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31192U - 一种用于处理红霉素生产废水的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处理红霉素生产废水的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031192U CN207031192U CN201720812093.7U CN201720812093U CN207031192U CN 207031192 U CN207031192 U CN 207031192U CN 201720812093 U CN201720812093 U CN 201720812093U CN 207031192 U CN207031192 U CN 20703119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ludge
- pipeline
- water
- pipe
- pon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Physical Water Treat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处理红霉素生产废水的系统,包括高浓度废水进入1#格栅渠和1#预曝气调节池,以及通过污水管道与1#预曝气调节池连接的1#混凝沉淀池,1#混凝沉淀池通过管道连接涡凹气浮,涡凹气浮通过管道连接1#中间水池,1#中间水池通过管道连接水解酸化池,水解酸化池通过管道连接2#中间水池,2#中间水池通过管道连接UASB反应器,UASB反应器通过管道连接2#预曝气调节池。本实用新型经济适用、专门用于处理红霉素生产废水的系统,采用“污污分流”的处理原则,既使整个处理系统工艺简单,投资较少,又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了运行成本,同时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领域,具体为一种专门用于处理红霉素生产废水的系统。
背景技术
红霉素是由红霉素链霉菌所产生的大环内酯系的代表性的抗菌素,具有在低浓度下、选择性抑制或杀灭其他微生物或肿瘤细胞能力的化学物质,是人类控制感染性疾病、保障身体健康及防治动植物病害的重要化学药物。
红霉素生产废水主要来源于发酵废水、洗罐废水、滤布清洗废水、设备清洗及车间地面废水清洗水,废水中主要有机污染成分有: 发酵残留物、乙酸丁酯及丙酮等溶剂、少量残留的红霉素、硫酸盐、磷酸盐、氯化钠等物质。
红霉素生产废水具有水质水量波动较大、COD高、悬浮物高、氨氮高、可生化性差、成分复杂、含有难以降解有机物和有抑菌作用的抗生素等特点。目前对此种废水的方法主要有混凝法、气浮法、高级氧化法、焚烧法、两相厌氧法、活性污泥法以及生物膜法等方法。通过上述方法均能使红霉素生产废水中的污染物质去除,达到相关排放标准,但是均在不同程度地存在投资较多、工艺运行不稳定、运行成本较高、处理效果差等缺点。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经济适用、专门用于处理红霉素生产废水的系统。根据红霉素生产工艺及废水的排放特点,采用“污污分流”的处理原则,既使整个处理系统工艺简单,投资较少,又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了运行成本,同时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用于处理红霉素生产废水的系统,包括红霉素高浓度生产废水预处理工段a和综合废水处理工段b;所述的红霉素高浓度生产废水预处理工段a包括高浓度废水进入设置在1#预曝气调节池3内的1#格栅渠1,以及通过污水管道与1#预曝气调节池3连接的1#混凝沉淀池13,1#混凝沉淀池13通过管道连接涡凹气浮19,涡凹气浮19通过管道连接1#中间水池20,1#中间水池20通过管道连接水解酸化池22,水解酸化池22通过管道连接2#中间水池26,2#中间水池26通过管道连接UASB反应器28;所述的1#格栅渠1和1#预曝气调节池3合建,包括与UASB反应器28通过管道连接2#预曝气调节池35。低浓度废水进入2#格栅渠33和2#预曝气调节池35,在2#预曝气调节池35内与预处理后的高浓度废水均匀混合。2#预曝气调节池35通过管道连接CASS反应器41,CASS反应器41通过管道连接缓冲池46,缓冲池46通过管道连接穿孔旋流斜管沉淀池54,穿孔旋流斜管沉淀池54内设置有斜管填料55,污泥通过第三排泥系统56及第三污泥泵57排入污泥贮池58;所述的污泥贮池58池底设置有与第五鼓风机59通过空气管道连接的第五曝气装置60,后面连接第四污泥泵61,通过带式污泥浓缩脱水一体机62脱水压缩成泥饼外运处理,压滤液排放至2#预曝气调节池35,重新进入本废水处理系统。
所述的1#格栅渠1和1#预曝气调节池3合建,所述的1#预曝气调节池3进水口处与1#格栅渠1连接,设置有第一机械格栅2,池底设置有与第一鼓风机4通过空气管道连接的第一曝气装置5、第一引水罐6以及第一污水提升泵7。
所述的1#混凝沉淀池13进水管道设置有第一管道混合器8和第二管道混合器9,第一管道混合器8和第二管道混合器9分别与第一PAC加药装置11和第一PAM加药装置12连接。1#混凝沉淀池13池内反应区设置机械搅拌器10;污泥通过第一污泥泵14排入污泥贮池58。
所述的涡凹气浮19进水管道设置有第三管道混合器15和第四管道混合器16,第三管道混合器15和第四管道混合器16分别与第二PAC加药装置17和第二PAM加药装置18连接。污泥和浮渣通过自流排入污泥贮池58。
所述的1#中间水池20连接有第二污水提升泵21;所述的水解酸化池22的底部设置有与1#中间水池20污水管道相连接的第一布水装置25,剩余污泥通过第一排泥系统24排入污泥贮池58,池内设置弹性填料23。
所述的2#中间水池26连接有第三污水提升泵27;所述的UASB反应器28的底部设置有与2#中间水池26污水管道相连接的第二布水装置32,UASB反应器28的上部还设置有气-固-液三相分离器29以及位于UASB反应器28顶部的水封罐30,剩余污泥第二排泥系统31排入污泥贮池58。
所述的2#预曝气调节池35进水口处与2#格栅渠33连接,设置有第二机械格栅34,池底设置有与第二鼓风机36通过空气管道连接的第二曝气装置37、第二引水罐38以及第四污水提升泵39。
所述的CASS反应器41池内设置有低速推流器40和旋转式滗水器44,池底设置有与第三鼓风机42通过空气管道连接的第三曝气装置43并与第一污泥泵45连接,第一污泥泵45既可以将污泥混合液回流至CASS反应器41的厌氧生物选择区,又可以将剩余污泥排入污泥贮池58。
所述的缓冲池46连接有第五污水提升泵51,池内设置有与第四鼓风机47通过空气管道连接的第四曝气装置48。
所述的穿孔旋流斜管沉淀池54与缓冲池46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五管道混合器52和第六管道混合器53,第五管道混合器52和第六管道混合器53分别与第三PAC加药装置49和第三PAM加药装置50连接。
积极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经济适用、专门用于处理红霉素生产废水的系统,根据红霉素生产工艺及废水的排放特点,采用“污污分流”的处理原则,既使整个处理系统工艺简单,投资较少,又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了运行成本,同时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a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b部放大图;
图中为:1#格栅渠1、第一机械格栅2、1#预曝气调节池3、第一鼓风机4、第一曝气装置5、第一引水罐6、第一污水提升泵7、第一管道混合器8、第二管道混合器9、机械搅拌器10、第一PAC加药装置11、第一PAM加药装置12、1#混凝沉淀池13、第一污泥泵14、第三管道混合器15、第四管道混合器16、第二PAC加药装置17、第二PAM加药装置18、涡凹气浮19、1#中间水池20、第二污水提升泵21、水解酸化池22、弹性填料23、第一排泥系统24、第一布水装置25、2#中间水池26、第三污水提升泵27、UASB反应器28、气-固-液三相分离器29、水封罐30、第二排泥系统31、第二布水装置32、2#格栅渠33、第二机械格栅34、2#预曝气调节池35、第二鼓风机36、第二曝气装置37、第二引水罐38、第四污水提升泵39、低速推流器40、CASS反应器41、第三鼓风机42、第三曝气装置43、旋转式滗水器44、第一污泥泵45、缓冲池46、第四鼓风机47、第四曝气装置48、第三PAC加药装置49、第三PAM加药装置50、第五污水提升泵51、第五管道混合器52、第六管道混合器53、穿孔旋流斜管沉淀池54、斜管填料55、第三排泥系统56、第三污泥泵57、污泥贮池58、第五鼓风机59、第五曝气装置60、第四污泥泵61、带式污泥浓缩脱水一体机6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用于处理红霉素生产废水的系统,包括高浓度废水进入1#格栅渠1和1#预曝气调节池3,1#格栅渠1和1#预曝气调节池3合建,以及通过污水管道与1#预曝气调节池3连接的1#混凝沉淀池13,1#混凝沉淀池13通过管道连接涡凹气浮19,涡凹气浮19通过管道连接1#中间水池20,1#中间水池20通过管道连接水解酸化池22,水解酸化池22通过管道连接2#中间水池26,2#中间水池26通过管道连接UASB反应器28,UASB反应器28通过管道连接2#预曝气调节池35。低浓度废水进入2#格栅渠33和2#预曝气调节池35,在2#预曝气调节池35内与预处理后的高浓度废水均匀混合。2#预曝气调节池35通过管道连接CASS反应器41,CASS反应器41通过管道连接缓冲池46,缓冲池46通过管道连接穿孔旋流斜管沉淀池54,穿孔旋流斜管沉淀池54内设置有斜管填料55,污泥通过第三排泥系统56及第三污泥泵57排入污泥贮池58;所述的污泥贮池58池底设置有与第五鼓风机59通过空气管道连接的第五曝气装置60,后面连接第四污泥泵61,通过带式污泥浓缩脱水一体机62脱水压缩成泥饼外运处理,压滤液排放至2#预曝气调节池35,重新进入本废水处理系统。
红霉素高浓度生产废水先经过1#格栅渠1内设置的第一机械格栅2,拦截废水中尺寸较大的漂浮物和悬浮物,防止堵塞后续的污水提升泵、管道阀门等处理设施,保证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
随后废水进入1#预曝气调节池3内调节水量、水质,同时池底设置有与第一鼓风机4通过空气管道连接的第一曝气装置5对废水进行搅拌。通过第一引水罐6以及第一污水提升泵7将废水提升进入1#混凝沉淀池13。
1#混凝沉淀池13具有絮凝反应及沉淀功能,可去除水中可沉降的固体污染物,设置设置有第一管道混合器8和第二管道混合器9,第一管道混合器8和第二管道混合器9分别与第一PAC加药装置11和第一PAM加药装置12,用于分别向1#混凝沉淀池13反应区内加药,然后通过反应区设置机械搅拌器10搅拌均匀混合絮凝反应,同时池底污泥通过第一污泥泵14排入污泥贮池58。
涡凹气浮19具有分离废水中细小的发酵残渣及悬浮固体、胶体等物质的作用。涡凹气浮19进水管道设置有第三管道混合器15和第四管道混合器16,第三管道混合器15和第四管道混合器16分别与第二PAC加药装置17和第二PAM加药装置18连接。污泥和浮渣通过自流排入污泥贮池58。
1#中间水池20连接有第二污水提升泵21。
水解酸化池22池内设置弹性填料23,通过填料附着的厌氧生物膜分解废水中大分子有机物。同时水解酸化池22内不设搅拌设备通过设置的第一布水装置25使上升水流满足搅拌要求,构造简单,便于操作运行。设置第一排泥系统24排入污泥贮池58。
2#中间水池26通过第三污水提升泵27将废水通过第二布水装置32至UASB反应器28内,通过反应区气-固-液三相分离器29进入沉淀区;沼气被分离后进入集气室,通过水封罐30排放到空气中;同时UASB反应器28内不设搅拌设备,上升水流和沼气产生的气流足可满足搅拌要求,构造简单,便于操作运行。UASB反应器28内的废水通过集水槽自流进入2#预曝气调节池35。
红霉素低浓度生产废水先经过2#格栅渠33内设置的第二机械格栅34,拦截废水中尺寸较大的漂浮物和悬浮物,防止堵塞后续的污水提升泵、管道阀门等处理设施,保证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
随后废水进入2#预曝气调节池35内与预处理后的高浓度废水均匀混合,调节水量、水质,同时池底设置有与第二鼓风机36通过空气管道连接的第二曝气装置37对废水进行搅拌。通过第二引水罐38以及第四污水提升泵39提升进入CASS反应器41,
CASS反应器41分为三个反应区,一区为厌氧生物选择区,二区为缺氧区,三区为好氧区。缺氧区设置低速推流器40,用于使厌氧生物选择区内自流的废水和污泥混合液充分混合搅拌,防止污泥沉积。好氧区池底设置有与第三鼓风机42通过空气管道连接的第三曝气装置43,废水经充氧后与悬浮的活性污泥共同作用,达到净化废水的目的;设置旋转式滗水器44用于排出经CASS反应器41好氧处理后的上清液;设置第一污泥泵45既可以将污泥混合液回流至CASS反应器41厌氧生物选择区,利于脱氮除磷,又可以将剩余污泥排入污泥贮池58。
经CASS反应器41处理过的废水自流进入缓冲池46,池内设置有与第四鼓风机47通过空气管道连接的第四曝气装置48,起空气搅拌作用,防止废水中携带的悬浮物沉积。设置的第五污水提升泵51将废水提升进入穿孔旋流斜管沉淀池54。
经第五污水提升泵51提升的废水随后依次经过第五管道混合器52和第六管道混合器53进入穿孔旋流斜管沉淀池54中,其中第三PAC加药装置49和第三PAM加药装置50分别于第五管道混合器52和第六管道混合器53连接。穿孔旋流斜管沉淀池54中设置有斜管填料55,泥水分离后剩余污泥通过第三排泥系统56及第三污泥泵57排入污泥贮池58。经穿孔旋流斜管沉淀池54处理后的废水直接达标排放。
其中1#混凝沉淀池13、涡凹气浮19、水解酸化池22、UASB反应器28、CASS反应器41、穿孔旋流斜管沉淀池54排放的浮渣或污泥排入污泥贮池58中,池内设置与第五鼓风机59通过空气管道连接第五曝气装置60对池内污泥起搅拌作用,防止污泥沉积板结。通过第四污泥泵61提升进入带式污泥浓缩脱水一体机62脱水压缩成泥饼外运处理,压滤液排放至2#预曝气调节池35,重新进入本废水处理系统。
实施例1
河南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污水处理站设计规模为400m3/d,其中红霉素高浓度生产废水120m3/d,进水水质为COD 11000mg/L、BOD5 4700mg/L、NH3-N 100mg/L,SS 2500mg/L,pH 6~9;红霉素低浓度生产废水280m3/d,进水水质为COD 1000mg/L、BOD5 300mg/L、NH3-N 15mg/L,SS 300mg/L,pH 6~9。
红霉素高浓度生产废水先经过1#格栅渠1内设置的第一机械格栅2,拦截废水中尺寸较大的漂浮物和悬浮物,防止堵塞后续的污水提升泵、管道阀门等处理设施,保证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
随后废水进入1#预曝气调节池3,有效容积64.5 m3,配备有一套第一引水罐6、两台第一污水提升泵7(1用1备)、一套第一曝气装置5,通过与第一鼓风机4连接的第一曝气装置5对废水进行空气搅拌,使泥水混合均匀,有效防止污泥沉积。同时通过第一引水罐6以及第一污水提升泵7将废水提升进入1#混凝沉淀池13。
1#混凝沉淀池13反应区混凝时间为30min,沉淀区表面负荷0.8m3/(m2•h),沉淀时间3h。设置设置有第一管道混合器8和第二管道混合器9,第一管道混合器8和第二管道混合器9分别与第一PAC加药装置11和第一PAM加药装置12,用于分别向1#混凝沉淀池13反应区内加药,然后通过反应区设置机械搅拌器10搅拌均匀混合絮凝反应,同时池底污泥通过第一污泥泵14排入污泥贮池58。
涡凹气浮19,型号为ZCAF-10,处理能力为10m3/h。进水管道设置有第三管道混合器15和第四管道混合器16,第三管道混合器15和第四管道混合器16分别与第二PAC加药装置17和第二PAM加药装置18连接。污泥和浮渣通过自流排入污泥贮池58。
随后废水自流进入1#中间水池20,有效容积13.5m3,配备第二污水提升泵21两台(1用1备)。生产废水随着第二污水提升泵21的提升进入水解酸化池22。
水解酸化池22,有效容积60m3,水力停留时间12h,上升流速0.63m/h,废水回流比为150%。设置弹性填料23,具有通过填料附着的厌氧生物膜分解废水中大分子有机物的作用。设置第一排泥系统24通过管道自流排入污泥贮池58。
然后废水自流进入2#中间水池26,有效容积22.5m3,配备第三污水提升泵27两台(1用1备)。生产废水随着第三污水提升泵27的提升进入UASB反应器28。
UASB反应器28容积负荷2.9kgCOD/(m3•d),有效容积为203.5m3,水力停留时间40h。废水通过第二布水装置32进入UASB反应器28中,通过反应区经气-固-液三相分离器29进入沉淀区。沼气被分离后进入集气室,通过水封罐30排放到空气中。此外反应器内不设搅拌设备,上升水流和沼气产生的气流足可满足搅拌要求,构造简单,便于操作运行。UASB反应器28内的废水通过集水槽自流进入2#预曝气调节池35。
红霉素低浓度生产废水先经过2#格栅渠33内设置的第二机械格栅34,拦截废水中尺寸较大的漂浮物和悬浮物,保证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
废水进入2#预曝气调节池35,有效容积150.5 m3,配备有一套第二引水罐38、三台第四污水提升泵39(2用1备)、一套第二曝气装置37,通过与第二鼓风机36连接的第二曝气装置37对低浓度废水和预处理后的高浓度废水进行空气混合搅拌,有效防止污泥沉积。同时通过第二引水罐38以及第四污水提升泵39将废水提升进入CASS反应器41。
CASS反应器41分两组,每组分为三个反应区,一区为厌氧生物选择区,有效容积18.5 m3,二区为缺氧区,总有效容积68.5 m3,三区为好氧区,总有效容积273.8m3,BOD5污泥负荷为0.08kgBOD5/(kgMLSS•d),污泥浓度3500mg/L。缺氧区设置两套低速推流器40,用于使厌氧生物选择区内自流的废水和污泥混合液充分混合搅拌,防止污泥沉积。好氧区池底均匀布有与第三鼓风机42通过空气管道连接的第三曝气装置43,废水经充氧后与悬浮的活性污泥共同作用,达到净化废水的目的;设置两套旋转式滗水器44用于排出经CASS反应器41好氧处理后的上清液;设置三台第一污泥泵45(2用1备)既可以将污泥混合液回流至CASS反应器41厌氧生物选择区,利于脱氮除磷,又可以将剩余污泥排入污泥贮池58。
废水自流进入缓冲池46,有效容积100m3,池内设置有与第四鼓风机47通过空气管道连接的第四曝气装置48,起空气搅拌作用,防止废水中携带的悬浮物沉积。设置两台第五污水提升泵51(1用1备)将废水提升进入穿孔旋流斜管沉淀池54。
穿孔旋流斜管沉淀池54反应区混凝时间37.5min,通过进水管接有的第五管道混合器52和第六管道混合器53,与其分别连接的是第三PAC加药装置49和第三PAM加药装置50。在反应区废水与试剂PAC、PAM充分混合,通过加药对废水再进一步处理,去除COD、SS等物质。沉淀区表面负荷2.33m3/(m2•h),内置斜管填料55。设置第三排泥系统56及两台第三污泥泵57(1用1备)将废水经泥水分离后的剩余污泥排入污泥贮池58。经穿孔旋流斜管沉淀池54处理后的废水直接达标排放。
其中1#混凝沉淀池13、涡凹气浮19、水解酸化池22、UASB反应器28、CASS反应器41、穿孔旋流斜管沉淀池54排放的浮渣或污泥排入污泥贮池58中,有效容积40m3,池内设置与第五鼓风机59通过空气管道连接第五曝气装置60对池内污泥起搅拌作用,防止污泥沉积板结。设置两台第四污泥泵61(1用1备)将池内污泥提升进入带式污泥浓缩脱水一体机62脱水压缩成泥饼外运处理,压滤液排放至2#预曝气调节池35,重新进入本废水处理系统。
经过上述污水处理系统后的出水水质达到《发酵类制药工业水污染排放标准》(GB21903-2008)中表1排放限值,具体水质为:COD≤100mg/L、BOD5≤30mg/L、NH3-N≤25mg/L、SS≤60mg/L。
上述废水处理系统不仅适用于处理红霉素生产废水,也适用于有着相似特点的其他发酵类制药行业废水。
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述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代和改进等,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处理红霉素生产废水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红霉素高浓度生产废水预处理工段和综合废水处理工段;所述的红霉素高浓度生产废水预处理工段包括高浓度废水进入设置在1#预曝气调节池内的1#格栅渠,以及通过污水管道与1#预曝气调节池连接的1#混凝沉淀池,1#混凝沉淀池通过管道连接涡凹气浮,涡凹气浮通过管道连接1#中间水池,1#中间水池通过管道连接水解酸化池,水解酸化池通过管道连接2#中间水池,2#中间水池通过管道连接UASB反应器;所述的1#格栅渠和1#预曝气调节池与UASB反应器通过管道连接2#预曝气调节池;低浓度废水进入2#格栅渠和2#预曝气调节池,在2#预曝气调节池内与预处理后的高浓度废水均匀混合;2#预曝气调节池通过管道连接CASS反应器,CASS反应器通过管道连接缓冲池,缓冲池通过管道连接穿孔旋流斜管沉淀池,穿孔旋流斜管沉淀池内设置有斜管填三排泥系统及第三污泥泵排入污泥贮池;所述的污泥贮池池底设置有与第五鼓风机通过空气管道连接的第五曝气装置,后面连接第四污泥泵,通过带式污泥浓缩脱水一体机脱水压缩成泥饼外运处理,压滤液排放至2#预曝气调节池,重新进入本废水处理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处理红霉素生产废水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1#预曝气调节池进水口处与1#格栅渠连接,设置有第一机械格栅,池底设置有与第一鼓风机通过空气管道连接的第一曝气装置、第一引水罐以及第一污水提升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处理红霉素生产废水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1#混凝沉淀池进水管道设置有第一管道混合器和第二管道混合器,第一管道混合器和第二管道混合器分别与第一PAC加药装置和第一PAM加药装置连接;1#混凝沉淀池池内反应区设置机械搅拌器;污泥通过第一污泥泵排入污泥贮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处理红霉素生产废水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涡凹气浮进水管道设置有第三管道混合器和第四管道混合器,第三管道混合器和第四管道混合器分别与第二PAC加药装置和第二PAM加药装置连接;污泥和浮渣通过自流排入污泥贮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处理红霉素生产废水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1#中间水池连接有第二污水提升泵;所述的水解酸化池的底部设置有与1#中间水池污水管道相连接的第一布水装置,剩余污泥通过第一排泥系统排入污泥贮池,池内设置弹性填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处理红霉素生产废水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2#中间水池连接有第三污水提升泵;所述的UASB反应器的底部设置有与2#中间水池污水管道相连接的第二布水装置,UASB反应器的上部还设置有气-固-液三相分离器以及位于UASB反应器顶部的水封罐,剩余污泥第二排泥系统排入污泥贮池。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处理红霉素生产废水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2#预曝气调节池进水口处与2#格栅渠连接,设置有第二机械格栅,池底设置有与第二鼓风机通过空气管道连接的第二曝气装置、第二引水罐四污水提升泵。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处理红霉素生产废水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CASS反应器池内设置有低速推流器和旋转式滗水器,池底设置有与第三鼓风机通过空气管道连接的第三曝气装置并与第一污泥泵连接,第一污泥泵既可以将污泥混合液回流至CASS反应器的厌氧生物选择区,又可以将剩余污泥排入污泥贮池。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处理红霉素生产废水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冲池连接有第五污水提升泵,池内设置有与第四鼓风机通过空气管道连接的第四曝气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处理红霉素生产废水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穿孔旋流斜管沉淀池与缓冲池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五管道混合器和第六管道混合器,第五管道混合器和第六管道混合器分别与第三PAC加药装置和第三PAM加药装置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812093.7U CN207031192U (zh) | 2017-07-06 | 2017-07-06 | 一种用于处理红霉素生产废水的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812093.7U CN207031192U (zh) | 2017-07-06 | 2017-07-06 | 一种用于处理红霉素生产废水的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031192U true CN207031192U (zh) | 2018-02-23 |
Family
ID=614670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812093.7U Active CN207031192U (zh) | 2017-07-06 | 2017-07-06 | 一种用于处理红霉素生产废水的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031192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467165A (zh) * | 2018-06-08 | 2018-08-31 | 江苏大楚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高效除磷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
CN114524574A (zh) * | 2020-11-23 | 2022-05-24 | 海洲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三七总皂苷提取废水处理工艺系统和方法 |
-
2017
- 2017-07-06 CN CN201720812093.7U patent/CN20703119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467165A (zh) * | 2018-06-08 | 2018-08-31 | 江苏大楚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高效除磷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
CN114524574A (zh) * | 2020-11-23 | 2022-05-24 | 海洲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三七总皂苷提取废水处理工艺系统和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7404940U (zh) | 一种农村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 | |
CN106565017B (zh) | 一种双循环的脱氮除磷废水处理系统及其方法 | |
CN105502826B (zh) | 一种高效脱氮除磷污水处理工艺及其装置 | |
CN102001785B (zh) | 生活污水处理用复合式生物膜一体型反应器及应用方法 | |
CN109809653A (zh) | 一种中高浓度综合污水脱氮除磷处理工艺 | |
CN107879472A (zh) |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 |
CN107585974A (zh) | 一种基于mbbr工艺的污水处理方法 | |
CN106365304A (zh) | 一种青霉素废水生物强化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 |
CN206512058U (zh) | 一种高效村镇污水处理回用装置 | |
CN206607128U (zh) | 一种基于水处理剂和陶瓷膜的河道污水处理装置 | |
CN207031192U (zh) | 一种用于处理红霉素生产废水的系统 | |
CN1939847B (zh) | 畜牧业废水和粪尿等高氮浓度污水的处理装置及方法 | |
CN214654338U (zh) | 一种微动力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 |
CN214781350U (zh) | 一种污水深化处理系统 | |
CN207193043U (zh) | 一种具有多级除杂功能市政用污水处理系统 | |
CN110156270A (zh) | 源分离尿液氮磷回收与水回用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 |
CN109650670A (zh) | 化粪池净化系统的净化方法 | |
CN211445407U (zh) | 一种净化黑臭河道的生态坝装置 | |
CN108408898A (zh) | 一体化高效污水环保处理机构 | |
CN209567871U (zh) | 云罐污水处理生物反应器 | |
CN107129119A (zh) | 一种实现高浓度活性污泥法的生化处理装置及工艺 | |
CN207792814U (zh) | 一种脱氮除磷系统 | |
CN206828316U (zh) | 一种海藻加工污水的净化系统 | |
CN206562379U (zh) | 一种悬浮式生物流化床 | |
CN206204118U (zh) | 用于黑臭水体的处理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