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葡萄酒废水处理设备,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葡萄酒废水处理设备,包括依次相连的加药混合区Ⅰ、加药混合区Ⅱ、气浮系统、反应区、生化系统、沉淀区、清水区和污泥区,所述加药混合区Ⅰ底部设有进水口Ⅰ;所述气浮系统包括气浮区、溶气罐、释放器、空气压缩机和清水泵,所述气浮区的底部设有排空口,所述释放器设置在气浮区的底部,所述清水泵连接气浮区和反应区;所述反应区底部设有排泥口、上部设有排渣口、顶部设有刮渣机,所述反应区靠近生化系统一侧的底部设有提升泵Ⅰ;所述生化系统包括A段缺氧区、O段好氧区和风机,所述A段缺氧区顶部设有进水口Ⅱ,所述进水口Ⅱ一端与提升泵Ⅰ相连接,另一端与A段缺氧区内的布水管Ⅰ相连接,所述A段缺氧区内还设有填料Ⅰ,底部设有曝气管Ⅰ,所述曝气管Ⅰ与风机相连接,所述O段好氧区内设有填料Ⅱ和布水管Ⅱ,底部设有曝气管Ⅱ,所述曝气管Ⅱ与风机相连接,所述曝气管Ⅱ上设有曝气头,所述O段好氧区与A段缺氧区之间设有硝化液回流管,所述O段好氧区底部设有提升泵Ⅱ,所述提升泵Ⅱ与硝化液回流管相连接;所述沉淀区与O段好氧区之间设有污泥回流管,所述沉淀区与污泥区之间设有排泥管,所述沉淀区底部设有提升泵Ⅲ,所述提升泵Ⅲ分别连接污泥回流管和排泥管;所述清水区上部一侧设有管道与沉淀区相连接,另一侧设有出水口。
优选的:所述沉淀区为竖流沉淀池。
优选的:所述A段缺氧区、O段好氧区、沉淀区、清水区和污泥区的顶部均设有人孔。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包括气浮系统、生化系统和竖流沉淀池,污水首先进入气浮系统进行固液分离,再流入生化系统完成C、N、O在生态中的循环,实现污水无害化处理,最后,生化系统的出水进入竖流沉淀池,竖流沉淀池将生化系统产生的污泥进行固液分离,悬浮物沉降进入池底锥形沉泥斗中,澄清水从周边溢流堰流出入清水池。本实用新型运行稳定,无论水质怎样变化,浓度或高或低,都可以满足处理要求,而且,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量较少、处理速度快、出水的水质稳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参照图1、图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葡萄酒废水处理设备,包括依次相连的加药混合区Ⅰ1、加药混合区Ⅱ2、气浮系统、反应区3、生化系统、沉淀区4、清水区5和污泥区6。
所述加药混合区Ⅰ1底部设有进水口Ⅰ7;待处理的葡萄酒废水由进水口Ⅰ7进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葡萄酒废水处理设备。
所述气浮系统包括气浮区8、溶气罐9、释放器10、空气压缩机11和清水泵12,所述气浮区8的底部设有排空口13,所述释放器10设置在气浮区8的底部,所述清水泵12连接气浮区8和反应区3;在气浮区8内加入混凝剂,经加药混合区Ⅰ1和加药混合区Ⅱ2处理的葡萄酒废水在溶气罐9中加压溶气后经释放器10在常压情况下释放,空气析出形成小气泡,粘附在杂质絮粒上,造成絮粒整体密度小于水而上升,从而使固液分离。
所述反应区3底部设有排泥口14、上部设有排渣口15、顶部设有刮渣机16,所述反应区3靠近生化系统一侧的底部设有提升泵Ⅰ17;经气浮区8处理的污水进入反应区3,由刮渣机16进行刮渣,实现固液分离,固液分离后的污水加入试剂进行预处理后经由提升泵Ⅰ17流入下一个处理环节。
所述生化系统包括A段缺氧区18、O段好氧区19和风机20,所述A段缺氧区18顶部设有进水口Ⅱ21,所述进水口Ⅱ21一端与提升泵Ⅰ17相连接,另一端与A段缺氧区18内的布水管Ⅰ22相连接,所述A段缺氧区18内还设有填料Ⅰ23,底部设有曝气管Ⅰ24,所述曝气管Ⅰ24与风机20相连接,所述O段好氧区19内设有填料Ⅱ25和布水管Ⅱ26,底部设有曝气管Ⅱ27,所述曝气管Ⅱ27与风机20相连接,所述曝气管Ⅱ27上设有曝气头28,所述O段好氧区19与A段缺氧区18之间设有硝化液回流管29,所述O段好氧区19底部设有提升泵Ⅱ30,所述提升泵Ⅱ30与硝化液回流管29相连接;固液分离后的污水加入试剂进行预处理后经由提升泵Ⅰ17、进水口Ⅱ21和布水管Ⅰ22流入生化系统A段缺氧区18内,A段缺氧区18的DO不大于0.2mg/L,在A段缺氧区18厌氧菌将污水中的淀粉、纤维、碳水化合物等悬浮污染物和可溶性有机物水解为有机酸,使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不溶性的有机物转化成可溶性有机物,异养菌将蛋白质、脂肪等污染物进行氨化(有机链上的N或氨基酸中的氨基)游离出氨(NH3、NH4+),然后这些经缺氧水解的产物经由布水管Ⅱ26进入O段好氧区19进行好氧处理,O段好氧区19DO=2~4mg/L,在O段好氧区19充足供氧条件下,自养菌的硝化作用将NH3-N(NH4+)氧化为NO3-,这些硝化液经提升泵Ⅱ30与硝化液回流管29返回A段缺氧区18内,在缺氧条件下,异氧菌的反硝化作用将NO3-还原为分子态氮(N2)完成C、N、O在生态中的循环,实现污水无害化处理。
所述沉淀区4与O段好氧区19之间设有污泥回流管31,所述沉淀区4与污泥区6之间设有排泥管32,所述沉淀区4底部设有提升泵Ⅲ33,所述提升泵Ⅲ33分别连接污泥回流管31和排泥管32。
所述清水区5上部一侧设有管道与沉淀区4相连接,另一侧设有出水口34。
所述沉淀区4为竖流沉淀池;生化系统的出水进入竖流沉淀池,竖流沉淀池将生化系统产生的污泥进行固液分离,悬浮物沉降进入池底锥形沉泥斗中,澄清水从周边溢流堰流出入清水区5,清水区5中的清水经由出水口34流出;沉泥斗中的污泥一部分经提升泵Ⅲ33与污泥回流管31回流至O段好氧区19,另一部分经提升泵Ⅲ33与排泥管32进入污泥区。
所述A段缺氧区18、O段好氧区19、沉淀区4、清水区5和污泥区6的顶部均设有人孔35。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