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6449814U - 一种空调导风面板及空调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导风面板及空调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449814U
CN206449814U CN201720094080.0U CN201720094080U CN206449814U CN 206449814 U CN206449814 U CN 206449814U CN 201720094080 U CN201720094080 U CN 201720094080U CN 206449814 U CN206449814 U CN 2064498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outlet
outlet
conditioner
outle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09408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栋
熊协梅
侯伟
杨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72009408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4498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4498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44981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导风面板,包括:第一出风部,所述第一出风部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出风口、和设置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竖向下方的至少一个第二出风口;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出风口的总流通面积、大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出风口的总流通面积;和/或,第二出风部,所述第二出风部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出风口、和设置于所述第三出风口竖向下方的至少一个第四出风口,至少一个所述第三出风口的总流通面积小于至少一个所述第四出风口的总流通面积。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括所述空调导风面板的空调装置。所述空调导风面板能够使空调出风更加均匀,在保证出风风量的前提下,有效提高空调使用的舒适性。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导风面板及空调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导风面板及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发展,空调作为一种对建筑/构筑物内环境空气的温度、湿度、洁净度、速度等参数进行调节和控制的电器,逐渐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现有的部分柜式空调器为了减小装置体积以及提高出风的均匀性,将出风口沿竖向设置,使得空调出风能够覆盖更大的范围。但是由于冷暖空气的密度不同,在空调制冷时,冷空气倾向于向下流动,在空调制热时,热空气倾向于向上流动,导致由该竖向设置的出风口流出的气流会向下方(冷气流)或上方(热气流)积聚,造成出风不均匀的问题,同时,为保证空调装置对于环境空气的调节能力,出风口的气流流通面积通常设置得较大,以提高出风风量以及送风距离,但会给使用者带来不舒适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导风面板及空调装置。目的在于,通过所述空调导风面板,提高空调出风的均匀性。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空调导风面板,包括:
第一出风部,所述第一出风部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出风口、和设置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竖向下方的至少一个第二出风口;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出风口的总流通面积、大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出风口的总流通面积;
和/或,第二出风部,所述第二出风部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出风口、和设置于所述第三出风口竖向下方的至少一个第四出风口,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出风口的总流通面积小于所述至少一个第四出风口的总流通面积。
优选地,所述第二出风口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出风口均匀分布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竖向下方。
优选地,多个所述第二出风口成多行多列地规则排布;
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出风口之间的距离为1.5-5cm;每个所述第二出风口的流通面积为0.79-12cm2;全部所述第二出风口的总流通面积占全部所述第一出风口总流通面积的30-50%。
优选地,所述第二出风口为第一孔状开口,所述第一孔状开口成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三出风口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三出风口均匀分布于所述第四出风口的竖向上方。
优选地,多个所述第三出风口成多行多列地规则排布;
相邻所述第三出风口之间的距离为1.5-5cm,每个所述第三出风口的流通面积为0.79-12cm2,全部所述第三出风口的总流通面积占全部所述第四出风口的总流通面积的30-50%。
优选地,所述第三出风口为第二孔状开口,所述第二孔状开口成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设置。
优选地,当包括所述第一出风部和所述第二出风部时,所述第一出风部和所述第二出风部位于同一竖向高度处、并沿垂直于竖向的方向并排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出风口处设置有第一导风格栅,所述第四出风口处设置有第二导风格栅。
一种空调装置,包括所述的空调导风面板。
优选地,所述空调装置还包括:
空调外壳,所述空调外壳上设置有供气流流出的空调出风口;
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空调导风面板相对于所述空调外壳移动;当包括所述第一出风部和所述第二出风部时,所述驱动装置能够使所述第一出风部移至所述空调出风口处进行出风,或使所述第二出风部移至所述空调出风口处进行出风。
优选地,当所述空调装置制冷时,所述第一出风部移至所述空调出风口处进行出风;
当所述空调装置制热时,所述第二出风部移至所述空调出风口处进行出风。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所述第一出风口的总流通面积大于第二出风口的总流通面积,使第一出风部的竖向上部的出风风量大于其竖向下部的出风风量,当冷风通过所述第一出风部时,由所述第一出风口流出的冷风下沉,有利于使所述第一出风部竖向出风更加均匀;
所述第四出风口的总流通面积大于第三出风口的总流通面积,使第二出风部的竖向上部的出风风量大于其竖向下部的出风风量,当热风通过所述第二出风部时,由所述第四出风口流出的热风上升,有利于使所述第二出风部竖向出风更加均匀。
2、所述空调装置能够根据用户的实际需要,移动所述空调导风面板,从而灵活切换空调装置的出风状态,使空调装置在不同的使用状态下均能够均匀出风,既能够保证足够的制冷/制热风量,又能够提高空调装置的使用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空调导风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空调装置在制冷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空调装置在制热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出风部;11、第一出风口;12、第二出风口;13、第一导风格栅;2、第二出风部;21、第三出风口;22、第四出风口;23、第二导风格栅;3、空调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以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本具体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空调导风面板,由空调装置工作产生的冷风或热风,通过所述空调导风面板进入环境,所述空调导风面板能够用于调节冷风或热风的出风状态。如图1所示,所述空调导风面板包括:
第一出风部1,所述第一出风部1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出风口11、和设置于所述第一出风口11竖向下方的至少一个第二出风口12;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出风口11的总流通面积、大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出风口12的总流通面积;
和/或,第二出风部2,所述第二出风部2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出风口21、和设置于所述第三出风口21竖向下方的至少一个第四出风口22,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出风口21的总流通面积小于所述至少一个第四出风口22的总流通面积。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说的竖向,指的是竖直方向或略偏移于竖直方向的方向;竖向上方,指的是,竖直高度较高的位置;竖向下方,指的是,竖直高度较低的位置;垂直于竖向的方向,指的是,垂直于竖直方向、或垂直于略偏移于竖直方向的方向。此外,本实用新型中所说的空调或空调装置,指的是对建筑/构筑物内环境空气的温度、湿度、洁净度、速度等参数进行调节和控制的电器。
在所述第一出风部1上,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出风口11的总流通面积、大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出风口12的总流通面积,使得所述第一出风部1的竖向上部的出风风量大于所述第一出风部1的竖向下部的出风风量。利用上下出风风量的差异,可以改变出风气流分布。更具体地,例如,在制冷状态下,使较冷气流由所述第一出风部1流出,从位于竖向上部的第一出风口11流出的冷气流部分下沉,与由位于竖向下部的第二出风口12流出的冷气流部分地相融合,从而提高空调出冷风的均匀性。
相类似地,对于所述第二出风部2,至少一个所述第三出风口21的总流通面积小于至少一个所述第四出风口22的总流通面积,使得所述第二出风部2的竖向下部的出风风量大于所述第二出风部2的竖向上部的出风风量,利用上下出风风量的差异,可以改变出风气流分布。更具体地,例如,在制热状态下,使较热气流由所述第二出风部2流出,从位于竖向下部的第四出风口22流出的热气流部分上升,与由位于竖向上部的第三出风口21流出的热气流部分地相融合,从而提高空调出热风的均匀性。
所述空调导风面板包括第一出风部1和第二出风部2中的至少一个,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进行选择,当所述空调导风面板既包括第一出风部1、又包括所述第二出风部2时,所述空调导风面板具有两种不同的出风模式,使用时可以在两种出风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在保证足够的出风风量、快速调节环境空气的前提下,有效改善空调出风的使用舒适性。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出风口1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出风口12均匀分布于所述第一出风口11的竖向下方。增加所述第二出风口12的数量,有利于使流经所述第一出风部1竖向下部的气流更加分散,从而使由多个所述第二出风口12流出的气流更加柔和,风感减小,提高出风舒适性。而且,多个均匀分布的所述第二出风口12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所述第一出风部1的竖向下部出风的均匀性。
优选地,多个所述第二出风口12成多行多列地规则排布,从而降低加工制造成本,并提高所述第一出风部1的美观性。更具体地,综合考虑出风风量、风速、以及上下出风的相互影响等实际因素,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出风口12之间的距离为1.5-5cm;每个所述第二出风口12的流通面积为0.79-12cm2;全部所述第二出风口12的总流通面积占全部所述第一出风口11的总流通面积的30-50%。以上各参数所取的数值范围均为优选数值范围的举例。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出风口12为第一孔状开口,所述第一孔状开口成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设置。此外,所述第一孔状开口的形状还可以为其他不规则的形状,例如,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中的任意几种形状的组合,或其它不具有规律性的不规则形状,以满足不同的实际设计需要。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三出风口2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三出风口21均匀分布于所述第四出风口22的竖向上方。与所述第二出风口12相类似地,增加所述第二出风口12的数量,有利于使流经所述第二出风部2竖向上部的气流更加分散,从而使由多个所述第三出风口21流出的气流更加柔和,风感减小,提高出风舒适性。而且,多个均匀分布的所述第三出风口21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所述第二出风部2的竖向上部出风的均匀性。
优选地,多个所述第三出风口21成多行多列地规则排布,从而降低加工制造成本,并提高所述第二出风部2的美观性。更具体地,综合考虑出风风量、风速、以及上下出风的相互影响等实际因素,相邻所述第三出风口21之间的距离为1.5-5cm,每个所述第三出风口21的流通面积为0.79-12cm2,全部所述第三出风口21的总流通面积占全部所述第四出风口22的总流通面积的30-50%。与所述第二出风口相类似地,此处各参数所取的数值范围均为优选数值范围的举例。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三出风口21为第二孔状开口,所述第二孔状开口成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设置。同样地,所述第二孔状开口的形状还可以为其他不规则的形状,例如,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中的任意几种形状的组合,或其它不具有规律性的不规则形状,以满足不同的实际设计需要。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当包括所述第一出风部1和所述第二出风部2时,所述第一出风部1和所述第二出风部2位于同一竖向高度处、并沿垂直于竖向的方向并排设置。更具体地,所述第一出风部1和所述第二出风部2可以直接或间接并排连接设置,也可以成一体式设置。所述第一出风部1和所述第二出风部2设置于同一所述空调导风面板上,使得当用户需要切换所述第一出风部1和所述第二出风部2从而改变出风模式时,仅需要移动所述空调导风面板进行调整,而无需拆卸安装等繁琐的操作步骤,切换方式简单、快捷,使用方便。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出风口11处设置有第一导风格栅13,更具体地,所述第一出风口11可以为一个,一个所述第一出风口11的流通面积大于全部所述第二出风口12的总流通面积,此时,在所述第一出风口11处设置所述第一导风格栅13,不会对气流造成太大的阻碍作用,可以在保证气流具有足够的流量和流速的基础上,根据用户需要,灵活调整出风风向,进一步改善出风效果,避免出风直接吹人,提高使用的方便性和舒适性。相类似地,所述第四出风口22处设置有第二导风格栅23。
本具体实施方式还涉及一种空调装置,包括所述的空调导风面板。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所述空调装置还包括:
空调外壳3,所述空调外壳3上设置有供气流流出的空调出风口;
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空调导风面板相对于所述空调外壳3移动;当包括所述第一出风部1和所述第二出风部2时,所述驱动装置能够使所述第一出风部1移至所述空调出风口处进行出风,或使所述第二出风部2移至所述空调出风口处进行出风。
更具体地,所述空调装置优选为柜式空调装置,所述空调外壳3成柱状结构设置,所述空调出风口设置于所述空调外壳3上,并沿竖向、自所述空调外壳3的上部向所述空调外壳3的下部延伸。所述空调导风面板成与所述空调外壳3相适配的形状,在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所述空调导风面板能够进行转动或移动,从而使所述第一出风部1或所述第二出风部2移动至所述空调出风口处。当所述第一出风部1移动至所述空调出风口处时,所述第一出风部1能够覆盖于所述空调出风口处,使空调装置工作产生的气流通过第一出风口11和第二出风口12流出,相类似地,所述第二出风部2在移动至所述空调出风口处时,也能够覆盖于所述空调出风口处,使气流通过所述第三出风口21和所述第四出风口22流出。
优选地,当所述空调装置制冷时,所述第一出风部1移至所述空调出风口处进行出风(如图2所示),以保证冷风出风的均匀性;当所述空调装置制热时,所述第二出风部2移至所述空调出风口处进行出风(如图3所示),以保证热风出风的均匀性。
下面介绍一下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在于设计一种上下分区的空调导风面板结构,以提高空调出风的均匀性。
所述空调出风面板包括所述第一出风部1和所述第二出风部2,形成四个出风区域(分别为全部第一出风口11的集合、全部第二出风口12的集合、全部第三出风口21的集合和区别第四出风口22的集合),其中,所述第一出风部1的上部(全部第一出风口11的集合)为格栅出风,下部(全部第二出风口12的集合)为微孔出风;所述第二出风部2的上部(全部第三出风口21的集合)为微孔出风,下部(全部第三出风口21的集合)为格栅出风;一个所述微孔即为一个所述第二出风口12、或一个所述第三出风口21,所述第二出风口12和所述第三出风口21均可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等各种形状。多个所述第二出风口12(或多个所述第三出风口21)形成类似窗纱的网格状结构,具体地,所述网格状结构可以由金属网格制成。
通过所述空调出风面板的水平旋转,可以实现出风多功能化。
当所述空调出风面板转至一侧时:所述第一出风部1位于所述空调出风口处,上面格栅出风,下面微孔出风。格栅出风,格栅出风风量大。微孔出风,送风均匀,无风感效果好、舒适性强。采用这种出风方式,上面送大风,下面送微风,由于制冷时冷气会下降,可以保证向室内均匀送风。
当所述空调出风面板转至另一侧时:所述第二出风部2位于所述空调出风口处,上面微孔出风,下面格栅出风。格栅出风,格栅出风风量大。微孔出风,送风均匀,无风感效果好、舒适性强。采用这种出风方式,上面送微风,下面送大风,由于制热时热气会上升,可以保证向室内均匀送风。
综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组合、叠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空调导风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出风部(1),所述第一出风部(1)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出风口(11)、和设置于所述第一出风口(11)竖向下方的至少一个第二出风口(12);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出风口(11)的总流通面积、大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出风口(12)的总流通面积;
和/或,第二出风部(2),所述第二出风部(2)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出风口(21)、和设置于所述第三出风口(21)竖向下方的至少一个第四出风口(22),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出风口(21)的总流通面积小于所述至少一个第四出风口(22)的总流通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导风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风口(1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出风口(12)均匀分布于所述第一出风口(11)的竖向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导风面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二出风口(12)成多行多列地规则排布;
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出风口(12)之间的距离为1.5-5cm;每个所述第二出风口(12)的流通面积为0.79-12cm2;全部所述第二出风口(12)的总流通面积占全部所述第一出风口(11)的总流通面积的30-50%。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导风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风口(12)为第一孔状开口,所述第一孔状开口成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导风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出风口(2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三出风口(21)均匀分布于所述第四出风口(22)的竖向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导风面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三出风口(21)成多行多列地规则排布;
相邻所述第三出风口(21)之间的距离为1.5-5cm,每个所述第三出风口(21)的流通面积为0.79-12cm2,全部所述第三出风口(21)的总流通面积占全部所述第四出风口(22)的总流通面积的30-50%。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导风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出风口(21)为第二孔状开口,所述第二孔状开口成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2,6,7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导风面板,其特征在于,当包括所述第一出风部(1)和所述第二出风部(2)时,所述第一出风部(1)和所述第二出风部(2)位于同一竖向高度处、并沿垂直于竖向的方向并排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2,6,7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导风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口(11)处设置有第一导风格栅(13),所述第四出风口(22)处设置有第二导风格栅(23)。
10.一种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导风面板。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空调外壳(3),所述空调外壳(3)上设置有供气流流出的空调出风口;
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空调导风面板相对于所述空调外壳(3)移动;当包括所述第一出风部(1)和所述第二出风部(2)时,所述驱动装置能够使所述第一出风部(1)移至所述空调出风口处进行出风,或使所述第二出风部(2)移至所述空调出风口处进行出风。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空调装置制冷时,所述第一出风部(1)移至所述空调出风口处进行出风;
当所述空调装置制热时,所述第二出风部(2)移至所述空调出风口处进行出风。
CN201720094080.0U 2017-01-24 2017-01-24 一种空调导风面板及空调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4498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94080.0U CN206449814U (zh) 2017-01-24 2017-01-24 一种空调导风面板及空调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94080.0U CN206449814U (zh) 2017-01-24 2017-01-24 一种空调导风面板及空调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449814U true CN206449814U (zh) 2017-08-29

Family

ID=596670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094080.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449814U (zh) 2017-01-24 2017-01-24 一种空调导风面板及空调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44981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46174A1 (zh) * 2022-06-21 2023-12-28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立式空调室内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46174A1 (zh) * 2022-06-21 2023-12-28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立式空调室内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13499B (zh) 一种竖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6595010A (zh) 一种空调导风面板及空调装置
CN108278683B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4739747U (zh) 空调器室内机和挡风板
CN107763743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0160149A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及空调器控制方法
CN204629956U (zh) 空调器室内机和挡风板
CN110762616A (zh) 一种可逆送风的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8626800A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N108006823A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3075762A (zh) 上下出风空调器
CN206449814U (zh) 一种空调导风面板及空调装置
CN205505332U (zh)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6018817U (zh) 空调器
CN204555026U (zh) 空调室内机和挡板
CN210141633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6288275B (zh) 空调器
CN206222601U (zh) 竖式壁挂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2029852U (zh) 一种出风面板及立式空调
CN210141638U (zh) 上下出风的空调器
CN214148291U (zh) 风口组件、壁挂机和空调系统
CN202835585U (zh) 空调器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7806666A (zh) 天花机
CN110762621B (zh) 一种可逆送风的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0141636U (zh) 一种风道壳体、上风道组件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8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