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125643U - 烹饪锅用的蒸格以及具有其的烹饪锅 - Google Patents
烹饪锅用的蒸格以及具有其的烹饪锅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125643U CN207125643U CN201621389048.7U CN201621389048U CN207125643U CN 207125643 U CN207125643 U CN 207125643U CN 201621389048 U CN201621389048 U CN 201621389048U CN 207125643 U CN207125643 U CN 20712564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t
- grate plate
- lattice
- plate
- steam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0025 steam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5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5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411 coo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835 boi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229 inter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5056 cell bod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29087 diges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336 safety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780 transparent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锅用的蒸格以及具有其的烹饪锅,蒸格包括本体和蒸格箅板,本体呈筒状,本体的一端为开口端,蒸格箅板设置在与本体的开口端相对的另外一端,蒸格箅板上设置有过气通道,蒸格箅板与本体为一体成型结构;本体的与本体的开口端相对的另外一端为置物端,蒸格箅板由置物端向本体的内部凹陷而成。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蒸格箅板设置在本体与开口端相对的另一端,即蒸格箅板位于本体的上半部分,便于用户向蒸格箅板上放置待加热物,也便于取出,并且蒸格箅板与本体为一体成型结构,简化了结构,更加方便用户的使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锅用的蒸格以及具有其的烹饪锅。
背景技术
蒸锅是一种常用的家用厨具,主要用于蒸煮食物。一般来说,蒸锅包括锅身、蒸格及锅盖。现有的蒸锅中会设置用于放置食材的蒸格,蒸格的底部设置有箅板,这导致用户放置或取出食材时会受到蒸格的侧壁的阻挡,操作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锅用的蒸格以及具有其的烹饪锅,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蒸格在使用过程中放置、取出食材操作不便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啊,提供了一种烹饪锅用的蒸格,包括本体和蒸格箅板,本体呈筒状,本体的一端为开口端,蒸格箅板设置在与本体的开口端相对的另外一端,蒸格箅板上设置有过气通道,蒸格箅板与本体为一体成型结构;本体的与本体的开口端相对的另外一端为置物端,蒸格箅板由置物端向本体的内部凹陷而成。
进一步地,蒸格箅板与置物端之间通过连接板连接,连接板的一部分形成朝向蒸格的中心倾斜设置的倾斜部,蒸格箅板与倾斜部的内缘连接。
进一步地,倾斜部与本体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范围为30°至60°。
进一步地,蒸格箅板包括支撑板体和设置在支撑板体的周向外侧的沥水部,支撑板体的水平位置高于沥水部的水平位置,沥水部呈环形并与支撑板体的周向外缘连接,沥水部上设置有多个沥水孔。
进一步地,蒸格箅板还包括多个导水槽,导水槽凹陷成型于支撑板体上,每个导水槽均与沥水部连通。
进一步地,多个导水槽沿支撑板体的周向均匀分布,每个导水槽均包括交叉对称设置的第一分支和第二分支,每个导水槽的第一分支和第二分支的第一端连接并导通,且每个导水槽的第一分支的第二端和第二分支的第二端均与沥水部连通。
进一步地,导水槽均匀分成若干对,每一对导水槽223均包括一尺寸较大的第一导水槽及一尺寸较小的第二导水槽,每一对导水槽的第二导水槽位于这一对导水槽的第一导水槽的第一分支和第二分支之间。
进一步地,蒸格箅板与本体的上端面之间的距离的范围为5mm至30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烹饪锅,包括锅身、蒸格和锅盖,蒸格为上述的蒸格。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蒸格箅板设置在本体与开口端相对的另一端,即蒸格箅板位于本体的上半部分,便于用户向蒸格箅板上放置待加热物,也便于取出,并且蒸格箅板与本体为一体成型结构,简化了结构,更加方便用户的使用。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锅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锅的锅身的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锅的蒸格的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锅的蒸格的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4的A处的放大图;
图6示出了图4的B处的放大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锅的锅盖的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锅的第一箅板的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锅的第二箅板的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锅的不设置第二箅板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锅的不设置第一箅板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图11的局部放大图;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锅的不设置第一箅板和第二箅板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锅的不设置蒸格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锅的不设置蒸格和第二箅板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锅的不设置蒸格和第一箅板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7示出了图16的局部放大图;
图1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锅的不设置蒸格、第一箅板和第二箅板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9示出了图18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锅身;11、锅底段;12、锅口段;13、收缩结;14、外延段;141、支撑段;142、密封段;20、蒸格;21、本体;211、翻边;22、蒸格箅板;221、支撑板体;222、沥水部;223、导水槽;224、过气通道;23、连接板;231、倾斜部;232、第一配合部;31、第一箅板;32、第二箅板;40、锅盖;41、盖板;42、盖体;43、气孔;44、密封片。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锅用的蒸格,如图3至6示出的实施例,蒸格包括本体21和蒸格箅板22,本体21呈筒状,本体21的一端为开口端,蒸格箅板22设置在与本体21的开口端相对的另外一端,蒸格箅板22上设置有过气通道224,蒸格箅板22与本体21为一体成型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蒸格的蒸格箅板22设置在本体21与开口端相对的另一端,即蒸格箅板22位于本体21的上半部分,便于用户向蒸格箅板22上放置待加热物,也便于取出,并且蒸格箅板22与本体21为一体成型结构,简化了结构,更加方便用户的使用。
优选地,本体21的与本体21的开口端相对的另外一端为置物端,蒸格箅板22由置物端向本体21的内部凹陷而成。
具体地,本体21的一端为开口端,另一端为置物端,蒸格箅板22由置物端向本体21的内部凹陷而成。即蒸格箅板22位于本体21的上半部分,蒸格箅板22到置物端的距离小于蒸格箅板22到与开口端的距离,便于用户向蒸格箅板22上放置待加热物,也便于取出,并且蒸格箅板22与本体21为一体成型结构,简化了结构,更加方便用户的使用。
优选地,蒸格箅板22相对置物端凹入本体21的内部。如图3和图4所示,蒸格箅板22与本体21的上端面之间的距离的范围为5mm至30mm。需要说明的是,在其它方式中,蒸格箅板22设置在于本体21的开口端相对的另外一端,即是本体21的上端,且蒸格箅板22的周缘直接连接于本体21的内周面,蒸格箅板22到上端的端面的距离小于蒸格箅板22到与开口端的下端面的距离;更为具体的,蒸格箅板22与本体21的上端面之间的距离的范围为5mm至30mm。
优选地,蒸格还包括连接板23。如图5示出的实施例,蒸格箅板22与本体21面之间通过连接板23连接,连接板23的一部分形成朝向蒸格的中心倾斜设置的倾斜部231,蒸格箅板22与倾斜部231的内缘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连接板23的一部分朝向本体21的内部倾斜向下设置,形成倾斜部231,倾斜部231的下端与蒸格箅板22连接。倾斜部231使得本体21的上端口处具有更好的结构强度,抗变形能力强,并且由于锅盖40要扣盖在蒸格20上,因此锅盖40上的凝露可以顺着倾斜部231落下,从而起到减少凝露的飞溅的作用。
具体地,倾斜部231与本体21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范围为30°至60°。
优选地,本体21、连接板23和蒸格箅板22的连接处均呈圆滑过渡。在如图4示出的实施例中,本体21、连接板23和蒸格箅板22为一体成型结构,例如通过板材冲压成型,这种一体成型结构的优点就在于各个部件之间的连接处均为圆滑过渡,外形美观并且方便用户使用。
优选地,连接板23包括用于与锅盖40配合的第一配合部232,第一配合部232的外端与本体21连接。如图5示出的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连接板23还包括水平延伸的一段,从而形成用于与锅盖40配合的第一配合部232,该实施例中的第一配合部232为连接板23的上端平面,即相当于本体21的置物端。
优选地,连接板23为环形板。
优选地,本体21的下端具有翻边211。例如图6示出的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本体21的下端呈三层翻边,形成一个加强结构,避免发生变形,此外翻边211还使得本体21的下端面的面积增大,从而提高了本体21与锅身10之间的密封性能。可以看出,该翻边211的外表面与本体21的外表面处于同一面内,即本体21的外表面平整。
优选地,本体21的外侧还设置有把手。例如图3和图4示出的实施例中,本体21上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把手,把手通过螺钉固定在本体21上。
优选地,蒸格箅板22包括支撑板体221和设置在支撑板体221的周向外侧的沥水部222,支撑板体221的水平位置高于沥水部222的水平位置,沥水部222呈环形并与支撑板体221的周向外缘连接,沥水部222上设置有多个沥水孔。如图4和图5示出的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沥水部222位于蒸格箅板22的外侧,因此从锅盖40上落下的凝露会聚集在沥水部222内,并通过沥水部222上的沥水孔流入锅身10内,而不会流到支撑板体221上。此外,支撑板体221上的水也可以流向沥水部222,再通过沥水部222上的沥水孔流入锅身10内,从而保持支撑板体221上不会积水。沥水部与支撑板体221一体成型,其沥水部和支撑板体221可以采用冲压成型的方式制造。
优选地,蒸格箅板22还包括多个导水槽223,导水槽223凹陷成型于支撑板体221上,每个导水槽223均与沥水部222连通。支撑板体221上的水可以通过导水槽223流向沥水部222。
优选地,多个导水槽223沿支撑板体221的周向均匀分布,每个导水槽均包括交叉对称设置的第一分支和第二分支,每个导水槽223的第一分支和第二分支的第一端连接并导通,且每个导水槽223的第一分支的第二端和第二分支的第二端均与沥水部222连通。
具体地,第一分支的靠近支撑板体221的中心的一端与第二分支的靠近支撑板体221的中心的一端连通,且第一分支与第二分支沿远离支撑板体221的中心的方向逐渐分离。
在优选实施例中,同一个导水槽223的第一分支和第二分支之间的夹角的范围为30°至120°。
优选地,导水槽223均匀分成若干对,每一对导水槽223均包括一尺寸较大的第一导水槽及一尺寸较小的第二导水槽,每一对导水槽223的第二导水槽位于这一对导水槽223的第一导水槽的第一分支和第二分支之间。如图3示出的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导水槽223沿蒸格箅板22的周向分为6组,每组具有较大和较小的两个导水槽,每个导水槽均包括沿蒸格箅板22的径向对称的两个槽体,因此每个导水槽均呈三角形,而同一组内的较小的导水槽位于较大的导水槽的内测。
如图3和4所示,蒸格箅板22的中部包括两个腰形孔,两个腰形孔以蒸格箅板22的中心为对称中心对称地设置。用户可以通过夹持两个腰形孔以放置或取出蒸格20或者锅身10内的箅板,也可以通过腰形孔向锅体内注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烹饪锅,包括锅身10、蒸格和锅盖40,蒸格为上述的蒸格。
如图1至19所示,该烹饪锅包括锅身10,锅身10包括相互连接的锅口段12和锅底段11,锅底段11的直径沿从锅底到锅口的方向逐渐变大,锅身10的锅口段12与锅底段11的连接处的内壁上具有朝向锅身10的内部突出的支撑结构。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烹饪锅的锅身10具有锅底段11,因此锅身10整体呈口大底小状,因此能够增加锅底以及底部两侧的受热面积,使得烹饪锅更易收集明火热量,增加烹饪锅的加 热效率,此外烹饪锅蒸煮时需要加水覆盖锅身10的底部,相比传统的桶状锅身的烹饪锅,本实用新型的烹饪锅的锅身具有收缩结,因此采用更少量的水就能够覆盖锅底,同时由于加热效率的增加,因此能够更快的产生蒸汽。
优选地,锅口段12的与锅底段11连接的一端的直径小于锅口段12的锅口所在的一端的直径。如图1和2示出的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锅口段12呈上大下小的锥桶形。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锅口段12也可以为直桶形。
优选地,锅身10包括位于锅口段12与锅底段11的连接处的收缩结13,收缩结13的靠近锅口段12的一端的直径大于靠近锅底段11的一端的直径,收缩结13的内壁形成支撑结构。
优选地,收缩结13在内壁上形成的支撑结构呈倾斜设置。
如图2示出的实施例,收缩结13在锅身10的内部形成支撑结构,可以用于支撑箅板等部件。现有的支撑结构多为连接在锅身10内的独立部件,例如凸耳,而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锅身10的结构以形成支撑结构,收缩结13与锅身10一体成型,结构简单,简化了生产制造的工艺流程。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支撑结构还可以是凸耳或卡扣等多种结构,并不限定是收缩结13这种单一结构。
而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支撑结构还可以是收缩结13与其他结构的配合,例如收缩结13与凸耳配合共同支撑箅板,或者收缩结13与卡扣配合,收缩结13支撑箅板,卡扣从上方限位箅板,构成组合结构。
优选地,烹饪锅还包括一个或多个箅板,箅板设置在锅身10内。箅板与锅身10之间可以是可拆卸地设置,也可以是固定设置,或者通过锁定结构锁紧设置。箅板可以为多个,多个箅板设置在锅身10的不同位置处。例如图1示出的实施例中,该实施例包括两个箅板,分别设置在锅身10的中间部分和顶部,其中第一箅板31更具体地设置在锅底段11和锅口段12的交界处。
优选地,箅板的边缘向上倾斜设置,这种结构可以使箅板通过重力与锅身10自动找正,方便箅板的安装,并且使得箅板与锅身10的连接更加稳定,使得箅板不易倾覆。
优选地,如图12和图17所示,箅板的边缘具有翻边结构,例如图中示出的双层翻边结构,该翻边结构可以提高箅板的边缘的结构强度,防止箅板变形。
优选地,烹饪锅还包括一个或多个箅板,箅板可拆卸地设置在锅身10内,箅板的周向边缘包括沥水部,沥水部的底部设置有通孔。例如图8和图9示出的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箅板为板材一体成型结构,沥水部为形成在板材上的形槽,沥水部的作用是收集凝结的水分并通过通孔滴落回锅底再次加热。
优选地,烹饪锅还包括多个箅板,多个箅板可拆卸地设置在锅身10内,每个箅板上均设置有用于指示箅板的安装位置的指示标识。如图1示出的实施例,该实施例中烹饪锅包括两 个箅板,其中第一箅板31设置在锅身10的中部,第二箅板32设置在锅身10的顶部,两个箅板上具有用于指示其安装位置的指示标识,该指示标识可以采用数字、汉字等形式,例如“1”、“2”或“上”、“下”等。更进一步地,图8示出了第一箅板31,第一箅板31上具有冲压成型的汉字标识“下”和第一个数字标识,该标识用于指示第一箅板31安装在锅身10的顶部位置;图9示出了第二箅板32,第二箅板32上具有冲压成型的汉字标识“下”和第二个数字标识,该标识用于指示第二箅板32安装在锅身10的中间部位。
优选地,烹饪锅还包括第一箅板31,第一箅板31上开设有第一通气孔,第一箅板31支撑在收缩结13上。第一通气孔用于使蒸汽通过第一箅板31,以加热第一箅板31上的食材。
优选地,第一箅板31的周向外边缘倾斜设置形成倾斜边,倾斜边支撑在收缩结13上。具体如图2示出的实施例,第一箅板31的倾斜边支撑在收缩结13上,并且由于倾斜边和收缩结13均为倾斜结构,第一箅板31与收缩结13之间形成面面配合,不仅固定牢固,而且使第一箅板31通过重力与锅身10自动找正。
优选地,锅身10还包括外延段14,外延段14的纵截面呈L形,外延段14与锅口段12的锅口处的边缘连接并向外延伸;烹饪锅还包括第二箅板32及锅盖40,第二箅板32上开设有第二通气孔,第二箅板32支撑在外延段14上;锅盖40罩盖于第二箅板32,且外延段14与锅盖40的下端的外周面相互抵顶。第二箅板32的第二通气孔与第一箅板31的第一通气孔作用相同,均是为了让蒸汽通过。
更优选地,第二箅板32的周向外边缘倾斜设置形成倾斜边,倾斜边支撑在外延段14上。
如图2和图17示出的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锅身10的顶部开口处具有外延段14,该外延段14即作为支撑第二箅板32的第二支撑部。在图2和图17中外延段14为倾斜台阶。
而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二支撑部还可以是凸台或卡扣等多种结构,并不限定是台阶结构。
锅盖40也可以直接盖扣在外延段14上,即不设置第二箅板32。具体地,锅身10还包括外延段14,外延段14的纵截面呈L形,包括与锅口段12的锅口处的边缘连接并向外延伸的支撑段141及由支撑段141的末端向上延伸的密封段142,烹饪锅还包括锅盖40,锅盖40的下端面的内圈延伸设有密封片44,锅盖40的下端面抵压于支撑段141,且密封片44伸入锅身10内,密封段142抵顶于锅盖40下端处的外周面。
此外,如图8和图9所示,第一箅板31和第二箅板32也具有与蒸格箅板22相同或相似的板面结构,即包括支撑板体和凹部,凹部包括导水槽和沥水部。
优选地,锅身10上还设置有把手。例如图2示出的实施例中,锅身10上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把手,把手通过螺钉固定在锅身10上。
优选地,锅身10的上边缘具有翻边结构。如图12、图17和图19所示,在该实施例中,锅身10的上边缘具有三层翻边结构,该翻边结构可以提高锅身10的上边缘的结构强度,防止锅身10变形。
优选地,锅身10的底部呈夹层板结构。本实用新型的锅身10的底部包括外板,外板与锅身10的板材连接并与锅身10的底板之间形成夹层,夹层内设置有夹板。该夹层结构能够使得锅身10底部具有更强的结构强度,使得烹饪锅更加耐用,此外夹板还能够起到平均热量的作用,使得锅身10的底部均匀受热。
优选地,烹饪锅还包括至少一个蒸格20,蒸格20与锅身10连接。蒸格20的作用是增加烹饪锅内部的容纳空间,使得食材不仅能够放置在锅身10内的箅板上,也能够放置在蒸格内的蒸格箅板22上,使得烹饪锅能够一次性加工更多的食材。
蒸格20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蒸格20垒叠设置在锅身10的上方,且蒸格20与锅身10之间、蒸格20与蒸格20之间均需要保持气体畅通。
优选地,锅身10还包括外延段14,外延段14与锅口段12的锅口处的边缘连接并向外延伸;烹饪锅还包括至少一个蒸格20,蒸格20包括一个开口端及一置物端,置物端朝向开口端凹陷形成一个蒸格箅板22,蒸格箅板22上设置有过气通道224,蒸格20支撑在外延段14上。
优选地,锅盖40的下端面的内圈延伸设有密封片44,锅盖的下端面抵压于置物端,且密封片44的外周面抵顶于蒸格箅板22的内侧壁。
优选地,烹饪锅还包括第二箅板32,第二箅板32上开设有第二通气孔,第二箅板32支撑在外延段14的支撑段141上,蒸格20罩盖于第二箅板32。
在如图12示出的实施例中,蒸格20和第二箅板32共同支撑在外延段14上,蒸格20的支撑位置位于第二箅板32的支撑位置的外侧,因此二者并不相互干涉。
优选地,烹饪锅还包括锅盖40。如图7示出的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锅盖40包括盖体42和盖板41,其中盖体42沿烹饪锅的轴向延伸,使得盖板41距离蒸格箅板22具有一定的距离,二者之间能够形成一个可容纳物体的加热空间。
优选地,盖板41为透明材料制成,例如玻璃或钢化玻璃等,以便于用户观察锅内的情况。
优选地,锅盖40上还设置有气孔43。如图7示出的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锅盖40的侧壁上设置有三个气孔43。烹饪锅在蒸煮过程中,蒸汽会将锅体内原有的空气挤出锅体,这些空气可以通过气孔43排出,此外,加热过程中产生的多余的蒸汽也可以通过气孔43排出。
优选地,烹饪锅还包括锅盖40,锅盖40与蒸格20的顶部配合以盖扣在蒸格20上。如图5示出的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连接板23还包括水平延伸的一段,从而形成用于与锅盖40配合的第一配合部232,该实施例中的第一配合部232为连接板23的上端平面。
优选地,烹饪锅还包括锅盖40,锅盖40与锅口段12的顶部配合以盖扣在锅身10上。如图19示出的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锅身10的顶部开口处具有外延段14,锅盖40盖扣在外延段14上。
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烹饪锅具有多种使用形态,例如锅盖40即可以盖扣在蒸格20上,也可以盖扣在锅身10上,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烹饪锅可以具有不设置蒸格20的使用状态。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烹饪锅的第一种工作状态,在该状态下,烹饪锅包括第一箅板31、第二箅板32和蒸格20,第一箅板31和第二箅板32设置在锅身10内,蒸格20设置在锅身10上,锅盖40盖扣在蒸格20上。这种工作状态下,烹饪锅锅体内部分为四个空间,由下至上包括:锅身底部与第一箅板31之间形成的第一加热空间;第一箅板31和第二箅板32之间形成的第二加热空间;第二箅板32和蒸格箅板22之间形成的第三加热空间;蒸格箅板22与锅盖40之间形成的第四加热空间。当烹饪锅用于蒸煮食物时,第一加热空间用于煮水,第二加热空间、第三加热空间和第四加热空间用于放置食材。
图1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烹饪锅的第二种工作状态,在该状态下,烹饪锅包括第一箅板31和蒸格20,第一箅板31设置在锅身10内,蒸格20设置在锅身10上,锅盖40盖扣在蒸格20上。这种工作状态下,烹饪锅锅体内部分为三个空间,由下至上包括:锅身底部与第一箅板31之间形成的第一加热空间;第一箅板31和蒸格箅板22之间形成的第二加热空间;蒸格箅板22与锅盖40之间形成的第三加热空间。当烹饪锅用于蒸煮食物时,第一加热空间用于煮水,第二加热空间和第三加热空间用于放置食材。这种工作状态相比第一种工作状态,第一箅板31和蒸格箅板22之间可以形成轴向距离更大的加热空间,可以用于放置较高的器皿或食材。
图1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烹饪锅的第三种工作状态,在该状态下,烹饪锅包括第二箅板32和蒸格20,第二箅板32设置在锅身10内,蒸格20设置在锅身10上,锅盖40盖扣在蒸格20上。这种工作状态下,烹饪锅锅体内部分为三个空间,由下至上包括:锅身底部与第二箅板32之间形成的第一加热空间;第二箅板32和蒸格箅板22之间形成的第二加热空间;蒸格箅板22与锅盖40之间形成的第三加热空间。当烹饪锅用于蒸煮食物时,第一加热空间用于煮水,第二加热空间和第三加热空间用于放置食材。当蒸煮的食材量较少时,可以采用这种工作状态,当取下蒸格20后,第二箅板32位于锅身10的顶部,方便用户放置与取出食材或器皿。
图1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烹饪锅的锅身10、第二箅板32和蒸格20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看出,第二箅板32和蒸格20均与锅身10的外延段14连接,但二者并不干涉。
图1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烹饪锅的第四种工作状态,在该状态下,烹饪锅包括蒸格20,蒸格20设置在锅身10上,锅盖40盖扣在蒸格20上。这种工作状态下,烹饪锅锅体内部分为两个空间,由下至上包括:锅身底部与蒸格箅板22之间形成的第一加热空间;蒸格箅板22与锅盖40之间形成的第二加热空间。当烹饪锅用于蒸煮食物时,第一加热空间用于煮水,第二加热空间用于放置食材。
图1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烹饪锅的第五种工作状态,在该状态下,烹饪锅包括第一箅板31和第二箅板32,第一箅板31和第二箅板32设置在锅身10内,锅盖40盖扣在锅身10上。这种工作状态下,烹饪锅锅体内部分为三个空间,由下至上包括:锅身底部与第一箅板31之间形成的第一加热空间;第一箅板31和第二箅板32之间形成的第二加热空间;第二箅板32与锅盖40之间形成的第三加热空间。当烹饪锅用于蒸煮食物时,第一加热空间用于煮水,第二加热空间和第三加热空间用于放置食材。在这种工作状态下,烹饪锅并不设置蒸格20,因此整体高度降低。
图1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烹饪锅的第六种工作状态,在该状态下,烹饪锅包括第一箅板31,第一箅板31设置在锅身10内,锅盖40盖扣在锅身10上。这种工作状态下,烹饪锅锅体内部分为两个空间,由下至上包括:锅身底部与第一箅板31之间形成的第一加热空间;第一箅板31和锅盖40之间形成的第二加热空间。当烹饪锅用于蒸煮食物时,第一加热空间用于煮水,第二加热空间用于放置食材。这种工作状态相比第五种工作状态,第一箅板31和锅盖40之间可以形成轴向距离更大的加热空间,可以用于放置较高的器皿或食材。
图1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烹饪锅的第七种工作状态,在该状态下,烹饪锅包括第二箅板32,第二箅板32设置在锅身10内,锅盖40盖扣在锅身10上。这种工作状态下,烹饪锅锅体内部分为两个空间,由下至上包括:锅身底部与第二箅板32之间形成的第一加热空间;第二箅板32和锅盖40之间形成的第二加热空间。当烹饪锅用于蒸煮食物时,第一加热空间用于煮水,第二加热空间用于放置食材。当蒸煮的食材量较少时,可以采用这种工作状态,当取下锅盖40后,第二箅板32位于锅身10的顶部,方便用户放置与取出食材或器皿。
图1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烹饪锅的锅身10、第二箅板32和锅盖40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看出,第二箅板32支撑在锅身10的外延段14处,锅盖40的下端部支撑在第二箅板32的边缘处。
图1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烹饪锅的第八种工作状态,在该状态下,烹饪锅包括锅身10和锅盖40,锅盖40盖扣在锅身10上。这种工作状态下,烹饪锅锅体内部仅具有一个加热空间,因此烹饪锅主要用于煮,例如煮汤等。
图1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烹饪锅的锅身10与锅盖40之间的位置关系,与图17对照可以看出,在未设置第二箅板32的情况下,锅盖40的周向外边缘支撑在锅身10的外延段14上。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 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烹饪锅用的蒸格,包括本体(21)和蒸格箅板(22),所述本体(21)呈筒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21)的一端为开口端,所述蒸格箅板(22)设置在与所述本体(21)的开口端相对的另外一端,所述蒸格箅板(22)上设置有过气通道(224),所述蒸格箅板(22)与所述本体(21)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本体(21)的与所述本体(21)的开口端相对的另外一端为置物端,所述蒸格箅板(22)由所述置物端向所述本体(21)的内部凹陷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格,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格箅板(22)与所述置物端之间通过连接板(23)连接,所述连接板(23)的一部分形成朝向所述蒸格的中心倾斜设置的倾斜部(231),所述蒸格箅板(22)与所述倾斜部(231)的内缘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格,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部(231)与所述本体(21)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范围为30°至60°。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蒸格,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格箅板(22)包括支撑板体(221)和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体(221)的周向外侧的沥水部(222),所述支撑板体(221)的水平位置高于所述沥水部(222)的水平位置,所述沥水部(222)呈环形并与所述支撑板体(221)的周向外缘连接,所述沥水部(222)上设置有多个沥水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蒸格,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格箅板(22)还包括多个导水槽(223),所述导水槽(223)凹陷成型于所述支撑板体(221)上,每个所述导水槽(223)均与所述沥水部(222)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蒸格,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导水槽(223)沿所述支撑板体(221)的周向均匀分布,每个所述导水槽均包括交叉对称设置的第一分支和第二分支,每个所述导水槽(223)的所述第一分支和所述第二分支的第一端连接并导通,且每个所述导水槽(223)的所述第一分支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分支的第二端均与所述沥水部(222)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蒸格,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槽(223)均匀分成若干对,每一对导水槽223均包括一尺寸较大的第一导水槽及一尺寸较小的第二导水槽,每一对所述导水槽(223)的第二导水槽位于这一对所述导水槽(223)的第一导水槽的所述第一分支和所述第二分支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格,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格箅板(22)与所述本体(21)的上端面之间的距离的范围为5mm至30mm。
9.一种烹饪锅,包括锅身(10)、蒸格和锅盖(40),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格为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蒸格。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389048.7U CN207125643U (zh) | 2016-12-16 | 2016-12-16 | 烹饪锅用的蒸格以及具有其的烹饪锅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389048.7U CN207125643U (zh) | 2016-12-16 | 2016-12-16 | 烹饪锅用的蒸格以及具有其的烹饪锅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125643U true CN207125643U (zh) | 2018-03-23 |
Family
ID=616300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1389048.7U Active CN207125643U (zh) | 2016-12-16 | 2016-12-16 | 烹饪锅用的蒸格以及具有其的烹饪锅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125643U (zh) |
-
2016
- 2016-12-16 CN CN201621389048.7U patent/CN20712564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3506806B1 (en) | Cooking appliance with steamer | |
CN208551121U (zh) | 一种多功能烹调锅 | |
CN110584498B (zh) | 防滴水锅盖及烹饪器皿 | |
CN205758288U (zh) | 一种双层内锅的电饭锅 | |
CN207520030U (zh) | 一种防滴水蒸锅锅盖 | |
CN205625603U (zh) | 一种养生壶 | |
CN208925853U (zh) | 炖蒸器具 | |
CN202604526U (zh) | 一种食物蒸煮蒸笼 | |
CN207323269U (zh) | 炖盅支架、炖盅组件及液体加热器 | |
CN105640304A (zh) | 一种双层内锅的电饭锅 | |
CN207125619U (zh) | 烹饪锅 | |
CN211434198U (zh) | 一种中药饮片蒸汽加热煎煮锅 | |
WO2017100983A1 (zh) | 双层蒸笼及蒸笼机 | |
CN207125643U (zh) | 烹饪锅用的蒸格以及具有其的烹饪锅 | |
CN105640305A (zh) | 一种双层外锅的电饭锅 | |
CN211066227U (zh) | 防滴水锅盖及烹饪器皿 | |
CN202146199U (zh) | 一种多功能火锅 | |
CN207267833U (zh) | 一种工业用污水处理装置 | |
CN205758301U (zh) | 双层内胆电蒸锅 | |
CN205625578U (zh) | 一种双层外锅的电饭锅 | |
CN212394632U (zh) | 蒸笼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 |
CN210008886U (zh) | 一种免喷蒸汽锅 | |
CN208911484U (zh) | 一种调节式液体分离器 | |
CN213127896U (zh) | 用于火腿蒸煮的夹层锅 | |
CN207444799U (zh) | 一种改进的防溢锅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