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256363U - 一种双折形组合梁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折形组合梁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256363U CN206256363U CN201621015326.2U CN201621015326U CN206256363U CN 206256363 U CN206256363 U CN 206256363U CN 201621015326 U CN201621015326 U CN 201621015326U CN 206256363 U CN206256363 U CN 20625636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steel
- girder
- folding shape
- diaphragm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折形组合梁结构,该双折形组合梁结构包括工字型主梁、钢横隔板、组合桥面板和桥面铺装层,桥面铺装层铺设于组合桥面板上,工字型主梁包括主梁折形钢腹板、焊接于主梁折形钢腹板上方的主梁上翼缘钢板以及焊接于主梁折形钢腹板下方的主梁下翼缘钢板,组合桥面板包括折形钢底板以及浇筑于折形钢底板上的超高性能混凝土层,钢横隔板包括横隔板折形钢板、焊接于横隔板折形钢板上方的横隔板上翼缘钢板以及焊接于横隔板折形钢板下方的横隔板下翼缘钢板,主梁上翼缘钢板和横隔板上翼缘钢板均与折形钢底板焊接。该双折形组合梁结构无需支架施工、受力性能好、承载能力高、结构可靠度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折形组合梁结构。
背景技术
在公路(包含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及低等级公路)与市政道路上使用的中小跨径桥梁(30m~50m)在我国具有广泛的需求,根据交通运输部统计资料,截止到2014年底,全国公路桥梁数量约为75.71万座,其中40m跨径以下桥梁占到总数的90%以上。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和对交通的巨大需求,以往修建的中小跨径桥梁绝大部分都是采用装配式混凝土梁桥和预应力混凝土梁桥,其具有直接造价较低、构造简单、施工技术成熟等诸多优点,在公路及市政桥梁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但从混凝土桥梁的大量修建及使用情况来看,所显现出的缺陷与不足也开始引起广泛关注。我国近年来混凝土用量已超过30亿m3,占世界混凝土用量的大部分,所产生的建筑垃圾将付出巨大的环保代价。混凝土的体积大、重量大不便于长距离运输,基本上为现场建场、预制、安装,场地还要破除,恢复土地和清运垃圾,造成极大的浪费。桥梁自身过重,对基础的要求偏高,增加下部结构的造价。早期修建的混凝土结构桥梁与混凝土构件频繁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和下挠,对桥梁造成一定损伤,并影响耐久性和正常使用功能,甚至对桥梁的安全可靠性产生严重的威胁。
相对于混凝土结构桥梁,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桥梁充分发挥钢及混凝土两种材料的各自优势,施工过程简单,工期较短,具有受力性能好、质量易控制、耐久性更有保证、经济性能较好等特点,在国外已取得广泛应用。作为桥梁发达国家的重要衡量标志,日本13万座桥梁中,钢结构及组合结构桥梁约占41%;美国60万座桥梁中,钢结构及组合结构桥梁约占35%;法国的钢与钢-混凝土组合桥梁占比高达85%,而目前我国公路桥梁中,钢结构、钢-混组合结构桥梁的数量及其钢材消耗量占比极小。统计显示,全国钢结构和钢-混组合结构桥梁分别只有584座和1293座,数量总占比仅为0.25%,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这与我国目前作为钢铁大国及向桥梁大国、强国迈进的目标是严重不匹配的。
为落实中央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国家相关部委均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以推动钢结构作为绿色建筑材料推广应用。随着钢铁产能的提高和钢结构桥梁建设技术的进步,我国目前已具备推广钢结构、组合结构桥梁的物质基础与技术条件。当前,钢铁产能过剩、钢材价格下降,是推进钢结构、组合结构桥梁建设、提升公路桥梁建设品质的良好契机,同时也是落实《国务院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国发[2016]6号)要求、促进钢铁行业转型升级和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钢结构、组合结构桥梁在我国的桥梁市场上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与推广价值。
目前,在中小跨径中常用的组合结构桥梁形式为钢板组合梁桥与钢箱组合梁桥。与钢板组合梁桥相比,钢箱组合梁桥由于其较强的抗扭能力与整体性,更加适用于跨径偏大的桥梁,但是其用钢量偏高,钢构板件分块面积大,对吊装设备要求较高,造价偏高。钢板组合梁桥主要承重构件为钢主梁,桥面系采用较厚的混凝土板,目前在国内外中小跨径桥梁中有着广泛应用。
但是,此传统的钢板组合梁桥在设计、施工及运营中存在以下的不足:一、传统的钢板组合梁桥,腹板采用平钢板,为保证腹板的受力与稳定性,往往需要在腹板上设置较多的水平及竖向加劲肋,构造较为复杂,对施工及加工制作造成了不便。为了保证腹板的局部稳定性,往往采用较厚的钢板,钢材的材料使用效率未得到充分的利用。二、传统的钢板组合梁桥,其混凝土桥面板的施工需先设置模板,然后在模板上现场浇筑。这样的施工步骤使得模板工程量和现场湿作业大,施工速度慢,模板无法完全由钢梁支撑,需设置满堂落地脚手架,临时施工费用高。特别是在交通流量大的市政桥梁的建设中,支架施工将对现有城市交通造成严重的影响,不符合目前国内积极提倡的“桥梁预制快速化施工”的建设理念,施工时间成本高,社会效益差。三、传统的钢板组合梁桥,桥面板采用普通的混凝土,抗拉强度低。往往出现桥面板混凝土开裂的情况,影响结构的耐久性和使用性能,同时降低组合截面的轴向刚度和抗弯刚度。为控制负弯矩区桥面板混凝土的拉应力,往往采用调整混凝土浇筑次序、中支点顶升、施加纵向预应力的方法,效果不是很理想,且造成施工工序繁杂。
综上所述,为迎接国家大力发展钢结构、组合结构桥梁的良好机遇,尤其是在公路、市政道路的中小跨径桥梁建设中,急需开发一种无需支架施工、受力性能好、质量有保证,能适用于快速化施工的新型桥梁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背景技术中提到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无需支架施工、受力性能好、承载能力高、结构可靠度高,能适用于快速化施工的双折形组合桥梁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双折形组合梁结构,包括工字型主梁、钢横隔板、组合桥面板和桥面铺装层,所述工字型主梁与钢横隔板连接,所述组合桥面板设置于工字型主梁和钢横隔板的上方,所述桥面铺装层铺设于组合桥面板上,所述工字型主梁包括主梁折形钢腹板、焊接于所述主梁折形钢腹板上方的主梁上翼缘钢板以及焊接于所述主梁折形钢腹板下方的主梁下翼缘钢板,所述钢横隔板包括横隔板折形钢板、焊接于所述横隔板折形钢板上方的横隔板上翼缘钢板以及焊接于所述横隔板折形钢板下方的横隔板下翼缘钢板,所述主梁上翼缘钢板和横隔板上翼缘钢板均与所述组合桥面板固接。本实用新型的双折形组合梁采用折形钢板,除连接钢横隔板处外其余地方无需设置竖向及横向加劲肋,相比于传统的腹板采用平钢板的组合梁桥,减少了钢结构焊接损伤,且构造更为简单;钢横隔板作为桥面板的支撑体系,相比于普通的直形钢板,采用折形钢板的横隔板可以增强钢板的局部稳定性,减少甚至不设置加劲肋,减少焊接损伤,且增加桥梁景观效果。该双折形组合梁的钢构件全部在工厂预制完成,可在现场实现快速拼装;且折形钢底板作为现浇浇筑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受力模板,无需搭设施工支架,简化了施工步骤,显著缩短了施工周期,加快了施工进度。该桥梁结构充分发挥了钢材与超高性能混凝土材料的使用效率,突出了材料组合的有益效果,具有受力性能好,承载能力强、耐久性能好、结构可靠度高等优点。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优选的,所述工字型主梁上设置有竖向加劲肋板,所述钢横隔板的端部设有横隔板连接板,所述钢横隔板通过横隔板连接板及紧固件与竖向加劲肋板固接。采用紧固件连接(即常说的栓接),操作简便快捷,可以加快桥梁施工进度,且连接质量可靠。此处若采用焊接,则需进行仰焊,施工质量不易保证。
优选的,所述竖向加劲肋板与所述主梁折形钢腹板等高,且竖向加劲肋板上部开设有若干螺栓孔,所述钢横隔板两端的横隔板连接板通过螺栓固接于两竖向加劲肋板之间。此加劲肋板既可作为工字型主梁的竖向加劲肋,又可作为横隔板与工字型主梁连接的连接板,确保各片工字型主梁共同参与受力。
优选的,相邻的两个工字型主梁与其中间的钢横隔板组成“门”字形单元结构,且所述双折形组合梁结构是由多个前述的“门”字形单元结构并列紧靠连接而成。采用多个“门”字型单元结构并流紧靠组成双折形组合梁结构,该组合梁结构可适用于不同宽度此类型桥梁的建造。
优选的,所述组合桥面板包括:
折形钢底板;
以及以上述折形钢底板为模板并浇筑其上形成的超高性能混凝土层。
在组合结构桥梁中,随着少主梁桥的推广应用及主梁间距的逐渐增大,传统的钢筋混凝土桥面板较难满足大跨度桥面板设计要求。而在折形钢底板上浇筑超高性能混凝土形成的超高性能组合桥面板,具有较大抗弯刚度和承载能力,能有效实现大跨度桥面板的设计应用。组合桥面板兼具钢筋混凝土桥面板和钢桥面板的诸多性能优势,折形钢板在桥面板施工中可以起到模板作用,免除模板拆卸和支撑架设工作,极易实现快速施工和安全施工,施工质量得到更好保障。此外,折形钢底板还可以作为组合桥面板的受力底板,共同受力,承载能力高,拥有优良的受力性能,与超高性能混凝土共同组合可进一步减轻组合桥面板的板厚,从而减轻自重。因此,以上述折形钢底板为模板并在其上浇筑超高性能混凝土层形成的组合桥面板,具有施工便捷、轻质高强、经济适用、安全耐久等优点。
更优选的,所述超高性能混凝土层的厚度为10-20cm,超高性能混凝土层中预埋设置有纵横向钢筋网,所述纵横向钢筋网的单向配筋率为4%-7%;纵横向钢筋网可以增强组合桥面板的承载能力,限制桥面板混凝土裂缝宽度的发展,提升桥面板的耐久性能。
所述超高性能混凝土层采用改性的活性粉末混凝土,所述改性的活性粉末混凝土为其中掺杂有不同尺寸和/或外形的高强钢纤维的活性粉末混凝土。超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具有超高强度、超高韧性和高耐久性的水泥基复合材料,是过去三十年中最具创新性的水泥基工程材料,实现了工程材料性能的大跨越。活性粉末混凝土作为超高性能混凝土一种主要材料,由级配石英细砂、水泥、石英粉、硅灰、高效减水剂及钢纤维配制而成,最大集料粒径为600μm。通过提高组分的细度与活性,使材料内部的缺陷(孔隙与微裂缝)减至最少,以获得由其组分材料所决定的最大强度及优异的耐久性,钢纤维阻碍了混凝土内部微裂缝的扩展,能使混凝土表现出良好的塑性特征。相比于普通混凝土,超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超高抗拉、抗压强度、超高韧性、高耐久性、低收缩徐变及优良的和易性。
更优选的,所述主梁上翼缘钢板上焊接有至少两个平行设置的主梁开孔板连接件,所述主梁开孔板连接件沿桥梁纵向布置,且所述主梁开孔板连接件设置在折形钢底板的凹槽处;所述主梁开孔板连接件上沿纵向均匀开设有卡持组合桥面板内纵横向钢筋网的定位孔。工字型钢主梁上的开孔板是作为超高性能混凝土与工字型钢主梁之间的连接件,在开孔板内设置钢筋,使得其承载性能与延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优选的,所述折形钢底板的凹槽中焊接有多个平行设置的钢底板开孔板连接件,所述钢底板开孔板连接件沿桥梁纵向布置;所述钢底板开孔板连接件上沿纵向均匀开设有卡持组合桥面板内纵横向钢筋网的定位孔。开孔板连接件作为折形钢底板的加劲肋,特别是在其上现场浇筑混凝土未形成组合桥面板时,可增大折形钢底板的抗弯刚度,减少局部变形。同时,开孔板作为折形钢底板与超高性能混凝土之间的连接构件,确保组合桥面板共同受力。
优选的,所述折形钢底板间隔式的布置在相邻两工字型主梁的主梁上翼缘钢板之间,且折形钢底板的两端与两侧的主梁上翼缘钢板焊接,所述折形钢底板的凸起上焊接有多个钢底板焊钉连接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双折形组合梁充分发挥了钢材与超高性能混凝土材料的使用效率,突出体现出材料组合的有益效果,具有受力性能好,承载能力强、耐久性能好、结构可靠度高、行车平顺舒适、桥梁造型轻巧美观等特点。
(2)本实用新型的双折形组合梁采用折形钢板,除连接钢横隔板处外其余地方无需设置竖向及横向加劲肋,相比于传统的腹板采用平钢板的组合梁桥,减少了钢结构焊接损伤,降低了钢结构疲劳破坏的风险,且构造更为简单。
(3)本实用新型的双折形组合梁的钢构件全部在工厂预制完成,实现桥梁构件的标准化、工厂化、装配化、规模化,可在现场实现大规模快速拼装;且折形钢底板作为现浇浇筑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受力模板,无需搭设施工支架,简化施工步骤,显著缩短施工周期。
(4)本实用新型的双折形组合梁的施工具有“快速、轻质、高强、经济”的优点,能保证桥梁施工时桥下道路顺畅,对现有交通影响小,综合社会效益高,特别适用于20~50m的城市及公路中小跨径桥梁的规模化应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双折形组合梁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双折形组合梁结构的标准横断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双折形组合梁结构的主梁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双折形组合梁结构的横梁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双折形组合梁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双折形组合梁结构中倒梯形横截面的折形钢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双折形组合梁结构中矩形横截面的折形钢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双折形组合梁结构中波形横截面的折形钢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工字型主梁;2、钢横隔板;3、组合桥面板;4、桥面铺装层;101、主梁折形钢腹板;102、主梁上翼缘钢板;103、主梁下翼缘钢板;104、竖向加劲肋板;105、主梁开孔板连接件;201、横隔板折形钢板;202、横隔板上翼缘钢板;203、横隔板下翼缘钢板;204、横隔板连接板;301、折形钢底板;302、超高性能混凝土层;303、钢底板开孔板连接件;304、钢底板焊钉连接件;305、纵横向钢筋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文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更全面、细致地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以下具体的实施例。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当某一元件被描述为“固定于、固接于、连接于或连通于”另一元件上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固接、连接或连通在另一元件上,也可以是通过其他中间连接件间接固定、固接、连接或连通在另一元件上。
除非另有定义,下文中所使用的所有专业术语与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专业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的目的,并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双折形组合梁结构的一种实施例,该双折形组合梁结构主要适用于20-50m的城市及公路中小跨径桥梁的规模化应用及城市快速化改造。该双折形组合梁结构的示意图如图1-图5所示,由图1-图5可见,其主要包括工字型主梁1、钢横隔板2、组合桥面板3和桥面铺装层4。其中,工字型主梁1与钢横隔板2连接,组合桥面板3设置于工字型主梁1和钢横隔板2的上方,桥面铺装层4铺设于组合桥面板3上。该工字型主梁1包括主梁折形钢腹板101、焊接于该主梁折形钢腹板101上方的主梁上翼缘钢板102以及焊接于主梁折形钢腹板101下方的主梁下翼缘钢板103。主梁下翼缘钢板103的宽度和厚度均大于主梁上翼缘钢板102。组合桥面板3包括折形钢底板301以及以该折形钢底板301为模板并浇筑于折形钢底板301上的超高性能混凝土层302。折形钢底板301除了使用图1和图2中所示的形状外,还可采用如图6所示的横截面为倒梯形结构、如图7所示的横截面为矩形结构或者如图8所示的横截面为波纹结构的钢底板。钢横隔板2包括横隔板折形钢板201、焊接于该横隔板折形钢板201上方的横隔板上翼缘钢板202以及焊接于横隔板折形钢板201下方的横隔板下翼缘钢板203。主梁上翼缘钢板102和横隔板上翼缘钢板202均与折形钢底板301焊接。该组合梁结构采用主梁折形钢腹板101和折形钢底板301的双折形结构,相比于传统的腹板采用平钢板的组合梁桥,本实用新型的组合梁结构在主梁折形钢腹板101上不需要焊接较多的加劲肋,构造更为简单;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组合梁结构在施工时不需要先设置模板然后在模板上现场浇筑混凝土,简化了施工步骤,提高了施工效率;再者,本实用新型的组合梁采用双折形钢板结合超高性能混凝土的结构,相比于普通组合梁具有更好的轴向刚度和抗弯刚度,其使用性能和耐久性均得到显著提高。
本实施例中,在工字型主梁1上设置有竖向加劲肋板104,该竖向加劲肋板104与主梁折形钢腹板101等高,竖向加劲肋板104上开设有若干螺栓孔,钢横隔板2的端部设有横隔板连接板204,钢横隔板2通过横隔板连接板204及紧固件与两块竖向加劲肋板104通过螺栓连接。采用紧固件栓接不仅操作简便快捷,可以加快桥梁施工进度,且连接质量可靠。相邻的两个工字型主梁1与其中间的钢横隔板2组成“门”字形单元结构,且双折形组合梁结构是由多个前述的“门”字形单元结构并列紧靠连接而成,该使得组合梁结构可适用于不同宽度此类型桥梁的建造。
超高性能混凝土层302的厚度为10-20cm,超高性能混凝土层302中预埋设置有纵横向钢筋网305,纵横向钢筋网305的单向配筋率为4%-7%。通过主梁连接件、钢底板连接件结合纵横向钢筋网305,大大地提高了组合桥面板3的力学性能。超高性能混凝土层302优选采用改性的活性粉末混凝土,该改性的活性粉末混凝土更优选采用其中掺杂有不同尺寸和/或外形的高强钢纤维的活性粉末混凝土。桥面铺装层4为沥青混凝土铺装层,桥面铺装层4的铺装厚度优选为4-6cm。该双折形组合梁的钢构件均在工厂内预制完成,而超高性能混凝土层302则待双折形组合梁的钢结构在施工现场全部连接搭建完成之后现场浇筑于折形钢底板301的上方。
主梁上翼缘钢板102上焊接有至少两个平行设置的主梁开孔板连接件105,主梁开孔板连接件105沿桥梁纵向布置,且主梁开孔板连接件105设置在折形钢底板301的凹槽处。主梁开孔板连接件105上沿纵向均匀开设有卡持组合桥面板3内纵横向钢筋网305的定位孔。折形钢底板301的凹槽中焊接有多个平行设置的钢底板开孔板连接件303,钢底板开孔板连接件303沿桥梁纵向布置;钢底板开孔板连接件303上沿纵向均匀开设有卡持组合桥面板3内纵横向钢筋网305的定位孔。折形钢底板301间隔式的布置在相邻两工字型主梁1的主梁上翼缘钢板102之间,且折形钢底板301的两端与两侧的主梁上翼缘钢板102固接,折形钢底板301的凸起上焊接有多个钢底板焊钉连接件304。除主梁开孔板连接件105外,在主梁上翼缘钢板102上还可设置焊钉连接件,而在折形钢底板301上除设置钢底板开孔板连接件303和钢底板焊钉连接件304外还可设置钢底板弯筋连接件。
本实施例上述的双折形组合梁充分发挥了钢材与超高性能混凝土材料的使用效率,突出体现出材料组合的有益效果,具有受力性能好,承载能力强、耐久性能好、结构可靠度高、行车平顺舒适、桥梁造型轻巧美观等特点。
该双折形组合梁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在工厂预制好的工字型主梁1运输至桥位,现场吊装安放各片工字型主梁1就位;
第二步、现场吊装预制好的钢横隔板2,将钢横隔板2与工字型主梁1通过螺栓连接;
第三步、现场吊装折形钢底板301就位,并将折形钢底板301与主梁上翼缘钢板102及横隔板上翼缘钢板202焊接,再将折形钢底板301的节段纵向进行焊接;
第四步、在折形钢底板301上布置纵横向钢筋网305,然后在折形钢底板301上现场浇筑超高性能混凝土层302,形成组合桥面板3,再在组合桥面板3上铺装桥面铺装层4,即完成双折形组合梁结构的施工。
该组合梁桥的钢结构均在工厂预制完成,在施工现场只需进行拼装、焊接或螺栓连接,确保了工程质量,简化了施工步骤,缩短了施工周期,提高了施工进度,并且能保证桥梁施工时桥下道路顺畅,对现有交通影响小,特别适用于20~50m的城市及公路中小跨径桥梁的规模化应用及城市快速化改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双折形组合梁结构,包括工字型主梁(1)、钢横隔板(2)、组合桥面板(3)和桥面铺装层(4),所述工字型主梁(1)与钢横隔板(2)连接,所述组合桥面板(3)设置于工字型主梁(1)和钢横隔板(2)的上方,所述桥面铺装层(4)铺设于组合桥面板(3)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字型主梁(1)包括主梁折形钢腹板(101)、焊接于所述主梁折形钢腹板(101)上方的主梁上翼缘钢板(102)以及焊接于所述主梁折形钢腹板(101)下方的主梁下翼缘钢板(103),所述钢横隔板(2)包括横隔板折形钢板(201)、焊接于所述横隔板折形钢板(201)上方的横隔板上翼缘钢板(202)以及焊接于所述横隔板折形钢板(201)下方的横隔板下翼缘钢板(203),所述主梁上翼缘钢板(102)和横隔板上翼缘钢板(202)均与所述组合桥面板(3)固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折形组合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字型主梁(1)上设置有竖向加劲肋板(104),所述钢横隔板(2)的端部设有横隔板连接板(204),所述钢横隔板(2)通过横隔板连接板(204)及紧固件与竖向加劲肋板(104)固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折形组合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加劲肋板(104)与所述主梁折形钢腹板(101)等高,且竖向加劲肋板(104)上部开设有若干螺栓孔,所述钢横隔板(2)两端的横隔板连接板(204)通过螺栓固接于两竖向加劲肋板(104)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折形组合梁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工字型主梁(1)与其中间的钢横隔板(2)组成“门”字形单元结构,且所述双折形组合梁结构是由多个前述的“门”字形单元结构并列紧靠连接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双折形组合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桥面板(3)包括:
折形钢底板(301);
以及以上述折形钢底板(301)为模板并浇筑其上形成的超高性能混凝土层(30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折形组合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超高性能混凝土层(302)的厚度为10-20cm,超高性能混凝土层(302)中预埋设置有纵横向钢筋网(305),所述纵横向钢筋网(305)的单向配筋率为4%-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折形组合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上翼缘钢板(102)上焊接有至少两个平行设置的主梁开孔板连接件(105),所述主梁开孔板连接件(105)沿桥梁纵向布置,且所述主梁开孔板连接件(105)设置在折形钢底板(301)的凹槽处;所述主梁开孔板连接件(105)上沿纵向均匀开设有卡持组合桥面板(3)内纵横向钢筋网(305)的定位孔。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折形组合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形钢底板(301)的凹槽中焊接有多个平行设置的钢底板开孔板连接件(303),所述钢底板开孔板连接件(303)沿桥梁纵向布置;所述钢底板开孔板连接件(303)上沿纵向均匀开设有卡持组合桥面板(3)内纵横向钢筋网(305)的定位孔。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折形组合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形钢底板(301)间隔式的布置在相邻两工字型主梁(1)的主梁上翼缘钢板(102)之间,且折形钢底板(301)的两端与两侧的主梁上翼缘钢板(102)固接,所述折形钢底板(301)的凸起上焊接有多个钢底板焊钉连接件(304)。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015326.2U CN206256363U (zh) | 2016-08-31 | 2016-08-31 | 一种双折形组合梁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015326.2U CN206256363U (zh) | 2016-08-31 | 2016-08-31 | 一种双折形组合梁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256363U true CN206256363U (zh) | 2017-06-16 |
Family
ID=590234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1015326.2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256363U (zh) | 2016-08-31 | 2016-08-31 | 一种双折形组合梁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256363U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245511A (zh) * | 2016-08-31 | 2016-12-21 | 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 | 一种双折形组合梁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CN109137712A (zh) * | 2018-11-07 | 2019-01-04 | 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上下双层格室组合折腹箱梁 |
CN109972511A (zh) * | 2019-03-27 | 2019-07-05 | 湖南大学 | 一种型钢-uhpc组合板及桥面板 |
CN112049006A (zh) * | 2020-09-11 | 2020-12-08 |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结构及施工方法 |
-
2016
- 2016-08-31 CN CN201621015326.2U patent/CN206256363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245511A (zh) * | 2016-08-31 | 2016-12-21 | 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 | 一种双折形组合梁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CN109137712A (zh) * | 2018-11-07 | 2019-01-04 | 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上下双层格室组合折腹箱梁 |
CN109137712B (zh) * | 2018-11-07 | 2023-11-24 | 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上下双层格室组合折腹箱梁 |
CN109972511A (zh) * | 2019-03-27 | 2019-07-05 | 湖南大学 | 一种型钢-uhpc组合板及桥面板 |
CN112049006A (zh) * | 2020-09-11 | 2020-12-08 |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结构及施工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245511B (zh) | 一种双折形组合梁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4652210B (zh) |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交通路面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3696355B (zh) | 一种超高韧性混凝土板-钢梁轻型组合桥梁结构 | |
CN204530418U (zh) | 一种钢板组合梁桥 | |
CN206256363U (zh) | 一种双折形组合梁结构 | |
CN108677685A (zh) | 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部分钢梁组合盖梁及其施工方法 | |
CN204662235U (zh) | 一种钢板组合t梁桥 | |
CN103276662A (zh) | 大悬臂钢腹板脊骨箱梁节段及施工工艺 | |
CN111764216A (zh) |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道路板施工方法及应用 | |
CN110344315A (zh) | 一种大跨径钢混组合桥梁结构及施工工艺 | |
CN111254800A (zh) | 一种适用于城市桥梁的组合梁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6087711A (zh) | 波腹工梁-钢砼顶板-体外预应力组合t型简支梁 | |
CN201447669U (zh) | 一种去梁增肋加固施工后的公路桥梁 | |
CN208293400U (zh) | 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部分钢梁组合盖梁 | |
CN212153072U (zh) | 一种uhpc波纹钢腹板工字组合连续梁 | |
CN106677051A (zh) | 一种适用于山区条件的钢箱板梁混合梁桥 | |
CN108316164A (zh) | 一种利用新梁加固旧装配式空心板梁桥构造及施工方法 | |
CN107916625A (zh) | 一种宽悬臂箱梁的加宽结构及其方法 | |
CN103205930A (zh) | 一种既有简支空心板梁桥连续化改造的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205934687U (zh) | 波腹工梁-钢砼顶板-体外预应力组合t型简支梁 | |
CN201016157Y (zh) | 钢混组合箱形梁 | |
CN112458879A (zh) | 一种栓焊混连的分段预制装配式组合梁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3669193A (zh) | 一种横向拼装波形钢腹板组合t梁及施工方法 | |
CN207958968U (zh) | 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与普通钢筋砼组合梁 | |
CN203256627U (zh) | 一种既有简支空心板梁桥连续化改造的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410008 Hunan province Changsha Kaifu District, Furong Road two No. 158 Patentee after: Hunan Traffic Planning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Address before: 410008 Hunan province Changsha Kaifu District, Furong Road two No. 158 Patentee before: Hunan Communication Planning and Prospecting Design Academy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61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1121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