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781178U - 一种环保汽车内饰板表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环保汽车内饰板表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781178U CN206781178U CN201720665356.6U CN201720665356U CN206781178U CN 206781178 U CN206781178 U CN 206781178U CN 201720665356 U CN201720665356 U CN 201720665356U CN 206781178 U CN206781178 U CN 20678117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thermoplastic polyolefin
-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 trim panel
- adhesive lay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环保汽车内饰板表皮,包括热塑性聚烯烃层,所述热塑性聚烯烃层的上表面设有消光层,所述热塑性聚烯烃层的下表面通过热熔胶层与交联发泡聚乙烯‑聚丙烯层连接,所述交联发泡聚乙烯‑聚丙烯层的下表面设有聚氨酯粘接层,所述消光层的材料为水性聚氨酯,所述热熔胶层为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热熔胶。本实用新型采用热塑性聚烯烃,具有低VOC、低成本的特点;采用了交联发泡聚乙烯‑聚丙烯片材做为复合底层,提高了汽车内饰件的舒适性、隔音性及环保性;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热熔胶的涂层提高了热塑性聚烯烃层与交联发泡聚乙烯‑聚丙烯层之间的粘接性和汽车内饰件的环保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环保汽车内饰板表皮。
背景技术
汽车门内饰板是汽车内饰件中的主要配件,为了满足乘员对舒适性的需要,门内饰板要求有良好的手感、视觉感、气味感等。同时,必须满足乘员的身体健康不受影响,需特别关注内饰材料的环保性。
汽车门内饰板表皮目前主要采用PVC表皮,PVC表皮中含有增塑剂及许多其它加工助剂,从而在高温加工过程中会分解释放出小分子挥发物,使得汽车封闭空间内环保性能不达标。为此,现有技术中出现了热塑性硫化橡胶(TPV)替代PVC,但TPV价格较高,因此用价格低廉的热塑性聚烯烃(TPO)替代PVC,既提高了门内饰板的环保性能,有降低了表皮的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环保汽车内饰板表皮,采用热塑性聚烯烃替代热塑性硫化橡胶,提高了汽车门内饰板表皮的舒适性、环保性和经济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环保汽车内饰板表皮,包括热塑性聚烯烃层,所述热塑性聚烯烃层的上表面设有消光层,所述热塑性聚烯烃层的下表面通过热熔胶层与交联发泡聚乙烯-聚丙烯层连接,所述交联发泡聚乙烯-聚丙烯层的下表面设有聚氨酯粘接层,所述消光层的材料为水性聚氨酯,所述热熔胶层为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热熔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热塑性聚烯烃层的材料为乙丙橡胶和聚丙烯混合的聚合物合金材料,合金材料中乙丙橡胶和聚丙烯可按任意质量比例混合,所述热塑性聚烯烃层的厚度为0.5-0.6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消光层的厚度为0.1-1.0u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热熔胶层的厚度为0.1-0.2um,熔融温度为80-90℃,粘接温度为130-140℃,熔融指数8-15g/10min。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交联发泡聚乙烯-聚丙烯层的厚度为1-2mm。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聚氨酯粘接层的厚度为0.1-1.0um。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辊涂将水性聚氨酯消光涂料涂布在乙丙橡胶/聚丙烯混合在一起的热塑性聚烯烃聚合物合金材料的片材表面,再压花处理,然后与经过预涂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热熔胶的交联发泡聚乙烯-聚丙烯片材表面热熔贴合牢固成型。
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热塑性聚烯烃,具有低VOC、低成本的特点;采用了交联发泡聚乙烯-聚丙烯片材做为复合底层,提高了汽车内饰件的舒适性、隔音性及环保性;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热熔胶的涂层提高了热塑性聚烯烃层与交联发泡聚乙烯-聚丙烯层之间的粘接性和汽车内饰件的环保性能。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环保汽车内饰板表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热塑性聚烯烃层、2-消光层、3-热熔胶层、4-交联发泡聚乙烯-聚丙烯层、5-聚氨酯粘接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参照图1,一种环保汽车内饰板表皮,包括热塑性聚烯烃层1,热塑性聚烯烃层1的上表面设有消光层2,热塑性聚烯烃层1的下表面通过热熔胶层3与交联发泡聚乙烯-聚丙烯层4连接,交联发泡聚乙烯-聚丙烯层4的下表面设有聚氨酯粘接层5。
热塑性聚烯烃层1的材料为乙丙橡胶和聚丙烯混合的聚合物合金材料,热塑性聚烯烃层1的厚度为0.5mm。
消光层2的材料为水性聚氨酯,消光层2的厚度为0.1um。
热熔胶层3为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热熔胶,热熔胶层3的厚度为0.1um,熔融温度为90℃,粘接温度为135℃,熔融指数15g/10min。
交联发泡聚乙烯-聚丙烯层4的厚度为1mm。
聚氨酯粘接层5的厚度为0.1um。
实施例2
参照图1,一种环保汽车内饰板表皮,包括热塑性聚烯烃层1,热塑性聚烯烃层1的上表面设有消光层2,热塑性聚烯烃层1的下表面通过热熔胶层3与交联发泡聚乙烯-聚丙烯层4连接,交联发泡聚乙烯-聚丙烯层4的下表面设有聚氨酯粘接层5。
热塑性聚烯烃层1的材料为乙丙橡胶和聚丙烯混合的聚合物合金材料,热塑性聚烯烃层1的厚度为0.52mm。
消光层2的材料为水性聚氨酯,消光层2的厚度为0.4um。
热熔胶层3为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热熔胶,热熔胶层3的厚度为0.15um,熔融温度为80℃,粘接温度为130℃,熔融指数10g/10min。
交联发泡聚乙烯-聚丙烯层4的厚度为1.2mm。
聚氨酯粘接层5的厚度为0.3um。
实施例3
参照图1,一种环保汽车内饰板表皮,包括热塑性聚烯烃层1,热塑性聚烯烃层1的上表面设有消光层2,热塑性聚烯烃层1的下表面通过热熔胶层3与交联发泡聚乙烯-聚丙烯层4连接,交联发泡聚乙烯-聚丙烯层4的下表面设有聚氨酯粘接层5。
热塑性聚烯烃层1的材料为乙丙橡胶和聚丙烯混合的聚合物合金材料,热塑性聚烯烃层1的厚度为0.6mm。
消光层2的材料为水性聚氨酯,消光层2的厚度为0.6um。
热熔胶层3为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热熔胶,热熔胶层3的厚度为0.2um,熔融温度为85℃,粘接温度为140℃,熔融指数8g/10min。
交联发泡聚乙烯-聚丙烯层4的厚度为1.7mm。
聚氨酯粘接层5的厚度为0.8um。
实施例4
参照图1,一种环保汽车内饰板表皮,包括热塑性聚烯烃层1,热塑性聚烯烃层1的上表面设有消光层2,热塑性聚烯烃层1的下表面通过热熔胶层3与交联发泡聚乙烯-聚丙烯层4连接,交联发泡聚乙烯-聚丙烯层4的下表面设有聚氨酯粘接层5。
热塑性聚烯烃层1的材料为乙丙橡胶和聚丙烯混合的聚合物合金材料,热塑性聚烯烃层1的厚度为0.57mm。
消光层2的材料为水性聚氨酯,消光层2的厚度为1.0um。
热熔胶层3为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热熔胶,热熔胶层3的厚度为0.18um,熔融温度为83℃,粘接温度为137℃,熔融指数12g/10min。
交联发泡聚乙烯-聚丙烯层4的厚度为2mm。
聚氨酯粘接层5的厚度为1.0um。
实施例5
通过辊涂将水性聚氨酯消光涂料涂布在乙丙橡胶/聚丙烯混合在一起的热塑性聚烯烃聚合物合金材料的片材表面,再压花处理,后与经过预涂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热熔胶的交联发泡聚乙烯-聚丙烯片材表面热熔贴合牢固成型,最后在片材底层涂布水性聚氨酯粘接层。
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热塑性聚烯烃,具有低VOC、低成本的特点;采用了交联发泡聚乙烯-聚丙烯片材做为复合底层,提高了汽车内饰件的舒适性、隔音性及环保性;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热熔胶的涂层提高了热塑性聚烯烃层与交联发泡聚乙烯-聚丙烯层之间的粘接性和汽车内饰件的环保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环保汽车内饰板表皮,其特征在于:包括热塑性聚烯烃层,所述热塑性聚烯烃层的上表面设有消光层,所述热塑性聚烯烃层的下表面通过热熔胶层与交联发泡聚乙烯-聚丙烯层连接,所述交联发泡聚乙烯-聚丙烯层的下表面设有聚氨酯粘接层,所述消光层的材料为水性聚氨酯,所述热熔胶层为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热熔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保汽车内饰板表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塑性聚烯烃层的材料为乙丙橡胶和聚丙烯混合的聚合物合金材料,所述热塑性聚烯烃层的厚度为0.5-0.6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保汽车内饰板表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光层的厚度为0.1-1.0u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保汽车内饰板表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熔胶层的厚度为0.1-0.2um,熔融温度为80-90℃,粘接温度为130-140℃,熔融指数8-15g/10min。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保汽车内饰板表皮,其特征在于:所述交联发泡聚乙烯-聚丙烯层的厚度为1-2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保汽车内饰板表皮,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粘接层的厚度为0.1-1.0u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665356.6U CN206781178U (zh) | 2017-06-08 | 2017-06-08 | 一种环保汽车内饰板表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665356.6U CN206781178U (zh) | 2017-06-08 | 2017-06-08 | 一种环保汽车内饰板表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781178U true CN206781178U (zh) | 2017-12-22 |
Family
ID=607164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665356.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781178U (zh) | 2017-06-08 | 2017-06-08 | 一种环保汽车内饰板表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78117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524828A (zh) * | 2020-04-22 | 2021-10-22 | 三芳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积层材料及其制法 |
-
2017
- 2017-06-08 CN CN201720665356.6U patent/CN206781178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524828A (zh) * | 2020-04-22 | 2021-10-22 | 三芳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积层材料及其制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603607B2 (en) | Vehicle interior member | |
US20100065368A1 (en) | Lightweight, flexible, moldable acoustic barrier and composites including the same | |
US7644969B2 (en) | Cover for interior trim component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same | |
EP1193048A2 (en) | Laminated glass and automobile employing it | |
CN101781534B (zh) | 汽车用丁基热熔密封胶及其制造方法 | |
CN206781178U (zh) | 一种环保汽车内饰板表皮 | |
JP2020044963A (ja) | 車両用アンダーカバー | |
JP7223600B2 (ja) | 断熱部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DE102011086274A1 (de) | Composite composition for front end module carrier | |
CN102993627B (zh) | 汽车部件用聚乳酸组合物 | |
CN1174142C (zh) | 交通工具苫布的表皮 | |
KR101588630B1 (ko) | 열 차단 기능을 가진 자동차용 헤드라이닝 및 그 제조방법 | |
CN107150637B (zh) | 用于车辆的顶篷 | |
CN204314845U (zh) | 一种车载触控装置 | |
CN203854575U (zh) | 一种带有导航仪的汽车方向盘 | |
CN201950880U (zh) | 一种环保型副仪表板扶手盖板 | |
KR101544726B1 (ko) | Pla 섬유 및 pla 차음용 필름을 이용한 생분해성 자동차용 플로어 카페트 소재 및 그 제조방법 | |
CN206781662U (zh) | 一种含气凝胶结构的汽车内饰板表皮 | |
DE102004013819A1 (de) | Schalter für ein Kraftfahrzeug | |
WO2023025546A1 (de) |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bereichsweise beschichteten fahrzeugscheibe | |
CN2714378Y (zh) | 汽车内饰件板 | |
JP2747440B2 (ja) | マット | |
CN208306015U (zh) | 一种阻隔气味散发的胶膜及汽车地毯 | |
CN201544830U (zh) | 轿车地毯 | |
CN206781167U (zh) | 一种低气味pvc汽车内饰板表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222 Termination date: 20210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