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90408U - 一种新型燃气轮机润滑油模块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燃气轮机润滑油模块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190408U CN206190408U CN201621119329.0U CN201621119329U CN206190408U CN 206190408 U CN206190408 U CN 206190408U CN 201621119329 U CN201621119329 U CN 201621119329U CN 206190408 U CN206190408 U CN 20619040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il
- lubricating oil
- lubricating
- group
- jack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燃气轮机润滑油模块,包括油箱、润滑油系统、盘车系统、顶轴油系统、仪表控制系统、风机系统,盘车系统、顶轴油系统、仪表控制系统、风机系统均置于油箱的上方,油箱的侧壁设有加热温控组,润滑油系统包括置于油箱上方的第一交流润滑油泵、第二交流润滑油泵、第三交流润滑油泵、直流润滑油泵、润滑油过滤器组以及置于油箱前侧的润滑油冷却器组,润滑油冷却器组、润滑油过滤器组分别由两个润滑油冷却器、两个润滑油过滤器组成。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配备三个交流润滑油泵和一个直流润滑油泵,能在燃气轮机低速运转时提供高压、大流量的盘车油,同时交流油泵出现故障时,润滑油模块可以连续不间断供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轮机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新型燃气轮机润滑油模块。
背景技术:
燃气轮机是以连续流动的气体为工作介质带动叶轮高速旋转,将燃料的能量转变为有用功的内燃式动力机械,是一种旋转叶轮式热力发动机。燃气轮机润滑油模块是任何一台燃气轮机必备的一个重要的辅助系统,它的作用是在机组启动、正常运行以及停机过程中,向正在运行的燃气轮机发电机组的各个轴承、传动装置及其附属设备,供应流量充足的、温度和压力合适的、干净的润滑油,以确保机组安全可靠地运行,防止发生轴承烧毁、转子轴颈过热弯曲、高速齿轮法兰变形等事故。
目前,燃气轮机润滑油模块存在以下几个缺点:1、润滑油系统采用两个交流润滑油泵和一个直流油泵,当单个交流润滑油泵出现故障时,另一个交流润滑油泵作为备用油泵,不需要将整个设备停止运转维修,但是正常工作时都是单个交流润滑油泵运行,在燃气轮机低速运转时无法提供高压、大流量的盘车油;2、现有的润滑油系统对于润滑油的温度控制不好,在给燃气轮机供油时无法保证燃气轮机的正常运行。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以上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燃气轮机润滑油模块,能在燃气轮机低速运转时提供高压、大流量的盘车油,同时交流润滑油泵出现故障时,润滑油模块可以连续不间断供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型燃气轮机润滑油模块,包括油箱、润滑油系统、盘车系统、顶轴油系统、仪表控制系统、风机系统,盘车系统、顶轴油系统、仪表控制系统、风机系统均置于油箱的上方,油箱的侧壁设有加热温控组;
润滑油系统包括置于油箱上方的第一交流润滑油泵、第二交流润滑油泵、第三交流润滑油泵、直流润滑油泵、润滑油过滤器组以及置于油箱前侧的润滑油冷却器组,润滑油冷却器组、润滑油过滤器组分别由两个润滑油冷却器、两个润滑油过滤器组成,两个润滑油冷却器之间设有水侧联动切换阀、油侧联动切换阀,润滑油冷却器组与第一交流润滑油泵之间设有冷却器进油管路,同时润滑油过滤器组与润滑油冷却器组之间设有冷却器出油管路,该冷却器出油管路与冷却器进油管路通过第一润滑油管路连接,第一润滑油管路与第一交流润滑油泵、第二交流润滑油泵、第三交流润滑油泵、直流润滑油泵、润滑油过滤器组连接,润滑油冷却器组与油箱之间通过冷却器排气管路连接,润滑油过滤器的顶部通过一管路与油箱连接,同时润滑油过滤器组通过第二润滑油管路与外部的供油点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在于:盘车系统包括盘车油管路、盘车电动阀,该盘车油管路与润滑油系统的第一润滑油管路相通,盘车电动阀安装在盘车油管路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在于:顶轴油系统包括顶轴油泵组、顶轴油过滤器、顶轴油管路、顶轴油阀组,顶轴油泵组由两个并列设置的顶轴油泵组成,且每个顶轴油泵分别通过独立的管路与顶轴油过滤器的进油口连接,顶轴油管路的一端连接顶轴油过滤器的出油口,另一端连接顶轴油阀组,该顶轴油阀组由数个顶轴油阀组成。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在于:仪表控制系统包括多个并列排列的观测仪表、仪表控制组支架,该观测仪表分布在仪表控制组支架上,仪表控制组支架设置在油箱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在于:风机系统包括底盘、置于底盘上方的排烟风机组、除油雾器、油烟管路,排烟风机组由两个排烟风机并列组成,两个排烟风机之间设有排气管,且排烟风机分别通过独立的管路与除油雾器连接,排烟风机组通过油烟管路依次与除油雾器、油箱相连,该油烟管路靠近油箱的位置上设有进口调节阀,且该油烟管路靠近排烟风机的位置上设有出口调节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在于:第一润滑油管路与润滑油过滤器组的连接处设有自调节式温度控制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在于:油箱的侧壁设有两个磁翻板液位计,同时油箱的顶部设有液位变送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润滑油系统中配备三个交流润滑油泵和一个直流润滑油泵,改变传统的两个交流润滑油泵和一个直流润滑油泵,盘车系统取油时,第一交流润滑油泵与第二交流润滑油泵同时工作,第三交流润滑油泵作为备用,能在燃气轮机低速运转时提供高压、大流量的盘车油,当上述三个交流润滑油泵均出现故障时,直流润滑油泵可作紧急使用,继续供油。
2、润滑油冷却器、润滑油过滤器、顶轴油泵、排烟风机均配备两个,即使其中一个出现故障,可以转换至另一个继续正常工作,无需停机维护,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3、一部分润滑油经润滑油冷却器组的冷却后为冷油,通过冷却器进油管路与第一润滑油管路的另一部分不过冷却器的热油混合,经自调节式温度控制阀实现润滑油温度的控制,混合后的润滑油经润滑油过滤器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润滑油通过第二润滑油管路输送到供油点。
4、盘车系统从润滑油系统的第一润滑油管路中取油,正常工作时,第一交流润滑油泵与第二交流润滑油泵运行,能在燃气轮机低速运转时提供高压、大流量的盘车油,盘车系统的设置保证燃气轮机在停机后任意时间内启动,停机后使转子连续或定期转动以便消除转子的热弯曲度。
5、顶轴油系统的设置可以防止润滑油的压力溢出,顶轴油阀组是顶轴油管路的出口流量分配阀组,当顶轴油管路的压力超过阀组上溢流阀的设定值时,多余的油可以从回油管路流回至油箱内,从而保证顶轴油管路出油口的压力恒定。
6、观测仪表集中分布在仪表控制组支架上,便于集中观察与维护。
7、风机系统的设置使润滑油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排出,保持油箱的压力恒定,风机系统的除油雾器是将排烟风机抽出的气雾中的气体与润滑油进行分离,气体从排气管排出,润滑油再流入油箱中,实现润滑油的循环,不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增加了进口调节阀与出口调节阀,方便调节油箱的负压。
8、油箱的侧壁设有两个磁翻板液位计,同时油箱的顶部设有液位变送器,磁翻板液位计带目视观察和四个液位报警点,液位变送器输出液位的模拟量和一个液位报警点,从而保证油箱液位重故障报警信号采用三取二冗余配置。
附图说明:
下面的实施例可以使本专业的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中标号:1-油箱、2-第一交流润滑油泵、3-第二交流润滑油泵、4-第三交流润滑油泵、5-直流润滑油泵、6-润滑油过滤器、7-润滑油冷却器、8-水侧联动切换阀、9-油侧联动切换阀、10-冷却器进油管路、11-冷却器出油管路、12-第一润滑油管路、13-冷却器排气管路、14-顶轴油过滤器、15-顶轴油管路、16-顶轴油泵、17-盘车油管路、18-盘车电动阀、19-观测仪表、20-第二润滑油管路、21-底盘、22-排烟风机、23-排气管、24-除油雾器、25-油烟管路、26-进口调节阀、27-出口调节阀、28-加热温控组、29-自调节式温度控制阀、30-顶轴油阀组、31-磁翻板液位计、32-液位变送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如图1至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燃气轮机润滑油模块的一种实施方式,包括油箱1、润滑油系统、盘车系统、顶轴油系统、仪表控制系统、风机系统,盘车系统、顶轴油系统、仪表控制系统、风机系统均置于油箱1的上方,油箱1的侧壁设有加热温控组28;
润滑油系统包括置于油箱1上方的第一交流润滑油泵2、第二交流润滑油泵3、第三交流润滑油泵4、直流润滑油泵5、润滑油过滤器组以及置于油箱1前侧的润滑油冷却器组,润滑油冷却器组、润滑油过滤器组分别由两个润滑油冷却器7、两个润滑油过滤器6组成,两个润滑油冷却器7之间设有水侧联动切换阀8、油侧联动切换阀9,润滑油冷却器组与第一交流润滑油泵2之间设有冷却器进油管路10,同时润滑油过滤器组与润滑油冷却器组之间设有冷却器出油管路11,该冷却器出油管路11与冷却器进油管路10通过第一润滑油管路12连接,第一润滑油管路12与第一交流润滑油泵2、第二交流润滑油泵3、第三交流润滑油泵4、直流润滑油泵5、润滑油过滤器组连接,润滑油冷却器组与油箱1之间通过冷却器排气管路13连接,润滑油过滤器6的顶部通过一管路与油箱1连接,同时润滑油过滤器组通过第二润滑油管路20与外部的供油点连接,第一润滑油管路12与润滑油过滤器组的连接处设有自调节式温度控制阀29。
润滑油系统中配备三个交流润滑油泵和一个直流润滑油泵5,改变传统的两个交流润滑油泵和一个直流润滑油泵,盘车系统取油时,第一交流润滑油泵2与第二交流润滑油泵3同时工作,第三交流润滑油泵4作为备用,能在燃气轮机低速运转时提供高压、大流量的盘车油,当上述三个交流润滑油泵均出现故障时,直流润滑油泵5可作紧急使用,继续供油。
润滑油冷却器7、润滑油过滤器6、顶轴油泵16、排烟风机22均配备两个,即使其中一个出现故障,可以转换至另一个继续正常工作,无需停机维护,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部分润滑油经润滑油冷却器组的冷却后为冷油,通过冷却器进油管路10与第一润滑油管路12的另一部分不过冷却器的热油混合,经自调节式温度控制阀29实现润滑油温度的控制,混合后的润滑油经润滑油过滤器6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润滑油通过第二润滑油管路20输送到供油点。
盘车系统包括盘车油管路17、盘车电动阀18,该盘车油管路17与润滑油系统的第一润滑油管路12相通,盘车电动阀18安装在盘车油管路17上。
盘车系统从润滑油系统的第一润滑油管路中取油,正常工作时,第一交流润滑油泵2与第二交流润滑油泵3运行,能在燃气轮机低速运转时提供高压、大流量的盘车油,盘车系统的设置保证燃气轮机在停机后任意时间内启动,停机后使转子连续或定期转动以便消除转子的热弯曲度。
顶轴油系统包括顶轴油泵组、顶轴油过滤器14、顶轴油管路15、顶轴油阀组30,顶轴油泵组由两个并列设置的顶轴油泵16组成,且每个顶轴油泵16分别通过独立的管路与顶轴油过滤器14的进油口连接,顶轴油管路15的一端连接顶轴油过滤器14的出油口,另一端连接顶轴油阀组30,该顶轴油阀组30由数个顶轴油阀组成。
顶轴油系统的设置可以防止润滑油的压力溢出,顶轴油阀组30是顶轴油管路15的出口流量分配阀组,当顶轴油管路15的压力超过阀组上溢流阀的设定值时,多余的油可以从回油管路流回至油箱1内,从而保证顶轴油管路15出油口的压力恒定。
仪表控制系统包括多个并列排列的观测仪表19、仪表控制组支架,该观测仪表19分布在仪表控制组支架上,仪表控制组支架设置在油箱1的上方,观测仪表19分别通过管线与顶轴油系统的顶轴油阀组连接。
观测仪表分别通过管线与顶轴油系统的顶轴油阀组连接,由于顶轴油阀组太小,无法布置多个观测仪表19,顶轴油阀组通过管线引出压力油至观测仪表19,且观测仪表19集中分布在仪表控制组支架上,便于集中观察与维护。
风机系统包括底盘21、置于底盘21上方的排烟风机组、除油雾器24、油烟管路25,排烟风机组由两个排烟风机22并列组成,两个排烟风机22之间设有排气管23,且排烟风机22分别通过独立的管路与除油雾器24连接,排烟风机组通过油烟管路25依次与除油雾器24、油箱1相连,该油烟管路25靠近油箱1的位置上设有进口调节阀26,且该油烟管路25靠近排烟风机22的位置上设有出口调节阀27。
风机系统的设置使润滑油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排出,保持油箱1的压力恒定,风机系统的除油雾器24是将排烟风机22抽出的气雾中的气体与润滑油进行分离,气体从排气管23排出,润滑油再流入油箱1中,实现润滑油的循环,不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增加了进口调节阀26与出口调节阀27,方便调节油箱1的负压。
油箱1的侧壁设有两个磁翻板液位计31,同时油箱1的顶部设有液位变送器32,磁翻板液位计31带目视观察和四个液位报警点,液位变送器32输出液位的模拟量和一个液位报警点,从而保证油箱1液位重故障报警信号采用三取二冗余配置。
使用时,一部分润滑油经润滑油冷却器组的冷却后为冷油,通过冷却器进油管路10与第一润滑油管路12的另一部分不过冷却器的热油混合,经自调节式温度控制阀29实现润滑油温度的控制,混合后的润滑油经润滑油过滤器6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润滑油通过第二润滑油管路20输送到供油点;同时顶轴油系统的润滑油经顶轴油过滤器14的过滤后,通过顶轴油管路15输送至顶轴油阀组30,当顶轴油管路15的顶轴油的压力超过阀组上溢流阀的设定值时,多余的顶轴油可以从回油管路流回至油箱1内,从而保证顶轴油管路15出油口的压力恒定,防止顶轴油的压力溢出;风机系统将排烟风机22抽出的气雾中的气体与润滑油进行分离,气体从排气管23排出,润滑油再流入油箱1中,实现润滑油的循环使用。
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7)
1.一种新型燃气轮机润滑油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箱(1)、润滑油系统、盘车系统、顶轴油系统、仪表控制系统、风机系统,所述盘车系统、顶轴油系统、仪表控制系统、风机系统均置于油箱(1)的上方,所述油箱(1)的侧壁设有加热温控组(28);
所述润滑油系统包括置于油箱(1)上方的第一交流润滑油泵(2)、第二交流润滑油泵(3)、第三交流润滑油泵(4)、直流润滑油泵(5)、润滑油过滤器组以及置于油箱(1)前侧的润滑油冷却器组,所述润滑油冷却器组、润滑油过滤器组分别由两个润滑油冷却器(7)、两个润滑油过滤器(6)组成,两个润滑油冷却器(7)之间设有水侧联动切换阀(8)、油侧联动切换阀(9),所述润滑油冷却器组与第一交流润滑油泵(2)之间设有冷却器进油管路(10),同时润滑油过滤器组与润滑油冷却器组之间设有冷却器出油管路(11),该冷却器出油管路(11)与冷却器进油管路(10)通过第一润滑油管路(12)连接,所述第一润滑油管路(12)与第一交流润滑油泵(2)、第二交流润滑油泵(3)、第三交流润滑油泵(4)、直流润滑油泵(5)、润滑油过滤器组连接,所述润滑油冷却器组与油箱(1)之间通过冷却器排气管路(13)连接,所述润滑油过滤器(6)的顶部通过一管路与油箱(1)连接,同时润滑油过滤器组通过第二润滑油管路(20)与外部的供油点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燃气轮机润滑油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盘车系统包括盘车油管路(17)、盘车电动阀(18),该盘车油管路(17)与润滑油系统的第一润滑油管路(12)相通,所述盘车电动阀(18)安装在盘车油管路(17)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燃气轮机润滑油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顶轴油系统包括顶轴油泵组、顶轴油过滤器(14)、顶轴油管路(15)、顶轴油阀组(30),所述顶轴油泵组由两个并列设置的顶轴油泵(16)组成,且每个顶轴油泵(16)分别通过独立的管路与顶轴油过滤器(14)的进油口连接,所述顶轴油管路(15)的一端连接顶轴油过滤器(14)的出油口,另一端连接顶轴油阀组(30),该顶轴油阀组(30)由数个顶轴油阀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燃气轮机润滑油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仪表控制系统包括多个并列排列的观测仪表(19)、仪表控制组支架,该观测仪表(19)分布在仪表控制组支架上,所述仪表控制组支架设置在油箱(1)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燃气轮机润滑油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系统包括底盘(21)、置于底盘(21)上方的排烟风机组、除油雾器(24)、油烟管路(25),所述排烟风机组由两个排烟风机(22)并列组成,两个排烟风机(22)之间设有排气管(23),且排烟风机(22)分别通过独立的管路与除油雾器(24)连接,排烟风机组通过油烟管路(25)依次与除油雾器(24)、油箱(1)相连,该油烟管路(25)靠近油箱(1)的位置上设有进口调节阀(26),且该油烟管路(25)靠近排烟风机(22)的位置上设有出口调节阀(2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燃气轮机润滑油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润滑油管路(12)与润滑油过滤器组的连接处设有自调节式温度控制阀(29)。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燃气轮机润滑油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1)的侧壁设有两个磁翻板液位计(31),同时油箱(1)的顶部设有液位变送器(32)。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119329.0U CN206190408U (zh) | 2016-10-13 | 2016-10-13 | 一种新型燃气轮机润滑油模块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119329.0U CN206190408U (zh) | 2016-10-13 | 2016-10-13 | 一种新型燃气轮机润滑油模块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190408U true CN206190408U (zh) | 2017-05-24 |
Family
ID=587308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1119329.0U Active CN206190408U (zh) | 2016-10-13 | 2016-10-13 | 一种新型燃气轮机润滑油模块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19040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128308A (zh) * | 2023-10-26 | 2023-11-28 | 山东豪迈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压缩机及齿轮箱的润滑系统 |
-
2016
- 2016-10-13 CN CN201621119329.0U patent/CN206190408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128308A (zh) * | 2023-10-26 | 2023-11-28 | 山东豪迈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压缩机及齿轮箱的润滑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953610U (zh) | 一种压缩机的集成润滑控制油系统 | |
CN106369262A (zh) | 一种燃气轮机的滑油系统 | |
CN206190408U (zh) | 一种新型燃气轮机润滑油模块 | |
CN207297445U (zh) | 油箱作为机组底座的离心压缩机配套油站 | |
CN205447214U (zh) | 一种燃气轮机注水机组辅机润滑系统 | |
CN217736231U (zh) | 一种全工况风电齿轮箱润滑系统 | |
CN203375155U (zh) | 一种机械传动润滑油温度精密控制装置 | |
CN112555665B (zh) | 一种中等功率燃气轮机润滑油撬系统 | |
CN208311430U (zh) | 一种可降低风电齿轮箱油温的控制装置 | |
CN201941100U (zh) | 一种捏炼精炼机用自动润滑系统 | |
CN206234599U (zh) | 一种燃气轮机的滑油系统 | |
CN106907311B (zh) | 一种空压机的余热综合利用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 |
CN206943781U (zh) | 一种中速磨机用稀油站 | |
CN206890053U (zh) | 调节润滑油站 | |
CN202371426U (zh) | 一种高粘度润滑油的高效冷却装置 | |
CN206816801U (zh) | 一种中心传动减速机用稀油站 | |
CN218935974U (zh) | 电机直驱风机轴承强制润滑系统 | |
CN215719105U (zh) | 润滑系统及燃气轮机发电设备 | |
CN110375185A (zh) | 一种化工厂关键机组设备润滑油系统的油运方法 | |
CN206737960U (zh) | 一种高压启动油泵带自动注油的启动系统 | |
CN203384630U (zh) | 基于涡流管的油气冷却润滑装置 | |
CN205850481U (zh) | 带油蒸汽冷凝装置的高效油雾分离机 | |
RU2211346C1 (ru) | Масляная система газотурбинного двигателя | |
CN221991567U (zh) | 一种多管路供液装置 | |
CN107202241A (zh) | 一种调相机油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