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369999U - 电脑装置用的底座 - Google Patents
电脑装置用的底座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369999U CN206369999U CN201720006049.7U CN201720006049U CN206369999U CN 206369999 U CN206369999 U CN 206369999U CN 201720006049 U CN201720006049 U CN 201720006049U CN 206369999 U CN206369999 U CN 20636999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se
- depressed part
- support frame
- pedestal
- computer apparatu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电脑装置用的底座包含一基座、一支撑架与一枢轴部。基座包含一凹陷部与一容纳槽。容纳槽位于凹陷部内。支撑架具有一放置区。枢轴部位于凹陷部内,且使支撑架与基座以可相对旋转的方式连接。当翻转支撑架以覆盖凹陷部时,放置区隐藏于凹陷部内。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底座,尤指一种电脑装置用的底座。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伴随着许多可携式电子装置的问世,例如笔记型电脑、智慧型手机以及平板电脑等。一般来说,笔记型电脑已发展为屏幕装置与键盘底座彼此可分离地连接,如此,在不使用键盘底座时,可将屏幕装置从键盘底座上分离。
然而,上述类型的笔记型电脑引发出种种问题与不变,例如键盘底座的结合转轴机构往往突兀地凸出于键盘底座上,不仅造成收纳不易,也有碍美观;或者,屏幕装置与键盘底座彼此靠磁吸方式结合,导致键盘底无法有效支撑屏幕装置,进而限制屏幕装置的观看角度,必须另外使用支撑结构支撑屏幕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脑装置用的底座,借以解决先前技术所述的问题。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此种电脑装置用的底座包含一基座、一支撑架与至少一枢轴部。基座包含一凹陷部与至少一容纳槽。容纳槽位于凹陷部内,用以放置一独立物品。支撑架具有一放置区。放置区用以放置一屏幕装置。枢轴部位于凹陷部内,且使支撑架与基座以可相对旋转的方式连接。
故,当不使用底座时,使用者可翻转支撑架以覆盖凹陷部,同时将放置区隐藏于凹陷部内,如此便没有突兀的凸出机构;反之,当使用底座时,使用者可翻转支撑架以显露出放置区,并将一物体例如屏幕装置于放置区,如此便可以有效地支撑屏幕装置。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支撑架更包含一盖板、一挡板与一本体部。盖板与挡板分别立设于本体部的二相对侧,使得盖板、挡板与本体部共同定义出放置区。当支撑架覆盖凹陷部时,盖板与本体部完全覆盖该凹陷部。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凹陷部形成于基座的其中二相邻面。当盖板完全覆盖凹陷部时,盖板相对挡板的一面与基座的其中一面齐平,且本体部相对放置区的一面与基座的另一面齐平。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二个枢轴部分别连接本体部的另二相对侧。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当盖板与本体部完全覆盖凹陷部时,挡板接触凹陷部的底部。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容纳槽用以放置一独立物品。举例来说,独立物品为一触控笔、一随身碟或一外接天线模块。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基座更包含至少一磁吸件。磁吸件邻近容纳槽,用以磁吸位于容纳槽内的独立物品。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枢轴部包含一第一轴杆、一第二轴杆及一角度调整装置。第一轴杆连接基座。第二轴杆连接支撑架。角度调整装置可枢转地位于第一轴杆与第二轴杆之间,用以调整支撑架相对基座的倾斜角度。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基座更包含一键盘装置。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多个容纳槽并排地位于凹陷部内。
以上所述仅是用以阐述本实用新型所欲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及其产生的功效等等,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细节将在下文的实施方式及相关图式中详细介绍。
【附图说明】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图式的说明如下:
图1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电脑装置用的底座的分解图;
图2绘示将图1的底座的盖板覆盖凹陷部的操作示意图;
图3绘示图2的底座沿线段A-A所绘制的局部剖视图;以及
图4绘示图1的底座的使用示意图;以及
图5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电脑装置用的底座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
10、11:底座
100:基座
101:底面
102:顶面
103、103a:侧面
110:键盘装置
120、142:触控板
130:凹陷部
131:底部
132、231:轴孔
140:突起部
150、160:容纳槽
170:缺口
180:第一磁吸件
200:支撑架
210:盖板
220:挡板
230:本体部
240:放置区
300:枢轴部
310:第一轴杆
320:第二轴杆
330:角度调整装置
400:屏幕装置
500:触控笔
510:第二磁吸件
600:随身碟
A-A:线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了解到,在本实用新型部分实施方式中,该多个实务上的细节并非必要的,因此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已知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的。另外,为了便于读者观看,图式中各元件的尺寸并非依实际比例绘示。
图1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电脑装置用的底座10的分解图。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电脑装置用的底座10包含一基座100、一支撑架200与二枢轴部300。基座100包含一凹陷部130与一容纳槽150,且容纳槽150位于凹陷部130内。支撑架200具有一放置区240。此二枢轴部300位于凹陷部130内,分别位于支撑架200的二相对端,使得支撑架200与基座100以可相对旋转的方式连接,意即,借由此二枢轴部300,支撑架200能够相对基座100翻转。
图2绘示将图1的底座10的盖板210覆盖凹陷部130的操作示意图。如图2所示,当不使用底座10时,使用者可翻转支撑架200以覆盖凹陷部130,支撑架200不仅完全覆盖容纳槽150,更同时将放置区240隐藏于凹陷部130内,如此便没有突兀的凸出机构。
图3绘示图2的底座10沿线段A-A所绘制的局部剖视图。如图2与图3所示,具体来说,基座100包含一底面101、一顶面102与多个侧面103。顶面102相对底面101配置,且该多个侧面103分别邻接顶面102与底面101,且该多个侧面103共同围绕顶面102与底面101。凹陷部130共同地形成于基座100的顶面102与其中一侧面103a。举例来说,基座100更包含一键盘装置110与一触控板120。键盘装置110与触控板120皆位于基座100的顶面102,更具体地,键盘装置110介于触控板120与凹陷部130之间。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基座100不必包含键盘装置110与触控板120。
此外,支撑架200更包含一盖板210、一挡板220与一本体部230。盖板210与挡板220分别立设于本体部230的二相对侧,且此二枢轴部300分别连接本体部230的另二相对侧,使得盖板210、挡板220与本体部230共同定义出放置区240。故,如图2与图3所示,当使用者翻转支撑架200以带动盖板210与本体部230完全覆盖凹陷部130时,盖板210相对挡板220的一面与基座100的顶面102齐平,本体部230相对放置区240的一面与基座100的所述侧面103a齐平。
图4绘示图1的底座10的使用示意图。请参阅图1与图4所示,当使用者欲使用底座10时,使用者可翻转支撑架200的盖板210以显露出放置区240于凹陷部130之外,使得一屏幕装置400可以插入放置区240内,如此便可以有效地支撑屏幕装置400。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其他实施方式中,放置区240也可供放置一平板电脑、一行动电话或一GPS装置等装置。
更具体地,请参阅图1所示,各枢轴部300包含一第一轴杆310、一第二轴杆320及一角度调整装置330。第一轴杆310连接基座100,特别是基座100的凹陷部130内壁的轴孔132。第二轴杆320连接支撑架200,特别是本体部230的另二相对侧壁的轴孔231。角度调整装置330可枢转地位于第一轴杆310与第二轴杆320之间,用以调整支撑架200相对基座100的倾斜角度。角度调整装置330例如为阻尼装置,透过与第一轴杆310、第二轴杆320的结合强度,可让支撑架200暂时停留于基座100上。如此,透过角度调整装置330的作动,使用者可以适时地调整屏幕装置400装置相对底座10的观看角度。此外,当支撑架200覆盖凹陷部130时,借由角度调整装置330的作动,支撑架200也不致轻易自底板上掀起。
请参阅图1与图4所示,当基座100更包含一呈直条状的突起部140,突起部140位于凹陷部130的底部131,且容纳槽150形成于突起部140的顶面142。举例来说,容纳槽150呈直条状,用以放置一触控笔500。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其他实施方式中,容纳槽150也可以放置其他物品,例如随身碟600或外接天线模块等等。
更进一步地,为了避免触控笔500容易从容纳槽150内移出,请参阅图3所示,基座100更包含第一磁吸件180。第一磁吸件180埋设于基座100内且邻近容纳槽150的位置。第一磁吸件180例如为金属或磁铁等类似元件。在本实施方式中,触控笔500中具有可与第一磁吸件180相互吸引的第二磁吸件510。故,借由第一磁吸件180与第二磁吸件510相互吸引,触控笔500被固定于容纳槽150内。第二磁吸件510例如金属或磁铁。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其他实施方式中,若触控笔500之外壳为金属材质,此金属外壳亦可为与第一磁吸件180相互吸引的第二磁吸件510。
更进一步地,为了迅速将触控笔500从容纳槽150内移出,请参阅图2所示,突起部140的顶面142亦设置有一缺口170,缺口170接通容纳槽150与凹陷部130,如此,使用者在支撑架200的放置区240翻出凹陷部130时,可迅速地透过缺口170移出触控笔500。
图5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电脑装置用的底座11的立体图。图5的底座11与图1的底座10大致相同,其差异只在,图1的容纳槽150的数量与尺寸不同于图5的容纳槽160的数量与尺寸。图1的底座10仅具有一个容纳槽150,且容纳槽150的尺寸能够放置一触控笔500。反之,图5的底座11具有二个彼此并排的容纳槽160。因此,每个容纳槽160只能容纳小于触控笔500的物品。例如随身碟600等类似物品。具体来说,容纳槽160的尺寸相同,且容纳槽160的长轴方向共轴,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容纳槽150的数量、尺寸与轴向是否相同。
最后,上述所揭露的各实施例中,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皆可被保护于本实用新型中。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脑装置用的底座,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基座,包含一凹陷部与至少一容纳槽,该容纳槽位于该凹陷部内,用以放置一独立物品;
一支撑架,具有一放置区,该放置区用以放置一屏幕装置;以及
至少一枢轴部,位于该凹陷部内,且使该支撑架与该基座以可相对旋转的方式连接,
其中,当翻转该支撑架以覆盖该凹陷部时,该放置区隐藏于该凹陷部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装置用的底座,其特征在于,该支撑架更包含一盖板、一挡板与一本体部,该盖板与该挡板分别立设于该本体部的二相对侧,该盖板、该挡板与该本体部共同定义出该放置区,
其中,当该支撑架完全覆盖该凹陷部时,该盖板与该本体部完全覆盖该凹陷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脑装置用的底座,其特征在于,该凹陷部形成于该基座的二相邻面,其中当该盖板完全覆盖该凹陷部时,该盖板相对该挡板的一面与基座的该二相邻面其中之一齐平,且该本体部相对该放置区的一面与基座的另一该二相邻面齐平。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脑装置用的底座,其特征在于,二个该枢轴部分别连接本体部的另二相对侧。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脑装置用的底座,其特征在于,当该盖板与该本体部完全覆盖该凹陷部时,该挡板接触该凹陷部的底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装置用的底座,其特征在于,该独立物品为一触控笔、一随身碟或一外接天线模块。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装置用的底座,其特征在于,该基座更包含至少一磁吸件,该磁吸件邻近该容纳槽,用以磁吸位于该容纳槽内的该独立物品。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装置用的底座,其特征在于,该枢轴部包含:
一第一轴杆,连接该基座;
一第二轴杆,连接该支撑架;以及
一角度调整装置,可枢转地位于该第一轴杆与该第二轴杆之间,用以调整该支撑架相对该基座的倾斜角度。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装置用的底座,其特征在于,该基座更包含一键盘装置。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装置用的底座,其特征在于,多个该容纳槽并排地位于该凹陷部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006049.7U CN206369999U (zh) | 2017-01-04 | 2017-01-04 | 电脑装置用的底座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006049.7U CN206369999U (zh) | 2017-01-04 | 2017-01-04 | 电脑装置用的底座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369999U true CN206369999U (zh) | 2017-08-01 |
Family
ID=593908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006049.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369999U (zh) | 2017-01-04 | 2017-01-04 | 电脑装置用的底座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369999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0048208A1 (zh) * | 2018-09-06 | 2020-03-12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可分离式电子装置及基座 |
-
2017
- 2017-01-04 CN CN201720006049.7U patent/CN206369999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0048208A1 (zh) * | 2018-09-06 | 2020-03-12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可分离式电子装置及基座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345792B (zh) | 可携式电子装置 | |
CN113504810B (zh) | 电子设备 | |
CN105164600B (zh) | 可调整的显示器壳体组件 | |
US9436229B2 (en) | Foldable compu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erecting display unit | |
US9062811B2 (en) | Support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same | |
US7027297B1 (en) |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hinge unit | |
US20140211394A1 (en) | Electronic device with detachable keyboard | |
US20130314858A1 (en) | Electronic device | |
US9042091B2 (en) |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hinge structure | |
US20130128432A1 (en) |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 |
TW201304663A (zh) | 電子裝置之支撐裝置 | |
US7619882B2 (en) | Electronic apparatus | |
JP6065984B2 (ja) | 電子機器及びヒンジユニット | |
CN206369999U (zh) | 电脑装置用的底座 | |
US8014141B2 (en) |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mputer with writing tablet | |
TWM542165U (zh) | 電腦裝置用之底座 | |
CN104156034B (zh) | 可携式电子装置及其铰链组件 | |
TW201504554A (zh) | 顯示裝置及其包含之顯示裝置基座 | |
CN103216708B (zh) | 平板式显示装置的支撑架结构 | |
TWI531299B (zh) | 可攜式電子裝置 | |
CN202394149U (zh) | 掀盖式电子装置 | |
US12073030B2 (en) | Keyboard system for a tablet, mountable on the back of the tablet | |
JP2012212971A (ja) | 携帯装置 | |
CN103220891B (zh) | 平板式显示装置的多方位支持结构 | |
TWI585575B (zh) | 可攜式電子裝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8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