述第一凹口和所述第二凹口相对设置并以可拆装的方式相互拼接形成包馅所述扭簧的藏陷部;所述第一凹口的内侧壁设有用于卡接所述第一扭臂的第一凸台,所述第二凹口的内侧壁设有用于卡接所述第二扭臂的第二凸台。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腕力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扭臂和所述第二扭臂相对所述扭簧所延伸的长度相等、方向相同,且第一扭臂和所述第二扭臂在所述扭簧轴向的投影重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腕力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口包括第一侧壁以及第一台面,所述第一台面与所述第一手柄的中轴线相互垂直,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一手柄的中轴线相互平行;所述第二凹口包括第二侧壁以及第二台面,所述第二台面与所述第二手柄的中轴线相互垂直,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二手柄的中轴线相互平行。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腕力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台具有突出于所述第一侧壁的第一突出部;所述第二凸台具有突出于所述第二侧壁的第二突出部;所述第一凸台的一侧具有用于卡贴所述第一扭臂的第一卡紧壁,所述第一凸台的另一侧具有第一固定壁;所述第二凸台的一侧具有用于卡贴所述第二扭臂的第二卡紧壁,所述第二凸台的另一侧具有第二固定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腕力训练器,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一卡紧壁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一侧壁固定连接的第三凸台;位于所述第二卡紧壁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二侧壁固定连接的第四凸台。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腕力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腕力训练器还包括导向轴;所述第一手柄开有与所述第一手柄的中轴线同心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手柄开有与所述第二手柄的中轴线同心的第二通孔;所述导向轴活动穿接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扭簧的簧圈。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腕力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手柄远离所述扭簧的一端为第一套接端,所述第二手柄远离所述扭簧的一端为第二套接端;所述第一套接端开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同轴设置的第三凹口,所述第二套接端开有与所述第二通孔同轴设置的第四凹口;所述导向轴的一端卡接有用于与所述第三凹口相互卡贴的第一卡箍,所述导向轴的另一端卡接有用于与所述第四凹口相互卡贴的第二卡箍。
10.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腕力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手柄的中轴线与所述第二手柄的中轴线同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660015.XU CN207371054U (zh) | 2017-06-07 | 2017-06-07 | 一种腕力训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660015.XU CN207371054U (zh) | 2017-06-07 | 2017-06-07 | 一种腕力训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371054U true CN207371054U (zh) | 2018-05-18 |
Family
ID=622977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660015.XU Active CN207371054U (zh) | 2017-06-07 | 2017-06-07 | 一种腕力训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37105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426676A (zh) * | 2020-10-23 | 2021-03-02 | 苏州昆卓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便捷式双向施力臂力器及其制造方法及使用方法 |
-
2017
- 2017-06-07 CN CN201720660015.XU patent/CN20737105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426676A (zh) * | 2020-10-23 | 2021-03-02 | 苏州昆卓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便捷式双向施力臂力器及其制造方法及使用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100783B2 (en) | Tennis serve training device | |
CN207371054U (zh) | 一种腕力训练器 | |
CN205569630U (zh) | 一种多功能扩胸器 | |
CN202538263U (zh) | 一种适用于手腕、手臂或手指的力量训练器 | |
CN210992840U (zh) | 一种掰手腕仿生手 | |
CN209734872U (zh) | 一种体育运动臂力训练器 | |
CN208809408U (zh) | 一种高尔夫练习杆 | |
CN208302077U (zh) | 一种体育用臂力训练器 | |
CN103301609A (zh) | 一种适用于手腕、手臂或手指的力量训练器 | |
CN202802633U (zh) | 一种多功能健身器 | |
CN205886047U (zh) | 一种扭力棒 | |
CN202654620U (zh) | 防滑腕力器 | |
CN205850171U (zh) | 一种网球练习器击打组件 | |
CN208611667U (zh) | 一种手部力量恢复训练器 | |
CN201098494Y (zh) | 一种多功能哑铃 | |
CN205323121U (zh) | 一种腕力棒 | |
CN206152162U (zh) | 老年人肌肉衰减综合征运动疗法工具包 | |
CN219554976U (zh) | 手持式维护通信终端的设备 | |
CN201894801U (zh) | 健身棒 | |
CN106267729B (zh) | 一种书法肌骨训练手带及其使用方法 | |
CN210205806U (zh) | 一种羽毛球训练器具 | |
CN202052278U (zh) | 能计数的腕力器 | |
CN2315988Y (zh) | 网球训练与健身两用哑铃 | |
CN201505395U (zh) | 腕力训练器 | |
CN202409956U (zh) | 一种力量训练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