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934615U - 一种引体向上训练助力器及引体向上训练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引体向上训练助力器及引体向上训练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934615U CN206934615U CN201720936390.2U CN201720936390U CN206934615U CN 206934615 U CN206934615 U CN 206934615U CN 201720936390 U CN201720936390 U CN 201720936390U CN 206934615 U CN206934615 U CN 20693461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unterweight
- pull
- support plate
- training
- fram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12549 train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9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9000011324 bea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10720 hydraulic oi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101150054854 POU1F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10000003205 musc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1364 upper extremit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50031 Muscle strai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015 abdome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396 body weigh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245 forearm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19 statis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一种引体向上训练助力器及引体向上训练装置,包括凹坑(1);与凹坑(1)底面连接的第一柱塞缸(2);与第一柱塞缸(2)的柱塞连接的支撑板(3);与凹坑(1)底面连接的导套(4);顶端与支撑板(3)连接、杆体与导套(4)滑动连接的导柱(5);与第一柱塞缸(2)连通的第二柱塞缸(6);与第二柱塞缸(6)的柱塞连接的配重架(7);位于配重架(7)一侧的配重块存放架(8);置于配重架(7)或/和配重块存放架(8)上的配重块(9);与凹坑(1)的相对二侧壁连接的第一限位块(10)和第二限位块(12);与支撑板(3)连接的第一锁止机构(11)和第二锁止机构(13)。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体育教学单位、公共体育场所辅助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引体向上训练助力器及引体向上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引体向上,体育中考和高中体育会考的考试选择项目之一,主要测试上肢肌肉力量的发展水平,为男性上肢力量的考查项目,是自身力量克服自身重力的悬垂力量练习。是最基本的锻炼背部的方法,也是衡量男性体质的重要参考标准和项目之一。引体向上要求男性有一定的握力、上肢力量和肩带力量,这个力量必须能克服自身的体重才能完成一次。引体向上对发展上肢悬垂力量、肩带力量和握力有重要作用。它是以按动作规格完成的次数来计算成绩的,做得多则成绩好,因此,它是一种力量耐力项目。很多初学者往往由于背部肌群力量薄弱、小臂不能持续发力,难以完成训练,达不到训练效果。引体向上对人的臂力和腰腹力量要求很高,对肥胖者,中老年人体力下降者,只能望杠兴叹。 初学者和比较重的人在练习时,经常需要提供辅助力,才能完成相应的训练。
CN205886161U于2017年01月18日公开了一种引体向上训练用的助力器。它包括安全绳,安全绳固定在单杠上,还包括防护衣,在防护衣的上部设置有弧形缺口式的颈部防护区和肩部防护区,在防护衣的正面和背面都设置有两排竖向设置的绑扎孔,所述安全绳的一端固定在单杠上,安全绳的另一端固定在绑扎孔上。由于增设了防护衣,在防护衣上设置有左右对称的绑扎孔,避免了出现歪斜坠落的情况,颈部防护区和肩部防护区又很好的保护了肌肉组织,避免了出现肌肉拉伤的现象。安全绳为可伸缩的弹力绳,在锻炼时可提供助力。
CN 204637414U于2015年09月16日公开了一种引体向上助力器及引体向上训练装置。引体向上助力器包括用于与单杠配合的固定装置及与所述固定装置连接的弹力带,所述引体向上训练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引体向上助力器及与所述引体向上助力器配合的架体。该引体向上助力器及引体向上训练装置结构简单,安全性高,助力效果好。
现有技术中,引体向上助力装置多为弹性装置,随着身体的运动,弹性装置提供的弹力不断变化,不能提供的恒定辅助拉力。当引体向上者体位上升一段距离后,助力装置的助力会下降,这时,训练者可能仍无法完成整个引体向上动作。此外,助力装置提供的助力大小没法显示,不利于训练者了解训练的效果;助力过大,起不到良好的训练效果,助力过小,可能无法完成整个引体向上动作;弹性助力装置提供的助力大小在伸长量相同时,助力大小相同,不同的训练者需要提供的较佳助力往往大小不同,弹性助力装置不能满足此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提供恒定助力,并能方便地调节助力大小的引体向上训练助力器及引体向上训练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引体向上训练助力器,它包括设置于地平面以下的凹坑;与所述凹坑底面连接的第一柱塞缸;与所述第一柱塞缸的柱塞连接的支撑板;至少三根与所述凹坑底面连接的导套;至少三根顶端分别与所述支撑板的底面连接、杆体分别与所述导套滑动连接的导柱;通过液压油管与所述第一柱塞缸连通的第二柱塞缸;与所述第二柱塞缸的柱塞连接的配重架;位于所述配重架一侧的配重块存放架;若干片置于所述配重架或/和配重块存放架上的配重块;分别与所述凹坑的相对二侧壁连接的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对称地与所述支撑板连接的第一锁止机构和第二锁止机构;所述第一锁止机构和第二锁止机构均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板面部的圆形凹槽,位于所述圆形凹槽内的圆形旋转板,与所述支撑板枢接、顶端与所述圆形旋转板连接的卡钩,按等圆周角均布在同一圆环上的四个半球形卡槽,对称地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与其中二个半球形卡槽对位的二个通孔,位于所述通孔内近圆形旋转板一端的球形卡珠,位于所述通孔内远离圆形旋转板一端的压缩弹簧,位于所述通孔的外侧与所述支撑板可拆卸连接的盖板,设置于所述圆形旋转板面部的手柄槽,嵌入所述手柄槽内、一端与所述圆形旋转板铰接的手柄,当二球形卡珠分别卡入其中的一对半球形卡槽后,卡钩卡挂在第一限位块或第二限位块的下方,限制所述支撑板上升,当二球形卡珠分别卡入另外一对半球形卡槽后,卡钩移出第一限位块或第二限位块的下方。
作为进一步改进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引体向上训练助力器,所述配重架和配重块存放架均包括一侧敞开的架体;位于所述架体敞开端与所述架体底部连接的支杆;两端分别与所述架体远离敞开端和支杆连接的悬挂横梁;所述配重块为圆形配重块,配重块设有供悬挂横梁卡入的径向插槽。
作为进一步改进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引体向上训练助力器,还具有设置在所述悬挂横梁上近支杆端的防坠孔;穿过所述防坠孔的插销或第一锁具;设置于所述架体远离敞开端上的锁固横梁插入通孔;两端分别与所述锁固横梁插入通孔和支杆可拆卸连接的锁固横梁;设置于所述锁固横梁近支杆端、用于供所述支杆卡入的U型缺口;设置于所述径向插槽的两侧壁上供锁固横梁穿过的凹槽;设置在所述锁固横梁的U型缺口处和支杆上的锁孔;穿过所述锁孔的第二锁具;当所述配重块在悬挂横梁上滑动时,配重块的径向插槽能让支杆通过,所述锁固横梁的宽度大于径向插槽的宽度而小于径向插槽侧壁上两凹槽底部之间的宽度。
作为进一步改进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引体向上训练助力器,所述配重架和配重块存放架的敞开端相对设置,当所述配重架和配重块存放架处于同一高度时,悬挂横梁上的配重块能沿悬挂横梁从配重架上推滑至配重块存放架上,或从配重块存放架上推滑至配重架上。
作为进一步改进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引体向上训练助力器,还具有设置在所述配重架二侧的下降高度调节柱;若干组设置在所述下降高度调节柱上的调节通孔,与所述调节通孔可拆卸连接的调节杆。
作为进一步改进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引体向上训练助力器,所述配重块为重量相同或不同的配重块,多块配重块可组合成不同重量的组合。
作为进一步改进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引体向上训练助力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的防滑垫。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引体向上训练装置,包括单杠,具有前述任一项所述的引体向上训练助力器,所述引体向上训练助力器的支撑板设置在所述单杠的下方。
作为进一步改进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引体向上训练装置,还具有设置在所述单杠上,测量所述支撑板达到最高往返位置次数的计数器。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上述改进方案可单独或组合实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当引体向上训练者需借助辅助力训练时,训练者站立在支撑板上,随着训练者身体的上升,支撑板在第一柱塞缸的作用下上升,给脚部一个恒定的上升辅助力。配重块为重量相同或不同的配重块,多块配重块可组合成不同重量的组合,可根据需要往配重架上添加适量的配重块,满足不同的助力需求。
助力的大小通过往配重架上添加的配重块来决定,训练者可实时了解助力的大小情况,有利于训练者了解训练的效果。单次训练时,可即时改变助力的大小,例如,前期使用较小的助力,当训练一段时间后,随着体力的下降,加大助力,从而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
支撑板在提升或下降过程中,导柱在导套内滑动,使支撑板升降平稳,防止第一柱塞缸卡顿。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位于支撑板的下方,起支撑和限位作用,防止支撑板坠入地面以下,同时避免第一柱塞缸的柱塞在最小行程,和第二柱塞缸的柱塞在最大行程时仍受到较大的外力,起保护第一柱塞缸和第二柱塞缸的作用。
当完成训练后,提起第一锁止机构和第二锁止机构上的手柄,使圆形旋转板旋转90度,卡钩卡挂在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的下方,限制支撑板上升,可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实施例引体向上训练装置的结构原理图;
图2为图1的Ⅰ部放大图;
图3为实施例引体向上训练装置的配重架的左视结构原理图;
图4为实施例引体向上训练装置的配重架的俯视结构原理图;
图5为实施例引体向上训练装置的支撑板的俯视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引体向上训练助力器及引体向上训练装置,包括设置于地平面以下的凹坑1,与凹坑1底面连接的第一柱塞缸2,与第一柱塞缸2的柱塞端部连接的支撑板3,四根与凹坑1底面连接的导套4,四根顶端分别与支撑板3的底部连接、杆体分别与导套4滑动连接的导柱5,通过液压油管与第一柱塞缸2连通的第二柱塞缸6,与第二柱塞缸6的柱塞端部连接的配重架7,位于配重架7一侧的配重块存放架8,若干片置于配重架7或/和配重块存放架8上的配重块9,分别与凹坑1的相对二侧壁连接的第一限位块10和第二限位块12,对称地与支撑板3连接的第一锁止机构11和第二锁止机构13。第一锁止机构11和第二锁止机构13为相同的结构,均包括设置于支撑板3面部的圆形凹槽,位于圆形凹槽内的圆形旋转板101,与支撑板3枢接、顶端与圆形旋转板101连接的卡钩102,按等圆周角均布在同一圆环上的四个半球形卡槽103,对称地设置于支撑板3上、分别与所述半球形卡槽103对位的二个通孔105,位于通孔105内近圆形旋转板101一端的球形卡珠104,位于通孔105内远离圆形旋转板101一端的压缩弹簧106,位于通孔105的外侧与支撑板3可拆卸连接的盖板107,设置于圆形旋转板101面部的手柄槽,嵌入手柄槽内、一端与圆形旋转板101铰接的手柄108,当二球形卡珠104分别卡入其中的一对半球形卡槽103后,卡钩102卡挂在第一限位块10或第二限位块12的下方,限制支撑板3上升,当二球形卡珠104分别卡入另外一对半球形卡槽103后,卡钩102已旋转90度,卡钩102移出第一限位块10或第二限位块12的下方,当第一锁止机构和第二锁止机构的卡钩均移出第一限位块或第二限位块的下方后,支撑板3能上升,四个半球形卡槽103所在的圆环与圆形旋转板101均为同心圆。
工作原理:当引体向上训练者需借助辅助力训练时,提起圆形旋转板101上的手柄108,将第一锁止机构和第二锁止机构的卡钩均移出第一限位块或第二限位块的下方,使支撑板3能上升。根据需要往配重架7上添加适量的配重块9,配重块9为重量相同或不同的配重块,多块配重块9可组合成不同重量的组合,满足不同的助力需求。第二柱塞缸6在配重架7及配重块9的重力作用下,柱塞下移,第二柱塞缸6内的液压油往第一柱塞缸2内流动,第一柱塞缸2的柱塞向外移动,带动支撑板3向上提升。当训练者站立在支撑板3上,随着训练者身体的上升,支撑板3在第一柱塞缸2的作用下提升,给脚部一个恒定的上升辅助力,随着训练者身体的下降,训练者对支撑板3的压力大于第一柱塞缸2的上升力,第一柱塞缸2的柱塞下移,第一柱塞缸2内的液压油往第二柱塞缸6内流动,第二柱塞缸6的柱塞向外移动,带动配重架7上升复位。支撑板3在上升或下降过程中,导柱5在导套4内滑动,使支撑板3升降平稳,防止第一柱塞缸2卡顿。第一限位块10和第二限位块12位于支撑板3的下方,起支撑和限位作用,防止支撑板3坠入地面以下,同时避免第一柱塞缸2的柱塞在最小行程,和第二柱塞缸6的柱塞在最大行程时仍受到较大的外力,起保护第一柱塞缸2和第二柱塞缸6的作用。当完成训练后,将配重块9移至配重块存放架8上。提起圆形旋转板101上的手柄108,使圆形旋转板101旋转90度,使二球形卡珠104卡入另一对半球形卡槽103,卡钩102卡挂在第一限位块10和第二限位块12的下方,限制支撑板3上升,防止发生安全事故。球形卡珠104和半球形卡槽103配合,可使卡钩102在卡挂或移出第一限位块或第二限位块时,实现精准定位,避免圆形旋转板101在运行过程中受外力的冲击自动旋转,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可选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引体向上训练助力器及引体向上训练装置,所述配重架7和配重块存放架8均包括一侧敞开的架体201,位于架体201敞开端与架体201底部连接的支杆202,两端分别与架体201远离敞开端和支杆202连接的悬挂横梁203,配重块9为圆形配重块,配重块设有供悬挂横梁203卡入的径向插槽。配重块9设有径向插槽,悬挂在悬挂横梁203上,具有存取方便的特点,在选用不同重量的配重块9时,不需要搬动其它重量的配重块9。
可选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引体向上训练助力器及引体向上训练装置,还具有设置在悬挂横梁203上近支杆202端的防坠孔;穿过防坠孔的插销或第一锁具204;设置于架体201远离敞开端上的锁固横梁插入通孔;两端分别与所述锁固横梁插入通孔和支杆202可拆卸连接的锁固横梁205;设置于锁固横梁205近支杆202端、用于供支杆202卡入的U型缺口;设置于所述径向插槽的两侧壁上供锁固横梁205穿过的凹槽;设置在锁固横梁205的U型缺口处和支杆202上的锁孔;穿过锁孔的第二锁具;当配重块9在悬挂横梁203上滑动时,配重块9的径向插槽能让支杆202通过,锁固横梁205的宽度大于径向插槽的宽度而小于径向插槽侧壁上两凹槽底部之间的宽度。第一锁具204、第二锁具和锁固横梁205共同配合,可将配重架7、配重块存放架8上的配重块9锁在悬挂横梁203上,防止坠落或非正常情况下被取走。
可选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引体向上训练助力器及引体向上训练装置,所述配重架7和配重块存放架8的敞开端相对设置,当配重架7和配重块存放架8处于同一高度时,悬挂横梁203上的配重块9能沿悬挂横梁203从配重架7上推滑至配重块存放架8上,或从配重块存放架8上推滑至配重架7上。当配重架7和配重块存放架8处于同一高度时,取下第一锁具204、第二锁具和锁固横梁205,配重块9可在配重架7和配重块存放架8之间滑动,可降低移动时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可选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引体向上训练助力器及引体向上训练装置,还具有设置在配重架7二侧的下降高度调节柱15;若干组设置在下降高度调节柱15上的调节通孔,与调节通孔可拆卸连接的调节杆16,调节杆16可插入不同调节通孔组内。调节杆16插入不同调节通孔组内时,可调整配重架7的下落高度,从而调节第一柱塞缸2的柱塞和支撑板3的升降高度,适应不同身高、臂长训练者对支撑板3升降高度的要求。
可选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引体向上训练助力器及引体向上训练装置,配重块9为重量相同或不同的配重块,多块配重块9可组合成不同重量的组合。
可选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引体向上训练助力器及引体向上训练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板3上的防滑垫14。
可选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引体向上训练装置,包括单杠15,具有前述任一项所述的引体向上训练助力器,引体向上训练助力器的支撑板3设置在单杠15的下方。
可选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引体向上训练装置,还具有设置在单杠15上,测量支撑板3达到最高往返位置次数的计数器。设置计数器,方便自动统计训练者在某一时间内,所做引体向上的训练次数,方便统计分析。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上优选实施方式,还可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和说明书限定的精神内,进行多种形式的变换和改进,能解决同样的技术问题,并取得预期的技术效果,故不重述。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或联想到的所有方案,只要在权利要求限定的精神之内,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引体向上训练助力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地平面以下的凹坑(1);与所述凹坑(1)底面连接的第一柱塞缸(2);与所述第一柱塞缸(2)的柱塞连接的支撑板(3);至少三根与所述凹坑(1)底面连接的导套(4);至少三根顶端分别与所述支撑板(3)的底面连接、杆体分别与所述导套(4)滑动连接的导柱(5);通过液压油管与所述第一柱塞缸(2)连通的第二柱塞缸(6);与所述第二柱塞缸(6)的柱塞连接的配重架(7);位于所述配重架(7)一侧的配重块存放架(8);若干片置于所述配重架(7)或/和配重块存放架(8)上的配重块(9);分别与所述凹坑(1)的相对二侧壁连接的第一限位块(10)和第二限位块(12);对称地与所述支撑板(3)连接的第一锁止机构(11)和第二锁止机构(13);所述第一锁止机构(11)和第二锁止机构(13)均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板(3)面部的圆形凹槽,位于所述圆形凹槽内的圆形旋转板(101),与所述支撑板(3)枢接、顶端与所述圆形旋转板(101)连接的卡钩(102),按等圆周角均布在同一圆环上的四个半球形卡槽(103),对称地设置于所述支撑板(3)上、与其中二个半球形卡槽(103)对位的二个通孔(105),位于所述通孔(105)内近圆形旋转板(101)一端的球形卡珠(104),位于所述通孔(105)内远离圆形旋转板(101)一端的压缩弹簧(106),位于所述通孔(105)的外侧与所述支撑板(3)可拆卸连接的盖板(107),设置于所述圆形旋转板(101)面部的手柄槽,嵌入所述手柄槽内、一端与所述圆形旋转板(101)铰接的手柄(108),当二球形卡珠(104)分别卡入其中的一对半球形卡槽(103)后,卡钩(102)卡挂在第一限位块(10)或第二限位块(12)的下方,限制所述支撑板(3)上升,当二球形卡珠(104)分别卡入另外一对半球形卡槽(103)后,卡钩(102)移出第一限位块(10)或第二限位块(12)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体向上训练助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架(7)和配重块存放架(8)均包括一侧敞开的架体(201);位于所述架体(201)敞开端与所述架体(201)底部连接的支杆(202);两端分别与所述架体远离敞开端和支杆(202)连接的悬挂横梁(203);所述配重块(9)为圆形配重块,配重块设有供悬挂横梁(203)卡入的径向插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引体向上训练助力器,其特征在于,还具有设置在所述悬挂横梁(203)上近支杆(202)端的防坠孔;穿过所述防坠孔的插销或第一锁具(204);设置于所述架体(201)远离敞开端上的锁固横梁插入通孔;两端分别与所述锁固横梁插入通孔和支杆(202)可拆卸连接的锁固横梁(205);设置于所述锁固横梁(205)近支杆(202)端、用于供所述支杆(202)卡入的U型缺口;设置于所述径向插槽的两侧壁上供锁固横梁(205)穿过的凹槽;设置在所述锁固横梁(205)的U型缺口处和支杆(202)上的锁孔;穿过所述锁孔的第二锁具;当所述配重块(9)在悬挂横梁(203)上滑动时,配重块(9)的径向插槽能让支杆(202)通过,所述锁固横梁(205)的宽度大于径向插槽的宽度而小于径向插槽侧壁上两凹槽底部之间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引体向上训练助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架(7)和配重块存放架(8)的敞开端相对设置,当所述配重架(7)和配重块存放架(8)处于同一高度时,悬挂横梁(203)上的配重块(9)能沿悬挂横梁(203)从配重架(7)上推滑至配重块存放架(8)上,或从配重块存放架(8)上推滑至配重架(7)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体向上训练助力器,其特征在于,还具有设置在所述配重架(7)二侧的下降高度调节柱(15);若干组设置在所述下降高度调节柱(15)上的调节通孔,与所述调节通孔可拆卸连接的调节杆(1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体向上训练助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块(9)为重量相同或不同的配重块,多块配重块(9)可组合成不同重量的组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体向上训练助力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板(3)上的防滑垫(14)。
8.一种引体向上训练装置,包括单杠(15),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引体向上训练助力器,所述引体向上训练助力器的支撑板(3)设置在所述单杠(15)的下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引体向上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设置在所述单杠(15)上,测量所述支撑板(3)达到最高往返位置次数的计数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936390.2U CN206934615U (zh) | 2017-07-31 | 2017-07-31 | 一种引体向上训练助力器及引体向上训练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936390.2U CN206934615U (zh) | 2017-07-31 | 2017-07-31 | 一种引体向上训练助力器及引体向上训练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934615U true CN206934615U (zh) | 2018-01-30 |
Family
ID=613706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936390.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934615U (zh) | 2017-07-31 | 2017-07-31 | 一种引体向上训练助力器及引体向上训练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934615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433020A (zh) * | 2017-07-31 | 2017-12-05 | 湖南理工学院 | 引体向上训练助力器及引体向上训练装置 |
CN108371787A (zh) * | 2018-05-04 | 2018-08-07 | 南京睿巴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辅助功能的引体向上健身器材 |
-
2017
- 2017-07-31 CN CN201720936390.2U patent/CN206934615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433020A (zh) * | 2017-07-31 | 2017-12-05 | 湖南理工学院 | 引体向上训练助力器及引体向上训练装置 |
CN108371787A (zh) * | 2018-05-04 | 2018-08-07 | 南京睿巴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辅助功能的引体向上健身器材 |
CN108371787B (zh) * | 2018-05-04 | 2023-09-19 | 南京睿巴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辅助功能的引体向上健身器材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552787B (zh) | Multifunctional leg training device | |
CN207221201U (zh) | 一种多功能背部训练器 | |
CN205759444U (zh) | 一种多功能体育训练辅助装置 | |
CN209809406U (zh) | 一种用于健身房的四肢力量训练椅 | |
CN204050832U (zh) | 可调式拉力健身器 | |
CN204380114U (zh) | 武术散打臂力锻炼器 | |
CN107349572A (zh) | 一种引体向上训练装置 | |
US9132313B2 (en) | Bench halo | |
CN206934615U (zh) | 一种引体向上训练助力器及引体向上训练装置 | |
CN206167781U (zh) | 一种健身器材 | |
CN107433020A (zh) | 引体向上训练助力器及引体向上训练装置 | |
CN204767270U (zh) | 一种啦啦操托举专项训练器 | |
CN211327995U (zh) | 一种便于调节的安全卧推装置 | |
US20160310783A1 (en) | Arm Supination and pronation exercise and resistance training equipment with weight system | |
CN204601512U (zh) | 引体向上训练器 | |
CN207286590U (zh) | 一种引体向上训练助力装置 | |
CN209270730U (zh) | 一种体育体能训练装置 | |
CN207532678U (zh) | 一种臂力健身器 | |
CN106492415B (zh) | 游泳训练器械 | |
CN221579597U (zh) | 深蹲组合训练器 | |
CN207187021U (zh) | 一种引体向上训练装置 | |
CN106110583A (zh) | 一种多功能健身凳 | |
CN110251891A (zh) | 一种公共体育用教学训练装置 | |
CN219440592U (zh) | 一种用于体育训练的臂力训练装置 | |
CN220070680U (zh) | 一种辅助式引体向上杠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130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