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7216142U - 透镜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透镜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216142U
CN207216142U CN201721030529.3U CN201721030529U CN207216142U CN 207216142 U CN207216142 U CN 207216142U CN 201721030529 U CN201721030529 U CN 201721030529U CN 207216142 U CN207216142 U CN 2072161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film
inner via
via hole
internal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03052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邵秋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xi Sanjin Aerospac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o Jier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o Jieru filed Critical Shao Jieru
Priority to CN20172103052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2161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2161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2161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一种透镜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上具有第一内通孔,第二壳体上具有第二内通孔;薄膜,薄膜封装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第一壳体和薄膜形成第一内空腔,第二壳体和薄膜形成第二内空腔,第一内空腔和第二内空腔之间密闭;环形支撑架,套接在壳体外圈部,环形支撑架内具有环形凸部,环形凸部将壳体抵顶;第一内空腔通过第一内通孔与第一外空腔导通,第二内空腔通过第二内通孔与第二外空腔导通;活塞气液囊,容置有第一流体,并且通过导液管与第一外通孔相导通,活塞气液囊具有活塞推杆;旋转角度调节器,与活塞推杆相连。

Description

透镜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透镜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设备的增多,人们面对电子屏幕的时间越来越长,以及各种不正确的用眼习惯,对眼睛的伤害越来越大,人们对眼镜的需求量越来越多。
人眼在观看不同距离物体时,需要的焦距不同,但现有的用于眼镜的透镜装置的焦距是固定不可调的,用户观看不同距离物体时所用焦距相同,从而给人眼带来不适,用户体验度极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透镜装置,能够通过调节薄膜两侧的流体的变化量,改变薄膜的曲率,从而实现焦距的调节,从而使用户观看不同距离物体时,使用最适合的焦距,大大提高了用户体验度。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透镜装置,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上具有第一内通孔,所述第二壳体上具有第二内通孔;
薄膜,所述薄膜封装在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所述第一壳体和薄膜形成第一内空腔,所述第二壳体和薄膜形成第二内空腔,所述第一内空腔和第二内空腔之间密闭;
环形支撑架,套接在所述壳体外圈部,所述环形支撑架内具有环形凸部,所述环形凸部将所述壳体抵顶,所述第一壳体和环形支撑架之间形成第一外空腔;所述第二壳体和环形支撑架之间形成第二外空腔,所述第一外空腔和第二外空腔之间密闭;所述第一内空腔通过所述第一内通孔与所述第一外空腔导通,所述第二内空腔通过所述第二内通孔与所述第二外空腔导通;活塞气液囊,容置有第一流体,并且通过导液管与第一外通孔相导通,所述活塞气液囊具有活塞推杆;
旋转角度调节器,与所述活塞推杆相连;
正向旋转所述旋转角度调节器,从而带动所述活塞推杆产生第一步进量,从而将所述活塞气液囊中第一流体定量的通过所述导液管向所述第一外空腔注入,所述第一流体通过所述第一内通孔流入所述第一内空腔,使所述薄膜在所述第一流体的压力下增大定量形变,所述薄膜的曲率增大,从而调节所述薄膜达到缩小控制焦距;所述第二内空腔中的第二流体在所述薄膜的挤压下从所述第二内通孔中流出至所述第二外空腔。
优选的,所述薄膜为圆形或椭圆形。
优选的,所述活塞气液囊为螺旋状或细长状。
优选的,所述第一内通孔和第二内通孔的数量均为偶数个。
进一步优选的,多个所述第一内通孔根据所述第一壳体的中心对称设置;多个所述第二内通孔根据所述第二壳体的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内通孔和第二内通孔为圆形或锥形。
优选的,所述透镜装置还包括盖板,盖合在所述第一壳体外侧,所述盖板为凸透镜。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透镜装置还包括底板,盖合在所述第二壳体外侧,并与所述盖板相扣合。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盖板、底板、薄膜和活塞气液囊为可更换器件。
优选的,环形支撑架还具有所述第一外通孔和第二外通孔;所述第一外通孔与所述第一外空腔相导通,所述第二外通孔与所述第二外空腔相导通。
优选的,反向旋转所述旋转角度调节器,从而带动所述活塞推杆产生第二步进量,从而使所述第一内空腔中第一流体定量通过所述第一内通孔流出至第一外空腔,再通过所述导液管抽入所述活塞气液囊中,使所述薄膜在所述第一流体的压力下减小定量形变,所述薄膜的曲率减小,从而调节所述薄膜达到扩大控制焦距;所述第二流体流入所述第二外空腔,再由第二内通孔流入所述第二内空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透镜装置,能够通过调节薄膜两侧的流体的变化量,改变薄膜的曲率,从而实现焦距的调节,从而使用户观看不同距离物体时,使用最适合的焦距,大大提高了用户体验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透镜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透镜装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透镜装置的活塞气液囊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透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透镜装置的爆炸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透镜装置包括壳体1、薄膜2、活塞气液囊4和旋转角度调节器8。
壳体1包括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第一壳体11上具有第一内通孔 111,用于第一流体的流入或流出;第二壳体12上具有第二内通孔121,用于第二流体的流入或流出;其中,第一内通孔111和第二内通孔121为圆形或锥形。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透镜装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具体为壳体1、薄膜2以及环形支撑架3装配后的剖面示意图,如图2所示,薄膜2 封装在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之间,第一壳体11和薄膜2形成第一内空腔112,第一内空腔112用于容置第一流体;第二壳体12和薄膜2形成第二内空腔122,第二内空腔122用于容置第二流体,第一内空腔112和第二内空腔122之间密闭。其中,薄膜2为圆形或椭圆形的弹性薄膜2。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流体的作用是充入第一内空腔112内,从而使得薄膜2发生形变,从而形成薄膜2曲率;所以可以调节第一流体在第一内空腔 112内的注入量,从而调节薄膜2的曲率,进而达到调节焦距的目的。
第二流体的作用是充入第二内空腔122内,是被动的,也就是说随着第一流体填充入第一内空腔112的时候,因为第一内空腔112和第二内空腔122 之间是密闭的,第二内空腔122的第二流体的体积随之而改变。
可选的,第一流体可以是液体,例如水、硅油或透明反射性液体;当然也可以是气体,例如空气或惰性气体。
同理,第二流体也可以是气体,例如空气或惰性气体,也可以是液体,例如水、硅油或透明反射性液体。
结合图1和图2所示,环形支撑架3套接在壳体1外圈部,具体的,环形支撑架3内具有环形凸部30,环形凸部30将壳体1抵顶,环形凸部30在环形支撑架3的内侧形成两个凹槽90,两个凹槽90的外沿分别套接在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的外沿,壳体1的外沿与环形支撑架3之间具有一定间隙,从而使第一壳体11和环形支撑架3之间形成第一外空腔33;第二壳体12和环形支撑架3之间形成第二外空腔34,第一外空腔33和第二外空腔34 之间密闭,互不相通;第一内空腔112通过第一内通孔111与第一外空腔33 导通,第二内空腔122通过第二内通孔121与第二外空腔34导通。
进一步的,环形支撑架3的外圈部具有第一外通孔31和第二外通孔32,第一外通孔31与第一外空腔33相导通,第二外通孔32与第二外空腔34相导通,这样第一流体通过第一外通孔31流入或流出到第一外空腔33,再通过第一内通孔111流入或流出第一内空腔112,从而使夹在第一内空腔112和第二内空腔122之间的薄膜2在第一流体的压力下产生定量形变,改变薄膜2 的曲率,从而实现对透镜装置焦距的调节;在薄膜2发生形变的同时,第二内空腔122内的第二流体根据薄膜2的形变从第二内通孔121流出至第二外空腔34,再通过第二外通孔32流出,或者第二流体通过第二外通孔32流入第二外空腔34,再由第二内通孔121流入第二内空腔122。
为了保证薄膜2的形变均匀,在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内通孔111和第二内通孔121的数量相同,均为偶数个,且多个第一内通孔111根据第一壳体11的中心对称设置,多个第二内通孔121根据第二壳体12的中心对称设置,更为优选的,多个第一内通孔111和多个第二内通孔121等间距设置,这样第一流体可以通过多个对称设置的第一内通孔111从第一外空腔33均匀流入或流出第一内空腔112,从而保证第一流体从第一内空腔112的各个方向均匀对称的流入或流出;相对应的,第二内空腔122内的第二流体可以通过多个对称设置的第二内通孔121均匀流出至第二外空腔34,或者第二外空腔 34内的第二流体由多个对称设置的第二内通孔121均匀流入至第二内空腔 122,从而保证第二流体从第二内空腔122的各个方向均匀对称的流出或流入,进而保证薄膜2的形变是均匀的,实现焦距的精确调节。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透镜装置的活塞气液囊的剖面示意图,结合图1至图3所示,活塞气液囊4,包括储液腔41和活塞推杆42。储液腔41中容置有第一流体,储液腔41的侧壁上具有连接口,用于连接导液管5 的一端,导液管5的另一端与第一外空腔33的第一外通孔31连接;活塞推杆42具有推动部421,推动部421插接在储液腔41中。
再次如图1所示,旋转角度调节器8,与活塞推杆42相连,具体的,旋转角度调节器8可以包括旋转轮81和伸缩杆82,伸缩杆82和旋转轮81相啮合,并且伸缩杆82与活塞推杆42相连接。旋转轮81的正向或反向旋转,带动伸缩杆82的延伸或收缩,从而带动活塞推杆42,使推动部421沿平行于储液腔41的方向上水平运动,从而改变储液腔41内的液体压强,从而将储液腔41内的第一流体压入导液管5,从而进入第一外空腔33,或者使第一内空腔112的第一流体经第一外空腔33、导液管5流出至储液腔41,使得薄膜2 的曲率发生改变,使透镜装置的焦距得到调节。为实现第一流体精确定量的导入或导出,储液腔41优选为螺旋状或细长状,螺旋状或细长状的储液腔41 的横截面积较小,因而可以实现第一流体精确定量的导入或导出。
优选的,透镜装置还包括盖板6和底板7,盖板6盖合在第一壳体11的外侧,底板7盖合在第二壳体12的外侧,并且盖板6和底板7相扣合,形成密封区域,将壳体1、薄膜2和环形支撑架3容置在该密封区域内。
其中,盖板6和底板7的材质可以为玻璃或树脂,在本例中盖板6为凸透镜,底板7为平镜,需要说明的是,凸透镜和平镜并不限制于盖板6和底板7的透镜类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盖板6和底板7的透镜类型进行选择。
进一步的,盖板6可以为具有度数的凸透镜或凹透镜,使透镜装置可以被用作老花镜或近视镜。
为了使透镜装置还具有遮光的功能,在盖板6、底板7、薄膜2或第一流体中加入感光材料,感光材料的颜色可以为多种;也可以混入多种感光材料,在不同光强度下,某一种感光材料占主导作用,从而实现变色,达到遮光效果。盖板6和底板7是可更换的,用户可根据需要更换不同颜色的盖板6、底板7,或不同度数的盖板6;活塞气液囊4也是可更换的,用户可以根据需要更换装有具有不同颜色感光材料第一流体的活塞气液囊4。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透镜装置可以单独佩戴使用,也可以置于光学检测仪器中进行使用;此外,为使用方便该装置还包括支架9,活塞气液囊4容置在支架9内,支架9上具有凹槽90,旋转角度调节器8的旋转轮81一部分设置在凹槽90内,一部分设置在凹槽90外,便于用户的旋转。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可以将两个透镜装置组合使用,具体如图4所示,两个透镜装置通过连接杆10进行连接,形成可佩戴眼镜,便于用户的使用。
在对本实用新型的透镜装置的结构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结合图1至图4 所示,对该透镜装置的使用状态进行介绍。
用户在使用该透镜装置看物体时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由远及近看物体,焦距变小;另一种是由近及远看物体,焦距变大,下面分别介绍这两种情况。
当用户佩戴透镜装置由远及近观看物体时,用户正向旋转旋转角度调节器8,带动活塞推杆42向靠近储液腔41方向进行第一步进,从而将活塞气液囊4中第一定量的第一流体通过导液管5经过第一外通孔31向第一外空腔33 注入,第一流体通过多个第一内通孔111均匀流入第一内空腔112,薄膜2在第一流体的压力下增大定量形变,薄膜2的曲率增大,从而调节薄膜2达到缩小控制焦距;于此同时,第二内空腔122中的第二流体在薄膜2的挤压下从多个第二内通孔121中均匀流出至第二外空腔34,再通过第二外通孔32流出。当用户视野清新时,停止旋转旋转角度调节器8。
当用户佩戴透镜装置由近及远观看物体时,用户反向旋转旋转角度调节器8,带动活塞推杆42向远离储液腔41方向产生第二步进,从而使第一内空腔112中第二定量的第一流体通过第一内通孔111流出至第一外空腔33,再通过第一外通孔31经导液管5抽入活塞气液囊4中,使薄膜2在第一流体的压力下减小定量形变,薄膜2的曲率减小,从而调节薄膜2达到扩大控制焦距;第二流体通过第二外通孔32进入第二外空腔34,再由第二内通孔121进入第二内空腔122。当用户视野清新时,停止旋转旋转角度调节器8。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透镜装置,能够通过调节薄膜两侧的流体的变化量,改变薄膜的曲率,从而实现焦距的调节,从而使用户观看不同距离物体时,使用最适合的焦距,大大提高了用户体验度。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透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装置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上具有第一内通孔,所述第二壳体上具有第二内通孔;
薄膜,所述薄膜封装在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所述第一壳体和薄膜形成第一内空腔,所述第二壳体和薄膜形成第二内空腔,所述第一内空腔和第二内空腔之间密闭;
环形支撑架,套接在所述壳体外圈部,所述环形支撑架内具有环形凸部,所述环形凸部将所述壳体抵顶,所述第一壳体和环形支撑架之间形成第一外空腔;所述第二壳体和环形支撑架之间形成第二外空腔,所述第一外空腔和第二外空腔之间密闭;所述第一内空腔通过所述第一内通孔与所述第一外空腔导通,所述第二内空腔通过所述第二内通孔与所述第二外空腔导通;活塞气液囊,容置有第一流体,并且通过导液管与第一外通孔相导通,所述活塞气液囊具有活塞推杆;
旋转角度调节器,与所述活塞推杆相连;
正向旋转所述旋转角度调节器,从而带动所述活塞推杆产生第一步进量,从而将所述活塞气液囊中第一流体定量的通过所述导液管向所述第一外空腔注入,所述第一流体通过所述第一内通孔流入所述第一内空腔,使所述薄膜在所述第一流体的压力下增大定量形变,所述薄膜的曲率增大,从而调节所述薄膜达到缩小控制焦距;所述第二内空腔中的第二流体在所述薄膜的挤压下从所述第二内通孔中流出至所述第二外空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为圆形或椭圆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气液囊为螺旋状或细长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通孔和第二内通孔的数量均为偶数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镜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内通孔根据所述第一壳体的中心对称设置;多个所述第二内通孔根据所述第二壳体的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内通孔和第二内通孔为圆形或锥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装置还包括盖板,盖合在所述第一壳体外侧,所述盖板为凸透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透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装置还包括底板,盖合在所述第二壳体外侧,并与所述盖板相扣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透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底板、薄膜和活塞气液囊为可更换器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装置,其特征在于,环形支撑架还具有所述第一外通孔和第二外通孔;所述第一外通孔与所述第一外空腔相导通,所述第二外通孔与所述第二外空腔相导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装置,其特征在于,反向旋转所述旋转角度调节器,从而带动所述活塞推杆产生第二步进量,从而使所述第一内空腔中第一流体定量通过所述第一内通孔流出至第一外空腔,再通过所述导液管抽入所述活塞气液囊中,使所述薄膜在所述第一流体的压力下减小定量形变,所述薄膜的曲率减小,从而调节所述薄膜达到扩大控制焦距;所述第二流体流入所述第二外空腔,再由第二内通孔流入所述第二内空腔。
CN201721030529.3U 2017-08-16 2017-08-16 透镜装置 Active CN2072161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30529.3U CN207216142U (zh) 2017-08-16 2017-08-16 透镜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30529.3U CN207216142U (zh) 2017-08-16 2017-08-16 透镜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216142U true CN207216142U (zh) 2018-04-10

Family

ID=618152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030529.3U Active CN207216142U (zh) 2017-08-16 2017-08-16 透镜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2161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41201B (zh) 对可变焦光学装置的改进
RU2547167C2 (ru) Механизм линзы, заполненной жидкостью, с изменяемым фокусным расстоянием
US5956183A (en) Field-customizable variable focal length lens
US11703696B2 (en) Rotationally stabilized contact lens
RU2545313C2 (ru) Блок линзы, заполненной жидкостью, с изменяемым фокусным расстоянием
US8441737B2 (en) Variable focus lens and spectacles
CN104503104B (zh) 用于流体填充透镜装置的铰链机构
MX2012010869A (es) Lente dinamico.
CN101506714A (zh) 可变焦透镜和眼镜
CN105842840B (zh) 仿晶状体层状结构对称式变焦透镜
US20180307043A1 (en) Head-mounted display device
CN207216143U (zh) 透镜系统
CN113267887A (zh) 一种柔性变焦透镜及变焦方法
CN207216142U (zh) 透镜装置
CN207114930U (zh) 透镜系统
CN207114929U (zh) 透镜系统
CN207114881U (zh) 透镜设备
CN207114924U (zh) 透镜系统
CN207114879U (zh) 透镜系统
CN207114928U (zh) 透镜装置
CN207114808U (zh) 透镜设备
CN207114923U (zh) 焦距调节系统
WO2019034062A1 (zh) 透镜系统
CN207114880U (zh) 焦距调节装置
CN207352300U (zh) 透镜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827

Address after: 102400 Beijing Fangshan District, Chengguang East Road, No. 16 Courtyard, Building 5, 502

Patentee after: BEIJING WUHUAN WEIY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16 3rd Floor, Zhaowei Industrial Park, Jiuxianqiao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Shao Jieru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28

Address after: 044500 Office 402, No. 21 Motor Avenue, Chengxi Street, Yongji City, Yuncheng City, Shan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anxi Sanjin Aerospace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102400 Room 502, 5th floor, building 6, yard 16, Chenguang East Road, Fangsh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WUHUAN WEIYE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