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6755386U - 组装式智能空气消杀装置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组装式智能空气消杀装置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755386U
CN206755386U CN201720252138.XU CN201720252138U CN206755386U CN 206755386 U CN206755386 U CN 206755386U CN 201720252138 U CN201720252138 U CN 201720252138U CN 206755386 U CN206755386 U CN 2067553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material
air outlet
filtering
ventilation shaft
circu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25213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荣
何师聪
梁宁
黄茜华
高文娟
游婷婷
钱华
钟南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biosafety Technology (Guangzhou)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Nanshan Medical Innov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GUANGZHOU INSTITUTE OF RESPIRATORY DISEAS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Guangzhou Anjie Biological Safety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Nanshan Medical Innov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GUANGZHOU INSTITUTE OF RESPIRATORY DISEAS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Guangzhou Anjie Biological Safety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Nanshan Medical Innov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72025213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7553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7553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7553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Landscapes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装式智能空气消杀装置及其应用。该装置包括通风管道、内循环风机、控制系统、多重过滤消杀系统和外排风机,内循环风机、控制系统、多重过滤消杀系统和外排风机自上而下依次置于通风管道内壁。通风管道的同一侧管壁上有上进风口、上出风口和下进风口,相对侧管壁上有下出风口;上进风口位于内循环风机上方;上出风口位于内循环风机出风口处;下进风口位于多重过滤消杀灭菌系统上方;下出风口位于外排风机出风口处。多重过滤消杀系统包括初效滤网、高压静电装置、高效滤网、臭氧分解网和紫外灯。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上述装置的病房。本实用新型的装置能实现合理的气流组织、高效消杀、简便拆装方式和高舒适性。

Description

组装式智能空气消杀装置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健康领域,涉及一种组装式智能空气消杀装置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空气净化装置都并非针对室内呼吸疾病的传染源进行净化,无法实现传染源的有效阻隔和对病原体微生物进行的有效灭杀。在医疗场所,由于病人与病人之间、病人与医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气流阻隔手段,不能有力地防止病源患者之间和病源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疾病的传播感染。在诸如SARS、MERS等突发性急性重大传染病暴发时,容易诱发院内感染,导致严重的公共卫生安全危机。
现在市面上的空气净化装置多是固定安装的设备,尚未发现有针对突然性重大传染病而设计的简便且具隔离消杀作用的组装式高效消杀装置。目前装置效果一般都缺乏合理舒适的气流组织形式,过滤消杀方式单一、效果有限,拆装比较困难,室内的舒适性较差。
因此需要迫切解决相关技术难题的方案,以更好保障医院医护人员和病人健康生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缺陷,提供了一种组装式智能空气消杀装置及其应用,该装置可有效阻隔消杀呼吸疾病患者呼出的具传染性气体,可根据需要安装于室内或器械上。
本实用新型的组装式智能空气消杀装置包括通风管道、内循环风机、控制系统、多重过滤消杀系统和外排风机,内循环风机、控制系统、多重过滤消杀系统和外排风机自上而下依次置于通风管道内壁。
优选的,所述通风管道由背部板材、前上部板材和前下部板材通过螺钉或卡扣方式组装而成,所述板材为铝型板材或不锈钢板材。
优选的,所述前下部板材位于所述多重过滤消杀系统前,可盖合所述多重过滤消杀系统,打开所述前下部板材时,所述装置自动断电。
优选的,所述通风管道的同一侧管壁上设置有上进风口、上出风口和下进风口,所述通风管道的相对侧管壁上设置有下出风口;所述上进风口位于所述内循环风机的上方;所述上出风口位于所述内循环风机的出风口处;所述下进风口位于所述多重过滤消杀灭菌系统的上方;所述下出风口位于所述外排风机的出风口处。
优选的,所述控制系统包括输入模块、主控部分和输出模块,所述输出模块分别连接并控制所述内循环风机、所述多重过滤消杀系统和所述外排风机。
优选的,所述多重过滤消杀系统包括初效滤网、高压静电装置、高效滤网、臭氧分解网和紫外灯,所述初效滤网、所述高压静电装置、所述高效滤网、所述臭氧分解网和所述紫外灯自上而下依次固定在所述通风管道内壁。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上述组装式智能空气消杀装置的病房,所述通风管道与所述病房的框架平齐,所述装置嵌入所述病房内并与其合为一体。
本实用新型的组装式智能空气消杀装置高效、灵活、简便,可有效的阻隔带传染性的气流,防止其外逸,可有效的切断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通过该装置可以实现:(1)合理的气流组织;(2)高效的过滤杀菌效果;(3)拆装方便,易于维护;(4)满足病人的舒适性要求。具体来说:
1、灵活性:本产品全部采用组装模式装配,材料采用不锈钢或铝型材,操作工艺方便,能够在传染病突发时迅速完成搭建,形成一个隔离的空间;将本实用新型的装置与室内空间,特别是病房或某种器械接合,实现高效阻隔消杀净化空气的功能。
2、高效的病原体过滤消杀效果:配备本装置后,排出外界的空气中含菌落数为不可检出。
3、合理的气流输送方式:本装置采用了上送风下排风形式,形成双气流;将该装置配置在室内空间内,特别是病房,可使室内空间上部空气循环加速,增加人体舒适性;在接近室内人员的空气层部分,由于本装置设置了下进风口和下排风口,使得气流带走室内人员呼出的污染气体,经本装置内消杀系统消杀洁净后可直接排出室外,从而保证室内,特别是病房内人员的呼吸区域的最佳空气品质。
4、可在室内形成‐15至‐5Pa的负压:通过双风机组件形成‐15‐‐5pa的负压,保证室内的空气不外逸,并通过消杀系统净化后才排出室内,阻隔传染源。
5、本实用新型装置中的控制系统可实现智能控制,通过在进风口安装响应传感器检测,可同时监控病室内PM 2.5和CO2含量,确保室内空气品质。
6、通风管道外部可以根据需要,添加放置外部设备如电视娱乐设备的承重板等具同等功能的部件,可根据需要增加病房功能,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有利于病人的心情调节和病情康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组装式智能空气消杀装置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组装式智能空气消杀装置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侧面透视和风路系统原理图;
图3为包含本实用新型的组装式智能空气消杀装置的病房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本实用新型的组装式智能空气消杀装置的一个优选实施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组装式智能空气消杀装置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图,由图1可见,本实用新型组装式智能空气消杀装置包括通风管道1、内循环风机2、控制系统3、多重过滤消杀系统4和外排风机5,内循环风机2、控制系统3、多重过滤消杀系统4和外排风机5自上而下依次置于通风管道1的内壁。
在本实施例中,通风管道1由背部板材11、前上部板材12和前下部板材13组装而成,其中,背部板材11和前上部板材12通过螺钉组装固定,前下部板材13的一侧和背部板材11通过咬合活动链接,前下部板材13的相对侧和背部板材11卡扣组装,前下部板材13的垂直一侧与前上部板材12卡扣组装,以便前下部板材13能实现开合。背部板材11、前上部板材12和前下部板材13的板材为不锈钢板材。在另一个优选实施例里,背部板材11、前上部板材12和前下部板材13的板材为铝型板材。
前下部板材13位于多重过滤消杀系统4前,用于盖合多重过滤消杀系统4。
通风管道1中的前上部板材12上设置有上进风口14、上出风口15和下进风口16,通风管道1中的与前下部板材13相对的背部板材11的内壁上设置有下出风口17;上进风口14位于内循环风机2的上方;上出风口15位于内循环风机2的出风口处;下进风口16位于多重过滤消杀灭菌系统4的上方;下出风口17位于外排风机5的出风口处。
内循环风机2和通风管道1之间的连接处有密封填充,填充材料为消音棉。
控制系统3包括输入模块、主控部分和输出模块,输出模块连接并控制内循环风机2、多重过滤消杀系统4和外排风机5。
多重过滤消杀系统4包括初效滤网41、高压静电装置42、高效滤网43、臭氧分解网44和紫外灯45,初效滤网41、高压静电装置42、高效滤网43、臭氧分解网44和紫外灯45自上而下依次固定在通风管道1的内壁上。
外排风机5和所述通风管道1之间的连接处有密封填充,填充材料为消音棉。
打开前下部板材13时,本实施例的装置会启动自动断电保护功能,从而在进行静电模块和滤网的清洗或更换时对工作人员起到保护作用。
在本实施例的装置中,在前上部板材12还设置了电视安装位置18以及承重板19,承重板19与前上部板材12垂直。承重板19用作搁物架等设施。
本实施例装置的风路原理如图2所示,空气先经过本实施例装置的上进风口14,通过内循环风机2将空气经上出风口15输向室内,形成室内顶部空气循环流动的上部风路。空气从装置的下进风口16,经过滤消杀系统4,依次通过初效滤网41、高压静电装置42和高效滤网43的同时,经臭氧分解网44分解臭氧和紫外灯45灭菌后,被外排风机5从装置下出风口17排出装置外。通风消杀过程中的噪音则通过在通风管道1内部粘贴消音棉来消除。
实施例2.本实用新型的组装式智能空气消杀装置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对净化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作用
本实施例通过检测在生物安全二级的30m3测试舱中开启实施例1中的组装式智能空气消杀装置后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病毒滴度(TCID50法)来验证实施例1中的装置去除甲型H1N1流感病毒生物气溶胶的效果,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表1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滴度变化情况。
表1
由上述试验结果可见,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的装置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生物气溶胶具有显著的去除效果,在30m3测试舱内1小时内能完全去除病毒粒子。
实施例3.本实用新型的组装式智能空气消杀装置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对肠道病毒(EV71型)的净化作用
本实施例通过检测在生物安全二级的30m3测试舱中开启实施例1中的组装式智能空气消杀装置后的肠道病毒(EV71型)的病毒滴度(TCID50法)来验证实施例1中的装置去除肠道病毒(EV71型)生物气溶胶的效果,具体结果如表2所示,表2为肠道病毒(EV71型)滴度变化情况。
表2
由上述试验结果可见,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的装置对肠道病毒(EV71型)生物气溶胶具有显著的去除效果,在30m3测试舱内1小时内能完全去除病毒粒子。
实施例4.本实用新型的组装式智能空气消杀装置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株)的净化作用
本实施例通过检测在生物安全二级的30m3测试舱中开启实施例1中的组装式智能空气消杀装置后的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株)的病毒滴度(TCID50法)来验证实施例1中的装置去除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株)生物气溶胶的效果,具体结果如表3所示,表3为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株)滴度变化情况。
表3
由上述试验结果可见,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的装置对肠道病毒(EV71型)生物气溶胶具有显著的去除效果,在30m3测试舱内1小时内能完全去除病毒粒子。
实施例5.包含本实用新型的组装式智能空气消杀装置的病房的一个优选实施例
图3是包含本实用新型的组装式智能空气消杀装置的病房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图,由图3可见,通风管道1外部与病房的框架6平齐,本实施例的装置嵌入病房内为一体,通风管道1置于病床61床尾方向。通风管道1由背部板材11、前上部板材12和前下部板材13组装而成,其中,背部板材11和前上部板材12通过螺钉组装固定,前下部板材13的一侧和背部板材11通过咬合活动链接,前下部板材13的相对侧和背部板材11卡扣组装,前下部板材13的垂直一侧与前上部板材12卡扣组装,以便前下部板材13能实现开合。背部板材11、前上部板材12和前下部板材13的板材为不锈钢板材。在另一个优选实施例里,背部板材11、前上部板材12和前下部板材13的板材为铝型板材。
前下部板材13位于多重过滤消杀系统4前,用于盖合多重过滤消杀系统4。
通风管道1中的前上部板材12上设置有上进风口14、上出风口15和下进风口16,通风管道1中的与前下部板材13相对的背部板材11的内壁上设置有下出风口17;上进风口14位于内循环风机2的上方;上出风口15位于内循环风机2的出风口处;下进风口16位于多重过滤消杀灭菌系统4的上方;下出风口17位于外排风机5的出风口处。
内循环风机2和通风管道1之间的连接处有密封填充。
控制系统3包括输入模块、主控部分和输出模块,输出模块连接并控制内循环风机2、多重过滤消杀系统4和外排风机5。
多重过滤消杀系统4包括初效滤网41、高压静电装置42、高效滤网43、臭氧分解网44和紫外灯45,初效滤网41、高压静电装置42、高效滤网43、臭氧分解网44和紫外灯45自上而下依次固定在通风管道1的内壁上。
外排风机5和所述通风管道1之间的连接处有密封填充。
打开前下部板材13时,本实施例的装置会启动自动断电保护功能,从而在进行静电模块和滤网的清洗或更换时对工作人员起到保护作用。
在本实施例的装置中,在前上部板材12还设置了电视安装位置18以及承重板19,承重板19与前上部板材12垂直。承重板19用作搁物架等设施。
本实施例装置的风路原理如图2所示,空气先经过本实施例装置的上进风口14,通过内循环风机2将空气经上出风口15输向室内,形成室内顶部空气循环流动的上部风路。空气从装置的下进风口16,经过滤消杀系统4,依次通过初效滤网41、高压静电装置42和高效滤网43的同时,经臭氧分解网44分解臭氧和紫外灯45灭菌后,被外排风机5从装置下出风口17排出装置外。通风消杀过程中的噪音则通过在通风管道1内部粘贴消音棉来消除。
上述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等同替换,这些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进行改进和等同替换后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组装式智能空气消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由通风管道、内循环风机、控制系统、多重过滤消杀系统和外排风机组成;所述内循环风机、所述控制系统、所述多重过滤消杀系统和所述外排风机自上而下依次安置于所述通风管道内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道由背部板材、前上部板材和前下部板材通过螺钉或卡扣方式组装而成,所述板材为铝型板材或不锈钢板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下部板材位于所述多重过滤消杀系统前,可盖合所述多重过滤消杀系统,打开所述前下部板材时,所述装置自动断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道的同一侧管壁上设置有上进风口、上出风口和下进风口,所述通风管道的相对侧管壁上设置有下出风口;
所述上进风口位于所述内循环风机的上方;
所述上出风口位于所述内循环风机的出风口处;
所述下进风口位于所述多重过滤消杀系统的上方;
所述下出风口位于所述外排风机的出风口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包括输入模块、主控部分和输出模块,所述输出模块分别连接并控制所述内循环风机、所述多重过滤消杀系统和所述外排风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重过滤消杀系统由初效滤网、高压静电装置、高效滤网、臭氧分解网和紫外灯组成,所述初效滤网、所述高压静电装置、所述高效滤网、所述臭氧分解网和所述紫外灯自上而下依次固定在所述通风管道内壁。
7.一种包含权利要求1‐6之一所述装置的病房,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道与所述病房的框架平齐,所述装置嵌入所述病房内,与所述病房成为一体。
CN201720252138.XU 2017-03-15 2017-03-15 组装式智能空气消杀装置及其应用 Active CN2067553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52138.XU CN206755386U (zh) 2017-03-15 2017-03-15 组装式智能空气消杀装置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52138.XU CN206755386U (zh) 2017-03-15 2017-03-15 组装式智能空气消杀装置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755386U true CN206755386U (zh) 2017-12-15

Family

ID=606100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252138.XU Active CN206755386U (zh) 2017-03-15 2017-03-15 组装式智能空气消杀装置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755386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92378A (zh) * 2017-03-15 2018-10-23 广州安捷生物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组装式智能空气消杀装置及其应用
CN109059102A (zh) * 2018-06-12 2018-12-21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柜式空调器及控制方法
CN110486868A (zh) * 2019-08-23 2019-11-22 广州安捷生物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负压屏及其应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92378A (zh) * 2017-03-15 2018-10-23 广州安捷生物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组装式智能空气消杀装置及其应用
CN109059102A (zh) * 2018-06-12 2018-12-21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柜式空调器及控制方法
CN110486868A (zh) * 2019-08-23 2019-11-22 广州安捷生物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负压屏及其应用
WO2021037001A1 (zh) * 2019-08-23 2021-03-04 广州安捷生物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负压屏及其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350579U (zh) 组装式智能隔离病房
JP5651604B2 (ja) 空気殺菌清浄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呼気ガス殺菌清浄装置、室内空気殺菌清浄装置、簡易隔離装置
CN106016478A (zh) 负压空气净化消毒机
CN108837172A (zh) 一种隔离式消毒诊疗桌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CN109059100A (zh) 一种空气消毒净化系统
CN106996614A (zh) 一种双风路空气消杀方法及其应用
CN206755386U (zh) 组装式智能空气消杀装置及其应用
CN111671586A (zh) 一种自消毒正负压隔离帐系统
CN108692391A (zh) 组装式智能隔离病房
TWI259261B (en) Device for cleaning environmental air in local area for medical use
CN111457492A (zh) 一种传染病防护型医疗护理罩及消毒通风系统
CN201322392Y (zh) 传染病菌的空气传播阻断个性化通风装置
CN112856687A (zh) 一种水平及竖向吹吸结合的空气隔离装置、系统及方法
CN212671339U (zh) 一种用于治疗传染病患者的负压隔离帐篷
CN2628025Y (zh) 防传染病床
CN110537057A (zh) 一种空调
CN111536609A (zh) 一种含有病毒的室内气溶胶的防治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8692378A (zh) 组装式智能空气消杀装置及其应用
CN1553107A (zh) 传染病房空调净化系统
CN201930168U (zh) 防传染病床
CN213020131U (zh) 一种消毒杀菌通风系统
JPH07227421A (ja) 空気殺菌装置
CN206491950U (zh) 层流净化护理病床
CN212187258U (zh) 一种用于传染性疾病的医患隔离负压操作室
CN108567990A (zh) 高效低温阻光子能杀菌过滤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0530 room 517, 5th floor, building 1, No.1 Ruifa Road, Huangp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Institute of biosafety Technology (Guangzhou) Co.,Ltd.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INSTITUTE OF RESPIRATORY DISEASE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NANSHAN PHARMACEUTICAL INNOVATION INSTITUTE

Address before: 510530 room 517, 5th floor, building 1, No.1 Ruifa Road, Huangp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ANGEL BIOSAFETY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INSTITUTE OF RESPIRATORY DISEASE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NANSHAN PHARMACEUTICAL INNOVATION INSTITUT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216

Address after: 510530 room 517, 5th floor, building 1, No.1 Ruifa Road, Huangp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Institute of biosafety Technology (Guangzhou)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530 room 517, 5th floor, building 1, No.1 Ruifa Road, Huangp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Institute of biosafety Technology (Guangzhou) Co.,Ltd.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INSTITUTE OF RESPIRATORY DISEASE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NANSHAN PHARMACEUTICAL INNOVATION INSTIT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