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7190543U - 一种液体盒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液体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190543U
CN207190543U CN201721062509.4U CN201721062509U CN207190543U CN 207190543 U CN207190543 U CN 207190543U CN 201721062509 U CN201721062509 U CN 201721062509U CN 207190543 U CN207190543 U CN 2071905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side wall
fluid cartridge
liquid
pa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06250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洪剑
陈达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Kingway Image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Xinw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Xinwe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Xinw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06250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1905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1905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1905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体盒,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第四侧壁、第五侧壁和第六侧壁,其中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相对,第三侧壁与第四侧壁相对,第五侧壁与第六侧壁相对,第一侧壁至第六侧壁围合形成液体容纳腔,所述第六侧壁上设置有液体出口,所述液体容纳腔至少被分隔成多个相互连通用于容纳液体的腔体,其中第一腔体与液体出口连通;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液体盒的液体容纳腔被分隔成多个腔体,其中第一腔体与液体出口连通,该第一腔体的容积小于液体容纳腔的容积,位于第一腔体中的液体翻滚对液体出口产生的压力变化较小,因而,有利于提升成像设备的成像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液体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体成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体盒。
背景技术
在成像领域,液体成像是常见的一种,容纳有液体的液体盒被放置在成像设备中的载架上;工作时,根据成像需求,液体盒随着载架在成像设备中往复运动,同时,成像设备中设置的打印头通过液体盒上的液体出口将容纳在液体盒中的液体吸出,并利用喷头将液体喷射在成像介质上,从而完成成像过程。
当某一个颜色的液体盒中的液体被消耗完时,终端用户需更换相同颜色的液体盒;随着现代社会人们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终端用户并不希望在更换液体盒方面消耗太多时间,因而,加大液体盒的容积是成像设备制造商常用的方案之一。
如上所述,成像设备工作时,液体盒会随着载架在在成像设备中往复运动,如果液体盒的容积较大,且液体盒中的液体已被消耗一部分,剩下的液体将会在液体盒的往复运动过程中不断翻滚,反映在液体出口上,翻滚的液体对液体出口的压力将持续变化,进而严重影响成像设备的成像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体盒,通过对液体盒内结构的改进,即使成像设备制造商将液体盒的容积进一步加大,也不会导致翻滚的液体改变液体出口的压力,从而保证成像设备的成像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液体盒,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第四侧壁、第五侧壁和第六侧壁,其中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相对,第三侧壁与第四侧壁相对,第五侧壁与第六侧壁相对,第一侧壁至第六侧壁围合形成液体容纳腔,所述第六侧壁上设置有液体出口,所述液体容纳腔至少被分隔成多个相互连通用于容纳液体的腔体,其中第一腔体与液体出口连通。
所述第五侧壁可相对于与其相邻的侧壁分离;所述第一腔体通过第一通道与液体容纳腔的其他腔体连通。
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一末端和第一通道的第二末端分别与第一腔体以及液体容纳腔中除第一腔体以外的其他任意至少一个腔体连通,沿着液体盒的+Z方向,第一通道的第一末端位于略低于第一腔体末端的位置,第一通道的第二末端位于与其连通的腔体的最上游。
沿液体盒的+X方向,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一末端位于第一腔体的上游。
所述第一通道包括相互连通的上升通道和水平通道,所述上升通道沿处理盒的竖向延伸,所述水平通道设置在第六侧壁上。
所述上升通道为设置在第一腔体中的柱状通道,包括分别位于其两个末端的上升通道第一末端和上升通道第二末端。
在液体盒的+Z方向上,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一末端位于上升通道的最下游。
所述水平通道包括分别位于其两个末端的水平通道第一末端和水平通道第二末端,其中水平通道第一末端可以与液体容纳腔中除了第一腔体以外的其他任意至少一个腔体连通,水平通道第二末端与上升通道第二末端连通。
沿液体盒的+Z方向,水平通道第一末端位于与其连通的腔体的最上游。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液体盒的液体容纳腔被分隔成多个腔体,其中第一腔体与液体出口连通,该第一腔体的容积小于液体容纳腔的容积,位于第一腔体中的液体翻滚对液体出口产生的压力变化较小,因而,有利于提升成像设备的成像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液体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A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液体盒的部分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B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液体盒的顶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液体盒除去顶盖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液体盒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5A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液体盒的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B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液体盒的实施例二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A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液体盒沿其纵向方向的剖视图。
图6B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液体盒在填充液体时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液体盒C的整体结构]
图1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液体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A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液体盒的部分结构分解示意图;图2B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液体盒的顶盖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液体盒C包括第一侧壁10、第二侧壁20、第三侧壁30、第四侧壁40、第五侧壁50和第六侧壁60,其中第一侧壁10与第二侧壁20相对,第三侧壁30与第四侧壁40相对,第五侧壁50与第六侧壁60相对;为更清楚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首先对液体盒C做如下定义:定义垂直连接第一侧壁10和第二侧壁20的方向为液体盒C的纵向X,且从第二侧壁20指向第一侧壁10的方向为+X方向;垂直连接第三侧壁30和第四侧壁40的方向为液体盒C的横向Y,且从第三侧壁30指向第四侧壁40的方向为+Y方向;垂直连接第五侧壁50和第六侧壁60的方向为竖向Z,且从第六侧壁60指向第五侧壁50的方向为+Z方向。
如图1和图2A所示,第一侧壁10上设置有弹性臂11以及芯片安装部12,当液体盒C被安装至成像设备后,所述弹性臂11与成像设备结合,将液体盒固定在成像设备中,同时,安装在芯片安装部12上的芯片与成像设备的芯片触针电接触,实现液体盒C与成像设备的信息传输。
沿液体盒C的+Z方向,所述第五侧壁50位于最下游,第六侧壁60位于最上游,因而,当液体盒C处于图1和图2A所示状态时,第五侧壁50作为顶壁位于液体盒C的顶端,第六侧壁60作为底壁位于液体盒C的底端。如图2A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顶壁50可相对于与其相邻的侧壁分离,所述顶壁50上设置有导气孔51以及密封导气孔51的第一密封件f1;所述底壁60上设置有液体出口61以及密封液体出口61的第二密封件f2,优选的,所述第一密封件f1和第二密封件f2均为密封膜。
如图2B所示,导气孔51贯穿顶壁50,顶壁50内侧延伸形成有导气柱52,所述导气柱52与导气孔51连通,换句话说,所述导气柱52从顶壁50的内侧延伸有一定的高度,当液体盒C处于与图1所示状态相反的状态,即液体盒C被倒立放置时,液体的顶面将达不到导气柱52延伸的高度,可有效防止此种状态下的液体盒C中的液体从导气孔51中泄露。
[液体盒C内部的结构]
实施例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液体盒除去顶盖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液体盒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液体盒C的第一侧壁10至第六侧壁60围合形成液体容纳腔M,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液体容纳腔M至少被分隔成多个相互连通用于容纳液体的腔体,其中一个腔体与液体出口61连通;如图3所示,所述液体容纳腔M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腔体M1、第二腔体M2、第三腔体M3、第四腔体M4和第五腔体M5,第一腔体M1与液体出口61连通,第五腔体M5与导气孔51连通;第一腔体M1与第二腔体M2通过第一通道L1连通,第二腔体M2与第三腔体M3通过第二通道L2连通,第三腔体M3与第四腔体M4通过第三通道L3连通,第四腔体M4与第五腔体M5通过第四通道L4连通;当气体从导气孔51进入后,将沿着图中箭头d所示方向从第五腔体M5流动至第一腔体M1。
由于所述液体容纳腔M至少被分隔成多个相互连通的第一腔体M1至第五腔体M5,且第一腔体M1与液体出口61连通,因而,第一腔体M1的容积一定小于液体容纳腔M的容积,同样体积的液体被装入第一腔体M1和液体容纳腔M中时,一定是位于第一腔体M1中的液体的翻滚幅度小,进而对液体出口产生的压力变化也小。
进一步的,当第一腔体M1始终被液体充满时,即使液体盒C在成像设备中往复运动,位于第一腔体M1中的液体也不会翻滚,进而通过液体出口61与第一腔体M1连通的液体出口受到的液体压力变化几乎为零,因而,良好的成像质量得以保证。
以下结合附图3和图4详细描述维持第一腔体M1始终被液体充满的结构。如上所述,第一腔体M1和第二腔体M2通过第一通道L1连通,即第一通道L1的第一末端L1a和第一通道L1的第二末端L1b分别与第一腔体M1和第二腔体M2连通。所述第二末端L1b上还焊接有滤网,该滤网用于过滤液体中的气泡,并限制液体流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道L1包括相互连通的上升通道L11和水平通道L12,如图3所示,上升通道L11为设置在第一腔体M1中的柱状通道,包括分别位于其两个末端的上升通道第一末端L11a和上升通道第二末端L11b;所述上升通道L11沿处理盒C的竖向延伸,上升通道第一末端L11a即为第一通道L1的第一末端L1a,二者重合,且在液体盒C的+Z方向上,第一通道的第一末端L1a位于上升通道L11的最下游,优选的,在液体盒C的+Z方向上,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一末端L1a略低于第一腔体M1的末端。
当第一腔体M1中的液体被消耗时,可以通过所述第一通道L1及时为第一腔体M1补充液体,如上所述,由于在液体盒C的+Z方向上,第一通道的第一末端L1a略低于第一腔体M1的末端,因而可保证第一腔体M1内始终被液体充满。
如图4所示,所述水平通道L12设置在底壁60上,包括分别位于其两个末端的水平通道第一末端L12a和水平通道第二末端L12b,其中水平通道第一末端L12a与第二腔体M2连通,水平通道第二末端L12b与上升通道第二末端L11b连通,优选的,水平通道第二末端L12b与上升通道第二末端L11b重合,沿液体盒C的+Z方向,水平通道第一末端L12a位于第二腔体M2的最上游,如此设计可有效保证第二腔体M2中的液体能够全部被利用,不会出现浪费。
更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为保证液体容纳腔M中除了第一腔体M1外的其他腔体中的液体都能够通过第一通道L1进入第一腔体M1中,与水平通道第一末端L12a连通的第二腔体M2分为相互连通的沉降部M21和水平部M22,其中,水平通道第一末端L12a与沉降部M21连通,水平部M22通过第二通道L2与第三通道M3连通。在液体盒C的竖向方向上,沉降部M21与水平部M22具有高度差h,具体的,在液体盒C的+Z方向上,沉降部M21位于水平部M22的上游,因而,液体容纳腔M中除了第一腔体M1外的其他腔体中的液体将会由于自身重力流向所述沉降部M21。
如上所述,第二腔体M2与第三腔体M3通过第二通道L2连通,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通道L2形成在第二腔体M2与第三腔体M3的分割壁上,为防止液体将第二通道L2全部淹没,导致液体不能被液体出口吸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通道L2包括间隔设置的底部通道L21和顶部通道L22,沿液体盒C的+Z方向,所述底部通道L21位于顶部通道L22的上游,即使液体完全淹没底部通道L21,由于有所述顶部通道L22的存在,液体仍然能够被液体出口顺利的吸出。
继续如图3所示,所述第三腔体M3和第四腔体M4通过第三通道L3连通,为保证液体盒C在工作时,腔体M内能够形成一定的负压,所述液体盒C还包括设置在第四腔体M4中的海绵71,所述海绵71与第三通道L3相邻,所述第三通道L3为沿液体盒C的+Z方向,设置在第三腔体M3与第四腔体M4分割壁最上游的圆孔。所述第四腔体M4与第五腔体M5通过第四通道L4连通,沿液体盒C的+Z方向,第四通道L4设置在第四腔体M4与第五腔体M5分割壁的最下游。
考虑到不同颜色的液体被消耗的速度不同,因而同一个液体盒C所容纳的不同颜色液体容积也不同,对于消耗量较小的液体,所述液体盒C的液体容纳部M相对较大,此时,需要在液体容纳部M中分隔出隔离槽,以降低液体容纳部M的整体容积。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液体盒C还包括从液体容纳腔M中分隔出的至少一个隔离槽,所述隔离槽中不容纳液体,且隔离槽不与所述容纳液体的腔体相互连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隔离槽包括第一隔离槽M6、第二隔离槽M7和第三隔离槽M8,第一隔离槽M6与所述容纳液体的第一腔体M1至第五腔体M5中的至少一个相邻,第二隔离槽M7和第三隔离槽M8相互连通,但第二隔离槽M7和第三隔离槽M8均不与所述容纳液体的第一腔体M1至第五腔体M5中的任何一个相互连通。如上所述,沿液体盒C的竖直方向,所述沉降部M21与水平部M22之间具有高度差h,相当于在液体盒C的+Z方向上,水平部M22相对于沉降部M21凹陷,所述第二隔离槽M7即由该凹陷形成;或者说,在液体盒C的+Z方向上,第二隔离槽M7和第三隔离槽M8从第六侧壁60向第五侧壁50凹陷。
当然,本实施例中与所述水平通道第一末端L12a连通的可以不是第二腔体M2,事实是,所述水平通道第一末端L12a可以与液体容纳腔M中除了第一腔体M1以外的其他任意至少一个腔体连通,沿液体盒C的+Z方向,水平通道第一末端L12a位于与其连通的腔体的最上游;由于第一通道的第二末端L1b与水平通道第二末端L12a重合,也就是说第一通道的第二末端L1b可以与液体容纳腔M中除了第一腔体M1以外的其他任意至少一个腔体连通。
如图4所示,所述底壁60被分隔成相邻的第一底壁64和第二底壁65,沿液体盒C的+Z方向,第一底壁64位于第二底壁65的下游,所述水平通道L12被设置在第二底壁65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液体盒C还包括设置在底壁(第六侧壁)60上的光检测部63,如图4所示,所述光检测部63设置在第二隔离槽M7内,沿液体盒C的竖向方向Z,光检测部63不超过液体盒C的范围,以防止光检测部63被损坏;所述不超过液体盒C的范围是指沿垂直于液体盒C的竖向方向Z的方向观察不到光检测部63。
所述光检测部被焊接在底壁60上,但不与液体盒C的液体容纳腔M连通,因此在液体盒C的工作过程中,没有液体流经该光检测部63,在实际检测过程中,成像设备仍然根据芯片中记录的液体余量适时向光检测部63发出检测光,由于所述光检测部63并不与液体容纳腔M连通,因此,即使光检测部63是被焊接在所述底壁60上,二者之间出现缝隙,也不会导致液体盒C中的液体从缝隙中泄露。当然,所述光检测部63与底壁60的结合还可以通过卡扣卡接、胶粘等方式实现。
另外,在成像设备中,与所述芯片对应的芯片触针附近设置有一根突起,用于限定液体盒C的位置,为保证液体盒C能够更精确的被定位在成像设备中,液体盒C还包括与所述芯片安装部12相邻设置的避让槽62,如图4所示,沿液体盒C的竖向,避让槽62从底壁60向顶壁50的方向延伸,当液体盒C被安装至成像设备时,所述避让槽62与成像设备中的突起结合。
实施例二
图5A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液体盒的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B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液体盒的实施例二的内部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中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编号。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通道L1的位置不同,如图5A所示,第一通道L1没有设置实施例一中的水平通道L12和上升通道L11,但第一通道L1仍然连通第一腔体M1以及液体容纳腔M中除第一腔体M1外的其他腔体,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六腔体M6与第三腔体M3连通,第一通道L1的两个末端分别与第一腔体M1和第六腔体M6连通,如图所示,第一通道的第一末端L1a与第一腔体M1连通,第一通道的第二末端L1b与第六腔体M6连通。
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是,所述第三腔体M3与第六腔体M6也可以不相互连通,此时,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二末端L1b与第三腔体M3连通。然而,不论第一通道的第二末端L1b与哪个腔体连通,优选的,如图5B所示,参考局部R的放大示意图,沿液体盒C的+Z方向,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二末端L1b位于与其连通的相应腔体的最上游,第一通道的第一末端L1a位于略低于第一腔体M1末端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最上游”是指当液体盒C被放置成如图1所示的状态时,腔体的底面或者靠近腔体底面的侧边;所述“略低于”是指不影响液体从第一通道的第一末端L1a流出至第一腔体M1,但第一通道的第一末端L1a靠近第一腔体M1的末端。
综上,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液体盒C的液体容纳腔M被分隔成多个腔体M1-M5,其中第一腔体M1与液体出口61连通,该第一腔体M1的容积小于液体容纳腔M的容积,位于第一腔体M1中的液体翻滚对液体出口产生的压力变化较小,因而,有利于提升成像设备的成像质量;换句话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减小液体翻滚对液体出口产生的压力变化的方法是:减小与液体出口61连通的第一腔体M1的容积,降低位于第一腔体M1中的液体翻滚幅度;所述与液体出口61连通的第一腔体M1的体积越小,位于第一腔体M1中的液体越少,当液体盒C在成像设备中往复运动时,第一腔体M1中的液体翻滚幅度将大大降低;同时,所述液体盒C的液体容纳腔M被分隔成多个腔体,也有利于提升液体盒C的整体强度,当所述顶壁50被焊接至与第一侧壁10、第二侧壁20、第三侧壁30和第四侧壁40连接时,所述多个腔体之间的分割壁可以起到支撑顶壁50的作用。
为进一步降低与液体出口61连通的第一腔体M1中的液体翻滚幅度,优选的是,在液体盒C的工作过程中,尽量保持第一腔体M1被液体充满,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是:设置第一通道L1,所述第一通道L1的两个末端L1a和L1b分别与第一腔体M1以及液体容纳腔M中除第一腔体M1以外的其他腔体连通,沿着液体盒C的+Z方向,第一通道的第一末端L1a位于略低于第一腔体M1末端的位置,第一通道的第二末端L1b位于与其连通的腔体的最上游,且沿液体盒C的+X方向,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一末端L1a位于第一腔体的上游,因而,当第一腔体M1中的液体被消耗时,通过第一通道L1能够及时为第一腔体M1补充液体,保证第一腔体M1始终被液体充满。
[液体盒C填充液体的方法]
图6A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液体盒沿其纵向方向的剖视图;图6B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液体盒在填充液体时的状态示意图。
沿图3中液体盒C的纵向,并经过所述顶部通道L22对液体盒C进行剖切后的示意图如图6A所示,现有的液体盒C补充液体时,是将液体盒C如图6A所示放置,通过专用设备将液体从液体出口61注入,对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液体盒C来说,从液体出口61被注入的液体将通过第一通道L1流入第二腔体M2、通过第二通道L2流入第三腔体M3、再通过第三通道L3流入第四腔体M4,进而被设置在第四腔体M4中的海绵71(如图3所示)吸收,待达到设定的液体注入量后,不仅位于第一腔体M1中的液体量较少,不利于减小液体的翻滚幅度,而且位于液体容纳腔M的其他腔体中的液体量也较少,也不利于提升成像质量。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针对所述液体盒C的结构提出一种补充液体的方法,如图6B所示,补充液体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沿液体盒C的纵向方向X,使所述第一腔体M1位于除第一通道L1以外的其他通道的下方放置并固定液体盒C;
S2,从液体出口61向液体容纳腔M注入液体;
S3,当液体容纳腔M中注入的液体量达到预设值后,停止向液体盒C补充液体。
为防止被注入的液体从液体盒C中泄露,覆盖导气孔51的第一密封件f1需被焊接至第五侧壁50与导气孔51对应的位置。当向焊接有第一密封件f1的液体盒C注入液体时,需选择用负压注入液体;当向没有焊接第一密封件f1的液体盒C注入液体时,需选择用正压注入液体,因此,在所述步骤S1之前,所述补充液体的方法还包括根据液体盒C是否已被焊接第一密封件f1选择用正压注入液体还是用负压注入液体的步骤。
由于所述第一通道L1用于连通第一腔体M1以及液体容纳腔M中除第一腔体M1以外的其他腔体,因此,所述步骤S1还可以描述为:沿液体盒C的纵向方向X,将液体盒C放置成使得除与第一腔体M1连通的通道以外的其他通道位于第一腔体M1的上方,并固定液体盒C。
对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液体盒C,在为其补充液体时,沿液体盒C的纵向方向X,使得除与第一腔体M1连通的通道以外的其他通道位于第一腔体M1的上方,如图6B所示,此时,第一腔体M1位于整个液体盒C的最下方,由于第一腔体M1与液体出口61连通,当从液体出口61向液体盒C注入液体时,被注入的液体将首先填满第一腔体M1,如上所述,沿液体盒C的+X方向,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一末端L1a位于第一腔体的上游,采用所述补充液体的方法,只有当第一腔体M1被液体充满时,再次注入的液体才会通过第一通道L1进入到其他腔体中,因而,在整个补充液体的过程中以及补充液体完毕后,所述第一腔体M1始终被液体充满,当液体盒C被安装至成像设备开始工作时,位于第一腔体M1中的液体将不会发生翻滚现象,进而有效确保了与液体出口61连通的液体出口不会受到液体翻滚所产生的压力变化影响。

Claims (10)

1.一种液体盒,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第四侧壁、第五侧壁和第六侧壁,其中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相对,第三侧壁与第四侧壁相对,第五侧壁与第六侧壁相对,第一侧壁至第六侧壁围合形成液体容纳腔,所述第六侧壁上设置有液体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容纳腔至少被分隔成多个相互连通用于容纳液体的腔体,其中第一腔体与液体出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体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侧壁可相对于与其相邻的侧壁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液体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通过第一通道与液体容纳腔的其他腔体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液体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一末端和第一通道的第二末端分别与第一腔体以及液体容纳腔中除第一腔体以外的其他任意至少一个腔体连通,沿着液体盒的+Z方向,第一通道的第一末端位于略低于第一腔体末端的位置,第一通道的第二末端位于与其连通的腔体的最上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液体盒,其特征在于,沿液体盒的+X方向,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一末端位于第一腔体的上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液体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包括相互连通的上升通道和水平通道,所述上升通道沿处理盒的竖向延伸,所述水平通道设置在第六侧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液体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升通道为设置在第一腔体中的柱状通道,包括分别位于其两个末端的上升通道第一末端和上升通道第二末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液体盒,其特征在于,在液体盒的+Z方向上,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一末端位于上升通道的最下游。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液体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通道包括分别位于其两个末端的水平通道第一末端和水平通道第二末端,其中水平通道第一末端可以与液体容纳腔中除了第一腔体以外的其他任意至少一个腔体连通,水平通道第二末端与上升通道第二末端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液体盒,其特征在于,沿液体盒的+Z方向,水平通道第一末端位于与其连通的腔体的最上游。
CN201721062509.4U 2017-08-23 2017-08-23 一种液体盒 Active CN2071905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62509.4U CN207190543U (zh) 2017-08-23 2017-08-23 一种液体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62509.4U CN207190543U (zh) 2017-08-23 2017-08-23 一种液体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190543U true CN207190543U (zh) 2018-04-06

Family

ID=617948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062509.4U Active CN207190543U (zh) 2017-08-23 2017-08-23 一种液体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19054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79774A (zh) * 2017-08-23 2017-11-24 珠海欣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液体盒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79774A (zh) * 2017-08-23 2017-11-24 珠海欣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液体盒
CN107379774B (zh) * 2017-08-23 2023-09-15 中山诚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液体盒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533107C2 (ru) Контейнер для жидкости и система выталкивания жидкости
CN107128074B (zh) 液体供给装置、印刷装置及液体喷射系统
CN202213315U (zh) 墨盒灌墨装置
CN102514381A (zh) 喷墨打印机墨盒的扩容方法
CN104507826B (zh) 双层喷雾装置
CN207190543U (zh) 一种液体盒
CN102371767B (zh) 一种负压式墨盒填充装置、系统及填充方法
CN107443918B (zh) 液体盒补充液体的方法以及液体盒
CN202934937U (zh) 墨盒
CN203440046U (zh) 一种灌装阀
CN107379774A (zh) 一种液体盒
CN110608978B (zh) 一种模拟含水层抽注水过程中细颗粒运移示踪试验装置
CN202428819U (zh) 组装式喷墨打印机墨盒
CN118906686B (zh) 一种丙烯塑料马克笔及其生产工艺
CN108815908B (zh) 一种快速切换润版液过滤系统
CN207190542U (zh) 一种液体盒
CN109318600B (zh) 一种墨盒加工方法及容量增大型墨盒
CN207190544U (zh) 一种液体盒
CN114727726B (zh) 一种下置大容量单气泵泡沫发生装置
CN2913000Y (zh) 一种墨盒
CN203920037U (zh) 一种墨水填充工具
CN208153010U (zh) 一种测量低渗透油藏co2泡沫驱油效果的实验装置
CN208983011U (zh) 手持式液体填充罐
CN106277144A (zh) 一种气液分离罐
CN210448109U (zh) 一种泡泡机密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612

Address after: 528467 No. 5 Tongyin Street, Yonger Village, Tanzhou Town, Zhong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ONGSHAN KINGWAY IMAGE TECH Co.,Ltd.

Address before: 519060 Guangdong province Zhuhai Nanp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four Pingtung Road, building two floor, two floor office building (room 201-205 excepted) and third (except Room 301)

Patentee before: ZHUHAI XINWEI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