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6820585U - 直流无刷电机 - Google Patents

直流无刷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820585U
CN206820585U CN201720703296.2U CN201720703296U CN206820585U CN 206820585 U CN206820585 U CN 206820585U CN 201720703296 U CN201720703296 U CN 201720703296U CN 206820585 U CN206820585 U CN 2068205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panel
rear end
motor
end cap
armature spin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70329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益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ndy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Andy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Andy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Andy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70329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8205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8205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82058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rushless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直流无刷电机,包括电机主体和后端盖,后端盖安装于电机主体上,后端盖背向电机主体的一侧设有控制板,控制板与电机主体电连接,后端盖具有供电机主体的转子轴穿过的第一通孔,控制板具有供转子轴穿过的第二通孔,转子轴具有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自由端,自由端上设有扇叶,用以对控制板和电机主体散热。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将控制板安装在后端盖外侧,不需要另外设置部件来安装控制板和对控制板散热,减小了控制板及直流无刷电机的体积,节约了成本。此外,在转子轴的自由端设置扇叶,对控制板和电机主体散热,提高直流无刷电机的散热效率。

Description

直流无刷电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直流无刷电机。
背景技术
直流无刷电机具有高效率、长寿命、节能环保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家电、汽车、工业生产等领域。在现有的直流无刷电机中,后端盖外设立安装支架,转子轴的一端穿出后端盖且位于后端盖与安装支架形成的空间内,磁环和霍尔感应器也设于后端盖与安装支架形成的空间内。而电机的控制板则独立于电机外设置,一般是另外增加部件来安装控制板。
由于该直流无刷电机需要设置安装支架与后端盖形成空间来容纳磁环和霍尔感应器,同时需要另设部件来安装控制板,并设置散热器来对控制板散热,使得该直流无刷电机的成本高、体积大。此外,该直流无刷电机的后端盖会对电机的后端形成遮挡,导致电机内部的热量难以排出,而使电机的散热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直流无刷电机,旨在减少直流无刷电机及控制板的体积,节约直流无刷电机的生产成本,同时提高直流无刷电机及控制板的散热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直流无刷电机,包括电机主体和后端盖,所述后端盖安装于所述电机主体的后端,所述后端盖背向所述电机主体的一侧设有控制板,所述控制板与所述电机主体电连接,所述后端盖具有供所述电机主体的转子轴穿过的第一通孔,所述控制板具有供所述转子轴穿过的第二通孔,所述转子轴具有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自由端,所述自由端上设有扇叶,用以对所述控制板和所述电机主体散热。
优选地,所述后端盖的侧壁设置有供扇叶产生的气流通过而流向电机后端端部的通风槽;所述电机主体的定子和转子之间的间隙形成有多条散热通道,每一所述散热通道贯通所述电机主体的前端和后端。
优选地,所述后端盖包括供控制板安装的安装部、与所述电机主体连接的环形固定部及连接所述安装部与所述环形固定部的连接壁,所述连接壁部分镂空形成所述通风槽。
优选地,所述控制板包括电路板及设于所述电路板上的控制模块、霍尔感应模块和电机驱动模块,所述霍尔感应模块和驱动模块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电机转子轴上设置有磁环,所述霍尔感应模块在所述控制板上对应所述转子轴上的磁环的位置设置。
优选地,所述驱动模块设于所述控制板面向所述后端盖的一侧,且与所述后端盖贴合。
优选地,所述驱动模块包括由六个功率管组成的桥式逆变电路,六个功率管的管壳与所述后端盖贴合设置。
优选地,所述磁环的内孔套接于所述转子轴上,并处于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霍尔感应模块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处。
优选地,所述扇叶包括底盘及多个叶片,所述底盘的中部设有第三固定孔,所述转子轴的自由端插入所述第三固定孔,并与所述第三固定孔过盈配合;各所述叶片沿所述底盘的径向由所述第三固定孔至所述底盘边缘延伸设置。
优选地,所述自由端的外壁设置有多个沿所述转子轴的周向分布的筋条,各所述筋条沿所述转子轴的轴向延伸。
优选地,所述底盘上围绕所述第三固定孔设置有套筒部,所述套筒部与所述转子轴的自由端过盈配合。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将控制板安装在后端盖外侧,无需另外设部件安装控制板以及另外设置散热器来对所述控制板进行散热,从而减小了直流无刷电机及控制板的体积,节约了直流无刷电机的生产成本。此外,在转子轴的自由端设置扇叶,直流无刷电机工作时,气流吹向控制板,对控制板散热,同时气流经过通风槽进入电机内部,对电机内部散热,提高直流无刷电机的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直流无刷电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直流无刷电机的另一视角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直流无刷电机一实施例中后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直流无刷电机一实施例中控制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直流无刷电机一实施例中控制板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直流无刷电机一实施例中扇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直流无刷电机一实施例中转子轴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 电机主体 32 第一固定孔
11 转子轴 33 霍尔感应模块
20 后端盖 34 控制模块
21 第一通孔 35 驱动模块
22 安装部 40 扇叶
23 环形固定部 41 底盘
24 连接壁 42 叶片
25 第二固定孔 43 第三固定孔
26 通风槽 44 套筒部
30 控制板 111 筋条
31 第二通孔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直流无刷电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6所示,该直流无刷电机包括电机主体10和后端盖20,所述后端盖20安装于所述电机主体10上,安装方式不限,可以是螺栓或卡扣等,所述后端盖20背向所述电机主体10的一侧设有控制板30,所述控制板30与所述电机主体10电连接,所述后端盖20具有供所述电机主体10的转子轴11穿过的第一通孔21,所述控制板30具有供所述转子轴11穿过的第二通孔31,所述转子轴11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21和第二通孔31,所述转子轴11具有穿过所述第一通孔21和第二通孔31的自由端,所述自由端上设有扇叶40,所述扇叶40的叶片形状不限,所述直流无刷电机工作时,带动所述扇叶40转动形成气流,气流吹向所述控制板30和所述电机主体10,对所述控制板30和所述电机主体10进行散热。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将控制板30安装在后端盖20外侧,无需另外设部件安装控制板30以及另外设置散热器来对所述控制板30进行散热,从而减小了控制板30及直流无刷电机的体积,节约了直流无刷电机的生产成本;此外,在所述转子轴11的自由端设置扇叶40,所述直流无刷电机工作时,带动所述扇叶40转动形成气流,气流吹向所述控制板30和所述电机主体10,对所述控制板30和所述电机主体10散热,提高了所述直流无刷电机的散热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3所示,后端盖20的侧壁设置有供扇叶40产生的气流通过而流向电机后端端部的通风槽26;所述电机主体10的定子和转子之间的间隙形成有多条散热通道,每一所述散热通道贯通所述电机主体10的前端和后端。所述直流无刷电机工作时,带动所述扇叶40转动形成气流,气流经过所述通风槽26和散热通道进入电机内部,提高所述直流无刷电机的散热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3所示,所述后端盖20包括供控制板30安装的安装部22、与所述电机主体10连接的环形固定部23及连接所述安装部22与所述环形固定部23的连接壁24,所述连接壁24部分镂空形成所述通风槽26。控制板30安装于所述安装部22上,所述环形固定部23通过螺栓与电机主体10固定连接,将所述后端盖20固定在所述电机主体10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控制板30设有第一固定孔32,所述安装部22设有第二固定孔25,用于固定所述控制板30的螺栓的螺柱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孔32并与所述第二固定孔25配合固定,所述螺栓的螺帽将所述控制板30压紧于所述后端盖20上。利用螺帽将所述控制板30压紧于所述后端盖20上,保证了所述控制板30与所述后端盖20安装后的稳固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4和5所示,所述控制板30包括电路板及设于所述电路板上的控制模块34、霍尔感应模块33和驱动模块35,所述霍尔感应模块33和驱动模块35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34电连接。所述电机转子轴11上设置有磁环,所述霍尔感应模块33在所述控制板30上对应所述转子轴11上的磁环的位置设置。所述霍尔感应模块33检测到转子的位置信号,然后将信号传递给所述控制模块34,所述控制模块34将信号进行处理,再将信号传递给所述驱动模块35,所述驱动模块35驱动电机工作。将所述控制模块34、霍尔感应模块33和驱动模块35集成于同一控制板上,不必另设安装支架与后端盖20形成空间来容纳磁环和霍尔感应器,既节约了空间,又节约了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可选地,所述驱动模块35设于所述控制板30面向所述后端盖20的一侧,且与所述后端盖20贴合。所述驱动模块35可以包括驱动芯片和由六个功率管组成的桥式逆变电路,六个功率管的管壳与所述后端盖20贴合设置。所述后端盖20通过热传导,导出所述驱动模块在工作时产生的部分热量,对所述驱动模块散热。其中,驱动芯片的输入端连接控制模块,驱动芯片的输出端连接桥式逆变电路,即与六个功率管的栅极连接,以根据控制模块的控制信号驱动六个功率管工作,而驱动电机工作。
此外,上述控制板30还具有电源接口、信号接口等,电源接口与控制模块及驱动芯片连接,以为控制模块及驱动芯片等提供工作电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转子轴11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21和第二通孔31,磁环的内孔套接于所述转子轴11上,并处于所述第二通孔31内,所述霍尔感应模块33设于所述第二通孔31处,所述霍尔感应模块33沿所述第二通孔31的周向分布在所述第二通孔31附近。所述霍尔感应模块33数量不固定,优选地,所述霍尔感应模块33的数量为三个。将所述磁环设置于所述第二通孔31内,节约了空间。将所述霍尔感应模块33沿所述第二通孔31的周向分布在所述第二通孔31附近,所述霍尔感应模块33与所述磁环适配,有效的判断转子的位置,进而准确的控制直流无刷电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扇叶40包括底盘41及多个叶片42,所述底盘41的中部设有第三固定孔43,各所述叶片42沿所述底盘41的径向由所述第三固定孔43至所述底盘41边缘延伸设置。自由端插入所述第三固定孔43,与所述第三固定孔43过盈配合,增加扇叶40安装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自由端的外壁设置有多个沿所述转子轴11的周向分布的筋条111,各所述筋条111沿所述转子轴11的轴向延伸,用以增加所述第三固定孔43与所述自由端的摩擦力,同时可以防止电机逆向旋转时扇叶40被甩出。所述转子轴11包括轴主体段及与所述轴主体段一体设置的连接段,所述连接段远离所述轴主体段的一端为所述转子轴11的自由端,所述轴主体段的轴径大于所述连接段的轴径而对所述风扇面向所述电机主体10的一侧进行限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为了增加所述第三固定孔的强度,增大所述第三固定孔与所述自由端的接触面积,所述底盘41上围绕所述第三固定孔43设置有套筒部44,所述套筒部44与所述转子轴11的自由端过盈配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直流无刷电机,包括电机主体和后端盖,所述后端盖安装于所述电机主体的后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盖背向所述电机主体的一侧设有控制板,所述控制板与所述电机主体电连接,所述后端盖具有供所述电机主体的转子轴穿过的第一通孔,所述控制板具有供所述转子轴穿过的第二通孔,所述转子轴具有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自由端,所述自由端上设有扇叶,用以对所述控制板和所述电机主体散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无刷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盖的侧壁设置有供扇叶产生的气流通过而流向电机后端端部的通风槽;所述电机主体的定子和转子之间的间隙形成有多条散热通道,每一所述散热通道贯通所述电机主体的前端和后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流无刷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盖包括供控制板安装的安装部、与所述电机主体连接的环形固定部及连接所述安装部与所述环形固定部的连接壁,所述连接壁部分镂空形成所述通风槽。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直流无刷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包括电路板及设于所述电路板上的控制模块、霍尔感应模块和电机驱动模块,所述霍尔感应模块和驱动模块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电机转子轴上设置有磁环,所述霍尔感应模块在所述控制板上对应所述转子轴上的磁环的位置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流无刷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模块设于所述控制板面向所述后端盖的一侧,且与所述后端盖贴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流无刷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模块包括由六个功率管组成的桥式逆变电路,六个功率管的管壳与所述后端盖贴合设置。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流无刷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磁环的内孔套接于所述转子轴上,并处于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霍尔感应模块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处。
8.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直流无刷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叶包括底盘及多个叶片,所述底盘的中部设有第三固定孔,所述转子轴的自由端插入所述第三固定孔,并与所述第三固定孔过盈配合;各所述叶片沿所述底盘的径向由所述第三固定孔至所述底盘边缘延伸设置。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直流无刷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由端的外壁设置有多个沿所述转子轴的周向分布的筋条,各所述筋条沿所述转子轴的轴向延伸。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直流无刷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上围绕所述第三固定孔设置有套筒部,所述套筒部与所述转子轴的自由端过盈配合。
CN201720703296.2U 2017-06-15 2017-06-15 直流无刷电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8205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03296.2U CN206820585U (zh) 2017-06-15 2017-06-15 直流无刷电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03296.2U CN206820585U (zh) 2017-06-15 2017-06-15 直流无刷电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820585U true CN206820585U (zh) 2017-12-29

Family

ID=607607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703296.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820585U (zh) 2017-06-15 2017-06-15 直流无刷电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82058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81350A (zh) * 2017-06-15 2017-09-19 深圳安迪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直流无刷电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81350A (zh) * 2017-06-15 2017-09-19 深圳安迪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直流无刷电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647214U (zh) 直流无刷外转子电机及直流无刷外转子电机直驱型风机结构
CN206389212U (zh) 一种无刷直流电机壳体
CN206820585U (zh) 直流无刷电机
CN203632474U (zh) 汽车起停电机
CN107181350A (zh) 直流无刷电机
CN203632380U (zh) 风机用电机
CN206250873U (zh) 一种电机固定用电机支架
CN203722355U (zh) 一种风机用电机
CN205566061U (zh) 驱动板、霍尔板、控制线路板一体化直流无刷电机
CN201813240U (zh) 外转子永磁电机壳体结构
CN206058919U (zh) 一种带散热组件的导电排
CN105429418A (zh) 电机和磁反馈式电机转速恒速系统
CN201594783U (zh) 汽车用交流发电机定子安装结构
CN203645480U (zh) 车用排风直流无刷电机
CN205234412U (zh) 扫地机的驱动轮组件
CN210225222U (zh) 开关磁阻电机端盖
CN205565979U (zh) 离合器电机外壳
CN208028705U (zh) 一种电机端盖
CN202918164U (zh) 整体式无刷电机
CN204941985U (zh) 多用型电子水泵
CN210669749U (zh) 一种方便更换高温线的轮毂电机
CN207753596U (zh) 直流无刷电机
CN210444097U (zh) 一种无刷电机
CN211239513U (zh) 一种电机罩
CN201953678U (zh) 一种交流输入的直流无刷外转子轴流风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229

Termination date: 2019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