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206907U - 预应力油管接箍保温装置 - Google Patents
预应力油管接箍保温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206907U CN206206907U CN201621076391.6U CN201621076391U CN206206907U CN 206206907 U CN206206907 U CN 206206907U CN 201621076391 U CN201621076391 U CN 201621076391U CN 206206907 U CN206206907 U CN 20620690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ox cupling
- protective case
- prestressed
- attemperator
- tub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Thermal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预应力油管接箍保温装置。该预应力油管接箍保温装置,包括套接在接箍外侧的保护套,保护套的长度大于接箍的长度,保护套内壁覆盖有保温层,保护套设置为两个对开的瓦状瓣,两个瓦状瓣之间设置有铰链,两个瓦状瓣通过束缚装置固定为筒状。保护套包裹在接箍的外侧,将保温层也覆盖在接箍和接箍处油管的外侧,使得油管与油管的连接处获得很好的保温,减少甚至是避免了此处结蜡,提高了输油的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油管道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预应力油管接箍保温装置。
背景技术
石油开采中,为了防止或减缓抽油井油管内部结蜡,业界采用了多种方法对油管进行保温处理。但在油管连接处的接箍是保温的一个薄弱环节,导致相邻油管的连接处容易结蜡。本实用新型是针对接箍及其周围的管材保温,制作了专门的保温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减少甚至避免相邻油管连接处结蜡的预应力油管接箍保温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预应力油管接箍保温装置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预应力油管接箍保温装置,包括套接在接箍外侧的保护套,保护套的长度大于接箍的长度,保护套内壁覆盖有保温层,保护套设置为两个对开的瓦状瓣,两个瓦状瓣之间设置有铰链,两个瓦状瓣通过束缚装置固定为筒状。
所述保护套内侧设置有两个卡接在接箍两端的定位圈。保护套与接箍的两端定位,确保整个装置不产生滑动,并确保接箍得到有效保温,该定位圈可以是与保护套一体的,也可以是分体组合而成。
保护套的外周面开设有至少两个用于定位束缚装置的环形凹槽。环形凹槽用于安装束缚装置,环形凹槽的深度足以将束缚装置掩埋在保护套外表面以内,以防下井时井壁刮到束缚装置。
所述定位圈将保护套内侧的保温层分割为三段。三段保温层分别将接箍和油管的两端的管体进行保温,提高了保温效果。
对开的保温层的对接端面设置为斜面。端面采用斜面对接,保证了对开端面必有搭接,避免了对开端面之间产生缝隙。
保护套的两个瓦状瓣内径为椭圆形。椭圆形会对接箍和油管产生预紧力,在束缚装置的作用下可以更紧密贴附在接箍和油管的外侧,保温层紧紧的抱合在油管的外面,提高保温效果。
所述的束缚装置为束紧带。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保护套包裹在接箍的外侧,将保温层也覆盖在接箍和接箍处油管的外侧,使得油管与油管的连接处获得很好的保温,减少了甚至是避免了此处结蜡,提高了输油的效率。保护套和保温层采用两个瓦状瓣的结构便于现场安装,对开的瓦状瓣很好的包裹在接箍的外侧,包覆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预应力油管接箍保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图3是预应力油管接箍保温装置束紧带的捆扎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预应力油管接箍保温装置,包括套接在接箍1外侧的保护套2,保护套2的长度大于接箍1的长度,保护套2内壁覆盖有保温层25,保护套设置为两个对开的瓦状瓣21,两个瓦状瓣之间设置有铰链22,两个瓦状瓣通过作为束缚装置的束紧带3固定为筒状,保护套2内侧设置有两个卡接在接箍两端的定位圈23,该定位圈可以是与保护套一体的,也可以是分体组合而成,保护套2通过定位圈与接箍1的两端定位,确保整个装置不产生滑动,定位圈23将保护套内侧的保温层分割为三段。三段保温层分别将接箍和油管的两端的管体进行保温,提高了保温效果,保护套2的外周面开设有两个用于定位束紧带的环形凹槽24,环形凹槽24的深度足以将束紧带掩埋在保护套外表面以内,以防下井时井壁刮到束紧带,对开的保温层的对接端面设置为斜面26,对接的端面采用斜面保证对接端面必有搭接,避免了对接端面之间产生缝隙。保护套的两个瓦状瓣内径为椭圆形,椭圆形会对接箍和油管产生预紧力,在束紧带的作用下可以更紧密贴附在接箍和油管的外侧,保温层紧紧的抱合在油管的外面,提高保温效果。
接箍1套接在两根油管4的外侧将两根油管连接为一体,预应力油管接箍保温装置对开的套接在接箍1的外侧,同时将接箍两端的部分油管包裹起来,定位圈23卡接在接箍的两端,预应力油管接箍保温装置外侧的环形凹槽24内固定有束紧带3,束紧带将预应力油管接箍保温装置紧紧的包裹在接箍的外侧。
保护套是采用复配的高分子材料挤出成型的,调整保护套内外层不同的冷却温度,使得保护套形成向心的预应力,即保护套的内孔呈椭圆形,保证了保温层紧紧的抱合在油管的外面,提高保温效果。
保护套的内部是经过两次加工的,根据不同的需要,其内径是不一样的;为了便于安装,保护套是开口的,并且在开口处利用保护套本体在其内部开了沟槽,并利用管体坚韧的的外表层作铰链转轴。
保温层采用的是憎水、憎油的闭孔形高分子材料,其厚度根据实际情况定。
本装置在现场安装时,采用专用卡板,对保护套施加外力,以使得保护套合拢、定位,并采用高分子材料或者不锈钢带的束紧带将保护套锁紧,而保护套利用其向心的预应力,将保温层紧紧地包覆在油管和接箍上。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高分子材料,可重复循环利用。本实用新型使用后,解决了保温油管接箍因其作业工艺的限制无法进行保温的难题。现场施工非常简单快捷,安装一个仅需15秒。经现场试验,可以将油井井口温度提升15℃左右,无需再对采、输管线进行保温。因此关闭了油气采、输管线原有的保温设备,每口油气井每天可节电1200kW·h,经济效益显著。
Claims (7)
1.一种预应力油管接箍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套接在接箍外侧的保护套,保护套的长度大于接箍的长度,保护套内壁覆盖有保温层,保护套设置为两个对开的瓦状瓣,两个瓦状瓣之间设置有铰链,两个瓦状瓣通过束缚装置固定为筒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油管接箍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内侧设置有两个卡接在接箍两端的定位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油管接箍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保护套的外周面开设有至少两个用于定位束缚装置的环形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应力油管接箍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圈将保护套内侧的保温层分割为三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油管接箍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对开的保温层的对接端面设置为斜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油管接箍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保护套的两个瓦状瓣内径为椭圆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油管接箍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束缚装置为束紧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076391.6U CN206206907U (zh) | 2016-09-23 | 2016-09-23 | 预应力油管接箍保温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076391.6U CN206206907U (zh) | 2016-09-23 | 2016-09-23 | 预应力油管接箍保温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206907U true CN206206907U (zh) | 2017-05-31 |
Family
ID=587608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1076391.6U Active CN206206907U (zh) | 2016-09-23 | 2016-09-23 | 预应力油管接箍保温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206907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663907A (zh) * | 2020-06-16 | 2020-09-15 | 大庆市傲阳石油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保温型内衬井下油管接箍及其安装方法 |
-
2016
- 2016-09-23 CN CN201621076391.6U patent/CN206206907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663907A (zh) * | 2020-06-16 | 2020-09-15 | 大庆市傲阳石油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保温型内衬井下油管接箍及其安装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986403B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a flexible pipe | |
CN206206907U (zh) | 预应力油管接箍保温装置 | |
EP3377794B1 (en) | Holding back elongate elements during subsea operations | |
CN204782814U (zh) | 一种外裹隔热油管密封隔热装置 | |
CN102878354A (zh) | 一种柔性防水套管的制作方法 | |
CN202884269U (zh) | 一种柔性防水套管 | |
CN205560127U (zh) | 具有保温和抗冲击性能的海底管道 | |
CN106801755A (zh) | 塑料管端部抱箍连接结构及其加工方法 | |
CN104989289A (zh) | 一种外裹隔热油管密封隔热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 |
KR101232319B1 (ko) | 파이프 연결구 | |
RU188306U1 (ru) | Втулка ремонтная для труб с внутренним антикоррозионным покрытием | |
CN104806840B (zh) | 埋地用抗沉降塑料双头抱箍伸缩节 | |
CN201934801U (zh) | 一种深海海底集束管道隔离装置 | |
CN212003260U (zh) | 一种输水管线固定装置 | |
US20100320749A1 (en) | Anchor system for pre-insulated piping | |
CN209817953U (zh) | 新型多功能油管 | |
CN204127511U (zh) | 用于管端对接的复合内衬滑套 | |
CN106678499B (zh) | 一种蜂窝形lng保冷管道 | |
CN206432640U (zh) | 一种hgco中空电缆保护管 | |
CN206221872U (zh) | 一种冬季室外供水管道防冻装置 | |
CN206234508U (zh) | 一种用于石油管道的防脱接箍 | |
CN213420154U (zh) | 一种直埋供热管道检查井防水装置 | |
CN109681697A (zh) | 一种直埋带止水环管道免套管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
CN206478390U (zh) | 一种管道隔热保温防护套的裹紧结构 | |
CN213018344U (zh) | 一种屋面带肋片的90°弯头套管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413 Address after: No. 32 Chaohu Road, Hongze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uai'an City, Jiangsu Province, 223001 Patentee after: JIANGSU LIANGUANG ZHAOXING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25127 217 Development West Road, Hanjiang District, Yangzhou, Jiangsu Patentee before: YANGZHOU ZHAOXING TECHNOLOGY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