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516825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516825U CN206516825U CN201621492811.9U CN201621492811U CN206516825U CN 206516825 U CN206516825 U CN 206516825U CN 201621492811 U CN201621492811 U CN 201621492811U CN 206516825 U CN206516825 U CN 20651682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lad
- upper wall
- iron
- main
- main pa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novaluron Chemical compound C1=C(Cl)C(OC(F)(F)C(OC(F)(F)F)F)=CC=C1NC(=O)NC(=O)C1=C(F)C=CC=C1F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2
- 239000012634 fragm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032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gold Chemical compound [Au]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1 gol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37 gol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728 strength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的若干导电端子、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的金属屏蔽片及套设于所述绝缘本体外的主铁壳及副铁壳,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座及自基座向前延伸的舌板,所述主铁壳包括上壁,所述副铁壳包括主体部及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将所述上壁与所述主体部一体相连,所述副铁壳的主体部自所述连接部向前延伸至所述上壁的前端且与所述上壁的前端齐平,从而可以更多的覆盖所述主铁壳上方的绝大部分,有效增强主铁壳的强度以弥补主铁壳长度变短导致主铁壳强度减弱的情况,还可以增强所述副铁壳与主铁壳之间固定强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适用于正反插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2015年6月24日公告的中国实用新型第204424540号专利揭示的一种插座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多个导电端子及包覆绝缘本体的金属壳体,所述金属壳体包括壳体顶壁、壳体底壁及连接壳体顶壁与壳体底壁的两壳体侧壁,所述金属壳体还包括遮盖壳体顶壁的外顶壁、壳体侧壁的两外侧壁及自外侧壁底部向外侧水平延伸以固定在电路板上的固定片,所述外顶壁与壳体顶壁的后端一体相连,所述外顶壁覆盖所述壳体顶壁的后半部分。现有技术中,所述绝缘本体位于金属壳体所形成的空间内,使得金属壳体的长度可以较长以保证结构强度,但是较长的金属壳体会占据较多的空间不利于其他部件的设置,当金属壳体变短以令绝缘本体外露时,金属壳体的整体前度减弱,而外顶壁仅覆盖于壳体顶壁的后半部分,不能很好的起到加强金属壳体强度的作用,并且在进行多次插拔后极易造成外顶壁与壳体顶壁的脱离而影响后续的使用。
因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电连接器,具有较强的结构强度,且易于制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的若干导电端子、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的金属屏蔽片及套设于所述绝缘本体外的主铁壳及副铁壳,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座及自基座向前延伸的舌板,所述主铁壳包括上壁,所述副铁壳包括主体部及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将所述上壁与所述主体部一体相连,所述副铁壳的主体部自所述连接部向前延伸至所述上壁的前端且与所述上壁的前端齐平。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副铁壳的主体部进一步包括自所述连接部向前延伸的第一主体部及自所述第一主体部向前延伸至所述上壁的前端且与所述上壁的前端齐平的第二主体部,所述第二主体部的横向宽度较所述第一主体部宽且具有一对位于所述主铁壳横向两侧的固定部,所述第一主体部与第二主体部均点焊固定于所述主铁壳的上壁表面。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所述连接部自所述主铁壳的上壁后端的中间向上弯折,所述连接部的宽度小于所述上壁后端的宽度。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所述主铁壳进一步包括与所述上壁对应的下壁及连接所述上壁和下壁的两个侧壁,所述上壁、下壁和两个侧壁之间围设形成一收容空间,所述舌板的一部分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另一部分向前延伸以突伸出所述收容空间外。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基座的前端设有固定槽,所述主铁壳进一步包括与所述上壁对应的下壁及连接所述上壁和下壁的两个侧壁,所述上壁和下壁均包括前挡部,所述前挡部的一部分收容于所述固定槽内且向后抵持于所述基座,另一部分向前露出于所述固定槽外。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基座的上端设有抵持槽,所述上壁进一步包括弹片,所述弹片的前端收容于所述抵持槽内且向前抵持于所述基座。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所述上壁包覆于所述基座的上端,所述上壁进一步包括位于两侧的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向上弯折以向上抵持于所述基座的下端。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上端座、下端座及与所述上端座和下端座一体射出成型而形成的绝缘件,所述若干导电端子包括上排端子和下排端子,所述上排端子固持于所述上端座内,所述下排端子固持于所述下端座内,所述金属屏蔽片位于所述上端座和下端座之间。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所述下端座进一步包括钩部,所述钩部位于所述下端座的前端和后端两侧,所述钩部钩持于所述上端座以令所述下端座固定于所述上端座的下方。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所述上排端子和下排端子的端子数量相同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中轴中心对称排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所述副铁壳的主体部的前端与所述主铁壳的上壁前端平齐以可以更多的覆盖所述主铁壳上方的绝大部分,从而有效增强所述主铁壳的强度以弥补所述主铁壳长度变短导致主铁壳强度减弱的情况,还可以增强所述副铁壳与主铁壳之间固定强度,在所述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插拔时,防止所述主铁壳受力而与副铁壳分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图1自另一方向看的立体组合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4是图3自另一方向看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移除主铁壳和副铁壳后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6是图5自另一方向看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7是图5所示的电连接器进一步分解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8是图7自另一方向看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9是图1A-A方向的剖视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电连接器 100 绝缘本体 1
基座 101 舌板 102
对接槽 1021 上端座 12
第一基座 121 抵持槽 1211
凸台部 1212 卡持部 1213
第一舌板 122 钩槽 1221
下端座 13 第二基座 131
第一钩部 1311 第二舌板 132
第二钩部 1321 绝缘件 14
第三基座 141 固定槽 1411
第三舌板 142 导电端子 2
接触部 201 固持部 202
焊接部 203 上排端子 210
下排端子 220 金属屏蔽片 3
主板部 31 凸部 311
凹槽 312 接地脚 32
主铁壳 4 收容空间 400
上壁 41 弹片 411
夹持部 412 固定脚 413
下壁 42 侧壁 43
前挡部 44 副铁壳 5
主体部 51 第一主体部 511
第二主体部 512 焊接点 513
连接部 52 固定部 53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图1至图9介绍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的具体实施方式。定义所述电连接器100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插接的端口为插接端。界定插接端为前端,插接方向为前后方向。
请参照图1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100,安装于电路板(未图示)上。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1内的若干导电端子2、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1内的金属屏蔽片3、套设于所述绝缘本体1外的主铁壳4及覆盖于所述主铁壳4外表面的副铁壳5。
请参照图3至图8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基座101及自所述基座101向前延伸形成的舌板102。所述舌板102包括一对位于所述舌板102前端两侧的对接槽1021。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上端座12、下端座13及绝缘件14。所述绝缘件14与所述上端座12和下端座13一体射出成型为一体。所述上端座12包括第一基座121及第一舌板122。所述上端座12包括第二基座131和第二舌板132。所述绝缘件14包括第三基座141和第三舌板142。所述第一基座121、第二基座131和第三基座141共同形成所述基座101。所述第一舌板122、第二舌板132和第三舌板142共同形成所述舌板102。
请参照图3、图5及图7所示,所述第一基座121包括所述一对抵持槽1211、一对凸台部1212及一对卡持部1213。所述一对抵持槽1211位于所述第一基座121的上表面。所述一对凸台部1212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基座121的后端两侧。所述一对卡持部1213分别位于所述一对凸台部1212的前端。所述第一舌板122的前端设置有一钩槽1221。请参照图4至图8上述,所述第二基座131包括一对第一钩部1311。所述一对第一钩部1311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基座131后端的两侧且向上延伸。所述第二舌板132包括一个第二钩部1321。所述第二钩部1321位于所述第二舌板132的前端且向上延伸。所述第三基座141的前端面对称设置有向后延伸的三个固定槽1411。
请参照图1至图9所示,各所述导电端子2包括露出于所述舌板102的接触部201、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1内的固持部202及向后延伸出所述基座101外的焊接部203。所述若干导电端子2包括上排端子210及下排端子220。所述上排端子210和下排端子220的端子数量相同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中轴中心对称以实现正反插的功能。
请参照图3至图9所示,所述金属屏蔽片3包括主板部31及自所述主板部31后端两侧向下弯折且用于与电路板(未图示)接地电连接的一对接地脚32。所述主板部31包括一对凸部311及一对凹槽312。所述一对凸部311位于所述主板部31前端两侧。所述一对凹槽312分别位于所述主板部31的两侧且位于所述一对凸部311的后方。所述一对凸部311可以保护所述舌板102前端两侧在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对接时不被划伤破损。所述一对凹槽312用于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的接地元件接地电连接,从而令所述金属屏蔽片3在上排端子210和下排端子220之间具有屏蔽功能而避免相互信号干扰。
请参照图7及图8所示,所述上端座12与所述上排端子210一体射出成型为一体。所述下端座13与所述下排端子220一体射出成型为一体。在上下方向上,自上而下依次将所述固持于所述上排端子210的上端座12、金属屏蔽片3和固持有下排端子220的下端座13组装在一起。此时,请参照图5及图6所示,所述金属屏蔽片3位于所述上排端子210和下排端子220之间。所述下端座13的一对第一钩部1311分别钩持于所述上端座12的一对卡持部1213上。所述下端座13的第二钩部1321钩持于所述上端座12的钩槽1221上,从而令所述上端座12和下端座13固定在一起。请参照图3至图8所示,所述绝缘件14与组装在一起的上端座12和下端座13一体射出成型为一体。所述绝缘件14封堵所述上端座12与下端座13之间的缝隙且防止所述上端座12与下端座13分离。此时,所述金属屏蔽片3的一对凸部311分别露出于所述舌板102的前端两侧,所述一对凹槽312分别露出于所述舌板102两侧的一对对接槽1021内。
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所述主铁壳4形成有收容所述舌板102的一收容空间400。所述主铁壳4包括上壁41、与所述上壁41对应设置的下壁42及连接所述上壁41和下壁42的两个侧壁43。所述上壁41的后端自所述侧壁43的后端继续向后延伸。所述上壁41进一步包括一个前挡部44、一对弹片411、两对夹持部412及用于与所述电路板(未图示)接地电连接的一对固定脚413。所述一个前挡部44和一对弹片411均位于所述上壁41的内壁面且向所述收容空间400内撕裂成型而形成。所述一对弹片411自后向前且斜向延伸入所述收容空间400,所述一对弹片411位于所述一个前挡部44的后方。所述上壁41的所述两对夹持部412分别位于所述上壁41的两侧且位于所述侧壁43的后方。在前后方向上,所述一对固定脚413分别位于所述两对夹持部412之间。所述下壁42进一步包括两个前挡部44。所述两个前挡部44位于所述下壁42的内壁面且向所述收容空间400内撕裂成型而形成。
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所示副铁壳5包括包括主体部51、连接部52及位于所述主体部51两侧以围设于所述主铁壳4两侧并用于固定于电路板(未图示)且与电路板(未图示)接地电连接的两个固定部53。所述连接部52将所述上壁41的后端与所述主体部51一体相连且所述主体部51自所述连接部52向前延伸至所述上壁41的前端边缘处,并且主体部51的前端边缘与所述上壁41的前端边缘平齐设置。所述连接部52自所述主铁壳4的上壁41后端的中间位置向上弯折且所述连接部52的宽度小于所述上壁41的宽度。所述主体部51进一步包括自所述连接部52向前延伸的第一主体部511及自所述第一主体部511向前延伸至所述上壁41的前端且与所述上壁41的前端齐平的第二主体部512。所述第一主体部511的横向宽度大于所述第二主体部512的宽度。于所述第一主体部511与第二主体部512上进行点焊处理而令所述副铁壳5的主体部51稳固固定于所述主铁壳4的上壁41的上表面。所述第一主体部511和第二主体部512上具有焊接点513。所述焊接点513成多排设置以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主体部511上和第二主体部512上,从而有效防止第一主体部511上和第二主体部512自所述上壁41脱离。
请参照图1至图4及图9所示,将固持有所述上排端子210、下排端子220及金属屏蔽片3的绝缘本体1整体自后向前组装入所述主铁壳4的收容空间400内。此时,所述主铁壳4的三个前挡部44分别向后收容于所述第三基座141的三个固定槽1411内且共同向后抵持于所述第三基座141,以防止绝缘本体1向前移动。各所述前挡部44的前端向前延伸出所述各固定槽1411外,令对接连接器(未图示)过度插入时可以优先顶于各所述前挡部44上,从而保护绝缘本体1不被对接连接器(未图示)顶坏。所述一对弹片411的前端分别收容于所述第一基座121的一对抵持槽1211内且向前抵持所述绝缘本体1,以防止所述绝缘本体1向后移动。最后,令主铁壳4的两对夹持部412中的一对夹持部412向上弯折以分别向上抵持所述第一基座121的一对凸台部1212的下端且向前抵持于所述绝缘本体1,从而可以将所述主铁壳4与所述绝缘本体1稳定固定在一起,亦有效防止所述绝缘本体1向后移动。另一对夹持部412向上弯折以分别向前抵持于所述第三基座141的后端,以进一步防止所述绝缘本体1向后移动。
请参照图9所示,所述舌板102部分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400内,部分向前延伸出所述收容空间400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连接器100可以组装配合于电子设备的具有安装孔的外壁上。所述主铁壳4的前端配合于所述安装孔的内侧,而令所述舌板102外露于所述收容空间400外的部分收容于所述安装孔内,从而有效减少所述电连接器100的长度以为其他部件提供更多的容置空间。所述副铁壳5的主体部51的前端与所述主铁壳4的上壁41前端平齐以可以更多的覆盖所述主铁壳4上方的绝大部分,从而有效增强所述主铁壳4的强度以弥补所述主铁壳4长度变短导致主铁壳4强度减弱的情况,还可以增强所述副铁壳5与主铁壳4之间固定强度,在所述电连接器100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插拔时,防止所述主铁壳4受力而与副铁壳5分离。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而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的若干导电端子、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的金属屏蔽片及套设于所述绝缘本体外的主铁壳及副铁壳,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座及自基座向前延伸的舌板,所述主铁壳包括上壁,所述副铁壳包括主体部及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将所述上壁与所述主体部一体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副铁壳的主体部自所述连接部向前延伸至所述上壁的前端且与所述上壁的前端齐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副铁壳的主体部进一步包括自所述连接部向前延伸的第一主体部及自所述第一主体部向前延伸至所述上壁的前端且与所述上壁的前端齐平的第二主体部,所述第二主体部的横向宽度较所述第一主体部宽且具有一对位于所述主铁壳横向两侧的固定部,所述第一主体部与第二主体部均点焊固定于所述主铁壳的上壁表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自所述主铁壳的上壁后端的中间向上弯折,所述连接部的宽度小于所述上壁后端的宽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铁壳进一步包括与所述上壁对应的下壁及连接所述上壁和下壁的两个侧壁,所述上壁、下壁和两个侧壁之间围设形成一收容空间,所述舌板的一部分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另一部分向前延伸以突伸出所述收容空间外。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前端设有固定槽,所述主铁壳进一步包括与所述上壁对应的下壁及连接所述上壁和下壁的两个侧壁,所述上壁和下壁均包括前挡部,所述前挡部的一部分收容于所述固定槽内且向后抵持于所述基座,另一部分向前露出于所述固定槽外。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上端设有抵持槽,所述上壁进一步包括弹片,所述弹片的前端收容于所述抵持槽内且向前抵持于所述基座。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壁包覆于所述基座的上端,所述上壁进一步包括位于两侧的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向上弯折以向上抵持于所述基座的下端。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上端座、下端座及与所述上端座和下端座一体射出成型而形成的绝缘件,所述若干导电端子包括上排端子和下排端子,所述上排端子固持于所述上端座内,所述下排端子固持于所述下端座内,所述金属屏蔽片位于所述上端座和下端座之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端座进一步包括钩部,所述钩部位于所述下端座的前端和后端两侧,所述钩部钩持于所述上端座以令所述下端座固定于所述上端座的下方。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排端子和下排端子的端子数量相同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中轴中心对称排列。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492811.9U CN206516825U (zh) | 2016-12-30 | 2016-12-30 | 电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492811.9U CN206516825U (zh) | 2016-12-30 | 2016-12-30 | 电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516825U true CN206516825U (zh) | 2017-09-22 |
Family
ID=598641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1492811.9U Active CN206516825U (zh) | 2016-12-30 | 2016-12-30 | 电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516825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418038A (zh) * | 2018-02-12 | 2018-08-17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Usb连接结构和具有该usb连接结构的电子设备 |
CN108448304A (zh) * | 2018-02-12 | 2018-08-24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Usb连接结构和具有该usb连接结构的电子设备 |
-
2016
- 2016-12-30 CN CN201621492811.9U patent/CN206516825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418038A (zh) * | 2018-02-12 | 2018-08-17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Usb连接结构和具有该usb连接结构的电子设备 |
CN108448304A (zh) * | 2018-02-12 | 2018-08-24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Usb连接结构和具有该usb连接结构的电子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6595467U (zh) | 电连接器 | |
CN101958476B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201252259Y (zh) | 电连接器 | |
CN105281081B (zh) | 插头连接器 | |
CN206461133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773961U (zh) | 电连接器组件 | |
US20150194768A1 (en) | Flippable electrical connector | |
CN206685636U (zh) | 电连接器组件 | |
CN108232526A (zh) |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 |
CN101615733B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201303149Y (zh) | 电连接器 | |
CN102544812A (zh) | 电连接器 | |
CN104064910A (zh) | 高频插座连接器、高频插头连接器及其组合结构 | |
CN206727341U (zh) | 电连接器 | |
CN101615739B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109888537A (zh) | 连接器及电缆线束 | |
CN206516825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142392Y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490371U (zh) | 插座连接器组合 | |
CN106663901B (zh) | 通信用连接器 | |
CN105932472B (zh) | Usb c型插头连接器 | |
CN207572666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6471607U (zh) | 插头连接器 | |
CN206878249U (zh) | USB Type‑C插头连接器 | |
CN203103671U (zh) | 电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