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513120U - 智能面板锁 - Google Patents
智能面板锁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513120U CN206513120U CN201720116093.3U CN201720116093U CN206513120U CN 206513120 U CN206513120 U CN 206513120U CN 201720116093 U CN201720116093 U CN 201720116093U CN 206513120 U CN206513120 U CN 20651312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andle
- lock
- panel
- roller
- pell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7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6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9000008188 pelle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1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450 motiv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41001131688 Coracias garrul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0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4534 cecum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595 contracto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60 explo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79 rubber t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面板锁,包括锁具面板、把手和锁芯。锁芯嵌设于锁具面板,把手的一端穿过锁具面板与锁芯枢转连接,还包括把手闭锁组件。当把手处于锁定状态时,滚子闭锁机构与把手配合,把手嵌入锁具面板并压缩弹性复位元件,电子驱动元件控制闭锁传动机构,使得闭锁传动机构处于卡紧位置。当把手处于未锁定状态时,滚子闭锁机构与把手分离,电子驱动元件控制闭锁传动机构,使得闭锁传动机构处于释放位置。弹性复位元件驱动把手离开锁具面板,以使把手能够带动锁芯转动,实现智能面板锁闭锁或解锁。所述智能面板锁能够通过电子驱动元件对把手闭锁组件的控制通过弹性元件使把手自动弹出,方便使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面板锁,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面板锁。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配网设备越来越多,尤其是放置在城市或乡村各个位置的户外环网柜,对户外环网柜柜门的有效闭锁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把手面板锁需要手动拉起把手才能开锁,把手无法自动弹出,使用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把手面板锁使用不方便的问题,提供一种方便的智能面板锁。
一种智能面板锁,包括锁具面板、把手和锁芯,所述锁芯嵌设于所述锁具面板,所述把手的一端穿过所述锁具面板与所述锁芯枢转连接,还包括把手闭锁组件,所述把手闭锁组件包括闭锁传动机构、滚子闭锁机构、弹性复位元件和电子驱动元件;
所述闭锁传动机构活动设于所述滚子闭锁机构内,所述闭锁传动机构具有卡紧位置和释放位置;当所述闭锁传动机构位于所述卡紧位置时驱动所述滚子闭锁机构与所述把手配合,以使所述把手处于锁定状态,当所述闭锁传动机构位于释放位置时驱动所述滚子闭锁机构与所述把手分离,以使所述把手处于未锁定状态;
所述电子驱动元件控制所述闭锁传动机构在所述卡紧位置和所述释放位置之间活动;
当所述把手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滚子闭锁机构与所述把手配合,所述把手嵌入所述锁具面板并压缩所述弹性复位元件,所述电子驱动元件控制所述闭锁传动机构,使得所述闭锁传动机构处于卡紧位置;当所述把手处于未锁定状态时,所述滚子闭锁机构与所述把手分离,所述电子驱动元件控制所述闭锁传动机构,使得所述闭锁传动机构处于所述释放位置,所述弹性复位元件驱动所述把手离开所述锁具面板,以使所述把手能够带动所述锁芯转动,实现所述智能面板锁闭锁或解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把手在靠近所述锁具面板的一侧设置有凹槽,所述滚子闭锁机构还包括滚子,所述滚子设置于所述闭锁传动机构靠近所述锁具面板的一端,所述电子驱动元件设置于所述闭锁传动机构远离所述滚子的一端;
当所述电子驱动元件控制所述闭锁传动机构位于卡紧位置时,所述闭锁传动机构驱动所述滚子使所述滚子嵌入所述凹槽,所述滚子通过所述凹槽抵压所述把手使所述把手处于锁定状态;
当所述电子驱动元件控制所述闭锁传动机构位于释放位置时,所述滚子离开所述凹槽与所述把手分离,所述弹性复位元件驱动所述把手离开所述锁具面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把手闭锁组件包括把手闭锁组件主体,所述闭锁传动机构包括弹子,所述弹子、所述滚子、所述电子驱动元件和所述弹性复位元件设置于所述把手闭锁组件主体,所述弹子的一端设置有所述电子驱动元件,另一端与所述滚子抵接,所述弹性复位元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把手闭锁组件主体内部,另一端朝向所述把手;
所述把手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滚子位于所述凹槽中的闭锁位置,所述把手嵌入所述锁具面板并压缩所述弹性复位元件,所述滚子在所述闭锁位置抵压所述把手以限制所述把手弹出所述锁具面板,所述电子驱动元件抵接于所述弹子远离所述滚子的一端使所述弹子位于所述卡紧位置,同时所述弹子将所述滚子限制于所述闭锁位置;
开锁时,按压所述把手使所述滚子离开所述闭锁位置,所述电子驱动元件受控收缩远离所述弹子,所述弹性复位元件推动所述把手离开所述锁具面板,同时所述弹性复位元件通过所述滚子推动所述弹子,使所述弹子占据所述电子驱动元件闭锁时所在的位置以阻止所述电子驱动元件复位,此时所述弹子位于所述释放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滚子闭锁机构包括凸台,所述凸台设置于所述把手闭锁组件主体的内部,所述凸台设置有盲孔,所述弹子间隙配合安装于所述盲孔,所述弹性复位元件套设于所述凸台的外侧,所述凸台的周侧开设有用于通过所述滚子的通孔;
所述把手处于锁定的状态时,所述弹子在所述闭锁位置抵压位于所述通孔的所述滚子使所述滚子抵压于所述把手以限制所述把手弹出;
所述把手处于未锁定的状态时,所述弹性复位元件使位于所述通孔的所述滚子抵压所述弹子使所述弹子占据所述电子驱动元件闭锁时所在的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把手闭锁组件还包括顶环,所述顶环套设于所述弹子的外侧,所述顶环一端抵接于所述把手,所述顶环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弹性复位元件朝向所述把手的一端,所述把手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把手通过所述顶环压缩所述弹性复位元件,所述把手处于未锁定状态时,所述顶环在所述弹性复位元件的推动下将所述把手顶出所述锁具面板并推压所述滚子,同时所述滚子推压所述弹子使所述弹子占据所述电子驱动元件闭锁时所在的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环远离所述锁具面板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台阶,所述限位台阶用以限制所述顶环向所述锁具面板方向运动的距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具面板设置有面板槽,所述面板槽的深度小于所述把手的厚度,所述把手处于闭锁状态时,所述把手与所述锁具面板的外表面平齐,所述顶环抵接于所述把手使所述把手和所述锁具面板之间留有空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闭锁传动机构还包括弹子弹性元件,所述弹子弹性元件套设于所述弹子,所述弹子弹性元件使所述弹子抵接于所述滚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子设置有限位凸台,所述弹子弹性元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把手闭锁组件主体的内部,另一端抵接于所述限位凸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把手靠近所述把手闭锁组件400的一侧设置有凹坑,所述凹坑的两侧设置有所述凹槽,所述把手处于闭锁状态时,所述滚子嵌入所述凹槽以限制所述把手离开所述锁具面板。
所述智能面板锁能够通过电子驱动元件对把手闭锁组件的控制,通过弹性元件使把手自动弹出,方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面板锁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面板锁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面板锁闭锁时的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面板锁开锁时的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面板锁的局部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锁具面板100、面板槽110、把手200、凹坑210、凹槽220、锁芯300、把手闭锁组件400、把手闭锁组件主体410、弹性复位元件420、闭锁传动机构430、限位凸台431、弹子弹性元件432、弹子433、滚子440、滚子闭锁机构450、盲孔451、通孔452、凸台453、顶环460、限位台阶461、电子驱动元件50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技术方案及技术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见图1-2,一种智能面板锁,包括锁具面板100、把手200和锁芯300。所述锁芯300嵌设于所述锁具面板100。所述把手200的一端穿过所述锁具面板100与所述锁芯300枢转连接。所述智能面板锁还包括把手闭锁组件400。所述把手闭锁组件400包括闭锁传动机构430、滚子闭锁机构450、弹性复位元件420和电子驱动元件600。
所述把手200能够相对所述锁具面板100拉起和贴合。拉起所述把手200后,转动所述把手200即可带动所述锁芯300开锁。所述把手闭锁组件400用于控制住所述把手200的动作。所述闭锁传动机构430能够将所述电子驱动元件600的动作传递给所述滚子闭锁机构450。所述滚子闭锁机构450直接控制所述把手200以进行开锁和闭锁。
所述闭锁传动机构430活动设于所述滚子闭锁机构450内。所述闭锁传动机构430具有卡紧位置和释放位置。当所述闭锁传动机构430位于所述卡紧位置时驱动所述滚子闭锁机构450与所述把手200配合,以使所述把手200处于锁定状态。当所述闭锁传动机构430位于释放位置时驱动所述滚子闭锁机构450与所述把手200分离,以使所述把手200处于未锁定状态。
所述电子驱动元件600控制所述闭锁传动机构430在所述卡紧位置和所述释放位置之间活动。
当所述把手200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滚子闭锁机构450与所述把手200配合。所述把手200嵌入所述锁具面板100并压缩所述弹性复位元件420。所述电子驱动元件600控制所述闭锁传动机构430,使得所述闭锁传动机构430处于卡紧位置。当所述把手200处于未锁定状态时,所述滚子闭锁机构450与所述把手200分离。所述电子驱动元件600控制所述闭锁传动机构430,使得所述闭锁传动机构430处于所述释放位置。所述弹性复位元件420驱动所述把手200离开所述锁具面板100,以使所述把手200能够带动所述锁芯300转动,实现所述智能面板锁闭锁或解锁。
开锁时,电脑钥匙在所述锁具面板100上的钥匙接口识别正确后给所述电子驱动元件500传输指令。所述电子驱动元件500动作并驱动所述闭锁传动机构430。所述闭锁传动机构430控制所述滚子闭锁机构450,使所述把手闭锁组件400解除对所述把手200的限制。已经被压缩的所述弹性复位元件420将所述把手200顶出所述锁具面板100。此时所述把手200处于未锁定状态。
闭锁时,将所述把手200嵌入所述锁具面板100,所述把手200压缩所述弹性复位元件420。所述电子驱动元件500复位,所述闭锁传动机构430控制所述滚子闭锁机构450以限制所述把手200弹出所述锁具面板100。
所述智能面板锁能够通过所述电子驱动元件500对所述把手闭锁组件400进行控制,通过弹性复位元件420使所述把手200自动弹出,方便使用。
开锁时,电脑钥匙与所述锁具面板100上的接口匹配正确后,所述电子驱动元件500有动作的趋势。但是所述把手闭锁组件400限制所述电子驱动元件500的动作。按压所述把手200,所述把手闭锁组件400被触发并解除了对所述电子驱动元件500的限制。所述电子驱动元件500能够动作且不再限制所述把手闭锁组件400。此时所述把手闭锁组件400也不再限制所述把手200。所述把手200在所述弹性复位元件420的作用下弹出所述锁具面板100。
请参见图3-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把手200在靠近所述锁具面板100的一侧设置有凹槽220。所述滚子闭锁机构450还包括滚子440,所述滚子440设置于所述闭锁传动机构430靠近所述锁具面板100的一端。所述电子驱动元件600设置于所述闭锁传动机构430远离所述滚子440的一端。
当所述电子驱动元件500控制所述闭锁传动机构430位于卡紧位置时,所述闭锁传动机构430驱动所述滚子440使所述滚子440嵌入所述凹槽220。所述滚子440通过所述凹槽220抵压所述把手200使所述把手200处于锁定状态。
所述凹槽220能够限制所述滚子440的位置。通过所述滚子440在所述凹槽220的不同位置的改变能够控制所述把手200的动作。
当所述电子驱动元件500控制所述闭锁传动机构430位于释放位置时。所述滚子440离开所述凹槽220与所述把手200分离。所述弹性复位元件420驱动所述把手200离开所述锁具面板10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把手闭锁组件400包括把手闭锁组件主体410。所述闭锁传动机构430包括弹子433。所述弹子433、所述滚子440、所述电子驱动元件500和所述弹性复位元件420设置于所述把手闭锁组件主体410。所述弹子433的一端设置有所述电子驱动元件500,另一端与所述滚子440抵接。所述弹性复位元件420的一端抵接于所述把手闭锁组件主体410内部,另一端朝向所述把手200。
所述把手200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滚子440位于所述凹槽220中的闭锁位置。所述把手200嵌入所述锁具面板100并压缩所述弹性复位元件420。所述滚子440在所述闭锁位置抵压所述把手200以限制所述把手200弹出所述锁具面板100。所述电子驱动元件500抵接于所述弹子433远离所述滚子440的一端使所述弹子433位于所述卡紧位置,同时所述弹子433将所述滚子440限制于所述闭锁位置。
所述把手200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滚子位于闭锁位置。所述把手200嵌入所述锁具面板100并压缩所述弹性复位元件420。所述滚子440在所述闭锁位置抵压所述把手200以限制所述把手200弹出所述锁具面板100。所述电子驱动元件500抵接于所述弹子433远离所述滚子440的一端使所述弹子433将所述滚子440限制于所述闭锁位置。
开锁时,按压所述把手200使所述滚子440离开所述闭锁位置。所述电子驱动元件500受控收缩远离所述弹子433。所述弹性复位元件420推动所述把手200离开所述锁具面板100。同时所述弹性复位元件420使所述滚子440推动所述弹子433使所述弹子433占据所述电子驱动元件500闭锁时所在的位置,以阻止所述电子驱动元件500复位。
所述把手闭锁组件主体410是用于安装所述面板锁把闭锁机构各种元件的主体。优选地,所述弹子433可以为圆柱体结构。所述滚子440可以球体、圆柱体,也可以为具有滚动弧面的其它结构。所述弹性复位元件420套设在所述弹子433的外侧。所述弹子433和所述弹性复位元件420的轴线朝向所述锁具面板100。所述弹子433靠近所述锁具面板100的一端为圆头或圆锥形等具有弧面或斜面结构。所述滚子440的外形与所述弹子433靠近所述锁具面板100一端的外形相配合。所述弹子433在轴向运动的时候能够推动所述滚子440运动。所述滚子440能够在所述弹子433和所述弹性复位元件420靠近所述锁具面板100的一端之间往复运动。
所述电子驱动元件500位于所述弹子433远离所述锁具面板100的一端。所述电子驱动元件500的运动路径与所述弹子433的运动路径交叉。优选地,所述电子驱动元件500的运动方向与所述弹子433的运动方向垂直。
闭锁状态时,所述电子驱动元件500抵接于所述弹子433远离所述锁具面板100的一端。开锁时,电脑钥匙识别正确后,所述电子驱动元件500具有离开所述弹子433的趋势。但是弹子433在所述滚子440的压力的作用下,仍抵压于所述电子驱动元件500。所述电子驱动元件500无法收缩离开所述弹子433。按压所述把手200,所述把手200具有一定的变形和位移。此时所述把手200对所述滚子440的作用力减小。所述滚子440受力不均匀后在所述弹子433的抵压下离开所述闭锁位置。所述弹子433受到所述滚子440抵压的作用力减小,所述弹子433对所述电子驱动元件500的压力也减小使所述电子驱动元件500收缩离开所述弹子433远离所述锁具面板100的一端。松开所述把手200后。所述弹性复位元件420在回复力的作用下将所述把手200抵压出所述锁具面板100。同时所述弹性复位元件420使所述滚子440再次返回抵压所述弹子433。所述滚子440抵压在所述弹子433靠近所述锁具面板100的一端后,所述弹子433朝向远离所述锁具面板100的一侧运动并占据所述电子驱动元件500在闭锁时所在的位置。所述弹子433抵压在所述电子驱动元件500的一端限制所述电子驱动元件500复位。因此在开锁的状态时,所述电子驱动元件500无法复位。所述弹子433也无法通过所述滚子440将所述弹性复位元件420压缩使所述把手200嵌入所述锁具面板10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滚子闭锁机构450包括凸台453。所述凸台453设置于所述把手闭锁组件主体410的内部。所述凸台453设置有盲孔451,所述弹子433间隙配合安装于所述盲孔451。所述弹性复位元件420套设于所述凸台453的外侧。所述凸台453的周侧开设有用于通过所述滚子440的通孔452。
所述把手200处于锁定的状态时,所述弹子433在所述闭锁位置抵压位于所述通孔452的所述滚子440使所述滚子440抵压于所述把手200以限制所述把手200弹出。
所述把手200处于未锁定的状态时,所述弹性复位元件420使位于所述通孔452的所述滚子440抵压所述弹子433使所述弹子433占据所述电子驱动元件500闭锁时所在的位置。
所述凸台453相对所述把手闭锁组件主体410固定设置。所述弹性复位元件420远离所述锁具面板100的一侧抵接于所述凸台453远离所述锁具面板100一端的外沿部分。所述凸台453限定了所述弹子433和所述弹性复位元件420的运动路径。所述凸台453靠近所述锁具面板100一侧的盲端用于限制所述滚子440和所述弹子433的运动位置。所述滚子440能够通过所述通孔452在所述凸台453的内外两侧运动。所述通孔452限制了所述滚子440的运动路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把手闭锁组件400还包括顶环460。所述顶环460套设于所述弹子的外侧。所述顶环460一端抵接于所述把手200。所述顶环460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弹性复位元件420朝向所述把手200的一端。所述把手200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把手200通过所述顶环460压缩所述弹性复位元件420。所述把手200处于未锁定状态时,所述顶环460在所述弹性复位元件420的推动下将所述把手200顶出所述锁具面板100并推压所述滚子440。同时所述滚子440推压所述弹子433使所述弹子433占据所述电子驱动元件500闭锁时所在的位置。
所述顶环460套设于所述弹子433并能够相对于所述弹子433轴向运动。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环460为套筒状。所述顶环460与所述弹性复位元件420同轴线排列。闭锁状态时,所述顶环460一端抵接于嵌入所述锁具面板100的所述把手200,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弹性复位元件420靠近所述锁具面板100的一端。开锁时,所述弹性复位元件420通过所述顶环460将所述把手200顶出所述锁具面板100。所述顶环460占据所述把手200闭锁时所在的位置并抵压所述滚子440使所述滚子440抵接于所述弹子433以限制所述弹子433运动。闭锁时,所述把手200抵压所述顶环460,所述顶环460压缩所述弹性复位元件420。所述把手200回到闭锁时所在位置。所述滚子440在所述弹子433的作用下抵压于所述把手200。所述滚子440限制所述把手200离开所述锁具面板100。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环460远离所述锁具面板100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台阶461。所述限位台阶461用以限制所述顶环460向所述锁具面板100方向运动的距离。闭锁时,所述顶环460在所述把手200的作用下运动到离所述锁具面板100最远的距离。开锁时,所述顶环460在所述弹性复位元件420的作用下朝所述锁具面板100方向运动并将所述把手200顶出所述锁具面板100。随后所述限位台阶461抵接于所述把手闭锁组件主体410内部使所述顶环460无法继续运动。
请参见图5,所述锁具面板100设置有面板槽110。所述面板槽110的深度小于所述把手200的厚度。所述把手200处于闭锁状态时,所述把手200与所述锁具面板100的外表面平齐。所述顶环460抵接于所述把手200使所述把手200和所述锁具面板100之间留有空隙。
所述面板槽110用于收纳所述把手200。所述把手200嵌入所述面板槽110时,所述把手200外表面和所述锁具面板100的外表面平齐使所述锁具面板100外侧没有着力点,防止锁具被破坏。闭锁时,所述弹性复位元件420抵接于所述顶环460使所述顶环460抵接于所述把手200。所述把手200与所述锁具面板100之间留有的空隙减小了所述把手200和所述锁具面板100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了锁具被冻的概率。所述把手200和所述锁具面板100被冻时,敲击所述把手200即可将所述缝隙之间的冰块敲落,便于开锁。
在一个实施例中,述闭锁传动机构430还包括弹子弹性元件432,所述弹子弹性元件432套设于所述弹子433。所述弹子弹性元件432使所述弹子433抵接于所述滚子440。
所述弹性复位元件420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弹子弹性元件432,另一端抵接于所述把手闭锁组件主体410。所述弹性复位元件420被压缩后使所述弹子433有朝向所述锁具面板100方向运动的趋势。所述弹性复位元件420使所述弹子433始终抵接于所述滚子440。
在一个实施例中,述弹子433设置有限位凸台431,所述弹子弹性元件432的一端抵接于所述把手闭锁组件主体410的内部,另一端抵接于所述限位凸台431。所述限位凸台431设置于所述弹子433靠近所述滚子440的一端。所述弹性复位元件420通过所述限位凸台431使所述弹子433抵接于所述滚子44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把手200靠近所述把手闭锁组件400的一侧设置有凹坑210。所述凹坑210的两侧设置有所述凹槽220。所述把手200处于闭锁状态时,所述滚子440嵌入所述凹槽220以限制所述把手200离开所述锁具面板100。
下面对所述智能面板锁的使用过程进行说明:
闭锁时,所述把手200嵌入所述锁具面板100。所述把手200抵接于所述顶环460。所述顶环460压缩所述弹性复位元件420。所述滚子440抵压于所述凹槽220的边缘以限制所述把手200弹出所述锁具面板100。所述电子驱动元件500抵接于所述弹子433使所述弹子433抵压所述滚子440。
开锁时,通过电脑钥匙识别使所述电子驱动元件500具有收缩动作的趋势。此时所述弹子433抵压所述电子驱动元件500使所述电子驱动元件500无法收缩。按压所述把手200,在所述弹子433的抵压力的作用下所述滚子440从所述凹槽220的边缘滑入所述凹槽220的内部。所述弹子433在所述弹子弹性元件432的作用下朝所述锁具面板100所在的方向运动。所述电子驱动元件500不再受到所述弹子433的压力后收缩。松手后,所述弹性复位元件420通过所述顶环460将所述把手200抵出所述锁具面板100。所述滚子440从所述凹槽220中滑出,所述顶环460同时抵压所述滚子440使所述滚子440抵压所述弹子433,所述弹子433远离所述锁具面板10的一端没有了所述电子驱动元件500的限制可以向远离所述锁具面板100一侧运动。所述弹子433运动到所述电子驱动元件500闭锁时所在的位置后限制所述电子驱动元件500复位。此时转动所述把手200即可开锁。
所述凹槽220的内壁可以为与所述滚子440外形相对应的弧面。按压所述把手200时,所述滚子440从所述凹槽220的边缘滑进所述凹槽220的内部。所述电子驱动元件500此时可以受控收缩。所述把手200不再受压力时,所述弹性复位元件420使所述把手200弹出所述锁具面板100。使所述滚子440从所述凹槽220中滑出并抵压于所述弹子433,使所述弹子433运动到所述电子驱动元件500闭锁时所在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智能面板锁能够通过电子驱动元件500对把手闭锁组件400的控制,通过弹性复位元件420能够使把手200自动弹出,方便使用。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智能面板锁,包括锁具面板(100)、把手(200)和锁芯(300),所述锁芯(300)嵌设于所述锁具面板(100),所述把手(200)的一端穿过所述锁具面板(100)与所述锁芯(300)枢转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把手闭锁组件(400),所述把手闭锁组件(400)包括闭锁传动机构(430)、滚子闭锁机构(450)、弹性复位元件(420)和电子驱动元件(600);
所述闭锁传动机构(430)活动设于所述滚子闭锁机构(450)内,所述闭锁传动机构(430)具有卡紧位置和释放位置;当所述闭锁传动机构(430)位于所述卡紧位置时驱动所述滚子闭锁机构(450)与所述把手(200)配合,以使所述把手(200)处于锁定状态,当所述闭锁传动机构(430)位于释放位置时驱动所述滚子闭锁机构(450)与所述把手(200)分离,以使所述把手(200)处于未锁定状态;
所述电子驱动元件(600)控制所述闭锁传动机构(430)在所述卡紧位置和所述释放位置之间活动;
当所述把手(200)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滚子闭锁机构(450)与所述把手(200)配合,所述把手(200)嵌入所述锁具面板(100)并压缩所述弹性复位元件(420),所述电子驱动元件(600)控制所述闭锁传动机构(430),使得所述闭锁传动机构(430)处于卡紧位置;当所述把手(200)处于未锁定状态时,所述滚子闭锁机构(450)与所述把手(200)分离,所述电子驱动元件(600)控制所述闭锁传动机构(430),使得所述闭锁传动机构(430)处于所述释放位置,所述弹性复位元件(420)驱动所述把手(200)离开所述锁具面板(100),以使所述把手(200)能够带动所述锁芯(300)转动,实现所述智能面板锁闭锁或解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面板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200)在靠近所述锁具面板(100)的一侧设置有凹槽(220),所述滚子闭锁机构(450)还包括滚子(440),所述滚子(440)设置于所述闭锁传动机构(430)靠近所述锁具面板(100)的一端,所述电子驱动元件(600)设置于所述闭锁传动机构(430)远离所述滚子(440)的一端;
当所述电子驱动元件(500)控制所述闭锁传动机构(430)位于卡紧位置时,所述闭锁传动机构(430)驱动所述滚子(440)使所述滚子(440)嵌入所述凹槽(220),所述滚子(440)通过所述凹槽(220)抵压所述把手(200)使所述把手(200)处于锁定状态;
当所述电子驱动元件(500)控制所述闭锁传动机构(430)位于释放位置时,所述滚子(440)离开所述凹槽(220)与所述把手(200)分离,所述弹性复位元件(420)驱动所述把手(200)离开所述锁具面板(10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面板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闭锁组件(400)包括把手闭锁组件主体(410),所述闭锁传动机构(430)包括弹子(433),所述弹子(433)、所述滚子(440)、所述电子驱动元件(500)和所述弹性复位元件(420)设置于所述把手闭锁组件主体(410),所述弹子(433)的一端设置有所述电子驱动元件(500),另一端与所述滚子(440)抵接,所述弹性复位元件(420)的一端抵接于所述把手闭锁组件主体(410)内部,另一端朝向所述把手(200);
所述把手(200)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滚子(440)位于所述凹槽(220)中的闭锁位置,所述把手(200)嵌入所述锁具面板(100)并压缩所述弹性复位元件(420),所述滚子(440)在所述闭锁位置抵压所述把手(200)以限制所述把手(200)弹出所述锁具面板(100),所述电子驱动元件(500)抵接于所述弹子(433)远离所述滚子(440)的一端使所述弹子(433)位于所述卡紧位置,同时所述弹子(433)将所述滚子(440)限制于所述闭锁位置;
开锁时,按压所述把手(200)使所述滚子(440)离开所述闭锁位置,所述电子驱动元件(500)受控收缩远离所述弹子(433),所述弹性复位元件(420)推动所述把手(200)离开所述锁具面板(100),同时所述弹性复位元件(420)通过所述滚子(440)推动所述弹子(433),使所述弹子(433)占据所述电子驱动元件(500)闭锁时所在的位置以阻止所述电子驱动元件(500)复位,此时所述弹子(433)位于所述释放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面板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子闭锁机构(450)包括凸台(453),所述凸台(453)设置于所述把手闭锁组件主体(410)的内部,所述凸台(453)设置有盲孔(451),所述弹子(433)间隙配合安装于所述盲孔(451),所述弹性复位元件(420)套设于所述凸台(453)的外侧,所述凸台(453)的周侧开设有用于通过所述滚子(440)的通孔(452);
所述把手(200)处于锁定的状态时,所述弹子(433)在所述闭锁位置抵压位于所述通孔(452)的所述滚子(440)使所述滚子(440)抵压于所述把手(200)以限制所述把手(200)弹出;
所述把手(200)处于未锁定的状态时,所述弹性复位元件(420)使位于所述通孔(452)的所述滚子(440)抵压所述弹子(433)使所述弹子(433)占据所述电子驱动元件(500)闭锁时所在的位置。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面板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闭锁组件(400)还包括顶环(460),所述顶环(460)套设于所述弹子的外侧,所述顶环(460)一端抵接于所述把手(200),所述顶环(460)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弹性复位元件(420)朝向所述把手(200)的一端,所述把手(200)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把手(200)通过所述顶环(460)压缩所述弹性复位元件(420),所述把手(200)处于未锁定状态时,所述顶环(460)在所述弹性复位元件(420)的推动下将所述把手(200)顶出所述锁具面板(100)并推压所述滚子(440),同时所述滚子(440)推压所述弹子(433)使所述弹子(433)占据所述电子驱动元件(500)闭锁时所在的位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面板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环(460)远离所述锁具面板(100)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台阶(461),所述限位台阶(461)用以限制所述顶环(460)向所述锁具面板(100)方向运动的距离。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面板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具面板(100)设置有面板槽(110),所述面板槽(110)的深度小于所述把手(200)的厚度,所述把手(200)处于闭锁状态时,所述把手(200)与所述锁具面板(100)的外表面平齐,所述顶环(460)抵接于所述把手(200)使所述把手(200)和所述锁具面板(100)之间留有空隙。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面板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闭锁传动机构(430)还包括弹子弹性元件(432),所述弹子弹性元件(432)套设于所述弹子(433),所述弹子弹性元件(432)使所述弹子(433)抵接于所述滚子(440)。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面板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子(433)设置有限位凸台(431),所述弹子弹性元件(432)的一端抵接于所述把手闭锁组件主体(410)的内部,另一端抵接于所述限位凸台(431)。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面板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200)靠近所述把手闭锁组件400的一侧设置有凹坑(210),所述凹坑(210)的两侧设置有所述凹槽(220),所述把手(200)处于闭锁状态时,所述滚子(440)嵌入所述凹槽(220)以限制所述把手(200)离开所述锁具面板(10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116093.3U CN206513120U (zh) | 2017-02-07 | 2017-02-07 | 智能面板锁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116093.3U CN206513120U (zh) | 2017-02-07 | 2017-02-07 | 智能面板锁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513120U true CN206513120U (zh) | 2017-09-22 |
Family
ID=598662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116093.3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513120U (zh) | 2017-02-07 | 2017-02-07 | 智能面板锁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51312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593088A (zh) * | 2017-02-07 | 2017-04-26 | 珠海优特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智能面板锁 |
-
2017
- 2017-02-07 CN CN201720116093.3U patent/CN206513120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593088A (zh) * | 2017-02-07 | 2017-04-26 | 珠海优特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智能面板锁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6256758U (zh) | 智能面板锁 | |
CN201391145Y (zh) | 一种电子机械快开快关防盗锁 | |
CN204899486U (zh) | 改进的智能电子机械一体锁 | |
CN203296521U (zh) | 一种智能箱柜电子锁 | |
CN207131184U (zh) | 一种智能指纹锁手把 | |
CN204571495U (zh) | 一种具有应急开锁结构的电子锁 | |
CN206513120U (zh) | 智能面板锁 | |
CN105781264B (zh) | 铁塔柜门电子锁 | |
CN108118961A (zh) | 智能面板锁、解锁方法和闭锁方法 | |
CN201763077U (zh) | 人性化反锁智能锁 | |
CN103243986A (zh) | 空转电子锁芯及钥匙 | |
CN203230234U (zh) | 防猫眼开启机构 | |
CN108590360A (zh) | 一种手动智能控制锁 | |
CN204663169U (zh) | 复合防盗锁 | |
CN203296506U (zh) | 空转电子锁芯及钥匙 | |
CN101117860B (zh) | 一种锁芯可以空转的安全锁头 | |
CN111335740B (zh) | 一种防盗门 | |
CN106593088B (zh) | 智能面板锁 | |
CN105587171A (zh) | 一种应用于智能锁离合器的双驱动顶压装置 | |
CN204663193U (zh) | 双驱动电子锁 | |
CN101220718A (zh) | 离合电子锁头 | |
CN203626422U (zh) | 锁芯可自由旋转360度的离合空转边柱锁头 | |
CN207974631U (zh) | 一种用于门类的锁体开锁系统 | |
CN216767025U (zh) | 一种智能锁芯及智能锁 | |
CN210768208U (zh) | 一种双快假插芯锁体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92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1016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