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6392637U - 一种机床侧异形板折弯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机床侧异形板折弯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392637U
CN206392637U CN201720081136.9U CN201720081136U CN206392637U CN 206392637 U CN206392637 U CN 206392637U CN 201720081136 U CN201720081136 U CN 201720081136U CN 206392637 U CN206392637 U CN 2063926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ld
face
lower mould
upper mould
sketch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08113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小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HAILI MACHINE TOO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HAILI MACHINE TOO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HAILI MACHINE TOOL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HAILI MACHINE TOO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08113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3926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3926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39263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ending Of Plates, Rods, And Pi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床侧异形板折弯模具,属于折弯模具领域,其解决了现有一种机床侧异形板板面加工效率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下模和上模,所述的下模包括左模腔;所述的上模包括左上模;所述的左模腔包括下模一面、下模二面、下模三面和下模四面;所述的左上模包括上模一面、上模二面、上模三面和上模四面;所述的下模一面与所述的上模一面对应;所述的下模二面与所述的上模二面对应;所述的下模三面与所述的上模三面对应;所述的下模四面与所述的上模四面对应。本实用新型通过两次折弯即可完成该异形板的加工,提高了生产效率,确保了产品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机床侧异形板折弯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折弯模具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机床侧异形板折弯模具。
背景技术
机床包括折弯机、剪板机等都配备有电控机柜,电控机柜的外壳及隔层均采用薄钢板折弯而成。电控机柜内设置有多种控制盒,其中一种控制盒的侧板如图1所示结构,从该侧板结构可以看出,其上下和右面板均为平板,但左面板结构比较复杂,必须通过折弯模具实现定型。该左面板如图2所示,包括三个相反折弯角,其中第一面3与第二面4之间构成第一折弯角,第一折弯角是圆角,第二面4与第三面5之间构成第二折弯角,第二折弯角也是圆角,第三面5与第四面6之间构成第三折弯角,第三折弯角是尖角。现有折弯模具多种多样,但折弯所获得的图1产品质量不高,且必须通过多次折弯步骤才能成型,效率低,质量较差,使用寿命不长。
中国专利申请号200820042303.X,公开日2009年5月6日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超长一体双折边模具,属金属板材折弯机,上模模尖的角度为26°,而下模为整体式,下模上V形槽槽尖的角度为28°,在下模的下部沿长度方向均布开设各柱形导向盲槽,在各导向盲槽的槽底的中心均向上开设内螺纹孔,在整体式导向柱座的上平面上沿长度方向均布设置导向柱,各导向柱对应滑装在各柱形导向盲槽中,在导向柱座和导向柱上开设同轴的双台阶通孔;在各导向柱上的上段大直径孔中设置压缩弹簧,压缩弹簧以中性弹簧为最佳,在各双台阶通孔中穿装固定螺栓并均对应拧入各内螺纹孔中,拧转固定螺栓按需调整压缩弹簧并将下模调整至同一高度,可无压痕折弯或压平超长的边,有效地提高折弯质量和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但该实用新型的模具只能实现上述图2中折弯件的一个角的折弯,而其他角还需要更多的折弯模具来折弯加工,工时很长,质量也不高。
又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310672865.8,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特殊Z型工件的折弯机专用模具及其上模具的加工方法,属于模具设计领域。其装置上模具、内模具和下模具,上模具从上到下依次为模具夹持部、上模具中部和上模具工作部,所述的上模具工作部从左侧到右侧由上模具第一竖直面、上模具第一水平底面、上模具第二竖直面、上模具第二水平面、上模具第三竖直面和上模具第一斜面依次连接组成;所述的上模具第三竖直面和上模具第一斜面之间的夹角为25°;上模具第三竖直面和上模具第一斜面的交叉处采用一个半圆形的圆弧过渡,该圆弧的半径等于所要加工工件的厚度。同样,该发明只能加工图2所述产品的一个角,虽然它具有防止过度折弯影响使用寿命的效果,但仍不能高效高质地完成所需产品的生产。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现有一种机床侧异形板板面加工效率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床侧异形板折弯模具,通过两次折弯即可完成该异形板的加工,提高了生产效率,确保了产品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机床侧异形板折弯模具,包括下模和上模,所述的下模包括左模腔;所述的上模包括左上模;所述的左模腔包括下模一面、下模二面、下模三面和下模四面;所述的左上模包括上模一面、上模二面、上模三面和上模四面;所述的下模一面与所述的上模一面对应;所述的下模二面与所述的上模二面对应;所述的下模三面与所述的上模三面对应;所述的下模四面与所述的上模四面对应。
优选地,所述的下模一面与所述的下模二面之间为圆弧过渡连接;所述的下模二面与所述的下模三面之间也为圆弧过渡连接;所述的下模三面与所述的下模四面之间为尖角过渡连接;所述的上模一面与所述的上模二面之间为圆弧过渡连接;所述的上模二面与所述的上模三面之间为圆弧过渡连接;所述的上模三面与所述的上模四面之间为尖角过渡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下模还包括右模腔;所述的上模还包括右上模;所述的右模腔包括下模五面、下模六面、下模七面和下模八面;所述的右上模包括上模五面、上模六面、上模七面和上模八面;所述的下模五面与所述的上模五面对应;所述的下模六面与所述的上模六面对应;所述的下模七面与所述的上模七面对应;所述的下模八面与所述的上模八面对应。
优选地,所述的下模五面和下模六面之间为圆弧过渡连接;所述的下模六面和下模七面之间也为圆弧过渡连接;所述的下模七面和下模八面之间为尖角过渡连接;所述的上模五面和上模六面之间为圆弧过渡连接;所述的上模六面和上模七面之间为圆弧过渡连接;所述的上模七面和上模八面之间为尖角过渡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下模三面与所述的下模四面之间为尖角为α;所述的下模七面和下模八面之间为尖角β;所述的β角大于所述的α角。
优选地,所述的α角为120度;所述的β角为160度。
优选地,所述的左模腔和所述的右模腔之间的间距为左模腔开口宽度的2倍。
优选地,所述的左上模上端的一侧设置有偏重槽。
优选地,所述的偏重槽深度方向的底面处在所述的上模二面的右侧。
优选地,所述的上模的上端设置有装夹部;所述的下模的底部设置有弹性模座。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在下模和上模设置左模腔和左上模,与所需产品折弯形状对应,因而能够一次性折弯成型,起到了节约工时,效率高的效果;
(2)本实用新型中左模腔和左上模中各面与面之间的过渡与所需产品中各面与面之间的过渡形状一致,能够生产出质量较高的折弯产品,与所需折弯产品的结构更加接近;
(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下模和上模上分别增设右模腔和右上模,可以在同一工位同时加工两件所需产品,因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加工效率;
(4)本实用新型中下模中β角大于α角,能够有效提高所需折弯产品中该对应尖角的连接强度,具体是通过先采用较大角β实现首次折弯,再通过较小角α角再次折弯,能够提高该角的折弯效果,避免一次折弯成型造成的裂痕,影响所需产品的使用寿命;
(5)本实用新型左模腔和右模腔之间的间距为左模腔开口宽度的2倍,避免两个模腔同时工作时产生干涉;
(6)本实用新型中在左上模中设置偏重槽,并使其深度方向的底面处在上模二面的右侧,可以确保左上模的重心落在其下端的中心,起到了提高折弯时上模稳定性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折弯产品应用在机床侧板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折弯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下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上模中左上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上模中右上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所需产品在本实用新型中首次折弯后的状态图;
图7为所需产品在本实用新型中再次折弯前的状态图。
图中:1、下模;2、上模;3、第一面;4、第二面;5、第三面;6、第四面;
31、下模一面;41、下模二面;51、下模三面;61、下模四面;
32、下模五面;42、下模六面;52、下模七面;62、下模八面;
33、上模一面;43、上模二面;53、上模三面;63、上模四面;
34、上模五面;44、上模六面;54、上模七面;64、上模八面;
7、偏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进行描述。
实施例1
一种机床侧异形板折弯模具,包括下模1和上模2,如图3所示,所述的下模1包括左模腔和右模腔;所述的左模腔包括下模一面31、下模二面41、下模三面51和下模四面61;所述的右模腔包括下模五面32、下模六面42、下模七面52和下模八面62;
所述的上模2包括左上模和右上模;如图4所示,所述的左上模包括上模一面33、上模二面43、上模三面53和上模四面63;如图5所示,所述的右上模包括上模五面34、上模六面44、上模七面54和上模八面64;
所述的下模一面31与所述的上模一面33对应;所述的下模二面41与所述的上模二面43对应;所述的下模三面51与所述的上模三面53对应;所述的下模四面61与所述的上模四面63对应;
所述的下模五面32与所述的上模五面34对应;所述的下模六面42与所述的上模六面44对应;所述的下模七面52与所述的上模七面54对应;所述的下模八面62与所述的上模八面64对应;
如图3所示,所述的下模一面31与所述的下模二面41之间为圆弧过渡连接;所述的下模二面41与所述的下模三面51之间也为圆弧过渡连接;所述的下模三面51与所述的下模四面61之间为尖角过渡连接;所述的下模五面32和下模六面42之间为圆弧过渡连接;所述的下模六面42和下模七面52之间也为圆弧过渡连接;所述的下模七面52和下模八面62之间为尖角过渡连接;
如图4所示,所述的上模一面33与所述的上模二面43之间为圆弧过渡连接;所述的上模二面43与所述的上模三面53之间为圆弧过渡连接;所述的上模三面53与所述的上模四面63之间为尖角过渡连接;
如图5所示,所述的上模五面34和上模六面44之间为圆弧过渡连接;所述的上模六面44和上模七面54之间为圆弧过渡连接;所述的上模七面54和上模八面64之间为尖角过渡连接。
本实施例的结构与所需折弯产品(如图2所示)的结构一致,能够快速生产图2所示产品,效率高,生产工艺简化;但为了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经过实践发现,图2中产品第三面5和第四面6之间的过渡处的截面为一个尖角,这个尖角在折弯过程中容易出现变形甚至裂痕,影响了该产品后续的使用寿命;为此,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如实施例2。
实施例2
一种机床侧异形板折弯模具,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实施例1中所述的下模三面51与所述的下模四面61之间为尖角为α;所述的下模七面52和下模八面62之间为尖角β;所述的β角大于所述的α角;根据产品需要,本实施例中所述的α角为120度;所述的β角为160度。本实施例通过先采用较大角β实现首次折弯,再通过较小角α角再次折弯,能够提高该角的折弯效果,避免一次折弯成型造成的裂痕,影响所需产品的使用寿命,解决实践中所发现的技术问题,进一步提高了效果。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机床侧异形板折弯模具的结构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所述的左模腔和所述的右模腔之间的间距为左模腔开口宽度的2倍,这样可以避免两个模腔同时工作时产生干涉;同时为了确保左上模的重心落在其下端的中心,起到了提高折弯时上模稳定性的效果,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的左上模上端的一侧开设一偏重槽7,并设计该偏重槽7深度方向的底面处在所述的上模二面43的右侧;有效提高了上模的折弯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中各实施例中所述的上模2的上端设置有装夹部;所述的下模1的底部设置有弹性模座;装夹部与折弯机滑块连接,使之连接更加稳定;弹性模座能够起到缓冲作用,起到保护模具与工作台的效果。

Claims (10)

1.一种机床侧异形板折弯模具,包括下模(1)和上模(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模(1)包括左模腔;所述的上模(2)包括左上模;所述的左模腔包括下模一面(31)、下模二面(41)、下模三面(51)和下模四面(61);所述的左上模包括上模一面(33)、上模二面(43)、上模三面(53)和上模四面(63);所述的下模一面(31)与所述的上模一面(33)对应;所述的下模二面(41)与所述的上模二面(43)对应;所述的下模三面(51)与所述的上模三面(53)对应;所述的下模四面(61)与所述的上模四面(63)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床侧异形板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模一面(31)与所述的下模二面(41)之间为圆弧过渡连接;所述的下模二面(41)与所述的下模三面(51)之间也为圆弧过渡连接;所述的下模三面(51)与所述的下模四面(61)之间为尖角过渡连接;所述的上模一面(33)与所述的上模二面(43)之间为圆弧过渡连接;所述的上模二面(43)与所述的上模三面(53)之间为圆弧过渡连接;所述的上模三面(53)与所述的上模四面(63)之间为尖角过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机床侧异形板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模(1)还包括右模腔;所述的上模(2)还包括右上模;所述的右模腔包括下模五面(32)、下模六面(42)、下模七面(52)和下模八面(62);所述的右上模包括上模五面(34)、上模六面(44)、上模七面(54)和上模八面(64);所述的下模五面(32)与所述的上模五面(34)对应;所述的下模六面(42)与所述的上模六面(44)对应;所述的下模七面(52)与所述的上模七面(54)对应;所述的下模八面(62)与所述的上模八面(64)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机床侧异形板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模五面(32)和下模六面(42)之间为圆弧过渡连接;所述的下模六面(42)和下模七面(52)之间也为圆弧过渡连接;所述的下模七面(52)和下模八面(62)之间为尖角过渡连接;所述的上模五面(34)和上模六面(44)之间为圆弧过渡连接;所述的上模六面(44)和上模七面(54)之间为圆弧过渡连接;所述的上模七面(54)和上模八面(64)之间为尖角过渡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机床侧异形板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模三面(51)与所述的下模四面(61)之间为尖角α;所述的下模七面(52)和下模八面(62)之间为尖角β;所述的β角大于所述的α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机床侧异形板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α角为120度;所述的β角为160度。
7.根据权利要求3-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机床侧异形板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模腔和所述的右模腔之间的间距为左模腔开口宽度的2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机床侧异形板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上模上端的一侧设置有偏重槽(7)。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机床侧异形板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偏重槽(7)深度方向的底面处在所述的上模二面(43)的右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机床侧异形板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模(2)的上端设置有装夹部;所述的下模(1)的底部设置有弹性模座。
CN201720081136.9U 2017-01-22 2017-01-22 一种机床侧异形板折弯模具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3926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81136.9U CN206392637U (zh) 2017-01-22 2017-01-22 一种机床侧异形板折弯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81136.9U CN206392637U (zh) 2017-01-22 2017-01-22 一种机床侧异形板折弯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392637U true CN206392637U (zh) 2017-08-11

Family

ID=595150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081136.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392637U (zh) 2017-01-22 2017-01-22 一种机床侧异形板折弯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39263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13767A (zh) * 2018-07-25 2018-12-18 江苏海荣精密复合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缝折弯模具
CN109482741A (zh) * 2019-01-16 2019-03-19 安庆安簧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空气悬架导向臂的成型工装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13767A (zh) * 2018-07-25 2018-12-18 江苏海荣精密复合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缝折弯模具
CN109482741A (zh) * 2019-01-16 2019-03-19 安庆安簧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空气悬架导向臂的成型工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265423U (zh) 一种防偏摆的折弯机复合模具
CN106513512B (zh) 一种专用于保险柜边板的一次成型模具
CN111112467B (zh) 一种非通径压筋板成型模具及压筋曲面板加工方法
CN106424371A (zh) 一种保险柜门框板专用折弯模具及其使用和加工方法
CN206392637U (zh) 一种机床侧异形板折弯模具
CN105042315B (zh) 一种改进封头结构的不锈钢波纹板的加工工艺
CN110385862A (zh) 一种t形复合材料长桁的成型方法
CN215614526U (zh) 一种螺旋叶片冷冲压成型模具
CN105945146A (zh) 一种用于铝合金型材成形模具及其成形方法
CN104475505A (zh) 一种防盗门门框的折弯成型方法
CN105149884B (zh) 一种大弯曲半径圆柱面管屏的加工方法
CN202621653U (zh) 一种u形型钢弯曲成型装置
CN204234587U (zh) 一种防盗门门框专用模具
CN105881718B (zh) 一种制砖模具的模芯组件及模框组件
CN210702069U (zh) 一种l形钣金件一模双出防起皱钣金翻边成型模
CN203449708U (zh) 一种新型复合板的制造设备
CN221456272U (zh) 一种焦炉斜道用异形耐火砖机压成型模具
CN202727073U (zh) 拼装式砌块成型模芯
CN211464334U (zh) 一种加强型夹带钢丝铝型材挤压模具
CN206435708U (zh) 敞篷汽车精密锻件锻造模具
CN107263116B (zh) 利用钣金件成型机制作钣金件方法
CN102689355A (zh) 拼装式砌块成型模芯
CN104438841B (zh) 一种防盗门门框专用模具
CN220052587U (zh) 一种可支持多位多规格的固定块模具
CN214161124U (zh) 一种用于生产环保设备的外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811

Termination date: 202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