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696984U - 智能门禁报警系统 - Google Patents
智能门禁报警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696984U CN206696984U CN201720229401.3U CN201720229401U CN206696984U CN 206696984 U CN206696984 U CN 206696984U CN 201720229401 U CN201720229401 U CN 201720229401U CN 206696984 U CN206696984 U CN 20669698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ntrance guard
- communication module
- controller
- warning system
- infrared detec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Burglar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智能门禁报警系统,该告警装置包括门禁控制装置,门禁控制装置包括第一控制器以及与第一控制器连接的第一通信模块和门禁装置;告警装置,与第一通信模块连接,用于发出告警信号;红外检测装置,与第一通信模块连接,设于门禁装置的上方,用于检测门禁装置的上方是否有外物侵入;其中,第一控制器,用于在红外检测装置检测到门禁装置的上方有外物侵入时,控制第一通信模块发送告警信息至告警装置;红外检测装置被配置为在门禁装置被打开时处于关闭状态。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能够在未打开门禁装置的情况下,检测到外物从门禁装置上方侵入时发出告警信号,以保障人们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防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门禁报警系统。
背景技术
在住宅小区、写字楼和酒店等场所,为了防止闲杂人等进入,已经设置了门禁装置,如需要门禁卡才能进入场所。然而,有些门禁的上方形成有空白区域,这就给不守规矩的人和不法份子强行从上述空白区域翻阅门禁装置带来了可能的路径,而当不法份子从空白区域进入人们的私有场所时,就会给人们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门禁报警系统,旨在未打开门禁装置的情况下,检测到外物从门禁装置上方侵入时发出告警信号,以保障人们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智能门禁报警系统,包括:
门禁控制装置,所述门禁控制装置包括第一控制器以及与所述第一控制器连接的第一通信模块和门禁装置;
告警装置,与所述第一通信模块连接,用于发出告警信号;
红外检测装置,与所述第一通信模块连接,设于所述门禁装置所在的位置,用于检测预设的红外信号,所述预设的红外信号包括人体红外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在所述红外检测装置检测到预设红外信号时,控制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发送告警信息至所述告警装置,同时所述第一控制器在所述门禁装置处以开启状态时,控制所述红外检测装置关闭,并在所述门禁装置处以关闭状态时,控制所述红外检测装置开启。
优选地,所述智能门禁报警系统还包括远程控制装置和对讲装置,所述远程控制装置包括第二控制器和第二通信模块,所述第二通信模块与所述第一通信模块连接,所述对讲装置包括对讲控制端及与所述对讲控制端连接、并靠近所述第一控制器设置的第一对讲端和靠近所述第二控制器设置的第二对讲端;
其中,所述第二控制器,用于在接收到门禁开启指令时,控制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将所述门禁开启指令发送至所述第一通信模块;所述第一控制器在所述第一通信模块接收到所述门禁开启指令时,控制所述门禁装置开启。
优选地,所述智能门禁报警系统还包括与所述第一通信模块连接的安保终端;所述第一控制器,还用于在所述红外检测装置检测到预设红外信号时,控制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发送告警信息至所述安保终端。
优选地,所述安保终端设有多个,所述智能门禁报警系统还包括与所述红外检测装置和安保终端通信连接的距离检测装置,所述距离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红外检测装置和各个所述安保终端的距离,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在所述红外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门禁装置的上方有外物侵入时,将所述告警信息发送至距离所述红外检测装置最近的安保终端。
优选地,所述距离检测装置包括第一GPS定位设备和第二GPS定位设备,所述第一GPS定位设备设于所述红外检测装置所在区域,所述第二GPS定位设备设于安保终端上,所述第一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GPS定位设备和第二GPS定位设备的定位数据计算各个所述安保终端与所述红外检测装置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距离检测装置包括设在所述告警装置上的位置探测器及设于所述安保终端上的第一定位器,所述第一定位器与所述位置探测器通信连接,所述位置探测器探测所述第一定位器相对所述位置探测器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距离检测装置包括距离探测器、设于所述红外检测装置上的第二定位器和设于所述安保终端上的第三定位器,所述第二定位器和第三定位器均与所述距离探测器通信连接,所述距离探测器探测所述第三定位器相对所述第二定位器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对讲装置为语音对讲装置。
优选地,所述对讲装置为可视对讲装置。
优选地,所述安保终端为移动终端。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在门禁装置上方设置红外检测装置,该红外检测装置能够检测到所述门禁装置上方是否有外物侵入,在未打开门禁的情况下,当有外物侵入时,很有可能是有不法份子强行从门禁装置的上方翻越进入人们的私有场所,此时通过第一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发送告警信息至所述告警装置,告警装置能够发出告警信号,安保人员看到该告警信号后,可第一时间赶去门禁装置现场处理强行翻越门禁装置的问题,以避免不法份子进入人们的私有场所给人们造成潜在损失,从而保障人们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告警装置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告警装置中距离检测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告警装置中距离检测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告警装置中距离检测装置的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智能门禁报警系统。
如图1和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智能门禁报警系统包括:
门禁控制装置100,所述门禁控制装置100包括第一控制器110以及与所述第一控制器110连接的第一通信模块和门禁装置130;
告警装置200,与所述第一通信模块连接,用于发出告警信号;
红外检测装置300,与所述第一通信模块连接,设于所述门禁装置130所在的位置,用于检测预设的红外信号,所述预设的红外信号包括人体红外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控制器110,用于在所述红外检测装置300检测到预设红外信号时,控制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发送告警信息至所述告警装置200;同时所述第一控制器110在所述门禁装置130处以开启状态时,控制所述红外检测装置300关闭,并在所述门禁装置130处以关闭状态时,控制所述红外检测装置300开启。
如此,当门禁装置130打开,有人穿过门禁装置130时,由于红外检测装置300处于关闭状态,就算人侵入空白区域,也不会触发红外检测装置300。其中,门禁装置130可以是翼闸装置,也可以是摆闸装置;红外检测装置300可以设置在门禁装置130上方的两侧,也可以是设置在中部;;红外检测装置300检测的区域可以是紧邻、且位于所述门禁装置130上方的1至3米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在门禁装置130上方设置红外检测装置300,该红外检测装置300能够检测到所述门禁装置130上方是否有外物侵入,在未打开门禁的情况下,当有外物侵入时,很有可能是有不法份子强行从门禁装置130的上方翻越进入人们的私有场所,此时通过第一控制器110控制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发送告警信息至所述告警装置200,告警装置200能够发出告警信号,安保人员看到该告警信号后,可第一时间赶去门禁装置130现场处理强行翻越门禁装置130的问题,以避免不法份子进入人们的私有场所给人们造成潜在损失,从而保障人们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其中,告警装置200可以是语音装置,其可发出报警作用的语音或警告不法份子的语音;当然,告警装置200也可以是报警指示灯,如蓝红闪烁灯。
如图1所示,所述智能门禁报警系统还包括远程控制装置400和对讲装置500,所述远程控制装置400包括第二控制器410和第二通信模块420,所述第二通信模块420与所述第一通信模块连接,所述对讲装置500包括对讲控制端及与所述对讲控制端连接、并靠近所述第一控制器110设置的第一对讲端510和靠近所述第二控制器410设置的第二对讲端520;其中,远程控制装置400在接收到门禁开启指令时,所述第二控制器410控制所述第二通信模块420将所述门禁开启指令发送至所述第一通信模块;所述第一控制器110在所述第一通信模块接收到所述门禁开启指令时,控制所述门禁装置130开启。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所述第二控制器410在接收到门禁开启指令时,所述第二控制器410控制所述第二通信模块420将所述门禁开启指令发送至所述第一通信模块;然后所述第一控制器110在所述第一通信模块接收到所述门禁开启指令时,控制所述门禁装置130开启,以实现远打开所述门禁装置130的功能;同时,设置对讲装置500包括对讲控制端及与所述对讲控制端连接、并靠近所述第一控制器110设置的第一对讲端510和靠近所述第二控制器410设置的第二对讲端520,如此,当外来访客没有打开门禁装置130的权限时,可通过第一对讲端510呼叫第二对讲端520,第二对讲端520的人员(如业主)通过与第一对讲端510的访客沟通可确认访客信息(该访客可能是朋友、快递员等),然后第二对讲端520的人员可通过远程控制装置400远程打开门禁装置130,从而实现帮助访客打开门禁装置130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需要接待人员接待访客的方式,可大大提高访客访问设有门禁装置130的场所的效率,以避免耽误访客的时间。
可以理解的是,访客也可通过电话与业主取得联系,然后业主通过第二控制器410可实现帮助访客打开门禁装置130的目的。
在所述红外检测装置300检测到所述门禁装置130的上方有外物侵入时,虽然告警装置200能够发出告警信号,但是,有时候安保人员并不一定能够看到该告警信号后。如图1所示,为了方便安保人员及时地接收到告警信息,设置所述智能门禁报警系统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控制器110通信连接的安保终端600,所述第一控制器110,还用于在所述红外检测装置300检测到预设红外信号时,发送告警信息至所述安保终端600。如此,安保终端600的安保人员看到告警信息后,可及时地赶去问题现场以及时地解决问题。
通常,在一安保区域内,会设置多个安保终端600,而各个安保终端600距离第一控制器110的距离可能是不同的,当安保人员没有第一时间看到该告警信号时,为了达到以最快的速度处理问题,可通过将告警信息发送至距离所述红外检测装置300最近的安保终端600来实现。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中可通过设置所述智能门禁报警系统还包括与所述红外检测装置300和安保终端600通信连接的距离检测装置700,所述距离检测装置700用于检测所述红外检测装置300和各个所述安保终端600的距离,所述第一控制器110,用于在所述红外检测装置300检测到所述门禁装置130的上方有外物侵入时,将所述告警信息发送至距离所述红外检测装置300最近的安保终端600,如此,即可实现上述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中距离检测装置700可以利用无线电技术进行距离的检测。此时,距离检测装置700包括一发射机,发射由一响应所说发射信号远距离应答器接收的信号;一接收机,用于接收来自所说远距离应答器响应所说发射信号的返回信号;以及处理装置,用于将所说发射的和返回的信号进行相关处理,并产生与所说远距离应答器离所说无线电距离探测器750的距离成比例的一输出信号。
具体地,距离检测装置700包括一个无线电距离探测器750以及多个远距离移动应答器。该无线电距离探测器750发射由每个移动应答器接收的一被调制信号Ms。这个被发射的被调制的信号为用移动应答器之一所特有的一地址调制的Ms。当该移动应答器接收到这个被调制信号时,该被调制的信号由每个移动应答器审查,以便确定它是否对那个指定的应答器寻址,未对一个应答器寻址的接收的被调信号是被忽略的。接收正确寻址的被调信号的移动应答器通过转发一返回信号Rs响应该被调制信号。当该无线电距离探测器750接收到该返回信号Rs时,它使该返回信号和发射的被调制信号Ms按这样一种方式进行相关处理,即产生的输出信号代表该无线电距离探测器750和被寻址的移动应答器之间的距离。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中的距离检测装置700可通过以下具体实施例实现。
如图2所示,距离检测装置700的第一实施例:可设置所述距离检测装置700包括第一GPS定位设备710和第二GPS定位设备720,所述第一GPS定位设备710设于所述红外检测装置300所在区域,所述第二GPS定位设备720设于安保终端600上,所述第一控制器110根据所述第一GPS定位设备710和第二GPS定位设备720的定位数据计算各个所述安保终端600与所述红外检测装置300的距离。即该实施例通过GPS定位系统实现距离检测,可直接利用现有GPS定位系统中的相关硬件,从而避免本实用新型报警装置重新建设硬件设备。
如图3所示,距离检测装置700的第二实施例:所述距离检测装置700包括设在所述红外检测装置300的位置探测器730及设于所述安保终端600上的第一定位器740,所述第一定位器740与所述位置探测器730通讯连接,所述位置探测器730探测所述第一定位器740相对所述位置探测器730的距离。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建设位置探测器730和与该位置探测器730定位连接的第一定位器740,从而实现检测距离的目的。值得一提的是,位置探测器730可以采用上述中提到的发射机和处理装置组合后的结构,此时,第一定位器740采用接收机。
如图4所示,距离检测装置700的第三实施例:所述距离检测装置700包括距离探测器750、设于所述红外检测装置300上的第二定位器760和设于所述安保终端600上的第三定位器770,所述第二定位器760和第三定位器770均与所述距离探测器750通讯连接,所述距离探测器750探测所述第三定位器770相对所述第二定位器760的距离。该实施例中距离探测器750的位置相对于上述第二实施例中的位置探测器730的位置在设计时可比较灵活,不必设置在红外检测装置300上,可设置在一安保区域的中心位置,第二定位器760和第三定位器770可围绕该距离探测器750设置;且考虑到距离探测器750的探测范围一般都是呈圆形,该方式可充分利用距离探测器750的探测空间。值得一提的是,距离探测器750可以采用上述中提到的发射机和处理装置组合后的结构,此时第二定位器760和第三定位器770均采用接收机。
当然,本实用新型中的距离检测装置700也可采用超声波技术进行距离的检测。如利用至少一组超声波探测器,所述的一组超声波探测器包括超声波发射器和MEMS麦克风,利用超声波发射器发送超声波及MEMS麦克风接收反射波,通过发送和接收的时间差计算所述的超声波探测器与被探测物之间距离;感测所述的超声波探测器自身的运动状态的变化而得到关于其的姿态数据、方向数据和/或运动轨迹数据,该运动状态包括姿态、方向、运动速度、加速度中的一个或多个;连续时间上的探测所得到的超声波探测器与被探测物之间的距离结合超声波探测器自身的姿态和/或方向和/或运动轨迹数据,计算后得到:A)以超声波探测器为参考点,由所有被探测物与所述探测器之间的距离所构成的空间轮廓;B)超声波探测器在该空间中的绝对位置或与被探测物所构成的空间轮廓中的相对位置。
值得一体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对讲装置500可采用语音对讲装置500,该结构比较简单实用,可方便访客和用户之间进行通话。为了方便用户验证访客的信息,可设置对讲装置500为可视对讲装置500,此时,用户可看到访客的头像,以防止不法分子冒充其他人员进行不法行为。
为了提高本实用新型访问系统的工作效率,可设置安保终端600为移动终端,如可设置为手机,如此,可方便安保人员携带该移动终端在一定区域内巡逻,从而使安保终端600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作战”功能,提高系统的工作效率。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设置安保终端600为固定终端,如安保厅,固定终端可方便人们到指定的地点进行报警;可以理解地,也可设置安保终端600为移动终端和固定终端的结合,从而实现报警系统的多功能作用。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420可选择为GSM(为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的缩写,中文名称为全球移动通信系统)通信模块、GPRS(为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的缩写,中文名称为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通信模块或WIFI模块。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智能门禁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门禁控制装置,所述门禁控制装置包括第一控制器以及与所述第一控制器连接的第一通信模块和门禁装置;
告警装置,与所述第一通信模块连接,用于发出告警信号;
红外检测装置,与所述第一通信模块连接,设于所述门禁装置所在的位置,用于检测预设的红外信号,所述预设的红外信号包括人体红外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在所述红外检测装置检测到预设红外信号时,控制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发送告警信息至所述告警装置,同时所述第一控制器在所述门禁装置处以开启状态时,控制所述红外检测装置关闭,并在所述门禁装置处以关闭状态时,控制所述红外检测装置开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门禁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门禁报警系统还包括远程控制装置和对讲装置,所述远程控制装置包括第二控制器和第二通信模块,所述第二通信模块与所述第一通信模块连接,所述对讲装置包括对讲控制端及与所述对讲控制端连接、并靠近所述第一控制器设置的第一对讲端和靠近所述第二控制器设置的第二对讲端;
其中,所述第二控制器,用于在接收到门禁开启指令时,控制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将所述门禁开启指令发送至所述第一通信模块;所述第一控制器在所述第一通信模块接收到所述门禁开启指令时,控制所述门禁装置开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门禁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门禁报警系统还包括与所述第一通信模块连接的安保终端;所述第一控制器,还用于在所述红外检测装置检测到预设红外信号时,控制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发送告警信息至所述安保终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门禁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保终端设有多个,所述智能门禁报警系统还包括与所述红外检测装置和安保终端通信连接的距离检测装置,所述距离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红外检测装置和各 个所述安保终端的距离,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在所述红外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门禁装置的上方有外物侵入时,将所述告警信息发送至距离所述红外检测装置最近的安保终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门禁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距离检测装置包括第一GPS定位设备和第二GPS定位设备,所述第一GPS定位设备设于所述红外检测装置所在区域,所述第二GPS定位设备设于安保终端上,所述第一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GPS定位设备和第二GPS定位设备的定位数据计算各个所述安保终端与所述红外检测装置的距离。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门禁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距离检测装置包括设在所述告警装置上的位置探测器及设于所述安保终端上的第一定位器,所述第一定位器与所述位置探测器通信连接,所述位置探测器探测所述第一定位器相对所述位置探测器的距离。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门禁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距离检测装置包括距离探测器、设于所述红外检测装置上的第二定位器和设于所述安保终端上的第三定位器,所述第二定位器和第三定位器均与所述距离探测器通信连接,所述距离探测器探测所述第三定位器相对所述第二定位器的距离。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门禁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对讲装置为语音对讲装置。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门禁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对讲装置为可视对讲装置。
10.如权利要求3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智能门禁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保终端为移动终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229401.3U CN206696984U (zh) | 2017-03-09 | 2017-03-09 | 智能门禁报警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229401.3U CN206696984U (zh) | 2017-03-09 | 2017-03-09 | 智能门禁报警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696984U true CN206696984U (zh) | 2017-12-01 |
Family
ID=604432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229401.3U Active CN206696984U (zh) | 2017-03-09 | 2017-03-09 | 智能门禁报警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69698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053540A (zh) * | 2018-01-22 | 2018-05-18 | 淄博职业学院 | 一种人工智能门禁系统 |
-
2017
- 2017-03-09 CN CN201720229401.3U patent/CN20669698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053540A (zh) * | 2018-01-22 | 2018-05-18 | 淄博职业学院 | 一种人工智能门禁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2081595B2 (en) | Monitoring system for securing networks from hacker drones | |
AU2016329207B2 (en) | Drone detection systems | |
US10388139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an emergency situation in a room | |
US10559177B2 (en) | Area and property monitoring system and method | |
KR101649173B1 (ko) | AIHonet 모듈을 통한 인공지능형 안전사고감지 홈네트워크 통합관리장치 | |
CN104125426A (zh) | 一种门铃智能开启装置 | |
US20220070414A1 (en) | System For Generating Drone Video Feed Overlays Based On Property Monitoring System Data | |
CN206696997U (zh) | 居家安全的智能报警控制装置及系统 | |
CN206696984U (zh) | 智能门禁报警系统 | |
KR101986997B1 (ko) | 침입감지 장치 | |
CN206692162U (zh) | 电梯智能访问系统 | |
KR101584352B1 (ko) | 모듈형침입감지유니트와 이벤트촬영수단을 이용한 스마트기반 지능형 방범시스템 | |
EP3408842B1 (en) | Security system and a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 |
CN207123930U (zh) | 智能报警装置及报警系统 | |
CN107564217B (zh) | 智能门磁以及智能门磁防盗报警方法 | |
CN206557875U (zh) | 智能门禁访问系统 | |
CN208014114U (zh) | 一种光幕门窗报警系统 | |
KR101646997B1 (ko) | 방범 저출력심장충격기(aed) 폐쇄회로텔레비젼(cctv) 감시카메라 에스에스(ss)-타워 | |
CN209742531U (zh) | 智能门锁 | |
CN206282403U (zh) | 门磁报警系统及其门磁报警器 | |
CN112634560A (zh) | 一种基于微波雷达的智能防盗系统 | |
KR101837846B1 (ko) | 컨테이너 능동형 접근 통제 무선 보안 시스템 및 보안 방법 | |
CN219349555U (zh) | 一种人脸识别门禁系统 | |
EP3227868B1 (en) | Surveillance method and system. | |
US12033478B2 (en) | Multisensor security system with aircraft monitoring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