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786159U - 一种双联易直接石油管道接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联易直接石油管道接头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786159U CN206786159U CN201720116693.XU CN201720116693U CN206786159U CN 206786159 U CN206786159 U CN 206786159U CN 201720116693 U CN201720116693 U CN 201720116693U CN 206786159 U CN206786159 U CN 20678615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pe
- outer jacket
- jacket pipe
- restrictive coating
- inner restricti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Rigid Pipes And Flexible Pi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双联易直接石油管道接头,包括外护层管,所述外护层管的两端的管口部直径大于其管身部直径;其中,所述外护层管内设置有与所述外护层管注塑在一起的融接层管;所述融接层管的外圈上均匀缠绕有多股合金钢丝线,所述合金钢丝线的一端与设置在所述外护层管外侧的导电正极端接头连接,所述合金钢丝线的另一端与设置在所述外护层管外侧的导电负极端接头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将第一输油管和第二输油管紧密的连接起来,大大降低了连接接头处管道的泄漏概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联易直接石油管道接头。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环保标准的提高,对加油站设备的环保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加油站输油管道作为加油站主要的泄漏源之一,也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
最近,由国家环境保护部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编写的《加油站渗、泄漏污染控制标准(征求意见稿)》规定:加油站双层输油管线宜选用适合油品输送的非金属复合材料制造。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非金属复合材料主要为聚乙烯等热塑性塑料。
目前对于聚乙烯管焊接的主要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热熔焊接,另一种是电熔焊接。CN200710200834.7涉及滴灌带接头的连接方法,是一种滴灌带接头热熔焊接方法。该滴灌带接头热熔焊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一根滴灌带的一端插入到另一根滴灌带内;其次,将两根滴灌带重合部分的一面放置在热熔设备的加热片工作区域,在加热片装置上施加垂直压力对滴灌带重合部分进行加压,在加压的同时进行加热,加热完毕后继续加压,加压完毕后从加热片工作区域取出滴灌带,将两根滴灌带重合部分的另一面放置在热熔设备的加热片工作区域,重复上述操作。
现有的石油输送所采用的连接头,其连接方式的密封性较差,连接强度不高,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脱扣,造成石油的泄露,从而导致资源的浪费,这就是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双联易直接石油管道接头。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联易直接石油管道接头,包括外护层管,所述外护层管的两端的管口部直径大于其管身部直径;其中,所述外护层管内设置有与所述外护层管注塑在一起的融接层管;所述融接层管的外圈上均匀缠绕有多股合金钢丝线,所述合金钢丝线的一端与设置在所述外护层管外侧的导电正极端接头连接,所述合金钢丝线的另一端与设置在所述外护层管外侧的导电负极端接头连接;所述融接层管的一端位于所述外护层管的左端管口部设置有第一内护套层管,所述融接层管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外护层管的右端管口部位置设置有第二内护套层管;所述第一内护套层管和所述第二内护套层管的内径大于所述融接层管管身的内径。
进一步的,所述融接层管的管壁上轴向埋设有与所述外护层管的两端的管口部相连通的铜管;所述第一内护套层管与所述第一输油管道之间形成有第一间隙层;所述第二内护套层管与所述第二输油管道之间形成有第二间隙层。
进一步的,所述融接层管的内壁与第一输油管道和第二输油管道的外壁紧密贴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将第一输油管和第二输油管紧密的连接起来,大大降低了连接接头处管道的泄漏概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涉及一种双联易直接石油管道接头,包括外护层管1,所述外护层管1的两端的管口部12直径大于其管身部11直径;其中,所述外护层管1内设置有与所述外护层管1注塑在一起的融接层管13;所述融接层管13的外圈上均匀缠绕有多股合金钢丝线15,所述合金钢丝线15的一端与设置在所述外护层管1外侧的导电正极端接头16连接,所述合金钢丝线15的另一端与设置在所述外护层管1外侧的导电负极端接头18连接;所述融接层管13的一端位于所述外护层管1的左端管口部14设置有第一内护套层管21,所述融接层管13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外护层管1的右端管口17部位置设置有第二内护套层管22;所述第一内护套层管21和所述第二内护套层管22的内径大于所述融接层管13管身的内径。为了达到最佳的性能,所述外护层管1的壁厚是和所述融接层管13的壁厚的三倍。
其中,所述融接层管13的管壁上轴向埋设有与所述外护层管1的两端的管口部相连通的铜管4;所述第一内护套层管21与所述第一输油管道31之间形成有第一间隙层23;所述第二内护套层管22与所述第二输油管道32之间形成有第二间隙层24。
其中,述融接层管13的内壁与第一输油管道31和第二输油管道32的外壁紧密贴合。
使用时,将第一输油管道31和第二输油管道32分别插入本实用新型的石油管道接头两端,并尽量使得第一输油管道31和第二输油管道32的管口对接在一起,然后对导电正极端接头16和导电负极端接头18进行通电连接,使得合金钢丝线15通电加热,然后融接层管13就会被融化,使得外护套层1的管身、融接层管13的管身和第一、第二输油管道紧密融合粘接在一起;并且使得外护套层1的管口部、融接层管13的管口部、以及第一、第二内护套层管21、22能够紧密融合粘接在一起;由此就可以整体的将第一、第二输油管道紧密连接起来,大大降低了连接接头处管道的泄漏概率。
同时,由于在融接层管13的管壁上轴向埋设有与所述外护层管1的两端的管口部相连通的铜管4。该设计的目的在于,设计时,可在第一内护套层管21或者第二内护套层管22的一侧位于所述间隙层内设置有石油泄漏检测传感器(未图示),假设连接接头处的第一输油管道31或第二输油管道32局部发生石油渗透泄漏,泄漏的石油通过铜管4流入到第一间隙层23或者第二间隙层24内(具体看传感器设置的位置),这样传感器就会检测到泄漏的石油,然后进行警报,工作人员就可以及时处理,防止事故的发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一种双联易直接石油管道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护层管,所述外护层管的两端的管口部直径大于其管身部直径;其中,所述外护层管内设置有与所述外护层管注塑在一起的融接层管;所述融接层管的外圈上均匀缠绕有多股合金钢丝线,所述合金钢丝线的一端与设置在所述外护层管外侧的导电正极端接头连接,所述合金钢丝线的另一端与设置在所述外护层管外侧的导电负极端接头连接;所述融接层管的一端位于所述外护层管的左端管口部设置有第一内护套层管,所述融接层管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外护层管的右端管口部位置设置有第二内护套层管;所述第一内护套层管和所述第二内护套层管的内径大于所述融接层管管身的内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联易直接石油管道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融接层管的管壁上轴向埋设有与所述外护层管的两端的管口部相连通的铜管;所述第一内护套层管与第一输油管道之间形成有第一间隙层;所述第二内护套层管与第二输油管道之间形成有第二间隙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联易直接石油管道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融接层管的内壁与第一输油管道和第二输油管道的外壁紧密贴合。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116693.XU CN206786159U (zh) | 2017-02-08 | 2017-02-08 | 一种双联易直接石油管道接头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116693.XU CN206786159U (zh) | 2017-02-08 | 2017-02-08 | 一种双联易直接石油管道接头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786159U true CN206786159U (zh) | 2017-12-22 |
Family
ID=607046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116693.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786159U (zh) | 2017-02-08 | 2017-02-08 | 一种双联易直接石油管道接头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786159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678458A (zh) * | 2017-02-08 | 2017-05-17 | 江苏龙麒橡塑有限公司 | 一种双联易直接石油管道接头 |
-
2017
- 2017-02-08 CN CN201720116693.XU patent/CN206786159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678458A (zh) * | 2017-02-08 | 2017-05-17 | 江苏龙麒橡塑有限公司 | 一种双联易直接石油管道接头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230065B2 (en) |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welding of fluid distribution systems | |
CN110131511B (zh) | Rtp管电熔热熔不变尺寸连接结构及其连接方法 | |
CN101417505B (zh) | 一种pe塑料管与pe钢丝网骨架塑料复合管的连接方法 | |
CN106321990A (zh) | 一种承插式结构壁缠绕管及其连接方法 | |
CN206786159U (zh) | 一种双联易直接石油管道接头 | |
CN206268693U (zh) | 一种复合管用双面电熔管件 | |
CN204533940U (zh) | 管道防渗电熔焊接接头 | |
CN206246901U (zh) | 一种钢丝网骨架聚乙烯复合管道连接用全电熔连接件 | |
CN201787257U (zh) | 聚烯烃塑料管材的电熔热熔双保护连接结构 | |
CN106678458B (zh) | 一种双联易直接石油管道接头 | |
CN101585232A (zh) | 应用于钢带增强聚乙烯排水管管道连接用的复合焊接方法 | |
CN101158431A (zh) | 塑料复合管热熔对接加电热熔焊接复合连接方法 | |
CN204739354U (zh) | 一种无搭接缝电热熔带 | |
CN103537772B (zh) | 金属外壳与封端玻璃的气密性焊接方法 | |
CN202674670U (zh) | 一种加强型rtp管接头 | |
CN106678473A (zh) | 一种片式无渗漏快速热熔连接方法及连接头 | |
CN205640009U (zh) | 一种多重增强复合压力管道连接结构 | |
CN204477577U (zh) | 一种复合型中高压电熔法兰结构 | |
CN210291102U (zh) | 一种玻纤带增强聚乙烯复合管的连接装置 | |
CN210566916U (zh) | Rtp管电熔热熔不变尺寸连接结构 | |
CN208900945U (zh) | 一种新型管道补口装置 | |
CN102824687A (zh) | 一种组合接头及其制造方法 | |
CN204756269U (zh) | 一种可调角度聚乙烯电熔管件 | |
CN202992500U (zh) | 复合管连接件 | |
CN201651587U (zh) | 一种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222 Termination date: 20190208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