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7098183U - 电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098183U
CN207098183U CN201720662617.9U CN201720662617U CN207098183U CN 207098183 U CN207098183 U CN 207098183U CN 201720662617 U CN201720662617 U CN 201720662617U CN 207098183 U CN207098183 U CN 2070981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ld part
terminal
shielding piece
connecting portion
coupler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66261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文昌
朱德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tes Gu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tes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tes Gu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tes Guangzhou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0981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0981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多个第一端子及屏蔽片,多个第一端子位于屏蔽片的一侧且具有第一接地端子及第一差分信号端子,第一接地端子具有第一连接部、第一接触部及第一焊接部,第一差分信号端子具有第二连接部、第二接触部及第二焊接部,第一焊接部相对其第一连接部向屏蔽片偏移且与屏蔽片电性连接,第二焊接部相对其第二连接部向屏蔽片偏移且与屏蔽片间隔设置,第一焊接部相对第二焊接部靠近屏蔽片,如此在第一焊接部需向屏蔽片偏移,并使第一焊接部与屏蔽片电性连接的前提下,通过将第二焊接部向屏蔽片偏移,使第一差分信号端子接近第一接地端子,如此可增加第一接地端子对第一差分信号端子的屏蔽作用。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尤指一种增加屏蔽作用的电连接器组件。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连接器组件,包括一绝缘本体、设于绝缘本体的两排端子及位于两排端子之间的一屏蔽片,每一端子包括固设于绝缘本体的一连接部及位于连接部前端的一接触部,接触部用以与一对接连接器对接,每排端子包括一接地端子与其相邻设置的一对差分信号端子,接地端子具有位于连接部后端的一导接部,导接部相对接地端子的连接部向屏蔽片偏移且与屏蔽片接触形成接地,差分信号端子具有位于连接部后端的一焊接部,焊接部显露于绝缘本体的后端,焊接部与屏蔽片上下间隔设置,且导接部位于焊接部的前方,因此差分信号端子的焊接部的侧边并未受到接地端子的屏蔽,而差分信号端子是用以传输信号,易受到外界的电磁干扰,影响其信号的传输,从而使得电连接器组件传输不稳定。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改良的电连接器组件,以克服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所面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加接地端子对差分信号端子屏蔽作用的电连接器组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一屏蔽片,设于所述绝缘本体;多个第一端子,设于所述绝缘本体且位于所述屏蔽片的一侧,多个所述第一端子具有至少一第一接地端子及至少一对第一差分信号端子,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具有一第一连接部、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前端的一第一接触部及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后端的一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一焊接部相对所述第一连接部向所述屏蔽片偏移且与所述屏蔽片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具有一第二连接部、设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前端的一第二接触部及设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后端的一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二焊接部相对所述第二连接部向所述屏蔽片偏移且与所述屏蔽片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焊接部较所述第二焊接部靠近所述屏蔽片设置,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用以与一对接连接器对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固设于所述绝缘本体,所述第一焊接部与所述第二焊接部显露于所述绝缘本体。
进一步,所述第一焊接部具有相对设置的一第一顶面与一第一底面,所述第二焊接部具有靠近所述屏蔽片设置的一第二底面,所述第二底面所在平面位于所述第一顶面与所述第一底面之间。
进一步,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具有使所述第一焊接部向所述屏蔽片偏移的一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具有使所述第二焊接部向所述屏蔽片偏移的一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二弯折部在前后方向上错位设置。
进一步,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具有一第一抵接部与一第一转折部,所述第一抵接部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焊接部之间且与所述屏蔽片接触,所述第一转折部位于所述第一抵接部与所述第一焊接部之间,所述第一转折部使所述第一焊接部较所述第一抵接部远离所述第二焊接部设置。
进一步,进一步包括设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多个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位于所述屏蔽片的上下相对两侧,多个所述第二端子具有至少一第二接地端子及至少一对第二差分信号端子,所述第二接地端子具有一第三连接部、设于所述第三连接部前端的一第三接触部及设于所述第三连接部后端的一第三焊接部,所述第三焊接部相对所述第三连接部向所述屏蔽片偏移且与所述屏蔽片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差分信号端子具有一第四连接部、设于所述第四连接部前端的一第四接触部及设于所述第四连接部后端的一第四焊接部,所述第四焊接部相对所述第四连接部向所述屏蔽片偏移且与所述屏蔽片间隔设置,所述第三焊接部较所述第四焊接部靠近所述屏蔽片设置,所述第三接触部与所述第四接触部用以与所述对接连接器对接,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四连接部分别固设于所述绝缘本体,所述第三焊接部与所述第四焊接部显露于所述绝缘本体。
进一步,进一步包括一线缆,所述线缆具有至少一接地线,所述接地线位于上下对应的所述第一焊接部与所述第三焊接部之间且三者焊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焊接部与所述第三焊接部分别在左右方向上凸出所述屏蔽片。
进一步,所述第一接地端子与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分别具有一第一偏折部,所述第一偏折部使所述第一焊接部与所述第二焊接部朝同一方向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且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之间的距离小于对应的所述第一焊接部与所述第二焊接部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接地端子与所述第二差分信号端子分别具有一第二偏折部,所述第二偏折部使所述第三焊接部与所述第四焊接部朝同一方向远离所述第四连接部设置,且所述第三接触部与所述第四接触之间的距离小于对应的所述第三焊接部与所述第四焊接部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一主体、一上绝缘块与一下绝缘块,多个所述第一端子设于所述上绝缘块,多个所述第二端子设于所述下绝缘块,所述屏蔽片设于所述上绝缘块与所述下绝缘块之间且共同组装于所述主体。
进一步,所述上绝缘块的左右两侧分别侧向凸伸形成一上侧块,每一所述上侧块对应固设一个所述第一接地端子,所述第一接地端子部分设于所述上侧块,所述下绝缘块的左右两侧分别侧向凸伸形成一下侧块,每一所述下侧块对应固设一个所述第二接地端子,所述第二接地端子部分设于所述下侧块,所述上侧块与其上下对应的所述下侧块夹持所述屏蔽片。
进一步,所述主体的后端向前凹设形成一装设空间,所述装设空间具有一中间槽及位于所述中间槽相对两侧的二固持槽,所述固持槽与所述中间槽连通,上下对应的所述上侧块与所述下侧块分别至少部分固持于对应的所述固持槽,且所述屏蔽片凸伸入所述固持槽。
进一步,所述固持槽在上下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所述中间槽在上下方向上的宽度。
进一步,所述第一焊接部在左右方向上露出所述上绝缘块,所述第三焊接部在左右方向上露出所述下绝缘块。
进一步,进一步包括一线缆,所述线缆包括多个芯线,所述上绝缘块的后端设有露出所述主体的多个上线槽,其中一部分所述第一端子的后端对应设于多个所述上线槽,所述下绝缘块的后端设有露出所述主体的多个下线槽,其中一部分所述第二端子的后端对应设于多个所述下线槽,多个所述芯线与多个所述第一端子在所述上线槽处对应焊接以及与多个所述第二端子在所述下线槽处对应焊接。
进一步,所述屏蔽片向后延伸入所述第二焊接部与所述第四焊接部之间。
进一步,所述上绝缘块的下表面向下凸伸形成一上凸缘,所述下绝缘块的上表面向上凸伸形成一下凸缘,所述上凸缘与所述凸缘彼此贴合,且所述上凸缘与所述下凸缘位于所述屏蔽片的后方。
进一步,进一步包括一金属壳体,所述主体具有一基部及自所述基部的至少一侧向后延伸形成的一限位挡块,所述金属壳体向后抵接所述限位挡块,所述第一焊接部与所述限位挡块前后对应设置。
进一步,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均为十二根,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以所述对接槽的中心点呈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均符合USBType-C的端子排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所述屏蔽片的一侧,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的所述第一焊接部相对其所述第一连接部向所述屏蔽片偏移,且与所述屏蔽片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的所述第二焊接部相对其所述第二连接部向所述屏蔽片偏移,且与所述屏蔽片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焊接部相对所述第二焊接部靠近所述屏蔽片设置,如此在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的所述第一焊接部需向所述屏蔽片偏移,并使所述第一焊接部与所述屏蔽片电性连接的前提下,通过将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的所述第二焊接部向所述屏蔽片偏移,使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接近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如此可增加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的屏蔽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图1中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图1中上端子模块与下端子模块夹持屏蔽片的立体图;
图4为图3中第一端子、第二端子与屏蔽片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5为图4中沿A-A线的剖视图;
图6为图5中添加上绝缘块与下绝缘块后沿B-B线只对上绝缘块剖切的示意图;
图7为图1的立体组合图;
图8为图7以屏蔽片上下中点水平剖切的剖视图;
图9为图8中沿C-C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电连接器组件100 绝缘本体1 主体10 基部11
舌部12 装设空间13 中间槽131 固持槽132
对接槽14 端子槽15 限位挡块16
上端子模块2 上绝缘块20 上基体201 上侧块202
上线槽203 上凸缘204 第一端子21 第一接地端子G1
第一连接部211 第一接触部212 第一焊接部213 第一弯折部214
第一抵接部215 第一转折部216 第一差分信号端子S1 第二连接部221
第二接触部222 第二焊接部223 第二弯折部224 第一偏折部a
第一电源端子P1
下端子模块3 下绝缘块30 下基体301 下侧块302
下线槽303 下凸缘304 第二端子31 第二接地端子G2
第三连接部311 第三接触部312 第三焊接部313 第三弯折部314
第三抵接部315 第三转折部316 第二差分信号端子S2 第四连接部321
第四接触部322 第四焊接部323 第四弯折部324 第二偏折部b
第二电源端子P2 第一顶面T1 第二底面L1 第一底面L2
屏蔽片4 本体部41 锁扣臂42 锁扣部43
接地片5 接地触点51 金属壳体6
线缆7 接地线71 电源线72 差分信号线73
前后方向X 左右方向Y 上下方向Z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100,用以与一对接连接器对接,所述电连接器组件100包括一绝缘本体1、设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多个第一端子21与多个第二端子31、位于所述第一端子21与所述第二端子31之间的一屏蔽片4、设于所述绝缘本体1上下两外侧的二接地片5、套设于所述绝缘本体1外的一金属壳体6及与所述第一端子21与所述第二端子22电性连接的一线缆7。所述电连接器组件100定义前后方向X、左右方向Y及上下方向Z,前后方向X、左右方向Y及上下方向Z两两相互垂直。
参见图3和图9,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一主体10及安装于所述主体10内的一上绝缘块20与一下绝缘块30,所述主体10具有一基部11及自所述基部11向前延伸形成的一舌部12。所述基部11的后端向前凹设形成一装设空间13,所述装设空间13包括一中间槽131及位于所述中间槽131两侧的二固持槽132,所述固持槽132与所述中间槽131在左右方向上连通设置,且所述固持槽132在上下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所述中间槽131在上下方向上的宽度。所述舌部12的前端向后凹设形成一对接槽14,所述舌部12还设有分别与所述对接槽14、所述装设空间13连通设置的多个端子槽15,多个所述端子槽15成两排位于所述对接槽14的上下两侧。自所述基部11的左右两侧向后延伸形成二限位挡块16,所述二限位挡块16位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左右两侧。
参见图1、图3和图8,多个所述第一端子21镶埋于所述上绝缘块20并构成一上端子模块2,多个所述第一端子21在左右方向上呈一排设置。所述上绝缘块20具有一上基体201及自所述上基体201的左右两侧分别侧向凸伸形成的一上侧块202。所述上绝缘块20于其后端的上表面凹设形成多个上线槽203,多个所述上线槽203分布于所述上基体201与所述上侧块202,所述上绝缘块20还于其下表面向下凸伸形成一上凸缘204。多个所述第二端子31镶埋于所述下绝缘块30并构成一下端子模组3,多个所述第二端子31在左右方向上呈一排设置。所述下绝缘块30具有一下基体301及自所述下基体301的左右两侧分别侧向凸伸形成的一下侧块302,且两个所述上侧块202与两个所述下侧块302分别上下对齐设置,所述下绝缘块30于其后端的下表面凹设形成多个下线槽303,多个所述下线槽303分布于所述下基体301与所述下侧块302,所述下绝缘块30还于其上表面凸伸形成一下凸缘304。所述屏蔽片4夹设于所述上绝缘块20与所述下绝缘块30之间且一起组装于所述装设空间13,所述屏蔽片4具有一本体部41及自所述本体部41的相对两侧向前延伸形成的二锁扣臂42,所述本体部41位于所述第一端子21与所述第二端子31之间,所述二锁扣臂42位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左右两侧,每一所述锁扣臂42具有凸伸入所述对接槽14的一锁扣部43。其中,所述上基体201与所述下基体301装设于所述中间槽131内,上下对应的所述上侧块202与所述下侧块302夹持所述本体部41,而且上下对应的所述上侧块202与所述下侧块302分别至少部分固持于对应的所述固持槽132,所述本体部41凸伸入所述固持槽132,如此可增加固持强度,且使所述上侧块202与所述下侧块302在卡持于所述固持槽132的过程中不易发生断裂。所述上凸缘204与所述下凸缘304彼此相互贴合且均位于所述屏蔽片4的后方。
参见图2,多个所述第一端子21与多个所述第二端子31上下对称设置,所述第一端子21与所述第二端子31分别具有十二根,且所述第一端子21的前端与所述第二端子31的前端分别凸伸入所述对接槽14且以所述对接槽14的中心点呈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第一端子21与所述第二端子31符合USB Type-C的端子排布,排布顺序依次为:接地端子(GND)、高速差分信号端子对(SSTXp1、SSTXn1)、电源端子(Vbus)、侦测端子(CC)、USB2.0低速差分信号端子对(D+、D-)、预留端子(Vconn)、电源端子(Vbus)、高速差分信号端子对(SSTXn1、SSTXp1)、接地端子(GND)。
参见图2至图6,所述第一端子21的数量多于所述上线槽203的数量,因此其中一部分所述第一端子21的后端对应设于多个所述上线槽203。多个所述第一端子21包括二第一接地端子G1与位于所述二第一接地端子G1之间的二第一电源端子P1,多个所述第一端子21还包括位于每一相邻所述第一接地端子G1与所述第一电源端子P1之间的一对第一差分信号端子S1,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S1为传输差分信号的高速端子,所述二第一接地端子G1位于多个所述第一端子21的左右最外侧,其中两个所述第一接地端子G1对应两个所述上侧块202的位置。每一所述第一接地端子G1具有固定于所述上绝缘块20的一第一连接部211、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211前端的一第一接触部212及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211后端的一第一焊接部213,所述第一接触部212向前凸伸出所述上绝缘块20且收容于位于所述对接槽14上方的所述端子槽15,所述第一接触部212向前凸伸入所述对接槽14与所述对接连接器对接。每一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S1具有固定于所述上绝缘块20的一第二连接部221、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221前端的一第二接触部222及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221后端的一第二焊接部223,所述第二接触部222向前凸伸出所述上绝缘块20且收容于位于所述对接槽14上方的所述端子槽15,所述第二接触部222向前凸伸入所述对接槽14与所述对接连接器对接。每一所述第一接地端子G1与其相邻的一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S1分别具有一第一偏折部a,所述第一偏折部a使对应的所述第一焊接部213与所述第二焊接部223朝同一方向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221设置,且所述第一接触部212与所述第二接触222之间的距离小于对应的所述第一焊接部213与所述第二焊接部223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接地端子G1具有使所述第一焊接部213相对所述第一连接部211向所述屏蔽片4偏移的一第一弯折部214,所述第一弯折部214的前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G1的所述第一偏折部a,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S1具有使所述第二焊接部223相对所述第二连接部221向所述屏蔽片4偏移的一第二弯折部224,所述第二弯折部224的前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S1的所述第一偏折部a,所述第一弯折部214与所述第二弯折部224在前后方向上错位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弯折部214位于所述第二弯折部224的前方。所述第一接地端子G1还具有一第一抵接部215与一第一转折部216,所述第一抵接部215位于所述第一弯折部214与所述第一焊接部213之间且与所述本体部41接触形成接地,其中,所述第一转折部216位于所述第一抵接部215与所述第一焊接部213之间,所述第一转折部216使所述第一焊接部213较所述第一抵接部216远离所述第二焊接部223设置,且所述第一焊接部213在左右方向上凸出所述屏蔽片4,且所述第一焊接部213同时在左右方向上露出所述上绝缘块20,所述第一弯折部214、所述第一抵接部215设于所述上侧块202内,所述第一接地端子G1的所述第一偏折部a部分设于所述上侧块202内。
参见图2至图6,所述第二端子31的数量多于所述下线槽303的数量,因此其中一部分所述第二端子31的后端对应设于多个所述下线槽303。多个所述第二端子31包括二第二接地端子G2与位于所述二第二接地端子G2之间的二第二电源端子P2,多个所述第二端子31还包括位于每一相邻所述第二接地端子G2与所述第二电源端子P2之间的一对第二差分信号端子S2,所述第二差分信号端子S2为传输差分信号的高速端子,所述二第二接地端子G2位于多个所述第二端子31的左右最外侧,其中两个所述第二接地端子G2对应两个所述下侧块302的位置。每一所述第二接地端子G2具有固定于所述下绝缘块30的一第三连接部311、位于所述第三连接部311前端的一第三接触部312及位于所述第三连接部311后端的一第三焊接部313,所述第三接触部312向前凸伸出所述下绝缘块30且收容于位于所述对接槽14下方的所述端子槽15,所述第三接触部312向前凸伸入所述对接槽14与所述对接连接器对接。每一所述第二差分信号端子S2具有固定于所述下绝缘块30的一第四连接部321、位于所述第四连接部321前端的一第四接触部322及位于所述第四连接部321后端的一第四焊接部323,所述第四接触部322向前凸伸出所述下绝缘块30且收容于位于所述对接槽14下方的所述端子槽15,所述第四接触部222向前凸伸入所述对接槽14与所述对接连接器对接。每一所述第二接地端子G2与其相邻的一对所述第二差分信号端子S2分别具有一第二偏折部b,所述第二偏折部b使对应的所述第三焊接部313与所述第四焊接部323朝同一方向远离所述第四连接部321设置,且所述第三接触部312与所述第四接触322之间的距离小于对应的所述第三焊接部313与所述第四焊接部323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接地端子G2具有使所述第三焊接部313相对所述第三连接部311向所述屏蔽片4偏移的一第三弯折部314,所述第三弯折部314的前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接地端子G2的所述第二偏折部b,所述第二差分信号端子S2具有使所述第四焊接部323相对所述第四连接部321向所述屏蔽片4偏移的一第四弯折部324,所述第四弯折部324的前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差分信号端子S2的所述第二偏折部b,所述第三弯折部314与所述第四弯折部324同样在前后方向上错位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弯折部214位于所述第二弯折部224的前方。所述第二接地端子G2还具有一第三抵接部315与一第三转折部316,所述第三抵接部315位于所述第三弯折部314与所述第三焊接部313之间且与所述本体部41接触形成接地,其中,所述第三转折部316位于所述第三抵接部315与所述第三焊接部313之间,所述第三转折部316使所述第三焊接部313较所述第三抵接部315远离所述第四焊接部323设置,且所述第三焊接部313在左右方向上凸出所述屏蔽片4,且所述第三焊接部313同时在左右方向上露出所述下绝缘块30,所述第三弯折部314、所述第三抵接部315设于所述下侧块302内,所述第二接地端子G2的所述第二偏折部b部分设于所述下侧块302内。
参见图4和图5,所述第一焊接部213与所述第三焊接部313分别具有相对设置的一第一顶面T1与一第一底面L1,其中所述第一底面L1较所述第一顶面T1在上下方向上靠近所述屏蔽片4设置,所述第二焊接部223与所述第四焊接部323分别具有靠近所述屏蔽片4设置的一第二底面L2,在所述屏蔽片4上方,所述第二焊接部223的所述第二底面L2所在平面位于所述第一焊接部213的所述第一顶面T1与所述第一底面L1之间,如此可使所述第二焊接部223与所述第一焊接部213在上下方向上部分重叠,增加所述第一接地端子G1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S1的屏蔽作用;而在所述屏蔽片4的下方,所述第四焊接部323的所述第二底面L2所在平面位于所述第三焊接部313的所述第一顶面T1与所述第一底面L1之间,如此可使所述第四焊接部323与所述第三焊接部313在上下方向上部分重叠,增加所述第二接地端子G2对所述第二差分信号端子S2的屏蔽作用。另外,上下对齐的所述第一焊接部213与所述第三焊接部313位于对应所述限位挡块16的后方。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端子模块2和所述下端子模块3两者结构完全相同,如此只需一套模具即可成型所述上端子模块2和所述下端子模块3。
参见图1和图8,所述接地片5夹设于所述绝缘本体1与所述金属壳体6之间,所述接地片5与所述金属壳体6接触形成接地,每一所述接地片5具有凸伸入所述对接槽14的多个接地触点51,所述接地触点51位于所述第一端子21、所述第二端子31的前方。所述金属壳体6通过抽引工艺形为筒状结构,所述金属壳体6套设于所述绝缘本体1外,且所述金属壳体6向后抵接所述限位挡块16。
参见图1、图7和图9,所述线缆7具有多个芯线,多个芯线于多个所述上线槽203处与所述第一端子21的后端焊接,多个所述芯线于多个所述下线槽303处与所述第二端子31的后端焊接,其中多个所述芯线包括二接地线71、二电源线72及四对差分信号线73。所述接地线71夹设于上下对应的所述第一焊接部213与所述第三焊接部313之间,且与所述第一焊接部213、所述第三焊接部313及所述屏蔽片4一起焊接,使所述第一接地端子G1、所述第二接地端子G2、所述屏蔽片4、所述接地片5、所述金属壳体6及所述接地线71一起形成接地路径。所述电源线72对应夹设于上下对应的所述第一电源端子P1的后端与所述第二电源端子P2的后端之间,且三者焊接在一起。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差分信号线73为同轴线,其中两对所述差分信号线73与两对所述第二焊接部223焊接,两对所述差分信号线73与两对所述第四焊接部323焊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有下列有益效果:
(1)在所述屏蔽片4的一侧,所述第一接地端子G1的所述第一焊接部213相对其所述第一连接部211向所述屏蔽片4偏移,且与所述屏蔽片4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S1的所述第二焊接部223相对其所述第二连接部221向所述屏蔽片4偏移,且与所述屏蔽片4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焊接部213相对所述第二焊接部223靠近所述屏蔽片4设置,如此在所述第一接地端子G1的所述第一焊接部213需向所述屏蔽片4偏移,并使所述第一焊接部213与所述屏蔽片4电性连接的前提下,通过将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S1的所述第二焊接部223向所述屏蔽片4偏移,使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S1接近所述第一接地端子G1,如此可增加所述第一接地端子G1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S1的屏蔽作用。
(2)每一所述第一接地端子G1与其相邻的一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S1分别具有所述第一偏折部a,所述第一偏折部a使对应的所述第一焊接部213与所述第二焊接部223朝同一方向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221设置,且所述第一接触部212与所述第二接触222之间的距离小于对应的所述第一焊接部213与所述第二焊接部223之间的距离,每一所述第二接地端子G2与其相邻的一对所述第二差分信号端子S2分别具有所述第二偏折部b,所述第二偏折部b使对应的所述第三焊接部313与所述第四焊接部323朝同一方向远离所述第四连接部321设置,且所述第三接触部312与所述第四接触322之间的距离小于对应的所述第三焊接部313与所述第四焊接部323之间的距离,如此可拉大所述第一端子21后端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与所述第二端子31后端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方便所述芯线与所述第一端子21后端、所述第二端子31后端的焊接,防止各端子之间形成短路。
(3)所述第一抵接部215与所述屏蔽片4接触使所述第一接地端子G1与所述屏蔽片4两者形成接地,所述第一转折部216使所述第一焊接部213较所述第一抵接部215远离所述第二焊接部223设置,进一步拉大所述第一焊接部213与其相邻的所述第二焊接部223的距离;而所述第三抵接部315与所述屏蔽片4接触使所述第二接地端子G2与所述屏蔽片4两者形成接地,所述第三转折部316使所述第三焊接部313较所述第三抵接部315远离所述第二焊接部223设置,进一步拉大所述第三焊接部313与其相邻的所述第四焊接部323的距离。
(4)所述接地线71位于上下对应的所述第一焊接部213与所述第三焊接部313之间,且通过焊料,使所述接地线71、所述第一焊接部213、所述第三焊接部313与所述屏蔽片4四者焊接在一起形成接地,如此所述第一接地端子G1与所述第二接地端子G2共用一根所述接地线71,减少所述芯线根数,降低成本,且可使所述线缆7的直径缩小。
(5)上下对应设置的所述上侧块202与所述下侧块302夹持所述本体部41,且上下对应设置的所述上侧块202与所述下侧块302分别至少部分固持于对应的所述固持槽132,所述本体部41凸伸入所述固持槽132,且所述第一接地端子G1部分设于所述上侧块202,所述第二接地端子G2部分设于所述下侧块302,如此不仅增加所述上侧块202与所述下侧块302各自的强度,还增加了它们与所述本体部41三者构成的整体强度,如此使所述上侧块202与所述下侧块302在卡持于所述固持槽132的过程中不易发生断裂。
(6)所述上凸缘204与所述下凸缘304彼此相互贴合,且所述上凸缘204与所述下凸缘304位于所述屏蔽片4的后方,如此当所述差分信号线72与所述第二焊接部223、所述第四焊接部323焊接时,可避免出现焊接处的焊料熔融流动至所述屏蔽片4造成短路的现象。
(7)所述第一弯折部214位于所述第二弯折部224的前方,所述第三弯折部314位于所述第四弯折部324的前方,使所述第一接地端子G1具有足够位置设置所述第一抵接部215与所述屏蔽片4接触,所述第二接地端子G2具有足够位置设置所述第三抵接部315与所述屏蔽片4接触。
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Claims (20)

1.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绝缘本体;
一屏蔽片,设于所述绝缘本体;
多个第一端子,设于所述绝缘本体且位于所述屏蔽片的一侧,多个所述第一端子具有至少一第一接地端子及至少一对第一差分信号端子,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具有一第一连接部、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前端的一第一接触部及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后端的一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一焊接部相对所述第一连接部向所述屏蔽片偏移且与所述屏蔽片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具有一第二连接部、设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前端的一第二接触部及设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后端的一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二焊接部相对所述第二连接部向所述屏蔽片偏移且与所述屏蔽片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焊接部较所述第二焊接部靠近所述屏蔽片设置,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用以与一对接连接器对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固设于所述绝缘本体,所述第一焊接部与所述第二焊接部显露于所述绝缘本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焊接部具有相对设置的一第一顶面与一第一底面,所述第二焊接部具有靠近所述屏蔽片设置的一第二底面,所述第二底面所在平面位于所述第一顶面与所述第一底面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具有使所述第一焊接部向所述屏蔽片偏移的一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具有使所述第二焊接部向所述屏蔽片偏移的一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二弯折部在前后方向上错位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具有一第一抵接部与一第一转折部,所述第一抵接部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焊接部之间且与所述屏蔽片接触,所述第一转折部位于所述第一抵接部与所述第一焊接部之间,所述第一转折部使所述第一焊接部较所述第一抵接部远离所述第二焊接部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焊接部与其相邻的所述第一焊接部之间的距离小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焊接部之间的距离。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设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多个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位于所述屏蔽片的上下相对两侧,多个所述第二端子具有至少一第二接地端子及至少一对第二差分信号端子,所述第二接地端子具有一第三连接部、设于所述第三连接部前端的一第三接触部及设于所述第三连接部后端的一第三焊接部,所述第三焊接部相对所述第三连接部向所述屏蔽片偏移且与所述屏蔽片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差分信号端子具有一第四连接部、设于所述第四连接部前端的一第四接触部及设于所述第四连接部后端的一第四焊接部,所述第四焊接部相对所述第四连接部向所述屏蔽片偏移且与所述屏蔽片间隔设置,所述第三焊接部较所述第四焊接部靠近所述屏蔽片设置,所述第三接触部与所述第四接触部用以与所述对接连接器对接,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四连接部分别固设于所述绝缘本体,所述第三焊接部与所述第四焊接部显露于所述绝缘本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线缆,所述线缆具有至少一接地线,所述接地线位于上下对应的所述第一焊接部与所述第三焊接部之间且三者焊接。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焊接部与所述第三焊接部分别在左右方向上凸出所述屏蔽片。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与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分别具有一第一偏折部,所述第一偏折部使所述第一焊接部与所述第二焊接部朝同一方向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且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之间的距离小于对应的所述第一焊接部与所述第二焊接部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接地端子与所述第二差分信号端子分别具有一第二偏折部,所述第二偏折部使所述第三焊接部与所述第四焊接部朝同一方向远离所述第四连接部设置,且所述第三接触部与所述第四接触之间的距离小于对应的所述第三焊接部与所述第四焊接部之间的距离。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一主体、一上绝缘块与一下绝缘块,多个所述第一端子设于所述上绝缘块,多个所述第二端子设于所述下绝缘块,所述屏蔽片设于所述上绝缘块与所述下绝缘块之间且共同组装于所述主体。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绝缘块的左右两侧分别侧向凸伸形成一上侧块,每一所述上侧块对应固设一个所述第一接地端子,所述第一接地端子部分设于所述上侧块,所述下绝缘块的左右两侧分别侧向凸伸形成一下侧块,每一所述下侧块对应固设一个所述第二接地端子,所述第二接地端子部分设于所述下侧块,所述上侧块与其上下对应的所述下侧块夹持所述屏蔽片。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后端向前凹设形成一装设空间,所述装设空间具有一中间槽及位于所述中间槽相对两侧的二固持槽,所述固持槽与所述中间槽连通,上下对应的所述上侧块与所述下侧块分别至少部分固持于对应的所述固持槽,且所述屏蔽片凸伸入所述固持槽。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持槽在上下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所述中间槽在上下方向上的宽度。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焊接部在左右方向上露出所述上绝缘块,所述第三焊接部在左右方向上露出所述下绝缘块。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线缆,所述线缆包括多个芯线,所述上绝缘块的后端设有露出所述主体的多个上线槽,其中一部分所述第一端子的后端对应设于多个所述上线槽,所述下绝缘块的后端设有露出所述主体的多个下线槽,其中一部分所述第二端子的后端对应设于多个所述下线槽,多个所述芯线与多个所述第一端子在所述上线槽处对应焊接以及与多个所述第二端子在所述下线槽处对应焊接。
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片向后延伸入所述第二焊接部与所述第四焊接部之间。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绝缘块的下表面向下凸伸形成一上凸缘,所述下绝缘块的上表面向上凸伸形成一下凸缘,所述上凸缘与所述凸缘彼此贴合,且所述上凸缘与所述下凸缘位于所述屏蔽片的后方。
18.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金属壳体,所述主体具有一基部及自所述基部的至少一侧向后延伸形成的一限位挡块,所述金属壳体向后抵接所述限位挡块,所述第一焊接部与所述限位挡块前后对应设置。
19.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具有位于其前端的一对接槽,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向前凸伸入所述对接槽且位于所述对接槽的上侧,所述第三接触与所述第四接触部向前凸伸入所述对接槽且位于所述对接槽的下侧,所述屏蔽片包括一本体部及自所述本体部的相对两侧向前延伸形成的二锁扣臂,所述二锁扣臂位于所述对接槽的左右两侧,每一所述锁扣臂具有凸伸入所述对接槽的一锁扣部。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均为十二根,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以所述对接槽的中心点呈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均符合USB Type-C的端子排布。
CN201720662617.9U 2016-12-08 2017-06-08 电连接器组件 Active CN20709818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37654 2016-12-08
CN2016213376544 2016-12-08
CN2017200940001 2017-01-04
CN201720094000 2017-01-2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098183U true CN207098183U (zh) 2018-03-13

Family

ID=61437109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661642.5U Active CN207082660U (zh) 2016-12-08 2017-06-08 电连接器组件
CN201720662617.9U Active CN207098183U (zh) 2016-12-08 2017-06-08 电连接器组件
CN201720662615.XU Active CN207098133U (zh) 2016-12-08 2017-06-08 电连接器组件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661642.5U Active CN207082660U (zh) 2016-12-08 2017-06-08 电连接器组件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662615.XU Active CN207098133U (zh) 2016-12-08 2017-06-08 电连接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3) CN20708266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64868A (zh) * 2019-08-12 2019-10-22 昆山全方位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67574B (zh) * 2018-08-17 2024-09-03 四川华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高速连接器
CN109301544B (zh) * 2018-10-09 2020-09-25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9390803B (zh) * 2018-10-09 2020-10-30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US10811817B1 (en) * 2019-06-24 2020-10-20 Te Connectivity Corporation Wire dress cover for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11029852A (zh) * 2019-12-25 2020-04-17 安费诺电子装配(厦门)有限公司 一种直连连接器组件
CN111769396B (zh) * 2020-07-24 2021-10-26 东莞立讯技术有限公司 端子结构和电连接器
CN113328296B (zh) * 2021-04-27 2022-12-27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组件
CN217036209U (zh) * 2022-03-02 2022-07-22 东莞富强电子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64868A (zh) * 2019-08-12 2019-10-22 昆山全方位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098133U (zh) 2018-03-13
CN207082660U (zh) 2018-03-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098183U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06532912U (zh) 电连接器
CN206595424U (zh) 连接器
CN204809558U (zh) 电连接器
CN204947246U (zh) 电连接器
CN201397973Y (zh) 电连接器
CN204947245U (zh) 电连接器
CN101771226B (zh) 电连接器
CN201430244Y (zh) 电连接器
CN109256236B (zh) 线缆及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2544803B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6004086U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CN105680246A (zh) 电连接器
CN104810651B (zh) 连接器
CN102117993A (zh) 电连接器
CN102544812A (zh) 电连接器
CN102570188A (zh) 电连接器
CN202196958U (zh) 电连接器
CN103545661B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4810691B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61892A (zh) 电连接器
CN110247261A (zh) 电连接器
CN103579795B (zh) 插座连接器及插头连接器
CN205039347U (zh) 电连接器
CN107565296A (zh) 插头连接器及插座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