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836731U - 一种保温杯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保温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836731U CN206836731U CN201621480719.0U CN201621480719U CN206836731U CN 206836731 U CN206836731 U CN 206836731U CN 201621480719 U CN201621480719 U CN 201621480719U CN 206836731 U CN206836731 U CN 20683673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up
- interior
- outer cup
- interior cup
- thermo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Table Devices Or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分体式保温杯,包括外杯、内杯、以及可打开或闭合内杯的盖子组件,盖子组件分别与内杯和外杯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外杯和内杯可通过可拆卸连接结构分离为两个独立的杯体;可拆卸连接结构包括至少一个阻尼件,外杯内壁和/或内杯外壁设置有用于容纳阻尼件的容纳槽;阻尼件受外杯和内杯相对挤压而产生阻尼力,以使外杯能够部分脱离内杯并保持相对位置锁定,或在外力作用下解除锁定;外杯和内杯分别具有真空保温层。借助内杯和外杯可拆卸连接,达到一个水杯可以作为两个水平来使用的目的,适合两人使用,特别在户外旅行时能够节省背包空间;作为一个杯子使用时,内杯和外杯由于同时具备真空保温层,因此其保温效果更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体容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保温杯。
背景技术
现有常见的保温杯基本结构包括杯体、内杯、杯盖等结构,内杯用于保温,杯体用于握持并起到保护内杯的作用。现有的保温杯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为杯体具有真空的隔热层,或者杯体和内杯之间具有真空隔热层,通过内杯和真空隔热层的双重保温作用,使保温杯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虽然这种保温杯的保温效果很好,但是杯盖的开口面积有限,使得这种保温杯散热速度也有效,往往倒上一杯热水,要等待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喝。另一种保温杯结构是:杯体和内杯之间无真空隔热层,或是其他形式的保温层隔离,仅依靠内杯进行保温,而内杯一方面保温效果有限,另一方面使用过程中,难免内杯开口端和杯盖的密封性下降,使保温效果进一步下降,不能达到理想的保温效果;同时这种保温杯也不具备快速冷却的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保温杯保温效果较差、且不能够分体使用的技术缺陷,从而提供一种保温效果好,能够分体使用的分体式保温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体式保温杯,包括外杯、内杯、以及可打开或闭合所述内杯的盖子组件,所述盖子组件分别与所述内杯和外杯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所述外杯和内杯可通过可拆卸连接结构分离为两个独立的杯体;所述可拆卸连接结构包括至少一个阻尼件,所述外杯内壁和/或所述内杯外壁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阻尼件的容纳槽;所述阻尼件受所述外杯和所述内杯相对挤压而产生阻尼力,以使所述外杯能够部分脱离所述内杯并保持相对位置锁定,或在外力作用下解除锁定;所述外杯和所述内杯分别具有真空保温层。
上述的分体式保温杯中,所述阻尼件设置在所述外杯内壁的上部,和/或所述内杯外壁的下部。
上述的分体式保温杯中,所述容纳槽为所述外杯和/或内杯圆周布置的环形槽,所述阻尼件为嵌入所述环形槽内设置的环形硅胶圈。
上述的分体式保温杯中,所述硅胶圈的周向设置有若干用于平衡硅胶圈轴向两侧压强的透气孔。
上述的分体式保温杯中,所述盖子组件包括:
上盖本体,相对保温杯的内杯可打开或关闭;
中盖本体,为可套设在外杯上的轴向内台阶圆筒,包括靠近所述上盖本体设置的第一台阶段,和第二台阶段;
所述密封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上盖本体和所述中盖本体之间,由所述上盖本体轴向延伸成型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用于封闭所述内杯的开口,所述第一台阶段径向抵接所述连接部;以及由所述上盖本体周向延伸成型的上盖凸缘,所述上盖凸缘和所述第一台阶段在所述上盖本体关闭状态下相互抵接。
上述的分体式保温杯中,所述密封结构还包括:所述上盖本体沿轴向成型的筒形延边,所述中盖本体的上端连接在所述筒形延边和所述连接部之间。
上述的分体式保温杯中,所述密封结构还包括:所述中盖本体的上端设置的环形槽,以及安装在所述环形槽中的密封圈。
上述的分体式保温杯中,所述密封圈为密封硅胶圈,所述中盖本体和所述连接部相对应的成型用于容纳所述密封硅胶圈的容纳凹槽,所述密封硅胶圈套设在所述连接部上。
上述的分体式保温杯中,还包括温度显示组件,所述温度显示组件用于检测并显示所述内杯内的液体温度。
上述的分体式保温杯中,所述盖子组件的顶部设置有温度计凹槽,所述温度计凹槽用于容纳温度显示组件,所述连接部设置有连通所述温度计凹槽和内杯腔体的连接孔,所述温度显示组件为圆筒形的温度计。
上述的分体式保温杯中,所述第一台阶段的内壁和所述连接部之间设置有可连接的第一连接结构,所述第一台阶段和第二台阶段之前的台阶和所述外杯的厚度相匹配,所述第二台阶段和所述外杯通过第二连接结构相连接,所述外杯的上端包括具有连接螺纹的收径部分,所述收径部分伸入所述第一台阶段和所述第二台阶段之间,所述外杯通过所述连接螺纹与所述第二台阶段相连;所述中盖本体的下端面抵接所述收径部分的端面。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保温杯中,外杯和内杯可通过可拆卸连接结构分离为两个独立的杯体;所述可拆卸连接结构包括至少一个阻尼件,所述外杯内壁和/或所述内杯外壁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阻尼件的容纳槽;所述阻尼件受所述外杯和所述内杯相对挤压而产生阻尼力,以使所述外杯能够部分脱离所述内杯并保持相对位置锁定,或在外力作用下解除锁定;外杯和所述内杯分别具有真空保温层;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借助内杯和外杯可拆卸连接,达到一个水杯可以作为两个水平来使用的目的,适合两人使用,特别在户外旅行时能够节省背包空间;当作为一个杯子使用时,内杯和外杯由于同时具备真空保温层,因此其保温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保温杯处于组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保温杯在抽拉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保温杯去掉中盖本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图3的放大示意图,示出了实施例中硅胶圈的设置方式;
图6为图3的放大示意图,示出了实施例中环形槽的设置方式;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硅胶圈的结构示意图,特别示出了硅胶圈上的透气孔;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中盖本体和外杯连接状态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外杯;2-内杯;3-盖子组件;21-环形槽;22-硅胶圈;221-透气孔;31-上盖本体;32-中盖本体;321-第一台阶段;322-第二台阶段;311-连接部;312-上盖凸缘;313-密封圈;314-筒形延边;3111-连接孔;11-收径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保温杯,请参考图1-4所示的保温杯,包括外杯1、内杯2、以及可打开或闭合所述内杯2的盖子组件3,所述盖子组件3分别与所述内杯1和外杯2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所述外杯1和内杯2可通过可拆卸连接结构分离为两个独立的杯体;所述可拆卸连接结构包括至少一个阻尼件,所述外杯1内壁和/或所述内杯2外壁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阻尼件的容纳槽;所述阻尼件受所述外杯1和所述内杯2相对挤压而产生阻尼力,以使所述外杯1能够部分脱离所述内杯并保持相对位置锁定,或在外力作用下解除锁定;所述外杯1和所述内杯2分别具有真空保温层,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借助内杯和外杯可拆卸连接,达到一个水杯可以作为两个水平来使用的目的,适合两人使用,特别在户外旅行时能够节省背包空间;当作为一个杯子使用时,内杯和外杯由于同时具备真空保温层,因此其保温效果更佳。所述阻尼件设置在所述内杯2外壁的下部。所述容纳槽为内杯2圆周布置的环形槽21,所述阻尼件为嵌入所述环形槽21内设置的环形硅胶圈22。所述硅胶圈22的周向设置有若干用于平衡硅胶圈轴向两侧压强的透气孔221。
具体结合图2、4和8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中盖子组件3:
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盖子组件3包括:上盖本体31和中盖本体32,其中,中盖本体32为套设在外杯1上的轴向内台阶圆筒,上盖本体31能够扣合在所述中盖本体32的开口端,从而相对于内杯2可以打开或关闭,起到保温的作用。中盖本体32包括靠近上盖本体31设置的第一台阶段321,和第二台阶段322;其中第一台阶段321的径向厚度大于第二台阶段322。
以下参考图5-7,本实施例的保温杯中,所述上盖本体31和所述中盖本体32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上盖本体31具有沿轴向向所述内杯2或中盖本体32腔体内延伸的连接部311,所述连接部311用于封闭所述内杯2的开口,所述第一台阶段321径向抵接所述连接部311;如图2所示,第一连连接段321能够抵接在连接部311的外侧,从而起到较好的密封效果,从而可以将上盖本体31和中盖本体32稳固的连接。上盖本体31还包括在其周向延伸成型的上盖凸缘312,所述上盖凸缘312和所述第一台阶段321在所述上盖本体31关闭状态下相互抵接。如图2所示,上盖凸缘312相当于所述中盖本体32顶部的盖,进一步保证密封性的同时,也能够有效防止内杯2进入灰尘、杂质等。
为了获得更优的密封效果,所述密封结构还包括:所述上盖本体31沿轴向成型的筒形延边314,所述中盖本体32的上端连接在所述筒形延边314和所述连接部311之间。为了使中盖本体32的上端可以伸入到筒形延边314和连接部311之间,中盖本体32的上端可设置为向内的缩径,延边314和连接部311从中盖本体32的两侧紧贴密封,参考图8,灰尘进入到内杯2中需要经过:中盖本体32和延边314之间的缝隙向上移动,再经过延边314和中盖本体32端面的缝隙水平移动,再经过中盖本体32内壁和连接部311之间的缝隙向下移动,才能进入到内杯2中;外界热量进入内杯2的路径与上述灰尘路径相同,因此上述结构能够确保本实施例的保温杯具备非常好的保温性能、也使得本实施例的保温杯保持清洁不易积灰。为了进一步提高保温杯的保温、防尘效果,所述密封结构还包括:所述中盖本体32的上端设置的环形槽,以及安装在所述环形槽中的密封圈313。所述密封圈313为密封硅胶圈,所述中盖本体32和所述连接部311相对应的成型用于容纳所述密封硅胶圈的容纳凹槽,所述密封硅胶圈套设在所述连接部311上。
如图7所示,由于阻尼件实际上能够起到密封外杯1和内杯2之间间隙的作用,现以需要将内杯2拉回到外杯1内的状态为例,静止状态下,阻尼件两侧气压平衡,当开始施力将内杯2拉回时,由于阻尼件和外杯1构成的密封空间体积变小,密封空间内气体压力增大将阻碍内杯2拉回到外杯1内,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中,硅胶圈22的轴向设置有若干用于平衡硅胶圈22轴向两侧压强的透气孔221。
如图4所示,由于本实施例的保温杯保温效果非常突出,为了避免烫嘴,本实施例的保温杯还包括温度显示组件,所述温度显示组件用于检测并显示所述内杯2内的液体温度。所述盖子组件3的顶部设置有温度计凹槽,所述温度计凹槽用于容纳温度显示组件,所述连接部311设置有连通所述温度计凹槽和内杯2腔体的连接孔3111。所述温度显示组件为圆筒形的温度计。
以下结合图4和8详细说明本实施中,上盖本体31、中盖本体32以及外杯1之间的连接方式:
所述第一台阶段321的内壁和所述连接部311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结构,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为螺纹连接结构。所述第一台阶段321和第二台阶段322之前的台阶处用于容纳外杯1,所述第二台阶段322的内壁设置有可与外杯1啮合连接的第二连接结构。所述外杯1具有真空保温层。所述外杯1的上端包括具有连接螺纹的收径部分11,所述收径部分11伸入所述第一台阶段201和所述第二台阶段202之间,所述外杯1通过所述连接螺纹与所述第二台阶段202相连。所述中盖本体2的下端面抵接所述收径部分11的端面。在实际使用中,将中盖本体32和外杯1之间拆卸开来,即可拉动外杯;将上盖本体31和中盖本体32之间拆卸开来,即可打开内杯2的开口喝水或倒出;使用过程十分方便,易于操作。
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于所述外杯1和内杯2之间设置可拆卸连接结构,所述可拆卸连接结构包括至少一个阻尼件,所述外杯1内壁和/或所述内杯2外壁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阻尼件的容纳槽;所述阻尼件受所述外杯1和所述内杯2相对挤压而产生阻尼力,以使所述外杯1能够部分脱离所述内杯并保持相对位置锁定,或在外力作用下解除锁定。阻尼件可以设置为非金属的弹性件,外杯1和内杯2通过抽拉相对滑动的过程中阻尼件和外杯1之间不容易出现噪音;灰尘和流体即便从外杯1和内杯2之间的缝隙进入,且在所述阻尼件处积存,也可以将阻尼件从容纳槽中取出,从而很方便的将灰尘等洗净,从而能够保持保温杯的卫生,并解决了外杯1和内杯2抽拉容易卡滞和产生噪声的情况。
上述实施方式中,内杯2相对于外杯1的抽拉行程越长,保温杯快速冷却的效果也就越好,因此为了保证内杯2相对于外杯1具有较长的抽拉行程,阻尼件优选设置在内杯2外壁的下部;相对应的容纳槽设置在外杯1内壁的下部,为了使阻尼件较为容易固定到容纳槽中,且可以方便的拆卸,容纳槽优选设计为环形槽21,阻尼件为套设在环形槽21内的硅胶圈22。
作为一种代替的实施方式,所述阻尼件设置在所述外杯1内壁的上部;所述容纳槽内杯2圆周布置的环形槽21,所述阻尼件为嵌入所述环形槽21内设置的环形硅胶圈22。
而作为一种代替的实施方式,阻尼件可采用非闭环的形式设置,例如可以是若干的固定设置在容纳槽中的弹性块。并且由于非闭环的形式,灰尘等物质也不容易在阻尼件处积累。
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于所述上盖本体31具有轴向延伸的连接部311,所述连接部311可伸入所述中盖本体32或内杯2的内部,连接部311的设置使得盖子组件3能够更好的密封内杯2,从而使保温杯能够具备更好的保温效果。
上述实施方式中,上部可拆卸连接的筒形中盖本体32,所述中盖本体32的上端具有朝向所述内杯2延伸并与所述内杯2抵接的第一台阶段321,所述第一台阶段321用于封闭所述内杯2和外杯1之间的间隙。中盖本体32的设置具有两方面用处,一方面可以便于人手握持,中盖本体32的外表面可以设置为摩擦系数较大的材质,从而便于外杯1和内杯2的抽拉,以及具有避免烫手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第一台阶段321能够封闭内杯2和外杯1之间的间隙,所以有利于防止灰尘和液体进入到外杯1和内杯2之间的空隙。
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二台阶段322通过第二连接结构和外杯1的开口端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可以是相互啮合的螺纹连接结构,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连接结构。例如,一种可代替的实施方式为:所述第二台阶段322的内圆周设置有至少一个圆弧形凹槽,每个所述圆弧形凹槽上设置至少一个滑口;所述外杯1的开口端具有适于从所述滑口进入,并卡入所述圆弧形槽的凸起部。使得手持部件4和外杯1之间可以方便的可拆卸连接。又或者是:还可以是在外杯1的外壁上设置至少一圈圆弧形凹槽,每个圆弧形凹槽上设置至少一个滑口,在手持部件4上设置适于从所述滑口进入,并卡入所述圆弧形凹槽的凸起部。
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中盖本体32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台阶段321内壁周向上的密封圈313,,所述密封圈313在所述外杯1和内杯2脱离状态下抵接所述内杯2。密封圈313的设置使得内杯2的密封性进一步增强,从而达到更好的保温效果。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所述连接部311的外圆周上设置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在所述外杯1和所述内杯2扣合状态下抵接所述第一密封圈42。第一密封圈42和第二密封圈43配合使用,进一步提高保温效果。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1)
1.一种保温杯,包括外杯(1)、内杯(2)、以及可打开或闭合所述内杯(2)的盖子组件(3),所述盖子组件(3)分别与所述内杯(2)和外杯(1)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杯(1)和内杯(2)可通过可拆卸连接结构分离为两个独立的杯体;所述可拆卸连接结构包括至少一个阻尼件,所述外杯(1)内壁和/或所述内杯(2)外壁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阻尼件的容纳槽;所述阻尼件受所述外杯(1)和所述内杯(2)相对挤压而产生阻尼力,以使所述外杯(1)能够部分脱离所述内杯并保持相对位置锁定,或在外力作用下解除锁定;所述外杯(1)和所述内杯(2)分别具有真空保温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杯,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尼件设置在所述外杯(1)内壁的上部,和/或所述内杯(2)外壁的下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温杯,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纳槽为所述外杯(1)和/或内杯(2)圆周布置的环形槽(21),所述阻尼件为嵌入所述环形槽(21)内设置的环形硅胶圈(2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温杯,其特征在于:
所述硅胶圈(22)的周向设置有若干用于平衡硅胶圈(22)轴向两侧压强的透气孔(221)。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保温杯,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子组件(3)包括:
上盖本体(31),相对保温杯的内杯(2)可打开或关闭;
中盖本体(32),为可套设在外杯(1)上的轴向内台阶圆筒,包括靠近所述上盖本体(31)设置的第一台阶段(321),和第二台阶段(322);
所述密封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上盖本体(31)和所述中盖本体(32)之间,由所述上盖本体(31)轴向延伸成型的连接部(311),所述连接部(311)用于封闭所述内杯(2)的开口,所述第一台阶段(321)径向抵接所述连接部(311);以及由所述上盖本体(31)周向延伸成型的上盖凸缘(312),所述上盖凸缘(312)和所述第一台阶段(321)在所述上盖本体(31)关闭状态下相互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保温杯,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结构还包括:所述上盖本体(31)沿轴向成型的筒形延边(314),所述中盖本体(32)的上端连接在所述筒形延边(314)和所述连接部(311)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保温杯,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结构还包括:所述中盖本体(32)的上端设置的环形槽,以及安装在所述环形槽中的密封圈(31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保温杯,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圈(313)为密封硅胶圈,所述中盖本体(32)和所述连接部(311)相对应的成型用于容纳所述密封硅胶圈的容纳凹槽,所述密封硅胶圈套设在所述连接部(311)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杯,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温度显示组件,所述温度显示组件用于检测并显示所述内杯(2)内的液体温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保温杯,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子组件(3)的顶部设置有温度计凹槽,所述温度计凹槽用于容纳温度显示组件,所述连接部(311)设置有连通所述温度计凹槽和内杯(2)腔体的连接孔(3111),所述温度显示组件为圆筒形的温度计。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保温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台阶段(321)的内壁和所述连接部(311)之间设置有可连接的第一连接结构,所述第一台阶段(321)和第二台阶段(322)之前的台阶和所述外杯(1)的厚度相匹配,所述第二台阶段(322)和所述外杯(1)通过第二连接结构相连接,所述外杯(1)的上端包括具有连接螺纹的收径部分(11),所述收径部分(11)伸入所述第一台阶段(321)和所述第二台阶段(322)之间,所述外杯(1)通过所述连接螺纹与所述第二台阶段(322)相连;所述中盖本体(32)的下端面抵接所述收径部分(11) 的端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480719.0U CN206836731U (zh) | 2016-12-30 | 2016-12-30 | 一种保温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480719.0U CN206836731U (zh) | 2016-12-30 | 2016-12-30 | 一种保温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836731U true CN206836731U (zh) | 2018-01-05 |
Family
ID=607900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1480719.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836731U (zh) | 2016-12-30 | 2016-12-30 | 一种保温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836731U (zh) |
-
2016
- 2016-12-30 CN CN201621480719.0U patent/CN206836731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927748B (zh) | 用于冷柜的排水管组件及具有其的冷柜 | |
WO2014194531A1 (zh) | 制冷设备 | |
CN206651665U (zh) | 一种抽拉式保温杯 | |
CN206836731U (zh) | 一种保温杯 | |
CN206836730U (zh) | 一种保温杯 | |
CN206809065U (zh) | 保温杯盖结构和保温杯 | |
CN106510380A (zh) | 保温杯盖结构和保温杯 | |
CN106510379A (zh) | 一种保温杯 | |
CN203923441U (zh) | 内置排气装置的单晶炉 | |
CN104305806B (zh) | 快速冷却茶杯 | |
CN104305805B (zh) | 快速冷却茶杯 | |
CN202119232U (zh) | 真空干燥箱 | |
CN204722711U (zh) | 可快速变温沥干式双层碗 | |
CN205285837U (zh) | 一种新型快速冷却保温杯 | |
CN205615945U (zh) | 具有防振动功能的疫苗冷藏箱 | |
CN211186741U (zh) | 紧密装配的隔热杯盖 | |
CN211186739U (zh) | 易于装配的隔热杯盖 | |
CN202414451U (zh) | 二元冰保鲜盒 | |
CN105964200A (zh) | 一种釜门密封冷却装置 | |
CN208425827U (zh) | 具有降温保温功能的碗 | |
CN206496654U (zh) | 一种新型碳纤维炉内衬胆 | |
CN211459688U (zh) | 可降温式保温杯 | |
CN205919389U (zh) | 一种电烤箱门体结构 | |
CN206822458U (zh) | 一种冷热保温杯 | |
WO2016161697A1 (zh) | 冰箱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105 Termination date: 201912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