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677486U - 适于汽车前风挡横梁下端板的可旋转焊接工装 - Google Patents
适于汽车前风挡横梁下端板的可旋转焊接工装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677486U CN206677486U CN201720438623.6U CN201720438623U CN206677486U CN 206677486 U CN206677486 U CN 206677486U CN 201720438623 U CN201720438623 U CN 201720438623U CN 206677486 U CN206677486 U CN 20667748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ottom plate
- carrier
- support
- plate body
- clamp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Pressure Welding/Diffusion-Bo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于汽车前风挡横梁下端板的可旋转焊接工装,包括承载架和设置于承载架上且用于夹紧下端板本体和需与下端板本体进行焊接的支架的多个夹紧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承载架连接且用于提供使承载架旋转的作用力的角度调节装置,承载架的旋转中心线处于水平面内。本实用新型适于汽车前风挡横梁下端板的可旋转焊接工装,通过设置角度调节装置使承载架、夹紧装置及夹紧的工件能够翻转,完全替代人工翻转,降低了前风挡横梁下端板焊接时的劳动强度,使翻转工作简单易行,提高了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夹具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于汽车前风挡横梁下端板的可旋转焊接工装。
背景技术
在对汽车上的钣金件,如汽车前风挡横梁下端板,需与多个小支架进行焊接加工,在焊接时需通过焊接工装进行装夹。虽然现有的焊接工装能够实现组成前风挡横梁下端板的各个部件的精确定位,但是焊接时由于具有上下多个焊接位置,需人工操作焊枪围绕着工件调整姿态,这样操作导致人工翻转劳动强度较大,生产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于汽车前风挡横梁下端板的可旋转焊接工装,目的是降低前风挡横梁下端板焊接时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适于汽车前风挡横梁下端板的可旋转焊接工装,包括承载架和设置于承载架上且用于夹紧下端板本体和需与下端板本体进行焊接的支架的多个夹紧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承载架连接且用于提供使承载架旋转的作用力的角度调节装置,承载架的旋转中心线处于水平面内。
所述角度调节装置包括底座、设置于底座上且用于产生使所述承载架旋转的作用力的驱动装置和设置于承载架两端的高度调节装置,设置于承载架其中一端的高度调节装置支撑于底座上,设置于承载架另一端的高度调节装置与驱动装置连接。
所述底座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架和位于两个支撑架之间且与两个支撑架连接的横梁,横梁位于所述承载架的下方且两者长度方向相平行。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的驱动器、与驱动器连接且为可移动的设置于支撑架上的齿条和与齿条啮合且与所述高度调节装置连接的齿轮。
所述高度调节装置包括通过紧固件与所述承载架连接的第一调节架、通过紧固件与第一调节架连接的第二调节架和与第二调节架连接的连接轴,第一调节架具有让紧固件穿过的第一调节孔和第二调节孔。
所述第一调节孔和所述第二调节孔均为腰形孔,第一调节孔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承载架的旋转中心线相垂直,第二调节孔的长度方向与第一调节孔的长度方向和承载架的旋转中心线相垂直且处于竖直面内。
所述高度调节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调节架上且用于对所述第一调节架提供支撑力的支撑机构。
所述支撑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二调节架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调节架下方的安装板和设置于安装板上且与第一调节架抵触的支撑杆。
所述支撑杆与所述安装板为螺纹连接且支撑杆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调节孔的长度方向相平行。
本实用新型适于汽车前风挡横梁下端板的可旋转焊接工装,通过设置角度调节装置使承载架、夹紧装置及夹紧的工件能够翻转,完全替代人工翻转,降低了前风挡横梁下端板焊接时的劳动强度,使翻转工作简单易行,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
图1是本实用新型焊接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底座与夹紧装置的装配图;
图3是第一夹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第二夹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第三夹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第四夹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第五夹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第六夹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第七夹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第八夹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第九夹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汽车前风挡横梁下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角度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驱动装置与支撑架的装配图;
图15是高度调节装置与驱动装置的的装配图;
图16是高度调节装置与支撑架的的装配图;
图中标记为:
100、第一夹紧装置;101、第一夹紧支架;102、第一夹紧臂;103、第一上夹块;104、第一下夹块;105、第一驱动器;106、第一定位销;
200、第二夹紧装置;201、第二夹紧支架;202、第二夹紧臂;203、第二上夹块;204、第二下夹块;205、第二驱动器;206、辅助夹块;
300、第三夹紧装置;301、第三夹紧支架;302、第三夹紧臂;303、第三上夹块;304、第三下夹块;305、第三驱动器;306、辅助支架;
400、第四夹紧装置;401、第四夹紧支架;402、第四夹紧臂;403、第四上夹块;404、第四下夹块;405、第四驱动器;
500、第五夹紧装置;501、第五夹紧支架;502、第五夹紧臂;503、第五上夹块;504、第五下夹块;505、第五驱动器;
600、第六夹紧装置;601、第六夹紧支架;602、第六夹紧臂;603、第六上夹块;604、第六下夹块;605、第六驱动器;606、第一压板;607、第二定位销;
700、第七夹紧装置;701、第七夹紧支架;702、第七夹紧臂;703、第七上夹块;704、第七下夹块;705、第七驱动器;706、第三定位销;
800、第八夹紧装置;801、第八夹紧支架;802、第八夹紧臂;803、第八上夹块;804、第八下夹块;805、第八驱动器;806、第四定位销;807、第五定位销;
900、第九夹紧装置;901、第九夹紧支架;902、第九夹紧臂;903、气缸;904、第二压板;905、第六定位销;906、第九驱动器;
1000、承载架;1100、下端板本体;1200、第一支架;1300、第二支架;1400、第三支架;
1500、底座;1501、支撑架;1502、横梁;1503、滚轮;
1600、驱动装置;1601、齿条;1602、齿轮;1603、驱动器;
1700、高度调节装置;1701、第一调节架;1702、第二调节架;1703、第一调节孔;1704、第二调节孔;1705、安装板;1706、支撑杆;1707、连接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于汽车前风挡横梁下端板的可旋转焊接工装,前风挡横梁下端板的结构如图12所示,其主要是由下端板本体1100以及与下端板本体1100焊接连接的第一支架1200、第二支架1300和第三支架1400组成,下端板本体1100为横截面大致呈L型的长条形钣金件,第二支架1300是在下端板本体1100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与下端板本体1100焊接连接,第一支架1200和第三支架1400是在下端板本体1100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之间的位置处与下端板本体1100焊接连接,第一支架1200和第二支架1300为相对设置,第一支架1200的位置并靠近第二之间且两者处于与下端板本体1100的长度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本实用新型的可旋转焊接工装是用于下端板本体1100与第一支架1200、第二支架1300和第三支架1400焊接时使用,将下端板本体1100以及第一支架1200、第二支架1300和第三支架1400夹紧固定。
如图1、图2和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适于汽车前风挡横梁下端板的可旋转焊接工装包括承载架、用于夹紧下端板本体1100的第一夹紧装置100、第二夹紧装置200、第三夹紧装置300、第四夹紧装置400和第五夹紧装置500、用于夹紧下端板本体1100和需与下端板本体1100进行焊接的第一支架1200的第六夹紧装置600、用于夹紧下端板本体1100和需与下端板本体1100进行焊接的第二支架1300的第七夹紧装置700和第八夹紧装置800、用于夹紧下端板本体1100和需与下端板本体1100进行焊接的第三支架1400的第九夹紧装置900以及与承载架连接且用于提供使承载架及其上的所有夹紧装置旋转的作用力的角度调节装置,承载架的旋转中心线处于水平面内。
如图1、图2和图12所示,第一夹紧装置100、第二夹紧装置200、第三夹紧装置300、第四夹紧装置400、第五夹紧装置500、第六夹紧装置600、第七夹紧装置700、第八夹紧装置800和第九夹紧装置900均竖直设置于水平放置的承载架上,第一夹紧装置100、第二夹紧装置200、第三夹紧装置300、第六夹紧装置600、第七夹紧装置700和第八夹紧装置800处于与承载架的长度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且为沿承载架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第四夹紧装置400、第九夹紧装置900和第五夹紧装置500处于与承载架的长度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且为沿承载架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在使用时,第一夹紧装置100、第二夹紧装置200、第三夹紧装置300、第六夹紧装置600、第七夹紧装置700和第八夹紧装置800沿下端板本体1100的长度方向依次夹紧下端板本体1100及其上放置的第一支架1200和第二支架1300,第四夹紧装置400、第九夹紧装置900和第五夹紧装置500沿下端板本体1100的长度方向依次夹紧下端板本体1100及其上放置的第三支架1400。第一夹紧装置100在下端板本体1100长度方向上的一端夹紧下端板本体1100,第四夹紧装置400在下端板本体1100上的夹紧点位于第一夹紧装置100在下端板本体1100上的夹紧点和第二夹紧装置200在下端板本体1100上的夹紧点之间,第八夹紧装置800是在下端板本体1100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夹紧下端板本体1100,第五夹紧装置500在下端板本体1100上的夹紧点位于第七夹紧装置700在下端板本体1100上的夹紧点和第八夹紧装置800在下端板本体1100上的夹紧点之间。
如图3所示,第一夹紧装置100包括竖直设置于承载架上的第一夹紧支架101、可旋转的设置于第一夹紧支架101上且可旋转至水平状态的第一夹紧臂102、固定设置于第一夹紧臂102上的第一上夹块103、固定设置于第一夹紧支架101上且与第一上夹块103相配合的第一下夹块104以及设置于第一夹紧支架101上且用于对第一夹紧臂102提供使其旋转的驱动力的第一驱动器105,第一夹紧臂102的旋转中心线与承载架和下端板本体1100的长度方向相平行。第一下夹块104和第一上夹块103相配合,在下端板本体1100的一端夹紧下端板本体1100,在夹紧状态时,第一下夹块104处于下端板本体1100的下方且与下端板本体1100的底面相贴合,第一上夹块103处于下端板本体1100的上方且与下端板本体1100的顶面相贴合。
如图3所示,第一夹紧臂102的一端与第一驱动器105转动连接,第一上夹块103固定设置于第一夹紧臂102的另一端,第一夹紧臂102在两端之间的位置处与第一夹紧支架101转动连接,第一驱动器105工作时,可以驱动第一夹紧臂102上下翻转,进而实现对下端板本体1100的夹紧与释放。第一驱动器105为气缸或液压缸,第一驱动器105的活塞杆与第一夹紧臂102转动连接,第一驱动器105的缸体与第一夹紧支架101转动连接。
如图3所示,第一夹紧装置100还包括固定设置于第一夹紧支架101上且用于插入下端板本体1100的端部所设定位孔中的第一定位销106,第一定位销106位于第一下夹块104的一侧。第一定位销106嵌入下端板本体1100端部具有的定位孔中,用于对下端板本体1100进行定位,提高下端板本体1100的定位精度。
如图4所示,第二夹紧装置200包括竖直设置于承载架上的第二夹紧支架201、可旋转的设置于第二夹紧支架201上且可旋转至水平状态的第二夹紧臂202、固定设置于第二夹紧臂202上的第二上夹块203、固定设置于第二夹紧支架201上且与第二上夹块203相配合的第二下夹块204以及设置于第二夹紧支架201上且用于对第二夹紧臂202提供使其旋转的驱动力的第二驱动器205,第二夹紧臂202的旋转中心线与承载架和下端板本体1100的长度方向相平行。第二下夹块204和第二上夹块203相配合,夹紧下端板本体1100,在夹紧状态时,第二下夹块204处于下端板本体1100的下方且与下端板本体1100的底面相贴合,第二上夹块203处于下端板本体1100的上方且与下端板本体1100的顶面相贴合。而且。由于下端板体具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因此第二上夹块203和第二下夹块204分别在第二夹紧臂202和第二夹紧支架201上设置多个,多个第二上夹块203在第二夹紧臂202上沿第二夹紧臂202的长度方向设置,各个第二上夹块203的下端对应设置一个第二下夹块204,从而可以在下端板本体1100的多个位置处进行装夹固定,提高夹紧可靠性。
如图4所示,第二夹紧臂202的一端与第二驱动器205转动连接,第二上夹块203固定设置于第二夹紧臂202的另一端和第二夹紧臂202的中间位置处,第二下夹块204固定设置于第二夹紧支架201的端部和第二夹紧支架201的中间位置处,各个第二上夹块203分别与一个第二下夹块204相配合。第二夹紧臂202在两端之间的位置处与第二夹紧支架201转动连接,第二驱动器205工作时,可以驱动第二夹紧臂202上下翻转,进而实现对下端板本体1100的夹紧与释放。第二驱动器205为气缸或液压缸,第二驱动器205的活塞杆与第二夹紧臂202转动连接,第二驱动器205的缸体与第二夹紧支架201转动连接。
如图4所示,作为优选的,第二夹紧装置200还包括固定设置于第二夹紧臂202上的辅助夹块206,辅助夹块206为长条形结构且其长度方向与承载架和下端板本体1100的长度方向相平行,辅助夹块206的一端与第二夹紧臂202固定连接且沿水平方向朝向第二夹紧臂202的外侧伸出。辅助夹块206用于在下端板本体1100的上方对下端板本体1100施加压紧力且与下端板本体1100的顶面相贴合,避免焊接时下端板本体1100变形。
如图5所示,第三夹紧装置300包括竖直设置于承载架上的第三夹紧支架301、竖直设置于承载架上的辅助支架306、可旋转的设置于第三夹紧支架301上且可旋转至水平状态的第三夹紧臂302、固定设置于第三夹紧臂302上的第三上夹块303、固定设置于第三夹紧支架301和辅助支架306上且与第三上夹块303相配合的第三下夹块304以及设置于第三夹紧支架301上且用于对第三夹紧臂302提供使其旋转的驱动力的第三驱动器305,辅助支架306和第三夹紧支架301为相对设置且两者处于与承载架的宽度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第三夹紧臂302的旋转中心线与承载架和下端板本体1100的长度方向相平行。在夹紧状态时,第三下夹块304处于下端板本体1100的下方且与下端板本体1100的底面相贴合,第三上夹块303处于下端板本体1100的上方且与下端板本体1100的顶面相贴合。由于下端板体具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因此第三上夹块303在第三夹紧臂302上设置多个且多个第三上夹块303在第三夹紧臂302上沿第三夹紧臂302的长度方向设置,各个第三上夹块303的下端对应设置一个第三下夹块304,第三下夹块304设置于第三夹紧支架301和辅助支架306上,从而可以在下端板本体1100的多个位置处进行装夹固定,提高夹紧可靠性。
如图5所示,第三夹紧臂302的一端与第三驱动器305转动连接,第三上夹块303固定设置于第三夹紧臂302的另一端和第三夹紧臂302的中间位置处,各个第三上夹块303分别与一个第三下夹块304相配合。第三夹紧臂302在两端之间的位置处与第三夹紧支架301转动连接,第三驱动器305工作时,可以驱动第三夹紧臂302上下翻转,进而实现对下端板本体1100的夹紧与释放。第三驱动器305为气缸或液压缸,第三驱动器305的活塞杆与第三夹紧臂302转动连接,第三驱动器305的缸体与第三夹紧支架301转动连接。
如图6所示,第四夹紧装置400包括竖直设置于承载架上的第四夹紧支架401、可旋转的设置于第四夹紧支架401上且可旋转至水平状态的第四夹紧臂402、固定设置于第四夹紧臂402上的第四上夹块403、固定设置于第四夹紧支架401上且与第四上夹块403相配合的第四下夹块404以及设置于第四夹紧支架401上且用于对第四夹紧臂402提供使其旋转的驱动力的第四驱动器405,第四夹紧臂402的旋转中心线与承载架和下端板本体1100的长度方向相平行。第四下夹块404和第四上夹块403相配合,在靠近下端板本体1100端部位置处夹紧下端板本体1100,在夹紧状态时,第四下夹块404处于下端板本体1100的下方且与下端板本体1100的底面相贴合,第四上夹块403处于下端板本体1100的上方且与下端板本体1100的顶面相贴合。
如图6所示,第四夹紧臂402的一端与第四驱动器405转动连接,第四上夹块403固定设置于第四夹紧臂402的另一端,第四夹紧臂402在两端之间的位置处与第四夹紧支架401转动连接,第四驱动器405工作时,可以驱动第四夹紧臂402上下翻转,进而实现对下端板本体1100的夹紧与释放。第四驱动器405为气缸或液压缸,第四驱动器405的活塞杆与第四夹紧臂402转动连接,第四驱动器405的缸体与第四夹紧支架401转动连接。
如图7所示,第五夹紧装置500包括竖直设置于承载架上的第五夹紧支架501、可旋转的设置于第五夹紧支架501上且可旋转至水平状态的第五夹紧臂502、固定设置于第五夹紧臂502上的第五上夹块503、固定设置于第五夹紧支架501上且与第五上夹块503相配合的第五下夹块504以及设置于第五夹紧支架501上且用于对第五夹紧臂502提供使其旋转的驱动力的第五驱动器505,第五夹紧臂502的旋转中心线与承载架和下端板本体1100的长度方向相平行。第五下夹块504和第五上夹块503相配合,在下端板本体1100端部位置处夹紧下端板本体1100,在夹紧状态时,第五下夹块504处于下端板本体1100的下方且与下端板本体1100的底面相贴合,第五上夹块503处于下端板本体1100的上方且与下端板本体1100的顶面相贴合。
如图7所示,第五夹紧臂502的一端与第五驱动器505转动连接,第五上夹块503固定设置于第五夹紧臂502的另一端,第五夹紧臂502在两端之间的位置处与第五夹紧支架501转动连接,第五驱动器505工作时,可以驱动第五夹紧臂502上下翻转,进而实现对下端板本体1100的夹紧与释放。第五驱动器505为气缸或液压缸,第五驱动器505的活塞杆与第五夹紧臂502转动连接,第五驱动器505的缸体与第五夹紧支架501转动连接。
如图8所示,第六夹紧装置600包括竖直设置于承载架上的第六夹紧支架601、可旋转的设置于第六夹紧支架601上且可旋转至水平状态的第六夹紧臂602、固定设置于第六夹紧臂602上的第六上夹块603、固定设置于第六夹紧支架601上且与第六上夹块603相配合的第六下夹块604、设置于第六夹紧臂602上的第一压板606、设置于第一压板606上且用于插入第一支架1200上所设定位孔中的第二定位销607以及设置于第六夹紧支架601上且用于对第六夹紧臂602提供使其旋转的驱动力的第六驱动器605,第六夹紧臂602的旋转中心线与承载架和下端板本体1100的长度方向相平行。第六下夹块604和第六上夹块603相配合,在大致处于下端板本体1100长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处夹紧下端板本体1100,在夹紧状态时,第六下夹块604处于下端板本体1100的下方且与下端板本体1100的底面相贴合,第六上夹块603处于下端板本体1100的上方且与下端板本体1100的顶面相贴合。第一压板606固定设置于第六夹紧臂602的端部,第一压板606用于对放置于下端板本体1100上的第一支架1200施加压紧力,将第一支架1200压紧固定,同时通过设置于第一压板606上的第一定位销106嵌入第一支架1200上具有的定位孔中,用于对第一支架1200进行定位,提高第一支架1200在下端板本体1100的定位精度。
如图8所示,第六夹紧臂602的一端与第六驱动器605转动连接,第一压板606固定设置于第六夹紧臂602的另一端,第六夹紧臂602在两端之间的位置处与第六夹紧支架601转动连接,第六上夹块603处于第六夹紧臂602两端之间的位置处。第六驱动器605工作时,可以驱动第六夹紧臂602上下翻转,进而实现对下端板本体1100的夹紧与释放。第六驱动器605为气缸或液压缸,第六驱动器605的活塞杆与第六夹紧臂602转动连接,第六驱动器605的缸体与第六夹紧支架601转动连接。
如图9所示,第七夹紧装置700包括竖直设置于承载架上的第七夹紧支架701、可旋转的设置于第七夹紧支架701上且可旋转至水平状态的第七夹紧臂702、固定设置于第七夹紧臂702上的第七上夹块703、固定设置于第七夹紧支架701上且与第七上夹块703相配合的第七下夹块704以及设置于第七夹紧支架701上且用于对第七夹紧臂702提供使其旋转的驱动力的第七驱动器705,第七夹紧臂702的旋转中心线与承载架和下端板本体1100的长度方向相平行。第七下夹块704和第七上夹块703相配合,夹紧下端板本体1100和第二支架1300,在夹紧状态时,第七下夹块704处于下端板本体1100的下方且与下端板本体1100的底面相贴合,第七上夹块703处于第二支架1300的上方且与第二支架1300的顶面相贴合。
如图9所示,第七夹紧臂702的一端与第七驱动器705转动连接,第七上夹块703固定设置于第七夹紧臂702的另一端,第七夹紧臂702在两端之间的位置处与第七夹紧支架701转动连接,第七驱动器705工作时,可以驱动第七夹紧臂702上下翻转,进而实现对下端板本体1100的夹紧与释放。第七驱动器705为气缸或液压缸,第七驱动器705的活塞杆与第七夹紧臂702转动连接,第七驱动器705的缸体与第七夹紧支架701转动连接。
如图9所示,第七夹紧装置700还包括固定设置于第七夹紧支架701上且用于插入第二支架1300上所设定位孔中的第三定位销706,第三定位销706位于第七下夹块704的一侧。第三定位销706嵌入第二支架1300具有的定位孔中,用于对第二支架1300进行定位,提高第二支架1300在下端板本体1100上的定位精度。
如图10所示,第八夹紧装置800是与第七夹紧装置700相配合,共同夹紧第二支架1300和下端板本体1100,第八夹紧装置800包括竖直设置于承载架上的第八夹紧支架801、可旋转的设置于第八夹紧支架801上且可旋转至水平状态的第八夹紧臂802、固定设置于第八夹紧臂802上的第八上夹块803、固定设置于第八夹紧支架801上且与第八上夹块803相配合的第八下夹块804以及设置于第八夹紧支架801上且用于对第八夹紧臂802提供使其旋转的驱动力的第八驱动器805,第八夹紧臂802的旋转中心线与承载架和下端板本体1100的长度方向相平行。第八下夹块804和第八上夹块803相配合,夹紧下端板本体1100和第二支架1300,在夹紧状态时,第八下夹块804处于下端板本体1100的下方且与下端板本体1100的底面相贴合,第八上夹块803处于第二支架1300的上方且与第二支架1300的顶面相贴合。
如图10所示,第八夹紧臂802的一端与第八驱动器805转动连接,第八上夹块803固定设置于第八夹紧臂802的另一端和长度方向上的中部位置处,第八夹紧臂802在两端之间的位置处与第八夹紧支架801转动连接,第八驱动器805工作时,可以驱动第八夹紧臂802上下翻转,进而实现对下端板本体1100和第二支架1300的夹紧与释放。第八驱动器805为气缸或液压缸,第八驱动器805的活塞杆与第八夹紧臂802转动连接,第八驱动器805的缸体与第八夹紧支架801转动连接。
如图10所示,第八夹紧装置800还包括固定设置于第八夹紧支架801上且用于插入第二支架1300上所设定位孔中的第四定位销806,第四定位销806位于第八下夹块804的一侧。第四定位销806嵌入第二支架1300具有的定位孔中,第四定位销806和第三定位销706相配合,共同实现对第二支架1300的定位,提高第二支架1300在下端板本体1100上的定位精度。
如图10所示,第八夹紧装置800还包括固定设置于第八夹紧支架801上且用于插入下端板本体1100端部所设定位孔中的第五定位销807,第五定位销807位于第八下夹块804的一侧且位于第四定位销806的斜下方。第一定位销106和第五定位销807相配合,分别嵌入下端板本体1100一端所设的定位孔中,共同实现对下端板本体1100的定位,提高下端板本体1100上的定位精度。
如图11所示,第九夹紧装置900包括竖直设置于承载架上的第九夹紧支架901、可旋转的设置于第九夹紧支架901上且可旋转至水平状态的第九夹紧臂902、固定设置于第九夹紧臂902上的气缸、与气缸连接的第二压板904、设置于第二压板904上的第六定位销905以及设置于第九夹紧支架901上且用于对第九夹紧臂902提供使其旋转的驱动力的第九驱动器906,第九夹紧臂902的旋转中心线与承载架和下端板本体1100的长度方向相平行。第二压板904用于对放置于下端板本体1100上的第三支架1400施加压紧力,将第三支架1400压紧固定,同时通过设置于第二压板904上的第六定位销905嵌入第三支架1400上具有的定位孔中,用于对第三支架1400进行定位,提高第三支架1400在下端板本体1100的定位精度。
如图11所示,第九夹紧臂902的一端与第九驱动器906转动连接,气缸固定设置于第九夹紧臂902的另一端,第二压板904与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第九夹紧臂902在两端之间的位置处与第九夹紧支架901转动连接。第九驱动器906工作时,可以驱动第九夹紧臂902向下翻转,以使第二压板904及其上的第六定位销905能够旋转至第三支架1400的一侧。气缸用于对第二压板904施加使其往复移动的驱动力,以使第二压板904能够实现对第三支架1400的夹紧与释放。第九驱动器906为气缸或液压缸,第九驱动器906的活塞杆与第九夹紧臂902转动连接,第九驱动器906的缸体与第九夹紧支架901转动连接。
如图1和图13所示,角度调节装置包括底座1500、设置于底座1500上且用于产生使承载架旋转的作用力的驱动装置1600和设置于承载架两端的高度调节装置1700,设置于承载架其中一端的高度调节装置1700为可旋转的支撑于底座1500上,设置于承载架另一端的高度调节装置1700与驱动装置1600连接。驱动装置1600运转,可使高度调节装置1700、承载架及其上的多个夹紧装置同步转动,以使工件旋转至易于焊接的位置处。
如图13所示,底座1500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架1501、位于两个支撑架1501之间且与两个支撑架1501连接的横梁和设置于支撑架1501底部的滚轮,横梁位于承载架的下方且两者长度方向相平行,两个支撑架1501与横梁连接成一体结构,用于提供支撑。滚轮的设置,以利于焊接工装整体的移动。
如图14和图15所示,驱动装置1600设置于其中一个支撑架1501上,驱动装置1600包括固定设置于支撑架1501上的驱动器、与驱动器连接且为可移动的设置于支撑架1501上的齿条1601和与齿条1601啮合且与高度调节装置1700连接的齿轮1602。齿条1601的长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相平行且与承载架的旋转中心线相垂直,齿条1601的移动方向与其长度方向相同,齿轮1602与齿条1601保持啮合,在驱动器使齿条1601沿水平方向移动时,齿轮1602进行转动,进而使承载架进行转动。驱动器为气缸或液压缸,驱动器的活塞杆通过支架与上方的齿条1601固定连接,驱动器的缸体与支撑架1501固定连接。
高度调节装置1700设置成用于调节支撑架1501与下方横梁之间的距离,实现承载架的高度调节。如图14至图16所示,高度调节装置1700包括通过紧固件与承载架的端部固定连接的第一调节架1701、通过紧固件与第一调节架1701固定连接的第二调节架1702和与第二调节架1702固定连接的连接轴1707。驱动装置1600的齿轮1602与相连接的高度调节装置1700的连接轴1707固定连接,该连接轴1707的轴线与承载架的旋转中心线为同一直线,两个高度调节装置1700的连接轴1707设置于支撑架1501顶部所设的轴承座上。
如图14至图16所示,紧固件主要是由螺栓和螺母构成,第一调节架1701具有让紧固件的螺栓穿过的第一调节孔1703和第二调节孔1704,第二调节孔1704位于第一调节孔1703的上方。作为优选的,第一调节孔1703和第二调节孔1704均为腰形孔,第一调节孔1703的长度方向与承载架的旋转中心线相垂直,第二调节孔1704的长度方向与第一调节孔1703的长度方向和承载架的旋转中心线相垂直且处于竖直面内。通过调节第一调节架1701和第二调节架1702之间的相对设置,可以实现承载架高度的调节。
如图14至图16所示,高度调节装置1700还包括设置于第二调节架1702上且用于对第一调节架1701提供支撑力的支撑机构,该支撑机构主要包括与第二调节架1702的底部固定连接且位于第一调节架1701下方的安装板1705和设置于安装板1705上且与第一调节架1701抵触的支撑杆1706,支撑杆1706位于第一调节架1701的下方且支撑杆1706的长度方向与第二调节孔1704的长度方向相平行,支撑杆1706在第一调节架1701的下方对第一调节架1701提供支撑力,提高稳定性和整体强度。
由于第一调节架1701和第二调节架1702的相对位置可调,作为优选的,支撑杆1706与安装板1705为螺纹连接,便于调节支撑杆1706的位置,以与第一调节架1701的位置相适应。支撑杆1706的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相应在安装板1705上设有螺纹孔,支撑杆1706并设置多个且多个支撑杆1706为沿安装板1705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安装板1705的长度方向与第一调节孔1703的长度方向相平行。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适于汽车前风挡横梁下端板的可旋转焊接工装,包括承载架和设置于承载架上且用于夹紧下端板本体和需与下端板本体进行焊接的支架的多个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承载架连接且用于提供使承载架旋转的作用力的角度调节装置,承载架的旋转中心线处于水平面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于汽车前风挡横梁下端板的可旋转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调节装置包括底座、设置于底座上且用于产生使所述承载架旋转的作用力的驱动装置和设置于承载架两端的高度调节装置,设置于承载架其中一端的高度调节装置支撑于底座上,设置于承载架另一端的高度调节装置与驱动装置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于汽车前风挡横梁下端板的可旋转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架和位于两个支撑架之间且与两个支撑架连接的横梁,横梁位于所述承载架的下方且两者长度方向相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于汽车前风挡横梁下端板的可旋转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的驱动器、与驱动器连接且为可移动的设置于支撑架上的齿条和与齿条啮合且与所述高度调节装置连接的齿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于汽车前风挡横梁下端板的可旋转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节装置包括通过紧固件与所述承载架连接的第一调节架、通过紧固件与第一调节架连接的第二调节架和与第二调节架连接的连接轴,第一调节架具有让紧固件穿过的第一调节孔和第二调节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于汽车前风挡横梁下端板的可旋转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孔和所述第二调节孔均为腰形孔,第一调节孔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承载架的旋转中心线相垂直,第二调节孔的长度方向与第一调节孔的长度方向和承载架的旋转中心线相垂直且处于竖直面内。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于汽车前风挡横梁下端板的可旋转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节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调节架上且用于对所述第一调节架提供支撑力的支撑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适于汽车前风挡横梁下端板的可旋转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二调节架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调节架下方的安装板和设置于安装板上且与第一调节架抵触的支撑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适于汽车前风挡横梁下端板的可旋转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与所述安装板为螺纹连接且支撑杆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调节孔的长度方向相平行。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438623.6U CN206677486U (zh) | 2017-04-25 | 2017-04-25 | 适于汽车前风挡横梁下端板的可旋转焊接工装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438623.6U CN206677486U (zh) | 2017-04-25 | 2017-04-25 | 适于汽车前风挡横梁下端板的可旋转焊接工装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677486U true CN206677486U (zh) | 2017-11-28 |
Family
ID=604005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438623.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677486U (zh) | 2017-04-25 | 2017-04-25 | 适于汽车前风挡横梁下端板的可旋转焊接工装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677486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918514A (zh) * | 2022-06-08 | 2022-08-19 | 河北业鑫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电缆桥架成型加工装置及加工方法 |
CN115302178A (zh) * | 2022-10-12 | 2022-11-08 | 广州立新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自动焊接装夹系统 |
-
2017
- 2017-04-25 CN CN201720438623.6U patent/CN206677486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918514A (zh) * | 2022-06-08 | 2022-08-19 | 河北业鑫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电缆桥架成型加工装置及加工方法 |
CN115302178A (zh) * | 2022-10-12 | 2022-11-08 | 广州立新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自动焊接装夹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9078104U (zh) | 一种管件环缝焊接机 | |
CN106181186B (zh) | 适于挖掘机斗杆的搭焊工装 | |
CN104827163A (zh) | 一种车架后平叉的焊接装置 | |
CN204487039U (zh) | 通用型管板焊接设备 | |
CN109877500B (zh) | 一种金属板材焊接工艺及其焊接机、变位机 | |
CN102632319A (zh) | 数控暖气片自动焊接机 | |
CN206677486U (zh) | 适于汽车前风挡横梁下端板的可旋转焊接工装 | |
CN103162969B (zh) | 一种整车刚度实验台架及台架装夹方法 | |
CN205904737U (zh) | 一种方管夹持手臂横向调节装置 | |
CN208132327U (zh) | 一种可调角度的圆钢管焊接夹具 | |
CN115647714B (zh) | 一种半挂骨架车焊接平台 | |
CN206153805U (zh) | 一种型钢件焊接柔性夹具及其调整定位夹紧机构 | |
CN207171310U (zh) | 汽车前风挡横梁下端板焊接夹具 | |
CN208427902U (zh) | 一种人防型钢专用焊接翻转平台 | |
CN106475722A (zh) | 一种可多角度调节的焊接工装台 | |
CN105666019A (zh) | 一种刚性系杆结构件的制作装置 | |
CN220718288U (zh) | 一种汽车电池安装架拼焊工装 | |
CN204621311U (zh) | 一种车架后平叉的焊接装置 | |
CN208083228U (zh) | 一种扩口机构 | |
CN117548974A (zh) | 一种可翻转调节的汽车配件焊接夹具 | |
CN206982060U (zh) | 一种车身焊装生产线用夹装设备 | |
CN202934280U (zh) | 单缸双夹紧机构 | |
CN202106130U (zh) | 一种焊缝跟踪装置 | |
CN104551479A (zh) | 一种工件焊接回转工装 | |
CN207479953U (zh) | 方形管焊接用管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128 Termination date: 202104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