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443696U - 一种心电检测装置及含其的心血管健康监测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心电检测装置及含其的心血管健康监测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443696U CN206443696U CN201620948316.8U CN201620948316U CN206443696U CN 206443696 U CN206443696 U CN 206443696U CN 201620948316 U CN201620948316 U CN 201620948316U CN 206443696 U CN206443696 U CN 20644369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ode
- fixture
- crosslinking
- electrodes
- detection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2
- 230000036996 cardiovascular health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4132 cross link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1
- 210000001364 upper extremity Anatomy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210000003141 lower extremity Anatomy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9000008280 bloo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10000004369 blood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atomic oxygen Chemical compound [O]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0000036772 blood pressur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29910052760 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9000001301 oxyge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9000000523 sampl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10000000707 wrist Anatomy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10000000038 ches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9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10000001015 abdome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806 monitoring devi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601 intercos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08000024172 Cardiovascular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45 diagno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4247 han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213 oxygen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1562 sternum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187 abdomin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2683 ag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47 cardia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11 delay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60 explo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541 heal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19622 heart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04 jo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479 physiological effects, processes and function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Measurement And Recording Of Electrical Phenomena And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ving Bod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心电检测装置及含其的心血管健康监测系统,包括壳体、安装在壳体上的电极和与电极连接的导线,所述电极包括上肢体导联电极、胸导联电极和下肢体导联电极,所述胸导联电极和下肢体导联电极连接在壳体朝向人体的一侧,所述上肢体导联电极连接在壳体反向人体的一侧。本实用新型装置将十个点有机的整合在一起,置于同一便捷轻巧的装置上,同时使上肢体导联电极回归于手腕处,与标准导联一致性更好,使得获取的心电信息更加准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心电检测装置及含其的心血管健康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老龄化到来,老年人越来越需要了解自身的心脏变化情况,而目前要做心脏检测必须要到医院,通过医院的心电设备来检测,但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不能经常检查心电情况。往往耽误了检测心脏疾病的最佳时机;另外传统检查方式通过很多导联线连接到人体上来采集心电信号,使用起来较为繁琐,并且心电监护仪容易受到佩戴者的行动影响所导致的脱落、或接触不良造成无效的测试数据。目前我国患心血管病的人数已经有2.9亿。而心电图是检测心血管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心电图通过覆盖在人体表的电极来采集生物电信号来记录心脏的活动规律。
现有技术中做出了改进的便捷式心电信息采集产品。但是多数都是做单导的产品,不具有医学诊断价值。而具有医学诊断意义的十二导心电图,采用的威尔逊十二导系统,需要通过采集人体十个点位的电位变化,来计算出十二导心电波形。传统的心电采集系统我们称为十二导导联系统,由十根和十个电极组成。由于覆盖人体的范围较广,导致线很长,而且导线多。很容易缠绕,点位置复杂必须由专业人士才能完成。开发一款能够替代传统十二导的新型十二导心电检测装置很有必要。
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出现了用于采集心电信息的十二导联手持心电检测装置,使普通用户可在家自行采集心电数据,通过人体等电位点手和肩等电位以及等边三角电位原理,将手脚上的四个电位点移到胸腹,将需要采集的十个电位点集中设置,使十个电位点有机的整合在一起,置于一个面上并制备成便捷式的手持心电采集装置,通过手持该装置,即可实现十个电位点的采集。但由于十个电位点位于一个平面上,且人体身材差异性,需要将肩部电位点所在的部件制作成可伸缩结构,以满足不同体型人体的精确检测。但该装置存在操作繁复,结构不够轻便的缺点,同时由于与标准导联电极点的差异性,其针对不同病人具有不同差异,导致采集的心电结构准确性仍有待提高。
由此可见,能否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改进的心电检测装置及含其的心血管健康监测系统,使其具有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与现有产品相比,缩小了原有装置的体积,使得操作更加简便,且采集的心电信息更加准确,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心电检测装置及含其的心血管健康监测系统,替代传统的十二导联系统,辅助十二导或者多导心电图的快速检测。本实用新型根据手和肩等电位以及等边三角电位原理,并反复与传统的检测方式做了对比,不影响检测效果。完成十个电位点的快速定位,本发明人将十个点有机的整合在一起,置于同一便捷轻巧的装置上,使用者通过手持装置,即可实现心电信息的采集,且采集的心电信息准确率率更高。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心电检测装置,包括壳体、安装在壳体上的电极和与电极连接的导线,所述电极包括上肢体导联电极、胸导联电极和下肢体导联电极,所述胸导联电极和下肢体导联电极连接在壳体朝向人体的一侧,所述上肢体导联电极连接在壳体反向人体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心电检测装置结构设计合理,其与现有产品相比,体积大大缩小,同时使用时操作更加方便,用户体验更佳。在操作时,仅需将本实用新型装置置于胸腹处,同时将两手手腕的内侧按压上肢体导联电极,即可实现心电信息的快速采集。本实用新型装置将上肢体导联电极回归至手腕处,与标准导联电极一致性更好,所获取的心电信息准确度更高。
进一步的,所述的壳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电极固定件和第二电极固定件,所述的胸导联电极分为胸部导联电极和左肋部导联电极,所述胸部导联电极和下肢体导联电极连接在第一电极固定件朝向人体的一侧,所述上肢体导联电极连接在第一电极固定件反向人体的一侧,所述左肋部导联电极连接在第二电极固定件朝向人体的一侧,所述上肢体导联电极包括R电极和L电极。
该处结构的设计,使得各电极合理分布和设计,在进行心电信息采集时,准确度更高。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极固定件反向人体的一侧连接有手持件,所述手持件位于第一电极固定件的中间位置,所述L电极和R电极分别位于手持件的两侧。
该处结构的设计,使得用户在使用时,能够自行手持检测,手持件的设置提高了本实用新型装置在进行检测时的稳定性,保证各电极完整的与人体贴合,以获取准确的心电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极固定件呈圆形环状,所述第二电极固定件呈朝向人体弯曲的条状。所述第一电极固定件上设置有手握件,所述手握件与上肢体导联电极相邻设置,且位于圆形环状的内缘处。圆形环状和弯曲条状的设计能够满足各电极位点合理设计,使得各电极完整的与人体贴合检测。同时在第一电极固定上设置有手握件或手持件为并列的技术方案,用户能够通过两手紧握手持件,而使手腕内侧与上肢体导联电极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手握件上设置有与手指相契合的防滑凹槽。
手握件其结构与常规器件的把手结构相类似,且上述结构的设计,能够使手更好的与手握件相契合,从而增加上肢体导联电极与手腕内侧的贴合度。
进一步的,所述上肢体导联电极通过弹性件与第一电极固定件连接。
通过弹性件,能够使上肢体导联电极更好的跟手腕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上肢体导联电极呈月牙型,且呈内凹状,该结构的设计能够完整与手腕相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极固定件通过折叠组件与所述第二电极固定件连接。
本实用新型采用折叠组件,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装置的折叠,容易收纳。电极与心电接头通过电线连接,所述传递组件上设置有凹槽,所述电线置于凹槽内,当上肢体导联电极固定件和/或左腋下导联电极固定件相对手持件运动时,能够保护导线在反复弯折时不至于折断。
进一步的,所述折叠组件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一电极固定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电极固定件连接。
第一电极固定件和第二电极固定件通过折叠,实现两个固定件的收纳,使得手持式心血管健康监测装置在不使用时,收纳的体积小,易于包装和防止,同时在出行时方便携带使用。折叠组件能够使第二电极固定件产生朝向人体的压力,以确保左肋部导联电极更好的与人体相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极固定件和/或第二电极固定件内设置有滑槽,
当所述第二电极固定件内设置有滑槽时,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在所述滑槽内,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电极固定件固定连接;
当所述第一电极固定件内设置有滑槽时,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在所述滑槽内,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电极固定件固定连接。
滑槽的设置可实现本实用新型产品对于不同身高、体型人群进行相应调整,对于身材较胖的人,可通过拉伸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将左肋部导联电极固定件调整至适合的位置,准确定位左腋下导联电位点。
进一步的,所述的电极为十二导联电极,所述的胸部导联电极包括V1电极、V2电极和V3电极;所述的左肋部导联电极包括V4电极、V5电极和V6电极;所述的下肢体导联电极包括F电极和N电极。
进一步的,所述的心电检测装置还包括数据采集装置,所述数据采集装置通过导线与所述电极连接。
数据采集装置用于将采集的心电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将所述数字信号输出至心电图机或终端设备,方便用户对检测结果的查看。
进一步的,所述导线的输出端连接有心电接头,所述导线通过所述心电接头与数据采集装置连接;
所述壳体上还安装有血氧探头和血压检测装置,所述血氧探头和血压检测装置均与所述心电接头连接;所述壳体上还安装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与所述心电接头电路连接。
所述血氧探头设置在传感器支架上,所述传感器支架与所述手持件固定连接,所述血压监测装置为充气式绑带。使用者在使用时,开启电源,手穿过充气式绑带后握住把手,使手指接触血氧探头,实现在采集心电信息的同时,获取到使用者的血氧和血压的生理参数,所述血氧和血压参数通过心电接头与数据采集装置连接,方便用户获取采集的心电、血氧和血压信息。
显示屏与心电接头连接,获取到心电、血氧和血压信息。显示屏设有血压显示区、血氧饱和度显示区和心电数据显示区。使用者在检测完自身生理信息后,可直接通过显示屏上的显示参数进行读取。
一种心血管健康监测系统,包括上述的心电检测装置和与心电检测装置连接的终端设备。
通过本实用新型心电检测装置,采集完心电信息、血氧信息和血压信息时,上述生理信息模拟信号传递至数据采集装置,数据采集装置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将其传递至客户端上,进一步将采集到的生理信息发送至医生,医生根据数据情况给出相应分析结果和建议,并将其传递给用户。使得用户得知自身心血管的健康状况及日常生活注意事项,保证健康生活。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心电检测装置及含其的心血管健康监测系统,有机整合十个检测电位,通过手持本实用新型装置,使其置于胸腹处,进行按压,同时在进行手持操作时,直接将手腕内侧贴合至上肢体导联电极,实现电极完整准确的贴合于人体的电位点,本实用新型装置使用快速方便,采用多导系统,能够满足心电诊断要求,可以适用于家用和急救场景,并且即使是非专业人士也可使用该装置对自己生理信息数据进行采集。同时还能扩展血氧和血压等参数的检测,真正造福于心血管病患者,满足快速进行心血管健康监测的要求。本实用新型装置在使用时用户体验更优,具有安全、舒适、高端、智能和高效的优点,其将上肢体导联电极回归于手腕处,与标准导联一致性更好,使得获取的心电信息更加准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心电检测装置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所示心电检测装置后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安装有数据采集装置的心电检测装置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所示心电检测装置的俯视图;
图中,
1、壳体;11、第一电极固定件;12、第二电极固定件;2、上肢体导联电极;21、R电极;22、L电极;3、胸导联电极;31、胸部导联电极;311、V1电极;312、V2电极;313、V3电极;32、左肋部导联电极;321、V4电极;322、V5电极;323、V6电极;4、下肢体导联电极;41、F电极;42、N电极;5、手持件;6、折叠组件;61、第一连接件;62、第二连接件;7、滑槽;8、数据采集装置;9、心电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套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心电检测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壳体1、安装在壳体上的电极和与电极连接的导线,所述电极包括上肢体导联电极2、胸导联电极3和下肢体导联电极4,所述胸导联电极和下肢体导联电极连接在壳体朝向人体的一侧,所述上肢体导联电极连接在壳体反向人体的一侧。
在使用时用户只需将本装置手持覆盖至胸腹前,同时将两手手腕内侧放置于壳体背面,使其按压下肢体导联电极,即可实现心电信息的采集,采集后的生物电信号,通过内置的导线传入到数据采集装置。人体采集的信号是模拟信号,电极、内置导线跟人体构成的是一个回路。数据采集装置再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的,所述的壳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电极固定件和第二电极固定件,所述的胸导联电极分为胸部导联电极和左肋部导联电极,所述胸部导联电极和下肢体导联电极连接在第一电极固定件朝向人体的一侧,所述上肢体导联电极连接在第一电极固定件反向人体的一侧,所述左肋部导联电极连接在第二电极固定件朝向人体的一侧,所述上肢体导联电极包括R电极21和L电极22。
在使用时,用户仅需第一电极固定件和第二电机固定件放置于相应位置即可,该处结构设计,使得在用户操作室,灵活性更强。
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的,针对第一电极固定件用于进行手持操作的方式包括以下两种并列实施方式,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所述第一电极固定件反向人体的一侧连接有手持件5,所述手持件位于第一电极固定件的中间位置,所述L电极和R电极分别位于手持件的两侧。
在使用时,为了保证本实用新型在采集电极时的稳定性,用户使双手均握住手持件,使两手腕内侧自然贴合第一电极固定件反向人体的一侧,时手腕内侧与上肢体导联电极想贴合,获取准确稳定的心电信息。
其中另一种实施方式为,所述第一电极固定件呈圆形环状,所述第二电极固定件呈朝向人体弯曲的条状;所述第一电极固定件上设置有手握件,所述手握件与上肢体导联电极相邻设置,且位于圆形环状的内缘处。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的,所述手握件上设置有与手指相契合的防滑凹槽。
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的,所述上肢体导联电极通过弹性件与第一电极固定件连接;所述第一电极固定件通过折叠组件6与所述第二电极固定件连接。
第一电极固定件和第二电机固定件的形状特征不局限于上述所述的优选方式,凡是能实现心电采集的形状特征,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同时由于第一电极固定件与第二电极固定件通过折叠组件连接,则第一电极固定件和第二电机固定件能够进行折叠收纳,在不使用时,收纳后的本实用新型装置体积更小巧,方便放置和携带。其中折叠组件可以为扭簧或其他能够实现折叠操作的折叠组件,所述折叠组件使第二电极固定件产生朝向人体的压力,确保电极更好的贴合。
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的,所述上肢体导联电极呈月牙型,且呈内凹状,该结构的设计能够完整与手腕相贴合。
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所述折叠组件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连接件61和第二连接件62,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一电极固定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电极固定件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述第一电极固定件和/或第二电极固定件内设置有滑槽7,
当所述第二电极固定件内设置有滑槽时,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在所述滑槽内,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电极固定件固定连接;
当所述第一电极固定件内设置有滑槽时,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在所述滑槽内,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电极固定件固定连接。
上述为优选的折叠组件结构特征,凡是能够实现两个部件折叠连接的组件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的,所述的电极为十二导联电极,所述的胸部导联电极包括V1电极311、V2电极312和V3电极313;所述的左肋部导联电极包括V4电极321、V5电极322和V6电极323;所述的下肢体导联电极包括N电极41和F电极42。
本领域技术人员公职的,所述V1电极位于胸骨右缘第4肋间,所述V2电极位于胸骨左缘第4肋间,所述V3电极位于V2电极和V4电极连线的中点,所述V4电极位于左锁骨中线第5肋间,所述V5电极位于左腋前线与V4平齐,所述V6电极位于左腋中线与V4平齐。基于等边三角电位原理,将脚上的两个电位点移动至腹部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的,所述的心电检测装置还包括数据采集装置8,所述数据采集装置通过导线与所述电极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的,所述导线的输出端连接有心电接头9,所述导线通过所述心电接头与数据采集装置连接;
所述壳体上还安装有血氧探头和血压检测装置,所述血氧探头和血压检测装置均与所述心电接头连接;所述壳体上还安装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与所述心电接头电路连接。
在使用时用户只需将本装置手持覆盖至胸腹前,同时将两手手腕的放置于壳体背面,使其按压下肢体导联电极,即可实现心电信息的采集,采集后的生物电信号,通过内置的导线传入到数据采集装置。人体采集的信号是模拟信号,电极、内置导线跟人体构成的是一个回路。数据采集装置再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
具体的,所述心电电极、血氧探头和血压监测装置依次获取到心电信号、血压信号和血氧信号,上述各部件将获取的模拟信号通过导线心电接头传输至数据采集装置,所述数据采集装置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将数字信号输出,同时显示屏获取心电信号、血压信号和血氧信号,并将上述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以供显示。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心血管健康监测系统,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心电检测装置和与心电检测装置连接的终端设备。
所述心电电极、血氧探头和血压监测装置依次获取到心电信号、血压信号和血氧信号,上述各部件将获取的模拟信号通过心电接头传输至数据采集装置,所述数据采集装置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将数字信号输送至手持终端或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上,也可将数据采集装置连接打印机,使获取的所有信息打印出,以供用户查看并交付给医生进行诊断。同时显示屏通过心电接头获取到该数字信号,将心电信息、血压信息和血氧信息进行显示,以方便检测者查看。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心电检测装置,包括壳体(1)、安装在壳体上的电极和与电极连接的导线,所述电极包括上肢体导联电极(2)、胸导联电极(3)和下肢体导联电极(4),其特征在于,所述胸导联电极和下肢体导联电极连接在壳体朝向人体的一侧,所述上肢体导联电极连接在壳体反向人体的一侧;所述的壳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电极固定件(11)和第二电极固定件(12),所述的胸导联电极分为胸部导联电极(31)和左肋部导联电极(32),所述胸部导联电极和下肢体导联电极连接在第一电极固定件朝向人体的一侧,所述上肢体导联电极连接在第一电极固定件反向人体的一侧,所述左肋部导联电极连接在第二电极固定件朝向人体的一侧,所述上肢体导联电极包括R电极(21)和L电极(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电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固定件反向人体的一侧连接有手持件(5),所述手持件位于第一电极固定件的中间位置,所述R电极和L电极分别位于手持件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电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固定件呈圆形环状,所述第二电极固定件呈朝向人体弯曲的条状;所述第一电极固定件上设置有手握件,所述手握件与上肢体导联电极相邻设置,且位于圆形环状的内缘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电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肢体导联电极通过弹性件与第一电极固定件连接;所述上肢体导联电极呈月牙型,且呈内凹状;所述第一电极固定件通过折叠组件(6)与所述第二电极固定件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心电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组件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连接件(61)和第二连接件(62),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一电极固定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电极固定件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心电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固定件和/或第二电极固定件内设置有滑槽(7),
当所述第二电极固定件内设置有滑槽时,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在所述滑槽内,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电极固定件固定连接;
当所述第一电极固定件内设置有滑槽时,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在所述滑槽内,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电极固定件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心电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极为十二导联电极,所述的胸部导联电极包括V1电极(311)、V2电极(312)和V3电极(313);所述的左肋部导联电极包括V4电极(321)、V5电极(322)和V6电极(323);所述的下肢体导联电极包括N电极(41)和F电极(42);所述的心电检测装置还包括数据采集装置(8),所述数据采集装置通过导线与所述电极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心电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的输出端连接有心电接头(9),所述导线通过所述心电接头与数据采集装置连接;
所述壳体上还安装有血氧探头和血压检测装置,所述血氧探头和血压检测装置均与所述心电接头连接;所述壳体上还安装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与所述心电接头电路连接。
9.一种心血管健康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心电检测装置和与心电检测装置连接的终端设备。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948316.8U CN206443696U (zh) | 2016-08-25 | 2016-08-25 | 一种心电检测装置及含其的心血管健康监测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948316.8U CN206443696U (zh) | 2016-08-25 | 2016-08-25 | 一种心电检测装置及含其的心血管健康监测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443696U true CN206443696U (zh) | 2017-08-29 |
Family
ID=596611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948316.8U Active CN206443696U (zh) | 2016-08-25 | 2016-08-25 | 一种心电检测装置及含其的心血管健康监测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443696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683715A (zh) * | 2018-01-31 | 2020-09-18 |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穿戴式生理数据监测装置及生理数据监测系统 |
CN116807484A (zh) * | 2023-08-31 | 2023-09-29 | 北京五维康科技有限公司 | 长度可调整的心电检测电极支架臂及便携式心电仪 |
-
2016
- 2016-08-25 CN CN201620948316.8U patent/CN20644369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683715A (zh) * | 2018-01-31 | 2020-09-18 |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穿戴式生理数据监测装置及生理数据监测系统 |
CN116807484A (zh) * | 2023-08-31 | 2023-09-29 | 北京五维康科技有限公司 | 长度可调整的心电检测电极支架臂及便携式心电仪 |
CN116807484B (zh) * | 2023-08-31 | 2023-11-24 | 北京五维康科技有限公司 | 长度可调整的心电检测电极支架臂及便携式心电仪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338892B (zh) | 用于十二导联ecg的双电极装置和方法 | |
CN105380641B (zh) | 一种手持式心血管健康监测装置 | |
US7751872B2 (en) | Portable electrocardiogram | |
WO2017166818A1 (zh) | 可穿戴式十二导联远程心电监护装置及其应用系统和方法 | |
CN103315722A (zh) | 穿戴式人体多生理参数采集装置 | |
CN107260160A (zh) | 一种手持式心电检测装置及含其的心电检测系统 | |
WO2020192008A1 (zh) | 可行多导联心电图检查和心电监测的手机 | |
WO2017166819A1 (zh) | 可穿戴式十二导联心电检测仪 | |
CN108903918A (zh) | 一种集成电极/传感器及其连接的贴身监测仪 | |
CN207400734U (zh) | 一种心电图肢体导联模块与十二导联心电采集与传输系统 | |
US8195279B2 (en) | Portable electrocardiogram | |
CN206443696U (zh) | 一种心电检测装置及含其的心血管健康监测系统 | |
CN205251537U (zh) | 一种手持式心血管健康监测装置 | |
CN107692987A (zh) | 用于体征参数采集的穿戴装置 | |
CN205563118U (zh) | 用于测量多体征数据的智能腕表 | |
CN205697755U (zh) | 一种手持式心电检测装置 | |
WO2021180172A1 (zh) | 能够测量心电图信号的可穿戴设备 | |
CN215017678U (zh) | 一种心脏康复监测装置 | |
CN107582043A (zh) | 一种可穿戴式心电监测项圈及心电监测方法 | |
CN205612468U (zh) | 一种手持式心电检测装置 | |
CN107184199A (zh) | 一种手持式心电检测装置及含其的心电检测系统 | |
CN210931373U (zh) | 带体温监测的转运病人监护仪 | |
CN207707908U (zh) | 一种手持式心电检测装置及含其的心电检测系统 | |
TWI311909B (en) | Patch typed wireless apparatus for collecting physiological signals | |
CN202619660U (zh) | 手持便携式生命体征监护仪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