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72389U - 一种车辆的前部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辆的前部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072389U CN207072389U CN201720126422.2U CN201720126422U CN207072389U CN 207072389 U CN207072389 U CN 207072389U CN 201720126422 U CN201720126422 U CN 201720126422U CN 207072389 U CN207072389 U CN 20707238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tch
- vehicle
- hood
- auxiliary
- ar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324 bea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3002 synthe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057 synthe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743 Polyprop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191 jump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155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92 thermoplas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Superstructure Of Vehicle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的前部结构,即使在将发动机罩从过高的位置落下的情况下,操作部也不会干涉发动机罩的下表面。该车辆的前部结构具备:锁扣,设于成为发动机罩的车辆前方侧的下表面;闩锁装置,设于发动机室开口的前边缘部,咬合固定锁扣;辅助闩锁,与闩锁装置并排设置,在锁扣从闩锁装置被释放的情况下卡合固定从闩锁装置被释放的锁扣,辅助闩锁具有延伸设置在车辆前方侧的臂部和设于该臂部前端部的操作部,且包含释放卡合固定于辅助闩锁的锁扣的辅助操作杆,还具备设于臂部上方区域的盖构件,在臂部的上表面或者盖构件下表面的至少一面,具有限制操作部对发动机罩下表面的干涉的限位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的前部结构。
背景技术
在车辆前方侧搭载发动机的前置式发动机的汽车,在车辆侧设有用于搭载发动机的发动机室,以发动机罩封闭设于该发动机室上表面的开口。发动机罩有在驾驶席侧设有铰链而前方侧被抬起的类型以及在前格栅一侧设有铰链而后方侧被抬起的类型,而在前方侧被抬起的类型中,为了避免发动机罩因行驶风抬起而从驾驶席看不到前方的危险,在车辆侧设有发动机罩锁装置,设于发动机罩的下表面的锁扣被咬合固定在发动机罩锁装置上。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具备旋动自如地支撑在发动机罩锁的底板上而脱离发动机罩的卡合部的辅助闩锁,且设有旋动操作该辅助闩锁的辅助操作杆的发动机罩锁装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7-16398号公报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发动机罩锁装置,在发动机罩的前缘延长到前保险杠的上缘附近的类型的汽车中,辅助操作杆延长至车辆的前方侧。据此,如果将发动机罩从过高的位置落下,则辅助闩锁不仅以轴为中心旋转,而且辅助闩锁会以闩锁轴为支点向车辆的前后方向移动,所以辅助操作杆向车辆的上下方向跳动,可能会产生辅助操作杆的操作部干涉发动机罩的下表面的情况。这样,如果操作部干涉发动机罩的下表面,会损坏喷涂在发动机罩的下表面上的涂层,或者辅助操作杆会变形,因此并不理想。
鉴于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的前部结构,即使在将发动机罩从过高的位置落下的情况下,操作部也不会干涉发动机罩的下表面。
实用新型内容
(1)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前部结构,一种车辆的前部结构,其具备:锁扣,其设于成为发动机罩的车辆前方侧的下表面;闩锁装置,其设于发动机室开口的前边缘部,咬合固定所述锁扣;辅助闩锁,其与所述闩锁装置并排设置,在所述锁扣从所述闩锁装置被释放的情况下卡合固定从所述闩锁装置被释放的所述锁扣;所述辅助闩锁具有延伸设置在车辆前方侧的臂部和设于该臂部前端部的操作部,且包含释放卡合固定于所述辅助闩锁的所述锁扣的辅助操作杆,还具备设于所述臂部上方区域的盖构件,在所述臂部的上表面或者所述盖构件下表面的至少一面,具有限制所述操作部对所述发动机罩下表面的干涉的限位部。
根据上述(1)的结构,设于臂部的上表面或者盖构件的下表面的至少一面的限位部会限制操作部对发动机罩下表面的干涉,所以即使在将发动机罩从过高的位置落下的情况下,操作部也不会干涉发动机罩的下表面。据此,可以防止损坏喷涂在发动机罩下表面上的涂层或者辅助操作杆变形。
(2)在多个实施方式中,在上述(1)的结构中,所述限位部使所述臂部的上表面和所述盖构件的下表面之间的间隙小于所述发动机罩的下表面和所述操作部之间的间隙。
根据上述(2)的结构,限位部会使臂部的上表面和盖构件的下表面之间的间隙小于发动机罩的下表面和操作部之间的间隙,所以即使在将发动机罩从过高的位置落下的情况下,臂部的上表面和盖构件的下表面相抵接,操作部也不会干涉发动机罩的下表面。据此,可以防止损坏喷涂在发动机罩下表面上的涂层或者辅助操作杆变形。
(3)在多个实施方式中,在上述(1)或(2)的结构中,所述限位部设于所述盖构件的下表面,由延伸于车宽方向上的加强筋构成。
根据上述(3)的结构,限位部由设于盖构件的下表面且延伸在车宽方向上的加强筋构成,所以不必弯曲形成盖构件,可以防止损坏盖构件的美观。
(4)在多个实施方式中,在上述(3)的结构中,所述加强筋设于所述盖构件的车辆前方侧的前边缘部。
根据上述(4)的结构,加强筋设在盖构件的车辆前方侧的前边缘部,所以可以提高盖构件的车辆前方侧的前边缘部的刚性。
(5)在多个实施方式中,在上述(3)或(4)的结构中,所述加强筋具有沿着所述臂部的移动轨迹使所述臂部的上表面和所述加强筋的下表面之间的间隙保持不变的高度限位面。
根据上述(5)的结构,加强筋具有沿着臂部的移动轨迹使臂部的上表面和加强筋的下表面之间的间隙保持不变的高度限位面,所以臂部无论处在什么位置,都可以使臂部的上表面和加强筋的下表面之间的间隙保持不变。据此,可以防止臂部的上表面卡在加强筋的下表面。
(6)在多个实施方式中,在上述(1)~(2)、(4)的任意一项结构中,所述限位部设于所述臂部的上表面,由沿所述臂部的长度方向设置的焊缝构成。
根据上述(6)的结构,限位部由设于臂部的上表面且沿着臂部的长度方向设置的焊缝构成,所以可以提高臂部的刚性。
(7)在多个实施方式中,在上述(1)~(2)、(4)的任意一项结构中,所述辅助闩锁具有闩锁动作部,其可以抵接所述锁扣,伴随着所述发动机罩的关闭操作与所述锁扣抵接,使所述辅助闩锁从容许所述锁扣释放的释放位置移动到阻止所述锁扣释放的卡合位置。
根据上述(7)的结构,闩锁动作部可以抵接锁扣,伴随着发动机罩的关闭与锁扣相抵接,使辅助闩锁从容许释放锁扣的释放位置移动到阻止释放锁扣的卡合位置,所以即使辅助闩锁被卡住也可以使辅助闩锁从释放位置移动到卡合位置。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即使在将发动机罩从过高的位置落下的情况下,操作部也不会干涉发动机罩的下表面。据此,可以防止损坏喷涂在发动机罩的下表面上的涂层或者辅助操作杆变形。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前部结构的关键部位的斜视图。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前部结构的侧视图。
图3-1是示意性地示出图2所示的发动机罩锁装置的前视图,是锁扣抵接于辅助闩锁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3-2是示意性地示出图2所示的发动机罩锁装置的前视图,是锁扣穿过辅助闩锁的勾部前端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3-3是示意性地示出图2所示的发动机罩锁装置的前视图,是辅助闩锁固定锁扣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图2所示的发动机罩锁装置的Ⅳ-Ⅳ箭头方向视图。
图5是详细地示出图2所示的辅助操作杆和上拉杆盖的斜视图。
图6是详细地示出图5所示的辅助操作杆和上拉杆盖的Ⅵ箭头方向视图。
符号说明
1 车辆
2 前部结构
3 发动机室
4 发动机罩
5 前格栅
6 发动机罩锁装置
61 闩锁装置
62 外壳
621 凸起
622 弹簧安装部
64 安装配件
65 辅助闩锁
651 卡合槽
652 勾部
652a 内周侧
652b 外周侧
654 闩锁动作部
655 凹部
656 第1限位部
657 第2限位部
658 弹簧安装部
66 辅助操作杆
661 臂部
662 操作部
663、664 焊缝
67 闩锁轴
68 闩锁弹簧
7 锁扣
8 上拉杆
9 上拉杆盖(盖构件)
91 开口
911 加强筋
92 加强筋
921 限位面
10 限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作为实施方式所述的或图中所示的构件的尺寸、材质、形状、其相对配置等,并非意图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于此,而仅仅是说明例而已。
例如,表示“向某个方向”、“沿着某个方向”、“平行”、“正交”、“中心”、“同心”或者“同轴”等相对或者绝对配置的描述,不仅仅是严格地表示那样的配置,也表示带有公差、或者以获得相同功能程度的角度及距离而相对移动的状态。
此外,例如,表示四方形形状以及圆筒形状等形状的描述,不仅仅是表示严格的几何学含义的四方形形状以及圆筒形状等形状,在可以获得相同效果的范围内,也表示包含凹凸部分以及倒角部分等的形状。
另一方面,“包含”、“具有”、“具备”、“包括”或“具有”一个构件的描述,并非排除其他构件的存在的排他性的描述。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车辆1的前部结构2的关键部位的斜视图。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车辆1的前部结构2,在车辆前方侧设有用于搭载发动机的发动机室3,以发动机罩4封闭该发动机室3的上表面。虽然发动机罩4有在驾驶席侧设有铰链(未图示)且前方侧被抬起的类型和在前格栅5侧设有铰链且后方侧被抬起的类型,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车辆1的前部结构2是前方侧被抬起的类型。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车辆1的前部结构2的侧视图。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图2所示的发动机罩锁装置6的前视图,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图2所示的发动机罩锁装置的Ⅳ-Ⅳ箭头方向视图。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车辆1的前部结构2中,为了避免发动机罩4因行驶风抬起而从驾驶席看不到前方的危险,在发动机罩4侧设有锁扣7,在车辆侧设有发动机罩锁装置6(闩锁装置61以及辅助闩锁65)。据此,如果发动机罩4被封闭,则设置于发动机罩4侧的锁扣7咬合固定在设置于车辆侧的发动机罩锁装置6上。
锁扣7设置于发动机罩4的前方侧下表面的中央部。锁扣7将棒状钢材弯曲成侧视为矩形而形成,一个脚71和另一个脚72向相反的方向延伸而固定在发动机罩4的下表面。
发动机罩锁装置6设置于在发动机室3的内部沿着车宽方向设置的上拉杆8。上拉杆8是构成车架的车体构件,发动机罩锁装置6固定在上拉杆8的前面。
发动机罩锁装置6包括闩锁装置61以及辅助闩锁65。
闩锁装置61用于在发动机罩4被封闭的情况下咬合固定设于发动机罩4下表面的锁扣7,被固定于上拉杆8的车宽方向中央部前面。闩锁装置61具有外壳62、容置于外壳62的闩锁(未图示)(以下称为“主闩锁”)。
外壳62是在前视图中为梯形(参照图3)而在侧视图中为矩形的盒形,内部设有用于容置主闩锁的容置空间,在车辆后方侧设有安装配件64。据此,外壳62通过安装配件64安装在上拉杆8的车宽方向中央部前面。另外,在外壳62的车宽方向中央部前面侧设有在车辆的上下方向上延伸的进入槽(未图示)。据此,如果发动机罩4被封闭,则设置于发动机罩4下表面的锁扣7进入设于外壳62的进入槽。
主闩锁用于咬合固定进入了进入槽的锁扣7,咬合固定进入到进入槽最深处的锁扣7(锁)。
另外,闩锁装置61连接有设置于驾驶席的开启器(未图示)。据此,如果操作开启器则咬合固定锁扣7的主闩锁旋转,锁扣7从进入槽的最深处被释放(解锁)。
如图2以及图3所示,辅助闩锁65用于卡合固定在锁扣7从闩锁装置61被释放的情况下从闩锁装置61被释放的锁扣7,与闩锁装置61并排设置。辅助闩锁通过将钢板等金属板进行冲压加工等而形成。辅助闩锁65,在比闩锁装置61的进入槽最深处更下方的位置,通过向车辆前后方向倾斜延伸的闩锁轴67可旋转地配设,具有辅助操作杆66。
如图3所示,在辅助闩锁65上设有卡合槽651、勾部652以及闩锁动作部654。
卡合槽651沿着闩锁轴67的径向而形成,形成为可以容置锁扣7的宽度。
勾部652是在使卡合槽651朝向上方开口的情况下设于卡合槽651更外周侧的部分。勾部652构成为,如图3-1以及图3-3所示,在使辅助闩锁65顺时针旋转的情况下停止于横切锁扣7的进入轨迹的位置(卡合位置),另一方面,如图3-2所示,在使辅助闩锁65逆时针旋转的情况下停止于释放锁扣7的进入轨迹的位置(释放位置)。
另外,勾部652形成为,内周侧652a以及外周侧652b从底部朝向前端部,使距离闩锁轴67的距离逐渐(渐渐地)变小。勾部652的外周侧652b形成为,距离闩锁轴67的距离变小的比例大于勾部652的内周侧652a,如图3-1以及图3-3所示,在辅助闩锁65处于卡合位置的情况下,从底部朝向前端部逐渐(渐渐地)变低。
闩锁动作部654是隔着卡合槽651而位于勾部652相反侧的部分。闩锁动作部654形成为,从卡合槽651的端部朝向辅助闩锁65的外周,距离闩锁轴67的距离逐渐变大。闩锁动作部654,如图3-2所示,在释放位置使辅助闩锁65停止的情况下横切锁扣7的进入轨迹,而且,朝向锁扣7的进入轨迹的进入方向(车辆上下方向的下方)逐渐向下方倾斜。
另外,在辅助闩锁65中,在隔着闩锁轴67而位于卡合槽651相反侧的部分设有凹部655。在凹部655的一侧边缘部设有第1限位部656,在凹部655的另一侧边缘部设有第2限位部657。第1限位部656是用于阻止辅助闩锁65越过卡合位置而进行顺时针旋转的部分,为使其与设于闩锁装置61前面的凸起621抵接卡合,缺口切片向车辆前方弯曲而形成。第2限位部657是用于阻止辅助闩锁65大幅越过释放位置而进行逆时针旋转的部分,为使其与设于闩锁装置61(外壳62)前面的凸起621抵接卡合,缺口切片向车辆前方侧弯曲而形成。
另外,在辅助闩锁65中,在位于远离闩锁轴67的部分设有弹簧安装部658。弹簧安装部658是用于安装始终推动辅助闩锁65顺时针旋转的闩锁弹簧68的部分,在与设于闩锁装置61(外壳62)前面的弹簧安装部622之间架设有闩锁弹簧68。
如图2以及图4所示,辅助操作杆66具有臂部661和设于该臂部661前端部的操作部662。
臂部661是,从辅助闩锁65,更详细地说是隔着卡合槽651而与勾部652相反侧的部分朝向车辆前方侧延伸的部分。臂部661从基端部朝向前端部渐渐地变高地倾斜设置。另外,臂部661,在其基端部(辅助闩锁65侧)和前端部(操作部662侧)设有焊缝663、664。设于基端部和前端部的焊缝663、664都用于提高臂部661在长度方向上的刚性,具有上凸下凹的横截面。设于基端部的焊缝663和设于前端部的焊缝664分别沿臂部661的长度方向而设置。
操作部662在辅助操作杆66的前端弯曲形成,在辅助闩锁65位于闩锁位置的情况下,沿着车辆的上下方向配置。
如上构成的发动机罩锁装置6,在发动机罩4相对于发动机室3为开放状态的情况下,在闩锁装置61中主闩锁处于解锁状态,辅助闩锁65配置于卡合位置。如果从这种状态对发动机罩4进行关闭操作,则设于发动机罩4的锁扣7与设于辅助闩锁65的勾部652的外周相抵接(参照图3-1)。据此,设于辅助闩锁65的勾部652被锁扣7推压,辅助闩锁65抵抗闩锁弹簧68的弹性回复力而逆时针旋转。而且,如图3-2所示,如果旋转设于辅助闩锁65的勾部652至锁扣7可以通过,则锁扣7可以进入设于闩锁装置61的进入槽。
而且,如果锁扣7通过设于辅助闩锁65的勾部652,则辅助闩锁65通过闩锁弹簧68的弹性回复力从释放位置恢复至原来的位置(卡合位置)。据此,锁扣7抵接固定在设于辅助闩锁65的勾部652。
如果从上述状态进一步对发动机罩4进行关闭操作,则相对于设置在闩锁装置61的进入槽的锁扣7的进入量逐渐(渐渐地)增大,锁扣7进入设于辅助闩锁65的卡合槽651。而且,如果锁扣7在进入设于闩锁装置61的进入槽的最深处的同时进入设于辅助闩锁65的卡合槽651的最深处(参照图3-3),则主闩锁旋转并咬合固定进入到进入槽的最深处的锁扣7。据此,发动机罩4封闭发动机室3,车辆1即使受到行驶风发动机罩4也不会随便开放。
然而,因为辅助闩锁65被卡住或者闩锁弹簧68断裂等,即使锁扣7通过设于辅助闩锁65的勾部652,辅助闩锁65有时也不会恢复至原来的位置(卡合位置)。在这种情况下,根据相对于上述进入槽的锁扣7的进入量的增大,如图3-2中用双点划线所示,锁扣7与设于辅助闩锁65的闩锁动作部654相抵接。据此,设于辅助闩锁65的闩锁动作部654被锁扣7推压,辅助闩锁65顺时针旋转。而且,如图3~3所示,如果辅助闩锁65从释放位置恢复至原来的位置(卡合位置),则锁扣7可以进入卡合槽651,锁扣7卡合固定在设于辅助闩锁65的勾部652。在这种状态下,虽然锁扣7未进入设于闩锁装置61的进入槽的最深处,但是通过进一步对发动机罩4进行关闭操作,锁扣7在进入设于闩锁装置61的进入槽的最深处的同时进入设于辅助闩锁65的卡合槽651的最深处(参照图3-3)。据此,主闩锁旋转而咬合固定旋转进入了进入槽最深处的锁扣7。
此外,如果主闩锁从咬合固定锁扣7的状态操作设于驾驶席的开启器,则在闩锁装置61中咬合固定锁扣7的主闩锁旋转,锁扣7从进入槽最深处被释放(解锁)。据此,发动机罩4的前方侧抬高到可以将手伸入的程度,从闩锁装置61被释放的锁扣7卡合固定在设于辅助闩锁65的勾部652。据此,仅操作开启器不会进入发动机罩4被开放的状态,发动机罩4维持抬高到可以将手伸入的程度的状态。
从上述状态将手伸入抬起的发动机罩4之中,操作设于辅助操作杆66的操作部662,如图3-2所示,如果使辅助闩锁65逆时针旋转,则辅助闩锁65从卡合位置旋转到释放位置。据此,锁扣7可以通过设于辅助闩锁65的勾部652,锁扣7从卡合固定在设于辅助闩锁65的勾部652的状态释放,进入发动机罩4可以开放的状态。
而且,如果从设于辅助操作杆66的操作部662松开手,则辅助闩锁65通过闩锁弹簧68的弹性回复力从释放位置恢复至原来的位置(卡合位置)。
图5是详细地示出图2所示的辅助操作杆66和上拉杆盖9的斜视图,图6是详细地示出图5所示的辅助操作杆66和上拉杆盖9的Ⅵ箭头方向视图。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车辆1的前部结构2还具备上拉杆盖9。
上拉杆盖9,在将设于发动机室3的前方区域的散热器(未图示)和发动机罩锁装置6与开闭发动机罩4的用户隔离的同时,构成用于整流从前格栅5进入的行驶风的盖构件。
上拉杆盖9架设于设置在发动机室3的前部的前格栅5和上拉杆8之间。上拉杆盖9由例如合成树脂构成。合成树脂使用例如哑光处理过的聚丙烯等热塑性树脂。
如图5所示,在上拉杆盖9上设有用于使锁扣7进入的同时使设于辅助闩锁65的勾部652旋转的开口91。在开口91的边缘部设有用于加固开口91的加强筋911(参照图2)。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车辆1的前部结构2,在臂部661的上表面或者设于臂部661的上方区域的上拉杆盖9(盖构件)的下表面的至少一面具有限制操作部662对发动机罩4的下表面的干涉的限位部。
限位部10使臂部661的上表面和上拉杆盖9(盖构件)的下表面之间的间隙L1小于发动机罩4的下表面和操作部662之间的间隙L2(参照图2)。据此,如果将发动机罩4从过高的位置落下,虽然操作部662根据辅助闩锁66(臂部661)的弹性变形而弹起,但可以通过上拉杆盖9(盖构件)将向上方的位移量限制在间隙L1以下。因此,即使在将发动机罩4从过高的位置落下的情况下,操作部662也不会干涉发动机罩4的下表面。据此,可以防止损坏喷涂在发动机罩4下表面的涂层,或者辅助操作杆66变形。
如图5以及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位部10由设于上拉杆盖9(盖构件)的下表面且延伸于车宽方向的加强筋92、或者设于臂部661的上表面且沿着臂部661的长度方向设置的焊缝664的至少一个构成。
在限位部10由设于上拉杆盖9的下表面且延伸于车宽方向的加强筋92构成的情况下,因为加强筋92隐藏于上拉杆盖9,所以可以防止损坏上拉杆盖9的美观。
另一方面,在限位部10由设于臂部661的上表面且沿着臂部661的长度方向设置的焊缝664构成的情况下,可以提高臂部661的刚性。
如图5以及图6所示,在限位部10由设于上拉杆盖9的下表面且延伸于车宽方向的加强筋92构成的情况下,加强筋92设于上拉杆盖9的车辆前方侧的前边缘部。这样,因为加强筋92设在上拉杆盖9的车辆前方侧的前边缘部,所以可以提高上拉杆盖9的车辆前方侧的前边缘部的刚性。
如图5以及图6所示,在限位部10由设于上拉杆盖9的下表面且延伸于车宽方向的加强筋92构成的情况下,加强筋92具有沿着臂部661的移动轨迹而使臂部661的上表面和加强筋92的下表面之间的间隙保持不变的高度限位面921。这样,因为加强筋92具有沿着臂部661的移动轨迹使臂部661的上表面和加强筋92的下表面之间的间隙保持不变的高度限位面921,所以无论臂部661处在什么位置,都可以使臂部661的上表面和加强筋92的下表面之间的间隙保持不变。据此,可以防止臂部661的上表面卡在加强筋92的下表面。
如图5以及图6所示,在限位部10由设于上拉杆盖9的下表面且延伸于车宽方向的加强筋92和设于臂部661的上表面且沿着臂部661长度方向而设置的焊缝664构成的情况下,加强筋92具有沿着臂部661的移动轨迹而使臂部661的上表面和加强筋92的下表面之间的间隙保持不变的高度限位面921。这样,可以进一步防止臂部661的上表面卡在加强筋92的下表面。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也包括对上述的实施方式加以变形的方式、以及将这些方式适当地组合而成的方式。
Claims (8)
1.一种车辆的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具备:
锁扣,其设于成为发动机罩的车辆前方侧的下表面;
闩锁装置,其设于发动机室开口的前边缘部,咬合固定所述锁扣;
辅助闩锁,其与所述闩锁装置并排设置,在所述锁扣从所述闩锁装置被释放的情况下卡合固定从所述闩锁装置被释放的所述锁扣;
所述辅助闩锁具有延伸设置在车辆前方侧的臂部和设于该臂部前端部的操作部,且包含释放卡合固定于所述辅助闩锁的所述锁扣的辅助操作杆,
还具备设于所述臂部上方区域的盖构件,
在所述臂部的上表面或者所述盖构件下表面的至少一面,具有限制所述操作部对所述发动机罩下表面的干涉的限位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部使所述臂部的上表面和所述盖构件的下表面之间的间隙小于所述发动机罩的下表面和所述操作部之间的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车辆的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部设于所述盖构件的下表面,由延伸于车宽方向上的加强筋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筋设于所述盖构件的车辆前方侧的前边缘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筋具有沿着所述臂部的移动轨迹使所述臂部的上表面和所述加强筋的下表面之间的间隙保持不变的高度限位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的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筋具有沿着所述臂部的移动轨迹使所述臂部的上表面和所述加强筋的下表面之间的间隙保持不变的高度限位面。
7.根据权利要求1~2以及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的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部设于所述臂部的上表面,由沿所述臂部的长度方向设置的焊缝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1~2以及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的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助闩锁具有闩锁动作部,其可以抵接所述锁扣,伴随着所述发动机罩的关闭操作与所述锁扣抵接,使所述辅助闩锁从容许所述锁扣释放的释放位置移动到阻止所述锁扣释放的卡合位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6024525A JP6623807B2 (ja) | 2016-02-12 | 2016-02-12 | 車両の前部構造 |
JP2016-024525 | 2016-02-12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072389U true CN207072389U (zh) | 2018-03-06 |
Family
ID=596284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126422.2U Active CN207072389U (zh) | 2016-02-12 | 2017-02-13 | 一种车辆的前部结构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623807B2 (zh) |
CN (1) | CN207072389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703625A (zh) * | 2018-12-28 | 2019-05-03 | 六安斯达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设有加强结构的发动机罩总成 |
CN110748249A (zh) * | 2018-07-23 | 2020-02-04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发动机罩锁钩及车辆 |
CN112227846A (zh) * | 2020-11-05 | 2021-01-15 | 安徽华菱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重型卡车及其引擎盖锁体总成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013226B2 (ja) * | 2017-12-18 | 2022-01-31 | 株式会社城南製作所 | 車両用フードロック装置 |
JP6960355B2 (ja) * | 2018-02-27 | 2021-11-05 | トヨタ自動車東日本株式会社 | フードロックレバー構造 |
JP7071676B1 (ja) | 2020-12-22 | 2022-05-19 | 株式会社アンセイ | 車両のセカンダリラッチ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3145610U (zh) * | 1977-04-22 | 1978-11-16 | ||
JPS6237485A (ja) * | 1985-08-08 | 1987-02-18 |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 フ−ドロツク装置 |
JP2000054706A (ja) * | 1998-08-07 | 2000-02-22 | Mitsui Mining & Smelting Co Ltd | 車両ボンネットのロック装置 |
JP3721835B2 (ja) * | 1999-03-15 | 2005-11-30 | 株式会社大井製作所 | 車両用リッドのロック装置 |
JP2004324078A (ja) * | 2003-04-22 | 2004-11-18 | Shiroki Corp | フードラッチ |
JP2005088696A (ja) * | 2003-09-16 | 2005-04-07 | Calsonic Kansei Corp | フードロックのセーフティ機構構造 |
KR100655997B1 (ko) * | 2005-10-04 | 2006-12-08 | 기아자동차주식회사 | 자동차용 후드 래치 어셈블리 |
-
2016
- 2016-02-12 JP JP2016024525A patent/JP6623807B2/ja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2-13 CN CN201720126422.2U patent/CN207072389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748249A (zh) * | 2018-07-23 | 2020-02-04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发动机罩锁钩及车辆 |
CN110748249B (zh) * | 2018-07-23 | 2021-09-03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发动机罩锁钩及车辆 |
CN109703625A (zh) * | 2018-12-28 | 2019-05-03 | 六安斯达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设有加强结构的发动机罩总成 |
CN109703625B (zh) * | 2018-12-28 | 2020-02-21 | 六安斯达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设有加强结构的发动机罩总成 |
CN112227846A (zh) * | 2020-11-05 | 2021-01-15 | 安徽华菱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重型卡车及其引擎盖锁体总成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623807B2 (ja) | 2019-12-25 |
JP2017141620A (ja) | 2017-08-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7072389U (zh) | 一种车辆的前部结构 | |
JP5437374B2 (ja) | 車両用グローブボックス | |
JP6005782B2 (ja) | 乗物用ラッチ装置 | |
KR101806622B1 (ko) | 차량의 후드래치 조립체 및 그 작동방법 | |
JP2008120356A (ja) |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アンカー装置及びパーテーショントリム | |
US11753853B2 (en) | Vehicle door latch | |
CN110254520B (zh) | 用于车辆的发动机罩锁钩装置 | |
KR101154318B1 (ko) | 보행자 보호를 위한 차량용 후드래치 어셈블리 | |
JP2004262334A (ja) | 収納ボックスの取付け構造 | |
CN108104620B (zh) | 用于车辆的发动机罩闩锁组件 | |
JP7078209B2 (ja) | 自動車用ドアのストライカ | |
JP5706075B2 (ja) | ラッチ装置及びシート装置 | |
JP5912485B2 (ja) | フードロック装置 | |
JP3727007B2 (ja) | 自動車におけるバックドアのロック解除防止機構 | |
JP4917919B2 (ja) | 自動車の開閉体用ロック装置 | |
JP5318276B2 (ja) | カバーロック機構 | |
JP2002160670A (ja) | 自動車におけるフードロック装置 | |
US10093260B2 (en) | Vehicles including front grille assemblies with auxiliary lever access panels | |
CN207389323U (zh) | 一种车辆用发动机罩 | |
KR100489003B1 (ko) | 보행자 보호를 위한 자동차용 후드래치장치 | |
JP2015054679A (ja) | 車両の前部車体 | |
JP4389362B2 (ja) | 車両用ティルト式サンルーフ | |
JP6974748B2 (ja) | ラッチ装置及びシート装置 | |
JP2007245785A (ja) | 車両用開閉体のロック構造 | |
JP4090818B2 (ja) | 車両における内装部品のポケット構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