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6214128U - 一次性多角度保护鞘 - Google Patents

一次性多角度保护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214128U
CN206214128U CN201620507789.4U CN201620507789U CN206214128U CN 206214128 U CN206214128 U CN 206214128U CN 201620507789 U CN201620507789 U CN 201620507789U CN 206214128 U CN206214128 U CN 2062141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ht glass
sheath
angle
instrument channel
proj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50778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立军
朱涛
高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Sheng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Center (limited Partnership)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2050778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2141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2141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2141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ndoscopes (AREA)

Abstract

一次性多角度保护鞘,包括以下部件,鞘管(1),鞘主体(2),紧固钉(3),器械阀(4),窥镜锁紧机构(5),所述鞘管(1)由封闭的窥镜腔(1a)和器械通道(1b)组成,所述鞘管(1)中封闭的窥镜腔(1a)头部透明视窗(6)下面具有凸起,所述凸起与窥镜腔(1a)的轴线之间成一定的角度,所述凸起靠近器械通道(1b)一侧的切线与窥镜腔(1a)的轴线之间的角度(α)为11°‑75°。该多角度保护鞘完全可以起到满足临床医生的不同要求与操作,具有通用性和方便性。

Description

一次性多角度保护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是对泌尿外科及妇科用的一次性多角度保护鞘。
背景技术
目前,医疗领域如泌尿科,在做膀胱镜检查时,用的都是金属鞘管,鞘管和操作部分是分开的,取活检时,还得使用操作器,操作繁琐。而且窥镜和器械是在一个腔内,这样窥镜和鞘管及器械都容易受到病人身上病菌的污染,残留在鞘管内壁、窥镜上的病菌很难完全清除,如果用高温高压消毒,昂贵的窥镜不能承受经常反复高温消毒,而且艾滋病、乙肝及各种传染病的传播几率也越来越大,易造成病人交叉感染。当前医院用的窥镜工作长度不一,就膀胱镜而言,如德国STORZ窥镜长302mm,美国顺康ACMI窥镜长290mm,日本OLYMPUS窥镜长280mm等,不具有通用性,一个窥镜配一种操作器,造成许多不必要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的分析,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次性多角度保护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方便,经济实用,安全有效的一次性多角度保护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次性多角度保护鞘由鞘管,鞘主体(除鞘管,器械阀,紧固钉,和窥镜锁紧机构外的统称),键槽结构,紧固钉,窥镜锁紧机构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鞘管内有一个完全封闭的窥镜腔和通软性器械(如,活检钳,异物钳,剪刀等)或导丝的通道,窥镜腔前端的透明视窗下部有一个凸起,该凸起是为了使软性器械头部有弯曲的角度,以便于与不同视向角的内窥镜配合操作,同时也可以控制器械伸出的长度,伸出的越短越便于医生操作,窥镜腔轴线与凸起成一定的角度α;凸起的下端中心有一个内凹R,该内凹R可以防止软性器械左右摆动,便于钳取组织和异物,R的大小与通过器械的粗细相匹配;器械通道前端开口与凸起有一定的距离L,因为软性器械的头部都有一硬的不能弯曲的直杆,器械弯曲的大小与开口距离有关,角度α与距离L成正比关系;角度α越大,开口的距离也需要越长;鞘主体与窥镜锁紧机构采用键槽结构连接,键槽结构可以保证窥镜只能前后移动,这样可以使用不同长度的窥镜,具有通用性,调整好窥镜长度后用紧固钉锁紧。
一次性多角度保护鞘,包括以下部件,鞘管(1),鞘主体(2),紧固钉(3),器械阀(4),窥镜锁紧机构(5),所述鞘管(1)由封闭的窥镜腔(1a)和器械通道(1b)组成,所述鞘管(1)中封闭的窥镜腔(1a)头部透明视窗(6)下面具有凸起,所述凸起与窥镜腔(1a)的轴线之间成一定的角度,所述凸起靠近器械通道(1b)一侧的切线与窥镜腔(1a)的轴线之间的角度(α)为11°<α≤75°。
进一步地,鞘管(1)中器械通道(1b)前端开口与凸起(7)之间的长度L(9)有一定距离,其距离L=20*sin2αmm。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靠近器械通道(1b)一侧的切线与窥镜腔(1a)的轴线之间的角度(α)为45°-75°。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靠近器械通道(1b)一侧的切线与窥镜腔(1a)的轴线之间的角度(α)为47.5°、60°或72.5°。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靠近器械通道(1b)一侧的切线与窥镜腔(1a)的轴线之间的角度(α)为11°-45°。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靠近器械通道(1b)一侧的切线与窥镜腔(1a)的轴线之间的角度(α)为15°或27.5°。
进一步地,器械通道(1b)前端开口与凸起(7)之间的长度L为3-15mm。
进一步地,凸起(7)下端的中心有内凹圆弧(8)R,圆弧R的大小与所用器械粗细相匹配。
进一步地,窥镜锁紧机构(5)与鞘主体(2)之间用键槽结构(11)连接,只能前后移动,用紧固钉(3)锁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鞘管内设有完全独立的窥镜腔和器械通道,窥镜在临床中,不会受到任何污染,窥镜腔前端的透明窗下面设一凸起,与窥镜腔轴线成一定的角度,该凸起可以保证器械弯曲不同的角度,凸起下端中心有内凹R,可以保证器械只能前后移动,不能左右摆动,方便了医生操作,弯曲的器械配合窥镜对膀胱内而言,如15°可以对膀胱内前壁的观察及诊断;如30°可对中、上段泌尿系统放置导丝,取石、碎石及各种病灶的检查和治疗;如50°可对膀胱梗部的肌瘤与病灶的诊断,对膀胱颈及底部的观察与治疗。该凸起完全可以起到满足临床医生的不同要求与操作。将器械或导丝插入器械阀,通过器械通道至开口,就可以方便的取到一定范围的标本。鞘主体与窥镜锁紧机构是分开的,采用键槽结构连接,窥镜的长短问题就可以方便的解决,具有通用性和方便性,插入窥镜调整好长度用紧固钉锁紧即可,操作十分方便、快捷。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的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仅用于示出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鞘管头部的局部放大立体向视图;
图3是鞘主体与窥镜锁紧机构连接的局部放大立体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沿鞘管轴线的剖视图;
图5是鞘管头部凸起的剖面放大图;
图6、图7和图8是说明凸起与窥镜腔轴线的角度变化,器械通道开口长度,与器械弯曲程度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申请一部分,并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如图1-图8所示,一次性多角度保护鞘,包括鞘管1、鞘主体2、器械阀4、紧固钉3、窥镜锁紧机构5。鞘管1、鞘主体2、器械阀4组成为一体结构;与窥镜锁紧机构5用键槽结构11连接,用紧固钉3锁紧。鞘管1内设有各自独立的窥镜窗1a和器械通道1b,窥镜腔1a前端的透明视窗6下部有一个凸起7,该凸起7是为了使软性器械或导丝12头部有弯曲的角度(α)10,以便于与不同视向角的内窥镜配合操作,同时也可以控制软性器械或导丝12伸出的长度,伸出的越短越便于医生操作,窥镜腔1a轴线与凸起7成一定的角度(α)10;凸起7的下端中心有一个内凹(R)8,该内凹(R)8可以防止软性器械或导丝12左右摆动,便于钳取组织和异物,(R)8的大小与通过器械的粗细相匹配;器械通道1b前端开口与凸起7有一定的距离(L)9,因为软性器械或导丝12的头部都有一段硬的不能弯曲的直杆,器械弯曲的大小与开口距离(L)9有关,角度(α)10与距离(L)9成正比关系;角度(α)10越大,开口的距离(L)9也需要越长;鞘主体2与窥镜锁紧机构5采用键槽结构11连接,键槽结构11可以保证窥镜只能前后移动,这样可以使用不同长度的窥镜,具有通用性,调整好窥镜长度后用紧固钉3锁紧。
所述凸起靠近器械通道(1b)一侧的切线与窥镜腔(1a)的轴线之间的角度(α)可以为11°、15°、20°、27.5°、30°、35°、45°、47.5°、50°、60°或72.5°。
器械通道(1b)前端开口与凸起(7)之间的长度L可以为3mm、4mm、5.5mm、6mm、7.5mm、8mm、9.5mm、10mm、11mm、12mm、13mm、14mm或15mm。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先插入窥镜锁紧,调整好长度后用紧固钉3紧固,窥镜和鞘管1一起插入人体,打开水阀注水,边注水边观察,需要下器械时,将软性器械或导丝12沿器械阀4插入器械通道1b,凸起7可以使软性器械12弯曲一定的角度α,操作完成后取出窥镜和器械,由于窥镜腔1a完全封闭,窥镜没有受到任何污染细菌擦干净即可。器械简单或高温消毒即可,一次性多角度保护鞘可丢弃。整个操作简单,方便实用。
在操作部保持伸出的情形下,任何时候操作部都维持在保护鞘的纵向前方固定的视野位置,从而能帮助操作者迅速在视野中固化空间关系,有利于进行要求局部稳定的精细操作,或是进行相对大范围的探查操作而不易疲劳犯错。在膀胱出血后膀胱内有血凝块且引流不佳的恶劣视野状况下,这上述角度的协调性效果尤为突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次性多角度保护鞘,包括以下部件,鞘管(1),鞘主体(2),紧固钉(3),器械阀(4),窥镜锁紧机构(5),其特征在于:所述鞘管(1)由封闭的窥镜腔(1a)和器械通道(1b)组成,所述鞘管(1)中封闭的窥镜腔(1a)头部透明视窗(6)下面具有凸起,所述凸起与窥镜腔(1a)的轴线之间成一定的角度,所述凸起靠近器械通道(1b)一侧的切线与窥镜腔(1a)的轴线之间的角度(α)为11°<α≤75°,鞘管(1)中器械通道(1b)前端开口与凸起(7)之间的长度L(9)有一定距离,其距离L=20*sin2αmm,凸起(7)下端的中心有内凹圆弧R(8),圆弧R的大小与所用器械粗细相匹配,器械通道(1b)前端开口与凸起(7)之间的长度L为3-15mm;所述鞘主体(2)与窥镜锁紧机构(5)采用键槽结构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角度保护鞘,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靠近器械通道(1b)一侧的切线与窥镜腔(1a)的轴线之间的角度(α)为45°-75°。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角度保护鞘,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靠近器械通道(1b)一侧的切线与窥镜腔(1a)的轴线之间的角度(α)为47.5°、60°或72.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角度保护鞘,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靠近器械通道(1b)一侧的切线与窥镜腔(1a)的轴线之间的角度(α)为11°-45°。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角度保护鞘,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靠近器械通道(1b)一侧的切线与窥镜腔(1a)的轴线之间的角度(α)为15°或27.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多角度保护鞘,其特征在于:窥镜锁紧机构(5)与鞘主体(2)之间用键槽结构(11)连接,只能前后移动,用紧固钉(3)锁紧。
CN201620507789.4U 2016-05-27 2016-05-27 一次性多角度保护鞘 Active CN2062141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507789.4U CN206214128U (zh) 2016-05-27 2016-05-27 一次性多角度保护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507789.4U CN206214128U (zh) 2016-05-27 2016-05-27 一次性多角度保护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214128U true CN206214128U (zh) 2017-06-06

Family

ID=587798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507789.4U Active CN206214128U (zh) 2016-05-27 2016-05-27 一次性多角度保护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21412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18811A (zh) * 2020-12-30 2021-04-09 武汉佑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可视吸痰管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18811A (zh) * 2020-12-30 2021-04-09 武汉佑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可视吸痰管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33795B (zh) 组合式软硬质内窥镜
TW388703B (en) Female urethroscope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EP2598039B1 (en) Surgical endobag
US20070043264A1 (en) Speculum
US8834362B2 (en) Speculum blade extender
EP1796532A2 (en) Speculum
EP0674491A1 (en) Speculum for dilating a body cavity
CN103142289B (zh) 微创手术用骨科刮匙
US6960166B1 (en) Speculum having ultrasound probe
US9357907B2 (en) Device for performing examination through the uterine cavity
CN206214128U (zh) 一次性多角度保护鞘
US20190117910A1 (en) A device for examining a body cavity
JP2020182840A (ja) 軟性尿管鏡の導入装置及びその使用方法並びに腎盂尿管鏡システム
JP2020530325A (ja) 泌尿器外科用内視鏡検査鞘
WO2013136081A1 (en) Medical device
CN201684016U (zh) 气管光纤鞘
CN203263485U (zh) 微创手术用骨科刮匙
CN210408371U (zh) 一种多功能肛门镜
CN202751373U (zh) 一种带视频功能的尿路膀胱检查镜
CN201519129U (zh) 双阀双通道窥镜桥
CN217565997U (zh) 一次性使用电子内窥镜套管
CN110013208A (zh) 一种超广角内窥镜结构
CN212186654U (zh) 一种取物钳装置
CN213850628U (zh) 一种伤口窦道情况观察护理设备
CN113951809B (zh) 电子胆道镜及电子胆道镜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422

Address after: Room 1344, No. 11, Lane 65, Huandong Road, Fengjing Town, Jinshan District, Shanghai, 201501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Sheng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Center (Limited Partnership)

Address before: 110027 Hujie 12-2, Kunming, Shenya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Liaoning Province

Co-patentee before: Zhu Tao

Patentee before: Zhang Lijun

Co-patentee before: Gao Wei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