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157294U - 手推车 - Google Patents
手推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157294U CN207157294U CN201720967398.5U CN201720967398U CN207157294U CN 207157294 U CN207157294 U CN 207157294U CN 201720967398 U CN201720967398 U CN 201720967398U CN 207157294 U CN207157294 U CN 20715729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ehicle body
- frame
- pipe
- trolley
- position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0284 res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推车,包括:成对的车架前管、成对的车架后管、成对的车体上纵杆、成对的车体支管、两组转铰杆、成对的车体下纵杆。手推车具有展开状态和收纳状态,在展开状态,车体支管的下端止抵在车架后管上,车体支管、车架后管和车体上纵杆构成三角杆机构,当收纳时车架前管的前端和车架后管的后端朝向彼此靠拢以折叠,车体支管的上端与车架后管的前端朝向彼此靠拢以折叠。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手推车,手推车可以在展开状态和收纳状态之间切换,由此,当手推车在不使用的状态时,可以将手推车切换至收纳状态,减小手推车的占用空间,便于手推车的携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童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手推车。
背景技术
儿童用的手推车大部分不具有可折叠的功能,当携带手推车外出时,由于手推车不可折叠,携带非常不方便,为用户的使用带来极大的不便。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相关技术中的一些手推车设置可折叠功能,但是折叠操作比较繁琐,且锁定机构存在不稳定的问题,经常会出现车架固定不牢固,使得手推车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大大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手推车,所述手推车具有结构简单、方便携带的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推车,包括:成对的车架前管,每个所述车架前管从前到后向上倾斜延伸,所述车架前管的前端底部设有前轮;成对的车架后管,每个所述车架后管设在对应的所述车架前管的后侧且从前到后向下倾斜延伸,所述车架后管的后端底部设有后轮;成对的车体上纵杆,每个所述车体上纵杆均大体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车体上纵杆的前端与所述车架前管的后端转动连接,所述车体上纵杆的中间位置与所述车架后管的前端转动连接;成对的车体支管,每个所述车体支管从前到后向上倾斜延伸,两个所述车体支管的后端相连形成U形后架,所述U形后架的后端构成把手部,所述车体支管的中间位置与对应的所述车体上纵杆的后端转动连接;两组转铰杆,两组所述转铰杆分别设在两个所述车体上纵杆的下方,每组所述转铰杆的上端与所述车体支管转动连接,每组所述转铰杆的下端与所述车架后管转动连接;成对的车体下纵杆,两个所述车体下纵杆分别设在两个所述车体上纵杆的下方,每个所述车体下纵杆均大体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车体下纵杆的前端与所述车架前管的中间位置转动连接,所述车体下纵杆的后端与所述车体支管转动连接;前后设置的两个座椅,所述两个座椅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车体上纵杆之间;其中,所述车架前管、所述车体支管、所述车体上纵杆和所述车体下纵杆构成第一四杆连杆机构,所述车体上纵杆、所述车 架后管、所述转铰杆和所述车体支管构成第二四杆连杆机构;所述手推车具有展开状态和收纳状态,在展开状态,所述车体支管的下端止抵在所述车架后管上,所述车体支管、所述车架后管和所述车体上纵杆构成三角杆机构,当收纳时所述车架前管的前端和所述车架后管的后端朝向彼此靠拢以折叠,所述车体支管的上端与所述车架后管的前端朝向彼此靠拢以折叠。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推车,通过车架前管、车体支管、车体上纵杆和车体下纵杆构成第一四杆连杆机构,车体上纵杆、车架后管、转铰杆和车体支管构成第二四杆连杆机构,第二四杆连杆机构在车体支管的下端止抵在车架后管上时转变为三角杆机构,通过第一四杆连杆机构和第二四杆连杆机构的运动配合,可以使手推车在展开状态和收纳状态之间切换,由此,当手推车在不使用的状态时,可以将手推车切换至收纳状态,减小手推车的占用空间,便于手推车的携带。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车体上纵杆均包括:主纵杆和设在所述主纵杆下方的副纵板,所述主纵杆的后端与所述车体支管转动连接,所述车架前管和所述车架后管分别与所述副纵板转动连接。
具体地,所述副纵板形成为上窄下宽的梯形,所述副纵板设有两个凸块,所述副纵板通过所述两个凸块外套在所述主纵杆上并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推车还包括:座椅固定圈,所述座椅固定圈固定在两个所述主纵杆之间,所述座椅设在所述座椅固定圈上。
具体地,所述座椅在所述座椅固定圈上角度可调地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铰杆形成为V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推车还包括成对的定位台,两个所述定位台一一对应地设置在两个所述车架后管上,每个所述定位台上均设有定位孔,在展开状态时所述车体支管的下端配合在所述定位孔内。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手推车还包括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在定位位置和脱位位置之间可活动地设在所述车体支管上的定位柱,在所述手推车展开时所述定位柱位于定位位置且配合在所述定位孔内,在脱位位置时所述定位柱从所述定位孔内拔出;朝向定位位置推动所述定位柱的弹性件;拉动件,所述拉动件可活动地设在所述车体支管上,所述拉动件可朝向脱位位置拉动所述定位柱。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装置还包括:拉绳,所述拉绳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拉动件和所述定位柱相连。
可选地,所述定位柱可伸缩地设在所述车体支管的管体内,所述定位柱上设有多个滑槽, 所述车体支管上设有多个配合在所述滑槽内的滑动销,所述弹性件位于其中一个所述滑槽内且止抵在所述滑动销上。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推车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手推车处于展开状态;
图2是图1中所示的手推车处于收纳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所示的手推车在未安装座椅固定架、座椅时的结构立体图;
图4是图3中圈示的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1中所示的手推车在未安装座椅固定架、座椅时的结构侧视图;
图6是图5中圈示的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图1中所示的手推车的局部结构爆炸图。
附图标记:
手推车100,
车架前管1,前轮11,
车架后管2,后轮21,定位台22,定位孔221,
车体上纵杆3,主纵杆33,副纵板34,凸块341,
车体支管4,把手部42,定位装置43,定位柱431,滑槽4311,拉绳孔4312,弹性件432,拉动件44,前壳441,后壳442,按钮443,驱动槽4431,解锁槽4432,锁止件444,止挡凸块4441,
转铰杆5,车体下纵杆6,座椅固定架7,座椅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推车100。
如图1-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推车100包括:成对的车架前管1、成对的车架后管2、成对的车体上纵杆3、成对的车体支管4、两组转铰杆5、成对的车体下纵杆6、座椅固定架7和座椅8。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手推车100具有展开状态和收纳状态,在展开状态时,儿童可以乘坐于手推车100内,用户可通过推动手推车100推动儿童行进。当手推车100处于收纳状态时,手推车100的占用空间缩小,从而便于手推车100的携带。
具体而言,如图1和图2所示,两个车架前管1沿左右方向对称设置,每个车架前管1从前到后向上倾斜延伸,车架前管1的前端底部设有前轮11。两个车架前管1可以为弧形管,通过设置两个弧形延伸的车架前管1,可以分散车架前管1的受力,提高车架前管1的支撑性能。而且,在每个车架前管1的下端设有前轮11,两个前轮11可以均为万向轮,由此,通过设置前轮11便于推动手推车100前行,而且将前轮11设置为万向轮便于改变手推车100的行进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和图2所示,这里对手推车100的各部件在描述结构时所引用的方位,均是以手推车100在展开状态时的形态描述的,而且本文中以手推车100的行进方向为手推车100的前侧,以手推车100的倒退方向为手推车100的后侧,以手推车100所受的重力方向为下方,以与重力相反的方向为上方,而左侧和右侧则是以上述方向为基础建立的,左右方向与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相垂直的方向。
如图1和图2所示,两个车架后管2沿左右方向对称分布,每个车架后管2设在对应的车架前管1的后侧且从前到后向下倾斜延伸。由此,通过两个车架前管1和两个车架后管2可以对手推车100具有良好的支撑效果,使手推车100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手推车100的安全性。如图1和图2所示,每个车架后管2从前到后向下倾斜延伸,且每个车架后管2均具有一定的弧度,由此,可以分散车架后管2的受力,进一步提高了手推车100的结构稳定性。
每个车架后管2的底端设有一个后轮21,两个后轮21可以均为定向轮,由此,可以降低手推车100的生产成本,便于后轮21的加工和装配。
如图1和图2所示,每个车架前管1的上端和与其对应的车架后管2的上端连接有车体上纵杆3,两个车体上纵杆3沿左右方向对称分布设置。每个车体上纵杆3均大体沿前后方向延伸,车体上纵杆3的前端与车架前管1的后端转动连接,车体上纵杆3的中间位置与车架后管2的前端转动连接。由此,可以通过调整车架前管1和车体上纵杆3、车架后管2和车体上纵杆3之间的相对转动,使手推车100在展开状态和收纳状态之间切换。
如图1和图2所示,每个车架后管2的中间偏下的位置可枢转地连接有车体支管4,每个车体支管4从前到后向上倾斜延伸,两个车体支管4的后端相连形成U形后架,U形后架的后端构成把手部42,由此,用户可以通过把手部42推动手推车100行进,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如图1和图2所示,每个车体支管4的中间位置与对应的车体上纵杆3的后端转动连接。当手推车100处于展开状态时,车体支管4的下端止抵在车架后管2上,车体支管4、车架后管2和车体上纵杆3构成三角杆机构。两个车体下纵杆6分别设在两个车体上纵杆3的下方,每个车体下纵杆6均大体沿前后方向延伸,车体下纵杆6的前端与车架前管1的中间位置转动连接,车体下纵杆6的后端与车体支管4转动连接。
车架前管1、车体支管4、车体上纵杆3和车体下纵杆6构成第一四杆连杆机构,车体上纵杆3、车架后管2、转铰杆5和车体支管4构成第二四杆连杆机构。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每个车架前管1从前到后向上延伸,每个车架后管2设在对应的车架前管1的后侧且从前到后向下延伸,每个车体上纵杆3均大体沿前后方向延伸,车体上纵杆3的前端与车架前管1的后端转动连接,车体上纵杆3的中间位置与车架后管2的前端转动连接,因此当手推车100展开时因承重的重力向下,车架前管1具有后端向下而平躺地面的趋势,车架后管2具有前端向下而平躺地面的趋势。
由于在展开状态下,车体支管4的下端止抵在车架后管2上,因此车体支管4受重力向下压时只会与车架后管2紧紧结合,使得车体支管4、车架后管2和车体上纵杆3构成三角杆机构,从而使得车体支管4、车架后管2和车体上纵杆3三者之间的角度不会发生变化。
而由于车架前管1、车体支管4、车体上纵杆3和车体下纵杆6构成第一四杆连杆机构, 当手推车100处于展开状态时,由于在三角杆机构中车体支管4与车体上纵杆3之间夹角不变,从而使得第一四杆连杆机构中各杆之间夹角也不会发生变化。
由于车体上纵杆3、车架后管2、转铰杆5和车体支管4构成第二四杆连杆机构,在车体支管4的下端止抵在车架后管2上时,转铰杆5不发挥作用,该第二四杆连杆机构就相当于上述的三角杆机构。
而当需要收纳手推车100时,可向上提起车体支管4,使车体支管4的下端不再止抵车架后管2上,车体上纵杆3、车架后管2、转铰杆5和车体支管4由展开状态的三角杆机构转变为第二四杆连杆机构,此时,通过第一四杆连杆机构和第二四杆连杆机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实现手推车100在展开状态和收纳状态之间的切换。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手推车100具有前后设置的两个座椅8,两个座椅8分别设置在两个车体上纵杆3之间。这样,该手推车100可以至少同时乘坐两个儿童,两个儿童可以按照前后方向排布分别坐在两个座椅8内。两个座椅8均朝前设置,两个座椅8也可以均朝后设置,一车两座提高了手推车100的实用性和便利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5所示,每个车体上纵杆3均包括:主纵杆33和设在主纵杆33下方的副纵板34,主纵杆33的后端与车体支管4转动连接,车架前管1和车架后管2分别与副纵板34转动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本实用新型中将两个座椅8均设置在两个车体上纵杆3上,两个车体上纵杆3承受较大承载力。同时车体上纵杆3还要与下方杆体转动连接,杆体上设置过多的转动结构会使杆体强度减弱。为此,本实用新型中将车体上纵杆3分成主纵杆33和副纵板34,将车体上纵杆3的连接结构分化,从而保证整体结构刚度及强度。
具体地,如图5所示,副纵板34形成为上窄下宽的梯形,副纵板34设有两个凸块341,副纵板34通过两个凸块341外套在主纵杆33上并固定。其中,每个凸块341可通过至少一个螺钉固定在车体上纵杆3上。
可选地,副纵板34形成为空心板件,如图5所示,主纵杆33及车架前管1、车架后管2均伸入到副纵板34内,再与副纵板34通过转销连接。这种连接方式,极大地减小了连接处的体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手推车100还包括:座椅固定圈7,座椅固定圈7固定在两个主纵杆33之间,座椅8设在座椅固定圈7上。座椅8通过座椅固定圈7来固定,利用座椅固定圈7满足固定可靠性的要求,利用座椅8满足适应儿童乘坐的舒适性要求。
具体地,座椅8可拆卸地设在座椅固定圈7上,有利地,座椅8在座椅固定圈7上角度可调地设置。
如图3和图4所示,转铰杆5形成为V形,也就是说,转铰杆5形成为具有一道折弯处的弯杆。可选地,转铰杆5在折弯处的弯折角度与展开状态时车体支管4和车架后管2之间的夹角相等。这样,在展开状态时有利于隐藏转铰杆5,提高整体美观度。
如图4-图6所示,每个车架后管2上设有一个定位台22,每个定位台22上均设有定位孔221。相应地,如图5-图7所示,在每个车体支管4的下端设置有定位装置43,当手推车100展开时,定位装置43可配合在定位孔221内。
具体地,如图6和图7所示,定位装置43包括:定位柱431、弹性件432、拉动件44和拉绳(图中未示出)。当手推车100处于展开状态时,定位柱431伸入定位孔221内,以止抵限位,使手推车100锁定,防止手推车100的第一四杆连杆机构和第二四杆连杆机构发生运动,提高了手推车100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稳固可靠性。
具体地,如图7所示,定位柱431可伸缩地设在车体支管4的管体内,定位柱431可以在定位位置和脱位位置之间切换。在手推车100展开时定位柱431位于定位位置且配合在定位孔221内,在脱位位置时定位柱431从定位孔221内拔出。定位柱431上设有多个滑槽4311,车体支管4上设有多个配合在滑槽4311内的滑动销(图中未示出),弹性件432位于其中一个滑槽4311内且止抵在滑动销上。定位柱431的上端设置有拉绳孔4312,拉绳的一端与拉绳孔4312连接。
如图7所示,拉动件44设在车体支管4的把手部42处,以便于用户的操作。拉动件44包括:按钮443、前壳441、后壳442和锁止件444。前壳441和后壳442限定出腔室,按钮443夹设于前壳441和后壳442之间,且按钮443的部分位于腔室内,部分伸出至腔室外。按钮443设有驱动槽4431和解锁槽4432,拉绳的另一端从车体支管4的内部穿设并与驱动槽4431连接。锁止件444设有与解锁槽4432相适配的止挡凸块4441。当止挡凸块4441与解锁槽4432相对时,按钮443可以向腔室内按动,并牵拉收紧拉绳。当锁止件444的止挡凸块4441与解锁槽4432错开时,按钮443无法被按动,从而锁定手推车100,防止因误操作。
下面参照图1-图7具体描述手推车100在展开状态和收纳状态之间的切换操作。当将手推车100从展开状态切换至收纳状态时,首先调整图7中所示的锁止件444,使锁止件444的止挡凸块4441与按钮443的解锁槽4432相对,使按钮443解锁。向腔室内按动按钮443,通过按钮443的驱动槽4431带动收紧拉绳,拉绳拉动定位柱431克服弹性件432的弹性力的作用,使定位柱431处于脱位位置,定位柱431从定位孔221脱离。此时,转动车体支管4,在第一四杆连杆机构和第二四杆连杆机构的作用下,将手推车100从展开状态折叠至收 纳状态(如图1至图2的状态切换)。如图2所示,在收纳状态时,车架前管1的前端和车架后管2的后端朝向彼此靠拢以折叠,车体支管4的上端与车架后管2的前端朝向彼此靠拢以折叠。从而完成了手推车100从展开状态至收纳状态的切换。手推车100从收纳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时的操作过程与上述过程相反,本领域可以根据从展开状态至收纳状态的操作中得知,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推车100,通过车架前管1、车体支管4、车体上纵杆3和车体下纵杆6构成第一四杆连杆机构,车体上纵杆3、车架后管2、转铰杆5和车体支管4构成第二四杆连杆机构,第二四杆连杆机构在车体支管4的下端止抵在车架后管2上时转变为三角杆机构,通过第一四杆连杆机构和第二四杆连杆机构的运动配合,可以使手推车100在展开状态和收纳状态之间切换,由此,当手推车100在不使用的状态时,可以将手推车100切换至收纳状态,减小手推车100的占用空间,便于手推车100的携带。而且,手推车100设有定位装置43和定位台22,便于使手推车100在展开状态和收纳状态之间切换操作,并提高了手推车100处于展开状态使的结构稳定性。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手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成对的车架前管,每个所述车架前管从前到后向上倾斜延伸,所述车架前管的前端底部设有前轮;
成对的车架后管,每个所述车架后管设在对应的所述车架前管的后侧且从前到后向下倾斜延伸,所述车架后管的后端底部设有后轮;
成对的车体上纵杆,每个所述车体上纵杆均大体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车体上纵杆的前端与所述车架前管的后端转动连接,所述车体上纵杆的中间位置与所述车架后管的前端转动连接;
成对的车体支管,每个所述车体支管从前到后向上倾斜延伸,两个所述车体支管的后端相连形成U形后架,所述U形后架的后端构成把手部,所述车体支管的中间位置与对应的所述车体上纵杆的后端转动连接;
两组转铰杆,两组所述转铰杆分别设在两个所述车体上纵杆的下方,每组所述转铰杆的上端与所述车体支管转动连接,每组所述转铰杆的下端与所述车架后管转动连接;
成对的车体下纵杆,两个所述车体下纵杆分别设在两个所述车体上纵杆的下方,每个所述车体下纵杆均大体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车体下纵杆的前端与所述车架前管的中间位置转动连接,所述车体下纵杆的后端与所述车体支管转动连接;
前后设置的两个座椅,所述两个座椅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车体上纵杆之间;其中,
所述车架前管、所述车体支管、所述车体上纵杆和所述车体下纵杆构成第一四杆连杆机构,所述车体上纵杆、所述车架后管、所述转铰杆和所述车体支管构成第二四杆连杆机构;
所述手推车具有展开状态和收纳状态,在展开状态,所述车体支管的下端止抵在所述车架后管上,所述车体支管、所述车架后管和所述车体上纵杆构成三角杆机构,当收纳时所述车架前管的前端和所述车架后管的后端朝向彼此靠拢以折叠,所述车体支管的上端与所述车架后管的前端朝向彼此靠拢以折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推车,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车体上纵杆均包括:主纵杆和设在所述主纵杆下方的副纵板,所述主纵杆的后端与所述车体支管转动连接,所述车架前管和所述车架后管分别与所述副纵板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副纵板形成为上窄下宽的梯形,所述副纵板设有两个凸块,所述副纵板通过所述两个凸块外套在所述主纵杆上并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推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座椅固定圈,所述座椅固定 圈固定在两个所述主纵杆之间,所述座椅设在所述座椅固定圈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在所述座椅固定圈上角度可调地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铰杆形成为V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推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成对的定位台,两个所述定位台一一对应地设置在两个所述车架后管上,每个所述定位台上均设有定位孔,在展开状态时所述车体支管的下端配合在所述定位孔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推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包括:
在定位位置和脱位位置之间可活动地设在所述车体支管上的定位柱,在所述手推车展开时所述定位柱位于定位位置且配合在所述定位孔内,在脱位位置时所述定位柱从所述定位孔内拔出;
朝向定位位置推动所述定位柱的弹性件;
拉动件,所述拉动件可活动地设在所述车体支管上,所述拉动件可朝向脱位位置拉动所述定位柱。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手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还包括:拉绳,所述拉绳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拉动件和所述定位柱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手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可伸缩地设在所述车体支管的管体内,所述定位柱上设有多个滑槽,所述车体支管上设有多个配合在所述滑槽内的滑动销,所述弹性件位于其中一个所述滑槽内且止抵在所述滑动销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967398.5U CN207157294U (zh) | 2017-08-03 | 2017-08-03 | 手推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967398.5U CN207157294U (zh) | 2017-08-03 | 2017-08-03 | 手推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157294U true CN207157294U (zh) | 2018-03-30 |
Family
ID=617151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967398.5U Active CN207157294U (zh) | 2017-08-03 | 2017-08-03 | 手推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157294U (zh) |
-
2017
- 2017-08-03 CN CN201720967398.5U patent/CN20715729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835405B (zh) | 一种推车车架 | |
US11904925B2 (en) | Folding stroller | |
CN109515507B (zh) | 儿童推车车架及儿童推车 | |
US9469366B2 (en) | Draw-bar box type portable folding electro-tricycle with folding chair function | |
US8282120B2 (en) | Foldable stroller | |
CN105539558B (zh) | 易操作的童车 | |
EP2014536B1 (en) | Foldable toy stroller | |
WO2007071141A1 (fr) | Poussette pour enfant en bas age | |
US11840272B2 (en) | Frame structure and baby stroller | |
CN110723191B (zh) | 折叠儿童推车 | |
TW202341905A (zh) | 具輔助籃的可轉換兒童推車系統 | |
CN210391282U (zh) | 婴儿车车架和婴儿车 | |
CN109466614B (zh) | 一种可折叠推车 | |
CN110001845A (zh) | 折叠式三轮车 | |
CN207157294U (zh) | 手推车 | |
CN213921189U (zh) | 一种可折叠推车车架及可折叠推车 | |
CN207157295U (zh) | 手推车 | |
CN112278059B (zh) | 一种折叠式儿童推车 | |
CN216611454U (zh) | 童车 | |
CN212500619U (zh) | 一种便于快速收合的婴儿推车 | |
CN211494194U (zh) | 一种可折叠推车车架 | |
CN207072373U (zh) | 手推车 | |
CN211494195U (zh) | 一种可折叠车架 | |
CN207157292U (zh) | 手推车 | |
CN106741092B (zh) | 一种可折叠婴儿推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