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797585U - 一种折叠机构及滑板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折叠机构及滑板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797585U CN206797585U CN201720546238.3U CN201720546238U CN206797585U CN 206797585 U CN206797585 U CN 206797585U CN 201720546238 U CN201720546238 U CN 201720546238U CN 206797585 U CN206797585 U CN 20679758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vable part
- folding
- grounded parts
- connection end
- rotary shaf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0994 depressogen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折叠机构以及滑板车,所述折叠机构包括:第一活动件、第二活动件、接地部件以及折叠轴,所述折叠轴穿过所述接地部件;所述第一活动件具有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一活动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接地部件连接;所述第二活动件具有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二活动件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接地部件连接;所述第一活动件、所述第二活动件以所述折叠轴为转动轴相对转动实现所述折叠机构的打开或折叠。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所述折叠机构折叠后占用较小的空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机械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折叠机构及滑板车。
背景技术
可折叠滑板车在使用过程中,不需要借助外来工具,可手动将滑板车折叠或展开。可折叠滑板车具有携带方便、占用较小空间等优点,已经逐渐成为新一代运动代步产品。
为使可折叠滑板车实现折叠功能,通常在车身、把手等位置设置有折叠机构。现有技术中,折叠方案分为以下两种:将折叠时的转动轴设置于前轮的上方,以在前轮上方进行折叠;将折叠时的转动轴设置于前轮的后方,以在前轮后方进行折叠。以上两种方案虽然实现了滑板车的折叠,但是折叠后的滑板车体积还是很大,不方便携带或不易于存放,致使用户体验很差。
图1A为现有技术中一种折叠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地,所述折叠机构可应用于滑板车。所述折叠机构包括:第一活动件101、第二活动件102、折叠轴104以及车轮103。所述第一活动件101可复用为前叉,所述第二活动件可复用为踏板;所述前叉是连接车轮与车辆把手的部件。
图1B为现有技术图1A中一种折叠机构折叠后的状态图。如图所示,折叠轴104设置于车轮103的上方。第一活动件101沿折叠轴104转动,以使所述第一活动件101与所述第二活动件102以折叠轴104为转动轴完成折叠。
图1C为现有技术中另一种折叠机构折叠后的状态图。如图所示,折叠轴104设置于车轮103的后方。第一活动件101可带动车轮103沿折叠轴104转动,以使所述第一活动件101与所述第二活动件102以折叠轴104为转动轴相对转动,以完成所述第一活动件101与所述第二活动件102的折叠。
由图1B和图1C可看出,现有的两种折叠机构中折叠完成后依然占用较大空间,因为折叠完成后,第一活动件101和第二活动件102之间仍然存在较大空间,无法实现较好贴合。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折叠机构,以在折叠后紧凑便携,成为现有技术中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折叠机构,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折叠机构,其包括:第一活动件、第二活动件、接地部件以及折叠轴,所述折叠轴穿过所述接地部件;
所述第一活动件具有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一活动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接地部件连接;
所述第二活动件具有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二活动件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接地部件连接;
所述第一活动件、所述第二活动件以所述折叠轴为转动轴相对转动实现所述折叠机构的打开或折叠。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任一实施例中,所述接地部件为车轮。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任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分别与所述接地部件和所述第二连接端连接,以使所述接地部件转向时,带动所述第二活动件转向。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任一实施例中,为所述接地部件配置一转动轴,所述转向机构为转向轴承,所述转向轴承的外圈与所述接地部件的转动轴连接,所述转向轴承的内圈与所述第二活动件通过所述折叠轴连接,以使所述接地部件转向时,带动所述第二活动件转向。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任一实施例中,所述接地部件的转动轴水平设置,所述转向轴承的轴心线竖直设置,所述第一连接端设置有限位孔,所述折叠轴依次穿过所述接地部件和所述限位孔后与所述第二连接端连接,所述限位孔用于在所述第一连接端相对于所述折叠轴以所述转向轴承的轴心线为转动轴发生转动时限制所述第一连接端的转向范围。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任一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孔为具有预设宽度的扁平状限位孔。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任一实施例中,还包括:紧固部件,所述紧固部件将所述转向轴承的外圈与所述接地部件的转动轴连接,并将所述转向轴承的内圈与所述第二活动件通过所述折叠轴连接。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任一实施例中,所述折叠轴与所述接地部件的转动轴同轴设置。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接地部件的转动轴连接。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任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连接,以限制所述第一活动件与所述第二活动件在以所述折叠轴为转动轴相对转动时的转动范围。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任一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机构包括:
弧形滑槽,所述弧形滑槽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连接,另一端悬空于所述接地部件的上方,所述弧形滑槽的弧度为预设阈值;
锁定销,所述锁定销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端连接,另一端可沿所述弧形滑槽滑动,以限制所述第一活动件与所述第二活动件在以所述折叠轴为转动轴相对转动时的转动范围。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任一实施例中,所述弧形滑槽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凹陷部,用于当所述第一活动件滑动到所述弧形滑槽的任一一端后,固定所述锁定销,以使所述第一活动件与所述第二活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活动件为前叉结构,所述前叉结构包含至少一条叉腿。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活动件为踏板,所述踏板的第二连接端为U形端,所述折叠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U形端的两个端部转动连接,当所述第一活动件与所述第二活动件以所述折叠轴为转动轴相对转动时,所述折叠轴与所述第二活动件相对转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滑板车,具有以上所述的折叠机构。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折叠机构的所述第一活动件的第一连接端与接地部件连接,并且所述第二活动件的第二连接端与接地部件连接,所述第一活动件与所述第二活动件在以所述折叠轴为转动轴相对转动实现折叠结构的整体打开或折叠,并且所述第一活动件与所述第二活动件相对转动时的折叠轴穿过所述接地部件,以使在对所述第一活动件与第二活动件相对折叠后,所述折叠机构在整体上占用较小的空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为现有技术中一种折叠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B为现有技术中一种折叠机构折叠后的状态图;
图1C为现有技术中另一种折叠机构折叠后的状态图;
图2A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折叠机构的机构示意图;
图2B为本实用新型图2A一种折叠机构折叠后的状态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折叠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B为本实用新型图3A一种折叠机构折叠后的状态图;
图3C为本实用新型中弧形滑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3D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折叠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E、图3F、图3G为本实用新型图3D一种折叠机构具体应用的不同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下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活动件的第一连接端与接地部件连接,并且所述第二活动件的第二连接端与接地部件连接,所述第一活动件与所述第二活动件在以所述折叠轴为转动轴相对转动实现折叠结构的整体打开或折叠,并且所述第一活动件与所述第二活动件相对转动时的折叠轴穿过所述接地部件,以使在对所述第一活动件与第二活动件相对折叠后,所述折叠机构在整体上占用较小的空间。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任一技术方案不必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的所有优点。
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体实现。
参见图2A,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现中,所述折叠机构包括:第一活动件201、第二活动件202、接地部件203以及折叠轴204;
所述第一活动件201设置有第一连接端(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接地部件203连接;
所述第二活动件202设置有第二连接端(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接地部件203连接。具体地,所述折叠轴204横向穿过所述接地部件203,并在所述第一活动件201、所述第二活动件202相互之间打开或折叠时,使得所述第一活动件201、所述第二活动件202以所述折叠轴204为转动轴相对转动。
进一步地,在一具体实现场景中,所述第一活动件201与所述第二活动件202相对转动的轴心线与所述接地部件203转动时的轴心线重合,比如,为所述接地部件203配置一转动轴,通过第一活动件201与第二活动件202的折叠轴204与所述接地部件203的转动轴同轴实现上述该轴心线的重合。通过将折叠轴204与接地部件203的转动轴设置为同轴,可在具体应用中简化所述折叠机构的设计,使折叠后第一活动件201与第二活动件202能够贴合更近,缩小折叠后折叠机构整体上所占用的空间,并增加所述折叠机构的稳固性。将折叠轴204与接地部件203的转动轴设置为同轴的方式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比如将折叠轴203嵌套在转动轴中实现两者同轴。
图2B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折叠机构折叠后的状态图。如图2B所示,所述折叠轴204设置于接地部件203的轴心处,在需要将所述折叠机构进行折叠时,第一活动件201以所述折叠轴204为转动轴相对第二活动件202转动,和/或,第二活动件202以所述折叠轴204为转动轴相对第一活动件201转动,从而使得第一活动件201可与第二活动件202贴拢,使所述折叠机构折叠后在整体上占用更小空间。
具体地,在一具体实现场景中,将上述实施例中的折叠机构或者下述实施例中的折叠结构应用于滑板车,第一活动件201复用滑板车的立杆,该立杆可以作为手控件也可以作为腿控件,第二活动件202复用滑板车的踏板,所述踏板的第二连接端为U形端,所述折叠轴20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U形端的两个端部转动连接,当所述第一活动件201与所述第二活动件202相对打开或折叠时,所述折叠轴204与所述第二活动件202相对转动,此时,所述折叠轴204与所述第一活动件201相对静止。
具体地,在一具体实现场景中,所述接地部件203为车轮。当然,在本申请其它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地部件203可以是履带轮、非圆形的环状结构;或者,所述接地部件203可以至少包括一个车轮。以上举例是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3A、3B以及3C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现。
图3A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折叠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A所示,所述折叠机构包括:第一活动件301、第二活动件302、接地部件303以及折叠轴304。本实施例中,第一活动件301、第二活动件302、接地部件303以及折叠轴304可理解为上述图2A、2B实施例中第一活动件201、第二活动件202、接地部件203以及折叠轴204的具体实现。
第一活动件301设置有第一连接端305,第一连接端305与接地部件303的转动轴(图中未示出)连接,第一连接端305可以类似现有技术中前叉结构。具体地,可通过螺栓(图中未示出)将所述第一连接端305与转动轴连接紧固连接。
第二活动件302设置有第二连接端306,具体地,第二连接端306与折叠轴304连接,示例性地,折叠轴304穿过限位孔311再与所述第二连接端306连接,第二连接端306可以为类似U形结构。
本实施例的一具体应用场景中,所述前叉结构中包含至少一条叉腿,以实现上述连接。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示例性地包括:弧形滑槽307以及锁定销310,弧形滑槽307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306连接,另一端悬空于所述接地部件303的上方,所述弧形滑槽307的弧度为预设阈值,控制第一活动件301和第二活动件302之间的相对运动范围;锁定销31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端305连接,另一端可沿所述弧形滑槽307滑动,以限制所述第一活动件301与所述第二活动件302在以所述折叠轴304为转动轴相对转动时沿所述弧形滑槽307的转动范围,从而实现限位机构在整体上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端305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306连接,以限制所述第一活动件301、所述第二活动件围绕所述折叠轴304转动时相对转动的范围。
图3B为本实用新型图3A一种折叠机构折叠后的状态图。如图3B所示,第一活动件301(和/或第二活动件302)可以以折叠轴304为转动轴相对转动,以使第一活动件301与第二活动件302贴拢,使所述折叠机构整体上占用更小的空间。
图3C为本实用新型弧形滑槽307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C所示,所述弧形滑槽307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凹陷部308(附图中弧形滑槽307下方的凹陷部未示出),用于当所述第一活动件301转动到所述弧形滑槽307的任一一端后,固定上述图3A中的所述锁定销310,以使所述第一活动件301与所述第二活动件302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凹陷部308可以是锁定销插孔。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弧形滑槽307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机构309,用于将所述弧形滑槽307固定于上述图3A、图3B中的所述第二连接端306。
本实施例中设置限位机构,以限制所述第一活动件301与所述第二活动件302在相对转动时的转动范围;所述限位机构可进一步用于当所述第一活动件301滑动到所述弧形滑槽307的任一一端后,使所述第一活动件301与所述第二活动件302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以锁定第一活动件301和第二活动件302之间的打开或折叠状态,使打开或折叠状态稳定,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实用性。
下面结合附图3D、3E、3F以及3G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现。
图3D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折叠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E、图3F、图3G为本实用新型图3D一种折叠机构具体应用的不同状态图。
如图3D、3E、3F以及3G所示,所述折叠机构包括:第一活动件301、第二活动件302、接地部件303、折叠轴304以及转向机构。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为所述接地部件303配置一转动轴313,所述转向机构可以是转向轴承316,所述转向轴承316的外圈与所述接地部件303的转动轴313连接,所述转向轴承316的内圈与所述第二活动件302通过所述折叠轴304连接,以在转向过程中所述第一活动件301转向时带动所述转动轴313以及所述接地部件303围绕所述转向轴承316的轴心线转动。
所述转向轴承316与转动轴313的上述位置关系或者连接关系,可以降低折叠轴304与转动轴313相对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Friction Coefficient),通过设置转向轴承316,可以保证第一活动件301、转动轴313和接地部件303的转向更加顺畅。
转向轴承316的一端与所述接地部件303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306连接,以使所述接地部件303转向时,带动所述第二活动件302转向。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折叠机构还包括:紧固部件314,所述紧固部件314将所述转向轴承316的外圈与所述接地部件303的转动轴313紧固连接,并将所述转向轴承316的内圈与所述第二活动件302通过所述折叠轴304连接。
具体地,所述紧固部件314可为螺栓。
本实施例的一具体应用场景中,对所述第一活动件301施加转向的作用力,可带动与第一活动件301连接的接地部件303的转动轴313左右方向转动。由于折叠轴304与所述接地部件303的转动轴313之间设置有转向轴承316,因此转动轴313与折叠轴304可进行左右方向的相对转动,即所述接地部件303可与折叠轴304进行左右方向的相对转动,从而实现接地部件303左右转向的功能。
本实施例中,所述折叠机构还包括:接地部件轴承312,用于连接接地部件303的转动轴313与接地部件303的轮毂315,轮毂315上还设置有轮胎317。具体地,接地部件轴承312的内圈与所述转动轴313连接,接地部件轴承312的外圈与所述轮毂315连接。接地部件轴承312可用于支撑转动轴313,可降低接地部件303的轮毂315相对转动轴313转动时的摩擦力,提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实用性。
当第一活动件301转动带动接地部件303转向时,接地部件303以转向轴承316的轴心线为转动轴转动,同时所述接地部件303与所述折叠轴304进行左右方向的相对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接地部件303的转动轴313水平设置,所述转向轴承316的轴心线竖直设置,所述第一连接端305设置有限位孔311,所述限位孔311可与所述接地部件303同心,所述折叠轴304依次穿过所述接地部件303和所述限位孔311后与所述第二连接端306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端305相对于所述折叠轴304以所述转向轴承316的轴心线为转动轴发生转动时,所述限位孔311可限制所述第一连接端305的转动范围。如图3G中所示,当所述折叠轴304与限位孔311水平方向上的一侧接触时,则表示接地部件303已转向到最大角度。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孔311为具有预设宽度的扁平状限位孔。
本实施例中设置有转向机构,以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中实现车轮转向功能。本实施例将转向轴承作为转向机构,使车轮的转向时的摩擦力更小,使用时更灵活,提高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易用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连接可以是部件之间存在实际的物理连接,或者存在实际的物理接触。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5)
1.一种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活动件、第二活动件、接地部件以及折叠轴,所述折叠轴穿过所述接地部件;
所述第一活动件具有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一活动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接地部件连接;
所述第二活动件具有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二活动件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接地部件连接;
所述第一活动件、所述第二活动件以所述折叠轴为转动轴相对转动实现所述折叠机构的打开或折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部件为车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分别与所述接地部件和所述第二连接端连接,以使所述接地部件转向时,带动所述第二活动件转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构,其特征在于,为所述接地部件配置一转动轴,所述转向机构为转向轴承,所述转向轴承的外圈与所述接地部件的转动轴连接,所述转向轴承的内圈与所述第二活动件通过所述折叠轴连接,以使所述接地部件转向时,带动所述第二活动件转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部件的转动轴水平设置,所述转向轴承的轴心线竖直设置,所述第一连接端设置有限位孔,所述折叠轴依次穿过所述接地部件和所述限位孔后与所述第二连接端连接,所述限位孔用于在所述第一连接端相对于所述折叠轴以所述转向轴承的轴心线为转动轴发生转动时限制所述第一连接端的转向范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孔为具有预设宽度的扁平状限位孔。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紧固部件,所述紧固部件将所述转向轴承的外圈与所述接地部件的转动轴连接,并将所述转向轴承的内圈与所述第二活动件通过所述折叠轴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轴与所述接地部件的转动轴同轴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接地部件的转动轴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连接,以限制所述第一活动件与所述第二活动件在以所述折叠轴为转动轴相对转动时的转动范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包括:
弧形滑槽,所述弧形滑槽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连接,另一端悬空于所述接地部件的上方,所述弧形滑槽的弧度为预设阈值;
锁定销,所述锁定销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端连接,另一端可沿所述弧形滑槽滑动,以限制所述第一活动件与所述第二活动件在以所述折叠轴为转动轴相对转动时的转动范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滑槽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凹陷部,用于当所述第一活动件滑动到所述弧形滑槽的任一一端后,固定所述锁定销,以使所述第一活动件与所述第二活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任一所述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件为前叉结构,所述前叉结构包含至少一条叉腿。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活动件为踏板,所述踏板的第二连接端为U形端,所述折叠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U形端的两个端部转动连接,当所述第一活动件与所述第二活动件以所述折叠轴为转动轴相对转动时,所述折叠轴与所述第二活动件相对转动。
15.一种滑板车,其特征在于,具有如权利要求1~14任一所述的折叠机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546238.3U CN206797585U (zh) | 2017-05-16 | 2017-05-16 | 一种折叠机构及滑板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546238.3U CN206797585U (zh) | 2017-05-16 | 2017-05-16 | 一种折叠机构及滑板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797585U true CN206797585U (zh) | 2017-12-26 |
Family
ID=607401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546238.3U Active CN206797585U (zh) | 2017-05-16 | 2017-05-16 | 一种折叠机构及滑板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797585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097883A (zh) * | 2017-05-16 | 2017-08-29 | 纳恩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折叠机构及滑板车 |
EP3932793A4 (en) * | 2019-03-01 | 2022-11-02 | Ninebot (Changzhou) Tech Co., Ltd. | STEERING DEVICE AND SCOOTER WITH IT |
-
2017
- 2017-05-16 CN CN201720546238.3U patent/CN206797585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097883A (zh) * | 2017-05-16 | 2017-08-29 | 纳恩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折叠机构及滑板车 |
WO2018209849A1 (zh) * | 2017-05-16 | 2018-11-22 | 纳恩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折叠机构及滑板车 |
CN107097883B (zh) * | 2017-05-16 | 2023-02-17 | 纳恩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折叠机构及滑板车 |
EP3932793A4 (en) * | 2019-03-01 | 2022-11-02 | Ninebot (Changzhou) Tech Co., Ltd. | STEERING DEVICE AND SCOOTER WITH IT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097883A (zh) | 一种折叠机构及滑板车 | |
CN104271392B (zh) | 用于运载儿童的设备和装置,比如婴儿车和/或童车 | |
US10556611B2 (en) | Double stroller | |
US9643680B2 (en) | Folding structure for two-wheeled vehicle | |
CN206797585U (zh) | 一种折叠机构及滑板车 | |
CN105416354A (zh) | 一种具有联接机构的四轮折叠式拖车 | |
CN110368212A (zh) | 轮椅 | |
TW201720678A (zh) | 收折式懸吊系統 | |
CN205554268U (zh) | 儿童推车 | |
CN201001532Y (zh) | 一种座椅的写字板改良结构 | |
CN206155526U (zh) | 儿童推车 | |
CN105109602A (zh) | 骑行平衡两用电动车 | |
CN105836020B (zh) | 可折叠电动车及其折叠连接装置 | |
CN104401378B (zh) | 折叠关节以及儿童推车 | |
CN103407472A (zh) | 用于四轮折叠式拖车的前车架组件 | |
CN207257875U (zh) | 一种折叠装置的锁紧机构 | |
CN109292017A (zh) | 一种轮腿变换式的多足机器人 | |
CN205931016U (zh) | 一种折叠车座椅组件 | |
CN207943125U (zh) | 一种具有联动折叠机构的代步车 | |
CN206615268U (zh) | 一种儿童推车 | |
CN215883802U (zh) | 一种农业机械 | |
CN106114573A (zh) | 一种折叠式拖车 | |
CN205819448U (zh) | 一种折叠电动车 | |
JP5745145B1 (ja) | 自転車 | |
CN208306723U (zh) | 一种折叠童车的顶棚收合结构以及三折童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