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34050U - 管接头结构改良 - Google Patents
管接头结构改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334050U CN207334050U CN201721399211.2U CN201721399211U CN207334050U CN 207334050 U CN207334050 U CN 207334050U CN 201721399211 U CN201721399211 U CN 201721399211U CN 207334050 U CN207334050 U CN 20733405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ing
- pipe joint
- piece
- hollow
- protru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Quick-Acting Or Multi-Walled Pipe Joi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管接头结构改良,其具有一本体,该本体具有至少一管口,相对于该管口的本体内部依序设有O型环、封固环、拘束件、控制组及以一封闭式的定位环在管口内壁面而将各组件予以组装,在一管体插置入该本体内可利用拘束件予以扣固定位,反之利用外力作动该控制组的释放件,可将拘束件与管体分离,该管体可由该本体内拆卸,另在本体内壁形成有一阶级部以限制该封固环位置以使该O型环在使用时不会被破坏,又由于封固环形成有一凹入形式的让槽,可提供较大空间以容置该拘束件的突齿,使得管体的拆卸较为确实且简便的实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组件,尤其涉及一种可与管体快速的相互组装或拆卸的管接头。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管线系统由多个支在三度空间的管体相互连接配置组装而成,在二管体间的连接组装可运用现有技术的管接头予以达成,而此种管接头构件除了可提供管体快速简便的穿置组装外,又若管线系统的配置必须进行调整改变时也可以将管体与管接头快速的拆卸分离,因此已广泛地运用在管线系统中。
参看图8至图10所示,现有技术的管接头,其可为一本体70,该本体70为具有一长度的中空体,该本体70的一端部的内部依序设有一密封环71、一封固件72、一拘束件73、可相互套设滑移的一组装件74与一抵固环75等构件,在各构件安装在该本体70内部后在本体70内部设有一定位槽,在该定位槽内设有一C型扣环76,再由该C型扣环76可抵固定位所组装各构件的功能,在实际使用时,可将欲组装的管体80由抵固环75内部穿设置入,该管体80在通过该拘束件73内环部所突设具弹性的各突齿的夹置使得管体80无法自行反向移位,必须先将抵固环75朝向拘束件73推移使各突齿不再夹置管体80,如此可完成管体80与管接头分离,由于前述的管接头构造中为使用一C型扣环76,即该C型扣环76存在有可提供缩减改变外径大小的一缺口,因而造成可提供的抵固定位的强度不足;
另外当管体80在穿过该拘束件73及该封固件72时,由于具弹性的各突齿夹压在该管体80外壁面,使得该拘束件73将推移该封固件72移位并进而对该密封环71的侧壁面予以过度挤压及不当压缩,使得该密封环71的部份材料受挤压而进入到该本体70内壁面与该管体80的外壁面之间并被切削破坏而形成为一唇边711,进而造成密封效果受损而影响其封水性能,更由于该密封环71已被破坏而无法再重复使用。
再者现有技术的管接头中,其中所设置的封固件72在内环面形成具有斜面的一承抵部721,该抵固环75在朝向本体70内部移动时,藉由该抵固环75的端部推抵该拘束件73的各突齿,即可达到因管体80没有受到突齿的卡掣而可反向位移而离开管接头,然现有技术的封固件72所设置具有斜面的承抵部721将使得各突齿的位移距离受到限制,而造成在使用操作上的不便及困难等问题及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前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及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接头,在组装后各构件间藉由一为封闭式中空环体的定位环的定位,具有较佳稳固且在与管体间的拆装可更为简便的实用目的。
为了可达到前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运用的技术手段在于提供一种管接头结构改良,其中该管接头包括有一本体,其为一中空体且具有至少一管口,在每一管口的该本体内设有一固接机构;该固接机构包括有在该本体的各该管口内分别依序设置的一封固环、一拘束件、一控制组及一定位环;该本体的内壁面形成有一呈内凹状的环座部,并在朝向该管口位置形成有一组装部及一环槽,该组装部的内径大于该环座部的内径,在两者不同内径之间形成有一阶级部,该本体的该环座部内设有一O型环;该封固环为一中空环体,其具有两端面,其一端面抵于该本体的阶级部且抵于该O型环,其另一端面的内壁面内凹形成有一让槽;该拘束件为一中空薄环片,该环片一侧面的内部突出形成有朝向中央斜向延伸的多个突齿,该侧面贴靠在该封固环的另端面,各该突齿为朝向该封固环的一侧偏移;该控制组包括有一限制件及一释放件,两者为中空环体且该释放件可穿设在该限制件内,该限制件的内环壁面凹入形成有一活动槽,该环体内环壁面与该活动槽的槽底形成有一抵环面,该限制件的一端面抵顶于该拘束件相对应端面;该释放件为一中空环体且其一端形成有一释放部及另一端形成有一作动部,该释放部的外环面形为一斜面及突出形成有一突环部,该释放件的作动部在该限制件内,该释放部及该突环部在该活动槽内;该定位环为一封闭式的中空环体,其设置在该本体的该环槽内可抵挡限制该限制件的另一端面。
可选的,所述的管接头结构改良,其中该管接头的该本体上具有二管口,在该本体的各该管口内分别设有该固接机构。
可选的,所述的管接头结构改良,其中该管接头的该本体上的一端具有一管口,另一端为封闭形态,该本体的该管口内设有该固接机构。
可选的,所述的管接头结构改良,其中该管接头的该本体上具有三管口,在该本体的各该管口内分别设有该固接机构。
可选的,所述的管接头结构改良,其中该定位环为由一弹性片体环绕至少二圈所形成的环体,即该中空环体为由二相互迭置的片体组成。
可选的,所述的管接头结构改良,其中该环座部且相邻于该组装部的阶级部处形成有朝向本体内部突出的一突环,该突环在朝向该环座部的内侧面形成为一弧面状。
本实用新型藉由前述技术手段的运用,由于该管接头内部设置一O型环、一封固环、一拘束件及一控制组等组件后,藉由一封闭式且为中空环体的定位环予以组装定位,藉由该定位环具有较佳强度使得各组件可稳固的安装在该本体内;再者由于该封固环内壁面凹入形成有一让槽,藉由具有较大的容置空间,使得拘束件的各突齿在受到释放件的释放部推顶时,各该突齿可移动进入该让槽内,以使各突齿可确实与设置在管接头内部的管体分离,进而可快速简便的将管体由管接头内拆卸分离。再者该封固环受到该本体内壁面的阶级部抵顶限位,使得该O型环所受到的侧面外力受到限制,以确保该O型环在该环座部内并在受到外力作用后产生变形并具有密封作用,但不会破坏该O型环而可重复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组装有管体的实施状态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部份剖面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在本体具有一管口的实例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在本体具有三管口的实例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管接头的本体的另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现有技术的立体分解图。
图9为现有技术的剖面示意图。
图10为现有技术的管接头与一管体连接的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 管接头 10 本体
100 O型环 11 管口
20 封固环 31 突齿
40 控制组 41 限制件
42 释放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图式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参看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接头结构改良,该管接头1包括有一本体10,该本体10为一中空体且具有至少一管口11,在相对于每一管口11的该本体10内设有一固接机构,如图所示的其中一种实施例为在管接头1的两端部分别安装有一管体60,以提供该两管体60的一端部分别穿置入该本体10的各该管口11内,并以该固接机构予以连接固定。
又如图5所示的另一具体实施例的管接头1A,其可实施为一管端盖,其本体10A的其中一端具有一管口11A,另一端为封闭型态,该管口11A可供一管体60A置入该本体10A内,该管体60A与该本体10A之间以该固接机构予以连接固定,藉以将该管体60A的端部予以封闭;再者如图6所示的又一具体实施例的管接头1B为实施做为三通管接头,其中该管接头1B的该本体10B具有三个管口11B,可将三支管体60B的一端分别穿置入该本体10B相对应的各该管口11B内,各该管体60B与该本体10B的间以该固接机构予以连接固定,藉由该管接头1B可使三支管体60B相互连通。
前述各不同实施例的该本体10、10A及10B的各该管口11、11A及11B内分别设有一固接机构,该固接机构包括有在各该本体10、10A及10B的各该管口11、11A及11B内分别依序设置的一封固环20、一拘束件30、一控制组40及一定位环50。亦即在每一该管口11、11A及11B内的构造为相同。以下仅就图1至图4所示的实施例予以详细描述说明。
参看图1至图4所示,该本体10的内壁面形成有一内凹的环座部12,由该环座部12且朝向该管口11位置分别依序形成有一组装部13及一环槽14,该组装部13的内径为大于该环座部12的内径,在两者不同内径之间形成有一阶级部131,在该该环座部12设有一O型环100,该O型环100为一可由橡胶材质制成的中空环体,该O型环100一侧面抵靠在该环座部12。
该封固环20,其为一中空环体,该中空环体具有二端面,该二端面分别为一第一端面22及一第二端面23,其中该封固环20的该第一端面22抵于该本体10内部的该阶级部131,并可提供该O型环100的另一侧面的抵靠,再者藉由该阶级部131使得该封固环20受到抵顶限位,该第一端面22与该环座部12之间形成有一容置空间121,使得该O型环100在受到外力作用后可在该容置空间121内产生变形,又该封固环20在相邻于该第二端面23的端部处,在该端部的内壁面内凹形成有一让槽21。
该拘束件30,其为一中空薄环片,该环片内部突出形成有朝向中央斜向延伸的多个突齿31,该拘束件30突伸有该突齿31的一侧面为贴靠在该封固环20的第二端面23,又各该突齿31略为朝向该封固环20的一侧偏移,各该突齿31在受到推顶作用时可在该让槽21内移动。
该控制组40包括有一限制件41及一释放件42,该限制件41及该释放件42呈中空环体,其中该释放件42可穿设在该限制件41内,该限制件41为一中空环体且具有两端面,该两端面为第一端面411及第二端面412,在该第一端面411的内环壁面凹入形成有一活动槽413,该活动槽413与该环体的第一端面411相通,该环体的内环壁面与该活动槽413的槽底形成有一抵环面414;又该限制件41的第一端面411抵顶于该拘束件30的另一侧面。
该释放件42,为一中空环体且其一端形成有一释放部421,在该释放部421的外环面形为一斜面,该环体的另一端形成有一作动部423,该释放件42的环体外环壁面突出形成有一突环部422,该释放件42的作动部423在该限制件41的该环体内,该释放部421及该突环部422在该活动槽413内,且该突环部422在该活动槽413内位移并受到该抵环面414限制,又该释放部421可突伸在该拘束件30内,在该释放件42移动时,藉由该释放部421的斜面可推顶各该突齿31。
该定位环50为一封闭式的中空环体,其由一弹性片体环绕至少二圈所形成的环体,即该中空环体为由二相互迭置的片体组成,而具有较佳组合强度,该定位环50为设置在该本体10的该环槽14内,该定位环50可抵挡限制该限制件41的第二端面412,另该释放件42的作动部423为贯穿该定位环50的中空部并突伸至该本体10外部。
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时,该管体60由该本体10的该管口11及该控制件40的该释放件42内部穿入,其外管壁可推移该拘束件30的各该突齿31朝向让槽21位置移动,另该O型环100将受压而在该容置空间121内呈有限度的变形进而抵紧在该环座部12的各壁面、该封固环20的第一端面22及该管体60的外管壁以达到密合效果,而有限度变形的该O型环100将较不会受到相邻构件间的夹掣破坏而可重复使用。又由于该管体60的外管壁受到的该拘束件30的各该突齿31端头的抵顶定位而无法反向移动。
再者欲将该管体60由该本体10分离取出时,可利用外力推移该控制件40的该释放件42,当外力作用在该作动部423此时该释放件42将朝向该拘束件30的方向移动,该释放件42的该突环部422可在该让槽21内移动,释放部421外管壁的斜面可同时将各该突齿31向外推移进入让槽21内,由于该让槽21为以凹入形式成型在该封固环20的环体内壁面,因而形成并提供有较大的容置空间,使得各该突齿31可与该管体60的外管壁面确实分离,由于各该突齿31与该管体60表面确实分离,使得该管体60可由该本体10上取下。
参看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管接头的本体10的另一实施例,其中在该环座部12且相邻于该组装部13的阶级部131处形成有朝向本体10内部突出的突环122,该突环122在朝向该环座部12所形成的该容置空间121的侧面形成为弧面状,以对应配合该O型环100的外型,在该O型环100设置在该环座部12内可受该环座部12内侧面与该突环122的内侧面的贴靠,藉此可提供略小于标准尺寸的管体在穿置入本体10后仍然可受到该O型环100在变形后予以密合。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管接头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该管接头包括有一本体,其为一中空体且具有至少一管口,在每一管口的该本体内设有一固接机构;
该固接机构包括有在该本体的各该管口内分别依序设置的一封固环、一拘束件、一控制组及一定位环;
该本体的内壁面形成有一呈内凹状的环座部,并在朝向该管口位置形成有一组装部及一环槽,该组装部的内径大于该环座部的内径,在两者不同内径之间形成有一阶级部,该本体的该环座部内设有一O型环;
该封固环为一中空环体,其具有两端面,其一端面抵于该本体的阶级部且抵于该O型环,其另一端面的内壁面内凹形成有一让槽;
该拘束件为一中空薄环片,该环片一侧面的内部突出形成有朝向中央斜向延伸的多个突齿,该侧面贴靠在该封固环的另端面,各该突齿为朝向该封固环的一侧偏移;
该控制组包括有一限制件及一释放件,两者为中空环体且该释放件可穿设在该限制件内,该限制件的内环壁面凹入形成有一活动槽,该环体内环壁面与该活动槽的槽底形成有一抵环面,该限制件的一端面抵顶于该拘束件相对应端面;该释放件为一中空环体且其一端形成有一释放部及另一端形成有一作动部,该释放部的外环面形为一斜面及突出形成有一突环部,该释放件的作动部在该限制件内,该释放部及该突环部在该活动槽内;
该定位环为一封闭式的中空环体,其设置在该本体的该环槽内可抵挡限制该限制件的另一端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接头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该管接头的该本体上具有二管口,在该本体的各该管口内分别设有该固接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接头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该管接头的该本体上的一端具有一管口,另一端为封闭形态,该本体的该管口内设有该固接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接头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该管接头的该本体上具有三管口,在该本体的各该管口内分别设有该固接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管接头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该定位环为由一弹性片体环绕至少二圈所形成的环体,即该中空环体为由二相互迭置的片体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接头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该环座部且相邻于该组装部的阶级部处形成有朝向本体内部突出的一突环,该突环在朝向该环座部的内侧面形成为一弧面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6211051 | 2017-07-27 | ||
TW106211051U TWM551672U (zh) | 2017-07-27 | 2017-07-27 | 管接頭結構改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334050U true CN207334050U (zh) | 2018-05-08 |
Family
ID=610146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399211.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334050U (zh) | 2017-07-27 | 2017-10-27 | 管接头结构改良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334050U (zh) |
TW (1) | TWM551672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059364A (zh) * | 2019-12-14 | 2020-04-24 | 王德明 | 流体输送管路 |
CN111692444A (zh) * | 2020-05-29 | 2020-09-22 | 宁波市铂莱斯特灌溉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带防盗功能的高分子材料快接管件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853400A (zh) * | 2020-07-07 | 2020-10-30 | 邱强生 | 一种用于管道接头的锁紧碟簧 |
-
2017
- 2017-07-27 TW TW106211051U patent/TWM551672U/zh unknown
- 2017-10-27 CN CN201721399211.2U patent/CN207334050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059364A (zh) * | 2019-12-14 | 2020-04-24 | 王德明 | 流体输送管路 |
CN111692444A (zh) * | 2020-05-29 | 2020-09-22 | 宁波市铂莱斯特灌溉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带防盗功能的高分子材料快接管件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551672U (zh) | 2017-11-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799750B1 (en) | Connector | |
CN207334050U (zh) | 管接头结构改良 | |
US5374088A (en) | Releasable plug-in connector for receiving a tubular plug-in part with a peripheral retaining rib | |
US7448655B2 (en) | Instantaneous connection device | |
US5090747A (en) | Coupling socket | |
JP3561098B2 (ja) | チューブカップリング | |
CN102459927B (zh) | 偏压单面临时紧固件、系统和方法 | |
CN106968336A (zh) | 一种钢构件之间的摩擦自锁连接件 | |
WO2014010235A1 (ja) | コネクタ | |
CN101839381A (zh) | 一种管连接用压轮组件 | |
JPH01502047A (ja) | 迅速組立て継手 | |
JP2016109170A (ja) | 差込み式管継手 | |
WO2009150739A1 (ja) | 管継手 | |
RU2644603C2 (ru) | Жидкостная муфта | |
CN114174709B (zh) | 紧凑且可拆卸的流体连接装置 | |
JP2006234024A (ja) | コネクタ | |
KR101773751B1 (ko) | 파이프 연결소켓 | |
KR102601458B1 (ko) | 파이프 연결용 소켓 조인트 | |
JP4147555B2 (ja) | 管継手 | |
TW202402564A (zh) | 雙層夾爪之充氣接嘴 | |
TW202348916A (zh) | 雙頭充氣接頭 | |
KR20140057814A (ko) | 유압 호스의 커플링 결합체 | |
US893554A (en) | Hose-coupling. | |
JPH0328234Y2 (zh) | ||
US20190344067A1 (en) | Coupling Component And Fluid Coupling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5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