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6217212U - 一种榨油部件及微型榨油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榨油部件及微型榨油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217212U
CN206217212U CN201621147624.7U CN201621147624U CN206217212U CN 206217212 U CN206217212 U CN 206217212U CN 201621147624 U CN201621147624 U CN 201621147624U CN 206217212 U CN206217212 U CN 2062172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positioning pipe
squeezing
press chamber
positio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14762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2114762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2172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2172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21721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ood-Manufactur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榨油部件及微型榨油机,其榨管具有一进料端和一出渣端,且该两端相通,榨杆的一端为动力输入端,另一端为排渣端,榨杆的任一横截面的最大外径小于榨管的最小内径,榨管的出渣孔的尾部同轴设置有切渣刀片容纳孔,切渣刀片容纳孔的孔径大于出渣孔的孔径,榨杆安装在榨管内,榨杆的排渣端的外径面与出渣孔的内表面配合,且彼此间留有出渣间隙,切渣刀片呈花形,且周向均布有5~8个刀齿,切渣刀片的外径大于出渣孔的内径,切渣刀片由解卡螺钉固定在榨杆的排渣端的尾部,解卡螺钉的旋向与榨杆的旋转方向相反。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微型榨油机的榨油部件存在的榨管排出的油渣尺寸较大,及不能方便地使榨杆解除卡死等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榨油部件及微型榨油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型榨油机,属于榨油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由于“地沟油”等食品安全事件的接连曝光,目前,食品安全已成了老百姓日常生活中最关心和重视的事情之一,为了吃上“放心油”、“健康油”,很多家庭选择了自己压榨食用植物油。
目前,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适合家庭使用的微型榨油机,但这些微型榨油机的榨油部件尚存在如下一些主要问题:(1)榨管排出的油渣尺寸较大,不便于直接用作其他食品的原料,且需占用较大的储放空间;(2)榨杆被油料卡死后,不能方便地使榨杆解除卡死;(3)需要对榨杆或榨杆和榨管清洗或更换时,在将榨管和榨杆一起从榨油机内取出前,不能直接将榨杆从榨管内抽出,也不能方便、安全地将榨管和榨杆一起从榨油机内取出;(4)压榨电机的传动部件磨损快、使用寿命短、传动效率低且噪音大。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微型榨油机的榨油部件存在的上述部分或全部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榨油部件及微型榨油机。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榨油部件,包括榨管、榨杆、切渣刀片和解卡螺钉,所述榨管具有一进料端和一出渣端,且进料端和出渣端相通,所述榨杆为螺杆,其一端为动力输入端,另一端为排渣端,榨杆的任一横截面的最大外径小于榨管的最小内径,榨管的出渣端内设置有出渣孔,出渣孔的尾部同轴设置有切渣刀片容纳孔,切渣刀片容纳孔的孔径大于出渣孔的孔径,所述榨杆安装在榨管内,榨杆的排渣端的外径面与出渣孔的内表面配合,且彼此间留有出渣间隙,所述切渣刀片呈花形,且周向均布有5~8个刀齿,切渣刀片的外径大于出渣孔的内径,所述切渣刀片由解卡螺钉固定在榨杆的排渣端的尾部,且位于切渣刀片容纳孔内,切渣刀片与切渣刀片容纳孔间留有出渣间隙,所述解卡螺钉的旋向与榨杆的旋转方向相反,所述解卡螺钉为内六角螺钉、外六角螺钉、内三角螺钉或外三角螺钉。
优选地,所述切渣刀片的厚度为1.2~1.5mm。
进一步地,所述榨油部件还包括定位管、定位管端头和牵连螺钉或销,所述榨管的出渣端的外周面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榨管安装在定位管内,所述定位管的一端设置有法兰,定位管的另一端与定位管端头可分离连接,定位管端头轴向设置有连通其两端的定位孔,所述榨管的出渣端穿入定位孔内,且被定位管端头轴向阻挡限位,定位管端头由隔热材料制成或定位管端头外设置有隔热套,牵连螺钉或销的头部径向穿过定位管端头伸入第一卡槽内,定位管与定位管端头分离后,向远离定位管的方向移动定位管端头可将榨管从定位管内抽出。
优选地,所述第一卡槽为环形卡槽。
优选地,所述隔热材料为塑胶或隔热套由塑胶制成。
优选地,所述定位管另一端的外周上周向均布有至少两个直角形或钝角形卡槽,每个直角形或钝角形卡槽的一边槽延伸到定位管的端面,所述定位管端头的用于与定位管连接的一端的内周上周向均布有与所述直角形或钝角形卡槽对应且匹配的凸起;或所述定位管端头的用于与定位管连接的一端的内周上周向均布有至少两个直角形或钝角形卡槽,每个直角形或钝角形卡槽的一边槽延伸到定位管端头的端面,所述定位管另一端的外周上周向均布有与所述直角形或钝角形卡槽对应且匹配的凸起。
优选地,所述直角形或钝角形卡槽的另一边槽与定位管的端面平行。
优选地,所述定位管另一端的外周上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隔热套的外周上均布设置有至少两个铰接支座,每个铰接支座与一杠杆式卡勾的中部铰接,杠杆式卡勾的设置方向与隔热套的轴向平行,杠杆式卡勾的朝向定位管的一端设置有可卡入定位管的第二卡槽的卡头,杠杆式卡勾的背离定位管的一端设置有压簧孔,对应地,所述隔热套上径向设置有弹簧安装孔,且弹簧安装孔内安装有弹簧。
优选地,所述第二卡槽为环形卡槽。
优选地,所述榨油部件还包括导热环和环形加热器,所述榨管的进料端的外周面设置有周向定位结构,且该端的上部设置有进料口,榨管的中部设置有透油缝,榨管的靠近出渣端的部分上套设有导热环,榨管的周向定位结构及导热环与定位管的内表面接触,所述定位管的法兰端内设置有与榨管的周向定位结构对应的周向定位结构,定位管与榨管的进料口和透油缝对应的部分上相应开设有进料口和出油口,定位管与导热环对应的部分上设置有环形加热器。
进一步地,所述榨油部件还包括压榨电机,所述榨杆的动力输入端与压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连接,所述定位管通过其法兰与压榨电机的外壳固定联接,所述压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上安装有锡青铜蜗轮,该锡青铜蜗轮位于压榨电机的外壳内的传动空间,所述压榨电机的外壳上设置有连通所述传动空间的注油孔,且该注油孔上安装有注油泄气阀,所述传动空间内加注有食品级润滑油,且传动空间内的食品级润滑油至少将锡青铜蜗轮上的一部分淹没。
一种微型榨油机,包括上述任一种榨油部件。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切渣刀片设计为花形,且周向均布5~8个刀齿,从而使刀齿间具有较小且合理的距离,这样在压榨过程中,随榨杆转动的切渣刀片即可高频次地将出渣孔排出的油渣切的很细,进而可以将油渣直接用作其他食品的原料,并减小油渣需占用的储放空间;通过在榨杆的排渣端的尾部设置旋向与榨杆的旋转方向相反的解卡螺钉,从而在榨杆被油料卡死后,可以方便地用扳手卡住解卡螺钉,带动榨杆反向转动,使榨杆解除卡死;在严重卡死的极端情况下,可以将榨管和榨杆一起从榨油机内取出,然后卸下解卡螺钉和切渣刀片,再单独拧上解卡螺钉,通过轴向敲打榨杆,使榨杆解除卡死,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榨杆的任一横截面的最大外径小于榨管的最小内径,故轴向交替敲打榨杆的两端时,榨杆均不会受到榨管的阻力,从而使榨杆更容易解除卡死;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榨杆的任一横截面的最大外径小于榨管的最小内径,故需要对榨杆清洗或更换时,可以在将榨管和榨杆一起从榨油机内取出前,直接将榨杆从榨管内抽出,从而便于榨杆的清洗或更换。进一步地,通过使定位管的另一端与定位管端头可分离连接,且在榨管的出渣端的外周面设置第一卡槽,使牵连螺钉或销的头部径向穿过定位管端头伸入第一卡槽内,从而在需要对榨管和榨杆清洗时,可以手持由隔热材料制成的定位管端头或定位管端头外设置的隔热套,方便、安全地将榨管和榨杆一起从榨油机内取出,而不必把榨膛和榨杆逐个取出,也不必担心手指被榨管和榨杆烫伤。进一步地,通过采用耐磨的锡青铜蜗轮作为压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的传动蜗轮,从而降低了压榨电机的传动部件的磨损速度,提高了其使用寿命;通过在压榨电机的传动空间内加注食品级润滑油,且至少将锡青铜蜗轮上的一部分淹没,从而在传动过程中,食品级润滑油可以起到润滑和降噪作用,同时将传动接触处磨损产生的细屑及热量及时带走,消除卡滞,进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压榨电机的传动部件的磨损速度,提高了其使用寿命、传动效率并降低了噪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榨油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榨油部件拆除定位管及环形加热器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定位管及环形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与图4所示定位管配套的定位管端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定位管及环形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与图6所示定位管配套的定位管端头及隔热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定位管与定位管端头的连接状态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组合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压榨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所示压榨电机的分解示意图;
图中:1、榨管;101、周向定位结构;102、环形卡槽;103、切渣刀片容纳孔;2、榨杆;201、动力输入端;3、切渣刀片;4、解卡螺钉;5、导热环;6、定位管;601、直角形卡槽;602、钝角形卡槽;603、环形卡槽;7、定位管端头;701、凸起;702、凸起;703、铰接支座;704、杠杆式卡勾;705、销轴;706、弹簧;8、隔热套;9、牵连螺钉;10、环形加热器;11、动力输出轴;12、外壳;13、锡青铜蜗轮;14、注油泄气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的榨油部件包括榨管1、榨杆2、切渣刀片3和解卡螺钉4,榨管1具有一进料端和一出渣端,且进料端和出渣端相通,榨杆2为螺杆,其一端为动力输入端201,另一端为排渣端,榨杆2的任一横截面的最大外径小于榨管1的最小内径,榨管1的出渣端内设置有出渣孔,出渣孔的尾部同轴设置有切渣刀片容纳孔103,切渣刀片容纳孔103的孔径大于出渣孔的孔径,榨杆2安装在榨管1内,榨杆2的排渣端的外径面与出渣孔的内表面配合,且彼此间留有出渣间隙,切渣刀片3呈花形,且周向均布有5~8个刀齿,切渣刀片3的外径大于出渣孔的内径,切渣刀片3由解卡螺钉4固定在榨杆2的排渣端的尾部,且位于切渣刀片容纳孔103内,切渣刀片3与切渣刀片容纳孔103间留有出渣间隙,解卡螺钉4的旋向与榨杆2的旋转方向相反,解卡螺钉4为内六角螺钉、外六角螺钉、内三角螺钉或外三角螺钉。
优选地,所述切渣刀片的厚度为1.2~1.5mm。
进一步地,上述榨油部件还包括定位管6、定位管端头7、隔热套8和牵连螺钉9,榨管1的出渣端的外周面设置有第一卡槽,榨管1安装在定位管6内,定位管6的一端设置有法兰,定位管6的另一端与定位管端头7可分离连接,定位管端头7轴向设置有连通其两端的定位孔,榨管1的出渣端穿入定位孔内,且被定位管端头7轴向阻挡限位,定位管端头7外设置有隔热套8,牵连螺钉9的头部径向穿过定位管端头7伸入第一卡槽内,定位管6的另一端与定位管端头7分离后,向远离定位管6的方向移动定位管端头7可将榨管1从定位管6内抽出。
为便于牵连螺钉9的头部径向穿过定位管端头7伸入第一卡槽内,优选地,第一卡槽为环形卡槽102。
优选地,隔热套8由塑胶制成。
为安装和拆卸方便,优选地,定位管6另一端的外周上周向均布有至少两个直角形卡槽601,每个直角形卡槽601的一端延伸到定位管6的端面,定位管端头7的用于与定位管6连接的一端的内周上周向均布有与直角形卡槽601对应且匹配的凸起701;或定位管端头7的用于与定位管6连接的一端的内周上周向均布有至少两个直角形卡槽,每个直角形卡槽的一端延伸到定位管端头7的端面,定位管6另一端的外周上周向均布有与直角形卡槽对应且匹配的凸起。
优选地,直角形卡槽601的另一边槽与定位管6的端面平行。
安装定位管端头时,将凸起701与直角形卡槽601的延伸到定位管6端面的一端正对,然后将定位管端头7向定位管6推进,并将定位管端头7相对定位管6右旋,即可使定位管端头7与定位管6连接在一起;拆卸定位管端头时,其操作步骤与安装定位管端头时的操作步骤的顺序相反。
为通过对压榨中的油料进行加热,提高出油率,优选地,所述榨油部件还包括导热环5和环形加热器10,榨管1的进料端的外周面设置有周向定位结构101,且该端的上部设置有进料口,榨管1的中部设置有透油缝,榨管1的靠近出渣端的部分上套设有导热环5,榨管1的周向定位结构101及导热环5与定位管6的内表面接触,定位管6的法兰端内设置有与榨管1的周向定位结构101对应的周向定位结构,定位管6与榨管1的进料口和透油缝对应的部分上相应开设有进料口和出油口,定位管6与导热环5对应的部分上设置有环形加热器10。
实施例二如图6~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中,定位管6另一端的外周上周向均布有至少两个钝角形卡槽602,每个钝角形卡槽602的一边槽延伸到定位管6的端面,定位管端头7的用于与定位管6连接的一端的内周上周向均布有与钝角形卡槽602对应且匹配的凸起702。
优选地,钝角形卡槽602的另一边槽与定位管6的端面平行。
安装定位管端头时,首先将凸起702与钝角形卡槽602的延伸到定位管6端面的一端正对,然后再将定位管端头7向定位管6推,同时将定位管端头7相对定位管6右旋,即可使定位管端头7与定位管6连接在一起;拆卸定位管端头时,其操作步骤与安装定位管端头时的操作步骤的顺序相反。
实施例三如图8~9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定位管6另一端的外周上设置有第二卡槽,定位管端头7的外周上均布设置有至少两个铰接支座703,每个铰接支座703与一杠杆式卡勾704的中部(通过销轴705)铰接,杠杆式卡勾704的设置方向与定位管端头7的轴向平行,杠杆式卡勾704的朝向定位管6的一端设置有可卡入第二卡槽的卡头,杠杆式卡勾704的背离定位管6的一端设置有压簧孔,对应地,定位管端头7上径向设置有弹簧安装孔,且弹簧安装孔内安装有弹簧706。
为便于杠杆式卡勾704的卡头卡入第二卡槽内,优选地,第二卡槽为环形卡槽603。
优选地,定位管端头7由隔热材料制成或其外设置隔热套。
优选地,所述隔热材料为塑胶或隔热套由塑胶制成。
安装定位管端头时,将每个杠杆式卡勾704的背离定位管6的一端压下,此时,卡头间的距离变大,然后使定位管端头7与定位管6正对,并将定位管端头7向定位管6推进,接着,放开每个杠杆式卡勾704的背离定位管6的一端,此时,在弹簧706的作用下,卡头间的距离变小,卡头卡入定位管6的环形卡槽602内,定位管端头7即与定位管6连接在一起;拆卸定位管端头时,其操作步骤与安装定位管端头时的操作步骤的顺序相反。
可选地,定位管6的另一端通过螺纹与定位管端头7可分离连接。
如图10~11所示,进一步地,上述榨油部件还包括压榨电机,榨杆2的动力输入端201与压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11连接,定位管6通过其法兰与压榨电机的外壳12固定联接,压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11上安装有锡青铜蜗轮13,锡青铜蜗轮13位于外壳12内的传动空间,外壳12上设置有连通所述传动空间的注油孔,且该注油孔上安装有注油泄气阀14,所述传动空间内加注有食品级润滑油,且传动空间内的食品级润滑油至少将锡青铜蜗轮13上的一部分淹没。
一种微型榨油机,包括上述任一种榨油部件。
特别指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压榨电机包括带减速器的压榨电机,当压榨电机带减速器时,所述压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即意为减速器的动力输出轴。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切渣刀片设计为花形,且周向均布5~8个刀齿,从而使刀齿间具有较小且合理的距离,这样在压榨过程中,随榨杆转动的切渣刀片即可高频次地将出渣孔排出的油渣切的很细,进而可以将油渣直接用作其他食品的原料,并减小油渣需占用的储放空间;通过在榨杆的排渣端的尾部设置旋向与榨杆的旋转方向相反的解卡螺钉,从而在榨杆被油料卡死后,可以方便地用扳手卡住解卡螺钉,带动榨杆反向转动,使榨杆解除卡死;在严重卡死的极端情况下,可以将榨管和榨杆一起从榨油机内取出,然后卸下解卡螺钉和切渣刀片,再单独拧上解卡螺钉,通过轴向敲打榨杆,使榨杆解除卡死,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榨杆的任一横截面的最大外径小于榨管的最小内径,故轴向交替敲打榨杆的两端时,榨杆均不会受到榨管的阻力,从而使榨杆更容易解除卡死;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榨杆的任一横截面的最大外径小于榨管的最小内径,故需要对榨杆清洗或更换时,可以在将榨管和榨杆一起从榨油机内取出前,直接将榨杆从榨管内抽出,从而便于榨杆的清洗或更换。进一步地,通过使定位管的另一端与定位管端头可分离连接,且在榨管的出渣端的外周面设置第一卡槽,使牵连螺钉或销的头部径向穿过定位管端头伸入第一卡槽内,从而在需要对榨管和榨杆清洗时,可以手持由隔热材料制成的定位管端头或定位管端头外设置的隔热套,方便、安全地将榨管和榨杆一起从榨油机内取出,而不必把榨膛和榨杆逐个取出,也不必担心手指被榨管和榨杆烫伤。进一步地,通过采用耐磨的锡青铜蜗轮作为压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的传动蜗轮,从而降低了压榨电机的传动部件的磨损速度,提高了其使用寿命;通过在压榨电机的传动空间内加注食品级润滑油,且至少将锡青铜蜗轮上的一部分淹没,从而在传动过程中,食品级润滑油可以起到润滑和降噪作用,同时将传动接触处磨损产生的细屑及热量及时带走,消除卡滞,进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压榨电机的传动部件的磨损速度,提高了其使用寿命、传动效率并降低了噪音。
由上可见,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微型榨油机的榨油部件尚存在的如下一些主要问题:(1)榨管排出的油渣尺寸较大,不便于直接用作其他食品的原料,且需占用较大的储放空间;(2)榨杆被油料卡死后,不能方便地使榨杆解除卡死;(3)需要对榨杆或榨杆和榨管清洗或更换时,在将榨管和榨杆一起从榨油机内取出前,不能直接将榨杆从榨管内抽出,也不能方便、安全地将榨管和榨杆一起从榨油机内取出;(4)压榨电机的传动部件磨损快、使用寿命短、传动效率低且噪音大。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得各种变化,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榨油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榨管、榨杆、切渣刀片和解卡螺钉,所述榨管具有一进料端和一出渣端,且进料端和出渣端相通,所述榨杆为螺杆,其一端为动力输入端,另一端为排渣端,榨杆的任一横截面的最大外径小于榨管的最小内径,榨管的出渣端内设置有出渣孔,出渣孔的尾部同轴设置有切渣刀片容纳孔,切渣刀片容纳孔的孔径大于出渣孔的孔径,所述榨杆安装在榨管内,榨杆的排渣端的外径面与出渣孔的内表面配合,且彼此间留有出渣间隙,所述切渣刀片呈花形,且周向均布有5~8个刀齿,切渣刀片的外径大于出渣孔的内径,所述切渣刀片由解卡螺钉固定在榨杆的排渣端的尾部,且位于切渣刀片容纳孔内,切渣刀片与切渣刀片容纳孔间留有出渣间隙,所述解卡螺钉的旋向与榨杆的旋转方向相反,所述解卡螺钉为内六角螺钉、外六角螺钉、内三角螺钉或外三角螺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榨油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渣刀片的厚度为1.2~1.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榨油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管、定位管端头和牵连螺钉或销,所述榨管的出渣端的外周面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榨管安装在定位管内,所述定位管的一端设置有法兰,定位管的另一端与定位管端头可分离连接,定位管端头轴向设置有连通其两端的定位孔,所述榨管的出渣端穿入定位孔内,且被定位管端头轴向阻挡限位,定位管端头由隔热材料制成或定位管端头外设置有隔热套,牵连螺钉或销的头部径向穿过定位管端头伸入第一卡槽内,定位管与定位管端头分离后,向远离定位管的方向移动定位管端头可将榨管从定位管内抽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榨油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槽为环形卡槽。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榨油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管另一端的外周上周向均布有至少两个直角形或钝角形卡槽,每个直角形或钝角形卡槽的一边槽延伸到定位管的端面,所述定位管端头的用于与定位管连接的一端的内周上周向均布有与所述直角形或钝角形卡槽对应且匹配的凸起;或所述定位管端头的用于与定位管连接的一端的内周上周向均布有至少两个直角形或钝角形卡槽,每个直角形或钝角形卡槽的一边槽延伸到定位管端头的端面,所述定位管另一端的外周上周向均布有与所述直角形或钝角形卡槽对应且匹配的凸起。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榨油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管另一端的外周上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定位管端头的外周上均布设置有至少两个铰接支座,每个铰接支座与一杠杆式卡勾的中部铰接,杠杆式卡勾的设置方向与定位管端头的轴向平行,杠杆式卡勾的朝向定位管的一端设置有可卡入第二卡槽的卡头,杠杆式卡勾的背离定位管的一端设置有压簧孔,对应地,所述定位管端头上径向设置有弹簧安装孔,且弹簧安装孔内安装有弹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榨油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槽为环形卡槽。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榨油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热环和环形加热器,所述榨管的进料端的外周面设置有周向定位结构,且该端的上部设置有进料口,榨管的中部设置有透油缝,榨管的靠近出渣端的部分上套设有导热环,榨管的周向定位结构及导热环与定位管的内表面接触,所述定位管的法兰端内设置有与榨管的周向定位结构对应的周向定位结构,定位管与榨管的进料口和透油缝对应的部分上相应开设有进料口和出油口,定位管与导热环对应的部分上设置有环形加热器。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榨油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榨电机,所述榨杆的动力输入端与压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连接,所述定位管通过其法兰与压榨电机的外壳固定联接,所述压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上安装有锡青铜蜗轮,该锡青铜蜗轮位于压榨电机的外壳内的传动空间,所述压榨电机的外壳上设置有连通所述传动空间的注油孔,且该注油孔上安装有注油泄气阀,所述传动空间内加注有食品级润滑油,且传动空间内的食品级润滑油至少将锡青铜蜗轮上的一部分淹没。
10.一种微型榨油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所述的任一种榨油部件。
CN201621147624.7U 2016-10-21 2016-10-21 一种榨油部件及微型榨油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2172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47624.7U CN206217212U (zh) 2016-10-21 2016-10-21 一种榨油部件及微型榨油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47624.7U CN206217212U (zh) 2016-10-21 2016-10-21 一种榨油部件及微型榨油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217212U true CN206217212U (zh) 2017-06-06

Family

ID=587890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147624.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217212U (zh) 2016-10-21 2016-10-21 一种榨油部件及微型榨油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2172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935015U (zh) 一种用于西瓜的榨汁机
CN102358056B (zh) 一种用于对餐厨垃圾进行脱水的压榨装置及压榨机
CN106724719A (zh) 一种拆装方便的挤压式榨汁机
CN202462915U (zh) 家用榨油机
CN208943551U (zh) 一种新型食用油过滤装置
CN206217212U (zh) 一种榨油部件及微型榨油机
CN204054728U (zh) 一种用于芝麻油压榨设备的滤油装置
CN210065702U (zh) 一种棕榈鲜果撕裂机
CN202764244U (zh) 家用榨油机
CN203873525U (zh) 自动切块分块和榨汁排渣一体的螺旋刀
CN203873619U (zh) 自动切块分块的大口径进料系统
CN208529832U (zh) 榨油机的榨膛、榨油机的压榨机构和榨油机
CN208232378U (zh) 一种纵横轴榨油机
CN203831819U (zh) 一种高效榨油机及其榨杆
CN204054744U (zh) 一种用于芝麻油压榨设备的防堵接油装置
CN205079547U (zh) 一种藻类加工过程中的挤压脱水机
CN204233851U (zh) 通蒸汽式固液分离机
CN208997664U (zh) 一种绳体润滑装置
CN210357438U (zh) 一种餐厨垃圾粉碎脱水装置
CN107471718B (zh) 一种微型茶果油榨油机用压榨装置
CN213686191U (zh) 一种黄油枪自动灌油装置
CN208990929U (zh) 一种用于切割药材的装置
CN202895732U (zh) 一种螺杆式榨油机
CN206663335U (zh) 一种全自动蔬菜切菜机
CN202986129U (zh) 具有锥形榨油结构的家用多功能榨油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606

Termination date: 2018102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