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150314U - 一种铝制电机外壳 - Google Patents
一种铝制电机外壳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150314U CN207150314U CN201721251340.7U CN201721251340U CN207150314U CN 207150314 U CN207150314 U CN 207150314U CN 201721251340 U CN201721251340 U CN 201721251340U CN 207150314 U CN207150314 U CN 20715031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roove
- inner casing
- shell
- motor housing
- rear en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0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29920000742 Cotton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30279 gene silenc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728 strengthe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10000002435 tendon Anatomy 0.000 claims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9000000498 cooling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RRHGJUQNOFWUDK-UHFFFAOYSA-N Isoprene Chemical group CC(=C)C=C RRHGJUQNOFWUDK-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12 characteriz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10 flushing procedur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728 polyest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195 polyisopr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铝制电机外壳,包括电机机座和抗震加强筋。电机基座包括外壳和内壳,外壳和内壳之间形成一贯通外壳和内壳前、后端面的通道;外壳内表面和内壳外表面之间沿轴向设有分隔板组;以及内壳内部为空腔,空腔内设有消音件。抗震加强筋,沿轴向设置于外壳的外表面,包括内部中空的加强筋本体,伸出加强筋本体向外的弹性抗震件。本实用新型的铝制电机外壳可以提高散热效果,同时提高电机的抗震性能,保护电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外壳,尤其涉及一种铝制电机外壳。
背景技术
现有电机壳体外侧一般会沿周向设置较多的加强筋,但这种结构的加强筋只能利用散热和加强电机外壳强度的作用,无法保护电机不受碰撞影响;
并且目前大多数电机均采用风冷式散热,不仅耗能,增大电机的噪音,并且还增大了电机的尺寸,散热效果也一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铝制电机外壳,以解决提高水冷电机散热效果和抗震性能的技术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技术方案为:一种铝制电机外壳,包括:
电机机座,包括外壳和内壳,所述外壳和内壳之间形成一贯通所述外壳和内壳前、后端面的通道;所述外壳内表面和所述内壳外表面之间沿轴向设有分隔板组;以及所述内壳内部为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消音件;
抗震加强筋,沿轴向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外表面,包括内部中空的加强筋本体,伸出所述加强筋本体向外的弹性抗震件。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内表面的顶部设有一贯穿所述外壳前、后端部的第一上凹槽;
所述内壳外表面的顶部设有一贯穿所述内壳前、后端面的与所述上凹槽配合的第一下凹槽;即
所述第一上凹槽与第一下凹槽配合形成位于所述通道的顶部的并且贯穿所述通道前、后端面的第一通槽。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内表面上位于所述第一上凹槽的左、右两侧等间距开设有从外壳前端面延伸至外壳内表面后端部且不贯穿所述外壳前、后端面的第二上凹槽;
所述内壳外表面上位于所述第一下凹槽的左、右两侧等间距开设有从内壳前端面延伸至内壳外表面后端部的且不贯穿所述内壳前、后端面的第二下凹槽;即
所述第二上凹槽和第二下凹槽配合形成位于所述通道左、右两侧的只连通至通道前端面的第二通槽。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内表面上位于所述第一上凹槽和第二上凹槽之间的中部或位于两个所述第二上凹槽之间的中部开设有从所述外壳后端面延伸至外壳前端部的且不贯穿所述外壳前、后端面的第三上凹槽;
所述内壳外表面上位于所述第一下凹槽和第二下凹槽之间的中部或位于两个所述第二下凹槽之间的中部开设有从所述内壳后端面延伸至内壳前端部的且不贯穿所述内壳前、后端面的第三下凹槽;即
所述第三上凹槽和第三下凹槽配合形成所述通道左、右两侧的只连通至所述通道后端面的第三通槽。
进一步的,所述分隔板组包括插设与所述第一通槽内的第一分水板;插设与所述第二通槽内的第二分水板,以及插设与所述第三通槽内的第三分水板。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槽与所述第一分水板之间、所述第二通槽与所述第二分水板、以及所述第三通槽与所述第三分水板之间均设有密封垫。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外表面上且位于所述通道顶部的第一通槽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抗震件包括设于所述加强筋本体内的弹簧,以及与所述弹簧连接的且伸出所述加强筋本体远离所述外壳一侧设置伸缩杆。
进一步的,所述伸缩杆与所述弹簧之间设有一挡圈。
进一步的,所述消音件采用消音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采用分隔板组的设计,使得冷却水与壳体内壁的接触面积增大,散热效果更好,分水板的均匀分布,解决了电机外壳局部温度不一致的问题,并且分隔板组均可拆卸清洗,使用更加方便;
进一步的,在机壳外表面设置抗震加强筋,一方面加强了电机外壳的强度,另一方便使电机在搬运过程中减少因震动带来的影响;
又进一步的,采用水冷形式的电机散热方式,减少了电机风扇的运用,节约了能源,同时还减小了风扇带来的噪音。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铝制电机外壳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铝制电机外壳的仰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A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B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水循环示意图。
图中:电机机座100、外壳110、第一上凹槽111、第二上凹槽112、第三上凹槽113、内壳120、第一下凹槽121、第二下凹槽122、第三下凹槽123、通道130、第一通槽131、第一分水板132、第二通槽133、第二分水板134、第三通槽135、第三分水板136、密封垫137、消音件200、进水口300、出水口400、抗震加强筋500、加强筋本体510、弹性抗震件520、弹簧521、伸缩杆522、挡圈523。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铝制电机外壳,包括电机机座100和抗震加强筋500。
电机机座100,包括外壳110和内壳120,外壳110和内壳120之间形成一贯通外壳110和内壳120前、后端面的通道130。外壳110内表面和内壳120外表面之间沿轴向设有分隔板组;以及内壳120内部为空腔,空腔内设有消音件200。
抗震加强筋500,沿轴向设置于外壳110的外表面,包括内部中空的加强筋本体510,伸出加强筋本体510向外的弹性抗震件520。
具体的,外壳110内表面的顶部设有一贯穿外壳110前、后端部的第一上凹槽111。内壳120外表面的顶部设有一贯穿内壳120前、后端面的与上凹槽配合的第一下凹槽121;即第一上凹槽111与第一下凹槽121配合形成位于通道130的顶部的并且贯穿通道130前、后端面的第一通槽131。
外壳110内表面上位于第一上凹槽111的左、右两侧等间距开设有从外壳110前端面延伸至外壳110内表面后端部且不贯穿外壳110前、后端面的第二上凹槽112。
内壳120外表面上位于第一下凹槽121的左、右两侧等间距开设有从内壳120前端面延伸至内壳120外表面后端部的且不贯穿内壳120前、后端面的第二下凹槽122;即第二上凹槽112和第二下凹槽122配合形成位于通道130左、右两侧的只连通至通道130前端面的第二通槽133。
外壳110内表面上位于第一上凹槽111和第二上凹槽112之间的中部或位于两个第二上凹槽112之间的中部开设有从外壳110后端面延伸至外壳110前端部的且不贯穿外壳110前、后端面的第三上凹槽113。
内壳120外表面上位于第一下凹槽121和第二下凹槽122之间的中部或位于两个第二下凹槽122之间的中部开设有从内壳120后端面延伸至内壳120前端部的且不贯穿内壳120前、后端面的第三下凹槽123;即第三上凹槽113和第三下凹槽123配合形成通道130左、右两侧的只连通至通道130后端面的第三通槽135。
分隔板组包括插设与第一通槽131内的第一分水板132;插设与第二通槽133内的第二分水板134,以及插设与第三通槽135内的第三分水板136。
第一通槽131与第一分水板132之间、第二通槽133与第二分水板134、以及第三通槽135与第三分水板136之间均设有密封垫137。
又具体的,通道130的前、后端面均设有密封盖将通道130密封,防止水流流出,烧坏电机,影响电机使用。
本实施例的优点为,分隔板组均匀分布,是的水流均匀分散在通道130内,改善了水冷电机外壳110局部温度不一致的问题;并且在内壳120中设置空腔,辅助散热,更加提高散热效果。
具体的,内壳120设置的空腔内设有若干内加强筋,且内壳120前、后两侧端面均设有橡胶弹性防尘盖,将内壳120的空腔封闭起来。内壳120中设置的若干加强筋将内壳120空腔分隔成若干小室;消音件200分别设置在若干小室内。
外壳110外表面上且位于通道130顶部的第一通槽13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进水口300和出水口400。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分隔板组的安装方法为:首先将第一分水板132插入通道130顶部的第一通槽131内,用密封垫137密封,避免水流流入第一通槽131,再分别将第二分水板134插入第二通槽133中和将第三分水板136插入第三通槽135中,并用密封垫137密封;利用设置的进水口300和出水口400向通道130内通入外部循环水。
由于第一通槽131两侧交错布置的第二通槽133和第三通槽135,是的冷却水可以在第二分水板134和第三分水板136之间来回流动,带走电机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最后将有热量的水从出水口400流回外部循环水系统,从而达到水循环的效果,节约水资源,降低成本。
另一方面,由于设置的分隔板组,使得冷却水与内壳120的接触面积更大,增强了散热效果,解决了电机外壳110局部温度不一致的问题。在需要清洗通道130时,只需取下密封盖,并依此取下密封垫137和分隔板组,对通道130内进行清洗即可,方便快捷。
优选的,如图4所示,弹性抗震件520包括设于加强筋本体510内的弹簧521,以及与弹簧521连接的且伸出加强筋本体510远离外壳110一侧设置伸缩杆522。在工作时,如果发生碰撞或震动,设置在外部的伸缩杆522受力压缩,利用弹簧521原理,减少震动,避免由于外界因素对电机造成损伤。
伸缩杆522与弹簧521之间设有一挡圈523。通过挡圈523连接伸缩杆522和弹簧521,连接更加牢固。
可选的,消音件200采用消音棉。吸音棉塞采用聚酯纤维吸音棉,且厚度大于0.5CM小于1CM。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Claims (10)
1.一种铝制电机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机机座,包括外壳和内壳,所述外壳和内壳之间形成一贯通所述外壳和内壳前、后端面的通道;所述外壳内表面和所述内壳外表面之间沿轴向设有分隔板组;以及所述内壳内部为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消音件;
抗震加强筋,沿轴向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外表面,包括内部中空的加强筋本体,伸出所述加强筋本体向外的弹性抗震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制电机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表面的顶部设有一贯穿所述外壳前、后端部的第一上凹槽;
所述内壳外表面的顶部设有一贯穿所述内壳前、后端面的与所述上凹槽配合的第一下凹槽;即
所述第一上凹槽与第一下凹槽配合形成位于所述通道的顶部的并且贯穿所述通道前、后端面的第一通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铝制电机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表面上位于所述第一上凹槽的左、右两侧等间距开设有从外壳前端面延伸至外壳内表面后端部且不贯穿所述外壳前、后端面的第二上凹槽;
所述内壳外表面上位于所述第一下凹槽的左、右两侧等间距开设有从内壳前端面延伸至内壳外表面后端部的且不贯穿所述内壳前、后端面的第二下凹槽;即
所述第二上凹槽和第二下凹槽配合形成位于所述通道左、右两侧的只连通至通道前端面的第二通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铝制电机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表面上位于所述第一上凹槽和第二上凹槽之间的中部或位于两个所述第二上凹槽之间的中部开设有从所述外壳后端面延伸至外壳前端部的且不贯穿所述外壳前、后端面的第三上凹槽;
所述内壳外表面上位于所述第一下凹槽和第二下凹槽之间的中部或位于两个所述第二下凹槽之间的中部开设有从所述内壳后端面延伸至内壳前端部的且不贯穿所述内壳前、后端面的第三下凹槽;即
所述第三上凹槽和第三下凹槽配合形成所述通道左、右两侧的只连通至所述通道后端面的第三通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铝制电机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组包括插设与所述第一通槽内的第一分水板;插设与所述第二通槽内的第二分水板,以及插设与所述第三通槽内的第三分水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铝制电机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槽与所述第一分水板之间、所述第二通槽与所述第二分水板、以及所述第三通槽与所述第三分水板之间均设有密封垫。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铝制电机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外表面上且位于所述通道顶部的第一通槽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制电机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抗震件包括设于所述加强筋本体内的弹簧,以及与所述弹簧连接的且伸出所述加强筋本体远离所述外壳一侧设置伸缩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铝制电机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与所述弹簧之间设有一挡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制电机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件采用消音棉。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251340.7U CN207150314U (zh) | 2017-09-27 | 2017-09-27 | 一种铝制电机外壳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251340.7U CN207150314U (zh) | 2017-09-27 | 2017-09-27 | 一种铝制电机外壳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150314U true CN207150314U (zh) | 2018-03-27 |
Family
ID=616686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251340.7U Active CN207150314U (zh) | 2017-09-27 | 2017-09-27 | 一种铝制电机外壳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15031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546907A (zh) * | 2017-09-27 | 2018-01-05 | 张家港市金邦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铝制电机外壳 |
-
2017
- 2017-09-27 CN CN201721251340.7U patent/CN20715031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546907A (zh) * | 2017-09-27 | 2018-01-05 | 张家港市金邦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铝制电机外壳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7150314U (zh) | 一种铝制电机外壳 | |
CN208305738U (zh) | 一种便于固定的注塑模块用冷却装置 | |
CN106401728A (zh) | 一种发动机水冷循环装置 | |
CN206756320U (zh) | 一种插头防脱落水温传感器 | |
CN107546907A (zh) | 一种铝制电机外壳 | |
CN213775650U (zh) | 一种用于空气压缩机的冷却机构 | |
CN205101152U (zh) | 一种在节气门体前端集成水冷中冷器的塑料进气歧管 | |
CN209786145U (zh) | 一种具备安全保护装置的汽车电池 | |
CN107829814A (zh) | 水冷式摩托车发动机冷却水通路构造 | |
CN205477875U (zh) | 水冷发动机水道 | |
CN201309409Y (zh) | 客车底盘中冷器和散热器布置型式 | |
CN209815691U (zh) | 一种用于同种异体骨生产的多功能臭氧发生器 | |
CN208835142U (zh) | 一种电池箱的箱体 | |
CN206634074U (zh) | 高效抽风散热型汽车引擎盖 | |
CN207819679U (zh) | 一种直流外转子无刷电机液冷结构 | |
CN206205981U (zh) | 一种发动机导风罩总成结构 | |
CN210806930U (zh) | 一种电动马达散热结构 | |
CN203441581U (zh) | 一种柴油机冷却系统 | |
CN213298154U (zh) | 一种前谐振腔上盖 | |
CN213072358U (zh) | 一种矿用防爆电机的排水结构 | |
CN206077158U (zh) | 带有冷却套的水冷发电机 | |
CN213473538U (zh) | 一种便于散热的飞机发动机油箱 | |
CN219040623U (zh) | 一种汽车用高散热防水防尘电池盒 | |
CN206931029U (zh) | 一种计算机专用清洁散热装置 | |
CN213955759U (zh) | 一种混合动力工程机械用散热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