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7313527U - 一种自动再分配、自动加热、自动冷却和自动负压集气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再分配、自动加热、自动冷却和自动负压集气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313527U
CN207313527U CN201720840921.8U CN201720840921U CN207313527U CN 207313527 U CN207313527 U CN 207313527U CN 201720840921 U CN201720840921 U CN 201720840921U CN 207313527 U CN207313527 U CN 2073135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utomatic
section
distributor
preheating section
gas coll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84092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ung Kai Energy (shanghai)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ung Kai Energy (shangha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ung Kai Energy (shanghai) Ltd filed Critical Chung Kai Energy (shanghai)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84092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3135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3135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313527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ood Preservation Except Freezing, Refrigeration, And Dry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再分配、自动加热、自动冷却和自动负压集气系统,该系统由上至下依次连接有:组合进料装置、集气及分配器A、预热段、集气及分配器B、干馏段、集气及分配器C、预冷段、过冷段、组合出料装置;该系统还设置有负压发生装置和微负压装置;所述预热段、干馏段、预冷段和过冷段内均设置有多个上下同心的导热管,所述导热管内部用于物料流通,外部用于热流和冷流的流通,冷流和热流通过导热管管壁与物料进行热交换;最终能将褐煤等物料经过该系统加工后,得到高热值及低含水的提纯煤、低灰的中温焦油、高热值的可燃性气体;最终产品煤的运输成本可降低50%,同时也为中温焦油和可燃性气体后续的深加工提供了质量保障。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再分配、自动加热、自动冷却和自动负压集气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褐煤干馏,油沙干馏,特殊的工业垃圾处理等工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再分配、自动加热、自动冷却和自动负压集气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低温干馏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如下:
1.对块煤进行热解加工比较成熟的炉型有气流内热式炉(如鲁奇炉);外热立式炉(如考伯斯立式炉)等。
2.热解工艺包括美国ToscoaI工艺、ENCOAL工艺、德国L—R工艺、澳大利亚流化床快速热解工艺及前苏联3TX(ETCH)一175工艺、美国西方研究公司研究开发的012lGarrett热解工艺。
3.国内以侏罗纪不粘煤、弱粘煤、长焰煤等低变质煤为原料进行低温热解生产兰炭的主要炉型有四种:一是考伯斯外热式直立炭化炉;二是鞍山热能院设计的内热式直立炭化炉,该炉以生产半焦为主,可回收焦油,煤气;三是直立不完全气化炉,该炉以供中、小城镇煤气为主,副产品为半焦和焦油;四是sJ型内热式炉。
中国曾发展了各种类型的热解工艺,其主要目标是获取当时极为短缺的石油替代品一人造石油,较为典型的工艺有鲁奇二段式干馏炉、三段式干馏炉,间歇干馏炉等。在煤炭工业中,经常需要对煤炭进行除杂提纯处理。
现有的煤炭工业用除杂提纯处理装置及方法,多采用转炉方式一边进行转动,一边进行加热的方式,它存在煤焦油分离效果较差,粉尘大,操作安全性差等许多问题。急需尽快出现能够解决以上问题的新技术。
以上所介绍的国内外现有的干馏技术,都没有跳出传统的炉子的概念,使得该技术领域的发展比较缓慢;
为此,需要一种隔绝空气的条件之下热交换技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问题,以直接实现固体和固体的热量交换,固体和液体的热量交换,使得整个的生产流程更加一体化,现代化,质量更加可控,运行更加安全、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再分配、自动加热、自动冷却和自动负压集气系统,用以解决现有干馏技术和设备存在的问题,例如目前褐煤提质加工过程中存在以下的的问题:
1.最终产品容易复水;
2.煤焦油分离效果较差、粉尘大;
3.操作安全性差。
为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再分配、自动加热、自动冷却和自动负压集气系统,包括组合进料装置,组合进料装置的下方设置有组合出料装置,所述组合进料装置和所述组合出料装置之间由上至下依次连接有集气及分配器A、预热段、集气及分配器B、干馏段、集气及分配器C、预冷段和过冷段,所述系统设置有负压发生装置和微负压装置,所述负压发生装置使得系统在负压下运行,所述微负压装置将已进入到组合进料装置和组合出料装置的空气抽出;所述预热段、所述干馏段、所述预冷段和所述过冷段均设置有多个上下同心的导热管,所述导热管的内部用于物料的流通,所述导热管外部用于热流和冷流的流通,并通过导热管的管壁实现内部与外部之间的冷、热交换。
可选地,还包括所述预热段和所述预冷段之间设置的固相热流体自动输送装置及自动补热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干馏段相连接的所述高温液相发生器及自动循环装置;
所述导热管设置为圆筒形管,其材料为碳钢、不锈钢或高温合金钢。
可选地,所述自动再分配、自动加热、自动冷却和自动负压集气系 统特征在于:
所述组合进料装置设置有进料口,设置有可通过反复切换来实现自动控制物料进入和排出的自动控制双阀;
所述组合进料装置下端面和所述预热段上端面之间设置有自动集气及分配器A,所述集气及分配器A上设有气相排出口;
所述预热段设置有预热段固相热流入口和预热段固相热流出口,所述预热段底部设置有自动控制阀;
所述预热段下端面和所述干馏段上端面之间设置有自动集气及分配器B,所述集气及分配器B上设有气相排出口;
所述干馏段底部设置有自动控制阀,所述干馏段设置有与高温液相发生器及自动循环装置相连接的出口和进口,所述高温液相发生器及自动循环装置设置有与所述干馏段相连接的出口和进口;
所述干馏段下端面和所述预冷段上端面之间设置有集气及分配器C,所述集气及分配器C上设有气相排出口;
所述预冷段底部设置有自动控制阀,所述预冷段设置有进口和出口;
所述过冷段底部设置有自动控制阀,所述过冷段与空气冷却器相连接;和
所述组合出料装置设置有出料口,其中设置有通过反复切换来实现自动控制物料进入和排出的自动控制双阀。
可选地,所述预热段、所述干馏段、所述预冷段和所述过冷段中,每个所述导热管为上下同心结构。
可选地,所述系统包括净化及分离装置。
可选地,所述过冷段与空气冷却器相连接。
一种自动再分配、自动加热、自动冷却和自动负压集气系统的操作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将物料从所述组合进料装置进料口加入,通过自动控制双阀反复切换以及微负压装置将空气抽出,来实现隔绝空气条件下物料的排出,排出的物料自动进入到集气及分配器A中,经所述集气及分配器A进行均匀分配后,使物料均匀的加入所述预热段;
在所述预热段内,物料与来自所述预冷段所产生的固相热流或自动补热装置所产生的固相热流进行热量交换,同时所述热流从所述预热段再回到所述预冷段,在所述预冷段内所述固相热流再次被加热,并被再次送往所述预热段与物料进行热交换,如此反复循环直至所述预热段内物料的温度达到工艺的要求为止;所述预热段内不断产生的气相成份,在集气及分配器A内汇集之后,经过所述气相排出口在负压条件下送到分离器中;
当所述预热段内物料的温度达到工艺的要求时,自动控制阀将自动打开,将物料加入到所述集气及分配器B中,经所述集气及分配器B进行均匀再分配之后,物料均匀的进入所述干馏段内,此时自动控制阀自动关闭;
在所述干馏段内,物料与高温液相发生器所产生的高温热流进行换热,换热后的高温热流流出所述干馏段,并返回高温液相发生器;所述流出的高温热流被高温液相发生器再次加热后,通过自动循环装置,被再次送往所述干馏段内,如此反复循环直至所述干馏段内物料的温度达到工艺的要求为止;所述干馏段内不断产生的气相成份,在集气及分配器B内汇集之后,经过所述气相排出口在负压条件下送到分离器中;
当所述干馏段内物料的温度达到工艺的要求时,自动控制阀将自动开启,将物料加入到集气及分配器C中,经集气及分配器C进行均匀分配后,物料均匀的进入所述预冷段内,此时自动控制阀自动关闭;
在所述预冷段内,物料与来自所述预热段的固相热流进行热交换,同时,所述固相热流从所述预冷段排出后通过固相热流体自动输送装置固相热流再回到所述预热段,在所述预热段内所述固相热流再次被冷却之后,被再次送往所述预冷段内加热,如此反复循环直至预冷段物料温度达到工艺的要求为止;所述预冷段内不断产生的气相成份,在集气及分配器C内汇集之后,经过所述气相排出口在负压条件下送到分离器中;
当所述预冷段内物料的温度达到工艺要求时,所述自动阀将自动开启,将物料自动加入到所述过冷段之中,此时自动阀关闭,经所述空气冷却器冷却,直至温度达到工艺的要求时,过冷段自动控制阀将自动打开,物料进入所述组合出料装置中,此时自动控制阀自动关闭;在组合 出料装置中,物料通过自动控制双阀的开启与关闭,以及微负压装置将空气抽出,来实现隔绝空气条件下物料的排出;
所述的系统中的微负压装置,用于保证组合进料、出料装置中应有的真空度,将随着物料进入和排出时带入的少量空气随时抽出,使空气不会进入系统之中;从而实现了物料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通过所述自动再分配、自动加热、自动冷却和自动负压集气系统被有效地分解成我们所需要的气相产品、液相产品和固相产品。
可选地,还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组合进料装置设有进料口,物料经所述进料口加入到组合进料装置中,装置中设置有可以反复切换来实现自动控制物料进入和排出的自动控制双阀,之后,物料进入集气及分配器A中;经所述集气及分配器A进行均匀再分配之后,进入所述预热段内,此时控制双阀自动关闭;
所述预热段设置有预热段固相热流入口和预热段固相热流出口,所述预热段的所述固相热流从所述预热段固相热流入口进入预热段;从所述预热段固相热流出口排出预热段,再从所述预冷段的固相热流入口进入预冷段,在所述预冷段内所述固相热流再次被加热后,从所述预冷段固相热流出口排出经过所述的固相热流体自动输送装置送至所述预热段的所述固相热流入口,在所述的预热段内再次被物料冷却冷却之后,回到所述预冷段所述固相热流入口,如此反复循环直至所述预热段内物料的温度达到工艺的要求为止;在预热段内,物料与所述固相热流通过所述导热管的管壁进行热量交换,物料的温度从大约160℃左右升高至大约350℃左右;
所述预热段设置有自动控制阀,当所述预热段内物料的温度达到工艺的要求时,所述自动控制阀开启,物料进入到所述集气及分配器B中,经所述集气及分配器B进行均匀再分配之后,进入所述干馏段内,此时自动关闭;
所述干馏段设置有与高温液相发生器相连接的出口和进口,所述干馏段设置有所述导热管,在所述干馏段内,来自于所述高温液相发生器的高温热流从所述高温热流进口进入干馏段,从所述高温热流出口从干馏段排出,物料与所述高温热流通过所述导热管的管壁进行换热,物料 的温度从大约350℃左右升至大约650℃左右;同时,所述高温液相发生器装置有与所述干馏段相连接的出口和进口,所述换热后的高温液流从所述高温液相发生器装置的进口再次回到所述高温液相发生器,所述高温液流在所述高温液相发生器内再次被加热后,从所述高温液相发生器的出口排出并被再次送入所述干馏段进口,如此反复循环至所述干馏段内物料温度达到工艺的要求为止;
所述干馏段设置有自动控制阀,当所述干馏段内物料的温度达到工艺的要求时,开启所述自动控制阀,使物料进入到所述集气及分配器C中,经所述集气及分配器C进行均匀再分配之后,进入所述预冷段,此时自动关闭;
在所述预冷段内,所述预冷段设置有所述导热管,所述固相热流从所述预冷段进口进入,从所述预冷段出口排出,物料与所述固相热流通过所述导热管的管壁进行换热,导热管内物料温度从大约650℃左右降至大约420℃左右,同时,所述固相热流从所述口排出,通过固相热流输送装置,从所述预热段固相热流入口回到所述预热段,在所述预热段内,所述热流再次被冷却之后从预热段固相热流出口口排出,被再次经所述预冷段进口进入预冷段,在所述预冷段内固相热流再一次被加热,如此反复循环直至物料温度达到工艺的要求为止;
所述预冷段设置有自动控制阀,所述过冷段底部设置有自动控制阀,所述组合出料装置设置有自动控制双阀和物料出口,当所述预冷段内的物料温度达到工艺的要求时,开启自动控制阀,物料进入到所述过冷段之中,此时自动关闭;所述过冷段与空气冷却器相连接,物料经过所述空气冷却器冷却,直至物料温度达到工艺的要求之后,开启所述自动控制阀,将物料通过组合出料装置上设置的自动控制双阀,将物料自动从所述组合出料装置出口排出。
可选地,还包括以下步骤:所述预热段、所述干馏段和所述预冷段中不断产生的干馏气相成份,分别经过所述集气及分配器A气相出口、所述集气及分配器B气相出口和所述集气及分配器C气相出口在负压条件下汇集之后,集中送到分离器中,将干馏的气相产物通过负压发生装置外输到净化及分离装置中继续深度加工。
可选地,物料在所述预热段、干馏段、预冷段和过冷段中既可以连续通过,实现连续加热和冷却;也可以在所述预热段、干馏段、预冷段和过冷段中,按照预先设定的停留时间或预先设定的各段所需要达到的温度,通过各段的控制阀门的开启与关闭来实现间断加热和间断冷却。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再分配、自动加热、自动冷却和自动负压集气系统,该系统由上至下依次连接有:组合进料装置、集气及分配器A、预热段、集气及分配器B、干馏段、集气及分配器C、预冷段、过冷段、组合出料装置;该系统还设置有负压发生装置和微负压装置;所述预热段、干馏段、预冷段和过冷段内均设置有多个上下同心的导热管,所述导热管内部用于物料流通,外部用于热流和冷流的流通,冷流和热流通过导热管管壁与物料进行热交换。因此,最终能将褐煤等物料经过该系统加工后,得到高热值及低含水的提纯煤、低灰的中温焦油、高热值的可燃性气体;最终产品煤的运输成本可降低50%,同时也为中温焦油和可燃性气体后续的深加工提供了质量保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再分配、自动加热、自动冷却和自动负压集气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中:
1为组合进料装置,101为物料入口,102为第一进料斗,103第二进料斗,104为自动控制阀,105为组合进料装置下端面,106、107为微负压抽气口;
2为集气及分配器A,201为集气及分配器A进口,202为集气及分配器A气相排出口,203为集气及分配器A组合探头,204为集气及分配器A下端面;
3为预热段,301为预热段热流体进口,302为预热段导热管,303为预热段自动控制阀,304为预热段热流体出口,305为预热段管程组合探头;306预热段壳程组合探头,307为预热段上端面,308为预热段下端面;
4为集气及分配器B,401为集气及分配器B气相排出口,402为集 气及分配器B组合探头;403为集气及分配器B上端面;404为集气及分配器B下端面;
5干馏段,501为干馏段高温热流出口,502为干馏段高温热流进口,503为干馏段自动控制阀,504为干馏段管程组合探头,505为干馏段壳程温度探头,506为干馏段导热管,507为干馏段上端面,508为干馏段下端面;
6为集气及分配器C,601为集气及分配器C气相出口,602为为集气及分配器C组合探头,603为集气及分配器上端面,604为集气及分配器下端面;
7为预冷段,701预冷段热流体进口,702为预冷段管程组合探头,703为预冷段热流体进出口,704为预冷段自动控制阀,705为预冷段壳程组合探头,706为预冷段上端面,,707为预冷段导热管,708预冷段下端面;
8为过冷段,801为过冷段冷却水出口,802为过冷段冷却水入口,803为过冷段自动控制阀,804为过冷段壳程组合探头,805为过冷段热管,806为过冷段上端面,807过冷段下端面;808为过冷段过度锥体;809为过冷段过度锥体上端面;810为过冷段过度锥体下端面;
9为空冷器,901空冷器冷却水出口,902为空冷器冷却水入口;
10为组合出料装置,1001为物料入口,1002为自动控制阀,1003为出料口,1004、1005为微负压抽气口;
11为自动补热装置,1101为自动补热装置燃烧器;
12为固相热流体自动输送装置,1201为固相热流体出口,1202为固相热流体入口;
13为高温液相发生器及自动循环装置,13A高温液相发生器及自动循环装置A罐,13B高温液相发生器及自动循环装置B罐,13C惰性气体发生罐,1301为高温液相发生器B燃烧器,,1302为自动循环装置高温液相B罐出口自动控制阀,1303为自动循环装置高温液相B罐出口,1304为高温液相进入B罐入口,1305为惰性气体进入B罐 入口,1306为高温液相发生器A燃烧器,1307为自动循环装置高温液相A罐出口自动控制阀,1308为自动循环装置高温液相A罐出口,1309为高温液相进入A罐入口,1310为惰性气体进入A罐入口,1311为高温液相进入A罐自动控制阀,1312为高温液相进入B罐自动控制阀,1313为惰性气体进入A罐入口自动控制阀,1314为惰性气体进入B罐入口自动控制阀,1315为高温液相发生器及自动循环装置高温液相入口,1316惰性气体发生罐出口,1317惰性气体补充口
14为分离器,1401为分离器出口,1402为分离器进口,1403为分离器排污口;
15为负压发生装置;
16为净化及分离装置;
17为微负压装置,1701和1702为微负压装置进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无论如何不能用来解释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自动再分配、自动加热、自动冷却和自动负压集气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组合进料装置,组合进料装置的下方设置有组合出料装置,所述组合进料装置和所述组合出料装置之间由上至下依次连接有集气及分配器A、预热段、集气及分配器B、干馏段、集气及分配器C、预冷段和过冷段,所述系统设置有负压发生装置和微负压装置;所述预热段、所述干馏段、所述预冷段和所述过冷段均设置有多个导热管,所述导热管中间用于物料流通,所述导热管外部用于热流和冷流流通。
所述自动再分配、自动加热、自动冷却和自动负压集气系统,还包括所述预热段和所述预冷段之间设置的固相热流体自动输送装置和与所述干馏段相连接的高温液相发生器。
具体地,包括下面各项:
i所述组合进料装置设置有101口,所述101口下方设置有控制物料进入时间的自动控制阀104;
ii所述预热段设置有预热段固相热流入口301口和预热段固相热流出口304口,所述预冷段设置有预冷段热流体进口701,预冷段热流体出口703,;
iii所述预热段底部设置有自动控制阀303;
iv所述干馏段设置有与高温液相发生器相连接的干馏段出口501,干馏段进口502,所述高温液相发生器设置有与所述干馏段相连接的1303口和1315口;
v所述干馏段底部设置有自动控制阀502;
vi所述预冷段底部设置有自动控制阀704;
vii所述过冷段底部设置有自动控制阀803;
viii所述组合出料装置10设置有自动控制阀1002和出口1003。
优选地,每个所述导热管在所述预热段、所述干馏段、所述预冷段和所述过冷段均上下同心设计。
具体地,所述系统包括净化及再分离装置和自动补热装置11。
具体地,所述过冷段与空气冷却器9相连接。
实施例2
一种自动再分配、自动加热、自动冷却和自动负压集气系统,与实施例1相似,所不同的是,所述负压发生装置使得系统在负压下运行,所述微负压装置将已进入到组合进料装置和组合出料装置的空气抽出;通过导热管的管壁实现内部与外部之间的冷、热交换。
具体地,所述导热管设置为圆筒形管,其材料为碳钢、不锈钢或高温合金钢。
具体地,所述预热段下端面和所述干馏段上端面之间设置有自动集气及分配器B,所述集气及分配器B上设有气相排出口401;
具体地,所述干馏段下端面和所述预冷段上端面之间设置有集气及分配 器C,所述集气及分配器C上设有气相排出口601。
实施例3
一种如实施例1所述的自动再分配、自动加热、自动冷却和自动负压集气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物料从所述组合进料装置加入到集气及分配器A中,经所述集气及分配器A进行均匀分配后,使物料均匀的加入所述预热段;
预热段设置有自动补热装置11,在所述预热段内,将物料与来自自动补热装置11的固相热流体,或所述预冷段所产生的固相热流体进行热量交换,同时所述固相热流体从所述预热段再回到所述预冷段,在所述预冷段内所述固相热流体再次被加热,被再次送往所述预热段与物料进行热交换,如此反复循环直至所述预热段内的物料温度达到工艺的要求;
当所述预热段内物料的温度达到工艺的要求时,自动控制阀303将自动打开,将物料加入到所述集气及分配器B中,经所述集气及分配器B进行均匀分配之后,物料均匀的进入所述干馏段;
在所述干馏段内,物料与高温液相发生器所产生的高温热流进行换热,换热后的高温热流流出所述干馏段;同时,所述流出的高温热流再次被高温液相发生器加热后,被再次送往所述干馏段内,如此反复循环直至所述干馏段内物料的温度达到工艺的要求;
当所述干馏段内物料的温度达到工艺的要求时,自动控制阀503将自动开启,将物料加入到集气及分配器C中,经集气及分配器C进行均匀分配后,物料均匀的进入所述预冷段;
在所述预冷段内,物料与来自所述预热段的固相热流体进行换热,同时,所述热流从所述预冷段排出后再回到所述预热段,在所述预热段内所述固相热流体再次被冷却之后,被再次送往所述预冷段加热,如此反复循环直至物料温度达到工艺的要求;
当所述预冷段内物料的温度达到工艺要求时,所述制动阀704将自 动开启,将物料加入到所述过冷段之中,经所述过空气冷却器9冷却,直至温度达到工艺的要求时,自动控制阀803将自动打开,物料进入所述组合出料装置10中,在组合出料装置中,物料通过自动控制阀1002的开启与关闭,来实现物料的排出;
所述的系统中的微负压发生装置和微负压装置,用于保证组合出料装置中应有的真空度,保证空气不会进入系统之中;
从而实现了物料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通过所述自动再分配、加热、冷却和负压集气系统被分解成气相产物和固相产物。
还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组合进料装置设置有101口,物料经所述101口加入到集气及分配器A中;所述101口处设置有控制物料进入时间的自动控制阀104;
所述预热段设置有预热段固相热流入口301口和预热段固相热流出口304口,所述预冷段设置有701固相热流入口和703固相热流出口,所述预热段和所述预冷段均设置有导热管,所述预热段的所述热流从所述预热段固相热流入口301口进入预热段,从所述预热段固相热流出口304口排出预热段,物料与来自所述预热段的所述热流通过所述导热管的管壁进行热量交换,物料的温度从大约160℃升高至大约350℃;所述热流再从所述预冷段的701口进入,在所述预冷段内所述热流再次被加热后,从所述703口排出经过所述的固相热流体自动输送装置至所述预热段的所述预热段固相热流入口301口,再所述的预热段内再次被物料冷却,如此反复循环直至所述预热段内物料的温度达到工艺的要求;
所述预热段设置有自动控制阀303,当所述预热段内物料的温度达到工艺的要求时,所述自动控制阀303开启,物料进入到所述集气及分配器B中,经所述集气及分配器B进行均匀分配之后,进入所述干馏段内;
所述干馏段设置有与高温液相发生器相连接的501口和502口,所述干馏段设置有所述导热管,在所述干馏段内,来自于所述高温液相发生器的高温热流从所述502口进入,从所述501口排出,物料与所述高 温热流通过所述导热管的管壁进行换热,物料的温度从大约350℃升至大约650℃;同时,所述高温液相发生器设置有与所述干馏段相连接的1303口和1315口,所述换热后的高温热流从所述1315口进入后再次回到所述高温液相发生器,所述高温热流在所述高温液相发生器内再次被加热后,从所述1303口和1308口,排出并被再次送入所述干馏段,如此反复循环至所述干馏段内物料温度达到工艺的要求;
所述干馏段设置有自动控制阀503,当所述干馏段内物料的温度达到工艺的要求时,开启所述自动控制阀503,使物料进入到所述集气及分配器C中,经所述集气及分配器C进行均匀分配之后,进入所述预冷段;
在所述预冷段内,所述预冷段设置有所述导热管,所述热流从所述701口进入,从所述703口排出,物料与所述热流通过所述导热管的管壁进行换热,物料温度从大约650℃降至大约420℃,同时,所述热流从所述703口排出,从所述预热段固相热流入口301口回到所述预热段,在所述预热段内,所述热流再次被冷却之后从预热段固相热流出口304口排出,被再次经701口送往所述预冷段加热,如此反复循环至物料温度达到工艺的要求;
所述预冷段设置有自动控制阀704,所述过冷段底部设置有自动控制阀803,所述组合出料装置10设置有自动控制阀1002和1003出口,当所述预冷段内的物料温度达到工艺的要求时,开启自动控制阀704,物料进入到所述过冷段之中,所述过冷段与空气冷却器9相连接,物料经过所述空气冷却器9冷却,直至物料温度达到工艺的要求之后,开启所述自动控制阀803,将物料通过组合出料装置上设置的自动控制阀1002,将物料自动从所述1003口排出。
还包括以下步骤:所述预热段、所述干馏段和所述预冷段中产生的干馏气相成分,分别经过所述集气及分配器A气相出口202、所述集气及分配器B气相出口401和所述集气及分配器C气相出口601汇集之后,集中送到气体再分配器中,将干馏的气相产物外输到气体净化和再分配 装置中继续加工。
其中,物料在所述预热段、干馏段、预冷段和过冷段中既可以连续通过,也可以在所述预热段、干馏段、预冷段和过冷段中按照停留预设时间来实现间断加热和间断冷却。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再分配、自动加热、自动冷却和自动负压集气系统,首先,通过隔断阀门实现分段控制,完成各区段预热段,干馏段,预冷段,过冷段的工艺要求:在开工开车阶段,原料首先进入预热段,预热段有自动补热装置11,待预热段达到所需温度之后,通过隔断阀门进入干馏段,待干馏段达到所需温度之后,通过隔断阀门进入预冷段,待预冷段达到所需温度之后,通过隔断阀门进入过冷段。在预冷段产生的热量,可以回收之后回到预热段,如此完成一个循环,确保完成了开车工序;停车时反之。其次,在进入每一段之前都设有集气分配器,它的作用如下:用来将本段内逸出的气体集中,定向进行收集,在负压的状态下轻易地将所收集的气体尽快排出本段,与固相彻底再分配;将来自于上一段的煤进行均匀再分配。物料进到组合进料装置内部和排出组合出料装置时,均采用隔绝空气技术,为了确保设备中有无空气存在,在进出口的组合进料装置上均设有自动抽空系统微负压发生装置和微负压装置,确保空气不能进入整个干馏系统中。此外,整个管子上下同心设计,这样有以下优点:1.煤从上一段进入下一段时,便于尽可能多的直接落入下一段的同心管之内;2.运行一段时间之后,便于整体管内清洗。所以,本实用新型系统具有如下优势,由于煤的加热采用了固定管的外加热方式,使煤的加热在不需要搅拌的条件下进行,所以这种加热的工艺方式,煤焦油再分配出来比较干净,含粉尘很少,安全性大大提高,这样就给后续的深加工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可行性。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自动再分配、自动加热、自动冷却和自动负压集气系统,包括组合进料装置,组合进料装置的下方设置有组合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进料装置和所述组合出料装置之间由上至下依次连接有集气及分配器A、预热段、集气及分配器B、干馏段、集气及分配器C、预冷段和过冷段,所述系统设置有负压发生装置和微负压装置,所述负压发生装置使得系统在负压下运行,所述微负压装置将已进入到组合进料装置和组合出料装置的空气抽出;所述预热段、所述干馏段、所述预冷段和所述过冷段均设置有多个上下同心的导热管,所述导热管的内部用于物料的流通,所述导热管外部用于热流和冷流的流通,并通过导热管的管壁实现内部与外部之间的冷、热交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再分配、自动加热、自动冷却和自动负压集气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预热段和所述预冷段之间设置的固相热流体自动输送装置及自动补热装置;和/或还包括与所述干馏段相连接的高温液相发生器及自动循环装置;
所述导热管设置为圆筒形管,其材料为碳钢、不锈钢或高温合金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再分配、自动加热、自动冷却和自动负压集气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组合进料装置设置有进料口,设置有可通过反复切换来实现自动控制物料进入和排出的自动控制双阀;
所述组合进料装置下端面和所述预热段上端面之间设置有自动集气及分配器A,所述集气及分配器A上设有气相排出口(202);
所述预热段设置有预热段固相热流入口和预热段固相热流出口,所述预热段底部设置有自动控制阀(303);
所述预热段下端面和所述干馏段上端面之间设置有自动集气及分配 器B,所述集气及分配器B上设有气相排出口(401);
所述干馏段底部设置有自动控制阀(503),所述干馏段设置有与高温液相发生器及自动循环装置相连接的出口(501)和进口(502),所述高温液相发生器及自动循环装置设置有与所述干馏段相连接的出口(1303)和进口(1315);
所述干馏段下端面和所述预冷段上端面之间设置有集气及分配器C,所述集气及分配器C上设有气相排出口(601);
所述预冷段底部设置有自动控制阀(704),所述预冷段设置有进口(701)和出口(703);
所述过冷段底部设置有自动控制阀(803),所述过冷段与空气冷却器(9)相连接;和
所述组合出料装置设置有出料口(1003),其中设置有通过反复切换来实现自动控制物料进入和排出的自动控制双阀(1002)。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再分配、自动加热、自动冷却和自动负压集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热段、所述干馏段、所述预冷段和所述过冷段中,每个所述导热管为上下同心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再分配、自动加热、自动冷却和自动负压集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净化及分离装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再分配、自动加热、自动冷却和自动负压集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冷段与空气冷却器相连接。
CN201720840921.8U 2017-07-12 2017-07-12 一种自动再分配、自动加热、自动冷却和自动负压集气系统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73135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40921.8U CN207313527U (zh) 2017-07-12 2017-07-12 一种自动再分配、自动加热、自动冷却和自动负压集气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40921.8U CN207313527U (zh) 2017-07-12 2017-07-12 一种自动再分配、自动加热、自动冷却和自动负压集气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13527U true CN207313527U (zh) 2018-05-04

Family

ID=624336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840921.8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7313527U (zh) 2017-07-12 2017-07-12 一种自动再分配、自动加热、自动冷却和自动负压集气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31352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77365A (zh) * 2017-07-12 2017-09-19 王平 自动再分配、加热、冷却和负压集气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77365A (zh) * 2017-07-12 2017-09-19 王平 自动再分配、加热、冷却和负压集气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07177365B (zh) * 2017-07-12 2023-09-22 王平 一种自动再分配、自动加热、自动冷却和自动负压集气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03135B (zh) 一种高温液态熔渣干式离心粒化余热回收系统与方法
CN102776007B (zh) 一种连续式生物质热解炭气油多联产系统
CN103980925B (zh) 一种处理废轮胎用热解炉及处理工艺
US10041667B2 (en) Apparatuses for controlling heat for rapid thermal processing of carbonaceous material and methods for the same
CN106513419B (zh) 一种废旧轮胎胶粒裂解系统及裂解方法
CN105368497B (zh) 生物质材料微波辅助热解气化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KR20180031301A (ko) 유동층 급속 열분해 기술을 이용한 폐인조대리석, 아크릴 및 바이오매스의 하이브리드 타입 재활용 처리 시스템과 그 방법
CN206385084U (zh) 一种连续式进料和固气自动分离还原气化制生物炭的碳化装置
CN106500107A (zh) 一种垃圾热解气化熔融的系统及方法
CN106766683A (zh) 一种悬浮式废盐热处理装置
CN105737167B (zh) 蓄热式旋转床分段利用含碳有机物热解产物的方法和系统
CN110906763A (zh) 一种基于联合冷却高温固体颗粒的余热回收系统及方法
CN102816611A (zh) 一种煤热解气体的综合循环利用方法
CN204874405U (zh) 生物油制备系统
CN207313527U (zh) 一种自动再分配、自动加热、自动冷却和自动负压集气系统
CN104531217A (zh) 一种双原料通道生物质固定床气化热解炉装置
CN206033675U (zh) 一种联合气化干馏制备低焦油燃气装置
CN107177365A (zh) 自动再分配、加热、冷却和负压集气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205640923U (zh) 蓄热式旋转床分段利用含碳有机物热解产物的系统
CN105841139B (zh) 固体燃料、熔盐一体化锅炉热分离物质的装置
CN105349186B (zh) 基于微波加热的生物质制气系统及工艺
CN105482834B (zh) 移动床热解反应器
CN108949203B (zh) 一种固体热载体循环的生物质热解系统
CN203048874U (zh) 一体式干馏炉
CN103045277B (zh) 一种利用流化床回收热固性复合材料的装置及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50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922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50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922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