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6992316U - 双极化全向天线 - Google Patents

双极化全向天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992316U
CN206992316U CN201720540060.1U CN201720540060U CN206992316U CN 206992316 U CN206992316 U CN 206992316U CN 201720540060 U CN201720540060 U CN 201720540060U CN 206992316 U CN206992316 U CN 2069923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lectric
polarized
omnidirectional antenna
dual
vertically polariz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54006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小龙
孔庆权
黄道彬
魏国勇
单东东
李泓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ngyu Communicati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Tongyu Communicati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ngyu Communication Inc filed Critical Tongyu Communication Inc
Priority to CN20172054006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9923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9923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99231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天线,提供一种双极化全向天线,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介质板,于所述第一介质板上设置有垂直极化振子,还包括水平设置的若干第二介质板,于每一所述第二介质板上均设置有水平极化振子,每一所述第二介质板上均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介质板依次穿设各所述第二介质板的所述通孔,且各所述水平极化振子之间采用馈电网络连接,且所述馈电网络贴合于所述垂直极化振子的地线。本实用新型中,水平与垂直双极化,且由于各水平极化振子之间的馈电网络贴合于垂直极化振子的地线上,可以做到水平极化与垂直极化共轴,减小了全向天线沿竖直方向的尺寸,最大限度减小了馈电网络对垂直极化方向图与S参数的影响,保证全向天线的不圆度。

Description

双极化全向天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天线,尤其涉及一种双极化全向天线。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全向天线在通信领域应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现有的全向天线中,极化方式大多以垂直极化为主,鲜有水平极化,水平垂直双极化天线更少。现有的水平垂直双极化天线的方案为上下放置,天线长度过长,导致天线安装装置机械性能高,生产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极化全向天线,旨在用于解决现有的双极化天线过长,生产成本较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双极化全向天线,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介质板,于所述第一介质板上设置有垂直极化振子,还包括水平设置的若干第二介质板,于每一所述第二介质板上均设置有水平极化振子,每一所述第二介质板上均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介质板依次穿设各所述第二介质板的所述通孔,且各所述水平极化振子之间采用馈电网络连接,且所述馈电网络贴合于所述垂直极化振子的地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介质板上设置有若干所述垂直极化振子,各所述垂直极化振子沿竖直方向依次分布。
进一步地,沿竖直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介质板之间设置有一个所述垂直极化振子。
进一步地,相邻的两个所述垂直极化振子之间通过微带电路匹配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馈电网络为若干同轴电缆,各所述同轴电缆均贴合于所述垂直极化振子的地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介质板与各所述第二介质板均为PCB板,且所述第一介质板与每一所述第二介质板之间均采用塑料或者玻璃钢结构件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每一所述水平极化振子包括三个偶极子,且三个所述偶极子之间通过一分三功分器匹配连接,各所述偶极子印制于对应的所述第二介质板上。
进一步地,各所述一分三功分器位于所述第一介质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垂直极化振子呈蝴蝶结状。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全向天线中,在竖直设置的第一介质板上设置垂直极化振子,且在第一介质板上安设有若干第二介质板,且在每一第二介质板上均设置有水平极化振子,从而达到水平与垂直双极化的目的,另外由于各水平极化振子之间的馈电网络贴合于垂直极化振子的地线上,可以做到水平极化与垂直极化共轴,减小了全向天线沿竖直方向的尺寸,最大限度减小了馈电网络对垂直极化方向图与S参数的影响,保证全向天线的不圆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极化全向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双极化全向天线的匹配功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双极化全向天线,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介质板1,而在第一介质板1上设置有垂直极化振子11,当然垂直极化振子11应贴合于第一介质板1上,可以采用印制的方式制备,以达到垂直极化的目的,全向天线还包括若干第二介质板2,各第二介质板2均水平设置且沿第一介质板1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安设于第一介质板1上,具体地,每一第二介质板2上均开设有通孔22,通孔22应呈扁长形,以与第一介质板1的结构适配,第一介质板1依次穿设各第二介质板2的通孔22,在每一第一介质板1上应均设置有水平极化振子21,各水平极化振子21应水平贴合于对应的第二介质板2上,也可以采用印制的方式制备,进而可以达到水平极化的目的,各水平极化振子21之间采用馈电网络连接,而馈电网络贴合于垂直极化振子11的地线12上,各水平极化振子21之间构成水平极化振子21阵列。本实用新型中,全向天线包含垂直极化振子11与水平极化振子21,使得全向天线为双极化天线,进而可以降低全向天线的安装成本,且具有较高的接收分集增益,全向天线的增益达到≥6dBi,另外由于各水平极化振子21之间的馈电网络贴合于垂直极化振子11的地线12上,可以做到水平极化与垂直极化共轴,减小了全向天线沿竖直方向的尺寸,最大限度减小了馈电网络对垂直极化方向图与S参数的影响,保证全向天线的不圆度,不圆度为±1.5dB以内。
参见图1以及图2,进一步地,第一介质板1上设置有若干垂直极化振子11,且各垂直极化振子11沿竖直方向依次分布。本实施例中,全向天线的整体尺寸不大于Φ200mm×900mm,且在900mm的高度范围内,第一介质板1上可印制有多个垂直极化振子11,且沿第一介质板1的长度方向依次分布,对此全向天线具有多个垂直极化天线与多个水平极化天线,使得全向天线中构成垂直极化振子11阵列与水平极化振子21阵列,进一步提高了全向天线的接收分集增益。沿竖直方向,相邻的两个垂直极化振子11之间通过微带电路匹配连接,在满足电性能的前提下体积小质量轻,且方便在第一介质板1上制备。而在竖直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二介质板2之间设置有一个垂直极化振子11,即在两个水平极化振子21之间对应有一个垂直极化振子11,可以使得水平极化振子21与垂直极化振子11之间分布比较合理,可保证全向天线的高度尺寸不至于过大。
继续优化上述实施例,针对上述微带电路,第一介质板1与各第二介质板2均采用PCB板,且第一介质板1与每一第二介质板2之间均采用塑料或者玻璃钢结构件固定连接,使得第一介质板1与各第二介质板2之间能够形成为一个整体。本实施例中,细化了第一介质板1与第二介质板2,通过电路板的形式不但使得水平极化振子21与垂直极化振子11制备非常方便,且使得全向天线的部分连接电线路制备非常方便,比如上述的微带电路等,均采用预先印制的方式,在后续全向天线的安装时,安装过程大大简化,对于PCB板,可选用介电常数为4.4,厚度为1.5mm的FR4板材。当然对于连接各水平极化振子21之间的馈电网络不能采用印制的电线路,而是若干同轴电缆,且均为50Ω,各同轴电缆均贴合于垂直极化振子11的地线12上,可以有效减小对垂直极化振子11的影响。
参见图2,进一步地,每一水平极化振子21包括三个偶极子211,各偶极子211均印制于对应的第二介质板2上,且每一水平极化振子21的三个偶极子211之间通过一分三功分器13匹配连接。本实施例中,细化了水平极化振子21的结构,三个偶极子211通过一分三功分器13等幅同相馈电,且将各一分三功分器13均集成在第一介质板1中,可以起到减小天线尺寸,简化馈电网络的作用。对于垂直极化振子11则采用蝴蝶结状的结构,使得带宽较宽,尺寸小,设计灵活,成本低,生产装配比较简单,垂直极化振子11采用一分二功分器14,通过调节天线的一分三功分器13与一分二功分器14匹配网络可以调试天线的S参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双极化全向天线,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介质板,于所述第一介质板上设置有垂直极化振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平设置的若干第二介质板,于每一所述第二介质板上均设置有水平极化振子,每一所述第二介质板上均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介质板依次穿设各所述第二介质板的所述通孔,且各所述水平极化振子之间采用馈电网络连接,且所述馈电网络贴合于所述垂直极化振子的地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极化全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质板上设置有若干所述垂直极化振子,各所述垂直极化振子沿竖直方向依次分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极化全向天线,其特征在于:沿竖直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介质板之间设置有一个所述垂直极化振子。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极化全向天线,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垂直极化振子之间通过微带电路匹配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极化全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电网络为若干同轴电缆,各所述同轴电缆均贴合于所述垂直极化振子的地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极化全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质板与各所述第二介质板均为PCB板,且所述第一介质板与每一所述第二介质板之间均采用塑料或者玻璃钢结构件固定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极化全向天线,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水平极化振子包括三个偶极子,且三个所述偶极子之间通过一分三功分器匹配连接,各所述偶极子印制于对应的所述第二介质板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极化全向天线,其特征在于:各所述一分三功分器位于所述第一介质板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极化全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极化振子呈蝴蝶结状。
CN201720540060.1U 2017-05-16 2017-05-16 双极化全向天线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9923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40060.1U CN206992316U (zh) 2017-05-16 2017-05-16 双极化全向天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40060.1U CN206992316U (zh) 2017-05-16 2017-05-16 双极化全向天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992316U true CN206992316U (zh) 2018-02-09

Family

ID=613905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540060.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992316U (zh) 2017-05-16 2017-05-16 双极化全向天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99231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09582A (zh) * 2021-01-21 2021-06-04 杭州永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一种用于终端通信测试的宽带正交双极化全向天线及方法
CN114447632A (zh) * 2022-01-19 2022-05-06 深圳市道通智能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微带串馈阵天线及车载毫米波雷达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09582A (zh) * 2021-01-21 2021-06-04 杭州永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一种用于终端通信测试的宽带正交双极化全向天线及方法
CN114447632A (zh) * 2022-01-19 2022-05-06 深圳市道通智能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微带串馈阵天线及车载毫米波雷达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81171B2 (en) Antenna element structure suitable for 5G mobile terminal devices
CN108777353A (zh) 一种高隔离低交叉极化双极化微带阵列天线
CN208208987U (zh) 一种高隔离低交叉极化双极化微带阵列天线
CN103703620A (zh) 宽带双极化阵列天线及基站
CN110994165B (zh) 一种高隔离度悬置微带线平衡馈电的双极化宽带天线阵列
CN206022612U (zh) 一种卫星通信天线
CN203631730U (zh) 双极化天线的辐射单元
CN108777352B (zh) 一种双极化微带贴片振子组件
CN209045768U (zh) 一种电调基站天线
CN203850423U (zh) 一种宽频双极化振子
CN205122754U (zh) 小型化四单元双频mimo天线
CN102738572A (zh) 宽带定向微带贴片天线
CN102842756A (zh) 双极化mimo天线阵
CN202855895U (zh) 双极化mimo天线阵
CN108682941A (zh) 太阳能圆极化天线
CN206992316U (zh) 双极化全向天线
CN207303363U (zh) 一种单端口宽频带圆极化平面型天线
CN103996900A (zh) 一种基于单片双面印刷电路板的宽带圆极化定向阵列天线
CN206922003U (zh) 串联馈入的微带天线结构
CN211428341U (zh) 一种基站天线双极化天线振子
CN204375927U (zh) 一种宽带双极化平面基站天线
CN204720554U (zh) 一种槽耦合圆极化微带天线
CN101047277A (zh) 平面共线式双极化板状天线
CN110571520A (zh) 一种低剖面5g天线辐射单元及天线阵列
CN205670577U (zh) 一种室外无线点对点双极化天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