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6626760U - 流量开关固定装置及空气调节设备 - Google Patents

流量开关固定装置及空气调节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626760U
CN206626760U CN201720092931.8U CN201720092931U CN206626760U CN 206626760 U CN206626760 U CN 206626760U CN 201720092931 U CN201720092931 U CN 201720092931U CN 206626760 U CN206626760 U CN 2066267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switch
fixing device
clamping
baffle
clamp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09293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英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09293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6267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6267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6267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流量开关固定装置及空气调节设备。流量开关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附连流量开关;以及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二夹持部附连到安装上述流量开关的管路;其中,流量开关固定装置还包括挡板部,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相对所述挡板部固定。此外,空气调节设备包括上述流量开关固定装置。采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流量开关固定装置可以避免由于流量开关破损流体外泄而导致电子部件损坏,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流量开关固定装置及空气调节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调节设备中使用的固定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固定流量开关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空调设备的主管路上通常设有流量开关,其用来检测主管路内流体是否正常;如果水泵故障或者是管道堵塞导致流量过小,流量开关都会动作,给设备主机“不开机”的信号,以保护设备主机。
通常空调设备中还具有电气部件,由于空调设备内部空间布局的局限性,这些电气部件常常会靠近流量开关安装。然而,空调设备内的流量开关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破损的风险,若当流量开关靠近电气部件安装时,从破损的流量开关中喷出的流体会溅到电气部件上,严重时会造成设备的电气故障。
因此,需要对流量开关与管路的安装结构作出改进,避免上述情况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流量开关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夹持部,第一夹持部附连到流量开关;以及第二夹持部,第二夹持部附连到安装所述流量开关的管路;其中,流量开关固定装置还包括挡板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相对挡板部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第二夹持部为管夹,管夹具有固定端、自由端和在固定端和自由端之间延伸的弯曲的条状本体,该条状本体形成管路容纳部。
较佳地,上述管夹的固定端通过焊接或紧固件固定到挡板部的侧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第一夹持部从挡板部的侧边或侧面大致垂直地延伸出,并且第一夹持部构造成具有接合流量开关的卡槽。
较佳地,第一夹持部与挡板部形成为一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位于挡板部的同一侧面但彼此错开布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方面,固定装置还包括:第一夹持部密封层,第一夹持部密封层覆盖第一夹持部的至少一部分;以及第二夹持部密封层,第二夹持部密封层覆盖第二夹持部的至少一部分。较佳地,固定装置还包括第三密封层,第三密封层覆盖挡板部的至少一部分。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气调节设备,空气调节设备中包括管路、安装在所述管路上的流量开关以及电气部件;该空气调节设备还包括如上的流量开关固定装置,固定装置的第一夹持部附连到流量开关,因定装置的第二夹持部附连到管路,并且挡板部位于流量开关和电气部件之间并且贴近流量开关。上述空气调节设备可以是空调器室外机。
采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流量开关固定装置可以避免由于流量开关破损流体外泄而导致电子部件损坏,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此外,由于流量开关固定装置具有密封层,因此,可以达到减振降噪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流量开关固定装置的立体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流量开关固定装置的正视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流量开关固定装置的侧视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流量开关固定装置的安装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在以下的描述中阐述了更多的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显然能够以多种不同于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根据实际应用情况作类似推广、演绎,因此不应以此具体实施例的内容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图1、2和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流量开关固定装置1的各侧面,该固定装置1通常用在诸如空调器室外机的空气调节设备中,用于将流量开关60相对管路50固定且保障设备中的电气部件的安全。
如图1、2和3所示,流量开关固定装置1总体包括第一夹持部10、第二夹持部20和挡板部30。如图4所示,第一夹持部10构造成固定地附连到流量开关60,而第二夹持部20构造成固定地附连到安装流量开关60的管路50。第一夹持部10和第二夹持部20均相对挡板部30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固定装置1的挡板部30大致呈矩形平板状。用于附连流量开关60的第一夹持部10构造为凹字型的平板,它从矩形的挡板部30的一侧边大致垂直地延伸出。凹字型的第一夹持部10具有卡槽11,该卡槽11可接合流量开关60的本体,从而固定地附连到流量开关60。
较佳地,第一夹持部10和挡板部30可以一体形成,例如可采用金属板,通过冲压、弯折形成一体的第一夹持部10和挡板部30。替代地,第一夹持部10和挡板部30也可以分别形成,随后采用紧固件或焊接等方式将第一夹持部10固定到挡板部30上。
固定装置1的挡板部30还固定连接着第二夹持部20。第二夹持部20通常为管夹的形式。从图3的侧视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管夹弯曲的形状。具体而言,该管夹的一端为固定端21,该端21固定在挡板部30的一个侧面上。管夹的另一端为自由端23,当管路50容纳到管路容纳部22之后,将该自由端23固定到管夹的固定端21。管夹的条状本体弯曲成一个开口的环,形成一个管路容纳部22。如图1所示,管夹的自由端23上设有通孔24,例如通过螺栓螺母之类的紧固件固定到管夹的固定端21或挡板部30上。或者,管夹的自由端23也可以通过卡合结构等快速连接装置固定到管夹的固定端21或挡板部30上。
第二夹持部20可以采用与挡板部30相同或不同的材料构成。或者,第二夹持部20也可以与挡板部30一体形成,例如从挡板部30上冲压出条状管夹,其固定端21保持与挡板部30一体连接。
从图2中可以看到,第一夹持部10和第二夹持部20布置在挡板部30的同一侧面上。如图2所示,第一夹持部10从挡板部30的图示左侧上部边缘大致垂直地延伸出,而第二夹持部20的固定端21则固定于如图所示的挡板部30的大致右侧中部,容纳管路50的容纳部22布置在下方。也就是说,第一夹持部10和第二夹持部20彼此错开地布置在挡板部30的同一侧面上,它们沿纵向或沿横向都不在一直线上。
此外,从图2和图4中可以看到,为了减振降噪,固定装置1在多个部分上覆盖有密封层。固定装置1包括第一夹持部密封层15和/或第一夹持部密封层25(见图4)。
第一夹持部密封层15覆盖在第一夹持部10的至少一部分上,具体而言,第一夹持部密封层15沿卡槽11的边缘部包裹到第一夹持部10的相对的两个侧面上,从而使卡槽11与流量开关60配合的边缘部完全由密封层15覆盖。这样,当第一夹持部10附连到流量开关60上时,流量开关60的本体与第一夹持部10的卡槽11之间由密封层15隔开,从而达到了减振降噪的效果。
如图4所示,第二夹持部密封层25至少敷贴在第二夹持部20的容纳部22的内侧表面上。从而当管路50接合到容纳部22内时,密封层25位于在管路50和第二夹持部20之间,由此减少了从管路50向第二夹持部20的振动传递。
此外,优选地,固定装置1还包括第三密封层35,该密封层35覆盖挡板部30的至少一部分。具体而言,第三密封层覆盖在挡板部30的第一夹持部10和第二夹持部20所在侧面相对的一侧面上。
以下,结合附图4具体描述采用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1的空气调节设备。
在诸如空调器室外机的空气调节设备中,主管路50上安装有流量开关60。通常,主管路50的壁上开设通孔,接口管大致垂直于管路延伸的方向连接到通孔,而流量开关60则连接到该接口管上。流量开关固定装置1贴近流量开关60安装。固定装置1的第一夹持部10固定地接合流量开关60的本体,具体而言,流量开关60的本体卡合在第一夹持部10中形成的卡槽11内。固定装置1的第二夹持部20固定到管路50。从图4中可以看到,挡板部30布置在流量开关60和管路50的一侧,并且挡板部30的遮挡面至少从管路50起向流量开关60延伸,使流量开关60及管路50和设备中的电子部件分布在挡板部30的两侧。这样,当流量开关60破损时,喷溅出的流体会被挡板部30阻挡。
采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流量开关固定装置可以避免由于流量开关破损流体外泄而导致电子部件损坏,提高空气调节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此外,由于流量开关固定装置具有密封层,因此可以达到减振降噪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流量开关固定装置,包括:
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附连到流量开关;以及
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二夹持部附连到安装所述流量开关的管路;
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开关固定装置还包括挡板部,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相对所述挡板部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部为管夹,所述管夹具有固定端、自由端和在固定端和自由端之间延伸的弯曲的条状本体,所述条状本体形成管路容纳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夹的固定端通过焊接或紧固件固定到所述挡板部的侧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从所述挡板部的侧边或侧面大致垂直地延伸出,并且所述第一夹持部构造成具有接合所述流量开关的卡槽。
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挡板部形成为一体。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位于所述挡板部的同一侧面但彼此错开布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
第一夹持部密封层,所述第一夹持部密封层覆盖所述第一夹持部的至少一部分;和/或
第二夹持部密封层,所述第二夹持部密封层覆盖所述第二夹持部的至少一部分。
8.如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第三密封层,所述第三密封层覆盖所述挡板部的至少一部分。
9.一种空气调节设备,所述空气调节设备包括管路、安装在所述管路上的流量开关以及电气部件;
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调节设备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流量开关固定装置,所述第一夹持部附连到所述流量开关,所述第二夹持部附连到所述管路,并且所述挡板部位于所述流量开关和所述电气部件之间并且贴近所述流量开关。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调节设备为空调器室外机。
CN201720092931.8U 2017-01-22 2017-01-22 流量开关固定装置及空气调节设备 Active CN2066267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92931.8U CN206626760U (zh) 2017-01-22 2017-01-22 流量开关固定装置及空气调节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92931.8U CN206626760U (zh) 2017-01-22 2017-01-22 流量开关固定装置及空气调节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626760U true CN206626760U (zh) 2017-11-10

Family

ID=602122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092931.8U Active CN206626760U (zh) 2017-01-22 2017-01-22 流量开关固定装置及空气调节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62676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31797A (zh) * 2018-08-30 2018-11-16 天津市斯沃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流量开关安装用固定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31797A (zh) * 2018-08-30 2018-11-16 天津市斯沃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流量开关安装用固定装置
CN108831797B (zh) * 2018-08-30 2021-02-05 天津市斯沃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流量开关安装用固定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154363A (en) Electronic device cooling arrangement
KR101195425B1 (ko) 냉매 관의 연결구조
CN105090063B (zh) 风扇装置
US20110247787A1 (en) Heat dissipating system
WO2019095789A1 (zh) 挡水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6626760U (zh) 流量开关固定装置及空气调节设备
CN108029224B (zh) 具有管式冷却器和电子壳体的装置
CN205842988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的中框安装结构
CN105917124A (zh) 传感器固定装置
KR200456768Y1 (ko) 에어컨의 배관 연결장치용 실링체 및 이를 구비한 에어컨의 배관 연결장치
CN204236230U (zh) 一种汽车燃油管护罩
CN112096986A (zh) 一种密封性好的法兰及其加工方法
CN201444731U (zh) 电路基板固定结构
CN112177968B (zh) 用于水泵的管路连接组件及具有其的水泵组件和热水器
CN217979207U (zh) 空调管路连接构件及空调设备
CN221881584U (zh) 一种用于油烟机的排烟管和排烟系统
CA2989905A1 (en) Heat exchange device
JP6757231B2 (ja) 配管接続構造
CN113551552A (zh) 用于热交换器的管道连接装置
CN204202248U (zh) 具接地作用的弹簧夹固定座
CN109386345B (zh) 接头组件、曲轴箱通风系统及汽车
KR100666799B1 (ko) 자동차 엔진 냉각용 니플의 취부구조
CN206926625U (zh) 一种制动卡钳与制动软管的连接装置
JP4289900B2 (ja) 配管接続継手
CN113339886B (zh) 电器盒、风管机及空调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