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6884737U - 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884737U
CN206884737U CN201720584399.1U CN201720584399U CN206884737U CN 206884737 U CN206884737 U CN 206884737U CN 201720584399 U CN201720584399 U CN 201720584399U CN 206884737 U CN206884737 U CN 2068847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motor
bearing bracket
drive end
differential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58439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谷林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Times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2058439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8847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8847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884737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包括壳体和电机,电机轴贯穿前端盖,中间支撑架设置在前端盖;主动轮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轴承安装在前端盖上,主动轮的第二端通过第二轴承安装在中间支撑架上,主动轮与电机轴通过花键连接;中间齿轮轴具有齿轮,中间齿轮轴的第一端通过第三轴承安装在壳体,中间齿轮轴的第二端通过第四轴承安装在前端盖,与主动轮相啮合的高速级从动轮套设在中间齿轮轴上;差速器的外壳的第一端通过第五轴承安装在壳体,差速器的外壳的第二端通过第六轴承安装在前端盖;差速器的外壳上设置有与齿轮相啮合的输出轮。电机控制器与电机集成,动力输出与电机轴同轴。其体积小,重量轻,集成度高,零部件少,成本低,可靠性高。

Description

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主要由电机控制器、电机、传动系统的部件组成,目前主要为三者分立的形式,电机控制器与电机通过高压三相电缆线和低压信号线及冷却水管连接,电机和传动系统通过花键和螺栓连接。传动系统多为平行轴齿轮减速器,而平行轴减速器各部件连接件多;电机控制器与电机之间的三相线有较大的电磁辐射,以上问题往往导致目前的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存在连接部件多、占用空间大、重量重、电机与控制器之间的三相线有电磁辐射、成本高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现状,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其体积小,重量轻,集成度高,零部件少,成本低,可靠性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包括壳体、电机、中间支撑架、主动轮、高速级从动轮、中间齿轮轴和差速器,所述电机具有前端盖和电机轴,所述电机轴贯穿所述前端盖,所述中间支撑架设置在所述前端盖上;所述主动轮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轴承安装在所述前端盖上,所述主动轮的第二端通过第二轴承安装在所述中间支撑架上,所述主动轮与所述电机轴通过花键连接;所述中间齿轮轴具有齿轮,所述中间齿轮轴的第一端通过第三轴承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所述中间齿轮轴的第二端通过第四轴承安装在所述前端盖上,所述高速级从动轮套设在所述中间齿轮轴上,所述高速级从动轮与所述主动轮相啮合;所述差速器的外壳的第一端通过第五轴承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差速器的外壳的第二端通过第六轴承安装在所述前端盖上;所述差速器的外壳上设置有与所述齿轮相啮合的输出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中间支撑架和所述前端盖铸成一体;或者所述中间支撑架通过螺栓安装在所述前端盖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中间齿轮轴和所述高速级从动轮通过花键装配到一起,或者所述中间齿轮轴和所述高速级从动轮通过过盈配合装配在一起。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差速器的外壳和所述输出轮通过螺栓装配在一起,或者所述差速器的外壳和所述输出轮通过过盈配合装配在一起。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差速器包括行星齿轮轴、两个行星齿轮和两个半轴齿轮,所述行星齿轮轴、两个行星齿轮和两个半轴齿轮设置在所述差速器的外壳内,左、右两个所述半轴齿轮对称设置在所述行星齿轮轴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半轴齿轮共同啮合上、下两个所述行星齿轮,两个所述行星齿轮通过行所述星齿轮轴连接所述外壳,所述电机轴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半轴齿轮的中心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电机轴为空心轴。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半轴齿轮预留有用于与半轴连接而传递动力的接口。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电机的电机壳体上还设置有控制器,所述电机壳体与所述控制器的壳体通过螺栓或者一体铸造的方式集成在一起,所述电机的高压动力线和信号线直接设置在所述控制器的壳体内部而与所述控制器相连。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壳体为一端开口的腔体,所述前端盖盖设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前端盖封盖所述开口。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电机还具有后端盖,所述前端盖盖设在所述电机的电机壳体的第一端,所述后端盖盖设在所述电机壳体的第二端,所述电机轴的一端通过第七轴承安装在所述前端盖,所述电机轴的另一端通过第八轴承安装在所述后端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其体积小,重量轻;集成度高,零部件少,成本低,可靠性高。对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的优化,进一步提高了其集成化程度,降低电磁辐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2-中间齿轮轴;3-输出轮;4-差速器;5-高速级从动轮;6-主动轮;
7-中间支撑架;8-前端盖;9-控制器;10-电机壳体;11-电机轴;12-后端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包括壳体1、电机、中间支撑架7、主动轮6、高速级从动轮5、中间齿轮轴2和差速器4。
电机具有电机壳体10、前端盖8、后端盖12和电机轴11。电机壳体10为筒状,前端盖8盖设在电机壳体10的第一端(图1中左端),后端盖12盖设在电机壳体10的第二端(图1中右端)。电机轴11贯穿前端盖8,电机轴11的一端通过第七轴承安装在前端盖8,电机轴11的另一端通过第八轴承安装在后端盖12。
壳体1为一端开口的腔体,前端盖8盖设在壳体1上,前端盖8封盖所述开口,前端盖8与壳体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中间支撑架7设置在前端盖8上,中间支撑架7置于壳体1内。优选地,中间支撑架7和前端盖8铸成一体;或者中间支撑架7通过螺栓安装在前端盖8上。
主动轮6的第一端(图1中右端)通过第一轴承安装在前端盖8上,主动轮6的第二端(图1中左端)通过第二轴承安装在中间支撑架7上,主动轮6 与电机轴11通过花键连接。其中,主动轮6具有内花键,内花键置于主动轮6 的中心通孔内壁处,电机轴11具有外花键,外花键于电机轴11外表面处,主动轮6的内花键套设在电机轴11的外花键外,主动轮6的内花键和电机轴11 的外花键相啮合。
中间齿轮轴2具有齿轮,中间齿轮轴2的第一端(图1中左端)通过第三轴承安装在壳体1上,中间齿轮轴2的第二端(图1中右端)通过第四轴承安装在前端盖8上。高速级从动轮5套设在中间齿轮轴2上,高速级从动轮5与中间齿轮轴2上的所述齿轮间隔设置,高速级从动轮5与主动轮6相啮合。中间齿轮轴2和高速级从动轮5通过花键装配到一起,或者中间齿轮轴2和高速级从动轮5通过过盈配合装配在一起。高速级从动轮5、中间齿轮轴2上的所述齿轮均与中间齿轮轴2同步转动。
差速器4的外壳的第一端(图1中左端)通过第五轴承安装在壳体1上,差速器4的外壳的第二端(图1中右端)通过第六轴承安装在前端盖8上;差速器4的外壳上设置有与所述齿轮相啮合的输出轮3。中间齿轮轴2上的所述齿轮与输出轮3啮合将动力传递至差速器4。
差速器4包括行星齿轮轴、两个行星齿轮和两个半轴齿轮,行星齿轮轴、两个行星齿轮和两个半轴齿轮设置在所述差速器的外壳内,左、右两个半轴齿轮对称设置在行星齿轮轴的左右两侧,两个半轴齿轮共同啮合上、下两个行星齿轮,两个行星齿轮通过行星齿轮轴连接差速器4的外壳。
较佳地,半轴齿轮留有接口用于与半轴连接传而递动力,即左、右两个半轴齿轮分别预留有用于与左、右半轴连接的接口,这样方便装配。
作为一种可优选实施方式,电机轴11的中心轴线与半轴齿轮的中心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电机轴11的中心轴线与半轴齿轮的中心轴线同轴设置。电机轴 11为空心轴。本实施例中,右半轴能够贯穿电机轴11的空心部分,右半轴可在电机轴11的空心部分内相对电机轴11自由转动,如此节省装配空间。
优选地,差速器4的外壳和输出轮3通过螺栓装配在一起,或者差速器4 的外壳和输出轮3通过过盈配合装配在一起。本实施例中,输出轮3套设在差速器4的外壳外,差速器4的外壳上具有台阶,采用螺栓将输出轮3固定在该台阶上。
作为一种可优选实施方式,电机壳体10上还设置有控制器9,电机壳体10 与控制器9的壳体可通过螺栓或者一体铸造的方式集成在一起,电机的高压动力线和信号线直接设置在控制器9的壳体内部而与控制器9相连。该种设计方式可以有效降低电磁辐射,提高控制器的可靠性,
优选地,壳体1的上表面为阶梯结构,所述阶梯结构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段阶梯、第二端阶梯、第三段阶梯,图1中第一段阶梯、第二端阶梯、第三段阶梯从左向右依次设置,其中第三段阶梯与电机的前端盖8通过螺栓连接。壳体1的上表面采用阶梯结构,减小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的体积,节省空间。
壳体1的轮廓可为方形或圆形,前端盖8的主体也可为方形或圆形,壳体1 的与前端盖8相连接的端部形状与前端盖8的主体形状相适配。前端盖8的顶端可以高于电机壳体10。
以上各实施例的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电机的轴为分段式,内部可以穿过半轴用于输出动力,减速器有中间支撑架,减速器动力输出与电机同轴,电机控制器与电机壳体集成,电机的动力线和信号线在内部连接;前端盖与减速器壳体集成。采用以上方式,使得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体积小,重量轻;集成化程度高,零部件少,成本低,电磁辐射小,可靠性高。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上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9)

1.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电机、中间支撑架(7)、主动轮(6)、高速级从动轮(5)、中间齿轮轴(2)和差速器(4),所述电机具有前端盖(8)和电机轴(11),所述电机轴(11)贯穿所述前端盖(8),所述中间支撑架(7)设置在所述前端盖(8)上;所述主动轮(6)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轴承安装在所述前端盖(8)上,所述主动轮(6)的第二端通过第二轴承安装在所述中间支撑架(7)上,所述主动轮(6)与所述电机轴(11)通过花键连接;所述中间齿轮轴(2)具有齿轮,所述中间齿轮轴(2)的第一端通过第三轴承安装在所述壳体(1)上,所述中间齿轮轴(2)的第二端通过第四轴承安装在所述前端盖(8)上,所述高速级从动轮(5)套设在所述中间齿轮轴(2)上,所述高速级从动轮(5)与所述主动轮(6)相啮合;所述差速器(4)的外壳的第一端通过第五轴承安装在所述壳体(1)上,所述差速器(4)的外壳的第二端通过第六轴承安装在所述前端盖(8)上;所述差速器(4)的外壳上设置有与所述齿轮相啮合的输出轮(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支撑架(7)和所述前端盖(8)铸成一体;或者所述中间支撑架(7)通过螺栓安装在所述前端盖(8)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齿轮轴(2)和所述高速级从动轮(5)通过花键装配到一起,或者所述中间齿轮轴(2)和所述高速级从动轮(5)通过过盈配合装配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器(4)的外壳和所述输出轮(3)通过螺栓装配在一起,或者所述差速器(4)的外壳和所述输出轮(3)通过过盈配合装配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器(4)包括行星齿轮轴、两个行星齿轮和两个半轴齿轮,所述行星齿轮轴、两个行星齿轮和两个半轴齿轮设置在所述差速器(4)的外壳内,左、右两个所述半轴齿轮对称设置在所述行星齿轮轴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半轴齿轮共同啮合上、下两个所述行星齿轮,两个所述行星齿轮通过行所述星齿轮轴连接所述外壳,所述电机轴(11)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半轴齿轮的中心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电机轴(11)为空心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半轴齿轮预留有用于与半轴连接而传递动力的接口。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的电机壳体(10)上还设置有控制器(9),所述电机壳体(10)与所述控制器(9)的壳体通过螺栓或者一体铸造的方式集成在一起,所述电机的高压动力线和信号线直接设置在所述控制器(9)的壳体内部而与所述控制器(9)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为一端开口的腔体,所述前端盖(8)盖设在所述壳体(1)上,所述前端盖(8)封盖所述开口。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还具有后端盖(12),所述前端盖(8)盖设在所述电机的电机壳体(10)的第一端,所述后端盖(12)盖设在所述电机壳体(10)的第二端,所述电机轴(11)的一端通过第七轴承安装在所述前端盖(8),所述电机轴(11)的另一端通过第八轴承安装在所述后端盖(12)。
CN201720584399.1U 2017-05-24 2017-05-24 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8847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84399.1U CN206884737U (zh) 2017-05-24 2017-05-24 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84399.1U CN206884737U (zh) 2017-05-24 2017-05-24 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884737U true CN206884737U (zh) 2018-01-16

Family

ID=613204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584399.1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884737U (zh) 2017-05-24 2017-05-24 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884737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28171A (zh) * 2017-05-24 2017-09-05 谷林波 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
US10882389B2 (en) 2016-05-06 2021-01-05 Allison Transmission, Inc. Axle assembly with electric motor
USD927578S1 (en) 2018-09-27 2021-08-10 Allison Transmission, Inc. Axle assembly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882389B2 (en) 2016-05-06 2021-01-05 Allison Transmission, Inc. Axle assembly with electric motor
US12187131B2 (en) 2016-05-06 2025-01-07 Allison Transmission, Inc. Axle assembly with electric motor
CN107128171A (zh) * 2017-05-24 2017-09-05 谷林波 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
CN107128171B (zh) * 2017-05-24 2023-09-29 杭州时代电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
USD927578S1 (en) 2018-09-27 2021-08-10 Allison Transmission, Inc. Axle assembly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28171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
CN206884737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
GB2587157A (en) Axle assembly for low floor vehicle
CN205686162U (zh) 一种输出大转矩的轮毂电机装置及汽车
CN107284214A (zh) 一种纯电动轮边驱动桥单元
CN204886545U (zh) 一种纯电动集成式动力总成及电动车
CN109649139A (zh) 一种同轴电动汽车后桥总成
CN103475151B (zh) 带同轴行星齿轮的开关磁阻电机
CN104786824B (zh) 一种电动汽车轮边驱动装置
CN207088967U (zh) 一种纯电动轮边驱动桥单元
CN204749857U (zh) 一种纯电动集成式动力总成系统及电动车辆
CN105034789B (zh) 一种双转子电动驱动桥
CN106394231A (zh) 带两档减速器的轮毂电机驱动装置以及电动汽车
CN206129994U (zh) 一种同向主动多输入大扭矩减速机
WO2025124029A1 (zh) 一种三通内嵌入轴承式风力发电机传动机座
CN105090450A (zh) 轮毂减速器
CN213685179U (zh) 一种用于车辆减速箱的差速器壳体
CN208845646U (zh) 一种agv小车轮边驱动的减速机
CN205033933U (zh) 一种轮边电驱动系统
CN206109760U (zh) 一种双动力洗衣机减速器
CN208651545U (zh) 一种行星减速机
CN214900524U (zh) 同轴线式驱动电机总成
CN111439109A (zh) 一种车辆及其驱动系统和车辆驱动轮
CN111594381B (zh) 一种变形式风力发电机叶片
CN219154220U (zh) 同轴电驱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923

Address after: 310000 Room 102, No. 10 Nangonghe Road, Donghu Street, Yuh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Dover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71127 Unit 8, Building No. 2, Moshishan Road, Laiwu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 Linbo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310000 Room 102, No. 10 Nangonghe Road, Donghu Street, Yuh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times Electric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00 Room 102, No. 10 Nangonghe Road, Donghu Street, Yuh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Dover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11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929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11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929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