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428186U - 一种生物炭制备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物炭制备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428186U CN206428186U CN201720092165.5U CN201720092165U CN206428186U CN 206428186 U CN206428186 U CN 206428186U CN 201720092165 U CN201720092165 U CN 201720092165U CN 206428186 U CN206428186 U CN 20642818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urnace
- pyrolysis furnace
- combustion furnace
- pyrolysis
- charco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3610 charcoal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0197 pyrolysi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4
- 238000002485 combus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9
- 239000012075 bio-oi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0498 cooling wat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295 fuel oi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UGFAIRIUMAVXCW-UHFFFAOYSA-N Carbon mon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C-] UGFAIRIUMAVXCW-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3546 flue ga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3756 stir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156 mix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921 oi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336 cr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028 Biom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0196324 Embryophy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2258 trans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7166 Bambusa arundinace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7491 Bambusa tuld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40000007594 Oryza sativ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7164 Oryza sativ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44000082204 Phyllostachys virid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5334 Phyllostachys viridi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828 animal was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425 bamboo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77 carbon cycl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9504 cigarette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09 gas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22000 influenz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9566 ric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179 sorption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894007 specie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02 straw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12 waste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50/00—Technologi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uel of non-fossil origin
- Y02E50/10—Biofuels, e.g. bio-diesel
Landscapes
- Solid Fuels And Fuel-Associated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物炭制备系统,包括第一燃烧炉、第二燃烧炉、第一裂解炉、第二裂解炉及生物油制取装置;第一燃烧炉及第二燃烧炉上部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料阀门和第二进料阀门;第一燃烧炉及第二燃烧炉上部均设置有加压气泵;第一燃烧炉连接有控制器,当第一裂解炉或第二裂解炉内的温度高于设定的温度值时,控制器将控制第一进料阀门或第二进料阀门的开启大小;第一裂解炉及第二裂解炉分别设置有连通到生物油制取装置内部的第一气体通道和第二气体通道;生物油制取装置内设置有冷却水管道,且生物油制取装置具有生物油出口及余气通道;余气通道通过第二抽风机连接到第一燃烧炉。本系统可充分利用燃烧炉内燃料热量,有效提高了能源利用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物炭制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物炭制备系统。
背景技术
常见的生物炭包括稻壳炭、秸秆炭、竹炭、木炭和由动物粪便制成的炭等。生物炭高度稳定,且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在全球气候变化、碳循环和环境问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生物质热解技术发展迄今,种类繁多,各有特点。通过主要产物的形态可划分为气化技术、液化技术、和炭化技术,然而目前的生物炭制备技术的生物炭产率仍然较低,且制备过程中产生的烟气等易造成二次污染,无法彻底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并且目前对裂解炉的加热过程中易造成热量的损耗浪费,造成能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生物炭制备能源消耗大、生物炭制取率低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生物炭制取率高、环保的生物炭制备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生物炭制备系统,包括第一燃烧炉、第二燃烧炉、第一裂解炉、第二裂解炉及生物油制取装置;所述第一燃烧炉及第二燃烧炉上部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料阀门和第二进料阀门;并且所述第一燃烧炉及第二燃烧炉上部均设置有加压气泵,所述加压气泵将烟气或火苗吹向底部;所述第一燃烧炉底部连接有第一烟气管道和第二烟气管道,所述第二燃烧炉底部连接有第三烟气管道;所述第一烟气管道延伸并设置在所述第一裂解炉外周以传递给所述第一裂解炉热量,所述第二烟气管道通过第一抽风机连通所述第二燃烧炉,所述第三烟气管道延伸并设置在所述第二裂解炉外周以传递给所述第二裂解炉热量;所述第一燃烧炉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监测所述第一燃烧炉内的烟气浓度及所述第一裂解炉和第二裂解炉内的温度,当所述第一燃烧炉内的烟气浓度大于设定值时,所述控制器将控制所述第一抽风机启动;当所述第一裂解炉或第二裂解炉内的温度高于设定的温度值时,所述控制器将对应的控制所述第一进料阀门或第二进料阀门的开启大小;所述第一裂解炉及第二裂解炉分别设置有连通到所述生物油制取装置内部的第一气体通道和第二气体通道;所述生物油制取装置内设置有冷却水管道并具有生物油出口及余气通道;所述余气通道通过第二抽风机连接到所述第一燃烧炉。
进一步,所述冷却水管道一端连接冷水,另一端连接室内暖气管道。
进一步,还包括出料设备,所述出料设备运输所述第一裂解炉或第二裂解炉内的生物炭并搅碎呈颗粒状。
进一步,所述出料设备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料管道、第三抽风机及锥形的盛料装置;所述进料管道伸入到所述第一裂解炉或第二裂解炉内,所述第三抽风机将生物炭吸入到所述锥形的盛料装置;所述盛料装置内具有搅拌结构,所述搅拌结构打碎生物炭;所述锥形的盛料装置底部为出料口。
更进一步,所述第一燃烧炉及第二燃烧炉均连接有植物燃料锥形进料斗。
使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可充分利用裂解炉的气体及气体的热量,达到能源高效利用,环保节能;并可以充分利用燃烧炉内燃料燃烧的能源,有效提高了能源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生物炭制备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一种生物炭制备系统,包括第一燃烧炉1、第二燃烧炉10、第一裂解炉2、第二裂解炉20及生物油制取装置3;第一燃烧炉1及第二燃烧炉10上部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料阀门11和第二进料阀门101;并且第一燃烧炉1及第二燃烧炉10上部均设置有加压气泵100,加压气泵100将烟气或火苗吹向底部;第一燃烧炉1底部连接有第一烟气管道12和第二烟气管道13,第二燃烧炉10的底部连接有第三烟气管道102;第一烟气管道12延伸并设置在第一裂解炉2的外周以传递给第一裂解炉2热量,第二烟气管道13通过第一抽风机4连通第二燃烧炉10,第三烟气管道102延伸并设置在第二裂解炉20外周以传递给第二裂解炉20热量。
第一燃烧炉1连接有控制器5,控制器5监测第一燃烧炉1内的烟气浓度及第一裂解炉2和第二裂解炉20内的温度,当第一燃烧炉1内的烟气浓度大于设定的数值时,控制器5将控制第一抽风机4启动;当第一裂解炉2或第二裂解炉20内的温度高于设定的温度值时,控制器5将对应的控制第一进料阀门11或第二进料阀门101的开启大小;第一裂解炉2及第二裂解炉20分别设置有连通到生物油制取装置3内部的第一气体通道21和第二气体通道201;生物油制取装置3内设置有冷却水管道31,生物油制取装置3还具有生物油出口32及余气通道33;余气通道33通过第二抽风机6连接到第一燃烧炉1。
本实用新型的系统工作时,第一燃烧炉1将其燃烧植物类燃料的热量通过第一烟气管道12传递给第一裂解炉2,第一裂解炉2内的生物质被加热裂解后释放高温的气体;高温气体通过第一气体通道21传输到生物油制取装置3内,高温气体经过冷却水管道31的冷却后降温,其中溶于水的气体冷凝液化成生物油,生物油通过生物油出口32流出,不溶于水的气体被第二抽风机6抽回第一燃烧炉1内进行燃烧回收。同时,控制器5监测第一燃烧炉1内的烟气浓度,当烟气浓度过大时证明第一燃烧炉1内无法充分燃烧,此时,第一抽风机4将抽取第一燃烧炉1内的烟气(包含自生物油制取装置3内回收的气体)到第二燃烧炉10内进行燃烧,以免浪费第一燃烧炉1内多余的气体或烟气。同时第二燃烧炉10将内部的热量通过第三烟气管道101传输给第二裂解炉20,第二裂解炉20内生物质裂解生成的高温气体通过其第二气体通道201传输到生物油制取装置3内。在第一燃烧炉1及第二燃烧炉10的上部均设置有加压气泵100,由此使得燃烧炉内的火焰和烟气向底部集中,增加了底部的热量,可以将第一燃烧炉1或第二燃烧炉10内的热量更加充分的供给对应的裂解炉。并且当控制器5监测到第一裂解炉2或第二裂解炉20内的温度过高(温度过高影响生物质的裂解)时,控制器将控制第一进料阀门11或第二进料阀门101的开启大小,以便使得进入燃烧炉内的燃料及空气的量减少,降低燃料炉内的燃烧热量和强度。从而可以完全自动化控制系统生物炭的加工,并可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冷却水管道31的一端连接冷水7,另一端连接室内暖气管道8。
为便于生物炭的运输和包装,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系统还包括出料设备9,出料设备9运输第一裂解炉2或第二裂解炉20内的生物炭并搅碎呈颗粒状。其中,出料设备9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料管道91、第三抽风机92及锥形的盛料装置93;进料管道91可以伸入到第一裂解炉2或第二裂解炉20内(本实用新型附图以伸入到第一裂解炉1内为例),第三抽风机92将第一裂解炉2或第二裂解炉内20的生物炭吸入到盛料装置93内;其中,盛料装置93内具有搅拌结构94,搅拌结构94打碎生物炭;盛料装置93的底部为出料口95。
为便于燃料进入燃烧炉,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燃烧炉1及第二燃烧炉10均连接有植物燃料锥形进料斗200,便于燃料进入。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可以实现生物炭制取的自动化,并可充分利用裂解炉的气体及气体的热量,达到能源高效利用,环保节能;并可以充分利用燃烧炉内燃料燃烧的能源,有效提高了能源利用率。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生物炭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燃烧炉、第二燃烧炉、第一裂解炉、第二裂解炉及生物油制取装置;所述第一燃烧炉及第二燃烧炉上部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料阀门和第二进料阀门;并且所述第一燃烧炉及第二燃烧炉上部均设置有加压气泵,所述加压气泵将烟气或火苗吹向底部;所述第一燃烧炉底部连接有第一烟气管道和第二烟气管道,所述第二燃烧炉底部连接有第三烟气管道;所述第一烟气管道延伸并设置在所述第一裂解炉外周以传递给所述第一裂解炉热量,所述第二烟气管道通过第一抽风机连通所述第二燃烧炉,所述第三烟气管道延伸并设置在所述第二裂解炉外周以传递给所述第二裂解炉热量;所述第一燃烧炉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监测所述第一燃烧炉内的烟气浓度及所述第一裂解炉和第二裂解炉内的温度,当所述第一燃烧炉内的烟气浓度大于设定值时,所述控制器将控制所述第一抽风机启动;当所述第一裂解炉或第二裂解炉内的温度高于设定的温度值时,所述控制器将对应的控制所述第一进料阀门或第二进料阀门的开启大小;所述第一裂解炉及第二裂解炉分别设置有连通到所述生物油制取装置内部的第一气体通道和第二气体通道;所述生物油制取装置内设置有冷却水管道,且所述生物油制取装置具有生物油出口及余气通道;所述余气通道通过第二抽风机连接到所述第一燃烧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炭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管道一端连接冷水,另一端连接室内暖气管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炭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出料设备,所述出料设备运输所述第一裂解炉或第二裂解炉内的生物炭并搅碎呈颗粒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物炭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设备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料管道、第三抽风机及锥形的盛料装置;所述进料管道伸入到所述第一裂解炉或第二裂解炉内,所述第三抽风机将生物炭吸入到所述锥形的盛料装置;所述锥形的盛料装置内具有搅拌结构,所述搅拌结构打碎生物炭;所述锥形的盛料装置底部为出料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物炭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燃烧炉及第二燃烧炉均连接有植物燃料锥形进料斗。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092165.5U CN206428186U (zh) | 2017-01-24 | 2017-01-24 | 一种生物炭制备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092165.5U CN206428186U (zh) | 2017-01-24 | 2017-01-24 | 一种生物炭制备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428186U true CN206428186U (zh) | 2017-08-22 |
Family
ID=595919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092165.5U Active CN206428186U (zh) | 2017-01-24 | 2017-01-24 | 一种生物炭制备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42818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251752A (zh) * | 2018-07-27 | 2019-01-22 | 河北工程大学 | 生物炭制备出料设备 |
-
2017
- 2017-01-24 CN CN201720092165.5U patent/CN20642818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251752A (zh) * | 2018-07-27 | 2019-01-22 | 河北工程大学 | 生物炭制备出料设备 |
CN109251752B (zh) * | 2018-07-27 | 2020-09-15 | 河北工程大学 | 生物炭制备出料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017590B (zh) | 一种农林生物质连续热解炭化方法 | |
CN104017591B (zh) | 一种农林生物质连续热解炭化装置 | |
CN112430469B (zh) | 一种基于生物质热解技术的温室供热和二氧化碳收集系统 | |
CN109161393A (zh) | 一种畜禽粪便分级炭化的系统及方法 | |
CN107055529A (zh) | 制备活性炭的方法和系统 | |
CN104910931B (zh) | 一种养殖场固体废物连续热解炭化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01824350A (zh) | 环保节能型转筒生物质制煤工艺及装置 | |
CN206127211U (zh) | 一种生物质连续热解炭化装置 | |
CN105710114A (zh) | 一种生活垃圾及农林废弃物炭化循环综合处理系统及方法 | |
CN104893745B (zh) | 一种生物质炭化炉烟气余热利用系统 | |
CN206428186U (zh) | 一种生物炭制备系统 | |
CN106479544A (zh) | 分布式农林生物质发酵‑热解耦合处理设备 | |
CN104910935A (zh) | 一种生物质炭、气、油、液、热、电多联产的装置及其方法 | |
CN102863975B (zh) | 秸秆炭化装置及秸秆炭化的方法 | |
CN206428185U (zh) | 一种新型生物炭制备系统 | |
CN206428191U (zh) | 一种具有新型裂解炉的生物炭制备系统 | |
CN202116507U (zh) | 一种双活性炭的生产系统 | |
CN206428189U (zh) | 一种具有新型裂解炉的生物炭制备设备 | |
CN206428187U (zh) | 一种新型生物炭制备设备 | |
CN206768014U (zh) | 一种节能的生物炭制备系统 | |
CN203184328U (zh) | 一种疫病死亡禽畜处理装置 | |
CN203999498U (zh) | 一种农林生物质连续热解炭化装置 | |
CN207649323U (zh) | 一种利用生物质燃料的烘干系统 | |
CN206428188U (zh) | 一种高效的生物炭制备设备 | |
CN201530793U (zh) | 硬质炭黑生产节能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