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6969283U - 一种新型出水旋塞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出水旋塞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969283U
CN206969283U CN201720735319.8U CN201720735319U CN206969283U CN 206969283 U CN206969283 U CN 206969283U CN 201720735319 U CN201720735319 U CN 201720735319U CN 206969283 U CN206969283 U CN 2069692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ck
container
screw thread
water outlet
tap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73531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应高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Nanlong Trade Ltd Co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Nanlong Trade Ltd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Nanlong Trade Ltd Co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Nanlong Trade Ltd Co
Priority to CN20172073531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9692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9692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9692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新型出水旋塞结构,包括容器、旋塞,旋塞上设置有螺纹一,螺纹一上纵向设置有出水槽,容器包括容器主体与容器颈部,容器颈部内壁设置有与螺纹一相配合的螺纹二,旋塞与容器内壁通过螺纹一与螺纹二相连接,还包括设置于旋塞上的旋塞限位装置,旋塞限位装置上端设置有上限位圈,旋塞限位装置下端设置有下限位卡点,容器颈部内壁下端设置有旋塞限位筋,上限位圈、下限位卡点分别位于旋塞限位筋的上方、下方,上限位圈与旋塞限位筋上侧相抵触时形成密封状态,上限位圈与旋塞限位筋上侧分离时形成出水状态。本实用新型操作时简洁易行,出水方便,其结构简单,既满足了容器的出水需求,也提高了出水时的安全性,便于市场推广。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出水旋塞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旋塞结构,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出水旋塞结构。
背景技术
容器如杯、瓶、壶等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物品,目前市场上的容器具有多种多样的出水方式,而旋塞结构出水方式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这种旋塞结构出水方式在出水式无需将整个旋塞取出即可将容器内的水或液体倒出,使用时操作较为简便,但目前市场上的旋塞结构由于其旋塞没有相应的限位装置,当需要倒水时,使用者不好把控旋塞旋出的高度。当旋塞旋出过低时,容器出水量少,使用效果不佳;当旋塞旋出过高时,旋塞容易从容器上旋出或被容器内的水或液体冲出,既不方便且不安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旋塞没有相应的限位装置,当需要倒水时,使用者不好把控旋塞旋出的高度。当旋塞旋出过低时,容器出水量少,使用效果不佳;当旋塞旋出过高时,旋塞容易从容器上旋出或被容器内的水或液体冲出,既不方便且不安全等缺陷,提供了一种新的出水旋塞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新型出水旋塞结构,包括容器、旋塞,所述的旋塞上设置有螺纹一,所述的螺纹一上纵向设置有至少一个出水槽,所述的容器包括容器主体与容器颈部,所述的容器颈部内壁设置有与螺纹一相配合的螺纹二,所述的旋塞与容器内壁通过螺纹一与螺纹二相连接,还包括旋塞限位装置,所述的旋塞限位装置设置于旋塞上,所述的旋塞限位装置上端设置有上限位圈,旋塞限位装置下端设置有至少一个下限位卡点,所述的容器颈部内壁下端设置有旋塞限位筋,所述的上限位圈、下限位卡点分别位于旋塞限位筋的上方、下方,当上限位圈与旋塞限位筋上侧相抵触时形成密封状态,当上限位圈与旋塞限位筋上侧分离时形成出水状态。
旋塞上的螺纹一与容器颈部上的螺纹二相互旋合,起到盖合的作用,螺纹一上的出水槽用于出水,从而方便使用者饮用。旋塞限位装置设置在旋塞上,旋塞限位装置的上端设置有上限位圈,则在旋塞旋进时,上限位圈与旋塞限位筋的上方相抵触,以此实现容器的密封状态。而旋塞限位装置下端的下限位卡点能够在旋塞旋出达到出水状态时,对旋塞旋出的高度进行限位并反馈给使用者,使该高度满足出水需求,又能保证出水的安全性。本实用新型操作时简洁易行,出水方便,其结构简单,既满足了容器的出水需求,也提高了出水时的安全性,便于市场推广。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新型出水旋塞结构,还包括密封圈,所述的密封圈设置于旋塞中段并位于螺纹一上侧,容器在密封状态下,密封圈与容器颈部口部相抵触。
容器在密封状态下,密封圈与容器颈部相抵触,对容器颈部实现了进一步的密封,防止容器内液体的溢出,提高了容器的密封性能。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新型出水旋塞结构,所述的旋塞上还设置有凸筋,所述的凸筋位于螺纹一上侧,所述的密封圈设置于凸筋上。
旋塞上设置的凸筋用于安装密封圈,这种安装方式方便密封圈的安装和拆卸,便于密封圈的清洗,保证了旋塞的干净卫生,且使得密封圈安装时更加牢固。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新型出水旋塞结构,所述的容器颈部上端向外弯折形成折边,容器在密封状态下,所述的折边与密封圈相抵触。
容器颈部上端向外弯曲的折边可以起到定位密封圈的作用,同时该折边与密封圈紧密接触,起到了良好的密封作用,提高了容器的密封性,同时在密封圈向上移动后,密封圈与折边之间形成出水间隙,让容器内的液体更加容易地流出。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新型出水旋塞结构,还包括滤管,所述的滤管上端与旋塞下端拆卸式连接。
滤管拆卸式连接在旋塞下端,方便滤管的拆卸清洗,保持了滤管的卫生清洁,同时在不需要使用滤管时,也可以将其拆下放置在别处。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新型出水旋塞结构,所述的滤管上设置有卡点,所述的旋塞下端设置有卡槽,所述滤管通过卡点与卡槽相配合连接于旋塞下端。
滤管通过滤管上的卡点和旋塞下端的卡槽连接,这种连接方式方便滤管的安装与拆卸,效率较高,易于操作。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新型出水旋塞结构,还包括外盖,所述的外盖与容器颈部的外壁相连接并遮挡旋塞。
外盖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实现覆盖旋塞的作用,利于保持旋塞的清洁卫生,另一方面,该外盖也可以用作喝水的杯子,方便使用者喝水,节约携带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出水旋塞结构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处于密封状态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2中B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旋塞限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处于出水状态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C部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7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它们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新型出水旋塞结构,包括容器6、旋塞2,所述的旋塞2上设置有螺纹一23,所述的螺纹一23上纵向设置有至少一个出水槽22,所述的容器6包括容器主体62与容器颈部61,所述的容器颈部61内壁设置有与螺纹一23相配合的螺纹二612,所述的旋塞2与容器6内壁通过螺纹一23与螺纹二612相连接,还包括旋塞限位装置4,所述的旋塞限位装置4设置于旋塞2上,所述的旋塞限位装置4上端设置有上限位圈42,旋塞限位装置4下端设置有至少一个下限位卡点41,所述的容器颈部61内壁下端设置有旋塞限位筋611,所述的上限位圈42、下限位卡点41分别位于旋塞限位筋611的上方、下方,当上限位圈42与旋塞限位筋611上侧相抵触时形成密封状态,当上限位圈42与旋塞限位筋611上侧分离时形成出水状态。
使用时,将旋塞2旋出,当旋到旋塞限位装置4的下限位卡点41与旋塞限位筋611下方相抵触时,继续用力旋转使下限位卡点41受力变形收缩,进而拔出旋塞2,接着从容器颈部61倒入水或其它液体,倒入完毕后,重新将旋塞2重新与容器颈部61旋合,从而完成注水。
要实现容器6的密封状态,需将旋塞2向下旋入直至旋塞限位装置4上的上限位圈42与旋塞限位筋611上方相抵触且无法向下旋入时,此时容器6处于密封状态。出水时,需将旋塞2旋出,当旋塞限位装置4上的上限位圈42与旋塞限位筋611上侧分离时,即形成出水状态,此时容器6内的液体经过上限位圈42与旋塞限位筋611间的间隙并通过螺纹一23上纵向设置的出水槽22流出。出水时,使用者根据出水量的需求,可调整旋塞2旋出的高度,而当旋塞2旋至旋塞限位装置4的下限位卡点41与旋塞限位筋611下方相抵触时,表明此时旋塞2已经被旋出达到最大高度,从而提醒使用者不再旋出旋塞2,防止旋塞2因为旋出过度而脱离容器颈部61。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新型出水旋塞结构,还包括密封圈3,所述的密封圈3设置于旋塞2中段并位于螺纹一23上侧,容器6在密封状态下,密封圈3与容器颈部61口部相抵触。
使用时,为使容器6处于密封状态,使旋塞2向下旋入直至旋塞限位装置4上的上限位圈42与旋塞限位筋611的上侧相抵触,此时旋塞2上的密封圈3也同时与容器颈部61口部相抵触,从而使容器6处于密封状态,通过以上双重密封结构,保证了本实用新型的密封性。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新型出水旋塞结构,所述的旋塞2上还设置有凸筋21,所述的凸筋21位于螺纹一23上侧,所述的密封圈3设置于凸筋21上。
使用时,密封圈3安装于凸筋21上,保证密封圈3安装时的牢固性,在密封圈3染上污垢或其他污渍时,可以将密封圈3从凸筋21上卸下,进行清洗,清洗干净后再将密封圈3安装好,利于保持容器6的干净卫生。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新型出水旋塞结构,所述的容器颈部61上端向外弯折形成折边613,容器6在密封状态下,所述的折边613与密封圈3相抵触。
使用时,当旋塞2旋出使容器6处于出水状态,此时密封圈3与折边613之间形成出水间隙,出水时,将容器6倾斜,水将从该出水间隙流出,而在密封状态下,密封圈3压紧于折边613上,保证了容器6的密封效果。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新型出水旋塞结构,还包括滤管5,所述的滤管5上端与旋塞2下端拆卸式连接。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新型出水旋塞结构,所述的滤管5上设置有卡点51,所述的旋塞2下端设置有卡槽24,所述滤管5通过卡点51与卡槽24相配合连接于旋塞2下端。
使用时,在旋塞2安装于容器6上之前,将滤管5上的卡点51按入旋塞2下端设置的卡槽24中,在不需要使用滤管5时,也可以将滤管5从旋塞2下端拔出后再将旋塞2安装于容器6上,通过这种结构的设置,更加便于滤管5的安装与拆卸。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新型出水旋塞结构,还包括外盖1,所述的外盖1与容器颈部61的外壁相连接并遮挡旋塞2。
使用时,在容器6处于密封状态后,将外盖1与容器颈部61的外壁相连接,此时外盖1起到遮挡和保护旋塞2的作用,在容器6处于出水状态时,外盖1已与容器6分离,此时外盖1可以用作喝水的杯子使用。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的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Claims (7)

1.一种新型出水旋塞结构,包括容器(6)、旋塞(2),所述的旋塞(2)上设置有螺纹一(23),所述的螺纹一(23)上纵向设置有至少一个出水槽(22),所述的容器(6)包括容器主体(62)与容器颈部(61),所述的容器颈部(61)内壁设置有与螺纹一(23)相配合的螺纹二(612),所述的旋塞(2)与容器(6)内壁通过螺纹一(23)与螺纹二(612)相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旋塞限位装置(4),所述的旋塞限位装置(4)设置于旋塞(2)上,所述的旋塞限位装置(4)上端设置有上限位圈(42),旋塞限位装置(4)下端设置有至少一个下限位卡点(41),所述的容器颈部(61)内壁下端设置有旋塞限位筋(611),所述的上限位圈(42)、下限位卡点(41)分别位于旋塞限位筋(611)的上方、下方,当上限位圈(42)与旋塞限位筋(611)上侧相抵触时形成密封状态,当上限位圈(42)与旋塞限位筋(611)上侧分离时形成出水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出水旋塞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圈(3),所述的密封圈(3)设置于旋塞(2)中段并位于螺纹一(23)上侧,容器(6)在密封状态下,密封圈(3)与容器颈部(61)口部相抵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出水旋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塞(2)上还设置有凸筋(21),所述的凸筋(21)位于螺纹一(23)上侧,所述的密封圈(3)设置于凸筋(21)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出水旋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容器颈部(61)上端向外弯折形成折边(613),容器(6)在密封状态下,所述的折边(613)与密封圈(3)相抵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出水旋塞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滤管(5),所述的滤管(5)上端与旋塞(2)下端拆卸式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出水旋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滤管(5)上设置有卡点(51),所述的旋塞(2)下端设置有卡槽(24),所述滤管(5)通过卡点(51)与卡槽(24)相配合连接于旋塞(2)下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出水旋塞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盖(1),所述的外盖(1)与容器颈部(61)的外壁相连接并遮挡旋塞(2)。
CN201720735319.8U 2017-06-23 2017-06-23 一种新型出水旋塞结构 Active CN2069692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35319.8U CN206969283U (zh) 2017-06-23 2017-06-23 一种新型出水旋塞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35319.8U CN206969283U (zh) 2017-06-23 2017-06-23 一种新型出水旋塞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969283U true CN206969283U (zh) 2018-02-06

Family

ID=614090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735319.8U Active CN206969283U (zh) 2017-06-23 2017-06-23 一种新型出水旋塞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9692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129888U (zh) 滤网保温杯
CN206969283U (zh) 一种新型出水旋塞结构
CN201178909Y (zh) 翻盖式直饮杯
CN202321105U (zh) 一种复合瓶盖
CN206261361U (zh) 方便泡制饮品的水杯
CN201422690Y (zh) 一种内置吸管的饮料杯
CN210556628U (zh) 一种掺混式的双层瓶盖
CN201831675U (zh) 一种气压式咖啡手冲机
CN207477400U (zh) 一种带滤网的暖瓶塞
CN205285828U (zh) 一种用于保温杯上的调温杯
CN221795541U (zh) 带直饮口与吸管口的瓶盖
CN209582370U (zh) 固液分离饮料瓶
CN211511336U (zh) 一种新型水杯
CN214760612U (zh) 杯壶自动封闭滤茶装置
CN217014747U (zh) 便于服药的水杯
CN106377162A (zh) 一种外置电水壶加热装置的便携式饮水机
CN219135059U (zh) 一种饮料瓶盖
CN2312007Y (zh) 保温瓶旋转式出水内塞
CN216020338U (zh) 可降温直饮保温杯
CN204318296U (zh) 一种保温杯开关
CN204675067U (zh) 一种多功能的瓶子
CN209235636U (zh) 一种能控制茶水浓度的水杯
CN2312008Y (zh) 保温瓶扳动式出水内塞
CN210841955U (zh) 一种法压式咖啡随行保温杯
CN108158442B (zh) 多功能汤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