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961899U - 汽车电池箱的智能通风散热结构 - Google Patents
汽车电池箱的智能通风散热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961899U CN206961899U CN201720629090.XU CN201720629090U CN206961899U CN 206961899 U CN206961899 U CN 206961899U CN 201720629090 U CN201720629090 U CN 201720629090U CN 206961899 U CN206961899 U CN 20696189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battery box
- air outlet
- air inlet
- heat dissip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汽车电池箱的智能通风散热结构;包括电池箱、电池箱进风装置、电池箱出风装置及导热鳍片装置;电池箱为铝合金材质,电池箱下底面前端开有进风口,下底面后端开有出风口;电池箱进风装置设于进风口;电池箱出风装置设于出风口;导热鳍片装置为并列排布且向电池箱前下方倾斜设置的多个散热鳍片。效果:电池箱为铝合金材质,其本身具有一定吸热性能,使得能将其内所容置的汽车电池所产生的热量传导至外部空气中,进风口处设有电池箱进风装置,使得能加快外部空气的进入,出风口处设有电池箱出风装置,使得能加快内部空气的流出,多个散热鳍片均有一定的导风作用,以使便于外部空气能快速的进入其间隙,使得能更好实现散热。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汽车电池箱的智能通风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顾名思义,是指除汽油、柴油发动机之外的所有其它能源汽车,包括燃料电池汽车、油电混合动力汽车、氢能源动力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等等。
目前中国市场上在售的新能源汽车多是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相应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上必然安装有汽车电池箱,以使用以装置给汽车供电的充电电池。
传统的汽车电池箱,其一般包括用以装置汽车电池的箱体及密封的盖合于相应箱体上部敞口的电池盖板,其虽然使用普遍,但其依然具有一定的缺陷和不足。
具体来说,一方面,其虽然密封性好,使得防水效果好,但是,其不具备很好的散热性能,相应箱体内所容置的汽车电池在长时间工作时,其所产生的热量不易从相应箱体内散发出去,使得相应汽车电池会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使得使用寿命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的一种汽车电池箱的智能通风散热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电池箱的智能通风散热结构,包括电池箱、电池箱进风装置、电池箱出风装置及导热鳍片装置;其中,
所述电池箱为铝合金材质制作,且所述电池箱的下底面的前端开设有一进风口,所述电池箱的下底面的后端开设有一出风口;所述电池箱进风装置设置于所述进风口;所述电池箱出风装置设置于所述出风口;
所述导热鳍片装置为并列排布且向所述电池箱前下方倾斜设置的多个散热鳍片,多个所述散热鳍片的上端分别与所述电池箱的下底面的中部焊接连接,且多个所述散热鳍片的前端面分别均匀的开设有多个贯穿至其后端面的空气流通孔。
下面对以上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优选地,所述电池箱进风装置包括竖向设置于所述电池箱底部前侧并与所述进风口相连通的进风筒及固设于所述进风筒内上端的出风方向朝向所述进风口的第一排风扇;其中,
所述进风筒的前下端开设有一缺口,以使形成为导风口;所述进风筒的后下端内壁固设有一与其一体成型的导流块A,所述导流块A的正对所述导风口的一面成形为凹面A,所述凹面A的上边缘与所述进风筒的后下端内壁相切。
优选地,所述电池箱进风装置还包括第一防水面罩及第一灰尘过滤网;其中,
所述第一防水面罩水平的固设于所述进风筒的内下端;所述第一灰尘过滤网水平的固设于所述进风筒内,并位于所述第一防水面罩与所述第一排风扇之间。
优选地,所述电池箱出风装置包括竖向设置于所述电池箱底部后侧并与所述出风口相连通的出风筒及固设于所述出风筒内上端的出风方向背对所述出风口的第二排风扇;其中,
所述出风筒的后下端内壁倒角,以使形成为排风口;所述出风筒的前下端内壁固设有一与其一体成型的导流块B,所述导流块B的正对所述排风口的一面成形为凹面B,所述凹面B的上边缘与所述出风筒的前下端内壁相切。
优选地,所述电池箱出风装置还包括第二防水面罩及第二灰尘过滤网;其中,
所述第二防水面罩水平的固设于所述出风筒的内下端;所述第二灰尘过滤网水平的固设于所述出风筒内,并位于所述第二防水面罩与所述第二排风扇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排风扇包括自下而上设置的第一驱动电机、固设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上端转轴上的第一轴盘及环绕设置于所述第一轴盘外沿的复数个第一叶片:其中,
每个所述第一叶片的上部出风面均形成为凹面;每个所述第一叶片的切风口一侧均设有一用以调节气流流向的风流道结构A;所述风流道结构A的横截面为锯齿状或波浪形,且每个所述第一叶片均倾斜的固定于所述第一轴盘的侧边沿,以使当所述第一驱动电机控制所述第一轴盘顺时针转动时,每个所述第一叶片的切风口分别偏向所述第一轴盘的下端。
优选地,所述第二排风扇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第二驱动电机、固设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下端转轴上的第二轴盘及环绕设置于所述第二轴盘外沿的复数个第二叶片:其中,
每个所述第二叶片的下部出风面均形成为凹面;每个所述第二叶片的切风口一侧均设有一用以调节气流流向的风流道结构B;所述风流道结构B的横截面为锯齿状或波浪形,且每个所述第二叶片均倾斜的固定于所述第二轴盘的侧边沿,以使当所述第二驱动电机控制所述第二轴盘顺时针转动时,每个所述第二叶片的切风口分别偏向所述第二轴盘的上端。
优选地,所述电池箱包括箱体及电池盖板;其中,
所述箱体的内部形成为用以装置汽车电池的容置腔;所述箱体的上端面形成为敞口,所述电池盖板可拆拿的盖合于所述敞口。
优选地,所述电池盖板的外围向外设有用以将其固定于车体的耳座,所述耳座上设有固定安装孔。
优选地,所述箱体的前后内壁中部相对称的设有用以托起固定汽车电池的固定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其一、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汽车电池箱的智能通风散热结构,在传统的电池箱的基础上,对其材质本身进行改进,并增设有所述电池箱进风装置、电池箱出风装置及所述导热鳍片装置,一方面,所述电池箱为铝合金材质制作,其本身即具有一定的吸热性能,使得能将其内所容置的汽车电池所产生的热量吸收并传导至外部空气中,使得本实用新型整体具有一定的散热性能,另一方面,所述电池箱的下底面的前端开设有一进风口,使得汽车在跑动过程中便于空气进入,而所述进风口处设有所述电池箱进风装置,使得能加快外部空气的进入,所述电池箱的下底面的后端开设有一出风口,使得汽车在跑动过程中便于空气流出,而所述出风口处设有所述电池箱出风装置,使得能加快内部空气的流出,如此,即使得所述电池箱内能形成强烈的空气流动,使得更佳便于散热,而所述导热鳍片装置为并列排布且向所述电池箱前下方倾斜设置的多个散热鳍片,多个所述散热鳍片则使得能进一步将所述电池箱所吸收的热量传导至外部空气中,且因多个所述散热鳍片的下部均为向电池箱前下方倾斜设置,使得其均具有一定的导风作用,以使便于外部空气能快速的进入其相邻散热鳍片之间的间隙,并通过相应空气流通孔实现流通,使得能更好实现多个所述散热鳍片的散热,进而,本实用新型整体散热性好,使得所述电池箱使用寿命长。
其二、在本技术方案中,一方面,所述进风筒的前下端开设有一缺口,以使形成为导风口,使得便于外部空气的导入,所述进风筒的后下端内壁固设有一与其一体成型的导流块A,所述导流块A的正对所述导风口的一面成形为凹面A,使得能进一步便于空气的导入,使得能加快空气的进入,而所述出风筒的后下端内壁倒角,以使形成为排风口,使得便于电池箱内部空气的导出;所述出风筒的前下端内壁固设有一与其一体成型的导流块B,所述导流块B的正对所述排风口的一面成形为凹面B,使得能进一步便于电池箱内部空气的导出,使得能加快空气的流出,如此,即使得所述电池箱内空气流通快,使得能进一步加强散热,另一方面,所述电池箱进风装置还包括水平的固设于所述进风筒的内下端的第一防水面罩及位于所述第一防水面罩与所述第一排风扇之间的第一灰尘过滤网,所述电池箱出风装置还包括水平的固设于所述出风筒的内下端的第二防水面罩及位于所述第二防水面罩与所述第二排风扇之间的第二灰尘过滤网,相应第一防水面罩及第二防水面罩使得便于阻隔水的进入,使得本实用新型兼具一定的防水性能,相应第一灰尘过滤网及第二灰尘过滤网使得便于阻隔灰尘的进入,使得本实用新型兼具一定的防尘性能,进而,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能得到有效提高。
其三、在实施例中,一方面,每个所述第一叶片的上部出风面均形成为凹面,使得能加快所述第一排风扇的进风效果;每个所述第二叶片的下部出风面均形成为凹面,使得能加快所述第二排风扇的出风效果;另一方面,通过所增设的风流道结构A,可改变风的流向,减少气流沿第一叶片的出风面侧滑,使得所有的风几乎均是通过风流道结构A之后,直接从第一叶片的出风面排出,使得单位时间内,气流量增加,出风效果能达到更好,使得能进一步能加快所述第一排风扇的进风,通过所增设的风流道结构B,亦可改变风的流向,减少气流沿第二叶片的出风面侧滑,使得所有的风几乎均是通过风流道结构B之后,直接从第二叶片的下部出风面排出,使得单位时间内,气流量增加,出风效果能达到更好,使得能进一步能加快所述第二排风扇的出风,进而,在整体上,即使得所述电池箱内的空气流通速率能得到大大提高,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效果能达到最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汽车电池箱的智能通风散热结构的纵截面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排风扇的俯视图;
图3是图2中A的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排风扇的仰视图;
图5是图4中B的放大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标号:
电池箱10;
箱体101;进风口1011;出风口1012;固定位1013;电池盖板102;耳座1021;
电池箱进风装置20;
进风筒201;导风口2011;导流块A2012;凹面A20121;第一排风扇202;第一驱动电机2021;第一轴盘2022;第一叶片2023:风流道结构A20231;第一防水面罩203;第一灰尘过滤网204;
电池箱出风装置30;
出风筒301;排风口3011;导流块B3012;凹面B30121;第二排风扇302;第二驱动电机3021;第二轴盘3022;第二叶片3023:风流道结构B30231;第二防水面罩303;第二灰尘过滤网304;
导热鳍片装置40;
空气流通孔401;
紧固螺栓5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便更清楚、直观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实质。
结合图1、图2、图3、图4及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汽车电池箱的智能通风散热结构,包括电池箱10、电池箱进风装置20、电池箱出风装置30及导热鳍片装置40;其中,
所述电池箱10为铝合金材质制作,且所述电池箱10的下底面的前端开设有一进风口1011,所述电池箱10的下底面的后端开设有一出风口1012;所述电池箱进风装置20设置于所述进风口1011;所述电池箱出风装置30设置于所述出风口1012;
所述导热鳍片装置40为并列排布且向所述电池箱10前下方倾斜设置的多个散热鳍片,多个所述散热鳍片的上端分别与所述电池箱10的下底面的中部焊接连接,且多个所述散热鳍片的前端面分别均匀的开设有多个贯穿至其后端面的空气流通孔401。
基于上述所述,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汽车电池箱10的智能通风散热结构,在传统的电池箱10的基础上,对其材质本身进行改进,并增设有所述电池箱进风装置20、电池箱出风装置30及所述导热鳍片装置40。
一方面,所述电池箱10为铝合金材质制作,其本身即具有一定的吸热性能,使得能将其内所容置的汽车电池所产生的热量吸收并传导至外部空气中,使得本实用新型整体具有一定的散热性能。
另一方面,所述电池箱10的下底面的前端开设有一进风口1011,使得汽车在跑动过程中便于空气进入,而所述进风口1011处设有所述电池箱进风装置20,使得能加快外部空气的进入,所述电池箱10的下底面的后端开设有一出风口1012,使得汽车在跑动过程中便于空气流出,而所述出风口1012处设有所述电池箱出风装置30,使得能加快内部空气的流出,如此,即使得所述电池箱10内能形成强烈的空气流动,使得更佳便于散热。
而所述导热鳍片装置40为并列排布且向所述电池箱10前下方倾斜设置的多个散热鳍片,多个所述散热鳍片则使得能进一步将所述电池箱10所吸收的热量传导至外部空气中。
且因多个所述散热鳍片的下部均为向电池箱10前下方倾斜设置,使得其均具有一定的导风作用,以使便于外部空气能快速的进入其相邻散热鳍片之间的间隙,并通过相应空气流通孔401实现流通,使得能更好实现多个所述散热鳍片的散热。
进而,本实用新型整体散热性好,使得所述电池箱10使用寿命长。
需要强调的是,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电池箱进风装置20包括竖向设置于所述电池箱10底部前侧并与所述进风口1011相连通的进风筒201及固设于所述进风筒201内上端的出风方向朝向所述进风口1011的第一排风扇202;
其中,所述进风筒201的前下端开设有一缺口,以使形成为导风口2011;所述进风筒201的后下端内壁固设有一与其一体成型的导流块A2012,所述导流块A2012的正对所述导风口2011的一面成形为凹面A20121,所述凹面A20121的上边缘与所述进风筒201的后下端内壁相切。
所述电池箱进风装置20还包括第一防水面罩203及第一灰尘过滤网204;
其中,所述第一防水面罩203水平的固设于所述进风筒201的内下端;所述第一灰尘过滤网204水平的固设于所述进风筒201内,并位于所述第一防水面罩203与所述第一排风扇202之间。
所述电池箱出风装置30包括竖向设置于所述电池箱10底部后侧并与所述出风口1012相连通的出风筒301及固设于所述出风筒301内上端的出风方向背对所述出风口1012的第二排风扇302;其中,
所述出风筒301的后下端内壁倒角,以使形成为排风口3011;所述出风筒301的前下端内壁固设有一与其一体成型的导流块B3012,所述导流块B3012的正对所述排风口3011的一面成形为凹面B30121,所述凹面B30121的上边缘与所述出风筒301的前下端内壁相切。
所述电池箱出风装置30还包括第二防水面罩303及第二灰尘过滤网304;其中,
所述第二防水面罩303水平的固设于所述出风筒301的内下端;所述第二灰尘过滤网304水平的固设于所述出风筒301内,并位于所述第二防水面罩303与所述第二排风扇302之间。
针对上述所述,可以明确,一方面,所述进风筒201的前下端开设有一缺口,以使形成为导风口2011,使得便于外部空气的导入,所述进风筒201的后下端内壁固设有一与其一体成型的导流块A2012,所述导流块A2012的正对所述导风口2011的一面成形为凹面A20121,使得能进一步便于空气的导入,使得能加快空气的进入,而所述出风筒301的后下端内壁倒角,以使形成为排风口1012,使得便于电池箱10内部空气的导出;所述出风筒301的前下端内壁固设有一与其一体成型的导流块B3012,所述导流块B3012的正对所述排风口3011的一面成形为凹面B30121,使得能进一步便于电池箱10内部空气的导出,使得能加快空气的流出。
如此,即使得所述电池箱10内空气流通快,使得能进一步加强散热。
另一方面,相应第一防水面罩203及第二防水面罩303使得便于阻隔水的进入,使得本实用新型兼具一定的防水性能,相应第一灰尘过滤网204及第二灰尘过滤网304使得便于阻隔灰尘的进入,使得本实用新型兼具一定的防尘性能。
进而,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能得到有效提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排风扇202包括自下而上设置的第一驱动电机2021、固设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2021上端转轴上的第一轴盘2022及环绕设置于所述第一轴盘2022外沿的复数个第一叶片2023:其中,
每个所述第一叶片2023的上部出风面均形成为凹面;每个所述第一叶片2023的切风口一侧均设有一用以调节气流流向的风流道结构A20231;所述风流道结构A20231的横截面为锯齿状或波浪形,且每个所述第一叶片2023均倾斜的固定于所述第一轴盘2022的侧边沿,以使当所述第一驱动电机2021控制所述第一轴盘2022顺时针转动时,每个所述第一叶片2023的切风口分别偏向所述第一轴盘2022的下端。
所述第二排风扇302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第二驱动电机3021、固设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3021下端转轴上的第二轴盘3022及环绕设置于所述第二轴盘3022外沿的复数个第二叶片3023:其中,
每个所述第二叶片3023的下部出风面均形成为凹面;每个所述第二叶片3023的切风口一侧均设有一用以调节气流流向的风流道结构B30231;所述风流道结构B30231的横截面为锯齿状或波浪形,且每个所述第二叶片3023均倾斜的固定于所述第二轴盘3022的侧边沿,以使当所述第二驱动电机3021控制所述第二轴盘3022顺时针转动时,每个所述第二叶片3023的切风口分别偏向所述第二轴盘3022的上端。
针对于此,一方面,每个所述第一叶片2023的上部出风面均形成为凹面,使得能加快所述第一排风扇202的进风效果;每个所述第二叶片3023的下部出风面均形成为凹面,使得能加快所述第二排风扇302的出风效果。
另一方面,通过所增设的风流道结构A20231,可改变风的流向,减少气流沿第一叶片2023的出风面侧滑,使得所有的风几乎均是通过风流道结构A20231之后,直接从第一叶片2023的出风面排出,使得单位时间内,气流量增加,出风效果能达到更好,使得能进一步能加快所述第一排风扇202的进风;通过所增设的风流道结构B30231,亦可改变风的流向,减少气流沿第二叶片3023的出风面侧滑,使得所有的风几乎均是通过风流道结构B30231之后,直接从第二叶片3023的下部出风面排出,使得单位时间内,气流量增加,出风效果能达到更好,使得能进一步能加快所述第二排风扇302的出风;
进而,在整体上,即使得所述电池箱10内的空气流通速率能得到大大提高,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效果能达到最佳。
需要补充的是,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电池箱10包括箱体101及电池盖板102;其中,
所述进风口1011及所述出风口1012均设于所述箱体101;所述箱体101的内部形成为用以装置汽车电池的容置腔;所述箱体101的上端面形成为敞口,所述电池盖板102可拆拿的盖合于所述敞口。
具体实施时,所述箱体101的上端面环绕所述敞口向下开设有多个螺纹孔,所述电池盖板102的上端面开设有多个与相应螺纹孔位置相对的固定孔,所述电池盖板102通过穿设于所述固定孔及与其位置相对的所述螺纹孔的紧固螺栓50与所述箱体101可拆卸式连接。
并且,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电池盖板102的外围向外设有用以将其固定于车体的耳座1021,所述耳座1021上设有固定安装孔。
且所述箱体101的前后内壁中部相对称的设有用以托起固定汽车电池的固定位1013,以使便于将汽车电池托起固定。
此处,需要阐明的时,汽车电池在被托起固定时,其上端面与所述电池盖板102内顶面之间具有一定间隙,其下端面与所述箱体101内底面之间具有一定间隙,其两侧端面与所述箱体101内侧壁之间亦具有一定间隙,相应间隙则便于汽车电池散发热量、便于内部空气的回流及便于外部空气进入后的回流。
其他实施例等,在此,不做一一举例说明。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简单,易实施,易操作,实用性强,专用性强,在结构的改进及技术的改进中,均不需要增加太多的成本,使得本实用新型必然具有很好的市场推广价值,本实用新型会非常的受欢迎,能得到有效普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汽车电池箱的智能通风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箱、电池箱进风装置、电池箱出风装置及导热鳍片装置;其中,
所述电池箱为铝合金材质制作,且所述电池箱的下底面的前端开设有一进风口,所述电池箱的下底面的后端开设有一出风口;所述电池箱进风装置设置于所述进风口;所述电池箱出风装置设置于所述出风口;
所述导热鳍片装置为并列排布且向所述电池箱前下方倾斜设置的多个散热鳍片,多个所述散热鳍片的上端分别与所述电池箱的下底面的中部焊接连接,且多个所述散热鳍片的前端面分别均匀的开设有多个贯穿至其后端面的空气流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电池箱的智能通风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箱进风装置包括竖向设置于所述电池箱底部前侧并与所述进风口相连通的进风筒及固设于所述进风筒内上端的出风方向朝向所述进风口的第一排风扇;其中,
所述进风筒的前下端开设有一缺口,以使形成为导风口;所述进风筒的后下端内壁固设有一与其一体成型的导流块A,所述导流块A的正对所述导风口的一面成形为凹面A,所述凹面A的上边缘与所述进风筒的后下端内壁相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电池箱的智能通风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箱进风装置还包括第一防水面罩及第一灰尘过滤网;其中,
所述第一防水面罩水平的固设于所述进风筒的内下端;所述第一灰尘过滤网水平的固设于所述进风筒内,并位于所述第一防水面罩与所述第一排风扇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电池箱的智能通风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箱出风装置包括竖向设置于所述电池箱底部后侧并与所述出风口相连通的出风筒及固设于所述出风筒内上端的出风方向背对所述出风口的第二排风扇;其中,
所述出风筒的后下端内壁倒角,以使形成为排风口;所述出风筒的前下端内壁固设有一与其一体成型的导流块B,所述导流块B的正对所述排风口的一面成形为凹面B,所述凹面B的上边缘与所述出风筒的前下端内壁相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电池箱的智能通风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箱出风装置还包括第二防水面罩及第二灰尘过滤网;其中,
所述第二防水面罩水平的固设于所述出风筒的内下端;所述第二灰尘过滤网水平的固设于所述出风筒内,并位于所述第二防水面罩与所述第二排风扇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电池箱的智能通风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风扇包括自下而上设置的第一驱动电机、固设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上端转轴上的第一轴盘及环绕设置于所述第一轴盘外沿的复数个第一叶片:其中,
每个所述第一叶片的上部出风面均形成为凹面;每个所述第一叶片的切风口一侧均设有一用以调节气流流向的风流道结构A;所述风流道结构A的横截面为锯齿状或波浪形,且每个所述第一叶片均倾斜的固定于所述第一轴盘的侧边沿,以使当所述第一驱动电机控制所述第一轴盘顺时针转动时,每个所述第一叶片的切风口分别偏向所述第一轴盘的下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电池箱的智能通风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风扇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第二驱动电机、固设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下端转轴上的第二轴盘及环绕设置于所述第二轴盘外沿的复数个第二叶片:其中,
每个所述第二叶片的下部出风面均形成为凹面;每个所述第二叶片的切风口一侧均设有一用以调节气流流向的风流道结构B;所述风流道结构B的横截面为锯齿状或波浪形,且每个所述第二叶片均倾斜的固定于所述第二轴盘的侧边沿,以使当所述第二驱动电机控制所述第二轴盘顺时针转动时,每个所述第二叶片的切风口分别偏向所述第二轴盘的上端。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汽车电池箱的智能通风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箱包括箱体及电池盖板;其中,
所述箱体的内部形成为用以装置汽车电池的容置腔;所述箱体的上端面形成为敞口,所述电池盖板可拆拿的盖合于所述敞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汽车电池箱的智能通风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盖板的外围向外设有用以将其固定于车体的耳座,所述耳座上设有固定安装孔。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汽车电池箱的智能通风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前后内壁中部相对称的设有用以托起固定汽车电池的固定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629090.XU CN206961899U (zh) | 2017-06-01 | 2017-06-01 | 汽车电池箱的智能通风散热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629090.XU CN206961899U (zh) | 2017-06-01 | 2017-06-01 | 汽车电池箱的智能通风散热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961899U true CN206961899U (zh) | 2018-02-02 |
Family
ID=613796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629090.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961899U (zh) | 2017-06-01 | 2017-06-01 | 汽车电池箱的智能通风散热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961899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078399A (zh) * | 2021-03-22 | 2021-07-06 | 浙江龙能电力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可靠性强的储能电池箱 |
CN113206320A (zh) * | 2021-04-29 | 2021-08-03 | 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组以及用电设备 |
CN118676482A (zh) * | 2024-08-20 | 2024-09-20 | 杭州凯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冷却方式可调的锂电池 |
-
2017
- 2017-06-01 CN CN201720629090.XU patent/CN206961899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078399A (zh) * | 2021-03-22 | 2021-07-06 | 浙江龙能电力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可靠性强的储能电池箱 |
CN113078399B (zh) * | 2021-03-22 | 2023-05-30 | 浙江龙能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可靠性强的储能电池箱 |
CN113206320A (zh) * | 2021-04-29 | 2021-08-03 | 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组以及用电设备 |
CN118676482A (zh) * | 2024-08-20 | 2024-09-20 | 杭州凯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冷却方式可调的锂电池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448017B (zh) |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箱的控制方法 | |
JP4083545B2 (ja) | 燃料電池車両の冷却構造 | |
CN206961899U (zh) | 汽车电池箱的智能通风散热结构 | |
CN112278127A (zh) | 一种电动车风冷散热动力系统及电动车 | |
CN106450567A (zh) |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热管理系统 | |
CN216958201U (zh) | 风冷电池箱及车辆 | |
CN211980831U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装置 | |
CN209972792U (zh) | 一种双散热式油转电无人机的动力系统 | |
CN210130047U (zh) | 后备箱散热装置 | |
CN205723863U (zh) | 一种电动车用动力电池模块冷却装置 | |
CN218644373U (zh) | 一种双叶轮静音发电机组 | |
CN215944278U (zh) | 用于发动机的导风结构及车体 | |
CN213185792U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的散热器 | |
CN211481774U (zh) | 一种高效散热的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机 | |
CN213484686U (zh) | 一种便于散热的旋转电机 | |
CN213783070U (zh) | 一种便于冷却的旋转电机 | |
CN213484687U (zh) | 一种旋转电机 | |
CN214014070U (zh) | 一种用于旋转电机的功率模块及含有其的旋转电机 | |
KR20140095799A (ko) | 연료전지 차량용 쿨링장치 | |
CN208227542U (zh) | 电动汽车及其散热器 | |
CN221886937U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低压电器保护盖 | |
CN111668572A (zh) | 一种电动汽车用电池组件 | |
CN205936836U (zh) | 具有导风结构的发电机总成 | |
CN219372305U (zh) | 逆变器散热结构及逆变器 | |
CN215042156U (zh) | 一种大功率车载充电机的散热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202 Termination date: 202006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