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51234U - 一种隧道窑窑外余热利用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隧道窑窑外余热利用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351234U CN207351234U CN201721420992.9U CN201721420992U CN207351234U CN 207351234 U CN207351234 U CN 207351234U CN 201721420992 U CN201721420992 U CN 201721420992U CN 207351234 U CN207351234 U CN 20735123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pe
- water
- outlet
- tank
- collecting cham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一种隧道窑窑外余热利用系统,属于余热回收系统技术领域,解决现有高温隧道窑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热量损失大的技术问题,它包括集热室、若干组管式换热器、储水池、供水泵、供暖注水泵、进水管、出水管、供暖注水管和供暖回水管,所述集热室设在隧道窑出口处,所述储水池设在集热室一侧地下,所述集热室的进口与隧道窑出口连接,所述若干组管式换热器装在集热室顶面;所述储水池靠近供水泵一侧上方设有补水管,所述补水管上设有自动补水泵;所述进水管上靠近其出水口位置处设有进水阀,所述出水管上靠近其进水口位置处设有出水阀和安全蒸汽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生产效率高、成本低、易推广等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余热回收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隧道窑窑外余热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隧道窑由于可以连续生产因而其能源利用效率比间歇生产的窑炉要高,根据烧成工艺制度,隧道窑内划分为预热带、烧成带和冷却带。在隧道窑烧成过程中,一般都采用余热回收的方式实现热量回收,以实现窑炉的能源综合利用。
对高温隧道窑而言,烧成带温度在1450℃以上。尽管针对隧道窑本身的余热利用手段日益完善和成熟,但产品出窑温度仍在500℃以上,目前隧道窑生产出窑后,窑车/产品在车间自然降温。从能源利用的角度而言,这部分热量损失也是巨大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隧道窑窑外余热利用系统,解决现有高温隧道窑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热量损失大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隧道窑窑外余热利用系统,其中:包括集热室、若干组管式换热器、储水池、供水泵、供暖注水泵、进水管、出水管、供暖注水管和供暖回水管,所述集热室设在隧道窑出口处,所述储水池设在集热室一侧地下,所述集热室的进口与隧道窑出口连接,所述若干组管式换热器装在集热室顶面;
所述进水管的进水口通过供水泵与储水池连通,所述进水管的出水口与管式换热器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管式换热器的出水口通过出水管与储水池连通;所述供暖注水管的进水口通过供暖注水泵与储水池连通,所述供暖注水管的出水口与供暖系统的进水口连接,所述供暖系统的回水口通过供暖回水管与储水池连通;
所述供水泵、进水管的进水口、供暖回水管的出水口设在储水池内一侧,所述供暖注水泵、出水管的出水口和供暖注水管进水口设在储水池内另一侧;
所述储水池靠近供水泵一侧上方设有补水管,所述补水管上设有自动补水泵;所述进水管上靠近其出水口位置处设有进水阀,所述出水管上靠近其进水口位置处设有出水阀和安全蒸汽阀。
进一步,所述集热室侧壁和顶部均设有保温层。
进一步,所述集热室长度为窑车长度的1.5~2倍。
本实用新型中利用窑车和出窑产品的余热,通过管式换热器对储水池的水进行循环加热,具有结构简单、节能减耗的优点;安全蒸汽阀的设置,可在水温过高时及时排气,确保高温隧道窑窑外余热利用系统的安全运行;进水阀和出水阀的设置,可根据需要实现各组管式换热器进水与出水的单独开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生产效率高、成本低、易推广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隧道窑窑外余热利用系统,其中:包括集热室1、若干组管式换热器2、储水池3、供水泵4、供暖注水泵5、进水管6、出水管7、供暖注水管8和供暖回水管9,所述集热室1设在隧道窑出口处,所述储水池3设在集热室1一侧地下,所述集热室1的进口与隧道窑出口连接,所述若干组管式换热器2装在集热室1顶面;
所述进水管6的进水口通过供水泵4与储水池3连通,所述进水管6的出水口与管式换热器2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管式换热器2的出水口通过出水管7与储水池3连通;所述供暖注水管8的进水口通过供暖注水泵5与储水池3连通,所述供暖注水管8的出水口与供暖系统的进水口连接,所述供暖系统的回水口通过供暖回水管9与储水池3连通;
所述供水泵4、进水管6的进水口、供暖回水管9的出水口设在储水池3内一侧,所述供暖注水泵5、出水管7的出水口和供暖注水管8进水口设在储水池3内另一侧;
所述储水池3靠近供水泵4一侧上方设有补水管10,所述补水管10上设有自动补水泵11;所述进水管6上靠近其出水口位置处设有进水阀12,所述出水管7上靠近其进水口位置处设有出水阀13和安全蒸汽阀14。
所述集热室1侧壁和顶部均设有保温层。
所述集热室1长度为窑车长度的1.5~2倍。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首先,启动供水泵4,供水泵4将储水池3中的水通过进水管6输送至若干管式换热器2,连续生产的高温隧道窑中推出的窑车在集热室中停留一个车位时间,在该时间段内窑车的热量通过热辐射和热对流的方式传导至管式加热器2,并对管式换热器2中的循环水进行加热,经过加热后的循环水通过出水管7流入储水池3,使得储水池3中的水温逐渐提高;
供暖注水泵5将储水池3中加热后的热水通过供暖注水管8输送至供暖系统,经供暖系统循环后,供暖回水通过供暖回水管9返回储水池3;
在循环过程中,可通过自动补水泵11和补水管10随时对储水池3中的循环水进行补充。
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发明的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例不限于前述的细节,而应在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变化和改型都应为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3)
1.一种隧道窑窑外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集热室(1)、若干组管式换热器(2)、储水池(3)、供水泵(4)、供暖注水泵(5)、进水管(6)、出水管(7)、供暖注水管(8)和供暖回水管(9),所述集热室(1)设在隧道窑出口处,所述储水池(3)设在集热室(1)一侧地下,所述集热室(1)的进口与隧道窑出口连接,所述若干组管式换热器(2)装在集热室(1)顶面;
所述进水管(6)的进水口通过供水泵(4)与储水池(3)连通,所述进水管(6)的出水口与管式换热器(2)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管式换热器(2)的出水口通过出水管(7)与储水池(3)连通;所述供暖注水管(8)的进水口通过供暖注水泵(5)与储水池(3)连通,所述供暖注水管(8)的出水口与供暖系统的进水口连接,所述供暖系统的回水口通过供暖回水管(9)与储水池(3)连通;
所述供水泵(4)、进水管(6)的进水口、供暖回水管(9)的出水口设在储水池(3)内一侧,所述供暖注水泵(5)、出水管(7)的出水口和供暖注水管(8)进水口设在储水池(3)内另一侧;
所述储水池(3)靠近供水泵(4)一侧上方设有补水管(10),所述补水管(10)上设有自动补水泵(11);所述进水管(6)上靠近其出水口位置处设有进水阀(12),所述出水管(7)上靠近其进水口位置处设有出水阀(13)和安全蒸汽阀(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窑窑外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热室(1)侧壁和顶部均设有保温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窑窑外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热室(1)长度为窑车长度的1.5~2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420992.9U CN207351234U (zh) | 2017-10-30 | 2017-10-30 | 一种隧道窑窑外余热利用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420992.9U CN207351234U (zh) | 2017-10-30 | 2017-10-30 | 一种隧道窑窑外余热利用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351234U true CN207351234U (zh) | 2018-05-11 |
Family
ID=623535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420992.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351234U (zh) | 2017-10-30 | 2017-10-30 | 一种隧道窑窑外余热利用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35123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655349A (zh) * | 2017-10-30 | 2018-02-02 | 吕梁耀金道冶金材料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隧道窑窑外余热利用系统 |
-
2017
- 2017-10-30 CN CN201721420992.9U patent/CN207351234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655349A (zh) * | 2017-10-30 | 2018-02-02 | 吕梁耀金道冶金材料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隧道窑窑外余热利用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910094B (zh) | 燃气燃油、熔盐一体化蒸汽锅炉 | |
CN104567437A (zh) | 一种煤矸石砖窑烟气余热利用系统 | |
CN201721120U (zh) | 一种凹版印刷机烘箱余热回收装置 | |
CN207351234U (zh) | 一种隧道窑窑外余热利用系统 | |
CN102331036A (zh) | 利用太阳热的开放式供暖及供热水装置 | |
CN201873926U (zh) | 一种沥青洒布车用沥青罐加热装置 | |
CN210088971U (zh) | 改良型快速加热内胆及应用该内胆的加热器 | |
CN205262231U (zh) | 一种利用回转窑低温余热的发电系统 | |
CN206972215U (zh) | 一种防冻井筒 | |
CN203177294U (zh) | 一种光板太阳能与燃气组合式供暖供热系统 | |
CN206257734U (zh) | 一种并联型三动力节能采暖系统 | |
CN205373150U (zh) | 利用矿井热源制取洗浴热水的热泵系统 | |
CN210425096U (zh) | 一种回收电厂烟气余热预热空气的装置 | |
CN203704349U (zh) | 一种液化石油气水冷式换热装置 | |
CN107655349A (zh) | 一种隧道窑窑外余热利用系统 | |
CN203052808U (zh) | 混合能源远程智能控制供热供暖系统 | |
CN102072643B (zh) | 利用回转窑窑筒体辐射热实现冷暖热水三联供的工艺系统 | |
CN206337274U (zh) | 一种多渠道沼气罐加热系统 | |
CN207095024U (zh) | 一种导热油的加热系统 | |
CN206618281U (zh) | 一种玻璃退火窑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 |
CN206613680U (zh) | 一种余热回收及烤漆烘干装置 | |
CN206291739U (zh) | 一种高岭土煅烧窑辐射蓄热再利用系统 | |
CN111442618A (zh) | 一种能量生成和回收循环利用系统 | |
CN205037073U (zh) | 油田采油集输管线加热装置 | |
CN205174417U (zh) | 锅炉废气热量回收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511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