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239119U - 电磁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电磁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239119U CN206239119U CN201621134169.7U CN201621134169U CN206239119U CN 206239119 U CN206239119 U CN 206239119U CN 201621134169 U CN201621134169 U CN 201621134169U CN 206239119 U CN206239119 U CN 20623911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agnetic stripe
- coil panel
- temperature controller
- panel seat
- cooking applian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0411 cook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3032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01629 suppres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101100298225 Caenorhabditis elegans pot-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5000013305 food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1289 Manganese-zinc ferri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JIYIUPFAJUGHNL-UHFFFAOYSA-N [O--].[O--].[O--].[O--].[O--].[O--].[O--].[O--].[O--].[O--].[O--].[O--].[O--].[O--].[O--].[O--].[O--].[O--].[O--].[O--].[Mn++].[Mn++].[Mn++].[Fe+3].[Fe+3].[Fe+3].[Fe+3].[Fe+3].[Fe+3].[Fe+3].[Fe+3].[Fe+3].[Fe+3].[Zn++].[Zn++] Chemical compound [O--].[O--].[O--].[O--].[O--].[O--].[O--].[O--].[O--].[O--].[O--].[O--].[O--].[O--].[O--].[O--].[O--].[O--].[O--].[O--].[Mn++].[Mn++].[Mn++].[Fe+3].[Fe+3].[Fe+3].[Fe+3].[Fe+3].[Fe+3].[Fe+3].[Fe+3].[Fe+3].[Fe+3].[Zn++].[Zn++] JIYIUPFAJUGHNL-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26 adhesive bo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ZZUFCTLCJUWOSV-UHFFFAOYSA-N furosemide Chemical compound C1=C(Cl)C(S(=O)(=O)N)=CC(C(O)=O)=C1NCC1=CC=CO1 ZZUFCTLCJUWOSV-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2054 meal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699 permeabi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磁烹饪器具,包括外壳体(1)和内锅(2),外壳体中设有线圈盘座(3),线圈盘座形成为开口向上的盘状,内锅设置在线圈盘座中,线圈盘座的中心设有温控器(5),并且温控器的顶部抵触内锅的底部,线圈盘座的外壁面上设有线圈盘(31),线圈盘的下方设有多个磁条组件(4),多个磁条组件从所述线圈盘座(3)的中心沿径向延伸设置,并且多个磁条组件沿线圈盘座的周向间隔设置,温控器的温控器引线(6)由温控器引出,并沿多个所述磁条组件中至少一个径向布线。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由温控器引出的温控器引线沿磁条组件中至少一个径向布线,通过磁条的抑制电磁干扰的特性,提高温控器引线传输信号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烹饪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电磁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IH(induction heat)加热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电饭煲,此类电饭煲也因此被称为IH电饭煲。具体地,IH电饭煲是通过线圈接通交变电流,直接对容器(例如电饭煲的内锅)进行加热,并通过温控器采集内锅的温度数据信号,通过温控器的温控器引线将温度数据信号传输至电路板,以分析温度数据信号来控制线圈的加热开通,实现食物烹饪。
然而,现有的电饭煲在工作过程中,磁场充满电饭煲的整个腔室,温控器引线横穿该磁场。由于温控器引线为金属导线,使得横穿该磁场的温控器引线会在该磁场中产生磁场感应,从而影响引线信号传输的准确性,产生信号失真,从而影响电路板的准确判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磁烹饪器具,该电磁烹饪器具能够提高温控器引线传输信号的准确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烹饪器具,所述电磁烹饪器具包括外壳体和内锅,所述外壳体中设有线圈盘座,所述线圈盘座形成为开口向上的盘状,所述内锅设置在所述线圈盘座中,所述线圈盘座的中心设有温控器,并且所述温控器的顶部抵触所述内锅的底部,所述线圈盘座的外壁面上设有线圈盘,所述线圈盘的下方设有多个磁条组件,多个所述磁条组件从所述线圈盘座的中心沿径向延伸设置,并且多个所述磁条组件沿所述线圈盘座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温控器的温控器引线由所述温控器引出,并沿多个所述磁条组件中至少一个径向布线。
优选地,每个所述磁条组件还包括磁条支架和磁条,所述磁条支架设置在所述线圈盘座的外壁面上,所述磁条分别安装在所述磁条支架中,所述磁条支架的侧面设有固定所述温控器引线的至少一个挂扣。
优选地,所述挂扣包括从所述磁条支架的侧面延伸的承托部和卡扣部,所述承托部的延伸端向上凸起,所述承托部中心设有凹槽,所述卡扣部设置在所述凹槽中,所述卡扣部的延伸端向下凸起,所述温控器引线挂入所述承托部和所述卡扣部之间。
优选地,所述磁条支架的侧面设有多个挂扣,多个所述挂扣沿着所述磁条支架径向间隔设置。
优选地,所述线圈盘座包括底壁和侧周壁,所述线圈盘分别设置在所述底壁和所述侧周壁的外壁面上。
优选地,所述磁条支架包括首尾相连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从所述线圈盘座中心沿径向平行于所述底壁设置,所述第二安装部沿所述侧周壁的高度方向且平行于所述侧周壁设置。
优选地,所述磁条支架的侧面还设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上设有通孔,所述线圈盘座的外壁面上形成有与所述定位部位置相互对应的对接部,所述对接部上设有对接孔,所述磁条支架通过依次贯穿所述通孔和所述对接孔的紧固件固定在所述线圈盘座的外壁面上。
所述线圈盘座的中心设有通孔,所述温控器由所述通孔伸入至所述线圈盘座内,所述温控器的顶面抵触所述内锅的底部。
优选地,所述电饭煲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体的内周壁上的电路板,所述温控器引线连接至所述电路板上。
优选地,所述电磁烹饪器具为电饭煲或电压力锅。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由温控器引出的温控器引线沿磁条组件中至少一个径向布线,使得温控器引线始终靠着磁条组件,而不远离磁条组件,并且通过磁条组件中磁条的抑制电磁干扰的特性,以降低磁场对温控器引线的信号传输的影响,提高温控器引线传输信号的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电磁烹饪器具的剖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电磁烹饪器具的仰视图;
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电磁烹饪器具的仰视立体图;
图5是图4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外壳体 2 内锅
3 线圈盘座 4 磁条组件
5 温控器 6 温控器引线
7 挂扣 8 电路板
9 紧固件 31 线圈盘
41 磁条支架 42 磁条
71 承托部 72 卡扣部
311 底壁 312 侧周壁
411 第一安装部 412 第二安装部
413 定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指的是针对附图1所示的电饭煲在正常使用状态下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各部件相互位置关系描述用词;方位词如“内、外”通常指的是相对于腔室而言的腔室内外。
图1至图5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磁烹饪器具,其中,电磁烹饪器具包括外壳体1和内锅2,外壳体1中设有线圈盘座3,线圈盘座3形成为开口向上的盘状,内锅2设置在线圈盘座3中,线圈盘座3的中心设有温控器5,并且温控器5的顶部抵触内锅2的底部,线圈盘座3的外壁面上设有线圈盘31,线圈盘31的下方设有多个磁条组件4,多个磁条组件4从线圈盘座3的中心沿径向延伸设置,并且多个磁条组件4沿线圈盘座3的周向间隔设置,温控器5的温控器引线6由温控器5引出,并沿多个磁条组件4中至少一个径向布线。
该电磁烹饪器具通过线圈盘31和多个磁条组件4均承托设置在线圈盘座3的外壁面上,内锅2设置在线圈盘座3内,使得线圈盘31通电后产生磁场,由于内锅2放置在该磁场中并切割产生的磁感线,以产生电流放热从而对内锅2进行加热。并通过温控器5的顶部与内锅2的底部接触,使得温控器5能够直接采集内锅2的温度数据信号,通过温控器5的温控器引线6将温度数据信号传输至电路板8,以分析温度数据信号来控制线圈的加热开通,实现食物烹饪。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温控器引线6进行重新布线,即,将由温控器5引出的温控器引线6沿磁条组件中至少一个径向布线,使得温控器引线6始终靠着磁条组件4,而不远离磁条组件4,并且通过磁条组件4中磁条42的抑制电磁干扰的特性,以降低磁场对温控器引线6的信号传输的影响,提高温控器引线6传输信号的准确性。例如,可以将温控器引线6直接固定(通过胶粘等)在磁条组件4上,或直接将温控器引线6与磁条组件4一体成型。
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特别地,每个磁条组件4还包括磁条支架41和磁条42,磁条支架41设置在线圈盘座3的外壁面上,磁条42分别安装在磁条支架41中,磁条支架41的侧面设有固定温控器引线6的至少一个挂扣7。
通过将磁条组件4设置在线圈盘31的下方,使得磁条组件4中的磁条42能够引导线圈盘31通电后产生的磁力线作用于内锅2,提升内锅2的加热效率。同时沿内锅2的周向间隔设置多个磁条组件4,使得磁条42均匀地分布在线圈盘座3的外壁面上,通过磁条42引导磁力线对内锅42进行均匀地加热,使得内锅2的食物受热均匀,味道更佳可口。为了进一步确保温控器引线6始终沿着磁条组件4布线,因此在磁条支架41的侧面上设置至少一个挂扣7,以将温控器引线6固定在挂扣7中,通过磁条42的抑制电磁干扰的特性,有效的降低磁场对温控器引线6的信号传输的影响,提高了温控器引线6传输信号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并且其中磁条支架41形成有安装槽,磁条42安装在安装槽中。每个磁条支架41可以形成有多个安装槽,因此每个磁条支架41可以安装多个磁条42,多个磁条42能够进一步提升内锅2的加热效率。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每个磁条支架41中安装两个磁条4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以非限定的方式,磁条42与磁条支架41一体注塑形成。
挂扣7的形式可以有多种。特别地,参见图2至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挂扣7包括从磁条支架41的侧面延伸的承托部71和卡扣部72,承托部71的延伸端向上凸起,承托部71中心设有凹槽,卡扣部72设置在凹槽中,卡扣部72的延伸端向下凸起,温控器引线6挂入承托部71和卡扣部72之间。温控器引线6的一侧通过承托部71的凹槽的两侧侧壁进行承托,温控器引线6的相对的另一侧通过卡扣部72进行卡压,并通过承托部71向上凸起的延伸端和卡扣部72向下凸起的延伸端,将温控器引线6沿着磁条支架41的侧面径向限位。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例如,挂扣7可以只包括承托部71和卡扣部72中的一者,但承托部71和卡扣部72的延伸端优选地需要设置限位温控器引线6的限位结构。本实用新型也可以采用其他形式的挂扣,只要能够将温控器引线6进行限位即可。
在图2至图5中,磁条支架41的侧面上仅设置一个挂扣7。但为了进一步确保温控器引线6固定的稳固性,特别优选地,磁条支架41的侧面设有多个挂扣7,多个挂扣7沿着磁条支架41径向间隔设置。通过多个挂扣7使得温控器引线6更牢固地沿着磁条组件4设置。需要说明的是,磁条支架41的侧面设置的多个挂扣7可以为结构完全相同的挂扣,也可以由不同结构的挂扣组合而成。
由于锰锌铁氧体材质的磁条具有较高的导磁率和较好的抑制电磁干扰的特性,因此特别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磁条42为锰锌铁氧体材质的磁条。通过磁条42的抑制电磁干扰的特性,使得沿磁条组件4布线的温控器引线6不易受磁场的干扰,大大降低了温控器引线6在传输信号时被削弱的影响,提高了温控器引线6传输信号的准确性。
为了使得内锅受热均匀,特别地,线圈盘座3形成为开口向上的盘状,参见图2和图3可见,线圈盘座3为圆盘状,并且线圈盘座3包括底壁311和侧周壁312,线圈盘31分别设置在底壁311和侧周壁312的外壁面上。使得内锅2的底部和侧周部都能够被加热,从而使得内锅2的食物受热均匀,味道更佳。由此本实用新型还将多个磁条组件4从线圈盘座3的中心径向延伸设置,并且沿线圈盘座3的周向间隔设置在线圈盘座3的外壁面上。使得磁条组件4能够引导磁力线均匀地作用于内锅2,提升内锅2的加热效率。
特别地,参见图2至图5,其中,磁条支架41包括首尾相连的第一安装部411和第二安装部412,第一安装部411从线圈盘座3中心沿径向平行于底壁311设置,第二安装部412沿侧周壁312的高度方向且平行于侧周壁312设置。其中需要说明的是侧周壁312的高度方向指的是侧周壁312从底壁311向上延伸的方向。优选地,第一安装部411和第二安装部412的侧壁上均设有挂扣7,或者,在第一安装部411和第二安装部412的首尾连接处设置挂扣7(如图2至图5所示)使得温控器引线6能够沿着磁条支架41布线。
特别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2至图5所示,以非限定的方式,磁条组件4的磁条支架41的侧面还设有定位部413,该定位部413上设有通孔,线圈盘座3的外壁面上形成有与定位部413位置相互对应的对接部(图未示出),该对接部上设有对接孔,磁条支架41通过依次贯穿通孔和对接孔的紧固件9固定在线圈盘座3的外壁面上。
特别地,线圈盘座3的中心设有通孔,温控器5由通孔伸入至线圈盘座3内,温控器5的顶面抵触内锅2的底部。温控器5通过通孔伸入线圈盘座31内,使得温控器5的顶面抵触内锅2的底部,以使得温控器5能够采集内锅2的温度数据信号,再通过温控器引线6将采集的温度数据信号传输,在此过程中,由于磁条组件4中磁条42的抑制电磁干扰的特性,使得采集的温度数据信号被准确无误的进行传输。
特别地,电饭煲还包括设置在外壳体1的内周壁上的电路板8,温控器引线6连接至电路板8上。通过温控器引线6传输的温度数据信号被传输至电路板8,电路板8对接收的温度数据信号进行分析,以控制线圈盘31的加热开通,从而实现食物的烹饪。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电饭煲采用IH加热技术,通过将温控器引线6沿磁条组件4径向布线,通过磁条组件4中磁条42的抑制电磁干扰的特性,使得降低了磁场对温控器引线6的影响,使得温控器引线6传输的信号更加准确,因而使得电路板8对于传输的信号的分析更加准确,以确保实现电饭煲优良的烹饪性能。特别优选地是在磁条组件4中的磁条支架41的侧面设置挂扣7,将温控器引线6通过挂扣7设置在磁条支架41的侧面,以确保温控器引线6始终沿着磁条组件4布线。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电磁烹饪器具,所述电磁烹饪器具包括外壳体(1)和内锅(2),所述外壳体(1)中设有线圈盘座(3),所述线圈盘座(3)形成为开口向上的盘状,所述内锅(2)设置在所述线圈盘座(3)中,所述线圈盘座(3)的中心设有温控器(5),并且所述温控器(5)的顶部抵触所述内锅(2)的底部,所述线圈盘座(3)的外壁面上设有线圈盘(31),所述线圈盘(31)的下方设有多个磁条组件(4),多个所述磁条组件(4)从所述线圈盘座(3)的中心沿径向延伸设置,并且多个所述磁条组件(4)沿所述线圈盘座(3)的周向间隔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器(5)的温控器引线(6)由所述温控器(5)引出,并沿多个所述磁条组件(4)中至少一个径向布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磁条组件(4)还包括磁条支架(41)和磁条(42),所述磁条支架(41)设置在所述线圈盘座(3)的外壁面上,所述磁条(42)分别安装在所述磁条支架(41)中,所述磁条支架(41)的侧面设有固定所述温控器引线(6)的至少一个挂扣(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挂扣(7)包括从所述磁条支架(41)的侧面延伸的承托部(71)和卡扣部(72),所述承托部(71)的延伸端向上凸起,所述承托部(71)中心设有凹槽,所述卡扣部(72)设置在所述凹槽中,所述卡扣部(72)的延伸端向下凸起,所述温控器引线(6)挂入所述承托部(71)和所述卡扣部(72)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条支架(41)的侧面设有多个挂扣(7),多个所述挂扣(7)沿着所述磁条支架(41)径向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盘座(3)包括底壁(311)和侧周壁(312),所述线圈盘(31)分别设置在所述底壁(311)和所述侧周壁(312)的外壁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磁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条支架(41)包括首尾相连的第一安装部(411)和第二安装部(412),所述第一安装部(411)从所述线圈盘座(3)中心沿径向平行于所述底壁(311)设置,所述第二安装部(412)沿所述侧周壁(312)的高度方向且平行于所述侧周壁(312)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条支架(41)的侧面还设有定位部(413),所述定位部(413)上设有通孔,所述线圈盘座(3)的外壁面上形成有与所述定位部(413)位置相互对应的对接部,所述对接部上设有对接孔,所述磁条支架(41)通过依次贯穿所述通孔和所述对接孔的紧固件(9)固定在所述线圈盘座(3)的外壁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盘座(3)的中心设有通孔,所述温控器(5)由所述通孔伸入至所述线圈盘座(3)内,所述温控器(5)的顶面抵触所述内锅(2)的底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烹饪器具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体(1)的内周壁上的电路板(8),所述温控器引线(6)连接至所述电路板(8)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磁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烹饪器具为电饭煲或电压力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134169.7U CN206239119U (zh) | 2016-10-17 | 2016-10-17 | 电磁烹饪器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134169.7U CN206239119U (zh) | 2016-10-17 | 2016-10-17 | 电磁烹饪器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239119U true CN206239119U (zh) | 2017-06-13 |
Family
ID=589962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1134169.7U Active CN206239119U (zh) | 2016-10-17 | 2016-10-17 | 电磁烹饪器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239119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558823A (zh) * | 2019-09-24 | 2019-12-13 | 上海纯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复合涂层锅具、锅具的表面处理方法、以及电磁加热器具 |
CN111657749A (zh) * | 2020-06-29 | 2020-09-15 | 广东省湛江市家用电器工业有限公司 | 一种内循环式ih电饭煲 |
-
2016
- 2016-10-17 CN CN201621134169.7U patent/CN206239119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558823A (zh) * | 2019-09-24 | 2019-12-13 | 上海纯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复合涂层锅具、锅具的表面处理方法、以及电磁加热器具 |
CN111657749A (zh) * | 2020-06-29 | 2020-09-15 | 广东省湛江市家用电器工业有限公司 | 一种内循环式ih电饭煲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6239119U (zh) | 电磁烹饪器具 | |
CN106913222A (zh) | 磁条安装架及家用电器 | |
CN205923703U (zh) | 称重装置和烹饪锅具 | |
CN206251380U (zh) | 电磁线圈盘组件及电磁烹饪装置 | |
CN110557856A (zh) | 一种加热线盘结构及应用有该加热线盘结构的电磁灶 | |
CN106659311A (zh) | 电磁炉用烹饪容器 | |
CN204478181U (zh) | 一种高热效率电磁炉 | |
CN207354651U (zh) | 一种电磁线盘及采用该电磁线盘的烹饪器具 | |
CN206294364U (zh) | 线圈盘组件和电磁烹饪器具 | |
CN206251361U (zh) | 线圈盘组件及电磁烹饪器具 | |
CN207253254U (zh) | 磁条安装架及家用电器 | |
CN206251379U (zh) | 电磁线圈盘组件及电磁烹饪装置 | |
CN206650864U (zh) | 一种电磁灶用线盘 | |
CN101664280A (zh) | 烤箱 | |
CN207354662U (zh) | 线圈盘及电磁烹饪器具 | |
CN204306631U (zh) | 电炊具 | |
CN209863319U (zh) | 一种早餐机 | |
CN208709551U (zh) | 加热装置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 |
CN210007940U (zh) | 一种测温可靠的电磁线盘 | |
CN202546852U (zh) | 一种干烧保护的电磁炉 | |
CN209462647U (zh) | 磁条支架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 |
CN206251374U (zh) | 线圈盘及电磁烹饪器具 | |
CN207369340U (zh) | 线圈盘及电磁烹饪器具 | |
CN206330164U (zh) | 无加热盲区电磁炉 | |
CN206094201U (zh) | 一种双层保温高能效电磁炉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