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6203996U - 一种用于河道水质净化的护岸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河道水质净化的护岸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203996U
CN206203996U CN201621277026.1U CN201621277026U CN206203996U CN 206203996 U CN206203996 U CN 206203996U CN 201621277026 U CN201621277026 U CN 201621277026U CN 206203996 U CN206203996 U CN 2062039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subsystem
river course
layer
shore prot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27702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诗恬
苗晓亮
张武刚
朱明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HEY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HEY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HEY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HEY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27702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2039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2039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2039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30Flood prevention; Flood or storm water management, e.g. using flood barrier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Biological Wastes In General (AREA)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河道水质净化的护岸系统,该系统通过在河道原堤岸和混凝土挡墙之间建立生物渗滤系统,并结合进水子系统和布水子系统完成对污染河水和雨水的净化和回用。本实用新型合理利用护坡的结构,资源再利用进行河道水治理,并且对河道水净化的效率大大提高。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河道水质净化的护岸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染的河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河道水质净化的护岸系统。
背景技术
河道的治理中关于污染源控制主要包括外部和内部污染源控制。外部污染源控制:河道沿河排放口改造、外部调水、雨水径流;内部污染源控制:底泥清理或河道疏浚。其中雨水径流,尤其是初期雨水,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质(主要是COD和悬浮物),污染程度较高,如果不经过处理直接流入河道中,给水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不利于河道的治理。
现有河道护岸主要是以下几种:
1)生态混凝土护岸
生态混凝土是一种多孔连续的结构,其采用特殊级配的集料和胶凝材料,具备较高强度的同时,可以形成蜂窝状的结构特征,具备良好的透水与透气性能,植物可以完全穿透混凝土,其锚固能力可以增强结构的稳定性。而其孔隙间不断析出的盐碱和添加的复合材料成分不断反应,可以为各种植物提供稳定持续的长效营养,同时,由于生态混凝土较小的孔径和较大的表面积,因此具有较好的吸附及过滤能力,可以使水质得到有效的净化;而多孔结构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了适合的生存环境,在其上形成生物种群较多的生物膜,可以充分发挥降解水中污染物的作用。
2)生态格网护岸
生态格网是把钢丝由机械加工铰合成不同形状的网片,然后再根据不同的工程需要而组合或制作成网箱、网垫和挂网等,格网中加入块石或其它填充料,使之形成一个整体,具有稳定性好,抗淘刷的效果。此外,生态格网应用的钢丝通常是低碳镀锌钢丝或是铝-锌稀土合金镀层钢丝,具有强度高,抗腐蚀、耐磨损的特点。
3)生态袋护岸技术
采用生态袋技术构建的是一种柔性护岸结构,其采用透水不透土材质,具有耐高低温,抗老化、耐腐蚀以及零污染的特点,是一种新兴的护岸方式。生态袋柔性防护的特点及优势是可以最大限度的适应地形和坡形要求,对于一些特殊地形可以发挥最大的工程效果,其允许变形能力大,抗震性较好,施工简单、快捷,无噪音,也无需大型施工机械,且可以就地取材,充填材料可以就地采取,更适宜当地植物的生长发育,因此,其技术实施的成本较低,造价相对于其它工程技术优势明显。
但是,以上的护岸均不能同时对雨水和河水进行净化处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与现有的护岸不同的一种用于河道水质净化的护岸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河道水质净化的护岸系统,其包括:
经夯实铲平、喷浆锚固和抹平处理并铺设防渗层的河道原堤岸;
与所述河道原堤岸之间沿竖向呈一张开的角度的混凝土挡墙;
水净化处理系统,所述水净化处理系统包括:
进水子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经处理的河道原堤岸上部的雨水径流的收集、导流装置,和/或将河道水提升至水净化处理系统的提升装置;
布水子系统,包括布水主管道和与所述布水主管道连通的多个配水管道,每个所述配水管道为穿孔管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布水主管道和配水管道上方的种植土层,设置在所述种植土层上的植物层,以及设置在所述布水主管道和配水管道下方的砂砾层;
渗滤子系统,设置在所述布水子系统的下方,包括依次设置在所述布水子系统的所述砂砾层下方的厌氧滤层和好氧滤层,所述厌氧滤层或所述好氧滤层是用当地土壤和泥炭及炉渣搀和的含有厌氧菌或好氧菌的土壤层;所述好氧层通过一鼓风装置进行通风供氧;
出水子系统,设置在所述渗滤子系统的下方,包括集水管和出水管及埋设所述集水管和出水管的介质层,所述出水管有多个,且均连通至所述集水管,所述出水管的出水端穿过所述混凝土挡墙与河道的河水连通;
其中,所述布水子系统、渗滤子系统、出水子系统均设置在所述河道原堤岸和混凝土挡墙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河道原堤岸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0度,所述混凝土挡墙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0度,所述河道原堤岸与混凝土挡墙之间的夹角为20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出水子系统、好氧滤层、厌氧滤层、布水子系统的深度比例为500:1500:1000:500。
所述河道原堤岸铺设的所述防渗层例如可以是土工布层、HDPE防渗土工膜层、或膨润土防水垫层。
所述布水子系统中的所述布水主管道为实体的管道,或为在所述种植土层开设的配水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护岸系统能够同时对雨水和河水进行净化处理。
本实用新型合理利用护坡的结构,资源再利用进行河道水治理,并且对河道水净化的效率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护岸系统的竖向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举例说明,而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
请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用于河道水质净化的护岸系统,包括:
经夯实铲平、喷浆锚固和抹平处理并铺设防渗层的河道原堤岸;铺设防渗层可以防止雨水和未处理的河水渗透进入地下水;
与所述河道原堤岸之间沿竖向呈一张开的角度的混凝土挡墙;
水净化处理系统;
所述水净化处理系统包括:
进水子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经处理的河道原堤岸上部的雨水径流的收集、导流装置,和/或将河道水提升至水净化处理系统的提升装置;提升装置可以为提升泵,收集、导流装置可以为雨水渠;
布水子系统,包括布水主管道和与所述布水主管道连通的多个配水管道,每个所述配水管道为穿孔管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布水主管道和配水管道上方的种植土层,设置在所述种植土层上的植物层,以及设置在所述布水主管道和配水管道下方的砂砾层;在图1中,配水管左端的圆形即为布水主管道的横截面;
渗滤子系统,设置在所述布水子系统的下方,包括依次设置在所述布水子系统的所述砂砾层下方的厌氧滤层和好氧滤层,所述厌氧滤层或所述好氧滤层是用当地土壤和泥炭及炉渣搀和的含有厌氧菌或好氧菌的土壤层;所述好氧滤层通过一鼓风装置进行通风供氧;
出水子系统,设置在所述渗滤子系统的下方,包括集水管和出水管及埋设所述集水管和出水管的介质层,所述出水管有多个,且均连通至所述集水管,所述出水管的出水端穿过所述混凝土挡墙与河道的河水连通;
所述布水子系统、渗滤子系统、出水子系统均设置在所述河道原堤岸和混凝土挡墙之间。
在本实施例的图1所示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河道原堤岸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0度,混凝土挡墙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0度,所述河道原堤岸与混凝土挡墙之间的夹角为20度。这样的设置可以得到更佳的水净化效果。
在本实施例的图1所示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出水子系统、好氧滤层、厌氧滤层、布水子系统的深度比例为500:1500:1000:500,这样可以获得更好的净化水的效果。
本实施例所述的植物层可以为草坪,具有养护简单、原料易得的优点。
本实施例的河道原堤岸铺设的防渗层可以是土工布(例如600g/m2的土工布)、HDPE防渗土工膜(厚度例如为2mm)、或膨润土防水垫(GCL)。
在本实施例的布水子系统中,布水主管道可以为实体的管道,也可以为在种植土层开设的配水渠。
本实用新型的护岸系统是利用防渗水土工膜在河道堤岸的上表面的地下围成一个土壤生物滤池,利用进水子系统将河道污水和/或雨水引入边坡,布水子系统将雨水径流或者河道水引入草坪的冰冻层以下,并均匀地向厌氧滤层渗透;并且在表面张力作用下,污水越过厌氧滤层的出口堰后,再通过虹吸作用连续的向下层好氧滤层渗透并最终流出土壤生物滤池,净化后的水通过集水管和出水管排出至河道中。在上述过程中,水与污染物分离,水在厌氧滤层和好氧滤层中渗滤净化并通过集水系统收集;污染物通过物化吸附作用被截留在土壤中;C和N由于厌氧及好氧作用,一部分被分解成无机物C和N留在土壤中,一部分变成N2和CO2逸散在空气中;P则主要被土壤物化吸附,截留在土壤中,为草坪或其他植物所利用。
本实用新型的护岸系统同其他河水的污水处理系统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整个系统装置设置在地表下,不与人直接接触,对环境、景观、卫生安全不仅不造成影响,而且在冬天可使草木长青,延长绿化期;
(2)整个系统由于设置在地表下,不受外界气温影响,或受外界气温影响很小,净化出水水质良好、稳定;
(3)本实用新型在去除生物需氧量的同时能去除氮磷;
(4)本实用新型的护岸系统建设容易,维护简单,基建投资少,运行费用低;
(5)本实用新型的护岸系统将污水处理同绿化和污水资源化相结合,在处理污水的同时绿化了环境,节约了水资源;
(6)本实用新型的护岸系统使用后提高河道水透明度,有利于河道生态系统的恢复;
(7)本实用新型的护岸系统充分利用河道的地形结构,对河道水质进行净化;
(8)本实用新型的护岸系统对黑臭水体处理效果明显。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5)

1.一种用于河道水质净化的护岸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经夯实铲平、喷浆锚固和抹平处理并铺设防渗层的河道原堤岸;
与所述河道原堤岸之间沿竖向呈一张开的角度的混凝土挡墙;
水净化处理系统,所述水净化处理系统包括:
进水子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经处理的河道原堤岸上部的雨水径流的收集、导流装置,和/或将河道水提升至水净化处理系统的提升装置;
布水子系统,包括布水主管道和与所述布水主管道连通的多个配水管道,每个所述配水管道为穿孔管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布水主管道和配水管道上方的种植土层,设置在所述种植土层上的植物层,以及设置在所述布水主管道和配水管道下方的砂砾层;
渗滤子系统,设置在所述布水子系统的下方,包括依次设置在所述布水子系统的所述砂砾层下方的厌氧滤层和好氧滤层,所述厌氧滤层或所述好氧滤层是用当地土壤和泥炭及炉渣搀和的含有厌氧菌或好氧菌的土壤层;所述好氧层通过一鼓风装置进行通风供氧;
出水子系统,设置在所述渗滤子系统的下方,包括集水管和出水管及埋设所述集水管和出水管的介质层,所述出水管有多个,且均连通至所述集水管,所述出水管的出水端穿过所述混凝土挡墙与河道的河水连通;
其中,所述布水子系统、渗滤子系统、出水子系统均设置在所述河道原堤岸和混凝土挡墙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河道水质净化的护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河道原堤岸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0度,所述混凝土挡墙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0度,所述河道原堤岸与混凝土挡墙之间的夹角为20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河道水质净化的护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子系统、好氧滤层、厌氧滤层、布水子系统的深度比例为500:1500:1000:50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河道水质净化的护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河道原堤岸铺设的所述防渗层是土工布层、HDPE防渗土工膜层、或膨润土防水垫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河道水质净化的护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子系统中的所述布水主管道为实体的管道,或为在所述种植土层开设的配水渠。
CN201621277026.1U 2016-11-25 2016-11-25 一种用于河道水质净化的护岸系统 Active CN2062039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277026.1U CN206203996U (zh) 2016-11-25 2016-11-25 一种用于河道水质净化的护岸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277026.1U CN206203996U (zh) 2016-11-25 2016-11-25 一种用于河道水质净化的护岸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203996U true CN206203996U (zh) 2017-05-31

Family

ID=587473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277026.1U Active CN206203996U (zh) 2016-11-25 2016-11-25 一种用于河道水质净化的护岸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203996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36201A (zh) * 2017-12-10 2018-02-27 泰兴市洁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园林建设边坡修复方法
CN107759021A (zh) * 2017-11-15 2018-03-06 天津大学 一种用于河道水质净化的自控型生态护岸系统
WO2020147201A1 (zh) * 2019-01-15 2020-07-23 复旦大学 一种利用桉树控制水域蓝藻生长的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59021A (zh) * 2017-11-15 2018-03-06 天津大学 一种用于河道水质净化的自控型生态护岸系统
CN107736201A (zh) * 2017-12-10 2018-02-27 泰兴市洁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园林建设边坡修复方法
US20220041482A1 (en) * 2019-01-05 2022-02-10 Fudan University Method for controlling growth of blue algae in water area by utilizing eucalyptus
US11760671B2 (en) * 2019-01-05 2023-09-19 Fudan University Method for controlling growth of blue algae in water area by utilizing eucalyptus
WO2020147201A1 (zh) * 2019-01-15 2020-07-23 复旦大学 一种利用桉树控制水域蓝藻生长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235696U (zh) 一种基于海绵生态体系水质净化的雨水花园系统
CN101012643B (zh) 一种高效快速去除面源污染的生态岸坡构建方法
CN109356225A (zh) 一种多功能雨水生态利用系统
CN107100261A (zh) 一种新型雨水滞留渗滤系统
CN112144633B (zh) 一种防堵塞海绵城市建设用雨水花园系统
CN101921042A (zh) 交替式组合湿地系统及高效去除城市尾水中氮磷的方法
CN207211336U (zh) 一种新型雨水滞留渗滤系统
CN104163550B (zh) 叠水式阶梯人工湿地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13248077B (zh) 一种公路海绵型复合边沟碳中和系统与方法
CN207958061U (zh) 一种山地城市暴雨径流调蓄及雨水处理系统
CN109399800B (zh) 一种河流湖泊径流污染梯级控制系统
CN208104958U (zh) 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
CN205204913U (zh) 用于初期雨水收集回用的隐形生态滤池系统
CN110818196A (zh) 地表径流水资源净化再利用的系统及方法
CN105217798A (zh) 一种城市小河道雨水快速自我净化方法
CN206203996U (zh) 一种用于河道水质净化的护岸系统
CN107986585A (zh) 一种生物滞留调蓄池
CN207552116U (zh) 一种海绵城市强化径流污染去除的多级雨水花园
CN105350489B (zh) 一种河湖生态防污的岸坡构建方法
CN104612114A (zh) 一种降低集约化农区面源污染的生物碳改良的农田排水沟渠的方法
CN113201992A (zh) 高速公路路面径流的阶梯形生物滞留装置
CN107628731A (zh) 一种屋顶花园强化径流污染生态化去除方法及屋顶花园
CN215756905U (zh) 一种用于净化污水的生态拦截系统
CN113402120A (zh) 一种农业面源污染生态拦截系统
CN210559648U (zh) 梯级多段潜流人工湿地处理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