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117156U - 一种电压保护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压保护电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117156U CN207117156U CN201720652427.9U CN201720652427U CN207117156U CN 207117156 U CN207117156 U CN 207117156U CN 201720652427 U CN201720652427 U CN 201720652427U CN 207117156 U CN207117156 U CN 20711715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oltage
- input
- circuit
- signal acquisition
- type trio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3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PEDCQBHIVMGVHV-UHFFFAOYSA-N Glycerine Chemical compound OCC(O)CO PEDCQBHIVMGVHV-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压保护电路,包括与交流电源连接的整流电路,输入端与整流电路连接的电压信号采集电路;输入端与电压信号采集电路连接的电压跟随器;光耦,光耦中的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与电压跟随器的输出端连接,发光二极管的阴极与整流电路的输出负极线连接;光耦中的光敏半导体管的集电极通过电阻接电源,光敏半导体管的发射极接地;输入端与光敏半导体管的集电极连接、输出端与可控开关的控制端连接的控制模块,在整流电路输出的直流电压不在预设范围内时控制可控开关关断;可控开关设置在交流电源与负载之间的输出正极线上。本申请实现了电压跟随器的输入端与光电耦合器的输出端之间的电气隔离,输出信号对输入端无影响,抗干扰能力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压保护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压保护电路。
背景技术
电压保护电路在电力系统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电压保护电路包括过压保护电路和欠压保护电路,其工作原理均为:当电源输入至负载的电压超过预设阈值时,电压保护电路动作,以保护电源及负载。现有技术中已经出现了很多电压保护电路,但这些电压保护电路均存在着易受干扰,抗干扰能力差的缺点。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压保护电路,实现了电信号的单向传输,实现了电压跟随器的输入端与光电耦合器的输出端之间的电气隔离,输出信号对输入端无影响,抗干扰能力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压保护电路,应用于交流电源输入系统,所述交流电源输入系统包括交流电源,所述交流电源与负载连接,该电路包括:
与所述交流电源连接的整流电路;
输入端与所述整流电路连接的电压信号采集电路;
输入端与所述电压信号采集电路连接的电压跟随器;
光耦,所述光耦中的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电压跟随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出负极线连接;所述光耦中的光敏半导体管的集电极通过电阻接电源,所述光敏半导体管的发射极接地;
输入端与所述光敏半导体管的集电极连接、输出端与可控开关的控制端连接的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整流电路输出的直流电压不在预设范围内时控制所述可控开关关断;所述可控开关设置在所述交流电源与负载之间的火线上。
优选地,所述电压信号采集电路包括第一电压信号采集电路,所述第一电压信号采集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整流电路连接;
所述电压跟随器包括第一电压跟随器,所述第一电压跟随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压信号采集电路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光耦包括第一光耦,所述第一光耦中的第一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一电压信号采集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出负极线连接;所述第一光耦中的第一光敏半导体管的集电极通过电阻接电源,所述第一光敏半导体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在所述直流电压超过过压阈值时导通;
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第一控制模块,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光敏半导体管的集电极连接,输出端与可控开关的控制端连接块,用于在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导通时控制所述可控开关关断。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压信号采集电路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作为所述电压信号采集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出正极线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其公共端作为所述第一电压信号采集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出负极线连接。
优选地,所述电压信号采集电路还包括第二电压信号采集电路,所述第二电压信号采集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整流电路连接;
所述电压跟随器还包括第二电压跟随器,所述第二电压跟随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电压信号采集电路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光耦还包括第二光耦,所述第二光耦中的第二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二电压信号采集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出负极线连接;所述第二光耦中的第二光敏半导体管的集电极通过电阻接电源,所述第二光敏半导体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在所述直流电压低于欠压阈值时截止;
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二控制模块,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光敏半导体管的集电极连接,输出端与可控开关的控制端连接块,用于在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截止时控制所述可控开关关断。
优选地,所述第二电压信号采集电路包括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作为所述电压信号采集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出正极线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其公共端作为所述第二电压信号采集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出负极线连接。
优选地,所述可控开关为继电器,所述继电器的常闭触点设置在所述交流电源与负载之间的火线上,所述继电器的常开触点悬空,所述继电器的线圈的第一端作为所述可控开关的控制端,所述继电器的线圈的第二端与电源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包括第一控制芯片、第一限流电阻、第一NPN 型三极管及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输入端作为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一限流电阻与所述第一NPN 型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作为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第一 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控制芯片在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导通时输出高电平。
优选地,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包括第一PNP型三极管、第一限流电阻、第一NPN型三极管及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PNP型三极管的基极作为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第一PN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第一限流电阻与所述第一NPN型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PNP型三极管的发射极接电源,所述第一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作为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第一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优选地,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包括第二控制芯片、第二限流电阻、第二NPN 型三极管及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二控制芯片的输入端作为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第二控制芯片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二限流电阻与所述第二NPN 型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作为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第二 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控制芯片在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截止时输出高电平。
优选地,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包括第二限流电阻、第二NPN型三极管及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二限流电阻的第一端作为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第二限流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NPN型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NPN 型三极管的集电极接电源,所述第二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作为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第二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压保护电路,应用于交流电源输入系统,交流电源输入系统包括交流电源,交流电源与负载连接,该电路包括:与交流电源连接的整流电路,输入端与整流电路连接的电压信号采集电路;输入端与电压信号采集电路连接的电压跟随器;光耦,光耦中的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与电压跟随器的输出端连接,发光二极管的阴极与整流电路的输出负极线连接;光耦中的光敏半导体管的集电极通过电阻接电源,光敏半导体管的发射极接地;输入端与光敏半导体管的集电极连接、输出端与可控开关的控制端连接的控制模块,用于在整流电路输出的直流电压不在预设范围内时控制可控开关关断;可控开关设置在交流电源与负载之间的输出正极线上。
可见,本实用新型在整流电路及控制模块之间设置了电压跟随器和光电耦合器,从而实现了电信号的单向传输,实现了电压跟随器的输入端与光电耦合器的输出端之间的电气隔离,输出信号对输入端无影响,抗干扰能力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现有技术和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压保护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压保护电路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电压保护电路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电压保护电路,实现了电信号的单向传输,实现了电压跟随器的输入端与光电耦合器的输出端之间的电气隔离,输出信号对输入端无影响,抗干扰能力强。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照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压保护电路的结构示意图,该电路应用于交流电源输入系统,交流电源输入系统包括交流电源,交流电源与负载连接,该电路包括:
与交流电源连接的整流电路1;
输入端与整流电路1连接的电压信号采集电路2;
输入端与电压信号采集电路2连接的电压跟随器;
光耦,光耦中的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与电压跟随器的输出端连接,发光二极管的阴极与整流电路1的输出负极线连接;光耦中的光敏半导体管的集电极通过电阻接电源,光敏半导体管的发射极接地;
输入端与光敏半导体管的集电极连接、输出端与可控开关5的控制端连接的控制模块4,用于在整流电路1输出的直流电压不在预设范围内时控制可控开关5关断;可控开关5设置在交流电源与负载之间的火线上。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并没有直接判断交流电源输出的交流电有没有过压或者欠压,而是先将交流电通过整流电路1转换为直流电压,间接的通过判断直流电压是否在预设范围内,进而判断交流电源输出的交流电有没有过压或者欠压。
具体地,电压信号采集电路2采集整流电路1输出的直流电压,并将直流电压转换为低电压信号传送至电压跟随器,电压跟随器将该低电压信号无损耗的传送至光耦,低电压信号可以通过控制光耦中的发光二极管导通或者截止进而控制光耦中的光敏半导体管的集电极的电平是低电平还是高电平,最终使得控制模块4根据集电极的高低电平来控制可控开关5的什么时候关断。其中,控制模块4的控制基于一个条件:在直流电压不在预设范围内时控制可控开关 5关断,这个条件具体包括当直流电压大于过压阈值时控制可控开关5关断和当直流电压低于低压阈值时控制可控开关5关断,从而保护交流电源和负载。
本申请中,在整流电路1及控制模块之间设置了隔离模块3,这里的隔离模块3包括电压跟随器和光耦,其中,电压跟随器对前级电路呈高阻状态,对后级电路呈低阻状态特点,从而实现了对前后级电路起到“隔离”作用。而光耦具体体积小、寿命长、无触点,抗干扰能力强,输出和输入之间绝缘,单向传输信号的优点,进一步提高了电压保护电路的抗干扰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压保护电路,应用于交流电源输入系统,交流电源输入系统包括交流电源,交流电源与负载连接,该电路包括:与交流电源连接的整流电路,输入端与整流电路连接的电压信号采集电路;输入端与电压信号采集电路连接的电压跟随器;光耦,光耦中的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与电压跟随器的输出端连接,发光二极管的阴极与整流电路的输出负极线连接;光耦中的光敏半导体管的集电极通过电阻接电源,光敏半导体管的发射极接地;输入端与光敏半导体管的集电极连接、输出端与可控开关的控制端连接的控制模块,用于在整流电路输出的直流电压不在预设范围内时控制可控开关关断;可控开关设置在交流电源与负载之间的输出正极线上。
可见,本实用新型在整流电路及控制模块之间设置了电压跟随器和光电耦合器,从而实现了电信号的单向传输,实现了电压跟随器的输入端与光电耦合器的输出端之间的电气隔离,输出信号对输入端无影响,抗干扰能力强。
请参照图2和图3,其中,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压保护电路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电压保护电路的具体结构示意图,该电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
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例,电压信号采集电路2包括第一电压信号采集电路 21,第一电压信号采集电路21的输入端与整流电路1连接;
电压跟随器包括第一电压跟随器U1,第一电压跟随器U1的输入端与第一电压信号采集电路21的输出端连接;
光耦包括第一光耦B1,第一光耦B1中的第一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与第一电压信号采集电路21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发光二极管的阴极与整流电路1的输出负极线连接;第一光耦B1中的第一光敏半导体管的集电极通过电阻接电源,第一光敏半导体管的发射极接地,第一发光二极管在直流电压超过过压阈值时导通;
控制模块4包括第一控制模块41,第一控制模块41的输入端与第一光敏半导体管的集电极连接,输出端与可控开关5的控制端连接块,用于在第一发光二极管导通时控制可控开关5关断。
具体地,本申请提供的电压保护电路包括过压保护电路,过压保护电路具体包括第一电压信号采集电路21、第一隔离模块31(包括第一电压跟随器U1 和第一光耦B1)及第一控制模块41,当直流电压过压也即直流电压超过过压阈值时,过压保护电路动作,从而保护了电源和负载。
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例,第一电压信号采集电路21包括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作为电压信号采集电路2的输入端,与整流电路1的输出正极线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与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其公共端作为第一电压信号采集电路21的输出端,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与整流电路1的输出负极线连接。
具体地,本申请中,第一电压信号采集电路21可以由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构成的分压电路构成,该分压电路对直流电压分压,分压电压V+为输出正极线上电压,在具体设置时,可以设置当V+大于或者等于过压阈值时,第一二极管D1导通,从而实现当直流电压超过过压阈值时,过压保护电路动作。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电压互感器来采集电压信号,但是电压互感器的工作温度较窄,通常为-25°—70°,不适用于对环境温度要求等级高的情况,且电压互感器的体积较大,在尺寸受限的场合不适合使用。
而本申请中采用两个分压电阻构成的分压电路来进行电压采集,一方面,电阻的工作温度较高,一般型号可以满足-55°—110°的工作温度,另一方面,该分压电路使用的器件少,电路结构简单,体积小且成本低。
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例,电压信号采集电路2还包括第二电压信号采集电路22,第二电压信号采集电路22的输入端与整流电路1连接;
电压跟随器还包括第二电压跟随器U2,第二电压跟随器U2的输入端与第二电压信号采集电路22的输出端连接;
光耦还包括第二光耦B2,第二光耦B2中的第二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与第二电压信号采集电路22的输出端连接,第二发光二极管的阴极与整流电路1的输出负极线连接;第二光耦B2中的第二光敏半导体管的集电极通过电阻接电源,第二光敏半导体管的发射极接地,第二发光二极管在直流电压低于欠压阈值时截止;
控制模块4还包括第二控制模块42,第二控制模块42的输入端与第二光敏半导体管的集电极连接,输出端与可控开关5的控制端连接块,用于在第二发光二极管截止时控制可控开关5关断。
具体地,本申请提供的电压保护电路还包括欠压保护电路,欠压保护电路具体包括第二电压信号采集电路22、第二隔离模块32(包括第二电压跟随器 U2和第二光耦B2)及第二控制模块42,当直流电压欠压也即直流电压低于欠压阈值时,欠压保护电路动作,从而保护了电源和负载。
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例,第二电压信号采集电路22包括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作为电压信号采集电路2的输入端,与整流电路1的输出正极线连接,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与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连接,其公共端作为第二电压信号采集电路22的输出端,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与整流电路1的输出负极线连接。
具体地,本申请中,第二电压信号采集电路22由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构成的分压电路构成,该分压电路对直流电压分压,分压电压在具体设置时,可以设置当V+小于或者等于过压阈值时,第二二极管D2D2截止,从而实现当直流电压低于欠压阈值时,欠压保护电路动作。
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例,可控开关5为继电器K,继电器K的常闭触点设置在交流电源与负载之间的火线上,继电器K的常开触点悬空,继电器K 的线圈的第一端作为可控开关5的控制端,继电器K的线圈的第二端与电源连接。
具体地,这里的可控开关5除了可以采用继电器K,还可以采用其他类型的可控开关,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做特别的限定,根据实际情况来定。
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例,第一控制模块41包括第一控制芯片、第一限流电阻R5、第一NPN型三极管Q1及第一二极管D1,第一控制芯片的输入端作为第一控制模块41的输入端,第一控制芯片的输出端通过第一限流电阻R5 与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作为第一控制模块41的输出端,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第一控制芯片在第一发光二极管导通时输出高电平。
具体地,在过压时,第一发光二极管由截止状态切换到导通状态,第一光敏半导体管的集电极与发射极导通,集电极被发射极拉低(上拉电阻在输入电压非过压时将第一光耦B1的集电极拉至高电平),当第一控制芯片检测到输入引脚INA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将输出引脚OUTA设置成高电平,通过第一限流电阻R5驱动第一NPN型三极管Q1,第一NPN型三极管Q1导通,第一二极管D1导通,继电器K工作,继电器K开关由常闭状态变成常开状态,电源线路断开,起到保护后续工作电路的的作用。
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例,第一控制模块41包括第一PNP型三极管Q3、第一限流电阻R5、第一NPN型三极管Q1及第一二极管D1,第一PNP型三极管Q3的基极作为第一控制模块41的输入端,第一PNP型三极管Q3的集电极通过第一限流电阻R5与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第一PNP 型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电源,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作为第一控制模块41的输出端,第一 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
具体地,该实施例将第一PNP型三极管Q3的基极作为第一控制芯片的输入端,第一PNP型三极管Q3的集电极作为第一控制芯片的输出端,当第一PNP型三极管Q3的基极的电压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时,第一PNP型三极管 Q3由关断变为导通,第一PNP型三极管Q3的集电极的电压变为高电压,第一NPN型三极管Q1导通,第一二极管D1导通,继电器K工作,继电器K开关由常闭状态变成常开状态,电源线路断开,起到保护后续工作电路的的作用。
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例,第二控制模块42包括第二控制芯片、第二限流电阻R6、第二NPN型三极管Q2及第二二极管D2,第二控制芯片的输入端作为第二控制模块42的输入端,第二控制芯片的输出端通过第二限流电阻R6 与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作为第二控制模块42的输出端,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第二控制芯片在第二发光二极管截止时输出高电平。
具体地,在欠压时,第二光耦B2中的第二发光二极管由导通状态切换到截至状态,第一光敏半导体管的集电极与发射极由导通状态切换到断开状态,集电极因上拉电阻输出高电平,第二控制芯片检测到输入引脚INB由低电平到高电平的变化后,将输出引脚OUTB设置成高电平,通过第二限流电阻R6 驱动第二NPN型三极管Q2,第二NPN型三极管Q2导通,第二二极管D2导通,继电器K工作,继电器K的开关由常闭状态变成常开状态,电源线路断开,起到保护后续工作电路的的作用。
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例,第二控制模块42包括第二限流电阻R6、第二 NPN型三极管Q2及第二二极管D2,第二限流电阻R6的第一端作为第二控制模块42的输入端,第二限流电阻R6的第二端与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接电源,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作为第二控制模块42的输出端,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
具体地,该实施例将第二限流电阻R6的第一端作为第二控制芯片的输入端,当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基极的电压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时,第二NPN 型三极管Q2由关断变为导通,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变为高电压,第二NPN型三极管Q2导通,第二二极管D2导通,继电器K工作,继电器K 开关由常闭状态变成常开状态,电源线路断开,起到保护后续工作电路的的作用。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控制模块41和第二控制模块42均还可以为其他逻辑结构,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做特别的限定。
综上,本申请提供的电压保护电路在抗干扰能力强的基础上,成本低,体积小,且使用的环境温度范围更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压保护电路,应用于交流电源输入系统,所述交流电源输入系统包括交流电源,所述交流电源与负载连接,其特征在于,该电路包括:
与所述交流电源连接的整流电路;
输入端与所述整流电路连接的电压信号采集电路;
输入端与所述电压信号采集电路连接的电压跟随器;
光耦,所述光耦中的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电压跟随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出负极线连接;所述光耦中的光敏半导体管的集电极通过电阻接电源,所述光敏半导体管的发射极接地;
输入端与所述光敏半导体管的集电极连接、输出端与可控开关的控制端连接的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整流电路输出的直流电压不在预设范围内时控制所述可控开关关断;所述可控开关设置在所述交流电源与负载之间的火线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信号采集电路包括第一电压信号采集电路,所述第一电压信号采集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整流电路连接;
所述电压跟随器包括第一电压跟随器,所述第一电压跟随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压信号采集电路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光耦包括第一光耦,所述第一光耦中的第一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一电压信号采集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出负极线连接;所述第一光耦中的第一光敏半导体管的集电极通过电阻接电源,所述第一光敏半导体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在所述直流电压超过过压阈值时导通;
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第一控制模块,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光敏半导体管的集电极连接,输出端与可控开关的控制端连接块,用于在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导通时控制所述可控开关关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压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压信号采集电路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作为所述电压信号采集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出正极线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其公共端作为所述第一电压信号采集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出负极线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压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信号采集电路还包括第二电压信号采集电路,所述第二电压信号采集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整流电路连接;
所述电压跟随器还包括第二电压跟随器,所述第二电压跟随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电压信号采集电路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光耦还包括第二光耦,所述第二光耦中的第二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二电压信号采集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出负极线连接;所述第二光耦中的第二光敏半导体管的集电极通过电阻接电源,所述第二光敏半导体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在所述直流电压低于欠压阈值时截止;
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二控制模块,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光敏半导体管的集电极连接,输出端与可控开关的控制端连接块,用于在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截止时控制所述可控开关关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压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压信号采集电路包括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作为所述电压信号采集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出正极线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其公共端作为所述第二电压信号采集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出负极线连接。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压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控开关为继电器,所述继电器的常闭触点设置在所述交流电源与负载之间的火线上,所述继电器的常开触点悬空,所述继电器的线圈的第一端作为所述可控开关的控制端,所述继电器的线圈的第二端与电源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压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包括第一控制芯片、第一限流电阻、第一NPN型三极管及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输入端作为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一限流电阻与所述第一NPN型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作为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第一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控制芯片在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导通时输出高电平。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压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包括第一PNP型三极管、第一限流电阻、第一NPN型三极管及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PNP型三极管的基极作为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第一PN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第一限流电阻与所述第一NPN型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PNP型三极管的发射极接电源,所述第一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作为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第一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压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包括第二控制芯片、第二限流电阻、第二NPN型三极管及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二控制芯片的输入端作为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第二控制芯片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二限流电阻与所述第二NPN型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作为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第二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控制芯片在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截止时输出高电平。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压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包括第二限流电阻、第二NPN型三极管及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二限流电阻的第一端作为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第二限流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NPN型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接电源,所述第二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作为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第二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652427.9U CN207117156U (zh) | 2017-06-06 | 2017-06-06 | 一种电压保护电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652427.9U CN207117156U (zh) | 2017-06-06 | 2017-06-06 | 一种电压保护电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117156U true CN207117156U (zh) | 2018-03-16 |
Family
ID=615933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652427.9U Active CN207117156U (zh) | 2017-06-06 | 2017-06-06 | 一种电压保护电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117156U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069655A (zh) * | 2017-06-06 | 2017-08-18 | 吉林省中赢高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压保护电路 |
CN108900104A (zh) * | 2018-09-10 | 2018-11-27 | 深圳市德利和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Igbt模拟器件、电平模拟电路及三电平仿真平台 |
CN109387296A (zh) * | 2018-10-29 | 2019-02-26 |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温度检测电路 |
CN110077275A (zh) * | 2019-04-23 | 2019-08-02 |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储能电池管理系统的从机控制电路 |
-
2017
- 2017-06-06 CN CN201720652427.9U patent/CN20711715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069655A (zh) * | 2017-06-06 | 2017-08-18 | 吉林省中赢高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压保护电路 |
CN107069655B (zh) * | 2017-06-06 | 2020-11-27 | 吉林省中赢高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压保护电路 |
CN108900104A (zh) * | 2018-09-10 | 2018-11-27 | 深圳市德利和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Igbt模拟器件、电平模拟电路及三电平仿真平台 |
CN108900104B (zh) * | 2018-09-10 | 2024-04-16 | 深圳市德利和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Igbt模拟器件、电平模拟电路及三电平仿真平台 |
CN109387296A (zh) * | 2018-10-29 | 2019-02-26 |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温度检测电路 |
CN110077275A (zh) * | 2019-04-23 | 2019-08-02 |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储能电池管理系统的从机控制电路 |
CN110077275B (zh) * | 2019-04-23 | 2022-11-01 |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储能电池管理系统的从机控制电路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069655A (zh) | 一种电压保护电路 | |
CN207117156U (zh) | 一种电压保护电路 | |
CN103024973B (zh) | 一种led灯具及其过流保护电路 | |
CN103683263A (zh) | 一种直流电源防反接电路及灯具 | |
CN206195342U (zh) | 单火闭态取电保护电路及智能开关 | |
CN207117164U (zh) | 一种显示设备的电源保护电路及显示设备 | |
CN204598407U (zh) | 具有应急启动功能用电装置的开关电路 | |
CN209658987U (zh) | 具有过压保护的低压直流电源 | |
CN207718188U (zh) | 一种开关控制电路 | |
CN207541476U (zh) | 一种带有合闸检测功能电能表外置断路器控制电路 | |
CN110416975A (zh) | 一种电源保护电路及新能源汽车 | |
CN101872998A (zh) | 一种电源切换电路 | |
CN208738139U (zh) | 一种继电器控制电路及继电器控制装置 | |
CN206060166U (zh) | 一种分补调节器电路 | |
CN109599843A (zh) | 一种光耦隔离的过流保护电路和逆变器 | |
CN205320053U (zh) | 一种快速通断直流固态继电器 | |
CN205507603U (zh) | 一种断路器电动操作机构的节能控制电路 | |
CN212588269U (zh) | 一种高低电平转换电路 | |
CN209545140U (zh) | 一种光耦隔离的过流保护电路和逆变器 | |
CN104466898A (zh) | 用于物联网射频发射器的过压保护装置 | |
CN103490388B (zh) | 一种过压及欠压保护电路 | |
CN207896947U (zh) | 利用pn结反向漏电流温度特性实现高温关断的控制电路 | |
CN201556292U (zh) | 一种遥控器 | |
CN209046606U (zh) | 一种数字输出电路和汽车 | |
CN201717796U (zh) | 宽电压开关状态转换电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